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白茅根艾叶止血与药性寒热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2014-06-03; 修订日期:2014-10-13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No. 10 - 046 - 04)。
作者简介:韦乃球(1980-),男(壮族),广西都安人,广西中医药大学讲师,
硕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药基础理论与中药药理研究工作.
* 通讯作者简介:柳俊辉(1982-),男(汉族),山西临汾人,广西中医药大
学讲师,硕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药理论与中药药效学研究工作.
白茅根艾叶止血与药性寒热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韦乃球,邓家刚,郝二伟,柳俊辉* ,吴燕春,颜宏玉,韦锦华
[广西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
摘要:目的 初步揭示白茅根、艾叶止血与药性寒热的关系。方法 采用 SD 大鼠分别建立血热出血和虚寒出血大鼠模
型,通过测定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液
流变学相关指标,观察白茅根、艾叶对血热出血和虚寒出血大鼠血液系统的影响。结果 白茅根高剂量能显著缩短血热
出血动物模型的 PT、APTT和 TT,对 FIB无显著影响;艾叶高、低剂量能显著缩短虚寒出血动物模型的 PT、APTT、T T 和
FIB;两者还能不同程度降低全血高、中、低切黏度,但作用不显著。结论 白茅根高剂量对血热出血大鼠止血效果显著,
其止血主要与内源性、外源性凝血酶、内外源共同途径有关,与纤维蛋白系统无关;艾叶高、低剂量对虚寒出血大鼠有显
著止血效果,止血主要与内源性凝血酶、外源性凝血酶、内外源共同途径和抑制纤维蛋白系统有关;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为
止血效果的产生提供依据。
关键词:白茅根; 艾叶; 血热出血; 虚寒出血; 止血
DOI标识:doi:10. 3969 / j. issn. 1008-0805. 2015. 03. 104
中图分类号:R285.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15)03-0759-03
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 Imperate cylindria Beauv. var. major
(Nees)C. E. Hubb.的干燥根茎,又名兰根、白花茅根、茅草根、甜
草根、地甘蔗等[1]。本品性味甘寒,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
功,临床常用于治疗血热妄行出血及热淋、血淋、水肿等[2]。艾
叶为菊科植物艾 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又名香艾、
蕲艾、艾蒿等。本品性味苦、辛、温[1],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
之效,适用于腹痛及虚寒性出血,对于妇科虚寒月经不调、腹痛、
崩漏有明显疗效[2]。
药理研究证实白茅根通过促进凝血酶生成、影响凝血系统和
血小板聚集而增强止血作用[3,4],艾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
血液凝固而止血[5],但是两药对血热出血和虚寒出血大鼠止血
作用的比较研究未见报道。本实验在血热出血和虚寒出血大鼠
模型的基础上从凝血系统、血液流变学两方面探讨两药的止血效
果和作用机制,以探讨研究白茅根、艾叶止血与药性寒热的相关
性。
1 材料
1. 1 动物 SD大鼠,雄性,体质量(180 ± 20)g,SPF级,购自广西
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 SCXK(桂)2009 - 0002。
1. 2 药品与试剂 白茅根:购自南宁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经广西
中医药大学郭敏副教授鉴定为禾本科植物白茅 Imperata cylindri-
ca Beauv. var. major(Nees)C. E. Hubb. 的干燥根茎;艾叶:购自南
宁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经广西中医药大学郭敏副教授鉴定为菊科
