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公 小
” 、 一 处乍 - 一 ’ · “ 、 , _
八播种期对二棱大麦产量及穗分化的钾响
吊 敬 先 之 J圣一}
(湖南农学院麦类研究室 )
知种年\品妙一84讨!毕二
”蔽这83
解l9
比了于厂为、验z么.试,,。果。 ·
熬验的卜试好期较种到播收种种品试次地这l各了织在,组种省品全麦,大用利梭
代一趣。合批行
·便一进;进以场引,农续验系关实连互省院相我学来的农期年南近种湖
播在度与
一 、 试验材料和方法
试验选用二梭大麦品种矮早三 、 76 一 25 , 早熟三号 为供试材料 。 第一期 1 1月 1 2 日播种 ,
以后每 7 天播种一期 , 共播四期 。 田间用随机区组设计 , 重复三次 。 小区面积 z 厘 。 试验地
前作凉薯 , 肥力中等 . 播种前在播种沟内亩施稀猪粪水 50 担 , 钙镁磷肥 50 斤 . 播幅 4 寸 , 幅距
脚 4 寸 , 按每亩基本苗 1 5万折算播种量 。 12 月 24 日第一 、 二播期亩施尿素 10 斤 , 3 月 6 日第么
四期亩施尿素 1百斤 , 了月 12习第二 、 兰 、 四期中耕锄草 。 收获期分别为第一期 5 月 9 日 ,第二 、
三期 5 月 l e 日 , 第四期 5 月 2 1 日 。
, 试验观察记载了生育期 , , 分粟消长动态 , 幼穗分化进程 。 收获前取样考种 , 田间样段行
长 10尺 , ` 取样考种20 株 。
二 、 试验结果与分析
(一 ) 产量
试验产量的方差分析表明 (表 1 ) , 品种间、 播期间都有极显著差异 , 而品种与播期的
互作也达到显著水平 。
表 1 大麦品种与播期试验的方差分析
变 源 D F S S M S F F 0 . o B ’
.
F 。
· 。 l
区 组 间 , , 尸 ) ` 、 . 角 ( { “处 理 「间 L 2 8 . 8 5 4 . 4 3 5 . 1 5诊 3 . 4 4 5 . 7 2
冲 , 乡 、 」 转 69 L 巴 飞 叭 l 东品 杯七A ) l L 1补 21 4 . 0 6 4 . 72 长补 2 ’ 笋 ; _ 3 . 2 6播 期 ( B ) 十 2 ` : , 6 . 1 1 , 声· 4 4 )
品 x 播 3 1 9 . 3 5 6 . 4 5 7 . 1 0怜 铃 3 . 0 5 、 5 · 7 2
误 差 6 1 3 . 1 3 2 . 1 9 7 . 5 0朴 黄 4 . 8 2
2 2 1 8
.
9 5 0
.
8 6 2
.
5 5 * 2
.
5 5 t 3
· 了6
总 变 异 . 吹 一 伙 、 、 , 艾 , ,3 5 7 2 49 呀
月
1
、 处理组合间差异显著性测验
在 5拓水平上 , 除 7 6一 2 5一 4 、 7 6一 2 5一 1
显著差异; 在 _ 4 界水平上 , 除早熟三号一 1 外 ,
2
、 品种向产量差异显著性测验
品种产量平均效应差异显著性测验表明
25 和早熟三号 , 而后二者间没有差别 ; 在 1
3
、 播期间产量差异显著性测验
, 早熟三号一 1 外 , 其余 9 个处理组合间无
书余 ` l个处艰组合间无妙养异 (寺“ ) ·
(表 3 ) , 在 5 拓水平上 , 矮早三显著高于 76 一
男水平 _匕 仅矮早三显著高于早熟三号 。
播期间产量差异显著性见表 4 , 在 5 拓水平上 , 第二 、 三 、 四期平均产量间没有差别 ,
但均显著高于第一期 ; 而在 1 多水平上 , 仅第二 、 第三期平均产量显著高于第一期 , 共主耍
原因是早熟三号一 1 倒伏减产 .
1
表 2 各处理组合产量 差异新 复极差测验 表 3 品种阿产量差异新 复权差浏验
亨 量斤 /亩 ) 差异显若性命 } 产 量( 斤 /亩 )
埃早三一 2
罕肠一 2 5 e 2
矮早三一 3
矮早三一 4
矮早三一 1
早熟三号一 3
7 6一2 5一 3
早熟三号 一 2
早熟三号一 4
76 e 2 5一4
,
宁6一 25一 1
早熟三号一 1
34 9
.
0 3 2 3
。
2 6
34 1
.
