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西藏小麦黄条花叶病的初步研究



全 文 :厚的光照条件。 象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和第二年的三月 、 四月约五个月的 时 间 的 光
照 , 其它作物利用不上而冬麦可以利用 。 冬麦正是利用这两段时间的光照和低温慢慢地
创造它越冬的条件和逐步形成大穗 、 多粒的基础 , 它利用大于 O ℃的积温也较充分。 以
拉萨为例 , 拉萨有大于 。 ℃的积温 2 6、5 ℃ . 肥麦全生育期可利用大于 。 ℃的积温 2 3 5 0℃ ,
只剩余热 3 05 ℃ 。 而青棵全生育期只能利用 13 30 ℃到 190 0 ℃ , 它的余热就大得多了 。 `
(三 ) 适当种植冬麦还可 以缓冲劳畜力的紧张状况 , 有利于提高农 活 质 量 , 开 展
农 、 牧 、 付多种经营 。
(四 ) 冬小麦也是人民生活需要的。 群众的主食历史上就有面食的成份。 适当种植
冬麦不仅因产量高可增加经济上的收入 , 而且生活上适当配给也是必要的 (当然 , 比例
不能过大 ) 。
如果不研究冬麦的特性 , 不分析冬麦的经济价值 , 也不考虑冬麦产生问题的原因和
问题的所在 , 以及广大农民对冬麦的态度如何等 , 就一味否定冬麦的作用 , 这实质上也
是一种不实事求是的官僚主义瞎指挥作风 。
对冬麦 目前存在的间题 , 是人为造成的 , 只要我们能正确地认识这些问题 , 解决色
的弊病是不难的 , 就是按自然规律 、 经济规律办 , 科学地 、 合理地调正种植比例 , 冬麦
将会在我区的农业生产上继续作出贡献。
西藏小麦黄条花叶病的初步研究
自治 区农科所植保组狱
小麦黄条花叶病是我区小麦 、 青棵上的一种新病害 . 此病发展快 、 危害重 、 损失大 ,
轻者减产 20 一 30 肠 , 重者减产 50 ~ 70 肠 , 以至无收 。 为了摸清发病原因 , 探 索 发 生 规
律 , 寻找防治办法 , 我所于一九七七年开始对症状特征 , 传染途径 , 病毒形态 , 病毒的
抗逆性 , 发病因子等 , 进行了调查 , 试验研究 :
一 、 病害发生情况
此病于一九七七年在我区贡嘎 、 穷结 、 乃东 、 桑 日等县的部分公社的冬小麦上首次
狱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有林大武 、 李建兰 、 次松 、 王呜岐 、 陈仲宜 、 吴友吕 、 于善汗 、 张武
宁、 张若平等同志 。 皮永健 、 高俊奎两同志参加部分工作。 本文 由林大武执笔整理 。
发生危害 。 一九七八年在达孜、 仁布等县相续发生 。 一九七九年在山南地区 、 拉萨市的
部分县 , 林周农场 、 澎波农场普遍发生危害 。 据不完全统计 , 一九七九年全区发病面积
达十万余亩 , 仅澎波农场发病面积就有三万三千余亩 , 占粮食播种面积的 47 . 7肠 。 减产
三百多万斤粮食 。
一 、已 J上 止上才丫一 、 刀以 . 1/ 、 一 I勺 拼 .
田间观察及盆栽接毒试验 , 小麦黄条花叶病在麦类作物上 自苗期至灌浆 期 均 可 发
病。 种子传毒的 , 二至三叶期开始出现症状 , 自下叶渐至上叶 ; 虫传或人工汁液磨擦接
种的 , 视传毒时期而定 ; 抽穗后接毒的 , 一般在主茎叶片上不表现症状 , 而多在幼嫩的
分粟叶片表现症状 。
症状有三种类型 : < 1 ) 在叶片 , 叶鞘 、 穗茎节上表现淡黄色线条状 。 ( 2 ) 在叶
片上表现淡黄 (或黄褐色 ) 斑块 。 < 3 ) 心叶卷成针状不伸展 , 或半边叶卷曲 。 ,
先在心叶上出现针心大小的退绿斑点 , 随着植株生长 , 退绿斑点沿着叶脉逐渐扩展
形成 长短不一的淡黄色线条状病斑 , 病斑汇合后全叶枯黄 。 条斑在小麦上多呈苍 白色或
淡黄色 , 在青棵上多呈姜黄色 。
田间症状 : 先是零星病株出现 , 然后逐渐扩散 , 及至整片发病 。 远看象缺肥引起的
发黄 ; 近看象缺锰引起的花叶 。
三 、 危害程度
一九七七年 , 一九七八年在甲竹林公社 、 白纳公社 、 帮堆公社抽样调查 , 病株较健
康 ,千粒重降低26 . 3 ~ 6 3 . 6肠 。 为了进一步明确小麦黄条花叶病对小麦的危害程度 , 一九