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云南白药:云南白
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ZE12016);干酵母:桂林南药股
份有限公司(批号 120605);无水乙醇:廉江市爱廉化试剂有限公
司(批 号 20120225);试 剂 盒:凝 血 酶 原 时 间 (PT,批 号
20121214)、凝血酶时间(TT,批号 20121214)、活化部分凝血活酶
时间(APTT,批号 20121214)、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批号
20121214)均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
1. 3 仪器 血凝仪(上海康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KB - 8001V)、
血流变快测仪(重庆维多科技有限公司,FASCO)、台式高速冷冻
离心机离心机(湖南赛特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TGL -
16M)、电子体温计(东莞市欣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GB/
T21416)。
1. 4 白茅根、艾叶总水提物 取白茅根、艾叶干粉分别加 12 倍量
水浸泡 1h后回流提取 1. 5 h,趁热过滤,药渣加 10 倍量水回流提
取 1 h,趁热过滤,混合两次滤液浓缩制成浸膏,置 4℃冰箱备用。
2 方法
2. 1 模型的建立
2. 1. 1 血热出血大鼠 取体重(180 ± 20)g SD 雄性大鼠 20 只,
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热证模型组。热证模型组背部两侧 sc
10%干酵母混悬液 5 ml·kg -1,空白对照组背部两侧 sc 等量生
理盐水,监测 2 组动物每隔 1 h体温变化情况。在模型组体温保
持较稳定高温时,空白对照组和热证模型组分别 ig 1 ml 生理盐
水和 1 ml无水乙醇[6]。
2. 1. 2 虚寒出血大鼠 取(180 ± 20)g SD 雄性大鼠 20 只,随机
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寒证模型组。寒证模型组按 10ml /(kg·d)剂
量 ig 4℃冰醋,空白对照组每天每只 ig 等量生理盐水,连续 15d
[7,8]。第 14 天后禁食不禁水 24 h,末次 ig冰食醋后 1h模型组 ig
无水乙醇 1ml /只,空白对照组 ig等量生理盐水。
2. 2 分组与给药
2. 2. 1 血热出血大鼠 取(180 ± 20)g SD 雄性大鼠 70 只,随机
分为空白对照、模型对照、云南白药、白茅根高剂量、白茅根低剂
量、艾叶高剂量、艾叶低剂量 7 组。将供试品按 20 ml·kg -1的剂
量 ig,每天 1 次,总共 7 d。第 6 天给药后禁食不禁水 24h后按模
型复制方法将除空白对照组以外各组造摸,4h 后灌胃无水乙醇
1ml /只,1h后药物组灌胃给药。
2. 2. 2 虚寒出血大鼠 取(180 ± 20)g SD 雄性大鼠 70 只,随机
分为空白对照、模型对照、云南白药、白茅根高剂量、白茅根低剂
量、艾叶高剂量、艾叶低剂量 7 组。从造模第 8 天开始,空白对照
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干预组按 20 ml·kg -1的剂量 ig给
药,每天 1 次,总共 7 d。给药第 6d后禁食不禁水 24 h,末次 ig冰
食醋后 1h所有造模动物均 ig无水乙醇 1ml /只,空白对照组 ig等
·957·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5 VOL. 26 NO. 3 时珍国医国药 2015 年第 26 卷第 3 期
量生理盐水,1 h后 ig给药。
2. 3 指标检测 末次给药 1 h后腹主动脉取血分装于 3. 8%柠檬
酸钠和肝素钠的采血管中,PT、APTT、TT、FIB各指标按试剂盒的
要求进行测定,血液流变各指标按血液流变仪操作流程完成。
2. 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 SPSS13. 0 进行统计学处理,计
量资料用 珋x ± s表示,两组之间均数比较采用 t 检验,以 P < 0. 05
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3 结果
3. 1 模型的建立 由实验可知,正常大鼠直肠温度为(36. 23 ±
