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菝葜活性部位抗炎机理研究



全 文 :<0.01),说明造模成功。前复康中 、高剂量均显著
抑制急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指数的增加(P
<0.05, P<0.01),低剂量对前列腺指数无明显影
响(P>0.05),提示前复康对急性非细菌性前列腺
炎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结果见表 4。
 表 4  对急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影响( x±s, n=10)
组别 剂量(g/kg) 前列腺指数(%)
对照组 - 0.069±0.014**
模型组 - 0.121±0.043
前列泰片 0.22 0.086±0.012*
前复康低 0.45 0.106±0.014
前复康中 0.90 0.087±0.024*
前复康高 1.80 0.082±0.016**
4 讨论
中医认为前列腺炎的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 ,气
机不利 ,以致湿热 、气滞 、血瘀〔5〕。前复康具有清热
解毒 、清利湿浊 、理气活血 、消炎镇痛 、祛瘀通淋等功
效 ,主治急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等症。
前复康对水负荷大鼠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 ,表
明其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显著减少醋酸所致小鼠
扭体次数 ,说明其具有镇痛作用;对棉球引起的肉芽
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说明其有抗炎作用;对角叉菜
胶引起的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能够显著抑制急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指数的
增加 。综上所述 ,前列通片具有利尿 、镇痛 、抗炎以
及抑制前列腺炎症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 1] 王兴强 , 孙兴亮 ,曹淑青 .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论治 .
中国中医急症 , 2005, 14(5):484-485.
[ 2] 陈奇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 , 2006:379-380.
[ 3] 徐叔云 .药理实验方法学 .第三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 , 2002:451, 682.
[ 4] 马骏 , 任远 ,金辉 , 等.前列舒宁治疗前列腺炎作用的研
究 .中药药理与临床 , 2002, 18(2):31.
[ 5] 李淑英 , 李军 ,葛惠贤 .前列腺炎中医证治述要 .山东
中医杂志 , 1998, 17(9):391-392.
(2008-01-10收稿)
菝葜活性部位抗炎机理研究
晏绿金 ,文 莉 ,干国平 ,刘焱文
(湖北省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省级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 430061)
  摘要 目的:研究菝葜活性成分抗炎作用机理。方法:灌胃给予大鼠菝葜各提取部位 7d后 , 检测大鼠炎足
PGE2含量 , 运用 PGE2放射免疫法测定菝葜活性部位对大鼠血清血栓素 B2(TXB2)及 6-酮-前列腺素 F1a(6-keto-
PGF1a)、 IL-1、IL-6、TNF水平的影响。结果:菝葜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在 24、12、6 g生药 /kg能显著抑制 PGE2
释放活性(P<0.01),其活性均显著优于金刚藤对照组(P<0.01)。并能显著降低 TXB2/6-keto-PGF1a(P<0.05),
且显著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菝葜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能抑制炎症部位 PGE
2
的释放 , 并有活血化
瘀的作用。
关键词 菝葜;PGE2;TXB2;6-keto-PGF1a;IL-1;IL-8;TNF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1-4454(2008)08-1235-03
  金刚藤胶囊是以百合科植物菝葜的根茎为主要
原料 ,经提取精制而成的纯天然制剂 ,其主要成分为
薯蓣皂苷元构成的皂苷 、生物碱 、氨基酸等多种生物
活性物质 ,具有清热解毒 、活血祛瘀 、抗菌消炎 、消肿
止痛的功效 ,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显著疗效而无
副作用 。本课题组在获得菝葜的有效部位后 ,对其
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1-3〕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SPF级 Wistar大鼠 , 120 ~ 170g,
雌雄各半 ,由湖北省疾病控制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许
可证号:SCXK(鄂)2003-2005。
1.2  药品与试剂 菝葜活性部位由湖北省中医
学院药物资源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提取分离 ,为乙酸
乙酯 、正丁醇部位 ,临用前分别配为 240%、120%、
60%浓度;角叉菜胶为 sigma公司生产;TXB2、 6K-
PGF、IL-1、IL-8、TNF放免试剂盒为北京原子核研究
所产品。
2 方法和结果
·1235·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1卷第 8期 2008年 8月DOI :10.13863/j.issn1001-4454.2008.08.048
2.1  菝葜各提取物对大鼠炎足 PGE2的影响 〔4, 5〕:
取健康雄性大鼠 80只 ,按体重随机分为 8组:(1)
阴性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2)阳性
对照组 (灌胃给予金刚藤胶囊 24g生药 /kg);(3)
(4)(5)正丁醇高剂量组 、中 、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