七九年在防虫条件下 , 进行盆栽接毒试验 。 供试品种为 “ 那达多列斯” , 每盆播 15 ~ 20
粒种子 , 出苗后 2 至 3 叶期 , 以汁液磨擦接毒 . 盆中一半接毒 , 一半不接 毒 ( C K ) ,
成熟后抽样考种 。 试验结果见下表 。
表一 、 危 害 程 度 洲 定 结 果 (一九七九年 )
注备重粒千单重均平穗穗数一均平粒项 目 ! 品 平均株高…平均穗长…,习耀警种
4 2
.
2 5 c m 0 2 e m
5 9
.
6 5 c m 0 9 C m
9
.
5 个
1 1
.
2 3个
1 1
.
2 5粒
16
.
3 0粒
0
.
2 6克
0
.
4 9克
.
3克
.
5克
防虫罩内
,
noqULOō .一八O八tO了株病健
病株较健
株下降 (肠 ) 2 9
.
2 1 5
.
0 15
.
4 3 0
.
8 4 5
.
9
注 : 因试验在罐头盒中进行 , 营养条件都比大田差 , 植株的经济性状也 比大
田差 . 病株考种 40 株 , 健株考种 35 株 。
注 :因试验在罐头盒中进行 ,
病株考种 40 株 , 健株考种 35 株 。
营养条件都比大田差 , 植株的经济性状也比大田差 .
从表中看出 : 小麦黄条花叶病对小麦的危害主要表现感病株矮小 , 结实小穗和穗粒
数减少 , 单穗重减轻 , 千粒重下降少 、
四 、 病毒形态观察
取病株叶片 , 采用浸出 、 提纯 、 超薄切片三种方法制样 , 病叶浸出液和病叶提纯液
均用 4 肠磷钨酸负染色 。 经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 电镜室多次观察 , 病毒质粒为细线状略
带弧形 , 直径为 14 ~ 16 毫微米 , 长度为 6 50 一 850 毫微米 , 最长的达 1 2 5 0毫微米。
五 、 传染途径试验
<一 ) 汁液磨擦接毒试验 : 供试品种小麦为那达多列斯 , 藏春 6 号 , 青棵为果瓶
将种子播在从未种过麦类作物的菜地 , 分加防虫罩和不加 防 虫罩 二 个 处 理 。 出 苗局
2
.
5 ~ 3 叶期 , 采用常规汁液磨擦接毒 , 每个品种分接毒与不接毒 。 不加防虫罩的 每 隔
三天喷内吸剂农药一 次 。 接毒后观察 40 天 。 结果见表二 。
表二 、 磨擦接毒试验结果调查表 (一九七八年 )
生育期 接种 日期 }始病 日期
调查株数…病株数 备 注率)病肠发`
Q口9曰月任今自.107.8
O`ō .止月任J皿一
12003653
厅才月任OC工匕OdA占noQlt乃J6民曰nJLOCc八, .ù户0O合注占叶
,’双’5/
一.2藏春 6 号
,/
那达多列斯
,’
8 月 1 4日旧 月 3 0 日 不 加防虫罩
8 月 14日旧月 3 0日
果 8 月 1 4 日旧 月 30日
,
藏春 6 号
,
8 月 2 7日19 月 1 5日 加防虫罩
8 月 2 7日 }9 月 1 5日
0
5
.
7
0
理一接K处一磨c
试验结果得知 : 磨擦可 以传毒 , 在旬平均气温为摄 氏十三至十五度范围内 , 磨擦接毒
后的潜育期 (从接毒至始病期 ) 约 17 一 18 天左右 。
<二 ) 病种传毒试验 : 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七九年分别从各地采回病种 , 在防虫条件
下 : 进行盆栽试验 , 土壤经消毒处理 , 以一九六七年入库的 2 4 19 品种 (病种 ) 作比较 ,
并以无病种作对照 。 试验结果见表三 、 四 。
表兰 、 病种传毒试验结果表 (一九七九年)
品 种 材 料 来 源 调查 日期调查总植数 }病株数 病 率肠 )发
8
.
14
9
.
4
6 3
7 7
1 1 1
5
1 02
1 1 8
3 7
1 09
1 2 6
1 2 7
5 9
1 02
8 6
7 3
4
.
8
2
.
6
1
.
8
1
.
7
(库内取) O
0
0
3
.
7
0
.
8
6
.
3
1
.
7
0
.
9
0
0
32
,1
04
月.1
8
0
4士Z一ú.0
一1上了产八匕
此盯一行了R 斗上Zú睦井
肥 麦
那达多列斯
肥 麦
那达多列斯
果 洛
穷结农场 78 病种
白纳一队 78 病种
泽当一队 7 8病种
甲竹村一队78 病种
帮堆二队 78 病种
马布一队 78 病种
本所无病种
马布一队 79 病种