5 2 8 0
。
2 2
3 16
.
5
矮 早 三
76 e 2 5
早熟三号 ; 2 52 . 4 1
5肠
3 14
.
5
3 1 1
30 5 表 4 播期 间产量 差异新 复极差测验
2 9 6
.
5
2 8 4
.
0
2 9 4
.
0
2 4 6
。
5
\ 项 。 产 量 { 差异 , “\ \ 、 \ 目 (斤 /亩 )播 期 \ \ \ 、 5肠 { ; ,
第 二 期 ` 2 5 ` 26 …· …`第 三 斯 3 0 e , q G … a …A _第 四 期 2 82 . 0 0 …` b …{ 八b第 一 期 2 2 7 . 5 7 …
尸Jl匕内舀叮d勺臼J占胜
注 : 处理组合栏内晶种后的数字为播期
(二 ) 生育期
各品种不同播种期的生育期列于表 5 ,可以看出长沙地区在 1 1月 12 lr 一 1 2月 3 日范围内 ,
供试三个品种是早播早抽穗 、 早成熟 。 但前面的播期间抽穗期相差较多 , 后面的播期间抽穗
期相差较少 . 而颈黄期各播期间的变化较为一致 ,播期间平均相差约为 4 天 。 即在此范围内 ,
提早一天播种平均约提早 0 . 6天达颈黄 。 造成播种期与抽穗期及播种期与颈黄期的 关 系不同
的主要原因 , 是抽穗至颈黄的天数 。 这个天数因播种期早晚而不同 , 早播的较长 , 中间两期
较短 , 第四期又稍长 (平均约为 36 天 、 31 天 、 30 天 、 3 天 ) 。
(三 ) 分集消长
由于想得到 自然分粟消长的状况 , 未采取压苗及镇压等措施 , 最高苗数偏高 , 尤共是早
播的更高 .
表日 大麦品种不同播期的生育期
节至抽稼
( 天 )
抽称至颈黄
( 天 )拨
、期
、.少日
_ \ \ 严 “ ! 播 种…训 。 苗处 理 \ 火! `那 ” ’尸” 邝 期 } 分 集 期)( {月 /日 )拔 节 期( 月 /日 )抽 稼 期( 月 /日 )颈 黄( 月 /
Qé Oq曰叮`
t几内八八J九 j
6 1八曰峥J门 j乃」
九J`. 1 CO口 1,d门J作,州óJ
矮早三一 1
矮早三一 2
矮早三一 3
矮早三 一 4
76 e 2 5 e l
7 6 e 2 5一2
李6一 25一 3
3 7
3 }
内j月斗10qJ内启八乃,d门净勺j0-内j凡
,曰内山0口J内j几n
7 6一 25 e 4
早熟三号一 1
草熟三号一 2
早熟三号一 3
早熟三号一 4
一l /一2
11 / l 。
一 / 2右
一2 / 3
1 1 / 1 2
1 1 / l 。
1一/ 2 6
1 2 / 3
1 1八2
1 1 / I。
一l / 2 6
12 / 3
11 / 2 1
一2 / x
一2 / 7
一2 / 17
r l / 2 -
1 2 / l
1 2 / 7
12 / 17
1 1 / 2 1
l2 八
12 / 7
一2 /一7
12 / 6
12 / 1 7
l / 3
2 / 4
1 2 / o
一2 / 2 0
1 / 3
2 / 4
! 2 /。
12 /2 0
1 / 6
2 / 4
2 / 2 9
3 / l 么
3 / 1 3
3 /一7
2 / 2 。
3 /工2
3 / 1 3
3 /一7
2 / 2 9
3 / 1 1
3 / 12
3 / 1 7
3 / 2。
4 / 一。
凌/ ! 5
4 / 1 7
3 / 30
4 / 10
4 / 1 3
4 / 16
3 / 3 1
4 / 12
4 / 14
4 / 16
5 / 5
5 /生0
5 / 1 5
5 / 1 9
5 / 5
5 / l 。
5 / 12
5 / 一8
5 / 4
5 / 1 3
5 / l 魂
5 / 1。
尸`
注 : 颈黄期指样段内有效穗中有 50 嗬的穗系节开始变黄的日期 . 颈黄期至腊熟期约 3一 5天 .
1
、 冬前苗数
第一期播种 的冬前苗偏高 ( 1 月 3 日调查 ) , 第二期明显减少 , 第三期略有冬前分桑 ,
第四期冬前无分典 。 达从冬前单株分孽数明显可见 (表 6 ) .
