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麦类作物学报 2010 , 30(4):670-675
Journa l of T riticeae Crops
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抗旱性分析
*
杜雅楠1 ,陈新宏1 ,赵继新1 ,刘淑会1 ,杨群慧1 ,周 博1 ,武 军1 ,刘萍丽2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 陕西杨陵 712100;2.富平县种子技术推广中心 , 陕西富平 711700)
摘 要:为了解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的抗旱性 ,采用籽粒萌发期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和
幼苗期盆栽控水方法 ,研究了干旱胁迫对普通小麦 7182 与华山新麦草的 8 个衍生后代(B1 、B16 、B18 、B19、B23、
B28 、 B32 、A31)籽粒萌发及幼苗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 PEG 胁迫对 8 个衍生材料种子发芽势 、
发芽率 、胚芽和胚根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与无胁迫处理相比 ,在低 PEG 浓度下 , 种子萌发和胚芽及胚根生长变化
不明显 ,高 PEG 浓度下受到明显抑制 , 其中 B1和 B19 在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较强。幼苗盆栽控水后 , 各材料的 SOD、
CAT 和 POD活性均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其中材料 B32 的三个指标值最大。各材料的脯氨酸和可溶性蛋
白含量对干旱胁迫的反应不一致。通过综合隶属函数法对两个试(实)验的所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 不同材料的抗
旱性强弱顺序分别为华山新麦草 >B32 >B19 >小偃 6 号(CK)>A31 >B23 >B16 、B1 >7182 >B18 >B28 ,
说明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的抗旱性多数介于两亲本之间 ,其中 B32 、B19 在籽粒萌发期和幼苗期综合抗旱性
较强。
关键词: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PEG 胁迫;抗旱性
中图分类号:S512.1;S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41(2010)04-0670-06
Analysis of Drought Resistance of Triticum-Psathyrostachys Deritives
at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Stages
DU Ya-nan1 , CHEN Xin-hong1 , ZHAO Ji-xin1 , LIU Shu-hui1 , YANGQun-hui1 ,
ZHOU Bo
1 , WU Jun1 , LIU Ping-li2
(1.Col lege of Ag ronom y , Northw est A &F University , Yangling , Shaanxi 712100, China;
2.Seed Technology Promodon Center of Fuping Coun ty , Fuping , Shaanxi 711700 , China)
Abstract:In o rder to define the drought-resistance , the seed germina tion and seedling phy sio logy indexes
of 8 tri t icum-psathy rostachy s o ffspring were investig ated unde r drought st ress simulated using
po ly ethy lene gly co l(PEG-6000)and w ater-control po t.The result show ed that based on the germination
rate , sprout potent ial , radicle leng th and embryonic bud length , B1 and B19 w ere particularly
drought-resistant materials among the trit icum-psathyrostachys of fspring at seed germination stage.While
the SOD , CAT and POD act ivities in the seedlings significant ly increased along w ith the deg ree of w ater
st ress , B32 w i th the maximum value and more drought at the seedling stag e.In general , the o rder of
drought resistance o f the 8 derit ives w as HS >B32 >B19 >CK >A31 >B23 >B16 ,B1 >PT >B18 >
B28.PT and HS w ere the parent materials and CK was the contrast .The re 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ested
mate rials had st ronger re sistance to drought.B32 and B19 we re part icularly drought-resistant materials.