0. 24)℃,热证模型大鼠的体温变化见图 1,表明大鼠背部 sc 10%
干酵母第 3 小时体温明显升高,且持续高温 9 ~ 10 h,为建立血热
出血模型提供较好的发热前提;寒证模型大鼠出现体毛欠光泽,
少动,蜷卧,饮食减少,大便稀溏,体重明显减轻 (见图 2)。
3. 2 对大鼠 PT,TT,APTT,FIB的影响 白茅根、艾叶对血热出血
模型大鼠 PT、APTT、TT、FIB 的影响结果见表 1。模型对照组的
PT、APTT、TT、FIB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延长,高、中、低 3 种全血黏
度显著升高,结合模型组大鼠体温变化,表明血热出血动物模型
复制成功。白茅根高剂量能显著缩短模型对照组 PT、TT、APTT,
对 FIB的影响不显著。
白茅根、艾叶对虚寒出血模型大鼠 PT、APTT、TT、FIB 的影响
结果见表 2。模型对照组的 PT、APTT、TT、FIB较空白对照组显
著延长,高、中、低 3 种全血黏度显著升高,结合模型组大鼠一般
情况、体重变化,表明虚寒出血动物模型复制成功。艾叶高、低剂
量能显著缩短模型大鼠 PT、APTT、TT、FIB。
图 1 Sc10%干酵母大鼠直肠内体温变化(珋x ± s,n = 10)
图 2 大鼠体重变化(珋x ± s,n = 10)
表 1 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 PT、APTT、TT、FIB 的影响(珋x ± s)
组别 PT /s APTT /s TT /s FIB /g·L -1
空白对照 12. 21 ± 1. 51 30. 94 ± 1. 73 18. 37 ± 1. 40 6. 32 ± 0. 81
模型对照 17. 11 ± 2. 66# 36. 75 ± 6. 29# 25. 86 ± 7. 53# 7. 33 ± 0. 72#
云南白药 12. 09 ± 1. 75* 29. 20 ± 2. 29** 19. 13 ± 1. 42* 6. 46 ± 0. 34**
白茅根(高) 12. 47 ± 0. 37* 29. 46 ± 1. 26** 19. 30 ± 1. 95* 7. 11 ± 0. 28
白茅根(低) 16. 70 ± 2. 79 36. 03 ± 3. 72 25. 46 ± 2. 50 7. 47 ± 1. 17
艾叶(高) 17. 12 ± 1. 81 36. 94 ± 5. 88 27. 63 ± 2. 34 7. 09 ± 0. 45
艾叶(低) 16. 83 ± 2. 50 36. 08 ± 4. 06 26. 80 ± 2. 04 6. 94 ± 2. 16
与空白对照比较,#P < 0. 05,##P < 0. 01;与模型组比较,* P < 0. 05,**P < 0. 01;n = 10
表 2 对虚寒出血模型大鼠 PT、APTT、TT、FIB 的影响(珋x ± s)
组别 PT /s APTT /s TT /s FIB /g·L -1
空白对照 15. 38 ± 2. 38 39. 44 ± 3. 96 19. 35 ± 2. 35 6. 80 ± 0. 44
模型对照 17. 94 ± 1. 22## 43. 79 ± 3. 91# 22. 51 ± 3. 03# 7. 84 ± 0. 92#
云南白药 16. 37 ± 1. 37* 38. 49 ± 2. 57** 19. 53 ± 1. 05* 6. 86 ± 0. 46*
白茅根(高) 18. 21 ± 1. 89 44. 36 ± 4. 28 22. 40 ± 2. 89 7. 93 ± 1. 07
白茅根(低) 17. 73 ± 1. 31 41. 70 ± 2. 34 21. 05 ± 1. 73 7. 87 ± 0. 64
艾叶(高) 15. 64 ± 1. 57** 37. 61 ± 2. 99** 17. 37 ± 1. 03** 6. 57 ± 0. 45**
艾叶(低) 16. 48 ± 0. 85* 39. 50 ± 2. 54* 19. 30 ± 0. 76* 6. 91 ± 0. 58*
与空白对照比较,#P < 0. 05,##P < 0. 01;与模型组比较,* P < 0. 05,**P < 0. 01;n = 10
3. 3 对血液流变指标的影响 白茅根、艾叶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
全血和血浆黏度的影响结果见表 3。模型对照组的全血高、中、
低切黏度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白茅根高剂量能不同程度降低
全血高、中、低切黏度。
白茅根、艾叶对虚寒出血模型大鼠全血和血浆黏度的影响结
果见表 4。模型对照组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较空白对照组显
著升高;艾叶高、低剂量能不同程度降低全血高、中、低切黏度。