表 6 大麦品种不同播种期分集消长动 态
归`
基 本 苗 冬 前 苗 l }蟒嘛数分集成穗率有 效 穗( 万 /亩 ) ( 万 /亩 ) l ( 肠 )最 高 苗 { 有 效 穗 冬 前 苗( 万 /亩 ) } ( 万 /亩 ))l
8 6
.
8 8 1 0 7
。
8 4 4 5
. 了6 } 4 . 72 }
1{
。一
2 8
.
8 0 7 8
.
2 4 { 1
.
32 3
.
2 8 5 1
.
9 4 1 2
.
5 4
15
.
2 0 7 3
.
2 8 4 0
.
6 4 0
.
4 7 3
.
7 4 5 2
.
7 3 2
.
5 4
1 5
.
2 Q 1 0 5
。
2 8 3 8
.
6 4 0 2
.
5 4 4 8
.
3 3 0
.
7 9
6 4
.
24 7 9
.
2 0
}
3
.
46 3
.
5 3 …1 · 4 1
2 7
。
GQ 8 4
.
4 8 …5。一 ’ 1 . 12 2 . 9 9 4 7 . 7 3 -1 2 . ] 4
18
.
8 8 1 0 1
.
8 通 … 0 . 3 1 2 . 8 0 下 …{ ” · 3 7
14
.
56 8 4
。
4 8 … 3 4 . 4 吕 0 2 . 3 7 ` 2 ” 8 …0 ` 6 6
6 5
.
1 2 7 7
.
4 4 3 3
。
3 6
,
3
.
1 1 2
.
7 1 3 9
。
4 9 …;. ::2 4 。 9 6 3 8 . 40 1 。 2 0 2 . 9 4 49 . 5 9 } 「 3 · “
14
.
4 0 4 0
.
08 0
.
! 5 3
.
0 8 { 一 {
1 2
.
8 8 0
}
“ · ’ ` {
加曰
3 9
2
、 单株成穗数 , 一 ` 飞
单株成穗数品种间和播期间差别不大 , 可见供试品种在该范围内播种 , 单株成穗数可以
达到相近的水平 , 平均为 3 . 0个 , 这是大麦分巢消长的突出特点 , 也是大麦耐迟播的 重 要生
物学基础 。
3
、 分莫成穗的特性
不同播期分案成穗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别 , 早播 ( 1 月 12 日播 ) 冬前分靡也只有部分能成
穗 , 中期播种 l( 1月 19 日和 1 1月 26 日播 ) 冬 前分靡都成穗 , 也有部分冬后 分 集 成 穗厂迟播
( 12 月 3 日播 ) 冬前无分孽 , 除主茎外全靠冬后分集成穗 . 平均而言 , 有效穗与冬前苗之此
第一 期至第四期分别 为 0 . 6 6 , 1 . 3 9 , 2 . 4 5和 2 . 6 7 。
(四 ) 产量构成因素
除第一期有效穗数明显较高外 , 其余各期无明显差别 。 各播期每穗粒数的差别亦不明显 。
唯有千粒重随播期推迟似有提高的趋势 (表 7 )
(五 ) 植株性状
据主茎考种资料 (表 7 ) , 株高 、 茎粗 、 穗长 、 总小穗数 、 结实小穗数和不孕小穗数无
规律性变化 , 仅穗颈长随播种期推迟有逐渐增长的趋势 。
表 7 各处理植株性状 (主 茎 ) 、 产量构 成因素 (样段或取样平均 )
硬二下啧 目 !、 \ 、 _ }处 理 \ \ \ }、 、 ! ( 匣米 ) 穗 颈 长( 厘米 )
。 长
1
总小。 数
(匣米 ’ 】`主称 ’ 结实小穆数( 主移 ) 协 ,$\J刻、 酬每福蔽蔽隔寥{` 主称 ’ …(万 ’ } …`克 ’
4 2
.
9 6
3 3
.
3 6
一.5.6..68975
9 3
9 4
3 3
.
2 1
9 8
8 6
0 4
5 9
3 1
.
2 7
3 7
.
9 3
2 3
2 4
38
.
4 0
4 0
,
0 8
2 0
.
4
2 1
.
8
6 5
16
2 1
.
98
2 3
.
12
3
.
7
3
.
9
2
。
6
3 二3
3
.
4
1
.
2
2
。
8
2
.
8
4
.
6
1
.
4
3
。
3
50
.
8 8
4 0
.
2
3 4
.
0
3 8
。
9 6
3 2
。
0 6 6
。
1 0
5
.
9 7
4 0
.
3 2
OJ汽」8
早熟三号一 1
早熟三号一2
早熟三号一3
早熟三号一4
7已一2 5一1
76一2 5一2
7 6一2 5一3
7 6一2 5一 4
矮早三一 1
矮早三一 2
矮早三一 3
矮早三一 4
8 9
.