Key words:Wheat;Psathy rostachy s huashanica;Derived of fspring;Drought resistance
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是
禾本科(Gram ineae)小麦族(Trit iceae)大麦亚族
(Hordeinae)新麦草属(Psathyrostachys)多年生二
倍体草本植物 ,属华山特有种[ 1] ,具有抗寒 、抗旱 、耐
瘠薄 、早熟 、优质 、高抗小麦条锈病和全蚀病 、中抗赤
霉病等特点 ,是小麦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 ,已被列为
*收稿日期:2009-12-08 修回日期:2010-02-12
基金项目:陕西省重大科技攻关“ 13115” 重大科技专项(2007ZDKG-0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育种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杜雅楠(1985-),女 ,在读硕士 ,主要从事小麦远缘杂交工程育种研究。E-mai l:duyan anmm2008@163.com
通讯作者:武 军(1969-),男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小麦远缘杂交工程育种研究。E-m ail:wjnw su@yahoo.com.cn
国家一类珍稀保护植物和急需保护的农作物野生亲
缘种[ 2] 。一些学者已对华山新麦草的遗传多样性及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的农艺性状 、抗锈
病 、抗全蚀病 、细胞遗传学 、分子细胞遗传学 、SSR标
记和细胞形态学进行了分析研究[ 3-9] ,但目前对华山
新麦草与小麦杂交后代抗旱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
本课题组通过田间观察 , 从众多小麦 -华山新麦草
的衍生后代中初步筛选出 8个抗旱株系。本试验采
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和盆栽控水方法研究
了干旱胁迫对这 8个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籽
粒萌发和幼苗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 ,并应
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性评价 ,以进一
步明确这些材料抗旱性强弱 ,为其在遗传育种中的
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供试材料包括小麦-华山新麦草的 8 个衍生后
代及其亲本华山新麦草和普通小麦 7182 , 分别用
B1 、B16 、B18 、B19 、B23 、B28 、B32 、A31 、HS和 PT 表
示 ,以小偃 6号做为抗旱对照(CK)。所有材料均为
陕西省植物遗传工程育种重点实验室收集和保存 。
1.2 方法
1.2.1 种子萌发实验
在萌发试验中 ,华山新麦草(HS)作为一种野
生草种资源 ,由于生长习性的特殊性 ,在发芽率等方
面与小麦及衍生后代不具备可比性 ,没有进行同步
实验 。参与试验的每个材料选取大小均匀 、饱满种
子 ,35℃下烘 10 h后备用。次氯酸钠消毒 5 min ,蒸
馏水冲洗干净 ,置于直径 9㎝已灭菌 、铺有双层滤纸
的培养皿中 ,加入 PEG 溶液 10 mL ,以蒸馏水做对
照 ,加盖放入人工气候箱中 , 温度 20℃, 相对湿度
19%,无光照连续培养。为减少 PEG 浓度的变动 ,每
2 d加入2 mL PEG溶液或蒸馏水 。PEG质量浓度设
5%、10%、15%、20%、25%、30%、35%和 40%8个
水平 ,每处理重复3次。第3天时计算发芽势 ,第 7天
后计算发芽率[ 10] 。试验结束后每处理随机取 10 株
幼苗 ,进行胚根和胚芽长度的测定 。
种子(%)=第 7天全部发芽种子粒数供试种子数 ×100%
种子相对发芽率(%)=处理发芽率对照发芽率 ×100%
种子发芽势(%)=第 3天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 ×100%
1.2.2 盆栽控水试验
试验设 3个土壤水分处理:①为田间持水量的
70%(正常水分处理 ,用 N 表示);②为田间持水量
的 45%(中度干旱处理 ,用 MD表示);③为田间持
水量的 35%(严重干旱处理 ,用 SD表示),每处理3
次重复。所用盆高 36 cm ,宽 25㎝ ,盆内铺卵石 1 kg
呈斜面 ,插入 PPC管 ,管侧均匀打孔。试验用土取自
大田耕层。土壤风干过筛 ,每千克土施尿素0.324 g ,
施磷肥 1.25 g ,硫酸钾 0.185 g ,每盆所装土壤基质
换算成烘干后 9.16 kg ,再根据设计的土壤含水率计
算出每盆重量 ,作为各处理水平的标准盆重。挑选籽
粒饱满的种子播种 ,出苗后每盆定苗 20株。整个试
验利用称重法控水 ,使每个处理从播种到采样始终