吉荣二队 79 病种
泽当一队 79 病种
林周农惕 79 病种
山南农科所 79 病种
本所无病种
本所无病种
表三 、 四指出 : 病种可 以传毒 。 但病种的带毒率均不高 , 一般为 1 . 7一 4 . 8肠 , 最高
为 6 . 3肠 。
( 三 ) 病土病根传毒试验 : 从发病严重的地块里 , 采回表土 (五厘米土层 ) , 除弃
根茎 。 进行消毒与不消毒两个处理 。 取回鲜病株除去地上部及细土 (进行消毒与不消毒 )
处理后 , 分别播上大头黄 , 早熟三号 (由四川农科院植保提供 , 系土传花叶病毒或染品
种 ) 。 每盆播大头黄 、 早熟三号各一半 , 以本所消毒过的菜地土播无毒种对照 , 重复二
次 。 结果见表五 。
从去年和今年试验结果看 , 我们认为 , 病土病根不能传毒 。
<四 ) 澳蜻传毒试验 : 取病株上的瘦瞒 <属种尚未定 > , 分三种方法接毒 。 ( l )
将瘦瞒装入大号试管中 , 然后将试管带虫套住无病麦苗 。 ( 2 ) 取回带有座蜗的病叶 ,
在镜下除去其它虫留上瘦瞒 , 将病叶带瘦瞒用胶布粘在无毒病麦苗上 。 ( 3 )将瘦蜻抖落
在无病苗上 。 上述三种处理均以无病杂草的瘦瞒作对照 。 除套试管以外 , 其它处理均在
玻璃 (加玻盖 ) 缸内进行观察。 试验结果见表六 。
六 、 病种内病毒含量测定
将病种分成外表皮 、 种皮 、 胚乳 、 胚四部分 , 同时将无病种也分成四部分 , 分别以
汁液磨擦方法接在感病品种的幼苗上 , 重复二次 , 在防虫条件下 , 观察其侵染力 . 测定
表四 病种传毒试验结果 (一九八O 年 )
)率病肠发`材 料 来 源 处 理 条 件 } 播期 !始病期 调查日期 总株数 !病株数
八匕丹O勺 Q自斤r l卜口八 joO`U
QU勺乙氏dU司 .ù,翻úb八01
.
0只八匕,自1一ódQUú.0工勺,1qoCOJ.ù八口0自OJQJ月1J.一,l
.
les
es
esl
.
l
es
!ll
,.
J`
es
月`,几
0QU,土尸护产,尹户-Z了
I
J
I
.
!es
es
es
.
l,es
;
,
l
leses
几匕月土尸尹产,
厅`
,’ I,、从
山 前 麦病 种
7 9年 9 月取
肥麦病乖
7 9年 8月从借
肥麦病种
79 年 8 月从林周取
肥麦病种
79 年 8 月从马布取
山前麦病种
79 年 9 月从本所取
0 5 2病种
80 年 6 月从温室取
2 4 1 9病种
67 年 入 库
肥麦病种
79 年 8 月从庆德取
肥麦病种
79 年 8 月从帮堆取
日农 1 2号 (无病 )
2 4 1 9病种
67 年 入 库
2 4 1 9病种
67 年 入 库
日农 1 2号 (无病 )
播在消毒土中在防虫罩内进行
0
.
7 2
经 5 ℃处理
播在玻璃缸内
不 处 理播在玻璃缸内
播在玻璃缸内
结果见表七 。
测定结果表明 : 病种内的不同部位均含病毒 , 尤以种皮 、 外表皮含量高。
七 、 植株体各部分含毒情况测定
取三叶期和灌浆期病株 , 冲洗干净 , 分成根 、 茎 、 叶 、 颖壳 , 三叶期病 株 分 三 部
分 . 以消毒与不消毒处理 , 然后将各部分剪碎磨研 , 取汁液磨接在无病麦苗上 , 并以无
病植株的各部分磨接作对照 , 每处理重复二次 。 测定结果见表八 。
从表八中得知 , 三叶期和灌浆期病根均不含毒 , 而其它部分都含毒 , 以病茎含毒量
最高 , 病壳最低 .
表五 、 病根病土传毒试验结果 (一九七九 ~ 一九八O )
病 土 来 源 } 品 播种期
( 7 9年 )普霸…曾蠢…髓…病株数…芥弯登
八b
04.0
J
n华八甲l砂六妙,山口人入U
0
0
2 3
.
8
05
1一,曰60八O一讨n.月任1tl山“”勺OJbUl工n叹口dǎ吕oj通ō八0CO月任匕n甘QUó1自
ō .1上
帮堆一队病土
帮堆一 队病土
结 巴二队病土
结巴二队病土
马布一队病土
马布一队病土
帮堆一队消毒病土
帮堆一 队消毒病土
马布一队消毒病土
马布一队消毒病土
菜 地 土 (消毒 )
本 所 病 田 土
本所病田土消毒
消毒土拌鲜病根
消毒土拌消毒鲜病根
病叶汁液磨接麦苗
大 头 黄
早熟三号
大 头 黄
早熟三号
大 头 黄
早熟三号
大 头 黄
早熟三号
大 头 黄
早熟三号
肥麦无病
马布一病种
藏春一号
藏春一号
藏春一号
藏春一号
藏春一号
5
.
3
8 0年
3