表 3 白茅根、艾叶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全血和血浆黏度的影响(珋x ± s)
组别
全血黏度 /mPa·s
200s - 1 30s - 1 1s - 1
血浆黏度 /mPa·s
空白对照 4. 71 ± 0. 23 5. 70 ± 0. 29 10. 83 ± 0. 61 0. 79 ± 0. 11
模型对照 5. 68 ± 0. 66# 6. 90 ± 0. 78# 12. 78 ± 1. 01# 0. 96 ± 0. 22
云南白药 5. 01 ± 0. 26 6. 05 ± 0. 30 11. 27 ± 0. 60 1. 24 ± 0. 17
白茅根(高) 4. 77 ± 0. 46 5. 77 ± 0. 59 10. 80 ± 1. 16* 0. 97 ± 0. 12
白茅根(低) 5. 57 ± 0. 33 6. 81 ± 0. 46 13. 01 ± 1. 24 0. 65 ± 0. 06
艾叶(高) 5. 94 ± 0. 72 7. 20 ± 0. 86 13. 06 ± 1. 15 1. 08 ± 0. 18
艾叶(低) 5. 78 ± 0. 47 7. 02 ± 0. 50 12. 91 ± 0. 48 0. 65 ± 0. 19
与空白对照比较,#P < 0. 05,##P < 0. 01;与模型组比较,* P < 0. 05,**P < 0. 01;n = 10
·067·
时珍国医国药 2015 年第 26 卷第 3 期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5 VOL. 26 NO. 3
表 4 白茅根、艾叶对虚寒出血模型大鼠全血和血浆黏度的影响(珋x ± s)
组别
全血黏度 /mPa·s
200 s - 1 30s - 1 1 s - 1
血浆黏度
/mPa·s
空白对照 6. 67 ± 0. 10 8. 07 ± 0. 11 14. 20 ± 0. 14 1. 30 ± 0. 06
模型对照 7. 37 ± 0. 34# 8. 87 ± 0. 39# 15. 09 ± 0. 40# 1. 29 ± 0. 05#
云南白药 6. 59 ± 0. 58 7. 96 ± 0. 68 14. 03 ± 0. 91 1. 36 ± 0. 10
白茅根(高) 7. 31 ± 0. 53 8. 79 ± 0. 62 14. 93 ± 0. 87 1. 34 ± 0. 06
白茅根(低) 7. 09 ± 0. 50 8. 55 ± 0. 58 14. 77 ± 0. 76 1. 38 ± 0. 03
艾叶(高) 6. 30 ± 0. 59 7. 60 ± 0. 65 13. 39 ± 0. 61* 1. 41 ± 0. 07
艾叶(低) 6. 63 ± 0. 35 8. 03 ± 0. 42 14. 23 ± 0. 64 1. 39 ± 0. 07
与空白对照比较,#P < 0. 05,##P < 0. 01;与模型组比较,* P < 0. 05,**P < 0. 01;n = 10
4 讨论
PT、APTT分别反映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活性,TT 反
映内、外源共同性凝血系统的活性,FIB 是通过对纤溶系统的影
响反映凝血效果[9 ~ 12]。血液流变学虽然有很多指标,但全血粘
度和血浆粘度较为主要,它们的测定可以了解血液的流动性和凝
固性[13,14]。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而动则
为病。血主荣气,不宜损也,而损则为病。盖动者多由于火,火盛
则逼血妄行;损者多由于气,气伤则血无以存。就是说出血病因
有血热妄行、瘀血内阻和脾气虚寒统摄无权等数种,其中血热妄
行出血和脾胃虚寒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本实验的血热出血
大鼠模型采用干酵母混悬液联合无水乙醇建立,其机制主要是在
热证的基础上通过化学诱导出血,体现中医血热出血的证
候[15 ~ 17];虚寒出血大鼠模型采用冰食醋联合无水乙醇建立,其机
制主要是在虚寒证的基础上通过化学诱导出血,体现中医虚寒出
血的证候[18]。
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中、低 3
种切变率下全血黏度显著升高,反映红细胞有一定的变形性及聚
集性改变。同时,模型对照组的 PT、APTT、TT和 FIB较空白对照
组显著延长,结合大鼠体温、体重变化,表明血热出血和虚寒出血
动物模型复制成功。动物模型经药物干预后,白茅根高剂量组能
显著缩短血热出血动物模型的 PT、APTT和 TT,对 FIB 无显著影
响;艾叶高、低剂量能显著缩短虚寒出血动物模型的 PT、APTT、
TT和 FIB。两者还能不同程度降低全血高、中、低切黏度,但作用
不显著。由此可见,白茅根对血热出血大鼠止血效果显著,其止
