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西双版纳白豆蔻引种试种现状调查



全 文 :西双版纳白豆蔻引种试种现状调查
唐德英 马 洁 段立胜
(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析 ,景洪 666100)
  摘要 云南西双版纳于 20世纪 70 年代引进两种白豆蔻试种 , 并相继得到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后因处于失管
荒芜状态 ,导致大面积衰亡。本文调查分析了衰毁的原因并提出重振的建议。
关键词 白豆蔻 西双版纳 试种现状
  中药白豆蔻为爪哇白豆蔻 Amomum compactum
和泰国白豆蔻 A.kravanh 的干燥成熟果实 ,是常用
的芳香化湿药 ,其性温 、味辛 ,有理气宽中 、开胃 、消
食 、化湿止呕等功能 ,用于治疗胃痛 、腹胀 、脘闷 、吐
逆 、反胃 、消化不良等 。西双版纳于 20世纪 70年代
引种 ,80年代中后期已发展到数千亩 , 90年代以后 ,
却呈下滑趋势 ,许多种植地几乎逸为野生。白豆蔻
作为我国重要南药之一 ,目前 , 商品仍然主要靠进
口 ,但进口品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2003 年初 , 中国
医科院药植所云南分所在开展西双版纳砂仁调研的
同时 ,还就西双版纳州白豆蔻资源现状调查及种源
收集和保存繁殖等作了工作。
1  调查方法
实地考察和座谈访问相结合了解和收集原白豆
蔻推广种植区的资源现状 。
2  调查结果
2.1  爪哇白豆蔻 西双版纳州于 1971年引进爪
哇白豆蔻栽培 , 1979年开始在农村推广生产 , 种植
面积约 20亩 ,1984年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 。根据
1988年统计资料 ,本州已推广种植爪哇白豆蔻 2500
~ 3000亩 ,其中勐腊县 2000多亩 ,景洪市 700余亩 ,
勐海县100余亩 。此次调查结果见表 1。目前现存
面积 ,不超过 50亩 。
 表 1   爪哇白豆蔻 1988年及现存面积(亩)
地点 1988 年种植面积 现有面积
景洪市 景洪镇 150 无
曼金保村 50 零星(仅 10 丛)
基诺乡 200 20~ 30
云南分所 100 4
勐腊县 勐腊乡 200 零星
勐伴多 400 零星
瑶区乡 120 零星
关累镇 550 零星
勐腊农场 170 无
勐海县 黎明农场 100 无
2.2  西双版纳现有白豆蔻栽培种及类型 爪哇白
豆蔻 、泰国白豆蔻在国外均为野生。药植所云南分
所分别于 1971年和 1974年引种栽培。由于爪哇白
豆蔻开花早 ,自然结实率高 ,且挥发油含量(5.4%)
高于进口的爪哇白豆蔻(5.1%)和泰国白豆蔻
(3.8%)商品 ,因而优先发展了爪哇白豆蔻 ,所以现
在保存也相对较多(表 2)。
 表 2 白豆蔻栽培种及类型
栽培种 面积(亩) 丛数(丛) 株数(株)
爪哇白豆蔻 50
泰国白豆蔻 17 376
杂交白豆蔻 11 593
  泰国白豆蔻植株高大 ,但开花较晚 ,因此仅作为
试验研究用 。在试种中发现泰国白豆蔻对温度不敏
感 ,只要未冻死 ,温度越低 ,产量就越高。
针对爪哇白豆蔻具有很强的热带性 ,在西双版
纳发展存在着冻害问题 ,于是本所用爪哇白豆蔻和
泰国白豆蔻作亲本 ,培育出了杂交白豆蔻的栽培类
型 。本类型具有植株高大 、产量高 、一年四季均开花
结果的特点 ,因而保存了少量资源。
2.3  爪哇白豆蔻毁坏因素 本州有 5万亩的白豆
蔻宜植地 ,根据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计划经济委员
会(85)第 15 号文件 , 全州计划在 1990 年前推广
5000亩 ,使本州白豆蔻种植面积达到 1万亩。1990
年后 ,本州白豆蔻不但没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目前却
所剩无几 。经调查其毁坏均因失管丢弃 ,因素有三
方面:人为的开发;病害及杂草侵占;干旱及冻害 。
3  讨论
白豆蔻为常用中药 ,历来依靠进口 ,目前年进口
量约 100 ~ 140万公斤 ,纯销约 130万公斤 。20世纪
70年代 ,西双版纳开始引种试种并计划推广 ,但因
种种原因 ,尤其产 、销严重脱节 ,种植户有产品却找
不到买主 ,从而放弃管理 ,使植区的白豆蔻处于荒芜
状态;株群老化 、抗逆性减退 ,病害 、草害的侵袭 ,导
致大面积衰亡。此外 ,随着民营橡胶种植业的崛起 、
蔗区的开发 ,以及村落扩建等 ,也大面积取代和毁坏
·399·中药材第27卷第 6 期 2004 年 6月
DOI :10.13863/j.issn1001-4454.2004.06.005
了植区的白豆蔻资源 。爪哇白豆蔻原产于赤道热带
雨林区 ,要求高温 、高湿的生长条件 。西双版纳虽然
也具有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 ,却有明显的干湿季和
偶见的冻害 。在重振白豆蔻栽培业中 ,应严格选择
宜植区 ,并继续培育杂交种 ,以提高经济效益和满足
市场需求。
致谢:本文承本所巫金华和马治安两位教授的指导 , 以及《中药
材》编辑部修改 !