1 1
八 、 病毒的抗逆性测定
<一 ) 病毒的致死温度测定 : 取病叶汁液 , 经 3。。o转 /分钟离心 30 分钟 , 取上 层 液
加水一倍搅匀后 , 分装在。 . 5厘米薄玻璃管中 , 将装汁液的玻管 放 在 50 、 5 、 60 、 65 、
70

7 5

8 0

8 5

9 0

9 5

1 0 0 ℃恒温水溶中处理 1 0分钟 , 处理后即投入冷水中冷 却 ,
然后用 60 0目的金刚砂磨接麦苗 , 并以蒸馏水 , 原汁液作对照 , 每处理重复二 次 , 在防
虫罩内进行 。 在初步测定的范围内 , 再进行 50 一 52 、 54 、 56 ℃处理测定 。 结果见表九 。
初步测定结果 : 病毒的致死温度为 5 ~ 60 ℃ 。
<二 >病毒的稀释度浦定 : 将病叶研碎 、 用双层白纱布挤取汁 液 , 经 3。。。转 /分 离
30分钟 。
取离心上层液 , 用蒸馏流稀释成 l : 1 0 、 l : 1 0 0 、 1 : 2 0 0 0 、 1 : 1 0 0 0 0 、 i : 2 0 0 0 0 0 ,
以原汁液和蒸馏水作对照 。 二次进行 , 每次每处理重复二次 , 在防虫条件下观察其侵染
力: 试验结果见表十。
表六 、 澳 蜻 传 毒 试 验 结 果
接毒寄主 …接 毒 方 法 调查日期 总株数 }发病株 发病率( 肠 )
藏春一号
藏春一号

