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适宜西藏高原气候的小麦生态类型研究



全 文 :1 9日7
VO I

年 2() 卷 3期
2 0 NO
.
3 西藏农业科技
适宜西藏高原气候的小麦
、 · 生态类型研究 r . _一
主先明 袁玉婷 牙乙桑 尼玛扎西 次卓嘎 邓和
( 西藏自治 区农科所 : 拉萨 · 85 。。 02)
摘要 应 用 引自各大洲 30余个 国吐家和 国内各大麦区 的冬 , 春小 麦品 种
45 0 余个与区 内育成推广品秋肥麦 、 藏春石 号 、 一日喀 则 ’ 54 、 日喀 则 12 号进行了三
年的对比观察 。 经分析看 出 , 适宜西藏种植的高产;称产的希种生态类型应该是 备
冬春性均可 , 对光照反应敏感 , 出苗— 拔 节期冬中 麦为 1 95 ~ 20 天 ,拔节—抽德期 3。 天 左右 ,抽趁一 : 一 成熟期 50 ~ 6 0 、天 ; 春小 麦相应为 ” 一 60 天 , 3 0 天
左右 , 6。 天左右 ; 株高 1 0 0 厘米以内的 基砂上争取更 多的结寒小穗数和 , J 、 _德拉
数 , 获得较多的 穗拉敬 ,稳定 ,千拉重 _ , 从而 获得更高的穗杠重 ( 2 . 5 克以土 ) , 亩德
数 3 0 万 左 右 ; 干物质积 累运转合理 ,抽穗后积 累量 占成熟期 总量的 40 一 50 % ,
并转运到籽拉使其经济 来数达 45 写以上 。 为实现这一 目标 ,冬小 麦应主要从西
北欧 以及南纬的 高纬度地区 引种 ,与区 内育成品种杂交选育 , 其他地区引种以改
进某一性状为 目的 。春小 麦应继续注意冬春杂交 , 充分利用 引进冬 小 麦品种 改进
其性 状 。
关键词 西藏 高原 气候 小 麦品种生 悉类型
小麦是西藏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 由于小麦的增产潜力比青棵大 , 河谷农区的小麦种植
面积 , 有可能超过青棵 ,部分县实际上已超过了青棵的种植面积 ,成为第一大作物 。 六 、 七
十年代科研机构育出了一批小麦品种 ,为西藏粮食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 也为西藏人民认
识小麦的增产潜力提供 了样板 , 从而还推动了食物结构的变化 。 但进人八十年代小麦新育
成品种的步伐减缓 了 , 不太适应小麦面积扩大的要求 ,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对西藏高原
这一特定生态条件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生态类型的品种才能实现高产稳产还 不够明确 .或
者说还有不同意见 。特定的生态条件要求相适应的生态类型品种 ,这在国内外都是一致的
看法 ,如北方冬麦区的 “ 北京地 区的生态条件决定了冬 小麦生育特点是幼苗期长 ,有利于
形成较多的有效分孽 ;穗分化阶段的时间短 ,难以形成较多的小穗数和小花数 , 一般品种
结实粒数少于 30 粒 ; 5 月底 6 月初经常出现 3 o C 以土的高温 , 大大缩短了籽粒灌浆时间 ,
使千粒重多变化在 3 一 10L 克 。 因此 , 依靠粒数取得高产受到较大限制 ,而增加粒重的增产
3 8
王先明等 :适宜西藏高原气候的小麦生态类型研究
潜力也不大 。 ·一所 以 , 取得足够的穗数是高产稳产的基础 。 ” 毋属于黄淮冬麦区的河南“幼穗发育的特点是 `开始早 ,时间长 ,前期慢 , 后期快 ’ 。 从 4 叶开始进入伸长期 , … … .有利
于促进大穗粒多 ,能发挥大穗型品种的穗部增产潜力 。 前期幼穗发育较慢是二稼期越冬 ,
有利于增加小穗数 。 但后期发育较快 ,从护颖分化到花粉粒形成期 , `只占总分化期的 1邝
左右 , 所以小花退化较多 , ’约占小花总数的 70 ~ 80 % ,饲而形成小穗粒数少 ,小穗数多的
性状 ’ ,③ ;近年河南省进一步提出 “ 该地区今后的育种方向应是在保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 ,
主攻每穗粒数 。而增加每穗粒数则应主要从增加结实小穗数着手 , 同时应在较高生物量基
础上 , 在早代针对收获指数进行选择 , 以及合理的株型结构 ” 礼新疆冬春小麦兼种区认为
“ 今后新疆冬小麦产量育种应主攻穗粒数 ,采取增多结卖小穗数 ,适当控叔小穗粒数 ,稳定
千粒重的途径 ; 要继续降低株高至 90 一 95 厘米 , 以提高收获措数 ; 不必要强调对单株穗数
的选择 , ,④ 。 长江中下游麦区的江苏认为 “ 本地区军春气候温和窟海, 弱冬性或春性的和对
光照不敏感的品种穗分化发育期较早较长 ,较易发展大穗多粒 , 但随着每小穗粒数的增
多 ,籽粒大小的整齐度和粒重也会相对降低 。 因此 ,适当增多结实小穗数和适当控制小穗
粒数是发展每穗粒数又相对提高千粒重的方向 ; 5 月中下旬以后多雨 、高温等不利因素和多熟制对早熟的萎录,对硅重的提高文有所限制 ;整十生育过徨的温和湿润和 日照不足使
植株生长繁茂 , 不易增加单位面积的穗数 ’ , ⑤ 。 东北春麦区的大部分地区常年 自然特点是
)J
、麦生育前期干旱 ,生育后期多雨 ,要求小麦生育前期具有发育缓慢 , 以利抗旱和躲旱 ,后
期耐湿的生态特性 ⑥ 。 显然国内各麦区都有适应本地 区生态条件的主攻方向 ,但我们常提
的是中晚熟 、高产稳产 、 多抗性 .至于如何实现尚不够具体 ,我们这项研究想在这方面作一
些具体补充 。
材料与方法 `
供试品种来自各大洲 30 余个国家和国内各大麦区的冬春小麦 45 0 余份材料与区内
育成的肥麦 、 藏冬 10 号 、 藏春 6 号 、 日喀则 54 号 、 12 号等品种进行对 比观察 。
试验方法 : 1 9 9 3 年秋播 2 2 0 份 , 1 9 9 4 年春播 2 3 6 份 , 19 9 4 年秋播 1 0 6 份 , 1 9 9 5年春播
10 8 份 , 1 9 9 5 年秋播 20 份 , 1 9 9 6年春播冬小麦 71 份 ,春播春小麦 5 份 。 每份材料视种子
量播 4一 8 行 ,行长 2 米或 3米 ,行距 0 . 25 米 ,均未设重复 , 观察生育期 (出苗 、 拔节 、抽穗 、
成熟 ) ,成熟后按常规考种 ,对部分材料进行幼穗分化 、干物质积累 、 品质分析等观察测定 ,
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 。
此外 ,还部分利用了 19 8 2~ 1 9 8 5年和 1 9 8 8~ 1 9 90 年间全国小麦生态试验资料 。
结果与分析
1
. 供试品种原产地的气候生态条件
供试品种来自欧洲的丹麦 、挪威 、 瑞典 、前苏联 、 捷克斯洛伐克 、 德国 、 荷兰 、 比利时 、英
国 、 法国 、爱尔兰 、 西班牙 、 意大利 、 南斯拉夫 、 罗马尼亚 、 保加利亚 ; 北美洲的加拿大 、 美国 、
墨西哥 ;南美洲的巴西 、 阿根廷 、 乌拉圭 ; 非洲的摩洛哥 、 埃塞俄比亚 、 南非 ; 大洋洲的澳大
利亚 ; 亚洲的日本 、 尼泊尔 、 孟加拉国 、 印度 、 巴基斯坦 、 阿富汗 、 北也门 、叙利亚 。 国内东北
春麦区的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北方冬麦区的北京 、河北 、 山西 ;黄淮冬麦区的山东 、河南 、陕
西 ;长江中 、下游冬麦区的湖北 , 江苏 ; 长江上游冬麦区的四川、 云南 、 贵州 ; 华南冬麦区的
福建 ; 西北春 、 冬麦区的新疆 、甘肃 、 青海 ; 北方春麦区 的内蒙古 、 宁夏 ; 西藏高原冬 、 春麦兼
西城农业科技 2 0 卷
种区 。总之供试品种来自世界各大洲 ,国内各大麦区都有品种参试 ,所以 , 具有一定的代表
J陕 。
三理纱业参塑鲤鳗墓小麦是喜凉 、喜光 、 中水性作物 · 除热带和一些岛国外 , 小麦种植遍及世界各地 ,分布在北纬 6护至南纬 45 ` . 而主要种植在 27 ’ 一 5 3o N 和 25 。 ~ 40 05 之
间 ,其中北纬 27 。至南纬 2 5 ,内因高温种植很少 。 又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欧 、 亚 、北美 , 其种
植面积占世界的 8 % ,其中欧亚又占了 托肠 。 在我们种植的品种材料中来自的国家包括
了北纬 1 5 ,一 6 0 、 南纬 26 。一 45 。范围内的地区 , 表明在世界小麦分布区域内大致都有品种
在我们的试验中种植 , 进一步说明其广泛性和代表性 。
蕊脚缝黔熟妇迥蒸鲤缈罄薄熏曳要全面分析世界气候是不可能的 ,在此仅从小麦气候生态出发作简要分析 。 -
.1 .2 L 小麦高产区域及其气候生态森件
为了能比较说明所列小麦高产国家确实是高产的 、 ,还列出了单产并不很高 , 但在投入
和农业科技水平并不低的美国 、 加拿大 、意大利 、墨西哥 、 前苏联等国家小麦单产的数据于
表 1 一 1 。 {
国家 1 9 4 8~ 1 9 5 5 ~ 1 9 6 1~ 1 9 7 1~ 1 9 7 6~ 1 9 8 5 1 9 9 1
1 9 5 2 1 9 5 9 1 9 6 5 1 9 7 5 19 7 9
爱尔兰 7 9 8 9
荷 兰 3 6 6 0 4 3 8 0 5 0 4 0 6 9 9 2 7 3 9 9
英 国 2 7 2 2 3 2 4 0 4 0 4 3 4 3 8 8 4 6 8 0 6 3 16 7 2 1 9
比利时 7 2 6 5
丹 麦 3 6 3 0 4 1 5 5 4 8 5 3 7 1 0 2
德 国 2 6 1 7 3 0 4 0 3 3 0 8 4 4 7 0 4 5 8 0 6 0 7 4 6 7 7 9
法 国 1 8 3 0 2 2 8 0 2 9 3 3 4 2 7 5 4 3 4 0 5 9 5 5 6 6 9 1
墨西哥 8 8 0 1 3 5 0 9 8 8 3 2 4 4 3 4 0 0 4 1 7 8
美 国 1 1 1 8 1 4 9 0 12 0 0 2 1 0 3 2 1 2 0 2 5 1 9 2 3 0 9
加拿大 1 2 7 5 13 7 0 1 1 3 3 1 7 0 1 1 9 9 0 1 6 0 7 2 2 6 1
意大利 18 2 0 2 6 0 0 2 7 9 0 3 4 6 8
前苏联 7 8 0 8 0 0 9 6 8 14 2 7 1 5 2 0 1 6 4 7 1 7 4 0
王先明等 :适宜西截高原气候的小麦生态类型研究
从表 1一 1所列 2 1个国家的单位面积产量 (公斤 /公顷 ) 情况看 , 19 91 年以爱尔兰为
最高 ( 7 9 8 9 ) ,依次是荷兰 、 比利时 、英国 、 丹麦 、前联邦德国 、 法国 ,这六个国家大致处在相
近的水平上 (以下简称前七国 ) 。墨西哥 、 美国 、 加拿大 、前苏联 、 意大利等五个国家间差较
大 , 不过均明显低于前七个 国家 ,前七个国家中法国单相对最低 ,但与后五个国家中单产
最高的墨西哥还高出 2 5 1 3 公斤 , 比前七个国家最高的爱尔兰则低 了 38 n 公斤 。
从历史演变看 , 七个高产国家资料不全 , 但每个时段有 3一 5 个国家的资料 , 可看出与
1
91 年大致一致的趋势 , 1 9 48 年一 1躬2年前七个国家有五个 国家的资料 ,最低的法国比
后五个国家中最高的加拿大高出 5 5 公斤 ; 19 5 5年~ 1 9 5 9 年的单产前七个国家有三个国
家的资料 ,最低的比后五个 国家最高者还高出 7 90 公斤 ; 1 9 6 1 年~ 1 9 6 5 年前七个国家有
五个国家的资料 ,最低者 比后五个国家最高的高出 1 7 3 3 公斤 ; 1 9 7 1年 ~ 1 9 7 5 年前七个国
家有五个国家的资料 ,最低者比后五个国家最高的高出 1 0 31 公斤 ; 1 9 7 6 年~ 1 9 7 9 年前七
个国家有三个国家的资料 ,最低者比后五个国家最高者高出 9 40 公斤 ; 19 8 5 年前七个国
家有四个国家的资料 ,最低者比后五个国家最高的高出 3 1 6 5 公斤 。
从上述现状和历史演变情况看 ,前七个国家与后五个国家单产的差异很难通过增加
投入 、品.种改良 、 栽培技术的改进等所能消除的 。 这也为号称“ 绿色革命 ’ ,的墨西哥小麦良
种 的推广所证实 。 墨 西哥 1 9 7 5 年 ~ 1 9 7 9 年的平均单产比 1 9 5 5 年 ~ 1 9 5 9 年增加 了
1 51 %
,是世界小麦增产幅度最大的国家 , 但单产仍比前七个国家中最低的少 94 。 公斤 ,到
1 9 91 年还低了 2 5 1 3 公斤 ,显然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明显拉大了 。
根据以上所述 ,地处中西欧和北欧的七个 国家 ( 以下简称西北欧 )与地处美洲和欧洲
东部 、 南部的五个国家 ,从生产条件 、 科学技术可以说都是先进的 ,但单位面积产量相差甚
大 ,其原因只能从气候生态条件方面去找 。 为此 , 我们列出了 12 个国家 2 个气象站的逐
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资料于表 l 一 2 。
从表 1一 2 看出 ,西北欧七个国家 10 个气象站的资料表明 , 年平均气温在 o8 ~ 10 ℃ ,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一 o2 ~ 6 ℃之间 ,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 1 5。 ~ 19 ℃之间 ,这种温度的年变化
状况决定了春季升温和秋季降温均很缓慢 ,冬季温度不低冬小麦不存在越冬死苗问题 ,还
可缓慢生长 ; 夏季温度不高也不存在高温通熟间题 。 由此又决定了小麦有效生长期长 ,各
阶段生长发育充分 ,既有利于分桑增加单位面积穗数 , 也有利于幼穗分化形成大穗和提高
主茎穗与分典穗的整齐度 ,还可使灌浆充分提高粒重 ,提高经济系数 ,最后实现高产 。 从降
水量看 ,年降水量在 6 0 。~ 1 1 0 m m 之间 , 大多在各月均匀分布 , 只有德国的慕尼黑 6~ 8
月超过 10 o m m ,法国的布勒斯特 10 月到次年的 1 月也超过 10 Om m 。 从总体看 , 降水量或
多或少不是突出的限制因素。
墨西哥的马萨特兰 12 月到次年 4 月的平均气温在 2 0 一 2 ℃之间 , 5 月到 1 月在
2 4