(2003-07-04收稿
2004-12-15修回)
·鉴别·
肉苁蓉类商品药材的数码显微鉴定
张 勉 付晓丽 王胜勇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研究室 ,南京 210038)
  摘要 目的:对来自全国 10 个地区的肉苁蓉类商品药材进行数码显微鉴定。 方法:采用性状鉴别与显微数码
成像技术 , 对性状不易区别的种类进行了显微鉴别。结果:10 件商品药材样品的基原植物分别为肉苁蓉 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盐生肉苁蓉 C.salsa(C.A.Mey)Benth et Hook.f.和管花肉苁蓉 C.tubelosa (Schrenk.)R.Wight。结
论:市场上的肉苁蓉和盐生肉苁蓉各占 2/ 5 , 管花肉苁蓉占 1/5。盐生肉苁蓉与肉苁蓉性状较难区别 ,但本文的数码
照片真实 、直观地反映了两种药材显微构造的差别。
关键词 肉苁蓉 数码显微鉴定 商品药材
  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 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的带鳞叶的干燥肉质茎 ,有补肾壮阳 、益精
血 、润肠通便之功效〔1〕 。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
列为上品 。历代本草记载其原植物为肉苁蓉和盐生
肉苁蓉 ,且认为前者质量较好〔2〕 。肉苁蓉为产于沙
漠的寄生植物 ,药源紧张 ,代用品和伪品较多 。为了
解市场上该类药材品种和质量的状况 ,2002年 1 ~ 4
月在全国 10个地区收集了肉苁蓉商品药材样品 ,并
进行了性状鉴定和数码显微鉴定。
数码成像技术用于药材显微鉴定的报道尚不多
见。由于要对显微图像进行拼合和剪切 ,较之一般
的成像更为复杂 ,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放大倍数
和长宽比例的失真。我们进行了尝试 ,结果表明 ,数
码成像的组织图能真实 、客观地反映药材的显微构
造 ,避免了人为的误差。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从全国各地收集肉苁蓉商品药材样品 10件(见
表),现存于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研究室 。首先对样
品进行性状鉴定 ,不易鉴别的种类 ,按石蜡切片法 、
番红-固绿二重染色制作横切面 ,显微镜下观察 ,数
码相机拍摄 ,用成像工作站和其它软件对图像进行
合成等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10件肉苁蓉类商品药材样品鉴定结果如表 。
从性状上看 ,样品肉苁蓉 I和肉苁蓉 J 与管花肉苁
蓉 C.tubelosa (Schrenk.)R.Wight的特征〔2、3〕一致 ,与
其它种类很好区别 ,故而未作进一步研究 。其余样
品的性状与肉苁蓉和盐生肉苁蓉相似〔2、3〕 ,为了进
一步确认和区别 ,采用数码成像技术进行了显微鉴
定 。
肉苁蓉 A ~ D:表皮为 1列类长方形细胞 ,外被
角质层。皮层宽广 ,有外韧型叶迹维管束散在 。中
柱维管束外韧型 ,排列成参差不齐的尖齿波状环 ,齿
的高度和宽窄差异较大;维管束呈细长梭形 、倒披针
形或倒卵形 ,最宽处为束内形成层处 ,向内 、向外逐
渐变窄 ,由 1 ~ 3列无色透明的厚壁细胞环绕形成维
管束鞘 ,维管束鞘在韧皮部外侧逐渐变窄延伸成尾
状 ,厚壁细胞类多角形 ,直径 8 ~ 98μm ,壁厚可达 25
μm ,层纹隐约可见 ,非木化;韧皮部由薄壁细胞组
成;木质部导管小 ,类多角形 ,直径 8 ~ 35 μm ,壁厚。
髓射线明显;髓部宽广 ,随维管束的排列而成星状 ,
有时薄壁细胞颓废破碎成空腔。薄壁细胞含淀粉
粒 。经与文献对照〔2〕 , 其显微构造对应于肉苁蓉
C.deserticola Y.C.Ma 。(见图)
肉苁蓉 E ~ H:表皮为 1列类长方形细胞。皮层
宽广 ,薄壁细胞中有多数闪亮的结晶;叶迹维管束少
数 。中柱维管束紧密排列成规则的圆齿深波状环 ,
圆齿的高度和宽度较为均匀 ,维管束较大 ,呈宽卵圆
形或宽菱形 ,无环绕的维管束鞘 ,仅有时在韧皮部外
侧有数个厚壁细胞呈短尾状;韧皮部由薄壁细胞组
·400· 中药材第 27 卷第 6期 2004年 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