予正丁醇 24、12、6 g生药 /kg);(6)(7)(8)乙酸乙
酯高剂量组 、中 、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乙酸乙酯
24、12、6g生药 /kg)。灌胃体积 10ml/kg,连续给药
7 d,最后 1 d,用 1%角叉菜胶致炎 4h后处死大鼠 ,
将炎足剪开皮肤后浸入生理盐水中 ,反复挤压 、洗出
炎症渗出物 , 离心 , 取上清液 0.3 ml加 0.5 mol/L
KOH-甲醇溶液 2ml。在 50℃下异构化 20min,用甲
醇稀释至 4ml,用 751紫外分光光度计于 450nm处
测定其吸光度值代表 PGE2含量 〔5〕。结果如表 1所
示:正丁醇部位在 24、12、6 g生药 /kg,有显著抑制
PGE2释放活性(P<0.01);乙酸乙酯部位在 24、12、
6g生药 /kg, 有显著抑制 PGE2 释放活性 (P<
0.01), 其活性均显著优于金刚藤对照组 (P<
0.01)。
2.2  菝葜各提取物对大鼠血清 TXB2、 6-keto-
PGF1a和炎性指标的影响〔6〕 取上组动物 ,断头处
死后 ,取血分离血清 ,用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清 TXB2、
6K、IL-1、IL-6、IL-8、TNF水平。结果如表 2、3所示:
正丁醇部位在 24、12g生药 /kg,能显著降低 TXB2
/6-keto-PGF1a(P<0.05),且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
(P<0.05);在 6g生药 /kg,显著降低 TXB2/6-keto-
PGF1a(P<0.01), 且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 (P<
0.05);乙酸乙酯部位在 24g生药 /kg, 显著降低
TXB2、TXB2 /6-keto-PGF1a(P<0.01),且显著低于
阳性对照组(P<0.05),在 12g生药 /kg,升高 6-ke-
to-PGF1a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 (P<0.05)(表 2)。
乙酸乙酯部位 24、12、6 g生药 /kg有一定降低 IL-1
作用 ,但是没有显著差异(表 3)。
 表 1     菝葜各提取物对大鼠炎足
PGE2的影响( x±s, n=10)
组别 剂量(g/kg) 吸光度(OD值)
阴性对照组 - 0.238±0.069
阳性对照组 24 0.170±0.075
正丁醇部位
高剂量组 24 0.032±0.016**■■
中剂量组 12 0.027±0.015**■■
低剂量组 6 0.029±0.019**■■
乙酸乙酯部位
高剂量组 24 0.026±0.015**■■
中剂量组 12 0.018±0.007**■■
低剂量组 6 0.036±0.031**■■
  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 *P<0.05, **P<0.01;与阳性对照组
比较 , ■P<0.05, ■■P<0.01。下表皆同
 表 2  菝葜各提取物对大鼠血清 TXB2、6-keto-PGF1a的影响( x±s, n=10)
组别 剂量(g/kg) TXB2 6K6-keto-PGFla TXB2/6K
阴性对照组 - 830.7±150.9 159.3±28.2 5.28±0.80
阳性对照组 24 848.9±305.3 142.3±22.0 5.99±1.91
正丁醇部位 24 586.2±303.5* 164.9±43.9 3.55±1.65*■
12 687.8±341.5 176.8±56.8 3.68±1.32*■
6 555.2±180.9**■ 154.0±27.8 3.67±1.22**■
乙酸乙酯部位 24 503.9±291.0*■ 152.5±81.2 3.81±1.65*■
12 818.2±295.1 183.3±49.6■ 4.63±1.58
6 728.8±275.5 174.5±41.6 4.26±1.67
 表 3  菝葜各提取物对大鼠血清 IL-1、IL-8、TNF的影响( x±s, n=10)
组别 剂量(g/kg) IL-1 IL-8 TNF
阴性对照组 - 0.17±0.04 0.81±0.09 6.89±1.60
阳性对照组 24 0.16±0.03 0.78±0.07 8.17±2.80
正丁醇部位 24 0.18±0.06 0.79±0.03 10.61±3.93
12 0.15±0.03 0.71±0.25 8.32±2.54
6 0.16±0.03 0.81±0.10 9.48±3.49
24 0.14±0.05 0.80±0.08 9.30±3.05
乙酸乙酯部位 12 0.14±0.03 0.77±0.10 10.20±4.40
6 0.13±0.04 0.81±0.04 10.60±3.82
·1236· 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1卷第 8期 2008年 8月
2.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 x±s)表示 ,使用 EX-
CEL软件对数据进行 t检验。
3  结论
慢性盆腔炎由于长期炎症刺激 、慢性渗出 、组织
增生而形成炎性包块或渗液 ,病情缠绵顽固 ,部分患
者仅遗留病理改变而无病原体存在 ,此类患者长期
或反复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并无显著疗效 。按中医
理论应以清热利湿 、活血化瘀为主〔7〕。
菝葜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 ,金刚藤胶囊是临床
上主要用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笔者前期的研
究表明 ,菝葜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抗炎作用明显 ,
可能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物质基础 ,但尚不清楚其
通过哪些环节发挥抗炎作用。本研究发现其能抑制
多种组织源性炎症介质 ,如明显降低炎症组织中
PGE2含量;抑制致炎性细胞因子 IL-1的活性等 ,是
其抗炎的重要机制。另尚能降低 TXB2,升高 6-ke-
to-
PGF1a,降低TXB2 /6-keto-PGF1a,说明菝葜的活性
成分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有助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 ,
但其抗炎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 考 文 献
[ 1] 颜文革 , 张守芳 .非甾体抗炎药物及其作用机理进展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2001, 18(1):64-68.
