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陕西林业科技 2014,(1):98~100
Shaanxi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收稿日期:2013-10-09
作者简介:张 霞(1966-),女农推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植物病虫害研究。
灰叶铁线莲白粉病药效试验
张 霞,丁学利,孙 东,郭玉琴
(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银川 750199)
摘 要:通过对灰叶铁线莲白粉病药剂试验结果表明,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2.2%普力
克水剂600倍液混合液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为52.0%;其次为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防治效
果最低,防治效果为39.7%。
关键词:灰叶铁线莲;白粉病;药剂;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17(2013)01-0098-03
Fungicides Test with Powdery Mildew of Clematis canescens
ZHANG Xia,DING Xue-li,SUN dong,GUO Yu-qin
(Ningxia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College,Yinchuan,Ningxia750199)
Abstract:Powdery mildew of Clematis canescens was applied to the fungicide test to find out control
effect.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is 15%triadimefon WP 1000times liquid+72.2%
propamocarb AS 600times liquid,with control effect reaching 52.0%,folowed by 15%triadimefon
1000times liquid,75%chlorothalonil WP 800times liquid and 10%difenoconazole WG 2000times
liquid.72.2%propamocarb AS 600times liquid had the lowest control effect at 39.7%.
Key words:Clematis canescens;Powdery mildew;fungicide;control effect
灰叶铁线莲(Clematis canescens)是毛茛科
(Ranunculaceae)铁线莲属(Clematis L.)多年生
植物。铁线莲属多为木质或草质藤本类,少数为
直立草本或灌木,灰叶铁线莲是直立灌木,原产于
宁夏贺兰山,多生于干旱向阳山坡,分布于我国内
蒙古和甘肃省,是一种超旱生植物[1]。近年来,由
于自然、人为等原因,该树种在贺兰山东麓已濒临
灭绝。2004年在灵武市白芨滩林场境内毛乌素
沙漠腹地人迹罕见之处,发现数量极少、天然分布
的耐旱、抗寒、耐瘠薄的灰叶铁线莲[2]。为了有效
的保护这一濒危耐旱树种,从仅存的植株上获取
材料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扩大种苗数量,为保护
种质资源和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笔者进行人工繁育过程中发现,苗圃地中密度
过大,通风条件差,白粉病发生严重。
图1 灰叶铁线莲白粉病子囊果
对其症状及病原进行了观察,发病初期在叶
片上产生黄色小斑点,而后表面生有白色粉层,后
期在白粉层上产生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布满整个
叶片,导致植株枯死。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白粉菌
目,白粉菌属,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3]。
1 试验材料
1.1 供试灰叶铁线莲
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原宁夏生态工
程学校)灰叶铁线莲苗圃地。
1.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百
菌清可湿性粉剂、10%世高水分散粒剂、72.2%普
力克水剂。
2 试验方法
2.1 实验设计
实验设5个处理、1个对照。分别为15%粉
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
粉剂8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
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15%粉锈宁可湿性
粉剂1 0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
空白对照不做任何处理[4]。每个处理3次重复。
2.2 调查方法
于2010年7月15日用上述药剂分别对试验
样地进行叶片喷雾,每个处理随机抽取10株,在
施药前及施药后7天进行调查[5].,统计感病指数
及防治效果。
灰叶铁线莲白粉病分级标准[6]如下:
0级:叶片无病斑
1级:叶片病斑占整张叶片面积25%以下
2级:叶片病斑占整张叶片面积25%~50%
3级:叶片病斑占整张叶片面积50%~75%