血主要与内源性、外源性凝血酶、内外源共同途径有关,与纤维蛋
白系统无关;艾叶在微观水平主要通过外源性、内源性凝血酶及
内外源共同凝血系统达到止血作用,并与纤维蛋白系统显著相
关。另外,两者通过寒凉、温热药性分别改善血热出血和虚寒出
血的血液流变性达到宏观止血效果,因为机体只有在良好的血液
流变指标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止血。
综上所述,白茅根较艾叶适用于血热出血证,艾叶较白茅根
适用于虚寒出血证。因此,本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白茅根、
艾叶止血作用与药性的寒热相关。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一部[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2010:82.
[2] 陈蔚文.中药学,第 2 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49.
[3] 宋劲诗,陈 康.白茅根炒炭后的止血作用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
论丛,2000,20(5):45.
[4] 徐丹洋,马长振,陈佩东.茅根炭止血机理的实验研究[J].中成药,
2010,32(12):2114.
[5] 曾 婷,贺卫和,蒋孟良. 不同炮制方法对艾叶止血作用的影响
[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5):41.
[6] 顾庆华,高秀华,肖明兵,等.胆胃宁对大鼠乙醇性胃黏膜损伤的治
疗作用及其机理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4):
192.
[7] 邱赛红,李飞艳,尹 健,等.两种大鼠脾胃虚寒模型制备方法的比
较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6):30.
[8] 马超英,李 莉.峨参对食醋所致小鼠脾虚模型的作用观察[J].四
川 中 医,2008,26(9):12.
[9]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 3 版[M]. 南
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10.
[10] Lyonel G I,Esther D I. Mechanisms in hematology,3rd ed[M]. Cana-
da:Core Health Service Inc,2002:319.
[11] Bikfalvi A,Bicknell R. Recent advances in angiogenesis,antiangiogene-
sis and vascular targeting[J]. Trends Pharmacol Sci,2002,23(12):
576.
[12] Hoffman R,Benz E J,Shattil D J,et al. Hema - tology:basic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3rd ed[M]. New York:Churchill Livingstone,2000:1741.
[13] 秦人甲,马国忠,温彦生,等.临床血液流变学[M].北京:北京大学
医学出版社,2003:91.
[14] 陈素红,吕圭源,高建莉,等. 复方决明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3,19(6):40.
[15] 王 剑,徐丹洋,陈佩东,等.黄芩炭对血热出血大鼠止血有效部位研
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153.
[16] 郜新莲,段红福,崔瑛,等.血热出血模型大鼠血清中鲜地黄高效液
相色谱分析[J].中医学报,2011,26(9):1067.
[17] 叶 红,朱丽娜,冯甲棣,等.丁香酚对酵母菌发热大鼠血浆及脑脊液
中精氨酸加压素含量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35(3):
260.
[18] 夏 勇,吴惠岭,傅剑云,等.建立胃损伤模型的方法及选择[J].实
用预防医学,2005,12(3):659.
·167·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5 VOL. 26 NO. 3 时珍国医国药 2015 年第 26 卷第 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