[ 2] 齐云 , 沈映君 , 王文魁 , 等 .甘桔汤总皂苷抗炎作用机
理研究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4, 2(6):873-875.
[ 3] 李文广 , 张小郁 ,吴勇杰 .草血竭提取物抗炎作用和机
理 .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 , 2002, 18(2):18-20.
[ 4] 徐叔云 , 卞如谦 ,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 .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 , 1994:715.
[ 5]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3:303.
[ 6] 徐叔云 , 卞如濂.药理实验方法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 1992:970.
[ 7] 丰有吉主编.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2:
236-242.
(2008-01-10收稿)
独脚乌桕的抑菌作用研究
管淑玉 1 ,刘广锋 2
(1.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2.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广东广州 510300)
  摘要 目的:探讨独脚乌桕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纸片法和试管法 , 以溶珊瑚弧菌(Vibriocorallilyticus)、塔
氏弧菌(Vibriotubiashi)、Myrodiessp.、Vibriosp.、鲨鱼弧菌(Vibrio.carchariae)为供试菌种 , 测定独脚乌桕不同极性
萃取部分的抑菌圈和最小抑菌浓度。结果:独脚乌桕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对 Vibriosp.和 Vibriotubiashi有很强的抑
菌作用 , 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 13.6和 13.7mm, MIC分别为 6.25和 25mg/ml;石油醚萃取部分对 Vibriocoralilytic-
us有抑菌作用;水溶性部分对 Myrodiessp.产生抑菌圈。结论:独脚乌桕提取物的不同萃取部分可对不同的菌株产
生抑制作用 , 其抑菌作用的活性成分有待于进一步分离。
关键词 独脚乌桕;提取物;抑菌活性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08)08-1237-02
基金项目:广东药学院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基金(2007ZYX01);中国水产科学院青年基金(2003-青-8)作者简介:管淑玉(1976-),女,博士 ,从事中药药用物质基础研究;E-mail:guanshy@163.com。*通讯作者:刘广锋(1977-),男 ,助理研究员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微生物学;Tel:020-89022636。
  独脚乌桕来源于葡萄科白粉藤属植物白粉藤
CissusmodecoidesPlanch.var.subintegraGagnep.,其
根性平 ,味微辛;藤叶性寒 ,味苦 ,有清热解毒 、散结 、
行血之功效 。独脚乌桕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酚类 、皂
苷 、有机酸和氨基酸 ,临床上有用来治疗产后会阴伤
口感染的报道 〔1〕。但其抑菌活性尚无研究报道 。
本研究采用滤纸片平板扩散法和试管稀释法研究独
脚乌桕的抑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 ,旨在为独脚乌
桕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实验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及试剂 主要仪器:粉碎机 、旋转蒸发
器 、压力蒸汽灭菌锅 、恒温培养箱 、超净工作台。所
用试剂均为分析纯。使用的培养基为 2216E培养
基。供试菌种:溶珊瑚弧菌(Vibriocoralilyticus)、塔
氏弧菌(Vibriotubiashi)、Myrodiessp.、Vibriosp.、鲨
鱼弧菌(Vibrio.carchariae)由南海水产研究所提供 。
·1237·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1卷第 8期 2008年 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