~ 2 8℃之间 ;墨西哥城各月平均气温在 1 2。 ~ 17 ℃之间 。 他们的品种是通过冬季圃 、 夏
季圃育成的 , 显然在冬季的气温在 20 「C 或更高 , 故存在高温逼熟问题 , 所育成品种的生育
期偏短 ( 75 一 1巧 天 ) ,无论是环境条件还是小麦品种特性均决定了难于达到更理想的产
量 。 同时冬季及所代表的生产区域降水稀少 ,月降水量 。一 27 m m ,夏季圃及所代表的区域
月降水量有四个在 1 2 0一 16 o m m 间 。
加拿大 、 前苏联及美国的傅斯麦 ,冬季温度低 ,且持续时间长 , 月平均气温在 。℃以长
4 l
西藏农业科 技 20卷表 1一 2部分 国家地区 的气候生 态条件岁
{蕊 { {撼滕 黔攀奋称 毅穿暮鑫意大利 和美国的 纽约圣 路易斯年 均塌在 黔`一华 灯之包冬 季不寒 带最冷 月气温
42
王先明等 :适宜西藏高原气候的小麦生态类型研究
在一 1 “ 一 8`C 之间 ,最热月温度在 2 30 ` 2 5 . 6℃之间 ,对于喜凉作物小麦必须在高温来临前
成熟 ,有效生育时间仍较短 ,生长发育不可能很充分 ,故严量也不可能很高 。但小麦生育期
间的降水量与加拿大 、 前苏联一样分布均匀 ,且更充足一些 。
综上所述 , 小麦生育期的降水量除墨西哥的马萨特兰很稀少外 ,其他各地降水量分布
均匀且基本能满足生长发育的要求 ,这是各地共同具有的生态条件、其根本差异是温度务
件 , 即西北欧各国冬季温度不太低 ,夏季温度又不高 ,春秋升温降温缓慢 , 从而为小麦生长
发育提供了充分有效的生育时间 , 一进而为构成产量各因素的形成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从而
能获得高产 。 至于 日照各地均在 1 0 0 0 小时以上 , 与中国四川盆地不足 50 。 小时相比 日照
不可能成为大的限制因素 。 美国 、 加拿大 、 意大利 、前苏联 日照时数在 1 5 0 ~ 2 0 0 0 小时 ,多
于西北欧各国 ( 1 0 0 0一 2 5 0 0 小时 ) 。
1
.
2
.
2
. 国外其他小麦分布区域的气候生态条件
现将有关国家的年月平均气温 、 一降水量资料列于表 1一 3 。
从表 1一 3 看出 , ①位于北纬 5扩一 60 。和南纬 4 1。一 45 “ 35 ’ 的捷克的布拉格 、 瑞典 、 挪
威 ;新西兰 、澳大利亚的霍 巴特 、 阿根廷的萨尔门托等地的年平均气温为 6。一 1 2 ℃ ,最冷
月气温 一 5。 ~ 8℃ , 最热月气温 1 5 “一 1 8 ` C , 年降水量大多在 50 0一 1 2 60 m m ,且在各月均匀
分 布 , 这些特点与西北欧很类似 。 但挪威 的卑尔根一年 中有 H 个 月降水量在 1 10 六 -
23 o m m
,年降水量近 ZO0 o m m ,新西兰的霍基提卡各月平均降水量大多超过 20 o m m ,年降
水量达 2 70 0余 ’m m ,这样多的降水量恐怕不适于中水型小麦的生产 。 ②位于北纬 巧 “左右
的埃塞俄比亚高海拔地区的亚的斯亚 贝巴和北也门高海拔的萨那气温年变化也较小 ,亚
的斯亚贝巴 为 14 。一 18 ℃ ,萨那为 1 1 ’ 一 2(J ℃ , 全年均适于 小麦的生长 。 年降水量分别为
1 2 6 0 m m 和 2 l5 m 。 , 亚的斯亚贝巴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 6一 9 月 ,其月降水量在 1 45 m m 一
3 0 7m m
,
4 个月 内集 中了全年降水量的 75 . 1% , 10 月到次年 5 月 , 月平均降水量在 5 ~
86 m 。 之间变化 ,这种分布状况与拉萨有相似之处 , 但绝对降水量差异很大 。 萨那降水量
不但很少 ,而且分布也不均 , 如一 、 二 、 六 、 十一 、 十二月基本无降水 , 四 、 五 、 八月降水量较
多 ,分别为 46 、 46 、 1 0 2 毫米 ,若前述以温度为主导 ,从这一地区引种值得重视 ,但在我们这
次的供试材料极少 , 不能说明问题 。 ③位于北纬 40 。 ~ 45 。的西班牙 、保加利亚 、 罗马尼亚 、
南斯拉夫和北纬 35 ” 4 1 夕的 日本东京等国年均温为 1 1“ ~ 15 ℃ ,最冷月均温为 一 3 。一 5 ` C ,
最热月均温 2 1“ ~ 26 C , 冬季温度不太低 , 但夏季有一定程度的高温逼熟现象 。 年降水量
43 6一 70 0 毫米 , 日本东京 1 5 6 3毫米 , 并大致均匀分布在各月内 , 其中西班牙属地中海气
候 , 但只在 6~ 9 月的降水量很少 ,小麦生长季节的月平均降水量在 38 ~ 5 3 毫米 ,相对较
充足 。 日本东京 3 ~ n 月的降水量在 10 0 ~ 2 20 毫米 , 十二 、 一 、 二月也在 48 一 73 毫米 。 ①
位于南纬 26 ’ 50 ’ ~ 34 0 42 ’ 的阿根廷的德图库曼 、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 、 乌拉圭的蒙得维的
亚和北纬 2 7 0 4 2 ’ ~ 3 3 “ 29 ’ 的尼泊尔的加德满都 、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年均温 1 6。 ~ 20 C ,最
冷月平均气温 o8 ~ 15 U ,最热月平均气温 2 。一 28 ℃ ,冬暖夏热 , 小麦必须在高温来临前
成熟 :年降水量 23 4~ 1 3 2 8 毫米 ,位于南纬的阿根廷的德图库曼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匀 , 10
月到次年 4 月 (相当北纬 4 、 5 、 6 、 7 、 8 、 9 、 10 月 )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 92 . 8% ,其余 5
个月不足 8% ;乌拉圭的布斯特虽也是夏季多于冬季 , 但最少月降水量也在 30 毫米 , 其他
少雨 月份也在 50 毫米左右 。 尼泊尔的加德满都 5~ 9 月集中一了全年降水量的 89 . 5% , 降
4 3
西藏农业科技 2 0 卷
表 1一 3 部分国家地区的气候生态条件
站 名 国家 纬度 经度 侮拔 项目 育霄月 四 五 口~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年高度 月 月 / 、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m ) 月
卑 尔 根 娜 威 6 0 . 2 4 `N 5 . 1 9 `E 4 毛气温 2 1 3 6 10 13 1 5 1 5 1 2 8 6 3 8
’降水 12 口 13 9 10 9 14 0 83 12 6 14 1 167 22 8 28 6 2 0 7 2 0 3 1 958
奥 斯 防 娜 成 5 9 . 5 6 `N 1 0 . 4 4 , E 9 f 气沮 一 5 一 4 0 5 1 1 15 1 7 衷6 1 1 6 l 一 2 6
降水 4 9 3 5 26 今4 4 4 71 8 4 9 6 感3 7 6 6 9 6 3 7 4 0
匕一 , 、 ` 七山 由 . , 。二。 , ,、 { 啥 碑 , 口尸 月 I 百尸 , , {气通 一 3 一 3 一 1 4 _ 、 、 10 1 5 1吕 l 7 1 2 早 3 0 7尸. 可 小草 〕祠 夕铸 。 ” “ ,` } “ “ ` 州 l f 降水 4 3 3O 26 3 ! 34 4 5 6 1 7 6 6 0 48 5 3 4 8 55 5
布 拉 格 捷克斯 5 0 . 0 6 , N 1 4 . 1 7 , E 3 7毛气温 一 3 一 2 2 8 1 3 17 l 8 1 8 1 4 8 3 0 8
洛伐克
.降水 2 3 24 23 s2 2 1 67 ` 82 6 6 3 6 4 2 2石 2 6 50 8
萨 尔 门 托 阿根廷 4 5 . 3 5护5 : 6 5 . 0 4 , W 26乏气沮 1 7 1 7 l 4 「 11 7 4 4 6 8 12 14 1 6 1 1
一 降水 l 0 8 1 1 15 24 l 6 17 14 l 0 6 12 9 1 5 2
苗 巴 特 澳 大 4 2 . 5 3 , 5 1 4 7 0 20 , E 4 气通 1 6 l 6 15 12 10 8 8 9 1 1 1 2 王4 15 12
利 亚 降水 .4 2 4 7 5名 63 5 1 6 6 4 7 5 3 5 3 7 2 5 8 6 4 6 68
惠 灵 顿 新西兰 4 1 . 0 7 , S 1 7 4 0 4 6 ` E 1 1牙气温 l 5 1 6 15 13 1 1 9 8 8 l O 1 l ! 3 1 4 l 2
降水 74 、 1 0 4 8 0 90 12 7 1 23 1 28 1 16 92 11 6 7 9 9 5 124 4匕 , . * 口里 二下目军 J J` 气温 土5 1 5 1 4 l 2 9 7 6 8 9 1 1 l 2 1 4 11尸` 呢 下 研曰 二乙 任 ` 气 J 己 J _ , 一 ~ ’ 州降水 2 4 4 2 46 2 0 3 2 26 2 4 4 2 11 2 2 1 2 18 1 9 0 2 4 6 24 1 23 1 27 2 1阵 莱 斯 」口二诵嘴 J 沼 一 { 气沮 1e 1 7 1 5 12 9 6 5 7 g 仁 1 1 4 1 6 1 1一 , 丹 n . n 八 ) 州J 几 , 八 八 I 口畴 阿 奇 界 曰 二二 任 J ` 沙 乙 l ~ , 尸 一 J吃降水 4 7 5 1 5 2 5 1 8 1 52 5 3 51 4 8 4 9 4 2 5 6 6 3 3
亚的斯 埃塞 9 0 0之 N 3 8 . 4 5 `E : 2 4 5〔 气温 1 7 1 5 1 8 16 1 7 1 5 l 4 l 5 14 1 6 1 6 1 6 16
亚 贝巴 俄比亚 降水 1 5 18 71 86 7 6 1 4 5 2 7 9 3 0夕 1 9 3 20 l 5 5 1 2 3 0
布加勒斯特 罗 马 4 4 0 25 , N 2 6 0 0 6 ` E: 8艺气温 一 3 一 1 5 立2 1 7 21 2 3 2 3 18 l 2 6 0 1 1
尼 亚 降水 4 3 3 6 35 4 7 6 9 86 5 5 4 9 30 4 4 4 3 4 1 5 7 8
贝尔格莱德 南 斯 4 4 . 4 8 , N 2 0 . 28 ` E; 13云气温 0 2 6 12 1 7 2 0 2 3 2 2 18 1 2 7 2 12
拉 夫 ’ 降水 4 8 4 6 4 6 5 4 7 5 96 60 S5 5 0 5 5 6 1 5 5 7 0 1
以 二 二 保 加 一 O . J n l 、 . 佗 , 一。 心产 t . 亡 O 亡 气沮 一 2 l 5 1 0 1 5 l 9 2 1 2 1 1 7 l 1 6 1 1 0产 ’ F ` 利 亚 任` 任 沙 l , ` J ` J 〔 . 口 0 仁 降水 4 2 3 1 3 7 5 5 7 l 9 0 5夕 4 3 4 2 5 5 5 2 4 4 6 22
马 德 里 西班牙 4 0 . 2 4 产N 一 6 5 7.气温 5 6 1 0 13 16 21 2 4 2 4 20 1 4 9 6 14
3
.
4 1, W 降水 3 8 3 4 4 5 4 4 4 4 27 1 1 1 4 31 5 3 4 7 4 8 4 3 6
}
, , . 二 咬亩业趁日 2二 序 之 . 亡 n尹 C 一 气温 25 2 4 2 2 18 1 5 1 2 1 2 l 4 1 7 2 0 2 2 25 l 9一
亡 r . 1才 、 I t , 洲
尸 , 泽 又 .月明 尺 解七 ` q 〕 U 口 l` , , l 性` U 降水 1 83 1 59 1 6 2 59 2 9 l 9 1O 8 1 2 7 7 1 0 8 25 1 10 77
萦得维的亚 乌挂圭 34 . 4 2 , 5 5 6 . 11 , W 2乏气温 2 2 22 2 0 l 7 14 1 1 1 0 1 1 13 工5 1 8 2 1 l 6
降水 8 3 7 4 1 0 4 L0 2 9 1 8 8 7 3 8 7 84 7 8 7 9 7 7 10 1 4匕 . , , 澳 大 , 尸 晚 . 八 n护 , , 气沮 25 25 24 名l l 8 l 6 1 5 1 6 18 2 1 2 2 24 2 0
}
印 生 舰 ` 利 亚 ` , ` 石 之一 ` “ J v ` 州 ’ 州降水 1 4 3 1 83 1 4 7 78 5 7 5 6 4 , 3 0 4 5 77 9 2 1 3 6 1 0 9 2
萨 那 北也门 1 5 0 2 3, N 4 4 0 1 1 , E 2 1 0 〔 气温 12 1 5 1 6 1 8 1 9 2 0 2 0 20 1 8 l 4 1 2 1 1 1 6
降水 0 4 2 l 4 6 4 6 O 2 0 10艺 3 9 0 0 2 5 1
加 德 摘 都 尼泊尔 2 7 . 4公N 8 5 . 2叹E 1 3 3心气沮 10 1 2 几Z 20 . 23 2 4 24 24 2 3 20 1 5 1 l l 9
降水 1 9 9 3 6 3 2 9 9 19 8 3 7 8 3 4 6 16 8 3 7 5 2 1 3 28
大 马 士 革 叙利亚 3 3 . 2 9 产N 3 6 . 1 4 , E: 7 2 C 气沮 8 9 12 1 7 2 1 2 5 27 2 8 24 2 1 14 9 18
降水 54 3 9 Z9 工5 6 0 0 0 0 5 2 6 6 0 23 4
靳 德 里 印 度 28 . 3 5 , N 7 7 0 12 , E 2 1〔 气沮 l 4 l 7 23 29 3 4 34 3 1 3 0 2 9 26 2 0 1 6 2 5
降水 25 2 2 17 7 8 巧5 2 1 1 1 7 3 1 5 0 3 1 1 5 7 15
卡 拉 奇 巴 羞 2 4 . 5 5户N 27 . 0 9 , E 2乏气 通 l 8 2 0 2 4 26 笋O 3 1 3O 29 29 2 8 2 4 20 26
斯 坦 ’ 降水 7 1 1 6 2 0 7 96 5 0 l 5 2 2 6 20 4
夕 . 」匕 孟弓 .闷爪 今户宁 。 。 。 . 。 , 、
{
八 八. 伪 , 『 , ,
{气盆 1吕 拼 2 1 26 2 9 2 9 28 2吕 28 29 27 2 3 l 9 2 6巴 下 月匕刀 目 j蕊 奋 J 任 0 1 、 沙 U ` J 乙 f 降水 15 2 1 5 4 10 8 2 5 3 4 2 0 4 0 5 3 2 4 2 5 6 153 2 7 3 2 0 3 9
东 京 日 本 3 5 . 4 1 , N 1 3 9 . 4 6 , E e 气沮 4 4 8 13 1 8 2 1 2 5 2 6 2 3 17 l 1 6 15
降水 4a 7 3 10 1 12 5 1 3 1 18 2 14 6 14 7 2 17 2 20 10 1 61 1 56 3
水量最多月达 37 8 毫米 , 小麦生长季全处于旱季 。 叙利亚的大马士革 6一 9 月基本无降水 ,
其 他各 月在 5 ~ 5 4毫米 。 ⑤位于北纬 2 3 0 4 6 `一 28 0 35 “的猛劫口拉国 、 巴基斯坦 、印度的新德
4 4
3 期 王先明等: 适宜西藏高原气候的小麦生态类型研究
里 , 最冷月平均气温 14 。 ~ 18 ℃ ,最热月平均气温 2 90 ~ 34 ℃ , 新德里有 3 个月 、 达卡 2 个
月 、 卡拉奇 1个月低于 20 ℃ ,其他各月均在 20 ℃以上 。 这种温度状况与墨西哥马萨特兰的
温度 ( 20 。 ~ 28 ℃ )有一定的相似性 ,正 因为如此 , 墨西哥小麦在这三个国家推广取得重大
成就 。 年降水量在三个 国家间差异极大 , 卡拉奇仅 2 04 毫米 ,分布也不均 , 新德里 7 1 5 毫
米 ,并主要集中在 6一 9 月 ,达卡 2 0 3 9毫米 , 集中在 4~ 10 月 。
1
.
2
.
3 国内各麦区的气候生态杂件
现将国内各麦区代表站的年 、月平均气温 、降水量列于表 1一 4 。
表 1一 4 国内各麦区代表站的气候条件
站名 纬度 经度 海拔 顶目 一月 二月 三 月 四 月 五 月 六月 七 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 十二 年高度 月 月
( m )
哈尔
::)
N
;:几 1 7 1 . 7 气沮一 1 9 4一 1 5 . 4. 一 4 . 石 6 . C 1 4 . 3 2 0 。 ( 22 扭 2 1 。 1 1 4 4 5 . 亡 一 5 5一 15 . 〔 3 〔滨 降水 3 。 7 4 . 5 1 1。 2 23 . 5 3 7。 5 7 7 . 9 1 6 0 . 7 9 7 . 1 6 6 . 王 2 7 , 〔 6 . E 5 , 〔 5 23 . 丁
乌 .
::)
N 87
.
2 1 6 0
.
C 气倒一 1 5 。 4 一 12 . 1 一 4 . ( 9 。 〔 1 5 9 t 2 1 · 艺 2 3 . 驻 22 . 〔 16 . 〔 7 4 一 4 . 乏一 1 1 . 亡 5 。 下
木齐 0 6 , E 降水 8 。 7 1 0 . 〔 21 . 乏 3 4 . 1 3 5 . 1 3 9 。 乏 2 1 . E 2 3 。 e 2 5 . F 24 . 4 1 8 . 〔 1 4 . f 2 7 7 。 t
呼和 4 0 .
::毛1 0 6 3 . C 气沮.一 1 3 . 1 一 9。 〔 一 0 . 会 7 。 S 1 5。 2 20 . 1 2 1 5 2 0 . 1 1 3 . 〔 6 芝 一 2 . 7一 11 . 〔 5 . 下浩特 4 9 , N 降水 3 。 〔 6 . 4 10 。 乏 1 8 . ( 2 6 . 〔 4 5 . 7 1 0 2 . 1. 1肠 , 4 4 5 . 5 24 . 4 7 , l 1 . 念 41 7 . 十
北京
::)
N 筑 3 1 . 2 气叫. 一 4 . e 一 2 . 王 4 。 忍 1 3 . 1 1 9 . e 24 〔 2 5 . 〔 2 4 . 4 1 9 . 4 1 2 ` 4 4 。 1 一 入 7 ! 1 . 芝降训 3 。 〔 7 . 4 8 . 〔 1 9 。 4 3 3。 1 7 7 。 乏 1 9 2 . 芝 2 1 2 。 2 5 7。 t 24 . 〔 6 . 石 2 . 〔 6 4 4 . 乞
济南
::)
N
:;飞 5 1。 6 气沮 一 1 。 4 l 。 1 7 . 〔 1 5 . 2. 2 1 . e 26 . 会 2 7 . 4 2 6 . 2 2 1 7 15 . 旧 7 。 S l , 1 1 4 . 二降水 6 . 3 1 0 . 3 1 5 。 f 3 3 . f 3 7 . 7 7 8 . 〔 2 1 7 . 艺 1 5 2 . 4 6 3 。 1 3 8 . 〔 2 3 . 2 8 . 〔 6 8 5 r
林芝
:::
N
::)
E 3 0 0 0
.
( 气叫 O 。 艺 2 . 万 5 . 乏 8 。 4 1 1 7 1 4 . 吧 1 5 . 〔 1 5 。 艺 1 3。 4 9 . 〔 4 。 亏 1 艺 8 . t
降闲 2 。 〔 4 。 7 16 . 4 4 7 . 5 7 3。 2 1 2 8 1 1 2 6 。 4. 1 1 0 。 若 10 7 . f 3 8 . 9 4 亏 1 . 2 6 6 0 . 4
拉萨
:::
、 9 1 . q ` 月 口 , 气沮. 一 2 。 艺 1 . ! 4 . 三 8 . 5 1 2 . 三 1 5 一 4 1 5 1 1 4 . 乏 1 2 . 7 8 . 王 2 . 2 一 1. 7 7 。 「
0 8尹E 降水 0 . 2 0 . 芝 . 1。 5 5 。 4 2 5 . 4 7 2 . 1 1 29 . 厂 1 3 8 . , 5 6 . 芝; 7。 S 1。 〔 O。 三 4 4 4 . f
口 眯 :::E 40 4 0 . 〔 气叫一 5 . 1 ~ 2。 2 1 . 4 5 。 4 9。 l 12 。 7 1 2 . 桩 1 1. 导 1 0。 〔 5 . 〔 0 . 艺
. 一 S。 S 4 七
5 5
,
N
让找 降哟 0 . 乏 0 . 盆 1 . 4 3 。 ( 1 4。 2 4 4 . 亡 9 0 . 〔 92 . 7 ` O。 仁 4 毛 1 . 1 0 . 三 2 9 3 . 油
南京 3 2 撬 8 . 9 气通 2 . ( 3 . 〔 8 。 4 14 . 乏 1 9 . 5 2 4 . 芝 2 8 。 〔 2 7 . 〔 2 2。 7’ ! 6 . ` 1 0 . 5 4 。 屯 1 5 . 丁0 0 降水 3 0 . 9 5 0 . 1 7 2 。 7 9 3 . 7’ 1 0 0 念 1 6 7 . 4. 1 8 3 . f ! 1 3 . 3 9 5 . 卜 4 6 1 4 8 . 〔 29 。 4 10 3 1 . 之
* 阳
:::
N 1 0 6
.
10 7 1
.
2 气沮 4 . 5 6 . 三 1 1 . 芝 1 6 . 污 1 9 . 5 2 1 5 2 4 . 〔 2 3 . 4 2 0 . 〔 16 . 1 1 1 。 4 7 。 l 15 . 轰
4 8
,
E
降水 1 9 . 2 20 . 4 3 3 . 芝 1 0 9 . 9 1 9 4 . 艺 2 24 . 〔 1 6 7 . ` 13 7 . 〔 9 3 . 乏 9 6 . f 5 3 . 5 2 3 ·闷)` , “ `
成郁
::)
N
;:落 5 0 7 . 6 气温 5 . 5 7 芝 13 . 1 1 7 . ( 20 . 5 2 3。 7 25 . 〔 25 . 1 2 1. 乞. 16 . 〔 11 . ` 7 . 乏 ! 6 . }降水 5 . 9 10 . 写 21 . 4 50 . 7 8 8. f 1 1 1。 3 235 厂 2 3 4 . L. 118 . ( 4 6 4 1 8 . 4 5 . 〔 9 4 7 . (
昆明
:::
N
;:花18 9 1 . 生. 气咧 7 . 7 9 . 〔 13 . ( 16 . 三 1 9 . 1 1 9 . 三 19 . 乏 1今 . 1 1 7 犷 14 . 5 工1 . 3 8 . 〔 14 。 7一 1 1 . 〔 1 1。 乏 15 . 会 2 1 . 1 9 3. 〔 18 3 . 7. , 1 , 吮 空n 空 _ 下 1 1 , . r 86 . 〔 3 8 . 〔 13 . ( 1 0 0 6 . 之降水 节l
福州
::{
N
`
::毛 84 0 气退 10 . 5 1 0。 7 13 . 4 18 . 2 22 . 1 25 . 5 28 . 〔 28 . 釜 2 6 . ( 2 1 7 17 . E 1 3 . 土 19二降名 4夕 . E 7 6 . 卜 1 2 0。 ( 14 9 . 7 20 7. 5 2 3 0 . 2几 11 2 . ( 16 0 .经 13 1 . 4 4 1 . 三 3 3 , 1 31 . 〔 13 4 3 . 7
从表 1一 4 看出 , 东北春麦区的哈尔滨 、北方春麦区的呼和浩特 、 新疆冬春麦兼种区的
乌鲁木齐最冷月均温为一 1 3 . 1。 ~ 一 1 9 . 1℃ , 并有 5个月均温在 。℃以下 ,最热月均温 21 .
o9 ~ 23
.
5℃ ,这种温度状况与加拿大的温尼泊 、前苏联的莫斯科 、 美国的傅斯麦相似 ,可供
4 5
西藏农业科技 20 卷
小麦生长的实际 日数不够充分 。 年降水量在 27~ 523 毫米 , 以乌鲁木齐为最少 , 年内分布
乌鲁木齐较为均匀 ,最少的 1 月为 8 . 7 毫米 ,最多的 子月也仅 39 . 3 毫米 ` ,哈 尔滨 、呼和浩
特 ,冬春降水很少 , 主要集中在 , 、 8月 内 。 乌鲁禾齐冬季降水相对较多 ,能形成稳定的积)雪
夜盖层 ,加之温度又比哈尔滨高一些 ,是能种植冬小麦的重要原因 。 北方冬麦这的北京最
冷月均温为 一 4 . 6℃ ,高于区内江孜 (一 5 . 1 ℃ ) ,低于 日喀则 ( 一 3 . 8 ℃ ), 更低牛拉萨 (一 么
3℃ ) , 最热月为 25 . 0℃ ,这种温度状况与前苏联的罗斯托失 ( * LS。一 2 4℃今也很相似 。 年降
水量 64 4 . 2 毫米 , 与我区林芝 ( 6 6 0 . 4 毫米 )相似 ,主要集一中在 6~ 9 ’ 月 ,小麦整个生育期降
水量很少 。 黄淮冬麦区的济南最冷月均温 为一 1 . 4℃ ,最热月均温 27 . 4 ℃ ,这种温度状况
与美国的纽约 、 圣路易斯相似 ,年降水量 6溺 毫米 ,主要集中在 · 6 、 7 、 8 月 。 西藏冬 、春麦兼
种区的林芝 、拉萨 、 江孜最冷月温度为一 .5 _ 1。一 .0 3℃ , 最热月温度为碑· 7 。一 15 · 万℃ 东这种温度状况与西北欧 、 埃塞俄 比亚 、 北也 门的部分地区 、 南纬的新西兰 、 阿根廷 、 澳大利亚的
- .
,
:
部分地区有相似之处 ,最冷月均温与北方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也有相似之处 ,这是西藏河
谷农区能种植冬小麦的基本条件 , 同时也说明越冬不是一个突出问题 。 年降水量 卿 4介
6 。 毫米 ,林芝较集中在 5一 9 月 , 拉萨集中在 6 ~ 9 月 ,江孜集中在 7 、 8 月 。 长江上游 、 ’中
下游两个麦区的气候条件有较大的共同性 ,最冷月均温 2。 、 5 . 5 `C (昆明偏高为 7 . 7℃ ) ,
最热月 24 “ 一 28 ℃ (昆明偏低为 19 . 8℃ ) , `年降水量 9 50 一 1 0 3 0毫米 , 虽主要集中在夏 、 秋
季 , 但其他季节也有一定分布 ,尤其是长江中下游麦区更是如此 ,这种温度 、降水状况与池
中海气候的意大利在小麦生育期内是相似的 ,这是原产意大利的南大 2 41 9 等小麦品种在
长江流域首先得到大面积推广的熏要原因 。 华南麦区的福州最冷月均温 1.0 5 ℃ ,最热月
均温 28 · 8℃ ,这个温度状况与叙科亚的大马士革相似 ,但降水量差导很大 , 福州年降水量
13 4 毫米 ,而大马士革仅 2 34 ,毫米 , 只及福州最多的一个月降水量 。 , 、 丫
通过对世界高产麦区气候生态条件的 比较分析看出 ,决定高产的主导因素是人 们大
范围难于控制的温度条件 ,而水分条件在一定程度是人们可以调节的 , 日照在各地还不会
成为主要限制因素 。 其具体温度条件是冬不太冷 、 夏不热 ,喜凉的小麦各个生育时期充分 ,
有利于产量构成各因素的形成 ,最后实现高产 。我们以此温度为主线分析了引入品种各国
的气候生态条件 ,看出西北欧的爱尔兰 、 荷兰 、 英国 、 比利时 、 丹麦 、 德国 、法国 、 挪威 、瑞典 、
捷克斯洛伐克 ·南美洲的阿根廷一部分 ,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的一部分 、新西兰的一部分 ,非
洲的埃塞俄比亚的一部分 ,亚洲北也门等与酉藏气候生态条件有相似之处 ,应是西藏今后
引种的重点地区 ,对过去已引进这些地区的材料应清理做进一步观察鉴定 。
{ .2 小麦品种的冬春性
冬春性是小麦生态类型划分的重要内容之一、 明确小麦品种的冬春性及其在酉藏的
表现 ,是进一步研究适宜西藏高原小麦生态类型的基础 。国内在划分小麦品种冬春性是用
多点多年多播期的条件下各品种的平均主茎叶片数 、播种到成熟期的夭数 ,播种到生理拔
节的平均光积温 ( ℃ · 小时 ) ,以及多种积温摄标进行聚类分析 。 这种方法看来很先进 , 也
很现代化 ,但从 1 9 8 2 年~ 9] 8 5 年和 1 9 8 8 年~ 1 9 9。 两轮全国小麦生态试验资料的聚类分
析结果 ,其中有 27 个品种是两 {轮试验中共有的品种 、其中有 9 个韶种错位 , 1 8个品种保
持一致的 “ 型叮 ,’ 隆’勺可见聚类分析的可靠性仍值得研究 。 我们在此用春播若午期是否抽
穗和播种到抽穗的日数进行直观的分类。 ` ; 、 · 出 一 。 一 : 、 . _
4 6
王先明等 : 适宜西藏高原气候的小麦生态类型研究
2
.
1
. 供试品种的冬春性 : 1 98 3年 ~1 98 5年在拉萨和 日喀则种植了来 自国内各大麦区
的品种 1 3个 ,其中滇西洋麦原产法国 , 杨麦 3 号 、 郑引 1 号原产意大利 , 山前原产苏联 , 肥
麦原产德国 , 即有 5个品种来自世界一些主要产麦国家 , 可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现将拉
萨三年三个春季播期从播种到抽穗期的日数情况列于表 2一 1 。 日喀则与拉萨趋势一致 ,
不再列出 。
从表 2一 1看出 ,辽春 6 号 、 76 一 6 3一 l 、 粤麦 6 号 、 滇西洋麦 、 凤麦 13 号 、 绵阳 n 号 、
杨麦 3 号 、 喀什白皮 、 小红皮 、 甘麦 8 号 、 克旱 6 号 、 郑引一号 、 日喀则 54 号 、 晋 21 48 、 藏春 ·
6 号 、 蜀万 7 61 等 16 个品种在 3 月 21 日 、 4 月 6 日 、 4 月 21 日播种的条件下 ,随播期延晚
播种到抽穗期的日数缩短 ,可归为春性品种 。 丰产 3号 、 郑州 76 1 、冀麦 7 号三个品种播种
到抽穗期的 日数以 4 月 6 日播种的为最短 ,这表明 4 月 6 日播种既可满足春化对低温的
要求 , 又有促进早抽穗的温度条件 , 可称为是这三个品种 “ 促进抽穗的临界播种期 ” ; 泰山
1号 、 傲霜 l 号 、 特早 2 号 、 北京 10 号 、 临汾 10 号五个品种于 1 9 8 3 年和 19 8 5年以 4 月 6
日播种的其播种到抽穗期的日数为最短 , 1 9 8 4 年以 3 月 21 日播种的为最短 , 即年际间有
一定差异 ; 徐州 17 号于 1 9 8 4 年和 1 9 8 5 年以 3 月 21 日播种的其播种到抽穗期的日数为
最短 , 1 9 8 3 年则以 4 月 6 日播种的为最短 ; 山前三年中均以 3 月 21 日播种的其播种到抽
穗的日数为最短 ,随播期延晚抽穗期推迟 、 日数延长 。 以上 10 个品种三年各三个播期均能
正常抽穗 , 现将因高温延长播种到抽穗期 (与最短日数 比较 ) 日数的三年平均值 ,从最少到
最多排列如下 : 丰产 3号 ( 4 . 3 ) 、 泰 ILJ I 号 ( 9 . 3 ) 、 徐州 1 7 ( 1 1 ) 、 郑州 7 6 1 、 冀麦 7 号 ( 1 9 . 7 ) 、
山前 ( 2 0 ) 、 l右汾 1 0 号 ( 2 3 . 7 ) 、特早 2 号 ( 2 6 . 7 ) 、 傲霜 1号 ( 2 7 . 7 ) 、北京 10 号 ( 3 1 ) 。
白秃麦以 3 月 21 日播种的其播种到抽穗期的 日数为最短 ,随播期延晚 日数增多 , 其
中 1 9 8 5 年 4 月 21 日播种的未抽穗 ,其中两年三个播期均 抽穗 , 最短与最长平均相差 62
天 ; 东方红 3 号 、新冬 2 号以 3月 2 1 日播种的为最短 , 4 月 6 日播种的尚能抽穗 , 但 4 月
21 日播种的不但不抽穗 ,拔节也很困难 ; 泰山 4 号 3 月 21 日播种的尚能抽穗 , 4 月 6 日播
种的已难于拔节 ; 肥麦于 3 月 21 日播种的也难于抽穗 。 1 9 8 4 年将泰山 4 号 、 肥麦增加 2
月 2 1 日 、 2 月 2 9 日 、 3 月 7 日三个播期 ,泰山 4 号播种到抽穗的 日数分别为 13 6 、 13 4 、 13 1
天 ,但 3 月 21 日播的为 13 8 天 ,表明泰山 4 号以 3 月 7 日播种的为最短 ; 肥麦于 2 月 21
日播种的能正常抽穗 ,此后播种虽能抽穗 , 但很不整齐 。
通过以上分析 , 可以看 出小麦品种是 由春性逐渐减弱冬性逐渐增强的 “ 连续变化序
列 ” 。 在我们的试验条件下 , 16 个春性品种中难于细分其春性强弱 , 其余 15 个品种可把丰
产 3号 、 泰山 1号 、 徐州 17 号 、郑州 7 6 1 、 冀麦 7 号等五个品种归为半冬性或称过渡类型 ;
山前 、 临汾 10 号 、 特早 2号 、傲霜 1号 、 北京 10 号 、 白秃麦等六个品种归为冬性 ;东方红 3
号 、 新冬 2 号 、 泰山 4 号归为强冬性 ;肥专为超强冬性 。 当然其中白秃麦 、 泰山 4 号还有其
特殊性 ,似具上下两个类型间的过渡类型 。
为了比较新引进品种的冬春性 , 我还 比较了 1 9 8 2 年 ~ 1 9 8 5 年三个年度 10 月 23 日
和 3 月 2 1 日播种的其抽穗期相差的 日数 ,把明确了为春性品种 3 月 21 日比 10 月 23 日
延晚抽穗的 日数定为播期间差异 ,把超越这个 日数多少定为是不同品种冬性程度不同所
致 。 如 1 9 8 5 年 3 月 21 日播种比 1 9 8 4 年 10 月 23 日播种的春性品种郑引 1 号 、蜀万 7 61
延晚 21 天 , 本区的日喀则 54 号 、 藏春 6 号分别延晚 17 夭和 19 天 , 这个 日数的延晚为播
4 7
西藏农业科技 2 0卷
期不同的影响 ,而过渡类型的丰产 3 号和强冬性的泰山 4 号分别延晚 27 夭和 81 天 ,这个
日数除播种期外 ,还有一个冬性程度这一因素参与其中 。
表 2一 1 播种到抽德期的持续日数
干 、 翻七 1七 3 月 2 1 日 4 月 6 日 4 月 2 1 日
纽业 甘~ 六人 8 2年 8 3年 8 4 年 8 5年 8 2 年 8 3 年 8 4 年 . 85 年 8 2年 8 3 年 8 4 年 8 5年
辽春 6 号 8 ( 8 E 8C 7 1 6 7 7〔 6弓 6〔 6 l 6 C 6 ( 6 (
7 6一 6 3一 1 89 9创 85 7仁1 7 2 7 5 7 3 7州 6 4 6 4 6三 6 1
粤麦 6 号 8衡 8哟 8 l 7亡 7 1 7C 7C 6 S 6芝 6 4 6 l 6 (
、演西洋麦 82 8 g 8 4 7 C 7 1 7 4 7 3 7 2 6 1 6 4 6三 6礴
风麦 1 3号 ` 8 5 9 1 8〔 81 7 4 7 5 7乒 7 3 6 4 6 5 6〔 6 4
绵阳 1 号 9 1 8C 7 Si 7 ( 7 7 7叫 6 7 6〔 6〔
扬麦 3 号 8三 8S 85 7〔 7 7 74 7 5 7月 6〔 67 6〔 6 1
喀什白皮 9 2 9 8 9 5 9C 7〔 8乏 8艺 7扭 7 C 7 4 7 ( 7〔
小红皮 9宕 1 0 2 9 g 9〔 8 4 8三 8〔 8乏 7〔 7 7 8乏 7〔
甘麦 8 号 9口 9怎 9 1 9 1 7 E 8C 8 C 7 7 7 C 7 1 7芝 7 (
克旱 6 号 10〔 1 0 4 9 S 9〔 8 8 85 8 g 82 7赶 7州 7 g 7 7郑引 1 号 9艺 9 3 9 1 9 1 7 S 7〔 8 C 7亡 7 3 7叫 7 2 7 (日喀则 54 9〔 1 0 4 l o d 9三 8 5 8〔 88 8艺 7 7 7 S 8乏 7七
晋 2 1 4 8 勺1 85 8〔 7 C 7 5 7 2 6 7 6 5 6乏
藏春 6 号 1 0 1 1 0 7 1 0 3 9 7 8 g 8 g 9 4 85 7 g 81 84 8 4
徐州 17 1 0 ( 1 0 C ( 9 9 ) ( 1 0 1 ) 9 4 ( 9 6 ) 1 0 5 1 1 5 ( 8 9 ) 1 0 5 1 0 9 1 0 〔
丰产 3 号 92 92 92 9 7 ( 8 3 ) ( 7 9 ) ( 8 8 ) (容3 ) 84 8艺 8〔 9芝
蜀万 7 6 1 9 3 9 0 8` 7〔 8 1 7 7 6公 7二 6仁
泰山 l 号 9 7 9 g ( 1 0 0 ) 1 0 ( ( 93 ) ( 9 3 ) 1 0 5 ( 9 7 ) 9乏 1 0 C 1 0 f 1 1 2
山前 1 0 6 ( 9 9 ) ( 1 1 0 ) ( 1 1 2 ) ( 9 9 ) 1 0 4 1 21 1 1 3 1 1 1 1 2月 12 4 13 4
傲箱 1 号 1 0 3 ( 1 0 3 ) 1 1 1 ( 9 8 ) 1 12 ( 1 0 8 ) 1 2〔 1 2 ( 1 3 f
特早 2 号 9 8 ( 1 0 4 ) 1 1 1 ( 9 7 ) 1 1 3 ( 1 0 4 ) 1 2 8 1 2叫 1 3〔
北京 1 0 号 9 g 9 g ( 1 0 8 ) 1 1 1 ( 8 6 ) ( 9 7 ) 1 1 3 ( 1 0 1 ) 9 7 1 3 1 1 2〔 1 3〔
临汾 10 号 9艺 ( 9 1 ) 1 0艺 ( 8 6 ) 1 0 2 ( 9 7 ) 1 0 C 1 1 〔 1 2 1
郑州 7 6 1 9落 . 9 3 9 2 ( 8 3 ) ( 88 ) ( 8 5 ) 8 4 1 2 1 9〔
冀麦 7 号 1 0乏 9场 97 9 2 ( 9 4 ) ( 85 ) ( 8 , ) ( 87 ) 1 1 1 9叫 1 2 7 1 0 9白秃麦 1 0 1 ( 1 0 1 ) ( 1 0 5 ) ( 1 1 3 ) ( 9 9 ) 1 0 1 1 2 9 1 18 1 13 1 4 7 1 83 阵抽州
东方红 3号 ( 1 1 2 ) ( 1 1 2 ) ( 1 3 0 ) ( 1 37 ) 1 2 9 1 2 9 1 5 5 1 4 e 未 主览 节
新冬 2号 ( 1 1 8 ) ( 1 1 4 ) ( 120 ) ( 1 3 1 ) 12〔 1 4 7 1 7乏 1 54 洲降 数芝 1专
泰山 4号 ( 1 3 0 ) 1 3 5 1 3 8 1 5〔 1 3 2 洲降 麦建 布亨 到降 主竞 布亏
肥麦 个 另;叮 植 株 妇由 穗 未 史竟 节 未 麦艾 节
( )表示在同年各播期中到抽穗的最短日数的播期
根据上述同样方法 比较了引进品种秋播与早春播的抽穗期相差 日数 ,西藏春小麦 日
喀则 12 、 1 7 、 1 8 、 1 9 、 江孜 2 0 1 、 山春 1 号 、 藏春 6 号为 1 9~ 2 5 夭 , 为此把 2 5 天及 以下的定
为春性 品种 ; 新冬 2 号为强冬性品种 ,其相差 日数为 36 天 ,故将 36 天及以上的品种定为
强冬性品种 ;到 8月 28 日与肥麦相近 , 尚未达抽穗期的定为超强冬性品种 。 据此将 1 9 9 6
年 3 月 3 日播种的 72 份材料的冬春性状况列入表 2一 2 。
4 8
王先明等 :适宜西藏高原气候的小麦生态类型研究
兰箭
表 2一 2
过渡类型
18
2 5
.
0
新引进品种冬春性状况
强冬性
2 0
2 7
.
8
超强冬性
4
9
.
7 5
.
6
从表 2一2 看出 ,在 1 9 9 6 年供试材料 中以春性品种为最多 ( 31 . 9% ) ,其次是强冬性品
种 ( 27 . 8% ) ,再次是过渡类型 , 又称半冬性 ( 25 . 0写 ) ,冬性和超强冬性较少 ,分别占 9 . 7男
和 5 . 6% 。
2
.
2
. 小麦品种冬春性与原产地的关系
1 9 8 2 年一 1 9 8 5 年全国小麦生态试验参试的 31 个品种中 16 个春性品种 ,分布于除北
方冬麦区外的国内各大麦区 ,这些麦区有两种情况 ,一是冬季温度低 ,秋冬播难于越冬 , 一
般是春播春性 品种 , 华南 、 长江流域 、黄淮麦区南部等地冬季温度较高或不太低是秋冬播
春性品种 ;过渡类型或称半冬性品种集中在黄淮冬麦区 ,其 中冀麦 7 号虽来自北部冬麦区
的河北省 ,但该品种是从西北农业大学育成的矮丰 3 号中单株选出的 ,故仍属 黄淮冬麦
区 。 这一区域一月平均温度多在 一 1 . 0 ℃左右 ,故多数品种属半冬性 ; 强冬性的新冬 2 号 、
东方红 3 号 、 泰 山 4 号分别属于西北冬春麦兼种区 、北方冬麦区 、 黄淮冬麦区 ;超强冬性的
肥麦只在西藏高原冬春小麦兼种区内表现很优异 。 从总体看小麦品种冬春性与原产地冬
季温度高低有一定关系 。
19 9 6 年种植的 72 份材料中 ,春性材料 23 份 ,分别来 自西北欧 (2 份 ) 、 印度 (2 份 ) 、 墨
西哥 ( 2 份 ) 、 北也门 ( 1份 ) 、 西班牙 ( 1 份 ) 、 国内黄淮冬麦 区 ( 2份 ) 、北方冬麦区 ( 1 份 ) 、 长
江上游麦区 (4 份 ) 、 西藏 (8 份 ) ;半冬性材料 18 份 ,分别来自西北欧 (7 份 ) 、 美国 (2 份 ) 、国
内北方冬麦区 (4 份 ) 、 黄淮冬麦区 (4 份 ) 、 长江上游麦区 (1 份 ) ; 冬性材料 7 份 ,分别来自
西 北欧 (5 份 ) 、西藏 (2 份 ) ;强冬性材料 20 份 , 分别来 自西北欧 ( 17 份 ) 、 美国 (1 份 ) 、南斯
拉夫 (1 份 ) 、 国内新疆 (1 份 ) ; 超强冬性 4 份 ,分别来自西北欧 (3 份 ) 、 西藏 l( 份 ) 。 从供试
的国内外材料的冬春性看 , 冬性材料多集中在西北欧 , 其中更集中在德国 , 在冬性 、 强冬
性 、 超强冬性的 31 份材料中 , 德国就占了 18 份 (包括肥麦 ) , 占了总数的 58 % 。 但所有材
料的冬性程度均未超过肥麦 , 只有德国的 2 份 、法国的 1 份接近肥麦 。
2
.
3
. 小麦品种的冬春性与生育期
普遍认为春型品种生育期短 , 冬型品种则长 , 而且春性越强生育夭数越少 ,冬性越强
生育期夭数越多 。 西北农业大学严威凯等更进一步指出 “ 冬性与大穗结合导致晚熟 ;冬性
与早熟结合导致小穗 ;早熟与大穗结合则导致冬性减弱 ,春性增强 。 ” 由此看出国内外把冬
春性与生育期长短联系得很紧 ,但从全国小麦生态试验资料看 , 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 现将
北京和拉萨的试验资料列入表 2一 3 和表 2一 4 。
从表 2一 3 看出 ,在北京种植来自同一省 、 区的冬性程度不一致的品种其生育期相同
或互有长短 , 多年播期平均后的生育 日数很接近 。 如原产新疆的春型春性的喀什白皮和冬
型强冬性的新冬 2号分别为 2 5 . 4 夭和 2 56 . 6 天 ,新冬 2 号仅比喀什白皮长 1 . 2 夭 ,两品
种的生育期完全相同 ;原产河南省的春型弱春性郑引 1号和冬型弱冬性郑州 76 1, 分别为
25 3
.
3夭和 2 49 . 6夭 , 冬性较强的还少 3 . 7 夭 ; 原产西藏的过渡型品种藏春 6 号 (全国统
4 9
西藏农业科技 2 0卷
一认定的 )和超强冬性的肥麦分别为 267 . 7 天和 264 . 9天 ,冬性特强的还少 2 . 8 天 。 同样
品种在西藏种植 (表 2一 4) ,原产新疆和西藏的冬性强的品种比冬性弱的品种分别长 4 . 6
天和 6 天 ;原产山东的冬性强的 比弱的仅长 2 . 2 天 ;原产河南的冬性强的还短 2 . 2 夭 。 由
此看 出冬春性与生育期长短没有必然联系 ,冬性有生育期长的 , 春性也有生育期长的 ;冬
性有生育期短的 ,春性也有生育期短的 。 相反 ,生育期与原产地的关系较为密切 ,如在北京
秋播因夏季高温逼熟新疆品种与山东 、河南品种其生育期差异不大 ,但西藏品种还是表现
出特晚熟 ;同样品种在拉萨秋播 , 因无高温限制 ,各品种可充分反应自己的生育特性 ,西藏
品种生育期最长 ,新疆品种次之 , 山东 、 河南品种的生育期较为一致 。
表 2一 3 品种冬春性与生育期的关系 (北京 ) 万
品种名称 冬 春性 1 9 8 2~ 1 9 8 3 1 9 8 3~ 1蛇 4 1今84~ 1 9名5 x 士 , C . V
9
.
2 3 王0 5 9 . 1 0 马. 2 3 1 0 . 8 1 1 . 1 5 9 . 7 9 . 23 10 . 8 11 . 1 5
喀什白皮 春型弱春性 2 6 8 27 2 23 1 28 1 2 25 2 55 . 4土 2 5 . 5 1 0 , 0晰冬 : 号 冬型强冬性 2e 8 27 3 2 3 3 2 7 4 2 3 5 2石6 . 6士 2 0 . 8 8 . 1睡山 : 号 冬型弱冬性 2 6 0 2 5 2 2 84 2 7 0 2 5 4 2 2 3 28 5 26 9 25 4 2 2 5 2 57 . 6 土 2 1 . 2 名. 2
奉山 4 号 冬型强冬性 2 6 3 2 5 4 2 8 0 26 7 2 5屯 2 23 2 83 26 7 2弓9 2 2 5 2 5 7 . 5士 2 0 . 1 7 . 8
际引 、 号 春型弱奋性 2 6 3 2 5 4 2 7 1 2 57 2 27 2 7 3 22 3 2 5 3 , 3 士 2 1 . 0 8 3冲州 7 ` ; 冬 型弱冬性 2 6 3 24台 2 6 9 2 5洛 2 23 26匀 2 2 1 2 4 9 . 6 土 20 . 3 8 . 1陋春 6 号 过渡型 280 2 6 7 2 3 6 3 0 1 } 25 5 27 0 23 5 2 6 7 . 7土 2 4 . 6 9 . 2陋麦 冬醚超强冬性 2 76 么6 5 2 38 29 5 27诬 26 6 23 5 2弓4 9 土 2 1 . 色 8 . 2
表 2一 4 品种冬春性与生育期的关系 (拉萨 )
品种名称 冬春性 1 9 8 2一 1 9 8 3 19 8 3~ 19 8 4 1 9 8 4 ~ 1 9 8 5 x 士 吕 乞. v
9
.
2 3 1 0
.
8 1 0
.
23 9
.
2 3 l 心。 8 1 0 2 3 9 . 2 3 1 0备 8 1 0 . 2 3
降什白川唇型弱春性 3 2 2 3 08 2 92 3 3 4 3 1 9 3 0 4 5 2石 . 3 1 3 2 98 3 1 3 . 0士 1 3 ` 7 4 . 4晰冬 2 号冬型强冬性 3 2 2 3 1 1 2 9 6 33 1 3 19 3 1 0 3 3 6 3 2 3 3 1 0 3 1 7 , 6 士 12 . 2 3 . 8际山 1 号冬型弱冬性 3 1 7 3 00 28 6 召0 9 2 9 7 2名5 3 0 6 29 3 2 7 8 2 9 6 . 8士 1 2 . 6 4 . 3睡山 4 号巨邺冬性 3 1 4 2 99 1 28叮 3 1 2 3 0 2 2 8 9 3 1 0 2 9 6 2 8 3 2 9 9 . 0 士 1 1 5 3 . 8际引 : 号阵型弱春性 3 1 5 3 00 2 8 6 3 1 5 2 9 7 2 8 7 3 2 0 2 9 1 2 7 8 2 9 8 . 8士 1 4 . 9 5 . 0娜州 7 6 1 冬型弱冬性 3 1 5 3 00 2 86 3 0 9 2 9 9 2 8 5 3 0 6 29 3 2 7 6 2 9 6 . 6士 12 . 7 4 . 3睡春 。号冲渡型 3 2 9 33 0 3 3 4 3 2 4 3 3 4 3 34 3 2 8 3 1 5 3 2 8 3 2 8 . 4士 名. 1 1 . 9卜麦 阵型超强冬性 3 24 32 9 3 3 0 3 3 8 3 3 8 3 3牙 3 3 9 3 3 8 3 3 6 3 3 4 . 4士 5 . 4 l ` 6
从另一角度也可看出冬春性与生育期没有必然联系 ,如甘麦 8 号 、 郑弓口 号均为春型
弱春性 、泰山 l 号 、 北京 10 号 、郑州 7 6 1 、 冀麦 7 号均为冬型弱冬性 、 白秃麦 (冬型冬性 ) 、
泰山 4 号 (冬型强冬性 )于 1 9 8 2 年 10 月 23 日播种 , 同于 1 9B 3 年 8 月 . 5 日成熟 ; 而冬型强
冬性的东方红 3 号则于 7 月 30 日就成熟了 ,冬型强冬性的新冬 2 号在 8 月 15 日才成熟 ,
同型同性的品种同期播种成熟期相差 16 天之多 。 因此 , 我们从高产稳产出发要求中晚熟
不等于就一定要求冬性 、强冬性 ,甚至超强冬性 ,关键是生育期要偏长 。
2
.
4
. 冬春性品种在拉萨秋 、 春播亲件下的表现
春性品种偏晚秋播能安全越冬 ,顺利完成生育周期 ,冬性品种早春播也能通过春化阶
段完成生育周期 , 各种类型的品种更能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适宜播种期 ,表现 自弓的产量
潜力 。但不能因此认为所有或大多数品种都能在西藏生产上运用 ,相反绝大多数品种在生
产上都难于高产稳产 , 能在西藏高产稳产的肥麦 、 藏春 6 号 、 日喀则 54 号在参加全 国 40
余个点的试验中 , 除西藏的两个点外 ,在国内大多数点的适应不 良 ,产量性状很差 。 尽管如
5 0
3期 王先明等
: 适宜西藏高原气候的小麦生态类型研究
此 , 拉萨这类生态条件为充分利用国内外小麦品种资源的某些或某一点优良特性进行杂
交 , 从而选育出综合性状优异的新品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 因国内有些地区冬季温度低 ,
即使强冬性品种也难于越冬 ,春播不经人工特殊处理不能正常抽穗 ; 另一些地区冬春秋播
因较高的冬季温度也难于正常抽穗 ,这些都限制了对品种资源 .的充分利用 。 、通过播期调节
杂交亲本花期相遇也还是比较容易的 。 有些品种春播产量不理想 ,可能秋播会更好 , 反之
亦然 ,若确实可能 ,就会提高杂交育种的效率 。
3
. 不同品种对日长的反应
3
.
1
. 西藏地方品种对日长的反应
北京农业大学吴兰佩曾用 18 个春性大小麦品种进行光照发育阶段研究 ,其中 8 个品
种系西藏和四川甘孜的地方品种 (拉萨小麦 、 日喀则春小麦 、 昌都春小麦 、甘孜春小麦 ; 拉
萨春大麦 、 昌都春大麦 、 康巴宗春大麦希德木宗冬青棵 ) , 以北京春小麦和春大麦为对照 。研
获m睡早
北京春麦 甘孜春麦 昌都春麦
塔哆的心