4级:叶片病斑占整张叶片面积75%以上
病情指数=
∑[各级病叶数×相应级数代表值]
调查总叶数×最高级代表值 ×100
防治效果(%)=
对照区感病指数-防治区感病指数
对照区感病指数 ×100
3 结果与分析
(1)防治效果(见表1)表明几种处理对灰叶
铁线莲白粉病均有防治效果,其中15%粉锈宁可
湿性粉剂1 0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倍
液混合液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为52.0%;其
次为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2.2%
普力克水剂6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低,防治效果为
39.7%。
(2)方差分析[7](见表2)表明各处理药剂对
灰叶铁线莲白粉病防治效果与对照差异显著。
表1 不同药剂对灰叶铁线莲白粉病防治效果
处理
施药前
病情指数(%)
施药后(7d)
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
(%)
15%粉锈宁1000倍液 45.3 35.6 47.3
75%百菌清800倍液 41.2 37.3 44.7
10%世高2000倍液
72.2%普力克600倍液
粉锈宁1000倍液+普力克600倍液
对照(不做处理)
44.4
43.7
41.6
41.4
38.8
40.7
32.4
67.5
42.5
39.7
52.0
表2 灰叶铁线莲白粉病防治效果方差分析表
差异源 均方差 平方和 自由度 F F临界值
组间 92.95 185.9 2 7.924 F0.05=3.89
组内 11.73 140.8 12 F0.01=6.93
4 结论与讨论
(1)粉锈宁、百菌清、世高、普力克几种杀菌剂
均对灰叶铁线莲白粉病有防治效果,其中15%粉
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
600倍液混合液防治效果最佳,其次依次为1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
性粉剂8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倍
·99·2014年第1期 张 霞等 灰叶铁线莲白粉病药效试验
液,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低。
(2)对于以上几种药剂防治灰叶铁线莲白粉
病的最佳使用浓度还有待于进一步进行试验。
(3)要提高防治灰叶铁线莲白粉病的防治效
果,还应增加施药次数。
参 考 文 献
[1] 马德滋,刘慧兰.宁夏植物志(第一卷)[M].银川:宁夏人民
出版社,1986.
[2] 郭玉琴.宁夏濒危野生灰叶铁线莲播种及扦插繁育技术研
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6,5(19):672-674.
[3] 李志坚,管开云.铁线莲属植物上的病虫害及防治[J].植物
保护,2002,28(2):35-36.
[4] 张斌.几种药剂对月季白粉病的防治效果[J].植物医生,
2008,21(5):38-39.
[5] 张喜萍.月季白粉病药剂防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3,31(2):59-60.
[6] 王尧,孙冬伟.平榛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J].中国林副特
产,2012.(6):38-39.
[7] 张星耀.森林病理学研究的生态数学方法[M].中国林业
出版社,
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
1999.6.
(上接第88页)
3.4 树冠喷药防治试验
5~6龄幼虫抗药力甚强,故必须抓紧在4龄
以前进行药物防治。采用80%敌敌畏乳油1 000
倍液、90%敌百虫乳油1 000倍液、2.5%溴氰菊
酯乳油2 500倍液与对照(清水)4个处理组进行
树冠喷药防治比较试验,喷药10d后,其杀虫效
果分别为93.3%、92.3%和94.4%,均在92%以
上,杀虫效果明显(见表2)。
表2 3种药剂树冠喷雾防治效果比较
药剂名称 浓度/倍
防治时间(年月日)与效果(%)
12.5.26-6.1 12.5.24-6.2 12.5.26-6.4
平均杀虫
效果(%)
80%敌敌畏乳油 1000 92.8 92.5 93.5 93.3
90%敌百虫乳油 1000 93.0 91.3 92.7 92.3
2.5%溴氰菊酯乳油 2500 95.2 93.9 94.1 94.4
对 照 清水 0 0 0 0
4 小结
油桐尺蛾在陕西山阳县1年发生2~3代,危
害较为严重。林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简单
易行,便于推广,但比较费工费时,在该虫发生严
重危害年份,虽靠林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能减轻危害,但很难控制该虫危害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还应根据该虫的发生规律,适时合理的进行
化学药剂防治,采用综合防治技术,防治效
果显著。
参 考 文 献
[1] 周嘉喜,屈邦选,王希蒙.西北森林害虫及防治[M].西
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 石炜.油桐主要害虫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
2013,(14):25-26.
[3] 魏泽普,段陪仁,管玉喜.油桐栽培[M].郑州:河南科技
出版社,1982.
·001· 陕 西 林 业 科 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