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国外农学一麦类作物 1 7 8 9年第 1 期 -一一一 一 ~ -一 ~一 ~ ~ ~ ~, ~ ~ - 一 ~一一一一~ 一. .大麦 、 小麦和小黑麦籽粒产量与
太阳辐射和热单位的关系
Y
.
P
.
P u r i 等
在高产环境中 , 生产性能试验有助于鉴定导致隐 最突出的例子是墨西哥北部灌棍小麦的生产 ( F i s c h -
产和高产的环境因子或于其他环境中限制生产力的因 er , 1 975 , F i s c h e r等 , 19 76 ) 。 同祥 , 美 国太平
子 。 高产区之间的环境因子和管理技术的比较分析对 洋西北部灌溉条件下春播小麦也获得了高产 。
了解作物的适应性是有用的 。 如在欧洲和关 国 西 北 在加利福尼亚州 , 除北部的山间谷地外 , 春性品
部 , 小谷类作物的冬性品种可获得高产 , 而在南方 , 种在所有地区都是秋播的 。 在灌溉条件下 , 该州冬作
特别在灌溉条件下 , 春性品种秋播或冬播可获高产 。 物通常能获得 6 一 8吨 /公顷的籽粒产量 (L he ln an 等 ,
州。 恻心 甲了. 母 舀。 称之声卜吧产气日角 . 场健 奋忽 、到 . 吧周吧`局 鉴`了吊、 心户 吧尹添饱尹, ·招卢 召卢豁留户 . ` . 曰 份卢蟋 z 翻恻亩 游声曾。 , 。 吧户叨` 招泣 ,自叫必 , 心、 洲。 州 . 呜声合 . 户自晚声入口。 恻。 . 令口.
履: `那么小麦的根系 、 籽粒 、 茎鞘等非绿色组
:织都是库犷其中有些是永久性的库 , 如根系和
籽粒 夕 而茎鞘则是临时性的库 , 它们既是源又
是库 。 籽粒对人来说是最重要的库 , 这个库的
大小是由两方面决定的 夕 即籽粒数 目和籽粒大
小 。 籽粒数目的多少直接影响库容大小 , 前面
已经提到 , 矮秆小麦的每穗粒数和单位面积籽
粒均较多 , 而且也指出矮秆品种并没有分化出
更多的小花原基 , 只是因降低株高而节省下来
的同化物供给小花正常发育 , 从而提高小花结
实率 。
T i s e h e r ( 1 9 8 3 ) 认为籽粒产量潜力 是在
开花时就确定了的 , 灌浆时的环境仅仅影响可
用于输入籽粒的同化物供应的数量 。 又称 , 有
确切的证据表明 , 在灌浆初期 , 细胞分裂速度
及 由此产生 的最终胚乳细胞数受温度和可利用
的碳水化合物数量的影响 。 因此 , 籽粒潜重可
能受胚乳细胞数量的支配 , 并在开花后 10 一 14
天 中被确定了的 。
小麦开花异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为旗
叶 、 倒二 、 三叶 、 穗和穗下茎 (含叶鞘 ) , 这
些器官所生产的同化物向籽粒输送的强度 , 受
库 竞争能力的影响 。 E v a n S ( 19 8 1 ) 曾提出 ,
提高产量潜力的一个关键 , 是使分化着的穗具
有 与其他器官竞争同化物较强的能力 。 他做了
一个巧妙的试验 , 发现当籽粒库竞争 同 化 物
时 , 对于较强的 、 离源较近的 , 以及直接与源
联系的库 (籽粒 ) 最为有利 , 即运输的方 向由
库决定的 。
籽粒产量潜力还受运输流量的影响 , 有人
报道 (玉I a n i f等 1 9 7 2 , S i m m o n s 等 1 9 7 5 ) ,
小穗中基部三个小花都是单独维管束直接由穗
轴供应同化物的 , 而远轴小花则由第三小花着
生点生 出的发育较小的维管束组供应的 。 远轴
小花的籽粒显著较轻 , 可能与同化产物供应量
较少有关 。 为此 , 有人主张选育穗较长 、 小穗
较多的类型 , 可增加产量潜力 , 而不是多花多
实类型 。
王韶含 ( 1 9 8 4 ) 认为 , 源与库的关系是相
互依存 、 相互制约的 , 双方各要求不同的环境
条件 , 在发展过程中可以相互转化 。 在光照强 、
光合充分 、 小麦碳氮比值高的条件下 , 库对产
量起着限制作用 ; 而在光照弱 、 光合不充分 、
碳氮比值低的情况下 , 是源在 限制产量 。 过去
选种工作注意力集中在库一边 , 而栽培措施则
集中在源一边 。 今后应该在保证足够库强度的
基础上 , 同时注意源的改进 , 在栽培措施上应
注意促进库的形 成 。 同时要考虑运输途径 、 运
输能力的限制作用 , 以及对不利环境的适应能
力 。 这样才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发挥小麦生
产的最大潜力 。
1斗87年第 1 期 国外农学-
麦类作物 3 9
一s了6和 Q 住 a l s e t等 , 1 9 7 6 ) 。 当同样品种在 加利福尼
亚北部的图利莱克春播时 , 产量 更高 , 约 6 一 9 吨 /
公顷 咬P u r i和 B 3 g h o t t , 1 9 7 3 , P u r i 等 , 1 0 7 7 ;
Q
u al
s 。 : 等 , 1 97 6 ) 。 由于该地的环境条件对 禾谷类作 .