80 2 8
.
8 5 3 4
.
4 8 4 0 气2
8 7
.
10 2 6
.
2 1 4 5
。
7 6
8 3
。
19
78
。
12
2 4
.
3 2
3 3
.
2 0
6
.
3 0
6
.
6 1
2 5
.
2
2 4
.
2 4 0
.
6 4
2 6
2 3
3 8
.
6 4
2 1
.
0
1 8
.
9
8 4
.
4 8 3 1
.
0 0
2 6
.
0
2 1
.
9 38
。
6 4
3 0
.
0
3 0
.
0
(六 ) 幼穗分化过程的观察
幼穗分化观察每三天一 次 , 每次每处理观察 5 株 。
表 8 列出了各处理各分化期经历的天数 , 总的看来 , 三个品种是基本一致 的 。 伸长期 、
单挽期 、 二梭期 、 小穗始分化期均随播期推迟所经历的天数渐 有增加 而小穗分化期 、 雌雄
蕊分化至抽穗期的天数则恰相反 , 随播种期的推迟而渐减少 (表 8 、 9 ) . 这 显 然 是 与各分
化期所处阶段的温度变化相伴随 。 平均而言 , 伸长期 3 . 8天 , 单梭期 1 0 . 3天 , 二棱期 2 Q . 0天 ,
小穗始分化期 1 8 . 3天 , 小穗分化期 23 , 9天 , 雌雄蕊分化至抽穗期42 . 0天 .
表 8各处理各分化期 经历的天数
1l 3 3 1 1 24
::{
53
7 3 6 3 1 29 1 4 5Q
4 3 0 1 3 72 2l 1一
17 6 ~ 奋 工 泊 二` ., 1 2 3 7 3 8
1 1 3 1 4 2 5 14
.忍歇 3 7
7 3 3 l 2 2 0 15 5 0
7 3 9 2 6 25 少
.
3 性 4 l
1 7 6 l 7 2 0 l 9 4 7 4 t
l 1 3 l 4 2 5 4 2 l 3 7
7 3 3 l 2 2e 2 7 4 9
4 3 3 2 6 1了 14 4 5
I 7 6 26 l 4 l 2 2摇. 50 3 9
9
.
75
·
3
.
75 6 3 3 2仓· 5 0 2 0 . 0 0 3 4
1 0
.
5 0 3
,
75 1 0
.
7 5 18
.
00 19
。
5 0 2 7
。
2 5 4 2
。
00
9
.
75 3
.
75 1 0
. 全6 2 0 . 75 1 4 . 7 5 2 3 . 9 4 2 . 2 5 `
10
.
0 0 3
.
8 9
.
5 0 2 1
.
2 5 1 4 1
.
75
1 0
.
3 2 0 0 18
.
3 4 2
.
0
表 9 幼穗分化两大阶段经历 天数
三 、 小结与讨论长穗伸抽长 期.伸
小称始分化
小秘分化工抽穗
2 8
.
7
“
5 2
.
3
9 1
.
0
69
.
0
1 19
.
7
1 2 1
.
3
1 2 4
.
0
59
.
3
5 1
.
5
4 5
.
3
6 5
。
9
10 4
.