舜口蹭侣
夕 Y
北京春大麦 拉萨春大麦 康巴宗春大麦
图 1 5 光照反应的测定 ( 1 9 5 5 年 4 月 7 日播种 )
原载《农业学报 》 10 卷 3 期 1 42 页
西藏农业科技 2 0卷
究结果认为 : “ 北京春小麦春大麦早熟 ,西藏来的同类品种在北京条件下几乎皆为晚熟 ,且
对光照反应亦甚敏感 。 ” “ 同为西藏品种的康 巴宗春大麦在北京却极为早熟 ,仅次于北京春
大麦 , 犹胜于北京春小麦的地位 。 ” 现将有关图转引如下 ,作进一步比较分析 。
从图中看出 , 昌都春小麦 、甘孜春小麦在北京 自然光照下抽穗期极为一致 , 比北京春
小麦约晚 10 天左右 ; 延长光照时间 ,抽穗期提前 ,其中甘孜 、昌都春小麦提前幅度大于北
京春小麦 ; 光照延长到 20 小时 ,三个春小麦品种的抽穗期基本一致 , 出现与该试验的冬小
麦一致的情况 , 即几个冬小麦品种在连续光照下抽穗期集中于 5 月 12 日~ 15 日左右 ,品
种间抽穗期的差异大为缩小 ,也可以说基本消除品种间的差异 ; 当光照延长到 24 小时 ,北
京春小麦提前抽穗的时间少于甘孜春小麦 ; 相反缩短光照时间 ,北京春小麦不断推迟抽穗
时间 , 到 8 小时还能抽穗 , 但甘孜 、 昌都春小麦光照缩短到 12 小时就不能抽穗了 ` 所有这
些均表明 ,西藏高原春小麦对光照反应 比北京春小麦还敏感一些 。 西藏春大麦由于供试材
料生育期差异较大对光照反应还有一些特殊性 ,三个供试大麦品种随光照延长抽穗期提
前的趋势与小麦是一致的 ,但北京春大麦和康巴宗春大麦提 前抽穗的幅度远 比拉萨春大
麦小 ,但拉萨春大麦在 24 小时的连续光照下 , 其抽穗期仍晚于两个早熟的北京春大麦和
康巴宗春大麦 ,即没有像小麦那样基本消除品种间在抽穗期上的差异 。 相反缩短日照 ,北
京春大麦与北京春小麦一样延晚抽
1 2 小时时还能抽穗 , 但到 10 小时
到 8 小时还能抽穗 ,康 巴宗春大麦柱光照缩短到
抽穗 , 拉萨春大麦缩短到 12 小时与两个春小麦一样嘛能抽穗 。这表明西藏春大麦滋早晚熟对光照反应比J晾春大麦更敏慈一些 ,同
为西藏品种晚熟比早熟敏感些 , 西藏大麦早晚熟间不会因光照延长而梢除 , 一只是差距
缩小一
3
.
2
. 不同海拔 、 纬度育成品种对日长的反应
根据全国小麦生态第二轮试验 中在昆明和 乌鲁木齐 (海拔相近 、 纬度相差 1 8 0 3 3` 、 播
期相近 )两个试点资料摘录于表 3一 1 。
从表 3一 1看出 ,不同育成地的品种出苗到抽穗的持续 日数与这期间的平均气温 、 平
均 日长 (理论 日照时数 )表现出不同的关系 。 原育成于低海拔 、 低纬度的福建省的龙溪 35 、
晋 2 1 4 8 在温度偏低 3 . 5℃ 、 日照偏长 1 . 2~ 1 . 3 小时的乌鲁木齐比昆明长 2 ~ 4 天 , 表明
温度对苗期长短起有主导作用 , 亦即对 日长反应不敏感 ;育成于四 川 、贵州 (高海拔 ) 、 意大
利 (高纬度 ) 、 西藏 (高海拔 )的品种的黄娜的平均温度偏低一 .2 ”一 “ · 4 ℃旧照偏长 1 · 3 小时的乌鲁木齐的苗穗期比在昆明缩短 ,一 1 夭 ,表 明日长起着主导作用 , 亦嘛四个 品种对 日长反应比较敏感。 - : -
为不进二步说明这一问题 ,详对藏春 6 号 、 克旱 6 号 (育成矛黑龙江郭山 ,尹 2“ 8 、
龙溪 “ 5笋品 .种在福州 、贵阳 _ 、 万戮郑州 、兰州 、北京 、 呼和浩特 、黑坷等试 J嘴他苗神期的日
数与该期间的平均气温 、 平均日长进行了相关分析 ,其结果列于表 3一 2 。
从表 3一 2看出 , 藏春 6 号苗穗期的 日数与平均气温呈正相关 , 与平均 日长呈很强的
负相关 , 在固定 日长与平均气温呈微弱的负相关 , 在固定平均气温后与日长的负相关性也
很强 ,这表明藏春 6 号对 日长反应很敏感 ;克旱 6 号与藏春 6 号的相关有一致的表现 。 晋
2 1 4 8 和龙溪 35 也有一致的表现 ,对 日长反应不敏感 ,而对温度反应很敏感 。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 ,原产于低纬度 、低海拔的小麦品种对 日长反应不敏感 ,而原产高
5 2
王先 明等 :适宜西藏高原气候的小麦生态类型研究
海拔 、 高纬度的品种对 日长反应敏感 。 对高纬度品种对 日长反应敏感早已形成共识 , 至于
表 3一 1 不同原产地品种在相近海拔不同纬度条件下苗德期的差异 (4 月上旬播种 )
试验地点试验地点 龙溪 35 晋 2 1 4 8
纬度 原产地 抽穗期 苗穗期平均平均原产地 抽穗期 苗穗期平均平均
(月 . 日 ) ( 日 ) 气温 日长 (月 . 日 ) ( 日 ) 气温 日长
昆明 2 5亡 0 1 ’ N 福建 5 . 2 8 3 7 18 . 6 1 3 . 2 福建 6 . 1 4 2 18 . 8 1 3 . 卫
乌鲁木齐 4 3 0 3 4 ` N 5 . 3 1 4 1 1 5 . C 14 . 5 6 . 4 4 4 1 5 . 3 1 4 . 5
绵阳 n 号 贵农 10 号
昆明 2 5 0 0 1 ’ N 四川 6 . 8 5 1 18 . 9 1 3 . 3 贵州 6 , 2 3 6 5 1 9 , 4 1 3 . 4
乌鲁木齐 4 3 0 3 4 ` N 6 . 7 4 7 1 5 . 7 1 4 . C 6 、 1 3 54 1 6 . 0 1 4 . 7
阿勃 } 藏春 6 号昆明 2 5 0 0 1` N 意大利 6 . 2 6 6 3 1 9 . 月1 3 ·闰二 , 6 . 2 4 6 3 1 9 . 5 1 3 . 4乌鲁木齐 4 3 0 3 4` N 6 . 1 5 5 6 ` 6·月“ ·才四 , 6 . 1 7 5 7 1 6 . 6 1 4 . 7
表 3一 2 不同原产地品种在不同海拔 、纬度种植苗穗期与温光的关系
~ ~
藏春 6号 克旱 6号 晋 2 1 4 8 龙溪 35 注
T 12 0
.
5 5 0 0 一 0 . 1 5 7 7 一 0 5 7 9 7 一 0 . 7 6 6 7 1 . 代表苗穆期日数
r 13 一 0 . 8 4 0 0 一 0 8 4 90 0 . 4 3 0 1 0 . 7 1 4 7 2 . 代表平均温度
r 12
.
3 一 0 . 1 9 9 9 一 0 . 0 8 88 一 0 . 4 3 2 2 一 0 . 4 3 3 1 3 . 代表平均 日长
r 13
.
2 一 0 . 5 9 5 1 一 0 8 4 6 1 一 0 . 0 4 1 3 一 0 . 18 87
高海拔的品种对 日长反应为什么也敏感 , 至今还为不少的科技工作者无法理解 。如贵阳与
福州的纬度很相近 (分别为 2 6 0 35 , N 和 26 0 01 ` N ) ,但 由于贵阳海拔 1 0 0 0 余米 ,冬春温度相
差较大 , 贵阳 10 月到次年 5 月平均气温在 4 . 90 ~ 19 . 5℃之间 ,福州同期温度为 10 . 5 ” ~
2
.
1℃之间 ,苗穗期差异很大 , 福州在 n 月 3 日到次年 2 月 28 日旧 长为 10 . 5~ n . 5 小
时 ,贵阳在 10 月 18 日到次年 4 月 1 日旧 长为 10 . 4一 12 . 7 小时 , 显然贵阳与福州同时间
的 日长是相似的 , 但贵阳 3 、 4 月比福州的 1 、 2 月日照要长是易于理解的 , 即由于海拔不一
致 , 造成气温不一致 ,苗穗期所处的时段 不一致 , 由此又造成苗穗期 日长也不一致 。 绵阳
n 号是在相似的 日长条件下育成的 , 故均对 日长反应敏感 。 至于藏春 6 号在拉萨正常播
种条件下 ,抽穗期一般在 6 月底 7 月初 ,苗穗期的日长在 12 小时 42 分 ~ 14 小时之间 ,而
北京春小麦苗穗期在 4 月到 5 月中旬 , 此期间的 日长为 12 小时 38 分一 14 小时 24 分之
间 , 显然拉萨与北京春小麦苗穗期所处的时段不一致 ,带来日长条件的相近 。 所以分析问
题要从小麦生育阶段所处地点的具体时段的具体条树 ,’就会看出相同 (纬度 )中有不相同 ,
不相同中又有相同之处 。 由此可以清楚说明高海拔与高纬度育出小麦品种对 日长均反应
敏感的原因 。也说明了早在 60 年代前期从国内外引进品种观察中发现从高纬度高海拔引
入的品种在拉萨种植相对要好一些的原因 。
5 3
西藏农业科技2 ( )卷
4
. 不 同来源地品种的生育期
4
.
1
. 出苗— 成熟的持续期: 从各大洲和 国内各麦区弓! 人材料在拉萨种植后的表现分冬 、春小麦列入表 4一 l 和表 4一2 。
, 从表 4一 1 看出 , 在 1 9 9 3 年一 19 9 4 年供试的 15 1 份冬小麦材料中 , 早熟的 19 份 , 占
1 5 1份的 12 · 6% ; 中熟的 10 0 份 , 占 6 . 2% ;晚熟的 32 份 , 占 21 . 2 % 。 从各大洲的品种看 ,
西北欧的材料 , 早熟较少 , 中 、 晚熟较多 , 分别占 4 . 7%和 48 , 9% ;东欧 、南美洲 、 北 中美
洲 、 亚洲均以中熟材料为主 ,分别占 82 . 4 % 、 87 . 5% 、 8 . 2% 、 69 . 4 % , 东欧无晚熟材料 ,南
美洲无早熟材料 ,亚洲早熟材料近 1 5/ , ’晚材料 占 l l/ 。 多 。 从国内各麦区引来的材料 57
份 ,早熟的 12 份 , 占 21 . 1% ; 中熟的 3 9 份 , 占 68 . 4% ; 晚熟的 6 份 , 占 10 . 5 % 。 从不同麦区
看 ,北部麦区仍以中熟材料为主 , 占 72 . 2% ;无晚熟材料 ;黄淮麦 区以早 、 中熟为主 ,各占
42
.
9% ; 长江上游麦区以中晚熟为主 , 占 7 . 3% ;其次是早熟材料 , 占 18 . 2% ;西北麦区仅
2 份材料 ,分别属中 、 晚熟 ,西藏本区材料无早熟 ,中 、 晚熟分别占 62 . 5 % 、 37 . 5纬 。 总之 ,从
国内外各麦区来的材料以中熟为主 ,早熟较少 ,晚熟仅极个别 。
表 4一 1 不同原产地与生育期类型 (冬小麦 )
1 9 9 3~ 1 9 9 4 年 } ` 9 9 4一 ` 9 9 5年材料 2 5 1~ 2 65天 2石6~ 2 8 0天 之 28 1天扣料 2 5 1~ 2 6 5天 2 6 6一 28 0 天 之 28 1 天份数 附数材料 环 材料 % 材料 %…材料 % 材料 % 材料 环份数 份数 份数 份数 份数 份数唇无欧一 - -一 4 7 口 东 6·国, 一 2王 _ 4 4 . 7 非` 2召4 8 . 感1 4 4 C C 1 7 3 8, 6 2 7 6 1 . 4、 ,东欧 1 7 3 1 7 . 6 l 4 82 . 4 C ( } 〔 l 1 6 . 7 5 8 3 . 3 己} 〔南美洲 8 C C 7 8 7 5 l ; 2 . 喇} 工 C C 1 1 0 C C (北 、 中美洲 竹 1 5 . 9 l 5 88 . 艺 1 5 . 钊{ 7 C 乏 5 7 1 . 4 2 2 8 . 〔匡洲 6 2 l 2 1 9 . 4 4 . 创 6 9 叫 7 1 } _ 下} 3 。 l 1 3 0 . C l 5 4 1 . 7 1 C2 7 . 〔J合计 1 5 1 l 9 1 2 . C I OC 6 6 . 乏 3 2石习卜 4 l 2 1 2 . 扭 4 3 4 5 . 7 3 9 4 1 . 万l ’ }
北部麦区 l吕 《 2 7 · 尽 1 3 7 2 . 乏 C ` 〔} , c 5 5 0
·
c- 5 5 0
. 〔 } c }} e