物籽粒的高产有利 , 故在此地进行了禾谷类作物最高
产量的研究 。 在这个地区小黑麦的籽粒产量总是等于
或超过最好的普通小麦 、 硬粒小交或大麦品种 ( Q u 滋 -
s e t等 , 1匀7 6 ) 。
D a y 和 T h o 川 p s o n ( z盯 o ) 报道 , 春 大麦
( H a r l a 二和 A r主, a t ) 在 2 2和 」2月播种 , 播 种 量 为
舫 公斤 / 公顷左右的籽粒产量与播种量为 1 2 3 公斤 /
公顷的产量相当 。 F i s c h e r 等 ( 1 9 76 ) 发现 , 墨 西哥
北部秋播小麦最高产量的最适播种量为 4。一 1 0 0公 斤
/公顷 。 D o n al d ( 1 9 G3) 在评述大量 研 究结 果中断
定 , 当密度增大超过一定限度时 , 虽然干物质保持不
变 , 但籽粒产量会逐渐下降。
作物管理措施可改变作物生长期与作物发育所需
的太阳能和温度的关系 , 由此就可研究大 田 作 物 的
生产 力 , 而不 需如遮荫之类的人工改变环境 。 三年
中 , 我们采用了播期和一系列种植密度 , 研 究 了 大
麦 、 小麦和小黑麦 , 以考察太阳能和热单位对加州图
利莱克这个地方麦类作物的籽粒产量的影响 。 该地的
籽粒产量通常是比较高的 , 而限制产量的病害是罕见
的。
材料和方法
试验于 1 9 7 2一 1 97 4年在加州大学图利莱克大田试
验站的含有 12 %有机质的未分类粘质壤土 (开垦的湖
床地 ) 上进行 。 图利莱克 位于北纬 41 “ 58 ` , 西 经
12 1
.
2 8 ` , 海拔 1艺3。米 。 使用了 7 个春性的品种 或群
体:
大麦 : W o e u s 7 1 , T L 6 8一 2 7 7 2和T L 6 6一 1 9 08
(都选自W o c u s ) , W o o d v a l e和由W o e u s 试 G r a n -
de 组合的未经选择的馄合群体 (本研究的三年中用的
是 F一 、 F . 和 F , ) 。
小密 : D 63 0 1 , 由N . E . B o lr o u g在 墨 西 哥培育的
矮杆普通小麦 , 它含有 “ N or in ] 。 ” 两对矮杆基 因 。
小黑斑 : e T A 一 2 0 4 , 由B . C . J e 。 !、 i n s 培育 的次
级材料六倍体品种 。
四个播种量 (密度 ) 和 7 个品种在每一播期内都
按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进行排列 , 重复四次 ,整个试验
为裂区设计 , 其中播期是随机排列 , 播期为主区 , 72
年的播期是 吐月 1 7日 、 4 月 2 4日 、 6 月 i 日和 6 月 8
日 , 7 3和 7 4年 的播期是 4 月 1 6日、 4 月 2 3日 、 4 月 3 0
日和 5月 7 日 。 每个播期中施 用 1 12 公斤 /公顷硫按 ,
前一年一律不施肥种植大麦 。 播种密度为 : 侮 行 播
1 0 0
、
2 0 0
、
3 0 0和 4 0 0粒种子 , 四行区 , 行 长 3 . 4 米 ,
行距 0 . 3 0米 。 按品种的种子大小 , 大麦和 小黑麦的播
种量约 5 0 、 1 0 0、 2 5 0和 2 0 0公斤 /公 顷 , 小麦 约 4 0、
8 0
、 犯 。和飞6。公斤 /公顷 。 用拖拉机牵弓}的 推形 播种
机播种 , 出苗后对每小区进行喷灌 , 在孕穗前期增加
一次漫灌 。 分别用 2 , 4 一 D和燕麦灵控制阔叶 杂草和
野燕麦 。 抽穗期以 50 % 的植株抽穗为准 。 成熟时测定
株高 , 由土表量至穗顶 , 不包括芒 。 1 0 0% 穗失 绿时
为该小 区成熟期 。
每年 9 月成熟时收获小 区中 间两行 , 用籽粒产量
除 以播种到成熟的天数得每日籽粒产最 。
确定了三个生长期 :
E V P = 营养生长前期 , 从播种到 5。% 抽穗前 3任
天的天 数 。