6
1 17
,
4
1
、 品种主效显著 , 平均产量矮早三显
著高于 76 一 25 和早熟三号 , 76 一 25 又高于早
熟三号 . 矮早三产量较高的主耍原因是矮秆
抗倒和有效穗数较多 。
2
、 方差分析中播种期主效 显著 , 主耍
是由于第一期播种的严重倒伏福降低产量所
致扩而从本试验产量形成的本质看 , 播种期
的主效拜不明显 (表 4 o) 至于播种期与品种
的交互作用 , 在 l %水平上也不显著 。 供试三个二梭大麦品种单位面积产量对播种期反应这样
迟钝 , 与其生长发育特性是密切相关的 。 这些特性主耍表现在 , 第一 、 冬后分寨成穗率高 , 一
定范围内迟播单株成穗数仍能达到早播的水平 , 第二 、 播种期间每穗粒数差别不明显 , 这与
止梭大麦幼穗分化特性有关 。 二棱大麦当中部小穗进入雌雄蕊分化时 , 顶部生长锥仍在继续
分化 , 小穗数仍可增加 与小麦二梭后期小穗数即已确定的分化特性完全不同 . 此外 , 小麦
早分化的中部小穗可以分化较多的小花数 , 形成较多的粒数 , 而二梭大麦则没有这种潜力 ;
( 下转 4 5页 )
可 , 但一定耍整平整细 , 否则不易齐苗 。 播种后 , 要求在上面泼浇一层猪粪渣 , 以防板结 ,
播后耍及时抗旱 、 追肥 、 间苗和治虫 。
在稻油三熟制地区 , 推广育苗移栽 , 是解决前后作物之间的季节矛盾 , 保证适时播种 、
收获 , 夺取粮油高产的一 项关键性措施 。
5
、 狠抓 冬前管理 , 促进油菜冬发 。 油菜冬前苗势好坏与年后产量关系极大 。 试验结果
表 明 , 冬前多长一片叶 , 年后多产 10 斤籽 , 因此高产油菜在越冬前要求主茎总叶数巧片以上 ,
井保持 10 片以上绿叶过冬 。 要达到这一生产指标 , 除适时播种 , 培 育 壮 苗 移栽外 , 冬前田
间管理也很重要 。 冬前油菜田的主耍农事活动 : 一是中耕 , 以消灭杂草 , 疏松土壤 , 有利根
系生长和好气性细菌活动 。 根长好 了 , 吸收肥水能 力强 , 积累营养物质多 , 耐寒 、 抗倒 , 二
是早施提苗肥 , 油菜苗期是需肥的重耍时期 , 肥水充足 , 有利早生快发 . 提苗肥要求做到早 、
轻 、 勤和速效 。 ,栽后 7 一 10 天施第一次苗肥 , 以充分利用栽后气温较高天 气多发根 , 多长叶 。
一般每亩施人畜粪水 10 一 15 担或碳铁 20 斤左右 , 以后还耍看苗 、 看地 、 看天追肥 1一 2 次 ,
追施要求结合 中耕进行 ; 三是防治蚜虫 , 特别是干旱情况下 , 蚜虫繁殖快 , 它不仅吸取菜苗
汁液 , 还传播病毒 , 使叶片皱缩卷曲 , 生长发育 迟缓 , 以至全 株 枯 死 。 发现后 , 要及时药
杀 。
冬前还耍重施一次腊肥 , 可以保温防冻和腊施春用 , 为春发提供物质条件 。
6
、 抓好春后 管理 。 立春后 , 随着气温逐渐上升 , 土壤 中肥料加速分解 ,油菜生长加快 ,
根系 、 奸面积和分枝也随之大量增长 , 同时生殖生长也加速进行 , 因此耍充分利用这段有利
时机 , 争取较多的有效分枝 , 达到英多 、 粒多 、 粒重的目的 。 特别是冬发不足的情况下 , 更应
抓好春管 。 春季田间管理 中心是看苗巧施苔肥 、 花肥 , 防止后期脱 肥早衰 。 我省春季常因阴
雨 、 低温 、 寡照 、 造成湿害和病害 , 严重影响产量 , 因此要经常清沟沥水 , 降低田间湿度 ,
减轻菌核病为害 。
防治菌核病 ` ’除经常清沟沥水 , 及时摘除老黄 、 病叶等农业防治外 , 还可以在盛花期每
隔 7 一 l0t 矢用 30 冤菌核利可湿性粉 10 0 0倍液 , 或用 50 拓的多菌灵可湿性粉 50 。倍液喷雾 (每亩
150 一 2。。斤药液 ) , 或用 价翻硫磺石灰粉 (每亩 4 一 6 斤 ) 以按制病菌蔓延 , 保持油菜健
壮生长 。
(上 `接 41 页 )
第三 , 虽有效穗数随播种期推迟略有减少 , 但粒重却随播种期推迟而略有提高的趋势 . 综上
所述 , 可以认为在一定的播期范围内 , 每亩穗数 、 每穗粒数和粒重的相对稳定性 , 是二棱大
麦单位面积产量对播种期反应迟钝的生物学基础 , 也是它在栽培特性上的一个突出优点 。 但
本文只是二年一地的结果 , 因此 , 上述论点还有待进一步反复试验证明 。 同时也可能与特定
的栽培水平和栽培方法有关 。
3
、 各品种各播种期的幼穗分化进程具有一致的特性 , 平均而言 , 各分化期经历 的夫数分
别为 : 初生期 10 . 0天 , 仲长期 3 . 8天 , 单梭期 1 0 . 3天 , 二棱期 2 0 . 。天 , 小穗始分化期 1 8 . 3天 ,
小穗分化期 2 3 . 9天 , 雌雄蕊分化至抽穗期 4 2 . 。灭 。
4
、 播种期对成熟期有明显的影响 , 在试验范围内早播 一早成熟 、 晚播晚成熟 。 以颈黄期
而言 , 平均约为提早 1 天播种 , 将提高 0 . 6天达到颈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