保持所设计的土壤含水量 ,五叶一心时开始采样测
定叶片游离脯氨酸(Pro)含量 、可溶性蛋白含量 、超
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过氧化氢酶(CA T)活性
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SOD活性的测定按 NBT 光化学还原法[ 11] 。
POD活性的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 11] 。CAT 活性的
测定采用紫外吸收法[ 11]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采用考马斯亮蓝 G-250染色法[ 11] 。Pro 含量的测定
采用茚三酮比色法[ 12] 。
1.3 抗旱性综合评价
抗旱性综合评价采用隶属函数法 , 按公式(1)
与公式(2)分别计算与抗旱性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的
指标具体隶属值。
U(X ij)= (X ij -X imin)(X imax -X imin) (1)
U(X ij)=1- (X ij -X imin)(X imax -X imin) (2)
式中 X ij 为 i 材料的 j 性状值;X imin 为 j性状的最小
值;X imax 为 j性状的最大值;U(X ij)为 i材料 j 性状
的抗旱隶属值。
将抗旱隶属值进行累加求得平均数:
X i =∑U(X ij)/n 。
式中 , X i 为平均抗旱隶属值 , 隶属值越大 , 抗旱性
越强。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和SAS统计分析软件包对数据进行
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PEG胁迫对不同材料种子萌发的影响
通过不同浓度 PEG对小麦-华山新麦草的 8个
衍生后代及其小麦亲本 7182在种子萌发期进行胁
迫处理 ,发现 PEG 胁迫对供试材料的发芽势和发芽
率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表 1)。随着 PEG 浓度的
·671·第 4 期 杜雅楠等: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抗旱性分析
增加 ,不同材料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在低浓度 PEG(0
~ 20%)处理下有所升降 , 但变化不明显(P >
0.05),在高浓度胁迫下皆呈下降趋势 ,各材料间的
差异较大 。其中 ,各材料的发芽势 ,B16 、B18 和 CK
在PEG浓度 ≥25%时 ,B19 、B23 、B32 、A31和PT 在
PEG浓度 ≥30%,B28在 PEG浓度 ≥35%时表现
明显下降(P <0.05);各材料的发芽率 ,B16在PEG
浓度 ≥25%时 ,B28和 B1在 PEG浓度 ≥35%时 ,
其余材料在PEG浓度 ≥30%时表现明显下降(P <
0.05)。材料B1 、B19 、B23和B28在PEG浓度为30%
时仍有种子发芽 ,其余材料则在此浓度下种子不发
芽;在 PEG浓度为 35%时B1 、B19 、B23和 B28均有
种子发芽 ,但 B1 、B19和 B28发芽率很低 ,其余材料
均不发芽。在 PEG 浓度达到 40%时 ,所有材料不能
发芽。整体来说 , PEG胁迫对材料B16和B18的发芽
势和发芽率影响最大 , 其次是 B32 、A31 , 而对材料
B23 、B1 、B28 、B19的影响比对照小 , 说明 B23 、B1 、
B28 、B19这四个材料较为抗旱。
表 1 不同 PEG浓度处理下各材料的发芽率 、发芽势
Table 1 Effect of different PEG concentration on germination rate and sprout potential
测定指标
Index
材料
Material
PEG 浓度 PEG con cen t rat ion / %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发芽率 B1 95.56A 100A 100A 100A 100A 95.56A 68.89A 6.67B 0B
Germinat ion rate / % B16 93.33A 91.11A 88.89A 88.89A 88.89A 66.67B 17.78C 0C 0C
B18 97.78A 97.78A 100A 95.56A 91.11A 86.67A 11.11B 0B 0B
B19 100A 100A 100A 100A 100A 100A 60.00B 3.33C 0C
B23 100A 100A 100A 100A 100A 96.67A 50.00B 16.67CB 0C
B28 95.56A 95.56A 97.78A 97.78A 95.56A 88.89A 66.67A 6.67B 0B
B32 97.78A 93.33A 95.56A 100A 97.78A 88.89A 48.89B 0C 0C
