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藏药多刺绿绒蒿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袁瑞瑛* 旦欧 次登 尼玛顿珠 次旦拉姆
(西藏大学医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摘 要:藏药多刺绿绒蒿为藏医习用药,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和挥发性成分等,文章综
述了近年来该藏药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为今后该植物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刺绿绒蒿 黄酮 生物碱 挥发油
绿绒蒿属(Meconopsis Vig.)是罂粟科(Papaver-
aceae)中较大的一属,全属共有49种,除1种产西欧
外,其余均分布于东亚的中国喜马拉雅地区。我国39
种,青藏高原是本属分布的中心,有32种,其中7种为
特有种。多刺绿绒蒿为该属罂粟科植物 M.horridula
Hook.f.et Thoms.多刺绿绒蒿的全草,为西藏常用中
草药,在藏药中属于“刺儿恩类”。《晶珠本草》记载:
“刺儿恩”味苦,功效清热,为治头创伤最有疗效之药,
藏医认为其具有接骨、活血化淤、止痛的作用,多用于
治疗头伤、骨折、跌打损伤等症。藏医药典籍《四部医
典》、《晶珠本草》对其有详细的记载,且延用至今。本
文就多刺绿绒蒿化学成分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1 黄酮类
国内学者对多刺绿绒蒿的黄酮类成分进行了系列
的研究,马明芳等从中分离得到了槲皮素(querce-
tin)、木犀草素(luteolin)、芹菜素(apigenin)、大风子
素(hydnocarpin)等,另有研究表明该植物中还含有山
奈酚(kaempferol)、小麦黄素(tricin)、二甲氧基黄酮、
小麦黄素7-O-β-D-葡萄糖苷、山柰酚3-O-β
-D-半乳糖苷等黄酮类化合物。
2 生物碱类
绿绒蒿属植物中已发现广泛的生物碱类化合物,
但是对多刺绿绒蒿中生物碱的研究还少见报道,马应
龙等从多刺绿绒蒿中分离得到了原荷包牡丹碱、原鸦
片碱两种生物碱,其结构如下所示:
原荷包牡丹碱 原鸦片碱
3 挥发性成分
吴海峰等人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多刺绿绒蒿挥
发油成分,经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
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
组峰的相对含量,得到2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
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的挥发油依次为:亚麻酸甲酯
序号 名 称
1 Decanal
2 Camphor
3 Methyl 2-phenylacetate
4 Ethyl 2-phenylacetate
5
6,6-Dimethyl-2-methylenebicyclo[3,1,1]
heptan-3-ylacetate
6
2,3-Dihydro-1,1,5,6-tetramethyl-1
H-indene
7 3,5,8-Megastigmatrien-7-one
8
2,6,6-Trimethylcyclohexa-1,3-dienecarbal
dehyde
9 Ethyl dodecanoate
10 Ethyl pentadecanoate
11 Octacosane
12 Methyl tetradecanoate
13 Ethyl tetradecanoate
14 Palmitic acid
15 6,10,14-Trimethylpentadecan-2-one
16 Methyl palmitate
(下转66页)
46
动植物研究 《西藏科技》2012年5期(总第230期)
* 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1010694216)
书道,对违规行政案件进行及时曝光,引起社会各界对森
防工作地高度重视。
2.3 建立健全防控法律法规和机制
为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目前,我国涉及到生物
入侵的法律体系是由单行法律和实施细则组成,如《中
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植物检疫法》和《植物检疫条例》
等,但在立法内容上缺乏专门的必要的法律原则和法
律责任的规定,还没有一部针对生物入侵的专门立法。
同时,现行法律对违法调运染疫苗木的惩罚力度过小,
最高罚金仅为2000元,造成疫情扩散后才进一步追究
刑事责任。这导致了违法成本过低,一些违法分子为
追求经济利益,不惜以身试法。对此,一些省份纷纷出
台了贯彻办法,有效改变这一现状。
2.4 高举执法大旗,规范执法程序,切实加强组织
领导
打造一只纪律严明的管理和执法型组织和队伍,
高举执法大旗,主抓检疫执法、灾前预警等灾前预防措
施和灾后防治组织管理及技术支撑服务。切实加强各
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
稳定专业队伍,加强职能转变,加强教育培训,推进防
治机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进程,履行好公共管理责任。
参考文献
〔1〕 刘务林,姜仁华.西藏森林资源状况及管理对策
建议[J].西藏科技,2007,(3).
〔2〕 唐晓琴,李亮明,臧建成,秦元丽,卢杰.西藏外来
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与防范[J].中国森林病虫,2011,
(1).
〔3〕 崔永三,赵宇翔,胡学兵.我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
入侵现状与防控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2009,28(3).
〔4〕 万方浩,郭建英,王德辉.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危
害与管理对策[J].生物多样性,2002,(01).
〔5〕 才旺计美,王新谱,扎西多吉.榆白长翅卷蛾在西
藏危害的首次报道[J].中国森林病虫,2004,(5).
编校
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
白玛普赤
(上接64页)
序号 名 称
17 9E,12E-ethyl octadeca-9,12-dienoate
18 Ethyl palmitate
19
(E)-3,7,11,15-tetramethylhexadec-2-en
-1-ol
20 E2ethylhexadec2112enoate
21 10E,13E-methyl octadeca-10,13-dienoate
22 Methyl stearate
23
9E,12E,15Eethyl octadeca-9,12,
15-trienoate
24 Oleamide
[(9E,12E,15E)-methyloctadeca-9,12,
15-trienoate]、亚油酸甲酯、苯乙酸甲酯(methyl 2-
phenylacetate)
4 其它成分
此外,还从多刺绿绒蒿还分离出β-谷甾醇、二十
九烷醇等化合物。
5 小结与展望
绿绒蒿属许多植物具有悠久的民间药用历史,国
内外学者仅对该属少数植物进行了化学方面的研究,
药理方面的报道还很少,尤其对多刺绿绒蒿的研究
更少,因此有必要加强该植物化学成分及相应药理活
性方面的研究,为合理开发这一宝贵的藏药资源提供
参考。
多刺绿绒蒿为藏医所习用,具有确切的疗效,资源
分布较广,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但绿绒蒿属植物由于
近年来的过度开发利用,并且生境特殊,引种驯化困
难,其资源保护刻不容缓。绿绒蒿属植物面临的现状
和重要性尚未被充分认识,因而在今后有必要对其进
行更细致的研究评估,这对合理开发和保护该植物资
源,提高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
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第3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 马明芳,丁克毅,丁立生等.多刺绿绒蒿的化学成
分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09,24(3):227-229.
〔3〕 马应龙.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 吴海峰,潘莉,邹多生等.3种绿绒蒿挥发油化
学成分的GC-MS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
(17):1298-1300.
编校 白玛普赤
66
动植物研究 《西藏科技》2012年5期(总第2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