E R P 二 生殖生长前期 , 由营养生 长前期末至 S Q%
抽穗的天数 。 该期每年都是 30 天 。
L R P = 生殖生长后期 , 由生殖生长 前 期至 成熟
的天数 。 在距试验地不到 1 公里处的气象站记载了上
温和气温 , 降水和蒸发量 。 在俄勒冈州的克拉马思福
尔斯 , 用辐射强度计测定每 日总太阳辐 射 (S U ) ,
每日热单位 ( H U ) 由图利莱克的最高气温 减去 5 ℃
算得 ( F i s c h e r , 私人通讯 ) 。 由于 4 月和 6 月 初的
低温使热单位为负位 , 故未采用 G i l m or 。 和 R o g o r `
( 1 9 58) 的方法 。 还日计算了太阳辐射和热单位 , 并
总计上述 8 个生长期及太阳辐射和热单位 (表 3 略 ) 。
在 E V P 、 E R P 和 I砂 R P 期中接受的太 阳辐射分别用
S U !
、
S U Z和 S U 3表示 , 相应的热 一单位分别用工爪 J l 、
壬王U Z 和 I于U 3 表示 。
对农艺性状资料进行了通常的裂区试验方差分析
( S t e 。 1和 T o r r i e , 1 95 0 ) 。 考虑到本研究的 裂区设
计特点 , 把单个处理均数 〔四个重复的平均 ) 作为四
因子试验进行分析 , 年份作为重复 。 把包括年份的互
作 (原表 5 ) 一 Y G S 、 Y S D 、 Y G D和 Y G S D一合并
成一 个具有自由度为 1 98 的总误差项 (误差 D ) , 以
检验所有的其他互作 , 包括年份的其他互作定为误差
A
、
B和 C , 用来检验原表 6 中上述误 差项直 接 给出
的主效应 。
使用主成份分析 ( F r e o m a n 和D o w k o r , 1 9了3 ) ,
并扣出环境内基因型间变异的正交分量 。 这种统计方
法有助于鉴定那些对基因型 x 环境的互作有同样贡献
的基因型或环境因子 `年份 、 植株密度或播期 ) 。
4 0 国外农学一麦类作物 1孚8 7年第 1期
对每年每个基因型的每 日产量 , 太阳辐射和热单
位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 。 通径图中的单箭头线表示
由通径系数和剩余回归误差度量的影响 。 3 年中 5 个
大麦基因型各别的通径图和通径系数都相似 , 因而合
并成一个通径图 。 同样 , 小麦和小黑麦每年的通径系
数也相似 , 也合并成一个通径图 。 把所有基因型和年
份的通径系数平均 , 并求得平均数的标准误以表示组
成平均数的通径系数的稳定性 。 省略了 E R P 期中 接
受的S U Z 和 H U Z , 因为他们对籽粒产量 (公斤 /天 )的
_影响可由E V P和 L R P期间接受的太阳辐射和 热单位
来解释 。 由于 S U 3 、 H U 3 和 L R P彼此间有很高的相关
性 , 所以在通径图中把他们划在一个圆圈内 , 他们对
籽粒产量的净影响只用一条到产量的通径而不用各条
通径表示 。 实际上 , 把 S U 3 、 H U 3 或 L R P各自对产
量的贡献单独分别出来是不可能的 , 因为这些参数彼
此是高度相关的 。 这同样适用于通径图中用圆圈圈起
_来的其他变数组 。
结 果
在 72 、 73 、 74 三年中 , 每年 7 和 8月 以晴 天 占优
势 。 尽管74 年 7 月降了 2 厘米多的雨水 , 但是微不足
道 。 整个生长期每月平均蒸发量小于 1 厘 米 (表 l
略 ) , 土温和气温年间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表 2 略 ) ,
其中 7 和 8月是最热月 (均温约为 30 ℃ ) , 甚 至 3 个
最热月 的平均低温也才 8 ℃或更低 。 生长期较 短 (约
14 0天 ) , 在整个生长期中可能发主霜冻 , 在 本研究
的 3 年中 7 月均无霜 , 但在 6 和 8月有 1 一 8 天 的 霜