A31 82.22A 95.56A 84.44A 93.33A 82.22A 91.11A 33.33B 0B 0B
P T 100A 93.33A 100A 100A 100A 90.00A 40.00B 0C 0C
CK 96.67A 100A 96.67A 100A 100A 100A 63.33B 0C 0C
发芽势 B1 95.56A 100A 97.78A 100A 100A 66.67A 31.11B 0B 0B
Germinat ive pow er / % B16 91.11A 91.11A 82.22A 84.44A 77.78A 46.67B 8.89C 0C 0C
B18 97.78A 95.56A 100A 84.44A 86.67A 62.22B 2.22C 0C 0C
B19 100A 100A 100A 97.78A 97.78A 91.11A 35.56B 0C 0C
B23 100A 100A 96.67A 96.67A 100A 93.33A 40.00B 3.33B 0B
B28 88.89A 88.89A 88.89A 86.67A 91.11A 66.67A 60.00A 0B 0B
B32 97.78A 93.33A 93.33A 93.33A 97.78A 82.22A 33.33B 0C 0C
A31 86.67A 95.56A 84.44A 91.11A 77.78A 64.44A 17.78B 0B 0B
P T 100A 90A 100A 100A 100A 83.33A 30.00B 0C 0C
CK 96.67A 100A 96.67A 100A 100A 83.33B 30.00C 0D 0D
同行不同大写字母表示胁迫浓度间在 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Dif feren t let ters in th e same row in dicated signifi cant dif ference betw een PEG concent rat ions at the 0.05 level.
2.2 PEG胁迫对不同材料胚根 、胚芽生长的影响
不同浓度的 PEG 胁迫对不同材料的胚芽长和
胚根长也均有影响(表2)。总的来说 ,随着 PEG浓度
的增加 ,各材料的胚芽长度逐渐缩短;而从胚根长度
来看 ,除B16和CK之外 ,低浓度的PEG胁迫对其余
材料胚根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随着 PEG 浓度的
进一步增加 ,各材料胚根的长度逐渐变短。在 PEG
浓度为 30%时胚芽和胚根基本上停止生长。在 0 ~
25%范围内 ,所有材料胚根 / 胚芽比值均随 PEG浓
度的增加而增加 ,而随 PEG浓度继续增加则显著下
降 ,说明在 PEG浓度 ≤25%时 PEG胁迫对胚芽生
长的影响大于对胚根的影响 , PEG浓度超过25%后
严重抑制胚根和胚芽生长 。
就胚芽长度而言 , 在胁迫浓度为 30%时 ,B19
和 B1的胚芽最长 , B18 、B32和 B16次之 , B23 、B16 、
B28 、A31 、PT 、CK 没有种子发芽 ,可知 PEG 胁迫对
B19 、B1 、B18 、B32和 B16胚芽生长的抑制作用小于
对照 ,其中对 B19和 B1的抑制作用最小。就胚根长
度而言 ,在PEG浓度为30%时 ,B1和B19 的胚根最
长 ,B32 、B28 、B18和B16次之 ,材料 B23 、A31 、PT和
CK没有发芽 ,可见 PEG胁迫对 B1 、B19 、B32 、B28 、
B18和 B16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小于对照 ,其中对
B19和B1的抑制作用最小 。综合PEG胁迫对胚芽和
胚根生长的影响 ,B19 、B1 、B18 、B32和B16这几个材
料较对照抗旱 ,其中材料 B19和 B1的抗旱性较强 。
总体而言 , 根据 PEG 胁迫对种子萌发期发芽
势 、发芽率 、胚芽和胚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 ,可以
得出在小麦-华山新麦草的 8个衍生后代中的 B1和
B19抗旱性较强。
·672· 麦 类 作 物 学 报 第 30 卷
表 2 不同 PEG浓度处理下各材料的胚根长 、胚芽长
Table 2 Effect of dif ferent PEG concentration on radicle length and embryonic bud length
测定指标
Index
材料
Material
PEG 浓度 PEG concent ration / %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胚芽长 B1 7.35A 7.08A 5.86B 4.31C 1.42D 0.32E 0.06E 0E 0E
Em bryonic length / cm B16 7.11A 6.74A 5.28B 3.49bC 1.31D 0.30E 0.01E 0E 0E
B18 8.03A 7.51A 5.92B 3.47C 1.46D 0.20E 0.03E 0E 0E
B19 7.43A 7.33A 6.02B 3.50C 1.37D 0.17E 0.07E 0E 0E