陌淮平原麦区 , 7 口 4 2 9 3 4 2 . 9 l 1 4 . 万! : 2 6 6 . 7 1 3 3 . 3 C 〔`长江中下游麦区 侧 C C C C C {{ 1 叫 C 亡 C 1 1 0 (阵江上游麦区 2 2 4 1 8 2 1 7 7 7 . 2 l 4 . 5 7 4 5 7 1 2 2 .8 6 l 1 .4 二障北麦区 2 C C l 5 0 . C 1 5 0 . 〔 { 1 叫 C 袱 C C 1 1 0 〔障藏高原 8 C 侧 5 6 2 . 5 3 3 7 . 万{ ,〔 C C 3 0 . C ? 7 0 . (合计 5 7 1 2 2 1 1 3 9 6 8 . 4 6一0 .月{ s : 1 1 3 4 . 4 1 l 3 4 . 4 1 C3 1 . 二}~ l
1 9 9 4年一 1 9 9 5年供试 94 份材料中 , 早熟的碑2份 , 占 1.2 8% ,中 、 晚熟分别占 45 · 7 %
和 41 . 5% 。 从各大洲来的材料看 ,西北欧以晚熟为主 , 占 61 . 4% ,其次是中熟 , 占 38 . 6% ,
无早熟材料 ; 东欧 、 南美洲以中熟为主 ,分别占 83 . 3编和 10 % ,无晚熟材料 , 亚洲也以中
熟为主 , 占 41 . 7写 ,其次是早熟占 30 . 6% ,晚熟也占 27 . 8% 。 从 国内各麦区的材料 3 2 份
看 ,早 、 中 、 晚熟材料相近 ,各占 34 . 4% 、 34 . 4%和 31 . 2% 。 北方麦区早 、 中熟各占一半 ,无
晚熟材料 , 黄淮平原麦区早熟占 . 2/ 3 , 中熟占 1 3/ ,无晚熟材料 ,长江中下游权 1扮属晚熟 ,
长江上游以早熟 ( 57 . 1% )为主 ,其次是 中熟 (2 8 . 6 % ) , 再次是晚熟 ( 14 , 3% ) , 西北麦区仅
1 份材料属晚熟 。
5 4
王先明等 ; 适宜西藏高原气候的小麦生态类型研究
综观两年试验结果 , ①在我们有意要求供种单位提供偏晚熟材料的情况下 ,两年种植
结果 , 中熟材料仍占多数 ,早熟占有一定比例 ,真正晚熟材料仍不多 ,这表明要从国内外引
进早 、 中熟品种是很容易的 , 晚熟材料是难得的 ;② 1 9 94 年收前在 田间选拔穗部性状相对
较优的材料 (兼顾地区 ) , 于 19 94 年秋播后 , 1 9 9 5 年的晚熟材料比例有所增大 ; ③从供试
材料看 ,晚熟材料以西北欧和西藏本区材料最多 ,所占比例也大 ,其他地区晚熟材料很少弓
看来西藏要培育出冬小麦高产稳产品种应主要从西北欧引进种质资源利用率可能会高一
些 , 当然其他地区也不排除 。
从表 4一 2 看 , 1 9 9 4 年种植从各地引进的春小麦 (包括区内 10 份 )品种 1 92 份 , 早熟
的 巧 份 , 占总数的 7 . 8% ,中熟的 1 48 份 , 占总数的 7 . 1% , 即 3 / 4 以上 ,晚熟的 29 份 , 占
总数的 15 . 1% 。 从各地区看 , 长江流域 、 华南麦区 、 四川阿坝 、 东欧 、 北美洲 、 澳大利亚等地
无晚熟材料 ,以中熟材料为主 ,其中华南 、 东欧 、 澳大利亚也无早熟材料 ,即这三处均为中
熟 ,而长江流域 、 四川阿坝 、北美洲等地有少量早熟材料 ; 东北春麦区 、 北方春麦区 、黄淮冬
麦区 、青海省 、 亚洲 、 非洲等地以中熟材料为主外 , 尚有一定比例的晚熟材料 ,其中北方春
麦区 、 北方冬麦区 、 非洲等地尚有少量早熟材料 , 即这些地区品种生育期类 型多样 ,早 、 中 、
晚熟均有 ; 西北欧和西藏高原无早 熟材料 , 晚熟 材料所 占比例较大 , 分 别为 75 . 。%和
5 0%
。 1
表 4一 2 不同原产地品种的生育期举型 (春小麦 )丫 1 94 年 … ` 95 年材料 < 12 0天 1 2 0~ 1 3 5天 >l “ 5天……卜料 < 1 2 0 天 1 2 0~ 1 3 5 天 > 工3 5 天份数 …附数材料 % 材料 % 材料 写 材料 % 材料 % 材料 环份数 份数 份数 份数 份数 份数东北春麦区 4 1 2 5 . 0 2 5 0 . 0 1 司卜 l 5 0 . 0 O 0 l 5 0 . 0北方春麦区 2 2 0 0 1 5 6 8 . 2 7 3 1 . 〔卜 1 2 0 . 0 4 8 0 . 0 O O北方冬麦区 4 3 6 1 4 . 0 3 2 7 4 . 4 5 1 1 . f卜o 9 4 5 . 0 9 4 5 . 0 2 1 0 . 0除淮冬麦区 ’ l 3 0 O 10 7 6 . 9 3 2 3 . 1卜 2 5 0 . 0 2 5 0 . 0 0 0睡江上游 2 3 1 4 3 22 9 5 . 7 O O 卜 3 3 7 . 5 5 6 2, 5 0 0陈江中下游 6 3 5 0 . 0 3 5 0 . 0 O 0 卜 l 50 . 0 O 0 l 5 0 . 0华南麦区 2 0 0 2 I Q 0 0 0 ) l 1 0 0 . 0 0 0 O 0倩海省 2 5 0 0 2 2 8 8 . 0 3 12 . (卜o 2 20 . 0 7 7 0 . 0 1 1 0 . 0四川阿坝 8 1 1 2 . 5 7 8 7 5 0 0 {-洒藏高原 l 0 0 0 5 5 0 . 0 5 5 0 . 〔卜 O O 2 5 0 . 0 2 5 0 . 0匡洲 8 0 0 7 8 7 . 5 1 1 2 . 厂卜 5 8 3 . 3 1 1 6 . 7 0 0非洲 7 2 2 8 . 6 4 5 7 . 1 l 1 4 . 污卜 0 O · 0 沁 1 · 1 0 0 . C东欧 7 0 0 7 1 0 0 0 0 仁 1 2 5 ` 0 2 5 0 . 0 1 2 5 . 0防北欧 4 o 一0 l 2 5 . 0 3 7 5 . 〔卜 1 3 3 . 3 1 3 3 . 3 l 3 3 . 4北美洲 9 1 1 1 . 1 8 8 8 . 9 0 0 卜 2 4 0 0 2 4 0 . 0 l 2 0 . 0澳大利亚 I 0 0 l 1 0 0 0 0 卜 0 0 1 1 0 0 0 。’合计 1 9 2 1 5 7 . 8 1 4 8 7 7 . 1 2 9 l气. 1卜6 2 9 3 8 . 2 3 6 4 7 . 4 1 l 1 4 . 4一一 一 门
1 9 9 5 年种植 76 份材料中 , 早熟的 29 份 , 占总数的 38 . 2% , 中熟的 36 份 , 占总数的
西藏农业科技 2 0卷
47
.
4 %
, 晚熟的 n 份 , 占总数的 14 . 4% , 与 1 9 94 年比 , 早熟材料所占 比例增大 , 中熟减
少 , 晚熟两年比例柑近 。从各地 区看 ,北方春麦区 、 黄淮冬麦区 、 长江上游冬麦区 、 华南冬麦
区 、亚洲 、 澳大利亚无晚熟材料 。 除澳大利亚无早熟材料外 ,其他各地早 、 中熟材料均占有
一定比例 ,两年均无晚熟材料的 、 只有长江上游 、 华南 、 澳大利亚等少数地区 ; 北方冬麦区 、
青海省 、东欧 、 西北欧 、 北美洲等地在 1 9 9 5 年的条件下 ,早中晚熟各占一定比例 , 显示出生
育类型 比较丰富 ,但两年早中晚熟均占一定比例的只有北方冬麦区 。 无早熟材料的有非
洲 、 澳大利亚 、 西藏高原等地 , 但两年均无早熟的只有澳大利亚和西藏高原 。
综观两年结果 ,春小麦与冬小麦一样早 、 中熟材料易得 , 晚熟材料难得 , 西藏区内晚熟
材料相对丰富 。西北欧主要是冬性材料 ,春小麦从西北欧引种的难度相对于冬小麦难度要
大一些 。
4
.
2
. 主要生育阶段的持续期 : 出苗到拔节是小麦营养生长时期 ,拔节到抽穗是小麦营
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的时期 ,抽穗到成熟是生殖生长时期 ,这三个阶段长短与生态
条件及最后产量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 为此对从不同地区引入的材料作些 比较分析 。
4
.
2
.
1
. 出苗到拔节的持续 日数 : 现将冬 、春小麦出苗到拔节期的日数按不同原产地列
入表 4一 3 和表 4一 4 。
冬小麦 : 从表 4一 3 看 出 , 1 9 9 3 年一 1 9 9 4 年度种植 国内外材料 1 51 份中 , 以持续日数
中等 ( 1 7 8一 1 8 7 天 )为最多 , 占 1 5 1 份材料的 6 5 . 6% ,即近 2 / 3 ,持续 日数少 ( 1 6 8一 12 7 天 )
和最多 ( ) 1 8 夭 )较为一致 ,分别占 19 . 2%和 15 . 2% ;从各大洲来的材料看 , 西北欧来的
材料出苗到拔节期的 日数超过 18 8 天的相对较多 , 占此类型材料 (2 3 份 )的 60 . 9% ,其他
各洲这类材料较少 。 从国内各麦区的材料看 ,也以中等长度的材料为最多 , 占 63 . 2% , 其
次是持续日数短的占 28 . 1% ,最长的较少 , 仅占 8 . 7% ,但西藏材料占持续日数最长 ( )
1 8 天 )的相对较多 , 占此类型材料的 60 % ,这表明西北欧与西藏区内材料在出苗到拔节
期的持续 日数方面有相似之处 ,其他麦区也有个别材料与西藏区内材料有相似之处 。
19 9 4 年 ~ 1 9 9 5 年度种植的国内外材料 94 份 , 出苗到拔节的持续 日数以最多 ( ) 18
夭 )的所占比例最大 ,达 63 . 8 % , 其次是中等持续期 ( 1 78 ~ 187 夭 ) , 占 24 . 5% ,持续期最
短的 ( 16 3一 1 7 天 )为最少 ,仅占 n . 7% ;从各大洲引进的材料看 ,材料的数量和所占比例
均以西北欧材料其持续期最长为最多 , 其次是亚洲 、北美洲 、 东欧 ,而南美洲无此类持续期
长的品种材料 。 从国内各地引入材料 31 份 ,出苗到拔节期持续日数中等和最长的较多 ,分
别占 4 8 . 4写和 41 . 9 % ; 西藏材料出苗到拔节期持续最长的占国内同类材料的 53 . 8% 。 其
他麦区以短和中等长度的比例相对较多 。
综观两年结果 , 出苗到拔节期持续时间长的以西北欧和西藏材料相对较多 。 从西藏春
早持续时间长 , 苗期生长缓慢的其适应性较强 ,从这一角度出发 ,冬小麦引种也应 以西北
欧为主 ,较易引到适应西藏的材料 。
春小麦 : 1 9 9 4 年种植了来 自国内外材料 1 92 份 , 出苗到拔节期的持续 日数以 35 宁 39
夭 、 4 0一 4 4 夭 、 4 5一 4 9 天的材料较多 , 分别占 19 2 份的 2 7 . 6% 、 3 3 . 4写和 3 0 . 7 % , 5 0一 5 4
天 、 5 ~ 59 夭的很少 , 分别占 4 . 7%和 3 . 6% 。 从 国内外各地的材料看 , 出苗到拔节期的持
续 日数大多在 35 ~ 49 夭之间 ,其中华南麦区和澳大利亚则在 35 一 39 夭之间 , 超过 50 天
的少数材料 ,来自北方春麦区 、 北方冬麦区 、黄淮冬麦区 、 长江上游麦区 、 青海省和西藏 区
5 6
3 期 王先明等 :适宜西藏高原气候的小麦生态类型研究
内的材料 , 其中北方春麦区和北方冬麦还有超过 5 天的材料 7 份 。
19 5 年种植国内外材料 76 份 , 其出苗到拔节期的日数相对于 1 9 9 4 年偏短一些 ,并
以 3 3~ 3 7 天的材料为最多 ,占 4 0 . 8 % ,其次是 28 ~ 32 天的材料占 27 . 6% , 38 ~ 42 天 、 43
~ 47 天分别占 15 . 8%和 13 . 2% , 48 天以上的最少 , 仅占 2 . 6% 。 从各地来看 ,大多在 28 ~
42 天之间 ,超过 43 天的少数材料来自北方冬麦区 、 长江上游麦区 、 青海省 、西藏等 , 其中
以西藏材料为最多 , 占该类型的 40 写 ,其中还有北方冬麦区的 2 份材料超过 48 夭 。
表 4一 3 冬小麦出苗到拔节期的 日数
1 9 9 3~ 1 9 9 4 年 1 l’0 9 4一 1 , 95年材料 1 6 8~ 1 7 7天 1 7 8~ 1 8 7天 之 ` 8 8天…份料 1 6 3~ 1 7 7天 1 7 8~ 1 8 7天 之 1 8 8天份数 沙数材料 百 材料 % 材料 肠 材料 % 材料 写 材料 写份数 份数 份数 份数 份数 份数障北欧 4洲 3 6 . 4 3 C 6 3 . 芝 l 4 2 9 . 亏} 4 4 1 2. 3 5 1 1 . 4 38 86. 乏东欧 l 7 2 1 1 . 8 1 4 82 . 4 l 5 . 芝{ e 艺 3 3 . 3 1 1 6. 7 口 50 . (、 r南美洲 8 2 2 5 . 〔 引 6 2 . 三 11宁 匕… 1 l 1 0 0 . C C C C C北美洲 1 7 C 3 5 . 夕 9 5 2 . 9 2 1 1 仁} 7 艺 2 8 6 1 , 4 .月 4 5 7. 1“ ’ 气阵洲 6 2 1 C 2 5 . 〔 4 1 6 6 . 1 5 8 . 1.} 3。 5 1 3 . 9 l f 4 4 . 4 1 5 4 1 . 7合计 1 5 1 2 g 1 9 . 乏 9喇…6 5· ` 2忍 1 5. 乞.} 。 4 1 l 1 1 . 7 2 3 2 4 . 5 6 C 6 3 . 芝
北方冬麦区 l E 6 3 3 乏 1 2 6 6 . 7 ( C l C 乏 2 0 . C 4 4 0 . C 叫4 0 . 〔陌淮冬麦区 7 1 1 4 . 三 5 7 1 . 4 l , 4 . }{ 3 1 3 3 . 3 2 6 6 7 C (长江上游麦区 2 2 8 3 6 . 4 l 4 6 3 . 亡 C C} 7 C C e 8 5 . 7 1 1 4 . 乏障北麦区 月 叫 C l 5 0 . ( 1 5 0 . ( } 1 C C C C l 1 0 0 . (障藏高原 8 1 1 2 . 5 4 5 0 . 〔 33 7 . 9l} ,。 C C 3 0 . C 7 7 0 . 〔合计 5 7 1 C 2 8 . 1 3 6 6 3 . 艺 5 8 . 7l} 3 1 3 9 . 7 l 5 4 8 . 4 1芝 4 1 . 5
表 4一 4 春小麦出苗到拔节期的日数
卜火 1, , 4 年 1 , , 5 年材料 3 5~ ” 天 4 0~ 4 4天 45 ~ 49 夭 沁一 5 4 夭 5“一 “ 9天 }卜州2 8~ 3 2 夭 3 3~ 3 7夭 3 9~ 4 2天 呜 3~ 咯7 天 48 ~ 滩 夭份欲 !产州材料 % 材料 % 材料 % 材料 % 材料 % 材料 % 材 料 % 材料 % 材料 % 材料 洲份教 份致 份致 份傲 份敬 份敬 份敬 份胶 份敬 份欲东北奋麦区 门 川2 5。 ( 1} 2 5.叫} 5 0 . C ( 叫} O 乞 刊} 叫} 50 . 叫} 5 0 . C C 〔 ( ]北方奋皮区 一压 9` l 1叫}; 。 . : 7 3 , .叫} 叫} 4 . : 9 1 〔 1. 2 0 〔 4 0 . 仁 4 0 . ( 叫} (厂闰北方冬交区 网 2 1 4 8. 〔 1 1 2 5 . 〔 屯 9。 注 4。 7 三 11 6 2 ( 4 5 ( 1 5 . C 1 5 . 〔 1 5. ( 园价淮冬交区
]
1 7
. 司{ 1 5 . 叫 钊{6 9 . 2 l 7 . 7 叫{ 1 2 5 . 州} 50 . 州} 2 5 .叫{ 〔 〔]长江上游 闷 1 ` 乏 S 3 0.州} 5 2 , 2 1 4 . 二 〔 0 卜 3 7 . 忍 4 5 0 . 叫} 12 . 仁 叫} (口长江中下游 阵 3 3 注 5 0 . 仁 l 1 6 . 7 仁 ( 峪 0 2 ( 〔 1 5 0 . ( ( ( I 5 0 . 〔 (巨舀华南交区 压} 到卜0 0 · 叫 ( ( ( 叫} } ( 0 1 1 1 0 0 . 州} 月} 叫 〔 C C 州厂习* 海省 闷 ` , 。. 州} 3 6 04 2 0 . C 乞 8 . 0} 0 1 ( 2; 2 0 . 04 6 0 〔 1 10 〔 l 1 0。 ( 0]四川阿垠 陈 〔 t 7 8 7` 二 l 1 2 . 5 C q} O 一 } 厂下西旅离原 同 州} 州忍0 . ( 〔 ` 0 .叫} }: 0 . e 叫 叫 ( ( 叫} 〔 叫} 州} 卜0 0 .州 亡「一花亚洲 曰} : 5. 叫} : 50 .叫} }肠 . c 〔 O} O 〔 1 1 6 . 7 4 6 6. 7 叫} 1 王6 f 〔门非洲 门 l 1 4 . 2 2. 28 亡 ` 5 7 . 1 〔 亡} 0 I 〔 〔 l 1 0 0 . 〔 亡 仁 C 亡 仁]东欧 门 4 2. 5 42 叫} z` .州} 州} 叫} } . 5 0 .州 1一2 5 . 〔 1 2 5 . 〔 C 〔 〔 ]西北欧 曰 1一2 5. C 州} } 7 5 .叫} } 〔 O 泞 〔 〔 1 0 0 . 仁 叫} } 〔 〔厂压北美洲 门 e 6 6. 7 利} 1; . x 2 2` 到} ( 仁 0 叮 1 2 0 . 亡 峨0 . 〔 艺 4 D 〔 亡 〔 〔 ]澳大利亚 门一 1。。 .叫} } ( 叫} 叫} 叫 0 1 ( d} 1 0 0 . 〔 f 〔 〔 叫} 口合计 匹 5: 2 7。 〔 6叫} 3 3. ` 5卜 3 0 .洲1 州} ` . 7 , 3 . 6 7〔 之 1 2 7 C, 31 话0 . 桩 1 2. 1 5 理 1亡 1 3. 乞 困
综观两年资料 ,西藏育成的春小麦品种出苗到拔节期的持续时间长的品种相对较多 ,
5 7
西藏农业科技 2 0卷
其他部分麦区也有 , 但所占比例 」较少 ,北方春麦区和北方冬麦 ,区少数品种 出苗到拔节的持
续 日数超过西藏品种 ,这主要是这两个麦区的这类品种的冬性较强 , 春播处于较高温度 ,
春化进行缓慢 , 延缓了拔节期的出现之故 。 当然北方冬麦区可以理解 ,北方春麦区就不可
理解了 ,这是因为我们将宁夏 、 内蒙 、 甘肃的材料归到北方春麦区 , 实际甘肃有春麦也有冬
麦 ,所以出现了这种现象 。 值得注意的是北方麦区冬性 、半冬胜品种在西藏春播苗期延长
与区内春小麦地方品种苗期长相似 ,是否可以直接利用 ,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间题 , 不过
从已有材料看 ,穗性状不变优 , 抗旱性是否增强 , 尚无资料可以说明 。
从冬 、春小麦间看 , 由于冬小麦要经历冬季长时间的低温 , 出苗到拔节的持续期 , 1 9 9 3
年一 1 9 9 4 年为 1 7 6~ 19 7 夭 , 1 9 9 4 年 ~ 1 9 9 5 年为 1 6 8~ 1 9 6 夭 , 而春小麦 19 9 4 年为 3 5~
58 天 , 19 9 5 年为 28 一 51 天 ,显然冬小麦比春小麦长得多 。
4
.
2
.
2
. 拔节到抽穗期的持续 日数 : 现将冬 、 春小麦拔节到抽穗期的持续日数按不同原
产地列入表 4一 5 和表 4一 6 。
表 4一 5 冬小麦拔节到抽穗期的 日数
1 9 9 3~ 1 9 9 4 年 19 9 4一 1 9 9 5 年
材料 1 2~ 2 0 天 2 1~ 2 9天 2 3 0 天 扮料 1 2~ 2 0天 2 1~ 2 9天 之 30 天份数 盼黔材料 % 材料 % 材料 % …材料 % 材料 % 材料 写份数 份数 份数 ` ’ 一飞份数 份数 份数西北欧 4 7 叫 C l 〔 3 8 . 3 2导 6 1 . 7} 4生 3 6 . 芝 3 2 7 2 . 7 S 2 0 . 万东欧 1 7 C C 1 ( 5 8 . 冬 7 4 1 . 万1 C C 〔 5 0 . C 3 5 0 . (南美洲 卜 C C 泛 6 2 . 5 3 3 7 . 目一 l C 〔 〔 C 1 1 0 0 . 〔
北美洲 1 7 l 5 . 8 艺 4 7 . 1 8 4 7 . 11 7 C 仁 〔 8 5
.
7 1 1 4
. 乏
亚洲 6 2 g 14 . 5 3冬 6 1 . 3 1 5 2 1 . 百! 3。 2 5
. 〔 2 5 6 9 . 4 牙 2 5 . 〔
合计 1 5 1 1口} 6 . f 7 S 5 2 . 3 6 2 4 1 . 11