冻发生 , 整个 5月的土温都在 10 ℃ 以上 , 6 、 7 和 8
月相对稳定在 17 到 20 ℃ 。
太阳辐射和热单位各年间无大变化 。 3 种作物在
3 个生长期中所接受的太阳辐射和热单位是不同的 。
从原表 4 中可以看出 , 小麦和小黑麦在 E V P 接受的
能量比大麦的多 , 但在 E R P则稍低于大麦 。 从 平 均
值来看 , 大麦在 L R P接受的总能量 多 于 小麦或小黑
麦 。
不出所料 , 本研究 8 年的产量都是相当高的 (图
1 和 2 略 ) ,总平均籽粒产量为 79 5 0公斤 /公顷 或 69 公
斤 /天 (原表 后 ) 。 其他农艺性状的均值未详列出 , 但其
总平均值列于表5 ,每公顷籽粒产量与每 日籽粒产量高
度相关 (r 二 。 . 95 二 ) , 因此 , 这种评价生产力的方法上
的差异对通径系数或简单相关系数的影响是极小的 。
通径系数表明 , 大麦和小麦一小黑麦组间最显著
的差异是 L R P 、 S U 3 和H U S 对每 日籽粒产量 的 净
影响 。 L R P 、 S U 3 和 H U S 对大麦产量 的 效应为
一 。 . 56 士 0 . 09 (图 3 ) , 而对小麦和小黑麦产量的影
响为O 。 51 士 0 . 16 (图 4 ) , 通径系数 一 0 . 56 和 0 . 51 是
有显著差异的 ( P < 0 . 0 1) 。
通径系数 一 0 . 3。对 一 0 . 0 5 ( t = 3 . 5。 , P ( 0 . 0 2 )
表明 , 小麦和小黑麦在 E V P接受的H U I 与 在 L R P
的热单位所呈现的负相关程度比大麦的高 。 通径系数
o
。
1 7和 0 . 03 ( t = 2 。 47 , 0 . 05 ( P ( o 。 1 )指 出 , 小麦和
小黑麦在 E V P和 S U I 与在 L R P所呈现的正相关比大
麦的高 。 大麦的 E V P和 S U I 与产量的净相关 比小麦
和小黑麦有更高的负值 ( 一 。 . 43 对 一 0 . 14 ; t = 2 . 57 ,
P < 0
。
05 )
。
通径系数的差异不显著 , 表明了大麦和小麦 一 小
黑麦组间有某些相似性。 例如 , 大麦和小麦 一 小黑麦
组间的太阳辐射单位 (S U l ) 对 E V P效应的通 径系
数分别为 0 . 9 土 。 . 01 和。 。 87士 。 . 03 , 它们中的正而显
著的系数 1 。 02 士 O。阅和 O。 60 士 0 . 15 分别表 明 , S U 3
和 H U S 影响着大麦和小麦一小黑麦的L R P 。 同样 ,
原表 4 各生长期的太阳辐射 (S U ) 和热单位 ( H U ) 占总生长期位的百分率 (三年平均 )
S U H U
娜一1789招245韶壁.279308456期胡播日作
59弱4貂7621“34月0污JO甘自J价.白0口O三,`叹,勺.22,妇自487招56“朽26498铸310幼加
小 麦
小 黑 麦
1 7 / 4
2 4 / 4
1 / 5
8 / 5平均
1 7 / 4
2 4 / 4
1 / 5
8 / 6平均
1 7 / 4
2 4 / 4
1 / 6
8 / 后平均
1 9 8 7年第 1 期 国外农学气 , 麦类作物 4 1
原表 6 每日籽拉产 , 、 拉教 、 拉盆 、 至抽抽的天傲和株离的自由度 、 均方和平均值
穗数抽天到的变异来源 自由度 公斤 /公顷 公斤 /公顷 秘数了米
名
( 1 0` 欠 ) ( 1 0
已 x ) (毫克 )
( 1 0名 x )
高 度
(厘米 )一 -一一 、 产一:….…dù OnU匕,叮曰`月J占, .Q.…621236918( Y )型又 G种密 ( G )(误差 A )度 ( S ) 5示屯万丽 es 丁万瓦面`毛 -1 0 4 0 。 7 . 1 84 0 。 7二2 65 。 5二 2 3 4 . 6二3 0 9 . 8 2 6 7 。 91 4 2 . 2二 1 2 2 . 8二
2 2 8理. 9 . 4 4 5 。 6
2 5 0
.