B23 8.13A 8.00BA 6.72B 4.63C 1.63D 0.35ED 0E 0E 0E
B28 7.95A 7.89A 6.99A 4.38B 1.19C 0.22C 0C 0C 0C
B32 7.51A 7.23A 6.12B 3.87C 1.58D 0.19E 0.02E 0E 0E
A31 7.51A 5.46BA 5.23BA 3.57B 0.64C 0.12C 0C 0C 0C
PT 8.25A 7.64A 5.81B 3.48C 1.17D 0.14E 0E 0E 0E
CK 9.09A 7.35B 5.55C 3.70D 1.10E 0.27F 0F 0F 0F
胚根长 B1 10.52BA 12.15A 11.13BA 8.58BA 8.02B 1.92C 0.14C 0C 0C
Radicle length / cm B16 10.49A 10.07A 9.07BA 7.16BA 5.76B 2.13C 0.02C 0C 0C
B18 11.33BA 12.72A 9.67BC 7.85DC 6.56D 1.68E 0.04E 0E 0E
B19 10.14BA 10.86A 9.89BA 8.54BA 6.46B 2.32C 0.14C 0C 0C
B23 10.60BA 12.90A 11.52BA 8.63BC 7.14C 3.28D 0E 0E 0E
B28 8.94B 11.17BA 13.36A 7.46BC 4.37DC 1.22DE 0.06E 0E 0E
B32 9.37A 10.89A 10.31A 7.49BA 5.55BC 2.52DC 0.08D 0D 0D
A31 9.86B 14.07A 10.32B 8.09B 4.09C 0.99DC 0D 0D 0D
PT 12.10B 15.56A 12.56B 10.33C 5.84D 2.00E 0F 0F 0F
CK 11.06A 8.52BA 11.73A 8.67BA 5.58BC 1.82DC 0D 0D 0D
同行不同大写字母表示胁迫浓度间在 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Dif feren t let ters in th e same row in dicated signifi cant dif ference betw een PEG concent rat ions at the 0.05 level.
表 3 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供试材料生理指标的平均值
Table 3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of tested materials
测定指标
Index
处理
Treatment
材料 Tes ted m aterial s
B1 B16 B18 B19 B23 B28 B32 A31 PT CK HS
SOD活性 SD 187.0H 171.0J 201.0D 205.0B 191.0F 200.0E 203.0C 186.0I 169.0K 189.0G 209.0A
SOD act ivity MD 173.0H 171.0I 189.0D 204.0B 180.0G 173.0H 195.0C 185.0F 167.0 J 186.0E 208.5A
/(U · g-1 FW· h-1) N 161.0D 149.0F 144.0H 171.0B 160.0E 112.0J 145.0G 123.0I 162.0C 185.0A 106.0K
POD活性 SD 8.3F 6.9G 9.1CB 8.5E 8.88D 9.0CD 9.13CB 6.6H 10.1A 9.2B 8.9D
POD act ivity MD 7.5E 6.6F 5.5I 7.9C 6.3G 7.7D 8.1B 6.2H 8.2B 8.7A 8.6A
/(U · g-1 FW·min-1) N 7.1C 0.6G 5.2H 6.6E 6.0F 7.4B 5.8G 0.3K 4.9I 6.8D 8.4A
CAT 活性 SD 794.0D 709.0I 784.0E 754.0G 804.0C 734.0H 766.0F 669.0K 840.0B 677.0 J 1 195.0A
CA T activi ty MD 771.0B 611.0J 728.0D 703.0F 687.0G 714.0E 645.0H 612.0I 746.0C 597.0K 1 109.0A
/(U · g-1 FW·min-1) N 643.0F 605.0H 647.0E 656.0D 678.0C 707.0B 576.0 J 586.0I 611.0G 96.9K 1 023.0A
可溶性蛋白含量 SD 8.3F 5.6I 17.7A 7.9G 14.3C 4.7J 5.9H 0.48K 9.3E 11.2D 15.3B
Solu ble protein MD 15.9E 7.6I 20.6C 22.7B 13.3G 13.0H 17.6D 13.8F 1.5 J 20.4C 23.1A
/(m g·g -1 FW) N 23.4D 8.7K 22.8E 25.4C 15.3I 9.9J 19.4G 21.7F 17.0H 25.6B 33.2A