2 ` 一一
, 一一
藏春一号
藏春一号
藏春一号
藏春一号
藏春一号
藏春一号
取带毒成 、 若虫装
入试管 , 套住麦苗
杂草上成 、 若虫
(无毒 )
带毒成 、 若虫装入
试管 , 套麦苗
杂草上无毒成 、 若虫
套住麦苗
病叶上带虫 , 粘
在麦苗茬
无 病 叶 带 虫
带毒成 、 若虫撒在麦苗上
无毒成 、 若虫撒
在麦苗上
爵篙…岁、育赢、…
:
`…2 一 :叶期…
:,’ 7…: …
飞`…: …
t,’ 1 2…: …
}
9
.
1 1…
9
.
, 2…

表七 、 病 种 内 病 毒 含 最 测 定
!障一…材 料 } 接种寄主 寄主生育期(叶龄 ) 潜育期(天 ) 接种株数 }发病株数 发病率(肠 )病种外表皮病 种 皮病 种 胚 乳 那达多列斯 2 一 3 叶 1 7~ 2 01 72 02 3 2 94 8 3 13 33,1Od八U曰nQJ月伙口」n乙才任,月,’ /胚水种馏病蒸无病种外表皮无 病 种 皮无 病 胚 乳无 病 胚
无 病 种 子
1 2
1 6
,曰八O月.上,1,
从表十中可见 , 本病毒的稀释限度为 1 : 1 0 0 0 0左右 。
( 三 >病毒体外存活测定 : 取病叶汁液 , 经 3 0 0 0转 /分离心 30 分钟 , 取上层液 分 装
于消毒过的试管中 , 每管中装 2 ~ 3 毫升 , 塞紧棉花塞 , 置在 20 ℃恒温箱中 , 恒温 24 小
表八 、 植株休各部分含毒测定
备率)病肠发`材 料…接毒寄主…接毒 日期 始病期 l调查期 }总株数 I病株数
ū了OUO山R
0.6.23
八匕叮`二」
八曰匕Ug口,上n甘U“0àō日à
,工9口土
9é才任八Onùd,1QJo0Lal匕OJt了厅nU,曰,éO山自叮09O白口Q农 12 号
,
,
,
,’
7
.
1 5 8
.
1 8
,/’ ,7 。 2 9
根茎叶粒壳病
消毒病根
消毒病叶
消毒病茎
消毒病粒
消毒病壳
无病叶
无病茎
无病根
无病壳
无病粒
时后 , 隔 日磨接在麦苗上 , 重复二次 , 在防虫条件下观察其侵染力 , 从今年初测定结果
看出 : 该病毒在体外存活四天左右 , 见表十一 。
<四 ) 病毒在千病叶上存活期测定 : 取发病盛期病 , 压在标本夹内 , 放在室内 , 每
隔 1 0天取干病叶两片剪碎研磨进行汁液接毒 , 观察无病株发病情况 。 以植株不表现症状
的前一接毒 日期为病毒在干病叶上存活 日期 。 测定结果见表十二 。
测定结果表明 : 此病毒在干病叶上在西藏的室温条件下 , 可 以存活两个月左右 。
九 、 寄主范围
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今年对我区麦类作物及几种常见的禾本杂草进行汁
液磨擦 接毒测定 , 并将此病的寄主进行交互接毒 , 进一步了解各种寄主在病害流行中的
互相关系 。 从 田间调查和试验结果表明 : 小麦黄条花叶病毒可以侵染小麦 、 青棵 、 大麦 、
小黑麦 、 野燕麦 、 棒头草 , 而且这些寄主之间均可互相传染 。 见表十三 。
十、 品种抗病性鉴定
为 了鉴定出较抗病品种 (系)直接为生产所应用 , 以及为培育抗病高产良种提供杂交

表十 、 病 毒 稀 释 限 度 测 定
率 )病肠发`寄生接种寄主 到。扁
`认流 。 。 口
艺考 什口 }习 3友牛T 目 夕夕J !夕川 」兰J 卜」 夕夕」目 别 } }
接种株数 }病株数 备注理
二叶期 6. 19 8 . 20果水液菌原无病
: 10
: 10 0
: 0 10 0
: 0 0 0 10
: 10 0 0 0 0 7