9闰 5 5 . 三 6〔 7 0 . 2 2马 2 4 . E
北方冬麦区 1 E 4 2 · 月 1乏 6 6 . 7 2 l ` · 喇 1 C 2 2 0 . C 7 7 0。 C 1 1 0 . 〔黄淮冬麦区 7 2 2 8 . 6 4 _ 5 7 . 1 1 1 4 . 月 闰 c一 C 2 I OO . C C (长江上游麦区 2艺 2 9 . 1 15 6 8 . 2 5 22 . 司… 7 C C 7 1 0 0 . C C (西北麦区 乏 叫 叫 C C 2 、。。 ,叫} l C C C C{ 1 10 0 . 〔西藏高原 〔 C C 4 5 0 . C 4 5 0 . 喇1 I c C C 三 5 0 . C 5 SO . C合计 5 7 8 1 4 . C 3 5 6 1 . 4 l屯 2 4 · d 3 1 月 6 . 5 2 2 7 1 · 〔i} 7 22 . 9
冬小麦 : 从表 4一 5 看出 , 1 9 9 3 年一 1 99 4 年度种植的 1 51 份材料中有 52 . 3%的材料
处于 21 ~ 29 天间 ,其次是在 30 天以上的材料也占 41 . 5% , 1 4 . 5写的材料在 20 天 以内 。
从各洲来的材料看 ,西北欧 、 东欧 、南美洲的材料拔节到抽穗期的持续日数均多于 20 天 ,
亚洲有相对较多的材料少于 20 天 ,北美洲也有个别材料少于 20 夭 ; 西北欧有近 62 %的
材料多于 30 天 。 东欧 、 北美洲也有相对较多的材料多于 30 天 , 分别在本区域材料的 41 .
2%和 4 7 . 5 % 。 从国内各地来的材料看 ,更以 21 ~ 29 天的材料为最多 , 占 61 . 4% ,其次是
多于 30 天的材料占 24 . 6% ,少于 20 天的材料只占 14 % 。 其中西北麦区和西藏区内无少
于 2 0 夭的材料 ,西藏区内材料在 21 一 29 夭和多于 30 天的各占 50 % ,西北麦区 2 份材料
均在 30 天以上 , 北方冬麦区 、黄淮冬麦区 、 长江上游麦区除以 21 一 29 夭为最多外 , 少于
5 8
3期 王先明等 : 适宜西藏高原气候的小麦生态类型研究
20 天和多于 0 3天的均占有一定比例 。
9 91 4年 ~ 19 9 5 年种植的 94 份材料中更 以 1 2~ 9 2天的材料为最多 ,占 70 . 2% , 多于
30 天的占 24 . 5% , 少于 20 天的材料最少 , 仅占 5 . 3% , 这 5 . 3%的材料来自西北欧和亚
洲 , 东欧 、 南美 、北美洲无少于 20 天的材料 , 但西北麦区 、亚洲多于 30 天的材料也较多 。 国
内各地材料也以 21 ~ 幼 天的为最多 , 占 7 1 . 7 % , 其次也是多于 3 0 夭的材料 ,占 2 . 5 % ,
少于 20 天的材料仅占 6 . 5肠 ,这 6 . 5写仅来自北方冬麦区 ,其他麦区没有 , 黄淮 、 长江上游
麦区也无多于 30 夭的材料 ,西藏区内材料在 21 ~ 29 夭和多于 30 天的材料各占 50 % 。
综观两年结果 ,各地材料大多与西藏区内的材料一致 ,均以 21 ~ 29 天的材料为多 , 其
次是多于 30 天的材料也相对较多 ,少于 2 0 天的材料 只来 自少数地区 ,其材料也最少 。
表 4一 6 春小麦拔节到抽穗期的日数
1 9 0 4 年
{
, 9 9 5 、 _
i
材料 < 1 6 天 17~ 2 8天 ) 2 9 夭 …材料 < 1 8天 1 9~ 2 8天 ) 2 9 天份数
{
份 ”材料 写 材料 写 材料 环 一 材料 % 材料 写 材料 %
份数 份数 份数 份数 份数 份数
东北春麦区 4 2 5 0 . 0 2 50 . 0 0 月一} 2 0 0 2 10 0 . 0 0 0
j匕方春麦区 2 2 2 9 . 1 1 7 7 7 . 3 3 1 3 . 叫{ 5 0 0 4 8 0 . 0 1 2 0 . 0北方冬麦区 4 3 2 4 . 7 3 . 9 90 6 2 4 . 7{ 2 0 0 2 5 : 1 7 8 5
.
0 3 15 0
黄淮冬麦区 1 3 0 0 1 3 1 0 0 . 0 0 叫 4 1 3 7 5 . 0 0 0长江上游 2 3 1 4 . 3 2 2 95 . 7 0 C{ 8 0 0 7 8 7 . 5 l 12 . 5长江中下游 6 0 0 6 1 0 0 . 0 O 城.{ 2 0 0 2 10 0 . 0 0 0华南麦区 2 0 0 2 1 0 0 . 0 0 C{ 1 { o ( ) 1 10 0 0 0 0育海省 2 5 0 0 24 9 6 · o一} 4 .月{ 1 0 0 0 10 10 0 . 0 0 0四川阿坝 8 0 0 7 8 7 . 5 1 { 1 2 . 5 ,1 -西藏高原 10 0 0 7 70 。 0 3 3 0 .叫 4 0 0 3 75 . 0 1 2 5 . 0
亚洲 8 1 1 2 . 5 7 87 . 5 0 C 6 2 3 3 . 3 4 66 . 7 0 0
非洲 7 0 0 5 7 1 . 4 2 2 8 6 { 1 0 0 0 0 1 1 0 0
.
0
东欧 7 0 0 7 10 0 0 C{ 4 0 0 2 5 0
.
0 2 5 0
.
0
西北欧 4 0 0 2 5 0 . 0 2 5 0 .叫} 3 0 0 l 3 3 . 3 2 6 6 . 7北美洲 9 0 0 9 10 0 . 0 0 冈{ 5 0 0 4 8 0 . 0 l 2 0 . 0澳大利亚 l 0 0 l 10 0 0 月 1 0 O l 10 0 0 0合计 19 2 8 4 。 2 17 0 8 8 . 5 1 4 7 .洲{ 76 3 3 . 9 6 l 8 0 . 4 1 2 1 5 . 7
春小麦 : 从表 4一 6 看出 , 1 9 9 4 年种植的 1 92 份材料中拔节到抽穗期的持续日数集中
在 17 一 28 天之间 , 占 8 8 . 5% ,其次是大于 2 9 夭的材料占 7 . 3% ,小于 16 天的仅占 4 . 2 % ,
这 4 . 2%的材料来自东北春麦区 、 北方春麦区 、 北方冬麦区 、 长江上游 、亚洲等地的少数材
料 ,大于 29 夭的材料分布相对较广 , 来自北方春麦区 、北方冬麦 区 、 青海省 、 四川阿坝 、西
藏高原 、非洲 、西北欧等地 ,其中西藏和西北欧所占比例相对较大 ,分别为 30 . 。 %和 50 % 。
1 9 9 5 年种植的 76 份材料中拔节到抽穗期的持续 日数有 80 . 4%集中在 19 ~ 28 天内 , 略低
于 1 9 9 4 年 ,其次是大于 29 一天的材料 , 占 15 ; 7 % ,高于 1 9 9 4年的比例 ,小于 18 天的材料占
3
.
9%
, 也略低于 1 9 9 4 年的比例 ,这个 3 . 9%的材料仅分布于黄淮麦区和亚洲 。 大于 29 天
的材料分布较广 , 大多与 1 9 9 4 年对应 ,即 1 9 9 4 年有的 19 95 年也有 , 但 1 9 9 4 年没有的 ,
1 9 9 5 年又有了 ,如长江上游 、 东欧 、北美等地 。
5 9
西藏农业科技 20 卷
综观两年结果 ,拔节到抽穗期的持续 日数与冬麦一样 ,各地材料与西藏材料一样主要
集中在 19 ~ 28 天之间 ,其次是 多于 29 天材料的也较多 ,少于 16 或 18 天的材料极少 。
从冬 、 春小麦间看 , 1 9 9 3 年一 1 9 9 4 年冬小麦品种拔节到抽穗期的 日数为 16 一 4 夭 ,
1 9 9 4 年 ~ 1马9 5 年冬小麦品种间变化在 12~ 3 5 天 ; 19 9 4 年春小麦品种间变化在 1 1一 4 0
夭 ; 1 9 95 年品种间变化在 14 ~ 37 天间 , 显然冬春小麦间的差异是不大的 。
4
.
2
.
3
. 抽穗到成穗期的持续 日数 : 现将冬 、春小麦抽穗到成熟期的持续 日数按原产地
列入表 4一 7 和表 4一 8 。
表 4一 7 冬小麦抽穗到成熟期的 日数 -
1 9 9 3~ 19 9 4 年 一9 9毛~ 1 9 9 5 年
材料 4 4 ~ 5 0 夭 5 1 , 5 7夭 5 8~ 6 4夭 6 5~ 7 1夭 7 2一 {…材料 5 1~ 5 7夭 5 8~ 6 4 夭 6 5~ 7 1 天 7 2~ 7 8夭
份 敌 份数
材料 叼 材料 叼 材料 % 材料 纬 材料 · …材料 % 材料 % 材料 % 材料 %份致 份致 份数 份数 份数 份数 份数 份致 份数西 北欧 4 7 2 4 . 3 4 a . 5 2 2 4 6。 7 1 7 3 6。 2 2 4 . 3 4 4 } 1 2。 3 2 7 6 1 . 4 1 4 3 1。 8 2 4。 5
东欧 1 7 O 、 0 6 3 5 . 3 9 5 2 . 9 2 1 1. 8 0 0 6 1 1 6。 7 5 83 . 3 0 0 0 0南奖洲 8 0 O 0 0 3 3 7。 5 5 6 2 5 0 O 1 0 0 1 1 0 0· q} 。 0 O 0
北美洲 1 7 0 0 1 5。 9 7 4 1 . 2 8 4 7。 0 1 5。 9 7 0 0 4 5 7 . 1 3 42 . 9 0 0
亚洲 64 O 一 0 6 9 . 4 4 0 6 2 . 5 1 3 2 0 , 3 1 5 7
.
8 3 6 5 1 3
.
9 1 9 5 2
.
8 1 2 3 3

3 0 0
合计 又5 3 2 1 . 3 { 廿 1 1 。 1 82 5 3 。 6 4 2 2 7 . 5 1 0 6 5 9 4 7 7 . 4 5 6 5 9 . 6 29 3 0 。 9 2 2 . 1
北方冬麦区 l 6 0 0 1 6 . 0 9 5 6 。 6 4 2 5 . 0 2 1 3 . 0 1 0 3 3 0 。 0 4 4 0 。 0 3 3 0 。 0 0 0
黄淮冬 麦区 夕 0 0 2 2 2 . 0 5 56 . 0 2 2 2 。 0 0 0 3 0 O 3 10 0 . ( 0 0 O 0
长江上游 22 0 0 0 0 1 5 6 8 . 2 6 27 . 3 1 4 . 5 7 0 0 4 157 . 1 3 42 . 9 0 0
西北麦区 2 0 O 0 0 2 10 0 . 0 0 0 0 0 一
西粼高原 9 0 0 2 2 2 . 2 6 6 6 。 7 0 O 1 工1 . 1 10 2 20 . 0 6 6 0 。 0 2 20 . 0 O 0
合计 5 8 0 0 5 9 . 0 3 7 6 3 . 0 12 2 1 . 0 4 7 . 0 30 1 5 16 . 7 17 56 . 7 8 2 6 . 6 0 0
冬小麦 : 1 9 9 3 年~ 19 9 4 年种植的材料 中 , 抽穗到成熟期的持续 日数以 58 ~ 64 天为最
多 , 占 5 3 . 6写 , 其次是 “ 一 71 天的占 2 7 . 5% ,多于 71 天和少于 57 天的分别占 6 . 5%和
12
.
4 %
。 其中西北欧还有 2 份材料分别为 4 天和 50 天 ,是供试材料中最短的 ,其他麦区
再无此类材料 。 多于 71 天的材料分别来自西北欧 、北美 、 亚洲等地 : 东欧 、南美无此类材
料 ,其中南美也无 58 天以下的材料 。 再从国内各地的材料看 ,更集中在 58 一 64 天 , 占 63 .
o %
, 其次也是 65 ~ 71 天间的材料 , 占 21 . 0 % , 多于 71 天和少于 58 天的材料分别占 .7
o %和 9 . 。% ,少子 5 8 天的材料来自北方冬麦区 、黄淮冬麦区 、 西藏高原 , 长江上游和西北
麦区无此类材料 , 多于 71 天的材料来自北方冬麦区 、 长江上游 、 西藏的个别材料 , 黄淮和
西北麦区无此类材料 。
1 9 9 4 年~ 1 9 9 5 年种植的材料中 , 抽穗到成熟期的持续日数比 1 9 9 4 年更集中在 58 一
64 天和 “ 一 71 天 ,分别占 59 . 4 %和 30 . 9% ,超过 71 夭的材料仅占 2 . 1% , 并只来 自西北
欧 ,少于 5 8 天的材料占 7 . 4% ,分别来 自西北欧 、 东欧和亚洲 ,南 、 北美洲无此类材料 。 从
国内各地来的材料中 ,也集中在 58 一麒 天和 65 ~ 71 天 , 分别占肠 . 7 %和 26 . 6% ,无多于
71 天的材料 , 少于 58 ` 夭的材料占 16 . 7% ,来自北方麦区和西藏区内 ;黄淮 、 长江上游无此
类材料 。
综观两年结果 ,冬小麦抽穗到成熟的持续日数均以 58 ~ 64 天为最多 ,西藏育成品种
大多也在这个范围 , 其他类型也有 , 这为生育期长短的选择提供了物质基础 。
6 0
3 期 王先明等 : 适宜西藏高原气候的小麦生态类型研究
春小麦 : 9 19 4 年种植的 192 份材料中 , 抽穗到成熟期的持续日数以 57 ~ 63 天和 64 ~
7 0 天的材料为最多 , 分别占 49 . 5 %和 25 . 0肠 , 少于 57 天的也有一定的比例 ,为 18 . 2% ,
多于 7 0 天的材料还有 7 . 3% ,个别材料达 84 天之多 。 这些多于 70 天的材料来自北方春
麦区 、 北方冬麦区 、黄淮冬麦区 、长江上游 、 长江中下游 、青海省 、 亚洲 、东欧的少数材料 ;西
藏 、 四川阿坝 、 华南麦区 、 东北春麦区 、非洲 、 西北欧 、 北美等无多于 70 天的材料 。 少于 57
天的材料以长江上游 、 长江中下游 、 非洲所占比列较大 , 分别为 43 . 6 、 50 . 0 % 、 42 . 9% , 其
它麦区相对较少 。 只有东北春麦区 、华南春麦区 、 亚洲 、 澳大利亚无此类材料 。
表 4一 8 春小麦抽穗到成熟期的日数
19 9 4 年 1 99 5 年
材料 5 0 ~ 5右天 5 7~ “ 天 64一 7 0 夭 7 1 ~ 7 7 天 7 5一 , 、 天 1卜“ 54 ~ 58 天 5匀~ “ 夭 6 4~ 68 天 6 9~ 7 3天 7 4~ 7 8天份致 }附致材料 % 材料 写 材料 % 材料 写 材料 、 …材料 % 材料 % 材料 纬 材料 写 材料 %份敬 份盆 份 致 份致 份效 份 欣 份致 份致 份孩 份致东门春交区 4 C 〔 C 仁 4 10 C 〔 ( ( O日 〔 ( 1 50 . 〔 〔 〔 C ( 1同北方赛麦区 2艺 屯 1 8 2 1 1 5 0 . C 1 3 . 6 吸 1 8 . 乞 ( 0巨 l 考0 . 汇 l 2 0 . 〔 艺 4 0 〔 l Z o . f 亡曰北方冬安区 4 污 1 1 . 已 2屯 5 5 E 1 1 2 5 . 心 2 略、 7 l 2 . 3网 l 5. ( 〔 30 . ( 1 1 5 5 〔 2 1 0 . ( 〔曰货淮冬交区 1冬 1 7 7 7一 53 . E 4 3 0 . 逛 l 7 , 7 ( O曰 ( ( 5 0 . ( 〔 f 2 5 0 . C (曰长江上游 2 艺 l ( 4 3 . C S 3 9 . 1 1 3 . C 1 4 念 〔 0日 C 6 2 . 5 艺 2 5 ( 1 12 。 f 〔口长江中下动 〔 S O . C 2 3 3 . 3 ( 〔 l 1 6 7 ( O曰 〔 仁 1 5 0 C 1 5 0 , C C ( 〔门华南交区 乞 〔 ( t 仁 : 10仁 仁 仁 〔 0日 仁 ( l 1 0 0 . 〔 〔 C 〔 f C]
, 海省 2弓 4 1 6 . C l 4 5 6。 仁 〔 2毛 . 〔 1 4 , 〔 C 0回 艺 2 0 〔 〔 〔 桩 6 0 ( 2 2 0 。 ( 〔曰四川阿坝 〔 1 1 2 , 〔 C 7 5 . 仁 1 12 . 5 〔 ( 〔 0日西旅离原 国 l 1 0 ( 〔 6 0 仁 30 ` C 〔 ( C 。 1日 〔 C 毛 5 0 . 〔 1 2 5 . ( 1 2 5 , ( 〔口亚洲 丢 〔 〔 4 5 0 〔 3 7 5 1 1 2 厂 〔 。
{曰 〔 ( 生 6 6 . 7 云, 3 3 念 仁 ( 〔曰非洲 7 4 2 . ` ` . 5 7 . 1 ( C 〔 ( ( 0日 ( ( ( 〔 1 10 0 。 ( 〔 C 〔口东欧 7 1 1 4 . 乞 念 2 8 吧 乏 2 8 6 乞. 2 8 . f 〔 0日 ( ( 1 2 5 . 〔 7 5. ( 仁 ( 〔曰西北欧 ` l 2 5 . 〔 1 2 5 . C 5 0 C C ( t O日 〔 〔 1 3 3 . 奋 1 3 3 . 艺 l 3 3 屯 〔门北典洲 ` 1 1 1 . 乞 4 4 4 . 4 毛. 4 心 4 ( t 〔 。
1日 〔 ( ` . 80 . ( ( 〔 1 2 0 〔 〔口澳大利亚 1 C 仁 l 10 仁 ( 〔 C ( 〔 O肛习 t ( ( 仁 C t 〔 仁 1园合计 回 3厂 1 8 . 乞 9芝 4 9 芝 4 〔 2 5 仁 1导 6 . E 1 0 . 5回 ` 5 . 乏 2卜 3 8 艺 3( 3 9 . 屯 l 1 14 . 艺 口
1 9 9 5 年种植的 76 份材料中 , 更以 59 ~ 63 天和 64 ~ 68 天的为主 , 分别占 38 . 2写和
39
.
4%
, 多于 6 8 天的材料还有 1 7 . 5% 。 多数麦区都有分布 ,少于 59 天的材料只有北方春
麦区和青海省的个别材料 。
综观两年春小麦结果 , 各麦区均以 57 ~ 70 天的材料为最 多 , 西藏育成品种基本上也
在此范围内 ,更长更短的材料基本没有 。
从冬 、春小麦间看 ,抽穗到成熟的持续 日数 ,各地冬小麦品种多集中在 58 ~ 71 天 , 春
小麦集中在 57 一 70 天 , 显然冬 、 春小麦在此阶段的持续 日数也是很一致的 。
4
.
3
. 拔节期出现时间在年际间的稳定性 。 19 8 2 年秋到 1 98 5 年秋参加全国小麦生态
试验 ,供试品种有来自全国各大麦区有代表性的品种 31 个 ,西藏参试品种有肥麦 、藏春 6
号 、 日喀则 54 号 ,秋播三期 、春播三期 。 为了避开品种间冬 ,春性强弱对拔节期出现早晚的
影响 ,我们选取了 10 月 23 日播种三年均有拔节期记载的 28 个品种作比较 。 先将 1 9 8 3 ’ 年
到 1 9 8 5年 3 月下旬到 7 月中旬平均气温列入表 4一 9 。
西藏农业科技 20 卷
表 4一 9 拉萨 9 1 83 ~ 9 1 85年 3 月下旬到 7月中旬月平均气温 (℃ )
三月 四月 五 六月 七月月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83 4
.
27
.
0 7
.
3 6
.
1 7
.
7l p
.
6 不 4· 4 1 7 . 4 1 7 . 1 1 7 . 7 1 8. 1 5 8. 4
846
.
1 8
,
8 8
.
9 1 0
.
6 9
.
9 1 2
.
4 14
.
6 1 6
.
5 1 5
.
0 1 5
.
4 1 4
.
4 1 4
.
8
8 5 6
.
7 8
.
4 9
.
9 1 0
.
9 7
.
6 1 2
.
4 1 6
.
9 1 4
.
6 1 6
.
1 1 6
.
4 1 4
.
8 1 3
.
7
从表 4一 9 看出 , 1 9 8 3 年 3 月下旬到 5 月下旬的平均气温明显低于 1 9 8 4 年 ,更低于
1 9 8 5 年同期的温度 , 6 月上旬到 7 月中旬 1 9 8 3 年温度又高于 1 9 8 4 年和 1 9 8 5 年 ,但影响
拔节出现早晚是 5 月中旬及以前温度的高低 。 年际间随温度较高拔节期出现的时间均有
所提前 ,但提前程度品种间差异很大 。 如滇西洋麦 19 8 5 年比 1 9 8 3 年提前 29 夭 , 76 一 63 一
1提前 2 7 天 , 辽春 6 号提前 2 5 天 , 粤麦 6 号 、晋 2 1 4 8 提前 2 3 天 ,凤麦 1 3 、 山前 、蜀万 7 6 1 、
临汾 10 号提前 21 天 , 喀什白皮 、甘麦 8 号提前 19 夭 ,绵阳 n 号 、 北京 10 号提前 18 夭 ;
而肥麦仅提前 7 天 , 藏春 6 号提前 13 天 , 日喀则 54 号提前 15 夭 ,泰山 4 号 、 新冬 2 号分
别提前 14 天 ,少于 日喀则 54 。 显然我区育成推广品种对温度高低反应相对不太敏感 , 尤
其是肥麦更突出 ,这种待性很可能是稳产的重要特性之一 。
国内在水稻生态研究方面有类似提法 。 如《水稻生态学 》一书 3 31 页指出 : “ 早熟高产
是当前选育良种的重要 目标之 一 ,但生态条件不一样 ,就需要具有生态特性不同的品种去
适应它 。 高纬度地 区的生态特点是温度低 , 水稻生长季节短 , 品种要具有起点温度低的特
性 ,才能在低的温度条件下保证生育前期较快的进行有效生长 ;其次 , 要对高温反应敏感
才能充分利用北方有限的高温生长季节 ,还要短 日高温生育期短 , 才能适应 早熟的要求 。
而低纬度地区的主要特点是温度高 ,首先要求在高温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生育期才有
高产的前提 , 为了防止高温早穗现象 ,短 日高温生育期要 比高纬度地区品种长是重要的特
性 。 ” 为此我们认为选育对温度反应不敏感 ,保持关键生育时间的相对稳定性是必要的 ,至
少是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5
. 主要经济性状及其相关分析
5
`
1
, 主要经济性状概况 : 现将所获资料列于表 5一 1 。
表 5一 1 小麦穗部性状概况
项 冬小麦 春小麦
目 19 9 3 ~ 19 9 4 年 1 99 4一 19 9 5 年 历史材料 19 9 5 年 1 9 9 4 年
X 士 s C , V 又士 g C . V X 士 S C . V X 士 S C V X 士 S C
.
V
总小械数 1 8 . 6士 2 . 1 1 1 . 4 20 4士 1 . 8 8 8 2 1 。 8士 2 . 3 1 1 0 6 16 , 3士 3 、 1 1 8 . 9 14 . 7士 2 2 5 15 . 3
黯实小毯数 1 7 . 8士 2 . 0 1 1 . 4 18 4士 1 . 5 8 , 2 2 0 . 4士 2 . 7 13 。 2 14 . 8士 2 . 8 1 8 . 8 1 3 , 3士 2 ` 1 0 15 . 8
小巷粒数 2 . 4 7士 () . 5 1 2 0 . 6 .2 4士 .0 矛l 1 7 . 0 2 . 7士 0 . 9 6 3 5 . 6 2 . 5 7士 0 . 4 3 1 6 . 7 2 . 2 7士 0 . 3 5 15 . 4
随粒数 4 3 7士 1 0 . 7 2 4 。 5 45 . 3士 8 . 3 1 8 . 3 5 3 . 1士 1 2 . 5 2 3 . 5 37 . 5士 & 4 2 2 . 5 30 . 3士 8 . 2 5 2 7 . 2卜粒重 4 4 . 6士 8 . 2 1 8 . 4 4 6 . 0士 7 . 1 1 5 . 5 4 2 . 1士 8 . 3 19 . 7 4 6 . 2生 9 . 4 2 0 . 4 4 1 . 8士 9 . 2 2 2 2 . 1随粒重 2 . 0士 0 . 5 6 2 7 . 8 2 . 1士 0 . 4 8 2 2 . 6 2 2 气+ () _ q叮 4 2 . 2 1 . 7 5士 ( ) . 4 2 2 4 . 2 1 . 35 士 0 . 4 6 3 4 . 0} “ “ “ 一 、 . ` . 1
* 历史材料系指 1 9 5 6 、 1 9 5 7 、 1 96 3 、 1 9 6 4 、 1 9 6 6 、 1 9 7 2 、 1 9 74 年引进的材料 。
6 2
3期 王先明等 : 适宜西藏高原气候的小麦生态类型研究
从表 5一 1 看出 ,组成产量各因素中 ,一般是冬小麦优于春小麦 ,春小麦只有 1 9 9 5年
的试验结果中 ,小穗粒数和千粒重略优于冬小麦 。从不同年度看 , 1 9 9 5 年的性状优于 1 9 9 4
年 ,春小麦比冬小麦变化的 .幅度大一些 ,其中冬小麦的小穗粒数 1 9 9 5年略少于 1 9 94 年 。
这是在 1 9 9 4 年试验中在兼顾地区的前提下作了一些选优工作 ,这简单的选优还起 了一定
的作用 。 1 9 5 6 年到 1 9 7 4 年间引进 的材料 ,除千粒重外其他性状均优于 90 年代引进的材
料 ,这是没有预料到的 ,这可能是新引进材料并非新育成材料 ,但也还存在一种可能 , 即国
外比较强调在提高生物产量的前提下提高经济系数来实现高产 ,这就在株型上注意选择
适于密植 ,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生物产量 ,单穗性状就未必更会变优 。不管是哪种情况 ,这
一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 所掌握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材料应妥善保存 。
5
. ’
2
. 出苗一~ 拔节一 , 抽穗一~ 成熟的持续期与总小穗数 、 千粒重 、穗粒重的关系 :
现将相关分析结果列入表 5一 2。
表 5一 2 主要生 育阶段日数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
作物 冬小麦 春小麦
年度 1 9 9 3~ 1 9 9 4 1 9 9 4~ 1 9 9 5 1 9 9 4 1 9 9 5
材料份数 1 7 2 9 4 1 9 2 7 6
出苗到拔节期的日数与总小穗数 0 . 4 0 6 8笋 ` 0 . 8 9 4 1 ’ 书 0 . 3奋 3 8佑 ` 0 . 6 3 2 6 ` 科
拔节到抽穗期的 日数与总小穗数 0 . 1 78 7 拼 0 . 7 1 2 0 . 0 . 3 7 8 6、 “ 0 . 5 1 6 1` 怜
抽穗到成熟期的 日数 与干粒重 0 . 6 8 1 1 ’ ` 0 . 8 0 3 4朴 , 0 , 0 9 7 8 0 . 0 5 9 4
抽穗到成熟期的日数与穗粒重 一 0 . 2 7 5 1 书 解 一 0 . 4 8 8 2 爷 ` 0 . 0 0 2 0 0 . 1 5 7 5
从表 5一仑看 出 , 无论冬小麦还是春小麦出苗到拔节期的持续 日数与总小穗数的正相
关均达极显著水平 , 这表明出苗到拔节期的时间长 ,不仅是对春旱持续时间长的一种良好 ;
适应 ,而且是形成大穗的一个重要条件 。拔节到抽穗期的持续时间与总小穗数的正相关也
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 这是否是因为由于出苗到拔节时间长 ,拔节到抽穗的时间也长 ,不 ,
是本质特性呢 ?为此对冬小麦进行了净复相关分析 , 其结果是在使出苗到拔节期的日数处
于常量的条件下 , 拔节到抽穗期的 日数 与总小穗数的正相关仍达显著和极显著平准 ; 总小
穗数与出苗到拔节和拔节到抽穗期的持续 日数的复相关系数比单相关提高 ,表明拔节到
抽穗期的时间相对长一 些对总小穗数增多还是有好处的 。
抽穗到成熟期的持续 日数与千粒重的相关性 ,冬 、 春小麦出现了不一致的情 况 , 冬小
麦与千粒重的正 ,相关两年均达极显著水平 ,而与春小麦干粒重的相关性虽均为正相关 ,但
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 这表明一定长度的灌浆持续期是千粒重的重要条件之一 。 但过长的
时间又是不必要的 。又考虑到穗粒重是由粒数和粒重共同组成 ,若穗粒数多 ,库容量大 ,是
否需要更长的灌浆时间 ,从而形成更高的穗粒重呢 ?为此进行了穗粒重与灌浆持续时间的
相关分析 ,其结果是在供试的材料中 ,冬小麦出现负相关 ,并达极显著水平 ,春小麦虽为正
相关 , 但两年均不显著 , 故在现有供试材料的灌浆持续期的条件下 ,都不是冬 、春小麦穗粒
重的限制因素 。
6 3
西成农业科技 2 0 卷
鉴于相关系数仅指明了一个趋势 ,还难于定量的弄清间题 ,现将出苗到拔期和抽穗到
成熟期分时段计算出总小秘数和穗粒重 、千粒重于表 5一 3 和表 5一 4 。
表 5一 3 出苗到拔节期的日数与总小德数
两 作物 。 小斑 l} 奋小交!二 盆~ 出苗到彼节 (天 二1 71~ 1 75 17 6、 1妞0 1 . 1~ 1. 5 I压压~ 1 , 0 1 9 1~ 1 , 5 l口` ~ 20 0 卜。卜 : 0 5 {一 5~ 3 . 4 0~ 4 4 4 5~ 4 , 5 0~ 54 5 5~ 5 ,
l二`
年 材 科价欲 1 0 性马 S下 念3 10 2
l
1
, 5 4 5分 芬 ,
% 石。 . 40