脯氨酸含量 SD 18.4I 17.6J 29.8D 49.0B 19.5H 74.9A 21.1G 26.0E 42.3C 22.6F 15.3K
Proline con tent MD 1.7K 10.7I 14.2G 33.1A 11.0H 10.3 J 20.2D 22.5B 21.1C 17.3E 14.4F
/(μg· g-1) N 0.23K 9.05F 18.2D 6.1G 18.7A 3.04I 2.79J 14.9C 15.1B 3.7H 9.3E
同行不同大写字母表示不同植物间在 0.05水平上差异显著。N 、MD 和 SD分别代表正常供水 、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
Dif feren t letters in th e same row indicated dif ference significan t between species at the 0.05 level.N , MD and SD repres ent that n ormal
w ater application , middle drought and serious drough t , respectively.
2.3 干旱胁迫对不同材料生理特性的影响
对小麦-华山新麦草的 8个衍生后代及其亲本
华山新麦草和普通小麦 7182 在苗期进行盆栽控水
处理 ,结果表明 ,干旱胁迫对不同材料苗期的各项理
化指标均有影响(表 3)。各材料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
性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大都在逐渐增加;脯氨酸
(Pro)的含量除 B18 、B23先降后升之外 ,其余各材
料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 说明脯氨酸含量在干旱胁
迫初期比较敏感;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除 B1 、B23 、PT
先降后升 ,B28先升后降之外 ,其余各材料均呈逐渐
增加的趋势 ,说明在不同干旱胁迫下 ,供试材料体内
·673·第 4 期 杜雅楠等: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抗旱性分析
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是不稳定的 。
在严重干旱(SD)和中度干旱(MD)胁迫下 ,各
材料的 SOD 、POD 、CAT 活性 、脯氨酸和可溶性蛋
白含量之间差异均显著(P <0.05)。以 SOD含量为
评价标准时 ,B19 、B32抗旱性最强 ,其次为 B1 、B28 ,
最弱的为 B16 ,其余材料居中;以 POD含量为评价
标准时 ,材料 B32抗旱性最强 ,其次为 B18 ,最弱的
为 A31 ,剩余的材料居中;以 CAT 含量为评价标准
时 ,材料 B23抗旱性最强 ,最弱的为 A31 ,其余的材
料居中 。
2.4 不同材料抗旱性的综合评价结果
为了综合评价各材料的抗旱性强弱 ,对所测定
的各指标采用综合隶属函数法进行处理。由表 3可
以看出 ,供试材料的抗旱性强弱排列顺序为:HS >
B32 >B19 >CK >A31 >B23 >B16 、B1 >PT >
B18 >B28。
表 4 不同材料的耐旱指标隶属值及耐旱性综合评价
Table 4 Subordinate function values of drought resistances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materials
材料
Test material
隶属值 Sub ordinate function value
SOD活性
SOD
ativi ty
CAT 活性
CAT
act ivi ty
POD 活性
POD
activity
脯氨酸
Proline
con tent
可溶性蛋白
Soluble
protein
胚芽长
Em bryonic
length
胚根长
Radicle
rate
发芽率
Germinat ion
length
综合隶
属函数
平均值
Average
名次
Order
B1 0.481 0.616 0.447 0.362 0.498 0.399 0.480 0.741 0.503 7
B16 0.676 0.354 0.646 0.400 0.459 0.379 0.474 0.638 0.503 7
B18 0.601 0.531 0.362 0.374 0.479 0.368 0.435 0.644 0.474 9
B19 0.654 0.492 0.559 0.543 0.386 0.387 0.422 0.737 0.523 3
B23 0.551 0.360 0.377 0.632 0.502 0.403 0.466 0.737 0.504 6
B28 0.563 0.416 0.393 0.368 0.459 0.400 0.387 0.732 0.465 10
B32 0.620 0.455 0.562 0.650 0.379 0.392 0.471 0.691 0.528 2
A31 0.663 0.436 0.639 0.559 0.458 0.360 0.375 0.654 0.518 5