9
蒸 馏
病 原
l : 10
水}那达多列斯 二 叶 8 0 2
: 0 0 1 1
: 0 1 10 0
1: 10 0 0

0
I : 10 0 0 0 0
: 0 0 0 1 10 0 0
12
3 1
7
2 1
12
15
8
6 1
17
7 1
8 1
23
8 1
16
4 1
0
2 1
7
1 1
7
1
0
0
17
5
10
3
1
0
0
0
9 2
.
3
10 0
9 1
.
7
5 8
.
3
6
.
7
0
0
10 0
29
.
4
5 5
.
6
13
.
0
5
.
5
0
0
十一 、 病毒在汁液中存活日期测定
率 )病肠发`接毒寄主 在室内0 2℃下 日期 (天 )调查日期
总株数…病株数毒期
通孟. 2,’刀/’
卜限阳一匡一冲队阵
藏春一号 3 月 2 5日 挤取病汁液 2 3 . 2 7 4 . 2 4 1 0 3
C K (水 ) 4 ,’ ,’ 9 0
3 月 2 5日 挤取病汁液 6 3 . 2 9 , 7 2
C K (水 ) . 8 , 刀 7 0
3 月 2 5日 病汁液 1 0 3 . 3 1 , 9 0
C K (水 ) ,’ ,/ 8 0
3 月 2 5 日 病汁液 4 . 2 ,/ 8 0
C K (水 ) ,/ , 7 0
3 月 2 5 日 病汁液 4 . 4 , 7 0
C K (水 ) ,/ ,’ 6 0
表十二 、 病毒在千病叶上存活 日期侧定
率)病肠发(始病期碉查期噶株数毒期
、接日毒法接方内间)在时接种寄主…、 (天
才,八u,。d
-
:
nl勺月任ùénù0八”ù日U.目gd八“11QJ刁..一1Aō,.一ó代éb月任口」,自110山曰.,之.789.0,’ /,,一óJl卜d勺b尸al朽`,IC乙1上Q.…八匕斤了月丹才0又藏春一号 }小麦病叶 5 月 1 5日压干 4 05 06 0
7 0
8 0
9 0
1 0 0
1 1 0
1 1个月
13个月
5 4天
5 2天
1 6个月
3 8 3天
3 5 0天
汁液磨接
9
.
5
8 0年
7

3 1
9
1 3
2 5
2 8
1 0
1 7
1 8
1 1
1 4
1 5
1 8
1 6
1 8
1 7
1 6
1 5
,,’ /
日农 1 2号 {7 9年 8 月 2 7日压干小麦病叶
79 年 6 月 21 日压干小麦病叶
80 年 6 月 7 日压干小麦病叶
80 年 7 月 9 日压干的病叶
79 年 10 月 2 日压干的病叶
79 年 7 月 18 日压干的病叶
79 年 8 月 16 日压干的病叶
鲜 病 叶
表十三 、 小安黄条花叶病在几种寄主上表现的症状
寄 主 表现症状部位
小 麦 叶片

穗 、
长短不一的条纹 、 斑块 、 矮化 、 前期呈退绿条点 , 后期呈淡黄色或苍白色条纹。
靛 某 叶片

穗 、
条纹 、 斑块 , 叶片半边卷曲 , 矮化 , 条纹汇合后 , 叶片呈姜黄色 .
大 麦 叶片穗
叶稍 、颈节
叶稍 、颈节
叶稍 、
颈节 同 青 棵
野燕麦 心叶上呈淡黄条纹 , 老叶上条纹呈黄褐色