9二 7 66 . 2二
6 0
.
0二 4 8 . 7二
1 0 8
.
0二 7 3 . 5二
7 2
.
6二 5 1 . 3二
1 8 1 3
。
8
2 3
。
9 1 6
。
50
了
95 0 6 9
。
3
3 1 7 8
2 3 3 8
7 7
1 82
68
2 3 8
1二
。
9二
。
4二
(犷 B ’
(误差 C )
35 67
9 93 3
! 3 4
1 4 7
7 9
5 3 2
9 2
工9
1 8
2残
5
.
7
.
2 8 90
。
4二
3 1 72
。
0二
2 6
。
5二
8 4
。
0二
6
。
4
丈7 90 。 7二
2 4 7
.
8二
6
。
1
3 2
。
9二
9
。
5
2
。
2
8
。
6
6 2
5 3 0
。
0
] 0 6 4 8
。
]二
2 83
。
9 . ,
1 2
。
2
1 1
,
3
王5 2 。 5
7 7
。
7二
1 2
。
5 .
1 8
。
4二
6
。
9
4
。
7
6
。
9
9 8
份因
:….1n乙ù匕。O月,孟性。乙;
基年Y播
兮.闷l几D.月任厅了O曰者往ù,曰。02
ù戳貂铃黔
, 值分别达 5% 和 1% 的概率水平 , 十 各年份处 理的总平均 , , , 年份为重复 ,
旧 了之舔救
EV户与 S U t
S U {写 阿U 了 夕7了O
止 口 t o ,
士 。形 ~
.O口
原图 8 、 大安 ( 6个基因型合井 ) 营养生长前期 ( E V )P
位 (S U l , S U 3 ) 和热单位 ( H U I , H U 3 ) 对籽拉产盆 和
生殖生长后期 ( L R )P 的长度及其间的太阳单
(公斤 /夭 ) 影晌的通径系数分析和单 相关 系数。
一口 . ,今丈0 . 舒书魂户` \ 、 \〔 V P
d U I
甲
O布` 土众0 7
/ /
泛泛八止声黎匕鱼{什 U,
, 。织多 重
弃目久系签赶
`几尸5 乡口多
LRP万 H U3
夕 J多写日口 3
卜 V尸写 5口矛
万口 ]万 衬U l
。 `夕 5竺 0 0 1
改乡7竺 0 .口 ,
。 .夕,土眨。令
O 夕O二 Q O李
一 O冷 l土 。 ,多
耳圈 4 、 小安和小娜安 (两者合并)
旧单位和热单位 ( S U i 与S U 3 , H U i 的曹养生长前期 ( E v P ) 和生殖生长后期 ( L R )P 的长度及其间的太与H U 3 ) 对杆拉产且 (公斤 /天 )影响的娜挂燕雄分析和单相关系教。
国外农学一麦 类作物 1 9 8 7年 第 1期
大麦生理成熟的外观指标
P l, 1111
飞
J
.