CK 0.430 0.621 0.582 0.572 0.454 0.334 0.449 0.730 0.522 4
PT 0.560 0.530 0.546 0.407 0.498 0.353 0.417 0.693 0.500 8
HS 0.664 0.500 0.478 0.613 0.521 - - - 0.555 1
3 讨 论
华山 新 麦 草 (Psathy rostachy s huashanica
Keng .)是新麦草属(Psathy rostachy s)的多年生异
花授粉植物[ 13] 。通过与普通小麦杂交 , 对产生的小
麦-华山新麦草中间材料进行鉴定 ,从中找出携带
有华山新麦草有益基因的衍生后代 ,不仅创造了新
的种质资源 ,更对小麦品种的改良具有重要的理论
与实际意义。
本研究就是利用小麦-华山新麦草的衍生后代
对其进行抗旱性的鉴定 。准确鉴定和评价作物的抗
旱性是改良作物抗旱性的前提[ 14-15] 。苟作旺等[ 16] 研
究表明 ,主胚根长度可以作为抗旱性强弱的指标且
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逐渐缩短。杨琳等[ 17] 研究发
现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抗旱性强的品种发芽率较高 。
在本实验研究中 ,从萌发期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看 ,材
料 B23 、B1 、B28 、B19较为抗旱 ,而从胚根长和胚芽
长看 ,B19和B1较为抗旱 ,因此 ,B19和B1相对其他
材料在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较强。单长卷等[ 18] 、孙
晓波等[ 19] 研究认为 ,小麦的抗旱性与干旱胁迫条件
下叶片的 SOD 、POD和 CAT 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本
试验结果也表明 ,各材料的SOD 、POD和 CA T 活性
均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大而增加 ,且三种酶的活性
及 Pro 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材料间在中度和重度干
旱下均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各材料抗旱性不同。
为了更准确地评价抗旱性强弱 ,本研究对各项
测定指标结果采用了常用的综合隶属函数法[ 20-22]
进行处理。结果表明 ,供试材料的抗旱性强弱排序为
HS >B32 >B19 >CK >A31 >B23 >B16 、B1 >
PT >B18 >B28 ,其中 B32 、B19抗旱性相对突出。
本研究只是初步地对小麦-华山新麦草的 8个衍生
后代进行了萌发期和苗期的抗旱性强弱评价 ,要了
解其全生育期的表现如何 ,尚需将形态指标 、生理指
标及产量指标相结合 ,通过田间试验最终确定。
参考文献:
[ 1] 陈漱阳 ,张安静 ,傅 杰 ,等.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附加系的选
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J] .遗传学报, 1996 , 23(6):447-452.
[ 2] 李胜琳 ,马缘生.植物优异种质资源及其开拓利用[ M] .北京:中
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2:39-44.
[ 3] 赵继新 ,陈新宏 ,王小利 ,等.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附加系的
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 2004 , 32(11):105-108.
[ 4] 武军 ,赵继新 , 陈新宏 , 等.普通小麦- 华山新麦草异附加系的
SSR分析[ J] .河北农业大学报 , 2007 , 30(4):9-21.
[ 5] Wang Y , Kang H Y , Yuan H J , et al.Cyto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studies on the derivative progenies of Tr it icum
·674· 麦 类 作 物 学 报 第 30 卷
aest ivum × Psathy ros tach ys h uashanica[ J] .Journal of Sichuan
Ag ricultural University , 2008 , 26(4):406-410.
[ 6] 刘佩.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易位系的抗锈性遗传分析及 SSR分
子标记[ D]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 2005:
20-37.
