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二棱大麦亩产400公斤栽培技术



全 文 :二棱大麦亩产 40 0公斤栽培技术
范永强 杨 哗 如匕永业
(山东省临沂地区农科所 )
临沂地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 , 地跨 北 纬
3理。 1 7 产~ 3 6 0 2 0 产 , 东经 2 2了“ 2 5 产一 2 1 9 “ 3 a产 。 特
别是南部的临沂 、 郊城和苍山 3 市县 , 地势平
坦 , 气候温暖 , 光照充足 , 雨量充沛 , 年平均
气温 1 1 . 8~ 1 3 . 3℃ , 1月份平均气温 一 1 . 3~
一 2 . 1℃ , 无霜期 1 8 8 . 9~ 2 1 1 . 0 天 , 日照时数
2 5 0 0~ 2 6 5 9小时 , 年降雨量 8 3 5~ 9 8 7 . 3毫米 ,
大麦品种类区向北方春大麦区过渡地带 。 所以
是南方冬大麦型 、 栽培特性兼有 2 大区的特点 ,
历史上是大麦产区之一 。
长期以来 , 由于种种原因 , 大麦生产上出
现了品种单一 , 耕作粗放 、 土壤瘩薄 、 产量低
而不稳的一种局面 。 为了有效地提 高 大 麦 产
量 , 促进我区大麦基地的建立和发展 , 自 1 9 8 9
年以来 , 针对上述情况 , 们我开展了有关专题
研究工作 , 初步总结出了亩产 40 0 公斤栽培技
术 。
公斤 。
表 i 土 滚 养 分 状 况
有 机 质
(% )
全 氮 碱 解 氮
( P Pm )
速 率 磷
( p p m )
速 效 钾
( p pm )
9 1

0 1 02

5
一 、 更新观念 , 改善大麦生产
基础
传统观点认为 , 大麦是一个耐瘩的低产作
物 。 因此 , 生产上主要在土壤质地差 、 熟土层
薄的瘩薄地上种植大麦 , 这从根本上影响着大
麦的瘩产量 。 试验结果证明 : 大麦冬前根系主
要分布在 O ~ 20 厘米土层内 , 该土层内的根系
量约占总根系重的80 . 5% , 20 一 40 厘米土层内
仅占15 . 7% , 抽穗期 。 一 20 厘米土层 内的根系
量约占总根系重的 60 . 7% 。 这说明大麦生育期
间 , 要有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 。
生产实践证明 , 大麦并非是 低 产作 物 。
1 9 8 9年 , 在本所土壤条件下 (见表 1 ) 进行了
亩产 40 。公斤高产栽培示范 , 收获期经地区科
委组织同行专家验收 ,面积 1 . 45 亩 , 亩产 43 2 . 80
1
. 取土深度 2 0厘米。 2 。结果系临沂地区农科所化脸
测定。
因此 , 更新大麦耐瘩的传统观念 , 消除对
大麦低产的历史偏见 ,选择熟土层厚 、 土壤肥沃
的高产地块 , 从根本上改善大麦 的生产基础 ,
是提高大麦产量的有效途径 。
二 、 根据生产基础变化 , 选择高
产 良种
近几年来 , 我区大麦生产上主要种植早熟
3 号品种 。 该品种原产 日本 , 植株较高 , 不耐肥
水 , 易倒伏 , 不适宜于高产条件下种植 。 1 9 8 7
年一 1 9 8 9年 , 我们进行了引进了品种的比较试
验 , 筛选出了 A nt 1 3 、 N S 2 95 高产品种。 两品
种均属二棱疏粒型冬性品种 , 亩穗数在 50 一 5
万穗范围内 , 每穗粒数20 粒左右 , 午粒重 40 克
以上 , 全生育期 2功天左右 ,株高 80 一 90 厘米 ,
株型紧凑 , 分粟能力强 , 成穗 率 高 , 耐 肥 抗
倒 , 适合土壤条件好的地块种植 , 能够充分发
挥良种与地力的增产潜力 。
三 、 提高播种质量 , 培育冬前壮苗
1
.改晚播为适期早播 , 保证冬前有足够 的
群体 。大麦能晚种早收 。 但受之影响 , 大麦生产
上常常在 “ 霜降 ” 前后甚至于 “ 立冬” 种植 ,
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冬前不能培育壮苗 。 1 9 8 7 、
1 9 8 9年的分期播种试验说明 , 在 10 月 15 至 10 月
一九九O 年第六期
DOI : 10. 13605 /j . cnki . 52 -1065 /s. 1990. 06. 009
0 3 日的 4 个播期中 , 随着播期的推迟 , 产量依
次极显著降低 ( F 二 2 3 . 3 2 . 、 。 据统计分析 ,
冬前群体与冬前积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 相关
系数为 0 . 97 47 , 而冬前群体又决定 着 亩 穗数
(0
.
9 8 0 7 苦 势 )
, 亩穗数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
产量 ( r 二 。 . 8 2 1 5份 ) 。 据此 , 我区大 麦 生产
应改晚播为适期早播 , 保证冬前 O ℃以上积温
达 2 0 ~ 2 50 ℃ 。 据临沂地区农科所常年气象资
料 , 适宜的播种期应为 10 月 15 卜J至 10 月 30 日。
2
. 调整播量 , 建立与地力水平相适应的群
体结构 。 1 9 5 7 、 1 9 5 9年 1 0 ~ 3 0万基本苗的密度
试验说明 :
( 1 ) 增加基本苗能够增加亩穗数。 大麦
分粟能力强 , 一般冬前单株分孽 4 一 6 个 , 单
株最高分萦 10 ~ · 2T 个 ; 分案成穗率较高 , 通常
在 30 % 以上 。 据统计分析 , 增苗与增穗的效果
达极显著水平 , 相关系数为 0 . 9 9 1 5 。
( 2 ) 增苗增穗与增产的关系不甚密切 。
2 年的密度试验结果表明 , 在基本苗较少的情
况下 ( 15 万 以下 ) , 苗穗数也较少 , 增苗增穗
与增产的效果达极显著平水 ( 犷 = 0 . 9 7 7 9) 。
但是 , 当着基本苗较多时 ( 20 万以上 ) , 亩穗
数较多 (通常在 60 万以上 ) , 增苗增穗与增产
的效果不明显 , 而决定产量的主导因素是单穗
粒重 ( r = 0 . 5 1 7 9借 ) 。
基于以上结果 , 我们提出适期早播 , 用分
粟能力强 、 丰产性能好的高产品种 , 每亩基本
苗 15 ~ 20 万 , 冬前单株分孽 4 一 6个 , 亩茎数
9 0~ 8 0万 , 单株最高分粟 1 0 ~ 1 2个 , 亩基数1 2 0
~ 1 4 0万 , 成穗 5 5~ 5 5万 , 单穗粒重 0 . 8克左右
的要求 , 亩产可稳定在 4 0 公斤以上的水平。
表2 氮肥不同水平产盆结果 (公斤 /亩 )
. . . . . . . . . . . . . 口 . .息目处 ·卜…一 1一 …一
1 9 89年 …4 34一 …4 0 8一 …3 6。一 …28。一` g , 。年
{
` 5 3 · 6
}
` 2 2 · ,
,
3 7 2
·
7 …2 7 5· 8
平 均
}
“ ` · 2
}
“ 5· `
1
3 6 6
·
6
1
2 7, ` ,
差异性玮较
{
A
}