条纹 、 斑块 、 卷曲 . 前期病斑淡黄色 ,
小黑麦 叶片穗
叶稍
颈节
条纹 、 斑块 、 卷曲、 前期病斑淡黄色 、 后期呈黄褐色 。
棒头草 叶片穗
叶稍
颈节 条纹
、 病斑汇合后 , 叶片呈枯黄色 .
称节颈叶穗片叶
十一 、 播期与发病关系调查
调查和试验结果告诉我们 : 小麦黄条花叶病的发生危害与播期有着密切关系 . 冬麦
在拉萨河谷 , 凡是 1 0月 5 日前播种 , 发病率随着播期的提前而增高 , 凡是 1 6月 5 日后播
种 , 发病率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降低。 春麦在拉萨河谷 , 凡是 4 月底前播种不发病 , 凡是
5 月份播种的 , 发病率随着播期推后而渐增。 见表十四 。
表十四 、 播期与发病关系调查表
播 种 日 期
播种时的}播种到越旬平均气 }冬> O ℃有温 (℃ ) }效积温 ( ℃ )
种…调查地点…茄扬
,,
n
àù
,,
,’’, /7 8年 9 月 1 5日
1 0月 5 日
2 0月 2 5日
1 2
.
2
1 1
.
2
6 2
7 9年 9 月 1 5日 1 0 . 4
弓且一,工
:
n
l八U
1 0月 5 日 1 1 . 0
1 0月 2 5日 5 . 0
5 2 8
.
6
3 3 5
.
0
1 4 6
.
6
5 3 0
.
3
2 9 2
.
6
1 5 7
.
9
肥 麦藏冬 4 号
肥 麦藏冬 4 号
肥 麦藏冬 4 号
山前麦
肥 麦
山前麦
肥 麦
山前麦
肥 麦
本所三号地 }79 年 5 月 12 日
}发 病 率
{ ( % )
{
1

7 5
2
.
4
} 0
} 0

3
8 0年 5 月 1 3日 1 5 。 1
2 6

1
7 9年 4 月 9 日
,’ 4 月 1 9 日
,/ 4 月 2 9 日
, 5 月 9 日
, 5 月 1 9日
,’ 5 月 2 9日
,’ 6 月 8 日
, 6 月 1 8日
, 6 月 2 8日
8
.
4
9
.
1
9
.
1
1 1
.
7
1 7
.
1
15
.
6
16
.
9
1 5
.
8
16
.
8
3 5 6 (青棵 ) 本所 4 号地 179 年 8 月 14 日
0
.
5
1
.
5
3
.
7
3

8
6

1
8
.
5
根据此病发生对温度的要求 , 结合我区气象资料分析 , 冬麦于旬平均气温度在摄氏
十度 以下 , 大于 0 ℃的有效积温 , 小于或等于 3 50 ℃左右播种 , 春于旬平均气温回 升 到
摄氏十度 以前播种结束 , 可以控制流行减轻危害。

十二 、 防治措施
试验研究指出 : : 、 麦黄条花叶病叙范围广 , 传染途往复杂 。 因此 , 防 病 应 贯 彻
, 预防为主 , 综合防治 ” 的方针 , 控制流行危害 。 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研究 , 我们认为 ,
应采取以下措施 :
<一 ) 选育推广抗病品种 。 这是防治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 根据近几年的调查
接毒鉴定 , 黑 白麦 、 红壳无芒短麦 , 根思 、 纽根思 、 藏青一号 , 索金浅兰对小麦黄条花
叶病比较耐病 , 在应用中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 早熟三号 、 芬兰春大麦 , 小黑麦
中的新麦十号 、 十一号等表现免疫 , 虽经济性状不够理想 , 但在杂交育种中可作参考依
据 。
( 二 ) 调节播种期 。 调查研究指出 : 冬春早播 , 冬前生长旺盛的发 病 率 高 , 危 害
重 , 损失大 , 适当晚播的发病率低 , 危害轻 , 损失少 ; 相反 , 春麦 (包括青棵 ) 晚播发
病重 , 早播发病轻。 据此 , 冬麦应选在秋季旬平均气温为摄氏十度以下 , 大于 o ℃的有·
效积温小于或等于 3 50 ℃左右时播种 ; 春麦 (包括青棵 ) 的播期 , 应在春季旬平均气温回
升到十度 以前播种结束 。
<三 ) 严格检疫 , 杜绝病种传播 。 试验证明 , 此病可以通过病种传毒 , 而是远距离
传播的重要来源 。 因此 , 控制病种外传 , 是防治此病的不可忽视的一项措施 .
<四 ) 铲除自发苗 。 调查结果指出 : 秋收后大量传毒介体迁移到自生苗上 , 使 自生
苗发病保持毒源 , 当秋播作物小麦出苗后 , 传毒介体又从 自发苗上迁到小麦上传毒 。 因
此 , 铲除自生苗既可消灭传毒介体 , 又可消灭毒源 。
讨 论
初步试验研究表明 : 西藏麦类上这种病毒病可 以通过汁液 、 痪蜻 、 病种传播 。 初步
测定 , 能侵染所有小麦品种 , 部分大麦品种 , 野燕麦 , 小黑麦 、 棒头草也能感染 : 但不
能传染玉米 、 旱稗 、 狗尾草 、 冰草 、 茅草 、 双子叶植物 。 病毒粒体细线条状略带弧形 ,
大小 6 5 0一 5 5 0 x 2 4一 1 6毫微米 , 病毒致死温度 5 5 ℃ 2 0分钟 , 最大稀释限度为 i : 1 0 0 0 0 , 病
毒在汁液中在 2。℃恒温条件下存活四天 , 在干病叶上在室内常温下只能存活二个月 , 血
清滴定率为 l : 2 5 6 。 10 一 30 ℃范围内均可发病 , 低于 10 ℃高于 30 ℃症状不表现 , 最适发
病温度为 15一 2 0℃ 。
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七八年曾用禾溢管蚜和 白无网长管蚜接毒试验 . 试验结果 , 凡是
用上述两种蚜虫在病叶吸过毒后接到无病麦苗上均出现病株 。 根据今年调查观察 , 凡是
发病植株上都有麦蚜蓟马 、 瘦蜗同时存在 。 经研究 , 痪瞒传毒初步肯定 。 由此启发 , 由
于前两年设备简陋 , 试验手段落后 , 鉴于数种小虫并存 , 在试验过程中 , 蚜虫体上是否
粘有瘦蜻带毒传播 , 还是蚜虫本身就是传毒媒介 , 有待进一步试验 , 予 以肯定 。