1 33

1 1 ,
.
4 5二 1 . 2
}
, ,
. 。 ` 一3 3 。 4 」 0 . ? 4 。 , 3 . 6总 小. 胜又士 。 1 7 . 肠土 2 . 1万, 。 . , , * : . 0 {)二 ; “ , · “ ` 1二 ! 峪士 2。 1之1自, , 5士 1 7` 22 . 1士 3 5 4 })` . ; , 士 : .叫) ; · 3 5士 1 . a {卜。 : * :二 {} 5二 , * 2 . 4{卜. 3 . * : . 。
C
.
V 1 2
.
2 1 1
.
5 15
.
1 11
。 ` : 0 1 5 . 口 J 3 I 3 1 6 1 5 l 0
l 甘. 4~ 出衡州住节沃二1 , 1、 1 , 石 1 16、 1如 。肠l ~ 1. 5 I t已~ t的 . . . . .叫 , ~ 一 . . 户 1. 已~ 20 0 : 。 ,一即、 }卜 a , 1」 3~ 3 7 卜一 “ . . . . . . . . . . . . . . 叫尸 4 . ~ ` 21 99 5 l , 1~ 1 . 5 4卜 4 7

材料份效 j 1 7 14 忿3 2 2 l 8
l卜1 3 l 1盆 1 0 」
% 1吕
.
1 14
.
, 24
.
5 2 3
.
4 1 9 1 竺,

6 40
.
8 1 5

8 1 3 2 卫 . `
墓小 . 欣叉士 - 〕 1 9 . 盆士 1` 5目 2 0 . `土声二 7 盆0 . 4止 1二 s 卫 0 , 公士 I二咚 盆0 . 1 士 1 ` 23 l}:
.
; . * : ;
{卜` · ,` * : . 。叫卜` : “ ` , · ,别1 . 7 5土 1 . 4艺.! 口. 1土 0 . 5 7
C
.
V 1 卜z 奋。 】 , 一 ` 9 。 5 , 。 奋 l卜. 1 . , 7 3
从表 5一 3 看出 ,冬小麦出苗到拔节期的持续 日数以 19 1一 1 95 天的总小穗数已达较
高水平 ,但在 1 96 天以上的也木算很少 , 1 9 6天以上 1 9 94 年的材料为最多 ,达 2 个小穗 ,
但 1 9 9 5 年却没有明显增多 ,而是有所减少 。 春小麦 1 9 9 4 年是随持续日数增多 , 小穗数也
增多 , 以 5 一 59 夭为最多 ,近 18 . 4 个 , 1 9 9 5 年这阶段偏短 , 以 43 ~ 47 天的小穗数为最
多 ,超过 47 天还有所减少 . 从获得较多的小穗数并兼顾对春旱的适应性 , 冬小麦出苗到拔
节期以不少于 1 96 夭 、 春小麦不少于 5 天为宜 ,至于拔节到抽穗期结合生育阶段和相关
分析 ,冬 、春小麦均为 30 天左右 。
表 5一 4 抽穗到成熟期的 日数与植粒贡 、千粒孟
年份 作物 冬小空 } 一交
1 9 9 3~ 抽 . 到成热 (天 ) 4毛~ 5 0 5 1~ 5 7 苏 8~ 6毛 弓S~ 1 1 」卜。一 。。 5 7 ~ 63 6 4 ~ 70 7 1~ 7 7 7 8 ~ 8 4
1 9 94
年 材料份教 4 l , 3 9 5 2 …十5 95 4协 1 3 1
g 2
.
3 3 1 1 0 5 吞 l。 74 3 0。 2 3
}
8

2 4 9

5 2 5

0 弓。 8 J 5
扭较皿 (贾士 .二 ) 1 . 3 2土 0 . 1 8` 1 . 9妞土 0 . 4 3 1 . 9 3土 0 . 5 6 2 . 0 5士 0 . 5 7 1 . , 4士 0 . 3名乍· , `士 0气` , 1. 3 5士 0 . 4 3 1 . 4 5士 0 . 5 3 1 . 2 1士 0 . 3 6 1。 3 8
C
.
V 14

3 2 1
.
7 2 9
.
0 2 7
.
9 1 8
.
4 一奋5· 。 3 1. 9 3 6。 6 卫 9 . 8 J
千位 ! (又土 sx ) 3 3 . ,士 9 . 3 4 4 . 右土 6 4 ` 5 . 4土 公. 1 4 3 4士 8 . 8 `。 . , 士 7. 3 …卜, . : 2 * 。 . : , 42 . 2士 8 . 9 7 42 . 7 3士 1 0 . 日2 4 2 . 3 2士 6 . 8石4 4 4
C
.
V 习 7 . 6 14 . 3 1 7。 8 乙0 . 0 1旧. 0 卜, . 0 2 1. 3 2 5。 3 1 6 . 3 〕
. 9 9 4~ 抽拍到成执 (天 ) 弃不产一 .目一 , - . . . . 叫. . 58 ~ 6 4 . . . . . . 口. .妇~一 . , 户月 7 2一 ,` }殆`一 。。 . . . . . . . . . . .如叫 卜~叫 6 4~ 6 8 ` . . . . 叫 ., , . 叫. . . . 7 4 ~ 7公1 9 9 5 5 1~ 5 7 弓卜 7 1 5卜 6 3 弓卜 73

材料份数 介 7 石 6 2 9 1卜 3 O 3 0 l 0 卫书 O 7 . 4 5 5 9 . 5 7 30 8 5 2 . 1 3
I卜3 3 9 5 3 9 5 1 3。 1 2 。 6
. 位敬 ( 叉士队 ) 〕 1. 7 9士 0 . 3 7 2 . 1 3士 .0 4 4 . 2 . 0 1士 0 , 4 9 . 2· , , 士 0· , : }
· 。 。士。 . 。 7 1. 7 1土 0 . , 9 1. 7 5士 0 . 毛2 1二 7士 0 4 4 ’ 1` 毛 3士 0 . 4 0
C V j 2 0

7 2 0

,
.
2 4

4
1{卜’ 22 . 8 2毛。 O 2 2 . 3 2已 0千较 1 (贾上 s: ) J 4 6 1 3士 6 03 4右 5 1士 6 . 0` J , 。 , ` 。 。 J弓0 5 5士
l一 士 ’
· ’ `落妞. 0 ,土 认 7 1庵 5. 9 1士公. 0` 5 1。 3日士 3 3. 4土 3. 5咯
1 3

9 3 飞0 l p产, ` ’ “ 。 ` “巧
C

V 斗 1 3。 l 1 3。 l 1 9。 6 2 1。 6 蛋: · : 2 1 . 1 17 。 6 1 9。 8 1 0 。 6
从表 5一 4 看出 , 抽穗到成熟期的持续 日数 ,冬小麦 1 9 9 3 年一 1 9 9 4 年度以 4 ~ 50 天
的穗粒重和千粒童明显偏低 , 51 ~ 57 夭 、 58 ~ “ 夭 、 “ ~ 71 天的穗粒重和千粒重均较一
致 ,差异不大 , 72 一 78 天穗粒重较明显降低 ,但仍比 4 ~ 50 夭的为高 ,千粒重与 58 ~ 64
天的一样比较高 ,但仅两份材料 , 51 ~ 57 夭和 58 ~ 64 夭的千粒重也不太低 , 但 51 ~ 57 天
的穗粒重较低 , “ ~ 71 天的穗粒重不低 , 千粒重略偏低 。 综合两年的资料 ,抽穗到成熟期
的持续 日数在 50 天以上可望获得较高的穗粒重和千粒重 , 60 天左右可稳定获得较高的
千粒重 ,超过 “ 天是没有必要的 。
6 4
王先明等 :适宜西藏高原气候的小麦生态类型研究
19 9 4年的春小麦抽穗到成熟期的持续 日数 5 7~ 63天 、 6 4~ 0 7天 、 71~ 7天的三个
时段干粒重处于同一水平 .穗粒重有一定差异 ,但不算大 。 50 ~ 56 天的穗粒重 、 千粒重明
显较低 , 78 ~ 84 天又明显较高 。 19 95 年以 57 ~ 70 天的穗粒重 、 千粒重均较高 ,并处于同一
水平 , 71 ~ 7 天的为最高 ,而 78 一 84 天的还低于 50 天的 。 因此 , 综合两年资料 ,春小麦抽
穗到成熟期的持续 日数比冬小麦偏长 ,但 60 天左右也足够了 ,再延长无此必要 。
从西藏生态条件出发 , 为了获得 比较理想的产量 , 冬小麦生育期结构 , 建议出苗到拔
节期为 1 96 ~ 2 0 天 ,拔节到抽穗期为 30 天左右 ,抽穗到成熟期 50 ~ 60 天 ;春小麦相应为
5 一 60 天 、 30 天左右 、 60 夭左右 ,即保持出苗到抽穗期的时间偏长 ,在保证千粒重 、 穗粒
重的前提下 ,逐步缩短抽穗到成熟期的时间 ,有利于高产稳产的实现 。
5
.
3
. 穗部性状间的相关性 : 生育期各阶段的时间结构是在特定生态条件下穗部性状
形成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对穗部性状间的关系作进一步分析 。
5
.
3
.
1
. 穗部性状间的简单相关分析 : 现将分析结果列入表 5一 5 。
表 5一 5 小麦穗部性状间相关性
冬小麦 春 乙1、麦 备注
历史材料 ( 72 ) ( 9 4 ) 1 9 9 4 1 9 9 5
1 9 9 4 年 1 9 9 3 ~ 1 9 9 4 1 9 9 4~ 1 9 9 5
r 1 2 0
.
9 6 3 8
份 朴
0
.
5 2 8 5
译 份
0
.
6 2 5 3
, 份
0
.
9 3 0 0
界 朴
0
.
9 4 4 1
价 娜
1
. 代表总小
r 1 3 一 0 . 1 30 4 一 0 . 7 9 8 3 . 共 一 0 . 6 1 6 9 . 价 一 0 . 0 0 0 1 一 0 . 1 8 1 7 穗数
r 一毛 0
.
1 8 15
释 拼
0
.
0 1 74 0
.
0 4 2 7 0
.
5 0 8 2
价 朴 一 0 。 0 5 5 0 2 . 代表结实
r 1 5 一 0 . 1 28 4 0 . 7 5 9 0 . 科 0 . 5 2 8 9 僻 书 一 0 . 2 1 0 4 . 一 0 . 2 4 0 3 书 小穗数
r i 6 一 0 . 0 2 9 6 0 . 2 7 2 5 书 . 0 . 3 6 5 8 挤 居 0 . 1 1 3 4 0 , 4 4 6 0 肠 . 3 . 小穗粒数
r 2 3 一 0 . 2 2 3 6 朴 典 一 0 . 1 3 3 2 0 . 5 6 0 4 书 书 0 . 1 2 2 3 一 0 . 16 5 4 4 . 穗粒数
f 2 4 0
.
0 8 2 5 0
.
1 7 3 2 0
.
1 8 2 8 0
.
6 5 4 4
. 解
0
.
7 1 0 5
份 价
5
. 千粒重
r 2 5 一 0 . 1 1 7 9 一 0 . 3 2 1 3 朴 , 一 0 . 3 7 4 2 资 . 一 0 . 0 4 0 8 一 0 . 2 6 3 9 . 6 . 穗粒重
r z 6 0
.
0 5 7 1 0
.
7 7 1 9
. 铃
0
.
3 8 4 9 0
.
3 4 9 2
“ 价
0
.
4 8 82
悦 朴
r 3` 0
.
8 5 6 1
铃 份
0
.
8 6 3 7
书 怀
0
.
7 5 1 4
英 公
0
.
7 6 7 4
件 僻
0
.
5 7 3 6二
r 3 5 一 0 . 0 8 3 2 0 . 4 5 4 7 怪 件 0 . 3 8 7 4 荃 怜 一 0 . 1 6 14 一 0 . 1 9 2 4
r 3 ` 0
.
3 17 9
拐 朴
0
.
2 1 7 0

0
.
4 7 3 1
价 书
0

4 5 6 0
. 份
0
.
19 2 0
r 4 5 一 0 . 18 4 2 拼 开 一 0 . 0 3 6 5 一 0 . 0 0 9 5 一 0 . 2 5 5 1 价 一 0 . 3 3 2 9 拼 铸
T 4 ` 0
.
6 0 8 4
解 书
0
.
6 9 9 2
. 璐
0
.
6 2 4 1
价 .
0
.
5 7 1 9
解 朴
0
.
6 1 80
书 挤
r 5 6 0
.
5 7 4 2
棍 补
0
.
5 4 5 5
朴 价
0
.
6 2 1 1
忏 解
0
.
4 1 6 6
铃 界
0
.
4 5 6 1
子 价
从表 5一 5 看出 ,小穗数与结实小穗数 、 小穗粒数与穗粒数 、 小穗粒数与穗粒重 、 穗粒
数与穗粒重 、 千粒重与穗粒数的相关性无论冬春小麦 ,不同年度均一致地表现为正相关 ,
并达极显著水平 ,表明这些性状间比较容易实现协同增长 。结实小穗数与穗粒数无论冬春
小麦不同年度也一致表现为正相关 ,但冬小麦不显著 ,而春小麦又极显著 。 结实小穗数与
穗粒重无论冬春小麦年度间也表现为正相关 ,新引进的冬 、 春小麦达极显著水平 , 而历史
上引进材料则不显著 ;表明这些性状可以协同增长 ,至少不会因为某一性状增长而制约另
一性状 。 小穗数与小穗粒数无论冬春小麦年度间均为负相关 ,但春小麦和历史上引进的
冬小麦则不显著 ,穗粒数与千粒重也均一致表现为负相关 ,新引进冬小麦不显著 , 历史上
引进冬小麦和春小麦则达极显著水平 ,这表明这些性状间表现为相互制约 , 只是制约的程
度大小不一 ,这是育种工作中要下工夫给以协调的重要问题 。 另外还有一些性状间的相关
性在作物间 、年度间表现不一致 ,小穗数与穗粒数相关性两年新引进冬小麦不不显著的正
6 5
西截农业科技 2 0卷
相关 ` , 1 9 9 5 年的春小麦呈不显著的负相关 ,而 1 9 9 4 年春小麦和历史上引进的冬小麦均呈
极显著的正相关 ;小穗数与千粒重的相关性 , 新引进的冬小麦均 、达极显著的正相关 , 而春
小麦和历史上引进的冬小麦则均为负相关 ,且均达显著水平 i,J 、穗数与穗粒重的相关性新
引进冬 、春小麦均为正相关 , 其中冬小麦和 1 9 9 5 年春小麦均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 历史上
引进的冬小麦为不显著的负相关 ,这类不一致性也是要下功夫给以协调 , 只是可能比全为
负相关的难度小一些 。
5沼 . 2 . 穗粒重与有关性状的偏相关分析 。 国内有的专家认为⑦ ,国外从 50 年代开始 ,
国内从 70 年代开始小麦杂交优势应用研究的持久战从未停息 , 而且越来越高 , 国家有关
部门也将此列为 “ 重中之重 ” ,组织力量“ 攻关” 。 经过长达 20 余年的会战 ,但直至现在 ,这
些杂交种的增产幅度并不如玉米 、 水稻那样突出 , 从而来能实现在大面积生产上的推广 、
应用 。 其原因除了还有关于技术尚待解决之外 ,恐怕还有两个间题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
一个是小麦是六倍体植物 ,不同于玉米 、 水稻等四倍体植物 , 它在自己的进化过程中 ,经历
了两次大的飞跃 ,使现有生产能力 ,与原始亲本相比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 另一个是 , 虽
然本世纪 以来 , 小麦常规育种干作使小麦亩产也有近 10 倍的增长 , 但通过常规育种所积
累的材料和品种以及穗部的生产水平 , 在一个生态区内 、 , 都大体趋向一致 , 所以用这些穗
部生产水平相差不大的材料 , 即使广泛测交 ,就既难于选配出较亲本的穗粒重成倍增长的
强优势组 合 , 也难于在其他丰产性方面有重大的突破 。近年在小麦育种方面出现了一个新
的动向 : 即 20 年前个别坚持大穗小麦品种选育的单位 已开始拿 出部分品种进入生产示
范 , 表现出了极大的增产潜力 ,最高产量突破 了 6 0 公斤的亩产水平 ,并接近了玉米 、水稻
杂交种的亩产水平 。这就表明 ,首先提高穗子的生产能力 , 然后再注意株叶型结构 ,才是突
破现有小麦低产局面的关键所在 。西藏早就注意重穗型品种的选育 , 但多注重通过增加千
粒重来增加穗粒重 ,并取得了明显地进展 , 但对增加穗粒数等还注意不够 。为此 ,我们对穗
粒重与有关性状的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 ,现将计算结果列入表 5一 6 。
表 5一 6 德部性状间的偏相关分析
冬小麦 ’ 春小麦
历史材料 19 9 3~ 1 9 9 4 1夸9 4一 1 9 9 5 卜 1 9 9 4 1 9 9 5
1 9 9 3 ~ 1 9 9 4
r ` 3 . ` 一 0 . 4 5 9 0 0 . 0 0 8 1 0 . 0 3 5 2 一 0 . 2 5 0 8
r 6 3
.
5 0
.
4 3 5 9 一 0 . 0 4 1 5 0 . 3 2 1 8 0 . 5 8 3 1 0 . 3 2 1 5
r . ` . 3 0
.
6 8 6 1 0
.
4 6 2 0 0
.
3 8 9 1 0
.
6 3 1 2
-
T `一` 5 0
.
8 4 8 9 0
,
8 5 8 5 0
.
SD钧 刀 , 叩 16 . , 0 . 9 1 7 3
f 丘5 3 0
.
6 0 7 1 0
.
5 1 3 9
.
0
·
5 3 9 0
,
0
.
5 5 1令 0 . 5 1 20
r 右5 . 心 0
.
8 4 5 3 0
.
7 9 9 3 0
.
8 0 2 5 0
.
70 9 2 0
.
8 9 2 6
t ` 5 . ` 5 一 0 . 4 2 2 5
_
、 一 0 . 9 86 4 一 0 . 0 0 9 8 一 0 . 4 2 4 5
r 6咯. 3弓 0 . 92 3 2 0
. 今5 24 0 、 8 4 7 1 .0 9 3 6 1
t 6 5
.
3 ` 0
.
6 4 3 2 0
.
9 9 1 3 0
.
7 0 8 8 0
.
9 2 14
从表 5一 6 中看出 , 穗粒重与小穗粒数的相关性在使穗粒数处于常量的条件下 ,两个
方面的材料均为负相关 ,并达极显著 、 、显著水平 ,两峥方面的材料为正相关 , 但不显著 ,这
6 6
3期 王先明等 :适宜西藏高原气候的小麦生态类型研究
说明小穗粒数的增多 , 主要是增加穗粒数 ,从而增加穗粒重 ,在此排除穗粒数的作用 ,在一
些情况下出现负效应 ,在另一些情况下出现正效应 , 但不显著 。 穗粒重与小穗粒数的相关
性在使干粒重处于常量的条件下 ,大多为正相关 ,并达极显著水平 ,一个负效应并不显著 ,
这表明在西藏特定的生态条件下增加小穗粒数不是低海拔地 区所认为的会降低千粒重 。
穗粒重与小穗粒数的相关性 ,在同时使穗粒数 、干粒重处于常量的条释下 ,其相关性均为
负值 ,除 1 9 9 4 年春小麦不显著外 ,其他均极显著 ,这是因为小穗粒数增加 ,主要是增加每
小穗的第三 、 四粒 ,少数第五粒 ,个别第六粒 ,这些粒位的籽粒比每个小穗的第一 、二粒位
的粒重要相对轻一些 ,但由于小穗粒数增多 ,整个穗粒数也增多 ,穗粒重也较明显增重 。所
以在同时排除穗粒数 、干粒重后 , 其负相关极显著是很 自然的 。
穗粒重与穗粒数的相关性在分别使小穗粒数和千粒重处于常量的条件 , 其相关性均
极显著 , 尤其是使千粒重处于常量 , 其相关系数更高 , 穗粒数和穗粒重在同时使小穗粒数 、
千粒重处于常量的条件下其相关性均一致的更强 “ 这表明穗粒数是组成穗粒重的直接重
要因素 ,这也是国 内自 80 年代中期以来普遍主张以增加穗粒数来增加穗粒重 ,从而提高
品种的生产力 ,还主张以增加结实小穗数来增加穗粒数的原因 。
穗粒重与千粒重的相关性在分别使小穗粒数 、 穗粒数处于常量的条件下 ,其相关性均
极显著 ,在同时使小穗粒数 、穗粒数处于常量的条件下 , 其相关性也很强 ,这表明千粒重也
是组成穗粒重的直接因素 。
5
.
4
. 小穗粒数在组成穗粒数 、穗粒重中的作用 : .现将在白朗县 、林芝县 、所内共测定的
12 个冬 、春小麦 1 4份材料列入表 5一认。
品种 种 (系 ) 资料来抓 千较 , 扭较教 翻较 ! 卢. 位称% ;占 . 位教 (鱿 〕 总小 结 实 小扭
名称 地及年份 . 致 小 . 杖致1 2 3 4 . 5 平均 1. 2 3。 4 5 平均 1 . 2 3 . 4 . 5 平均 1. 2 3 咭. 5 1, 2 3 ` 4 . 5
肥 69 年七一农场 5 5 . 6 4 6 . 9 5 2 7 4 5 . 0 2 2 . 6 6 7 . 6 2 . 5 0 1. 0 6 3 5呀 7 0 . 2 2 9 . 8 6 ` 心 3 3 . 4 2 5 . 4 2 2 . 1 3 0 6

7 1 年白胡县 4 9 . 了 3 7 . 8 4 5` 7 `云3 2 3 . 日 口9 . 1 2 2 5 0 . 90 3 . 1弓 71 . 3 2 3 . 7 ` 5 已 3 4` 4 2 ` O 2 2 8 3 0 3
7肠年林艺县 名生 1 落 2 2 4 7 3 心8 ` 3 6 5 8乐 1 2 . 4 9 1 . 5 4 心. 0 3 6 1 . 8 3 8 。 2 5 7 . 1 4 2 . 9 2 6 . 8 2 5 . 1 3 . 3 5
早热一号 71 年白肠县 4 4 . 8 2 8 . 9 4 0 . 6 3 3 . 6 12 1 4 5 , 7 1` 5 0 0 3 5 1. 8 6 8 1 。 l 1 8 。 9 了3 5 2 6 , 5 1 8 . 0 1 7 4 2 . 6 3
龙皮菜依娜 n 年白朗县 5 5 . 2 毛1 . 4 4 4 . 0 3 1. , 1 3 . 3 4 5 . 2 1 44 0 . 5 5 1 9 9 7 2 4 2 7. 6 7 0。 6 2 9 4 1 7 . 5 1 7 4 2. 6 0