}
C
}
D
以基肥量大 、 追肥时间早的处理产量最高。 氮
肥基施能够增加冬前分粟 , 提高成穗率 , 增加
亩穗数 。 相关分析表明 : 在适期播种 、 密度适
中的条件下 , 施肥至播种期的间隔天数与亩穗
数呈显著的负相关 ( r = 一 0 . 8 6 7 5 ) , 即氮肥
施用越早 , 亩穗数越多 。 因此 , 氮 肥 基 肥 宜
占多不宜少 , 追肥宜早不宜迟 , 一 般 基 肥 占
70 %
, 冬前追肥占20 % , 起身拔节期占10 % 。
关于配合施磷钾肥间题 , 我们也进行了试
验研究 , 结果证明 , 无明显的增产效果 。
四 、 氮肥适施 , 底肥重施
1
. 氮肥的施用量 。 由表 2 可见 , 在中上等
肥力条件下 , 氮肥水平在 O~ 7 . 5公斤纯氮范围
内 , 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产量显著提高 。 但
氮施肥用量超过 7 . 5 公斤以上时 , 不仅增产效
果降低 , 甚至造成倒伏而减产 。
2
. 氮肥的施用时期 。 由表 3 可见 , 在亩施
标准磷肥 30 公斤的基础上 , 亩施纯氮 7 . 5公斤 ,
五 、 强调浇好越冬水
近几年 , 我区大麦越冬期间常越干早 , 特
别是秋早接冬早 , 影响大麦安全越冬 。 况越冬
水可以改善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 , 缓和土壤表
层的温度变化 , 从而起到增温 防 冻 、 减 轻 冻
害 、 保苗安全越冬的作用 。 据试验 , 浇越冬水
的处理 , 越冬期枯死叶 面 积 仅 为 总 叶 面 的
1 0
.
7%
, 不浇越冬水的枯死叶面积占 40 . 1% ,
浇水比不浇水减轻 3 0 . 6% 。
浇越冬水的适宜时间应据气候条件灵活掌
握 , 一般以 “夜冻日消” 为宜 , 即 日平 均 温
度。 降到 5 ℃时 , 据临沂地区农科所常年气象
资料 , 一般在 “小雪 ” 前后 。
表 3 氮肥不同时期集中施用产纽结果 (公斤 /亩
、 \ · 目处 · 、…二…一…:一:…: c 、:

;〔:较…{:!)…:i))…::);…::}:
耕 作 与 栽 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