压干病叶上只能存活二个月 , 病种可以传毒 , 并与种子的寿命而并存。 据此 , 病毒
,区麦类上这种病毒与小麦纹花叶病毒是亲缘关系呢 ? 是小麦条纹花叶病毒在西藏这个
`殊的生态环境中的变异 ? 有待深入研究。
根据此病毒在小麦、 青棵上所表现的症状特征 , 我区麦类上的这种病毒病暂定名为
`西藏小麦黄条花叶病 ” .
(参考文献略 )
小麦黄条花叶病与冬小麦播种期
关系调查研究
林周 农场 王其享
近年来 , 林周农场几万亩麦类作物 , 由于小麦黄条花叶病毒病的发生流行及猖撅为
害 , 造成粮食生产严重减产 。 发病轻者减产 2 0一 30 呱 , 重者减产80 % 以上 , 甚至有的无
收 , 为此 , 对该病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 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试验观察和调查研究 , 同时
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 。
小麦黄条花叶病毒病 ,是一种病毒侵染所引起的病害 , 目前还没有什么特效的药剂进
行 防治 , 我们主要采取的是预防的办法 , 其原则是创造该病毒病原物生育繁殖的不利环
境 , 杜绝它的传播途径 。 在具体做法上 。 采用了 : ( 1 )调换无病种子做种 ; ( 2 ) 实行轮
作倒茬 , 病田不再连作 , 改种异科作物 (如油菜 , 豆科等 ) ; ( 3 ) 施药 灭 虫 防病 ;
( 4 ) 调节播种期 , 创造病原物及传毒害虫的不利条件 , 控制病害发生等措施 。 从近两
年来的实验研究及大面积防治黄条花叶病毒病的实践来看 , 在这些防治办法中 , 采用调
节播种期来控制病害发生的办法 , 效果较为理想 , 可 以大大减轻和杜绝该病的发生 , 这
种办法既不耗费大量农药和资金 , 又节约劳力 , 可谓费省效宏 .
利用调节播种的办法 ,控制和减轻小麦黄条花叶病毒病的发生为害 , 以往缺乏系统的
分析研究 , 我们认为搞清这一 间题是必要的 。 因为它对小麦黄条花叶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
意义 , 小麦黄条花叶病毒病的发生 , 与不同播种期 (也可说是温度 ) 有密切关系 。 本文
将我们试验 、 调查的有关小麦黄条花叶病毒病的发生 , 与不同播期关系的资料 , 进行整理
分析 , 以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