[ 7] 魏芳琴.小麦-华山新麦草后代材料抗全蚀病鉴定及其遗传分析
[ D]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 2008:20-26.
[ 8] C hen S Y , Zhang A J , Fu J , et al.The hyb ridi zation betw een
Tr i ticum aest ivum and Psathyrostach ys h uash anica[ J] .Acta
Genet ica S inica , 1991 , 18:508-512.
[ 9] Kang H Y , Zhang H Q , Fan X , et a l.Morph ological and
cy togenetic studies on the hyb rid betw een b read w heat and
Psathyrostachy s h uashanica Keng ex Kuo[ J] .Euphy tica , 2007 ,
126(3):441-448.
[ 10] 焦树英 ,李永强 ,沙依拉 ,等.干旱胁迫对 3种狼尾草种子萌发和
幼苗生长的影响[ J] .西北植物学报 , 2009 , 9(2):308-313.
[ 11] 孙 群 ,胡景江.植物生理学研究技术[ M]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
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05:165-176.
[ 12] 高俊凤.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6:142-151.
[ 13] 郭本兆.中国植物志(第九卷第三分册)[ M] .北京:科学出版
社 , 1987.
[ 14] Fan T L , Balta M , Rudd J , Payne W A.Canopy temperature
depression as a poten tial s eletion criterion for drought resistance
in w heat[ J] .Ag ricultural Sciences in C hina , 2005 , 4:793-800.
[ 15] Liu W J , Yuan S , Zhang N H , et al.Ef fect of w ater st ress on
ph otosy stem 2 in tw o w heat cul tivars[ J] .Biologia Plantarum ,
2006 , 50:597-602.
[ 16] 苟作旺 ,杨文雄 ,刘效华 ,等.水分胁迫下旱地小麦品种形态及
生理特性研究[ J]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8 , 29(4):503-505.
[ 17] 杨琳 ,徐兆师 ,鲁燕 ,等.宁夏南部山区春小麦抗旱性鉴定研究
[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8 , 26(6):173-178.
[ 18] 单长卷 ,欧行奇.四个冬小麦品种拔节期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及
其抗旱性[ J] .江苏农业学报 , 2008 , 24(3):245-250.
[ 19] 孙晓波.冬小麦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 D] .北京:中国农业科
学院 , 2007:9-12.
[ 20] 何雪银 ,文仁来 ,吴翠荣 ,等.模糊隶属函数法对玉米苗期抗旱
性的分析[ J]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 21(1):52-56.
[ 21] 张木清 ,陈凯如 ,等.作物抗旱分子生理与遗传改良[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2005:391-392.
[ 22] 庄丽 ,陈亚宁 ,陈明 ,等.模糊隶属法在塔里木河荒漠植物抗旱
性评价中的应用[ J] .干旱区地理 , 2005 , 28(3):367-371.
《麦类作物学报》2008和 2009年刊登论文的主要第一作者单位
2008年
序号 单位名称 发文篇数
2009年
序号 单位名称 发文篇数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1(37)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1(37)
2 河南农业大学 18(20) 2 河南农业大学 20(21)
3 中国农业科学院 17(30) 3 中国农业科学院 14(19)
4 中国科学院 10(13) 4 扬州大学 12(14)
5 四川农业大学 9(10) 5 山东农业大学 10(12)
6 南京农业大学 7(9) 6 南京农业大学 9(9)
7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7(8) 7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7(8)
8 中国农业大学 6(9) 8 中国农业大学 6(6)
9 扬州大学 6(7) 9 四川农业大学 5(6)
10 山东农业大学 5(9) 10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5(6)
合 计 116 合 计 119
注:(1)据中国科技信息所统计 ,本刊作者分布于 21个地区(省 、直辖市 、自治区), 68个单位。表中所列
前 10名的单位 2008和 2009年所发文章总数分别占该年度刊文总数的 57%和 56%。
(2)括号内为该年度署有该单位的文章数。
(周桂莲 供稿)
·675·第 4 期 杜雅楠等: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抗旱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