41 5 71 年 白朗县 咭9. 9 4 2。 心 咚8 . 0 4 1 . 3 1 3 . 2 5峪. 5 2 . 0 6 0 5 6 2 . 6 2 7 8. 7 2 1。 3 7 5。 巴 2峪 2 2 2. 0 2 1. 9 2 屯9
6 8。。 8一乙 7又年白朗县 5 0 2 毛: 8 峪8 3 3 1 . 7 2毛、 5 5 6. 2 1. 59 1 . 1 4 2 . 7 2 5 8. 6 4 1. 4 5` 4 4 3 6 ! 2. 0 1 6. 0 3 5 1
日咭州 7号 7 1年 白朗县 50 . 9 4 2。 l 4民 8 2 8。 7 8 . 9 3 7 . 6 1 4 4 0 . 3 7 1 . 8 4 7 9. 6 2 0 . 4 7 6. J 2 3 7 1 6 0 1 5 . 3 2 . 4 6
旅 . 2 2 71 年白朗县 4 1 0 3 9 名 3 , 9 2 8 3 2 1 . 3 4 9 6 1 16 0 . 8 3 1 . 9 8 5 8. 6 4 1. 4 5 7 1 4 2 , 1 5. 1 14 . 5 3 . 4 2
日喀介 5 4 71 年 白朗县 5 7 . 6 5 2. 甘 5 5一 了 3 1。 4 2么 含 弓3` 7 王 8 1 1 . 1 8 习. , 9 日0 . 5 J , . 5 58 . 5 4 1. 5 1, 6 5 1 6 0 3 3 6
日咭则 8 号 n 年 白朗县 5 7 ` 6衣 2 5 4 8 ’ 3 .8 日 3 0 。 7 6 9 。 5 2 、 2 3 1 5 8 3 8 1 5日。 石 4 1 . 5 5 5 。 尽 4 毛 2 1 9。 9 1 9 8 3 5 1
6 8 0 0 8一丙 71 年白朗县 4 8 5 4 3 . 6 4 6 0 2 9 . 7 2 .6 。 5 5 。 7 1 毛毛 1 1 2 2 . 5口 5 6 . 3 毛3 。 7 5 3 . 3 毛6 7 1 6 . 7 1 5 . 7 3 . ` S
雄容 竹 号 76 年林芝县 5 7 . 5 5 2 . 7 5 5 2 5 1 . 8 4 9 7 10 1, 5 2 9 8 2。 6 2 5. 6 0 5 3 。 2 峪6 8 5 1 . 0 4 9。 0 2 7 . 6 2 6` 1 3。 8 9
雌冬 3 2 5 7 6 年林艺县 5略. 9 5 1 . 5 5 3 . 1 4 3 . 习 5 0 . 9 9 4 8 2 . 4 1 2 6 2 5. 0 3 4 7 9 5 2 . 1 4 6 . 3 5 3 7 2 3 1 2 2 1 4 2 9
从表 5一 7 看 出 , 所有材料均一致表现出小穗的 1 、 2 粒位的籽粒千粒重高于 3 、 4 粒
位 ,个别 5 粒位籽粒的重量 ,只是差距大小不一 ,这进一步说明为什么穗粒重与小穗粒数
的相关性在使穗粒数处于常后均为负值 、 , 但是小穗第三 、 四粒位的籽粒在穗粒数的组成中
占了 2 4一 5 4% , 品种间差 异较大 , 其中引进品种和区内育成的 日喀则 7 号偏低 , 为 2 4 ~
6 7
西截农业科技 2 0 卷
43 %
, 大多还低于 料% , 区内育成品种 (系 )为 41 ~ 53 % , 可见比例之大 。 小穗的第三 、 四 、
五粒位籽粒在组成穗粒重中 , 由于粒重相对较低 ,所占比重 比占穗粒数的比重也较低 ,但
仍占到 19 ~ 52 % ,其 中引进品种和 日喀则 7 号为 19 ~ 38 % , 区内育成其他品种 ( 系 ) 则占
40 ~ 52 纬 。 由此看来 ,在西藏特定的生态条件下 ,争取较多的小穗粒数去增加德粒数和秘
粒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
综合以上分析 ,可以概括如下几点 : ( 1) 冬小麦穗部性状朋显优于春小麦 ,历史上引进
的冬小麦多数性状优于新引进材料 ,为此材料的保存和进一步研究不可忽视 。 ( 2 )较具体
地提出_了高产稳产的主要生育各阶段持续时间的结构 . ( 3) 从穗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中明确了一些性状间的关系是容易协调的 , 一些性状间的关系是较难的 ,这正是品种选育
应下功夫之处 。 小穗粒数在西藏特定的条件下通过增加穗粒数又不明显降低下粒重 ,从而
增大穗粒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
6
` 植株干物重及干物质的积累与运转
6
.
1
. 植株高度与干物质 、经济系数的关系 。 小麦矮杆育种是世界育种的重要 目标之
一 , 但到 80 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普遍认为小麦茎杆的变化 , 已达到 了极限 , 已获得了茎杆高
30 ~ 50
c m 的品种 。 然而这样的品种产量比茎杆高 6 0一 8 c0 m 或 80 ~ 9 e0 m 的品种产量都
低 , 因此主张今后的育种株高应为 70 ~ 8 c0 m 。 。 矮化育种的目标之一是尽可能把光合产
物集中在穗部 , 提高其经济系数 。西藏从农牧结合出发 , 比较强调粮草兼顾 ,未太注重矮化
育种 。 那么株高与单茎重 、经济系数的关系如何呢 ? 区内缺少系统研究 , 我们于 1 9 95 年选
取了国内外材料 9 份 , 区内育成品种 4 个 ,测定了千物重及经济系数 。 ’这 13 份材料株高变
化在 7 5 . 4一 1 2 6 e tn , 相差 5 0 . 6 e m , 其单茎干物重变化在 4 . 3 3一 6 . 2 2 克 ,高是低的 2 . 4 6
倍 , 经济系数变化在 37 . 9一 5入 ,% 。 计算株高与革茎牛物重的相关系数为 0 . 5 7 ,相关性达
0
.
0 5 的显著平准 ,表明在一定程度上随株高增加单茎重也有所增加 。 但从 13 份具体材料
看 , 株高分别为 1 0 2 、 1 1 2 、 1 1 8 、 1 2 2 、 1 2 6 e m , 其单茎重依次为 6 , 2 6 、 6 . 3 2 、 5 . 0 4 、 5 . 5 0 、 6 . 0 8
克 , 显然把株高控制在 l o oc m 以内有可能获得单茎较重的品种 。 株高与经济系数的相关
系数为一 。 . 45 , 显然 ,尽管未达显著水平 , 但负效应是存在的 ,表明植株过高也不利于提高
经济系数 。 19 96 年继续选取国内外材料 7 份 ,区内育成品种 (系 )3 个厕定干物重和经济系
数 。 这 10 份材料株高因 1 9 96 年雨水较多 , 比 1 9 9 5 年偏高 ,变化在 90 ~ 1 3 c0 m ,高矮相差
4 c0 m
,单茎干重变化在 4 . 27 一 6 . 8 克 ,最高是最低的 1 . 61 倍 ,材料间的差异 比 1 9 9 5 年
偏大一点 ,经济系数变化在 35 . 1~ 49 . 7% , 比 1 9 9 5 年偏低一点 。 株高与单茎重的相关系
数为 0 . 3 3 8 6 , 比 1 9 9 5年更不显著 ,从具体材料看 , 株高分别为 97 、 1 03 几 2 2 、 1 2 9 o m 的其单
茎重分别为 6 . 3 6 、 6 . 0 6 、 5 . % 、 5 . 32 克 ,这说明把植株高度控制在 10 c0 阶以内有可能实现
粮草兼顾的育种目标 。 株高与经济系数的相关性为一 。 . 4 6 3 9 , 与 1 9 9 5年均为一致的负相
关 ,其相关系数也相近 , 又证明植株过高不利子提高经济系数 .
国内外继矮化育种达到极限后 ,普遍主张在提高单位面积的生物产量的基础上提高
经济系数 , 从而在经济产量上有更进一步的突破 。 为此 , 1朋 5 ` 年秋播 20 份材料 ,每份播 68
平方米 , 1 9 9 6 年成熟后每份材料取生长正常的 5 个平方米 ,按平方米数株 、 穗数 ,测定茎 、
穗 、 粒重 ,还进行了常规考种 。 现将株高、 单位面积 ( m 勺的稼数 、 生物产量 、经济产量和经
济系数等因素间的相关分析结果列入表 6一 1。
6 8
王先明等 :适宜西藏高原气候的小麦生态类型研究
表 6一 1

穗数 生物产量 经济产量 经济系数
2 3 4 5
株高 l一 0 . 3 5 6 8一 0 . 0 1 3 9一 0 , 1 7 3 3 一 0 . 2 8 0 4
2 0
.
7 2 9 7
葵 拼
0
.
5 0 7 3 蚕 一 0 . 0 14 8
3 0
.
7 8 2 3
怪 份
0
.
1 6 2 2
4 0
.
7 3 7 9
. 书
从表 6一 1 看出 ,株高与单位面积穗数 、 生物产量 、 、 经济产量以及经济系数和穗数与经
济系数均呈不显著的负相关 ,这又表明适当控制株高是必要的 ,合理的种植密度也是要考
虑的。 单位面积穗数与生物产量 、经济产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 ; 生物产量与经
济产量 、 经济产量与经济系数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 ,但经济系数与生物产量的正相关
不显著 。
在简单相关分析的基础上 , 我们进一步以经济产量为中心 ,对有关因素进行偏相关分
析 ,其结果如表 6一 2 。
表 6一 2 经济产 t 与有关因素的相关性
相关项 目 r 峪x f ` X . Z t ` X . z f ` X . 2
经济产量与植株高度 一 0 . 17 3 3 0 . 0 0 9 6 一 0 . 2 6 0 8 0 . 0 5 9 1
经济产量与穗数 0 . 5 0 7 3 . 0 . 4 8 4 2 . 一 0 . 1 4 9 1 0 . 7 6 7 8 . 诱
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 0 . 7 8 2 3 朴 . 0 . 7 9 1 9 , . 0 . 6 9 9 4 ` . 0 . 9 95 2 科 ,
经济产量与经济系数 0 . 7 3 7 9 朴 朴 0 , 7 2 9 1二 0 . 8 6 5 0 二 0 . 9 9 4 0 . 书
从表 6一 2 看出 , 经济产量与株高的相关及其在分别使穗数 、 生物产量 、 经济系数处于
常量的条件下 , 其正负相关性均极低 ,进一步表明适当压缩植株高度到 1 0 c0 m 以内的必
要性和可能性 ;经济产量与穗数的相关性及其在使株高 、经济系数处于常量的条件下 ,其
正相关性均显著或极显著 ,表明穗数在组成经济产量中的重要性 , 但穗数在使生物产量处
于常量的条件下与经济产量的相关性降为不显著的负相关 , 这表明穗数多是增加生物产
量进而增加经济产量 ,其作用又是间接的 。 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相关性及其在使株高 、
穗数 、绎济系数处于常量的条件下均为极显著的正相关 ,这表明生物产量对经济产量的极
其重要作用 ,但在使穗数处于常量时 ,其经济系数值有所下降 ,这表明穗数在组成经济产
量中还有直接作用的一面 ;在使经济系数处于一定水平 ,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相关性接
近 “ 1” (0 . 9 95 2 ) ,更显示生物产量对经济产量的极其重要作用 。 经济产量与经济系数的相
关性及其在使株高 、穗数 、 生物产量处于常量下 , 其正相关均达极显著平准 ,这表明经济系
数在组成经济产量中的重要性 , 但在穗数 、 生物产量处于一定水平下 ,经济产量与经济系
数的相关性更强 , 甚至也可接近 “ l ” ( 0 . ” 4 0 ) 。 经济产量与穗数 、 生物产量 、 经济系数的相
关中 , 使株高处于一定水平后其经济系数上升下降很小 ,从这个角度看适当降低株高是可
能的 。
综观单茎 、单位面积干物重分析 , 可以看出植株高度可适当降低 , 穗数是组成较高的
6 9
茜截农业科技 20 卷
单位面积生物量的重要条件 ,再提高其经济系数 ,就有可能得到更高的籽粒产量 。 从区内
现实品种看植株偏高 、 茎粗 ,限制 了单位面积穗数的正常增加 ,是限制进一步提高单产的
重要因素之一 。
6
.
2
. 干物质积累与运转 。 1 9 9 5年和 1 9 9 6 年均分别于抽穗期和成熟期共对 23 份品种
材料取样测定干物质重 ,根据测定结果计算了抽穗到成熟期干物质增长量古成熟期地上
部干物质总重量的百分率和抽穗后增长量占籽粒重量的百分率 。 其结果是品种间年度间
差异均较大 。 如 1 9 9 5 年测定的 13 份材料抽穗后增长量占成熟期地上部分总重量的百分
率变化在 2 . 3 ~ 5 . 3% , 不过大多变化在 43 % ~ 5 . 3%之 间 ; 而 19 9 6 年测定的 10 份材
料变化在 1 3 . ’ 3 ~ 6 .5 6% , 大多 (7 份 )变化在 41 写~ 65 . 6% 。 这表 明两年都有少数品种在
抽穗后的数十天里并未充分利用光合作用生产更多的干物质 , 不利于产量的形成 , 不过大
多数品种生产量还是高的 , 因此选育抽穗后继续利用光合作用生产较多的干物质还是比
较容易的、抽穗后干物质增长量多少与籽粒物质来源关系极大 , 如抽穗后干物质增长量最
少 的材料 ( 1 9 9 5 年为 2 . 3 % 、 1 9 9 6 年为 13 . 3% ) ,其籽粒干物质来 自抽穗前积累储藏于
茎 、 鞘 、 叶 、 颖芒 中的物 质高达 5 纬和 68 % , 而抽穗后新增干物质仅占粒重的 4 5%和
3 2 %
,这类品种由于从茎 、鞘等营养器官抽取过多的物质 ,一般不抗倒伏 , 不可能是高产品
种 ;但抽穗后积 累很多的一些品种也未桃转运到籽粒组成经济产量 , 如 1 9 9 5 年抽穗后增
1重占成熟期地 上部分总重的 5 . 3% 。 其中只有 2 3/ 多一点用籽粒 ,近 1 3/ 储藏于茎 、鞘等
营养器官中 , 1 9 9 6 年有 3 份材料抽穗后增重占总重 59 . 6% ~ 65 . 6%之间 , 其中增重量的
“ 5一 “ 7%仍储藏于茎 、鞘等营养器官中 , 未能转运到籽粒中 ,这也是不经济的 。但在两年观
测的 3 3 份材料中有 10 份材料抽穗后增加重量占粒重的 80 ~ 10 8 % , 这类材料籽粒干物
质主要来 自抽穗后的光合作用的产物 , 从茎 、 鞘 中抽取不多 , 储藏于茎 `、 鞘也不多 , 物质积
累与运转是比较理想的 。 . · -
7
. 幼穗分化进程及其与小穗数 、穗粒数的关系
从引进的 4 个品种和区丙育成的德个品种进行了幼穗分化观察 ,其结果如表 7一 1 。
从表 7一 1看 出 , 7个品种在拉萨 10 月 14 日的播种条件下 ,均于次年 3 月 9 日达伸长
期 ,单棱期的出现品种间差异很大 , 在 3 月 n 日到 3 身 2 9 日间 、 , 品种间最大差值达 18
天 ,不过春性的 P F毯21 5 、 r e e ” 1 、凤麦 :l3 兰个品种在 3 月 1 1 日到 3 月 16 日仅差 5 天 , 日喀
则 54 号 、 青 14 14 、 藏冬 10 一号三个品种同在 3 月 21 日达单棱期 , 强冬性的肥麦晚到 3 月
29 日达单棱期 ;二棱期 7 个品种于 4 ’月 ,召。 日先后出现 ,三个冬性及强冬性品种均在 4 月
20 日出现 ; 小花分化期三个春性和一个半冬性品种均于 4 月 2 日出现 , 二个冬性和一个
强冬性品种于 5 月 3一 5 日出现 ,最早与最晚出现的品种间相差 13 夭 : 雌雄蕊分化期 ,三
个春性和一个半冬性品种在 5 月 3 日和 5 月 5 日出现 ,三个冬性和强冬性品种均在 5 月 5
日出现· , 最早与最晚相差 12 天 。 看来幼穗分化进程在同时播种的条件下与品种冬 、春性有
一定的关系 。
二棱期一般认为是小穗数基本定型的时期 , 伸长期~ 二棱期持续 日数多少与小穗数
在三个春性品种 内似乎有一定正相关关系 ; 三个冬性 、 强冬性品种伸长~ 二棱期的持续时
间长 ,均 为 42 夭 ,但小穗数变化在 21 . 2一 25 . 6 个 , 看来持续 日数达到一定长度后 , 品种间
幼穗分化强度的差异又起有重要作用: 。 半冬性的日喀则 5 4 号伸长 、 二棱期的持续时间介
7 0
王先明等 : 适宜西藏高原气候的小麦生态类蟹研究
于春性与冬性之间 ,但小穗数最少 。
二棱到雌雄蕊分化期一般认为穗粒数已基本定型 ,二棱到雌雄蕊分化期的持续时间
品种间在 21 一 32 天之间 ,三个冬性品种 (青 1 4 14 、藏冬 10 号 、肥麦 )此阶段均为 25 天 , 但
穆粒数分别为 5 9 . 3 、 4 4 . 9 、 4 4 . 5 粒 ,相差较大 ,三个春性品种 ( P F 82 1 5 、 r s s “ 1 、凤麦 1 3 )此
阶段分别为 26 、 26 、 32 天 , 穗粒数分别为 61 . 5 、 38 . 7 、 50 . 5粒 , 同为 26 天的穗粒数相差近
23 粒 ,显然此阶段长短与穗粒数多少并无必然联系 。
结合国内一些麦区看 , 北方冬麦区的北京 , 冬小麦伸长期到雌雄蕊分化期处于 3 月
26 日到 4 月 2 日之间的 27 天里 , 3 月平均气温 4 . 5℃ , 4 月为 1 3 . 1℃ ;黄淮冬麦区的陕
西 、 河南多为半冬性品种 ,此期间处于 n 月上 、 中旬到次年 3 月上 、 中旬 ,持续期 1 30 天左
右 , n · 月均温 7℃左右 , 12 月 、 1℃左右 , 1 月一 0 . 3℃ ~ 1 . 0℃ , 2 月 2 . 1℃ , 3 月 8 ℃左右 , 其
中三个月在 3亡以下 ,幼穗分化时间虽长 ,但强度不大 , 一般小穗数也就 20 个左右 ;长江
下 游麦区 的南京 , 此阶段 处于 1 2月 1 0 日到 3月 2 0 日之 间的 10 0余天 里 , 12 月 均温
4
.
4 ℃ 几 月 么 。℃ , 2 月 3 . 0℃ ,显然与黄淮冬麦区一样 ,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处于很低的温
度条件下 ,分化强度不够 ; 但拉萨冬小麦幼穗伸长期由于秋冬温度不一致开始出现期差异
较大 , 早 2 月中旬 ,晚则 3 月上旬 ,但雌雄蕊分化期一般均结束于 5 月 2 0 日以前 ,共持续
期一般均在 70 天左右 ,此期间温度为 : 2 月 1 . 1℃ , 3 月 4 . 5℃ , 4 月 8 . 3℃ , 5 月 12 . 3 ℃ , 显
然拉萨的温度较高 ,且处于逐步上升状况 , 所以分化强度和持续期均有利子形成大穗 , 从
生态条件看 ,对幼穗分化不是限制因素 , 但品种间的小穗数 ( 4 .0 2一 61 . 5) 相差很大 , 这就
为我们根据实际可能选育小穗数 、穗粒数适中的品种提供了可能性 。
表 7` 1 穗分化进程与小穗数 、 穗粒数的关系
项 目 P F 182 15 r e e # l 凤麦 13 日喀则 54 号 青 1 4 14 藏冬 10 号 肥 麦
出 持 出 持 一 出 持 出 持 出 持 出 持 出 持
现 续 现 续 现 续 现 续 现 续 现 续 现 续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期 数 期 数 期 数 期 数 期 数 期 数 期 数
(月日 ) (天 ) (月日 ) (天 ) (月日 ) (天 ) (月日 ) (天 ) (月日 ) (天 ) (月日 ) (天 ) (月日 ) (天 )
伸长期 3 . 9 / 3 . 9 / 3 . 9 / 3 . 9 / 3 . 9 / 召. 9 / 3 . 9 /
单梭期 3 . 1 1 2 3 . 1 6 7 4 . 1 1 2 3 . 2 1 1 2 3 . 2 1 1 2 3 . 2 1 1 2 3 . 2 9 2 0
二棱期 4 . 7 2 7 4 . 7 2 2 4 . 3 2 3 4 . 1 4 2 4 4 . 2 0 3 0 4 . 2 0 3 0 4 . 2 0 22
护颖分化期 4 . 1 7 1 0 4 . 1 7 1 0 峨. 2 0 l 7 4 . 1 7 3 4 . 2 8 8 5 . 1 l 1 5 . 3 1 3
小花分化期 4 . 2 2 5 4 . 2 2 5 4 . 2 2 2 4 . 2 2 5 5 . 3 5 5 . 5 4 5 . 5 2
雌雄蕊分化期 5 . 3 l l 5 . 3 1 l 5 . 5 1 3 5 . 5 1 3 5 . 1 5 12 5 . 1 5 l 0 5 . 1 5 1 0
伸长一导二棱 29 2 9 2 5 3 6 4 2 4 2 4 2
二棱~ 雌雄蕊 2 6 2 6 3 2 2 l 2 5 2 5 ’ 25
总天数 5 5 5 5 5 7 5 7 6 7 6 7 6 7
总小穗数 2 1 . 4 2工. 6 1 9 . 3 1 6 . 7 2 1 . 2 2 2 . 3 2 5 . 6
穗粒数 6 1 . 5 3 8 。 7 5 0 . 5 4 0 . 2 5 9` 3 4 4 . 9 4 4 . 5
.8 品质分析结果 ,
8
.
1
. 国内外冬 、春小麦在拉萨种植后的品质状况 。 1 9 9 4 年对部分供试品种进行了蛋白质
7 l
西城农业科技 ( 2)卷
含量测定 ,在秋播条件下 , 8 个品种的平均 蛋白质含量为 10 . 84 % , 变异系数 5 . 。% , 蛋白
质含量最高的是藏春 6 号 ,为 n . 83 % ,最低是 日喀则 12 号 ,为 9 . 95 % : 同样品种春播的
平均蛋 白质含量为 : 1 .0 4 2% ,变异系数 之 6 . 3% , 最高的是 日喀则 12 号为 n . 74 % 、最低的
是凤麦 1 3 号 , 为 9 . 36 % ` 同样几个品种春播 、 秋播的平均蛋白质含量相近 ,秋播比春播还
略偏高 ,此点与国内春播高于秋播相反 , 品种间变异系数比国内研究结果偏大 ,这为西藏
选育蛋 白质含量相对较高的品种提供了更大一些可能性 ,不过这是在低水平下的相对高
一些 。 日喀则 12 号在春播下变得最高 ,而秋播又最低 ,这是否意 味着该品种适于春播 ,不
宜秋播呢 ? 但还不能作此结论 , 因 1 9 9 5 年取 自秋播的样品为 n . 79 % , 比 19 9 4 年春播还
高 0 . 05 个百分点 。
19 95 年分析了来自捷克 、保加利亚 、 北也门 、美国 、 德国 、 法国 、墨西哥 、 日本 、英国 、 苏
联 、 印度等国家 ,国内有北京市 、 贵州 、云南 、 四川 、新疆 、 山东 、 甘肃以及区 内的冬 、 春小麦
39
、 份 。 其中 31 份还送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分析 。 春小麦四川分析结果蛋白质平
均 `为 n , 28 % ,品种间变异系数为· .9 1% ,所内分析结果为 n · 27 % ,变异系数为 n , 7 % ;
冬小麦四川分析结果为 1 0 . 76 % 、 变异系数 7 . 3 % ,所内分析结果为 10 . 6 8% ,变异系数为
.7 2%
, 其中冬 、春小麦有三份材料相差 1 个百分点左右 ,表明两地分析基本一致 :故以下
分析蛋白质含量用所内分析资料 , 湿面筋两地差异较大 ,采用四川分析结果 。
27 份秋播材料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 10 · 7 1% ,变异系数为 .6 7 % , 与 19 9 4 年分析的
品种相 比 l( 1 . 7 0 % ) 偏高 0 . 0 1个百 分点 ,其中超过 1 1 . 5 % 的品种材料有江孜 2 01
( 1 1
.
5% )
、 日喀则 12 号 、 京 9 3 0 1 2 7 ( 1 1 . 7 9% ) 、 劲松 2 号 ( 1 2 . 6 9% ) ,其他 2 3 份材料均低
于 n · 5% , 以藏春 6 号为最低, 「忆 .9 52% ,这表明区内育成品种也有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
品种 , 这是值得注意的 。 12 份春播材料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 10 . 94 % , 变异系数为 1.0
8%
, 这与 1 9 9 4 年的测定 ( 10 . 42 % )不一致 ,春播高于秋播 , 与国内情况又是 一致的 ,不过
春播比秋播仅高 0 . 23 个百分点 , 相差不大 。 其中超过 12 %的品种材料 C H R IP N G ( 1 .2
0 6% )
、石油 1 号 ( 12 . 8 4% ) 、 品资 9 2一 7 1 ( 1 2 . 9 5% ) 。 1 9 9 6年继续分析了 2 0 份材料 ,平均
蛋白质含量为 n . 0% ,变异系数 5 . 5% ,其中最低的 1 份材料来自丹麦 (9 . 75 % ) ,其中超
过 n . 5%的有 7份材料 。 最低的是凤麦 13 号 (9 . 31 % ) 。 这些冬 、 春小麦应继续种植分析
肯定其优质性 , 可能为优质育种作出贡献 。
2 3 份秋播材料的湿 面筋平均为 28 . 5% ,变异系数为 9 . 0 % ,最低的一份材料来 自北
也门 , 为 24 . 1% , 最高的一份来 自山东为 32 . 6% , 7 份春播材料湿面筋 含量平均为 3么
71 %
, 变异系数为 n . 3% , 最低的一份为 26 . 2写 ,超过 36 %的两份材料来自墨西哥 ( 3 .6
3写和 36 . 6% ) 。 根据有关资料制作通心粉要求蛋白质含量 14 %以上 ,湿面筋含量在 35 %
以上 。 若根据两项指标同时具备 ,冬 、春小麦没有一份材料够条件 ,若仅按湿面筋这一指
标 , 春小麦中有两份材料 ,秋播材料中没有一份够条件 ,制作松 、 软 、 脆可 口的糕点 ,要求蛋
白质含量在 9%以下 ,湿面筋含量在 24 % 以下 ,若按两项指标同时具备 ,冬 、 春小麦也无一
份够标准 ,若按湿面筋一项指标 , 秋播材料有一份接近这一指标 。 显然在西藏按营养品质
和加工品质要求克服生态条件的限制育出不同类型的优质品种是要下很大功夫的 。
8
.
2
. 国内推广品种在西藏种植后的蛋白质含量状况 。
1 9 8 2 年~ 1 9 8 5 年由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组织的全国小麦生态试验 ,西藏自治区农业科
3期 王先明等 : 适宜西藏高原气候的小窦生态类型研究
学研究所和 日喀则地区农科所参加这一工作 。 这一试验选取国内先后在生产上推广运用
的有代表性的品种 1 3个 ,分 lZJ 在全 国布点 41 个 , 历时三年 ,其结果编著了《中国小麦生
态 》一书 ,现将该书 4 70 ,页表 13 一2 转抄如表 ;8一玩
表 8一 1~ 不同麦区小麦籽粒蛋白质平均含t (全部样品平均值 ) , _ -
麦区 试点 测定样蛋白质 麦区 }麦区 试点 测定样蛋白质含 , 区
[…二 试点 侧定律 蛋白质含 变区本数 含 t 平均 ’ 本数 t (% ) 平均 } 本数 量 ( % ) 平均(纬 )北 眯谷 盯 17 . 0 {卜桩阵宁 忿7 ` 厂 1水 3 11 . 3 I , 贺县 14 1 6 . 8 一 1 5 . 9部 , 4 . 7…l 藏 l 南交 石家庄 8 O 1 5。 0 一l 麦 降尔木 3 t 1 1。 7 } 麦 广州 一任 1 6 . 1区 }{ 区 ; 区北京 9 6 1 5· o ` { 巨萨 1 14 1 0 . 2 梅县 2 5 1 5 . 9呼和浩特 70 14 . 字 日喀则 5月 1 0、 C 福州 4 l 1 4 . 8陋台 9 6 1 3 . 9 {新。 昌吉 6月 1 4 仁 1 4一…长沙 长沙 2 C 16 . 2 1 3 . 〔}麦区 中下银川 4 6 1 3一 7 乌鲁木齐 5 4 1 4 . 4 游麦 合肥 8 5 1 3 。 2