C o p o l a n d
,
R 工交c n t C r o o 少、 s t o n
谷类作物籽粒干重达最大值时称为生理成
熟 。 对于研究籽粒灌浆生理学或把籽粒灌浆持
续期作为选择指标的研究者以及采用摊晒的种
植者来说 , 了解作物生理成熟的时间都是很重
要的 叱
过去从未报道过大麦生理成熟的特定外观
指标 。 . 在有关大麦成熟的遗传研究 中 , A k s e l
和 J o h sn o n 把 75 %的穗和穗颈的失绿期定义为
成熟 期 。 R a s o su s o n等在研究大麦籽粒淮浆期
时 , 曾武断地把茎 、 叶和穗的失绿期作为生理
成熟的指标 。 本实验 旨在鉴定与大麦籽粒最大
干重 ( M K W ) 到达期恒定相关的外观指标 。
材料和方法
田间试验于 19 8 1和 1 9 8 2年在美国明尼苏达
州圣保罗的排灌 良好的 沃基 根 ( W a u k e g a )n
粉砂壤土 (典型湿软土 )上进行 夕 并按能获得最
佳籽粒产量的肥量施肥 。 选择形态类型和遗传
背景具多样性的代表品种 , 19 8 1年 5 月 1一 日播
种六棱大麦 ` nI o r e x ’ 和二棱大麦 ` N o r b e r t ’ 。
1 9 5 2年 4 月 2 7日播种六 棱大 麦 ` B e a e o n ’ 、
`
M
o r e x ,
、 ` G l e n n , 和 ` R o b u s t ’ 及二 棱大
麦 ` G i t a n e ,和 ` N o r b e r t ’ ,完全随机区 组设
计 , 四 次重复 , 四行区 , 行长 3 米 , 行距 30 厘
米 。 每 30 厘米行长播 1克种子 。
1 9 8 1年开花后约二周 , 在每小 区中间两行
标记抽穗程度一致的穗 , 每 3 天从每小区中割
取标记的 5 个茎秆样本 , 共取 9 次样 。 分别测
定这 5个穗茎以确定其颜色或外观开始发生某
些变化的时期 , 记载芒 、 籽粒 、 颖片 、 穗颈 、
穗轴 、 旗叶和顶部节的失绿 , 并记载顶部节的
塌陷状况 , 即记载其从凸出到 下凹 的变 化状
况 。 此外 , 记载各穗中部两个籽粒腹沟处色素
索束出现和胚基部外观褐斑呈现时间 。
1 9 8 2年 , 在开花期 (即中部小花的花药开
裂后 ) 内夕 同天标记各小区中间两行发育一致
的穗茎 , 开花后 12 至 1 4天开始取样 , 此后每隔
一天取 样一次 , 直至所有鉴定的外观变化均已
出现为止 。 每次每小区取样 10 株 , 鉴定其外观
变化 , 随后取每穗中部 1 0个籽粒进行外观鉴定
并测定 其鲜 、 干重 。 再从每穗中部取第 1] 粒种
子 , 横剖后检查断面是否出现 色素 , 鉴定各穗
茎的芒 、 籽粒 、 颖片 、 ` 穗颈 、 穗轴 、 旗叶及旗
叶鞘的失绿期和色素索束首先呈现期 。 1 9 8 1年
分别记载了籽粒不 同部位的失绿期 , 但是行不
通 , 因此 , 1 9 8 2年改为记载当内秤或外样或颖
果内任一部分组织表现失绿就作为整个籽粒失
。 栋卿公二厨 吧两妞 尹` 之侧` 之 ,资产. `。 。 。 蔺切户铭而争佗 产。望。 呀产两健 . 、 , 。 管自 巴户 、 岁佗 , 产 , . 0 . 声. 份 洲称。 份。 召 妞声 二君 艺户 吧, 份留产,卜 , 刃 、 互 沪心 ` . 脑℃户伪声 》 。 p 。 ` , 而 , , 点 。 忍 馏口匕声翻
l, 奋; `大麦和小麦一小黑麦间在 E V P接受的H U I 与籽粒产
量呈正相关 , ,他们的通径系数分别 为 。 . 29 士 。 . 16 和
0
。
5 8 士 0 。 3 3 。
讨 论
在图利莱克条件一「:
1
. 小麦 , 小黑麦的生长期比大麦长 ,不宜迟播 。 4
月底前播种大麦 , 产量与小麦 、 小黑麦相当或更高 ,
说明它利用太阳热能较好 。
2
。增加 L R P的太阳辐射和热单位以及 增长 L R P
是小麦 、 小黑麦增产的因素 , 但对大麦则杏 。
3
. 对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是在开花前后及籽粒成
熟的后两周过早出现的极冷天气 。
4
. 需挑选更有效利用 6 、 6 、 7 月的太阳热能的
适宜叶层 (如植株叶片排列形状 , 叶面积系数等 ) 的
品种 , 改进品种的生长阶段以更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
件 , 如 L R P较长 , E R P较短且早熟的小麦 、 小黑麦 ;
对大麦而言 , 也需 L R P稍长的品种 。
〔彭俊华 、 李有春译自C r o P S c ie n c e , 1 9 8 5 ·
2 5 ( 6 ) : 8 9 3一 9 0 0 (英文 ) , 李尧权校〕
(本文图表有省略 , 讨论部分只作摘要— 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