陌林 4 9 1 3 . 5 浦誉 4 4 1 3 . 1 南京 f s〔 1 3 . 0黄 衡水 5 0 1 5 . 8 . 14一……西 成都 3 1 1 6。 〔 1 4一…际州 5 1 1 2 . 0淮 ! 南麦 杨陵 65 1 5 . 6 】麦 昆明 7` 1 5 . 扭 东北 眯阳 4` 1 5 . 0 14 . C区 }区 麦区临汾 4 4 , 1 4 . 7 阿阳 4 S 1 4 . 4 哈尔滨 5叫 1 4 . 7哪城 3 l 1 4 . 4 汉中 5〔 1 4 . 2 黑河 4叫 1 2 。 4阵州 7 9 1 4 . 0 卜县 3 l 1 3 9 …西 ”匕兰州 6 4 1 5 2 1 4 , 〔}麦区脚州 4 8 1 2 . 2 眯理 4芝 10 . 导 阵掖 6 S 14 . 3
平均蛋白质含 t (% ) 1 4 . 2
总变异系数 ( 肠 ) 1 1 : 9 .
表 8一 1 列出了全国 9 大麦区 39 个试点的资料 , 总平均蛋 白质含量为 14 . 2% ,地区
间变异系数为 n . 9% ,地区间的变异远大于品种间的变异 。 本所提供试验样品 1 14 份 ,在
全国 39 个试点中是最多的 ,其平均蛋 白质含量仅 10 . 2% 旧 喀则提供样品 52 份 ,平均蛋
白质含量为 1 0 . 0% ,无论拉萨 、 日喀则的材料均是全国最低的 。 这是西藏籽粒灌浆期间特
定的温度 、降水条件决定的 。
8
.
3
. 西藏育成品种在国内各试点的平均蛋白质含量 。 现将《中国小麦生态 》一书 46 9
页表 13 一 l 中的资料按蛋白含量多少为序 ,调整如表 8一 2 。
从表 8一 2 看出 , 蛋白质含量总平均仍为 14 . 2% ,总变异系数为 3 . 4% ,显然品种间的
遗传差异性 , 远小于地区间的差异性 ( n . 9% ) ,西藏育成品种 日喀则 54 号的蛋白质含量
与郑州 7 61 并排于第三位 , 比最高者仅低 。 . 3 个百分点 , 只有粤麦 6 号 、徐 州 17 号略高于
伯喀则 54 号 ;肥麦排子第五位 , 藏春 6 号与辽春 6 号 、 泰山 4号并排于第十一位 ,还有 7
个品种低于藏春 6 号 。 这又一次表明西藏育成品种既有较高蛋白质含量的优质品种 ,肥麦
排位也不低 , 藏春弓号也不是最差的品种 ,关键是生态条件限制了他们本质特性的发挥 。
8
.
4
, 蛋白质含量与籽粒的关系 。 《中国小麦生态 》一书在分析全国 41 个试点 31 个小
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变异原因时提出了如下结论 : 蛋白质含量与品种遗传特性有关 : 与粒
重 、抽秘到成熟期的持续时间及此期间的平均 日温差 、降水量 、 日照时数呈负相关 ,一般均
达显著水平 ;与平均气温呈正相关 ,并达极显著水平 。 我们认为在这些影响小麦蛋白质诸
多因素中籽粒重量是最核心的因素 ,其他因素是影响粒重的重要因素 ,从而间接影响蛋白
质含量 。 如平均气温高 ,抽穗到成熟期持续日数短 、粒重轻 ,蛋白质含量高 ,故日平均气温
7 3
西截农业科技 20 卷
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从全国看日照充足 , 降水量较多 , 仔温差大 , 持续日数多均有
利于粒重的增高 ,故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 ,从栽培条件看 ,蛋白质含量春播高于秋播 ,迟
播高于早播 ,这实质上是春播 、迟播的灌浆期比秋播 、早播处于相对较高的温度条件下 , 灌
浆的持续时间短 , 检重降低 ,故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 据有关资料说明 , 小麦种子的胚 、 鼓
皮等增加很少 , 因此粒重增加 ,整个种子的蛋白质含量就相对较低 . 一 _
表 8一 2 一 西藏育成推广品种的蛋白质含 t 在国内品种中的地位
位 品种名称 蛋 白质 位 品种名称 J琢次 含量 (% ) 次 蛋白质
含量 (% )
1 粤麦 6 号 1 5 . 1 少甘麦名号 、 晋 2 1 4歇特早 2 , 1 4 . 1号
2 徐州 1 7 1 4 . 9 1 0 冀麦 7 号 、山前 、扬麦 3 号 14 . 0

3 日喀则 54 、 郑州 7 61 1 4 . 8 l 1 辽麦 6 号 、 藏春 6号 、 泰山 1 3 . 9
4号
4 白秃麦 、 小红 皮 、 滇 西 洋 1 4 . 6 1 2 凤麦 13 号 、 喀什白皮 、 丰 1 3 . 7
麦 、 7 6一 6 3一 1 产 3号 、 克旱 6 号
5 肥麦 工4 . 5 1 3 蜀万 76 1 1 3 . 6
.
6 傲籍 1 号 、 临汾 10 号 、 东 14 . 4 1 4 泰山 1 号 1 3 , 4
方红 3 号
7 北京 10 号 、郑引 l 号 1 4 . 3’ 1 5 新冬 2 号 1 2 . 9
8 绵阳 1 号 1 4 . 2 总平均 气 14 . 2 总变异系数 3 . 4
育:
西藏种植的小麦千粒重普遍较高 ,蛋白质含量普遍较低的条件下 ,粒重与蛋白质含量
的相关性又如何呢 ? ` 现将试验测定结果列入表 8一 3 。 一 ’ _
表 8一 3 中 1 9 9 6 年春小麦和 爪9名7 年的冬小麦资料是根据自治区种籽站组织自治区 、
山南 、 日喀则农科所 、 江孜农技站 、 自治区农牧学院等单位试验材料经分析测定结果统计
出来的 。 五年六种 二条件下获得的材料 , 其粒重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有正有负 ,但均未达
到起码的显著平准 。 这表明在西藏的生态条件下在争取较高的干粒重钓 同时还可争取相
对较高的蛋白质含量 。 这与国内的结论是不一致的 , 表明在运用普遍认为正确的结论到西
藏高原这一特定的生态环境下还会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 , 这只有在具体条件下进行试验
才能取得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正确结论 。
7 4
王先明等 : 适宜西藏高原气候的小麦生态类型研究
表 8一 3 小麦蛋 白质含 t与籽粒重 t的关系
获得样测定样 秋春 千粒重 (克 ): 蛋白质含量 ( % ) 相关系数
品年度品份数 播 x 士 Sx C , V 刃士 S x C . V r .0 05 平准
1 9 8 6 7 2 春 4 9 , 8士 6 . 9 1 1 3 9 *10 . 7 7士 1 . 1 2 1 0 . 4 一 0 . 2 1 9 2 0 . 2 3 1 9

1 9 8 7 3 9 秋 4 30 士 6 . 3 1 丰4 . 7 1 1 . 1 7土 1 . 6 0 1.4 3 一 0 . 0 2 2 7 0 . 3 0 4 4
1 9 9 4 l 0 春 4 4 . 4士 4 . 6 2 1 0 . 4 1 0 . 5 0 士 0 . 6 8 6 . 5 + 0 . 3 7 5 6 0 . 5 7 6 0
9 秋 4 9 . 7士 5 . 9 5 1 2 . 0 1 0 . 8 5士 0 . 5 8 5 . 3 十 0 . 4 7 2 3 0 . 6 0 2 1
1 9 9 5 2 7 秋 4 8 . 4士 5 . 3 0 1 1 . 0 1 0 . 7 1士 0 . 7 2 6 . 7 + 0 . 2 8 0 4 0 . 3 4 9 4
1 9 9 6 2 0 4 6
,
2士 5 . 2 1 1 1 . 3 1 1 . 0 0士 0 . 6 1 5 . 6 一 0 . 0 7 8 4 0 . 4 22 7
从表 8一 3 还可看出与国内不一致的结论 , 即秋播蛋白质含量有高于春播的趋势 ,这
可能是因为秋播的灌浆期较春播提前 ,所处温度条件相对较高一些 ,不一定是品种遗传特
性的差异 ; 近年有人认为春小麦早中熟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于晚熟品种也可能是温度较高 ,
不是品种遗传特性 ,值得进一步研究 。
9
. 几份材料的产 t 及经济性状
表 9一 1 几个品种材料的经济性状概况
品种名称 原产地 株高 穗长 穗粒数穗粒数千粒重亩穗数 生物产量 经济产量 经济系数 比 日喀则
( e m ) ( e m ) (粒 ) (克 ) (克 ) (万 ) (公斤 /亩 ) (公斤 /亩 ) (% ) 54 号增减产 (肠 )
x a n t h o s 德国 1 1 2 . 2 8 . 4 4 1 . 3 2 . 1 5 0 . 9 3 2 . 1 1 3 1 0 。 1 5 3 1 . 4 4 0 . 6 十 1 9 . C
京 1 6 7 85 阵加利亚 1 0 6 . 〔 8 . C 3 9· 各 1 . 7 4 3 . 5 2 8 . 4 1 1 8 3 .叫 5 0 6 . 7 4 2 . 8 十 1 3 . 4京 1 4 8 6 3 隧联 1 2 0 . 1 8 . 2 3 1 . 5 1 . 4 4 4 4 3 0 . 艺 1 1 3 6. 7 4 8 6 . 7 4 2 . 8: + 9 . C卜麦 9 0 . C 7 . 6 3 8 . 4 1 . 6 7 4 3 . 6 2 9 . 4 1 1 0 0 . 1 4 5 6 . 7 4 1 . 5 + 2 . 乞京 14 40 8 障克 1 0 5 . 6 8 . C 4 2 . 7 1 . 9 4 3 . 8 2 9 . 1 1 2 4 3 . 4 4 4 6 . 7 3 5 . 兮 0 . C
W P 3 1 7 I 国际鉴定圃 1 0 3 : 芝 8 . 4 3 9 . 7 1 . 9 4 8 . 2 2 8 . 4 , 1 2: 叫 4 3 3 .、 4 3 8、 右 ’一 3 . C肥麦 陋国 , 1 1 8 . 艺 7 . 1 3 7 . 8 1 . 7 7 46 . 叫 1 9 . 5 7 9 3 . 4 2 3 (} . C 2 0 . 叫’ 一 48 . 5
日喀则 54 障藏 1 3 0 . C 6 . 6 3 8 . 艺 1 . 8 4 8 . 6 2 7 . 7 1 1 8 0 . 1 4 4 6 一7 盯 . 9 0 . 〔
1 9 9 6 年供试的国内外 20 份材料中 ,以肥麦产量为最低 , 仅 2 30 K g /亩 , 但超过 日喀则
54
一号的只有 4 份 ,一份与日喀则, 54 号相同 (表 9一 1 ) ,其中增产幅度最大 ( 19 . 0% )的是来
自德国的 x a nt h o s ,构成产量各因素相对其他几份材料都较优 ,其中尤其是千粒重 、亩穗
数 、 生物产量更为突出一些 ;来自保加利亚 、苏联的材料性状大致相似 ,其中苏联的材料穗
粒数偏少 ,但亩穗数较多 ,起有一定补偿作用 ;来自丹麦 、 捷克的材料与日喀则 54 号基本
上处于同一水平 , 日喀则 54 号千粒重高 ,但亩穗数较少 , 捷克的材料 , 生物产量在六个品
种中居第二位 , 但经济系数最低 , 故经济产量偏低 。 还有一份来 自国际鉴 定圃的材料
7 5
西藏农业科技 2 0卷
WP 31 7 1
, 比 日喀则 54 号仅减产 3肠 ,各个性状也与其他品种柑似 ,均 比较好 。 从 7 个材料
看 ,亩穗数在 27 . 7一 32 . 1 万之向一 ,看来在西藏小麦抽穗后处于雨季 ,限制了密度大幅度增
加 , 但亩穗数 30 万左右还是可能的 , 为此可在 30 万 /亩左右来争取其他经济性状更优一
些 ,从而进一步提高单产 。
表 9一 2 几个品种材料历年经济性状变化
年 品种名称 原产地 株高 穗长 穗粒数 穗粒重 千粒重
9 4 京 1 6 7 8 5 保加利亚
9 5 10 2
.
0 8
.
3 3 9
.
6 2
.
3 5 4
.
9
9 6 1 0 6
.
0 8
.
0 3 9
.
3 1
.
7 4 3
.
5
9 4 京 14 8 6 3 苏联 9 1 . 6 9 . 2 4 1 . 7 2 . 3 5 0 . 4
9 5 1 1 5
.
0 8
.
1 3 4
.
4 1
.
7 4 8
.
9
9 6 1 2 0
.
1 8
.
2

3 1
,
5 1
.
4 4 4
.
4
9 4 丹麦 7 5 . 5 9 . 7 5 9 . 2 1 . 7 2 8 . 7
9 5 8 6
.
0 9
.
1 5 6
.
5 2
.
3 4 0
.
7
9 6 9 0
.
0 7
.
6 3 8
.
4 1
.
6 7 4 3
.
6
9 4 京 1 4 4 0 8 捷克 8 2 . 3 9 . 4 5 4 . 1 2 . 5 4 6 . 2
9 5 9 7
.
0 1 0
.
1 4 9
.
4 2
.
4 4 8
.
8
9 6 1 0 5
.
6 8
.
0 4 2
,
7 1
,
9 4 3
.
8
9 4 日喀则 5 4 西藏 1 1 3 . 7 6 . 9 4 0 . 2 2 . 3 4 8 . 6
9 5
9 6 1 30
`
0 G
.
6 3 8
.
2 1
.
8 4 8
.
6
9 4 W P 3 1 7 1 国际 8 8 . 5 8 . 1 3 9 . 7 1 . 9 4 7 . 9
9 5 9 4
.
6 9
,
6 5 8
.
0 2
.
6 5 5 3
; 4
9 6 10 3
.
3 8
.
3 3 9
.
7 1
.
9 4 8
.
2
这几份材料在近几年的表现 (表 9一 2 ) ,一个突出的特点是 19 9 6 年植株高度增加 , 穗
长 、 穗粒数 、穗粒重变短 、变少 、 变低 ,千粒重除来自丹麦的材料增高 , 日喀则 54 号不变外 ,
其他材料也偏低 ,这可能是 1 9 9 6年降水较多 、 营养生长偏旺 、抑制了生殖生长之故 。 从前
两年看 , 引进品种株高基本上在 10 饭m 左右 。 _
这 7 份材料的蛋白质含量以 日喀则 54 号为最高 ( n . 07 % ) ,其次是来自保加利亚和
苏联的材料 ( 10 . 95 % ) , 再次是来自国 际鉴定圃的 ( 10 . 85 % ) , 第四是来 自德国的 ( 10 .
63 % ), 第五是来自捷克的 (1 0 . 58 % ) ,最少的是来自丹麦的材料 ( 9 . 邓% ) 。 看来日喀则 54
号是产量兼品质的不可多得的好材料 。
从产量和品质看 ,这几份材料均值得进一步试脸观察和参加区域试验 。 单从品质春 ,
还有一些材料值得注意 , 即 A S S 一 2 ( 1 1 . 9 1% ) `劲松 2 号 ( 1 1 , 7 9% ) 、 P F 8 2 s l ( 1 1 . 6 7 % ) 、
品资 9 2 一 5 2 ( 1 1 . 6 3% ) 、 B u s so r e l ( 1 1 . 5 8 % ) 、 F o r x o ( 1 1 . 53 % ) 。
· 从三年蛋白质含量分析结果看 , 区内育成的日喀则 54 号 、 日喀则 12 号 、江孜 201 和
7 6
3期 王先明等 :适宜西藏高原气候的小麦生态类型研究
引进的石油 1号 、 劲松 2号 、 品资 2 9一 7 1、 H CA P IN等品种材料蛋白质含量比较高 ,应进
一步种植鉴定肯定其优质性 , 在此基础上配制杂交组合 , 有可能选育出相对更优质的品
种 ,这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基础工作 。
小 给 ,
1
. 通过对世界高产麦区气候生态条件的比较分析看 出 ,决定高产的主导 因素是人们
在大范围难于调控的温度因素 , 其具体温度应是冬不太冷 、 夏不热 ,小麦各个生育时期充
分 ,有利于产量各构成因素的形成 ,最后实现高产 。 我们以温度为主线分析了引进品种各
国的气候生态条件 ,看出西北欧的爱尔兰 、荷兰 、英国 、 比利时 、 丹麦 、德国 、 法 国 、 挪威 、瑞
典 、 捷克 、南美洲阿根廷的一部分 、 大洋洲澳大利亚的一部分 、新西兰的一部分 , 非洲埃塞
俄比亚的一部分 ,亚洲北也门等地与西藏气候生态条件有相似之处 。 应是西藏今后引种的
重点地区 ,对过去已引进这些地区的材料应清理作进一步观察鉴定 。
2
. 根据春播多次能否抽穗和播种到抽穗的持续 日数划分小麦品种的冬春性 ,从中看
出小麦是由春性逐渐减弱冬性逐渐增强的连续系列 ,大致将供试品种划分为春性 、半冬性
又称过渡类型 、冬性 、 强冬性 、超强冬性几个类型 。 属于春性品种的比较多 ,分布范围也很
广 , 国内除北方冬麦区外 ,各大麦区都在分布 ,在世界各国大多都有分布 , 随冬性的逐渐增
强分布范围逐渐变窄 ,强冬性 ,尤其是超强冬性更窄 ,仅分布在新疆 、北京 、 山东 、 西藏 宕国
外以西北欧所占比例最大 ,超强冬性仅局限在德国 、法国 、和西藏 ,其他地区尚未发现 。 冬
春性强弱与生育期并无必然联系 。 拉萨偏晚播强春性品种可以正常越冬 , 早春播强冬性品
种可正常抽穗成熟 ,超强冬性 品种在 2 月 25 日前播种也可正常抽穗成熟 ,这为合理充分
利用世界各国的品种资源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 。
3
. 高海拔地区由于春季温度低 , 与同纬度低海拔地区相比 , 小麦生育时期推后 ,使其
光照阶段处于较长 日照下完成 。故高海拔与高纬度一样 ,无论地方品种还是育成品种对光
照反应也很敏感 。
4
. 供试材料的生育期无论冬 、 春小麦均以中熟材料为多 , 早熟材料占一定比例 , 晚熟
材料偏少 ,但西北欧和西藏区内材料中晚熟的相对于其他麦区偏多 , 从总的趋势看 , 晚熟
材料难得 : 出苗到拔节期也以中等长度的材料为多 ,长的和短的相对偏少 ,但冬小麦材料
中出苗到拔节期的持续期长的西北欧和西藏的材料相对比例较大 ,春小麦则 只有西藏的
材料相对较多 ; 拔节到抽穗期还是以中等长度为最多 ,冬小麦偏长的以西北欧和西藏的材
料相对较多 ,春小麦只有西藏材料较多 ;抽穗到成熟期还是中等长度的为多 , 但其中冬小
麦以西北欧和西藏材料所占比例较大 ,这表明西北欧和西藏材料出苗到抽穗期的时间长
的材料较多 ,但灌浆期又不特突长 ,春小麦西藏材料也多属中等长度 。 还发现西藏育成品
种拔节出现时间在年际间的变异性较小 , 尤其肥麦更突出 ,这 可能是稳产的重要特性
之一 。
5
. 从穗部性状统计结果和有关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看出 : ( l) 冬小麦穗部性状明显优于
春小麦 , 历史上引进的冬小麦多数性状还优于新引进的材料 , 为此保存和进一步研究是不
可忽视的工作 ; ( 2) 较具体地提出了高产稳产的主要生育各阶段持续时间的结构 ; ( 3) 从穆
部性状相关分析结果中明确了一些性状间的关系是容易协调的 ,一些性状间的关系是较
困难的 ,这正是育种中要下功夫之处 ; ( 4 )小穗粒数在西藏特定生态条件下 ,通过增加穗粒
7 7
西藏农业科技 20 卷
数又不明显降低千粒重从而增加穗粒重是应充分利用的性状 。
6
.从单茎 、单位面积干物质量分析结果看 、植株高度可控制在 10 0c m以内 ,不影响单
茎 、 单位面积干物重 (生物产量 ) , 穗数是组成单位面积生物量的重要因素 ,在此基础上提
高经济系数 ,就有可能更进一步提高籽粒产量 。在育种中还应注意选拔抽穗后积 累干物质
量应 占成熟期干物质总量的 40 % ~ 50 肠 , 并基本上都转运到籽粒 、 , 占粒重的 80 纬一
1 0。% ,经济系数达 、 45 % 以 上 `
7
. 幼穗分化时间在西藏本身就比较长 , 品种间的时间长短差异与最终的小穗」数 、 穗粒
数多少无必然联系犷可根据需要直接从小穗数 、 穗粒数方面选择 ,不必考虑幼穗分化持续
时间长短 。 -
侣 . 通过三年对部分材料的品质分析和全国小麦生态试验资料的分析 , 西藏的气候生
态条件限制了优质品种特性的发挥 , 但也看出在西藏表现出相对较优质的品种有区内育
成的 日喀则 54 号 、 日喀则 12 号 、 江孜 2 01 ,引进的品种有劲松 2 号 、 石油一号 、 品资 92 一
7 1

C H八 P I N 等 。
9
, 高产稳产的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冬春性不是限制因素 , 对光照反应敏感 , 出苗一~
拔节冬小麦需 195 一么0 天 、拔节一一抽穗 即 夭左右 ,抽稗一~ 成熟 50 一 60 天 ; 春小麦相
应为 5 ~ 60 天 、 30 天左右 、 6 0 天左右 ;株高 10 c0 m 以内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结实小穗数
和小穗粒数 ,获得较多的穗粒数 、 稳定千粒重 、从而获得更高的穗粒重 (2 . 5 克 以上 ), 亩穗
数 30 万左右 ( 27 ~ 32 万 ) 。 干物质积累运转合理 , 抽穗后积累量占成熟期总量的 40 一
50 %
,并转运到籽粒使其经济系数达 45 写以上 , 为实现这一 目标冬小麦应主要从西北欧
以及南纬相似的高纬度地区引种 , 与区内育成品种杂交选育 , 其他地区引种以改进某一性
状为 目的 。 春小麦应注意冬 、春间杂交利用引进冬小麦改进其性状 。
参考文献
〔幻赵双宁等 北京地区冬小麦理想株型的研究 科学研究年报 1 9 8 5一 1 9 8 6年下
册 : P 1 9 6
〔2〕河南农业大学编 小麦高稳低研究论文汇编 ` , .
〔3〕雷振生等 河南小麦 ,品种农艺性状演变和发展方向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 9 9 6 、
年 ,增刊 : P 28
〔4〕田笑明 新疆冬小麦品种更替中农艺性状演京戏和发展方向研究 作物学报
19 9 1
.
4 : P 2 9 7
“ , ,
,卿吴兆苏等 长江下游地 区小麦品种更替中产量及有关性状韵演变与发展方向
中国农业科学 1 9 8 4 . 3 P 16 ~ 17
〔6〕中国农科院编 我国发展中的春小麦 1 9 7 2年 10 月 : P 10
〔7 j石卓才 小麦高产育种的出路和对策 科技日报 1 9 95 . 1及. 20 : 付刊
〔8〕S · 波里加维克 小麦高产育种的形 态生理特征的遗传改变 _ , 小麦产量r的遗传
改良 · 四川科技出版社 1 98弓年 :P 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