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藏嵩草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及生产力动态监测研究



全 文 :2003年 6月 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38卷
第 2期 144~153 JOURNAL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季 刊

藏嵩草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及
生产力动态监测研究

赵 忠 1,王安禄 2,马海生 1,卓玛加 3,马玉明 3,宋慧琴 1
(1. 甘肃省畜牧科技开发中心,兰州 730030;2. 甘肃省碌曲县畜牧局, 甘肃 碌曲 747200;
3. 碌曲县草原站,甘肃 碌曲 747200)

摘要: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藏嵩草草地 3 年的定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草地群落主要以
湿生、湿中生和中湿生植物组成,共有植物 74种,分属 16科 37属,藏嵩草为优势种,在群落中
的平均优势度达 32.2 %,占草地密度和植物量的比率分别为 57.6 % 和 46.8 %,草群中以莎草科草
占绝对优势,其密度和生物量比率分别达到 85.9 % 和 77.4 %,藏嵩草及莎草科草在整个草群地上
植物量动态变化中,一直处于主导和决定地位。草地生产力月动态变化曲线呈单峰形,6~7月是
地上植物量增长最快的时期,产量高峰出现在 8 月份(268.6 g/m2)。草地生产力年动态变化表现
为随着年度生长关键期降雨量的增加而植物量明显提高,充分证明该草地植物群落的喜湿特性。
草地单位面积合理载牧量全年为 2.943 2个羊单位/(hm2×a),5~10月理论载牧量分别为 5月 12.35;
6月 23.53;7月 29.96;8月 34.66;9月 34.95;10月 20.85羊单位/(hm2×月)。
关键词:藏嵩草草地;群落组成;生产力;动态监测
中图分类号:S 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15(2003)02-0144-10

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草地在青藏高原东缘呈零散分布,属沼泽化草甸类型。由于
它具有典型的湿地类草地生态特征,是区域内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物种资
源丰富,有高度的区域动植物特有种、迁徙种和濒危物种,加上其独特的水源涵养功能,
因此是自然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同时,由于草地水资源丰
富,水质优良,牧草生长良好,产草量较高,也是最好的四季放牧草地。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对高原湿地草地类型的科学管理及合理利用缺乏足够的
认识,粗放和掠夺式的经营造成草地生态失调,而超载过牧、滥挖药材、滥垦挖沙和捕杀
珍稀动物这些人为因素更加剧了湿地生态序列的恶化。加之近年来全球“厄尔尼诺”现象
频繁出现,长期干旱使湿地面临溪水断流、水量减少、湖泊干涸、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等严
重的潜在危机。鉴此,本研究于 1998~2000年,通过对甘南碌曲藏嵩草草地连续 3年的定
位监测,旨在揭示该湿地类型地上植物量年度、季节动态变化规律和种群特征,并通过准
确评价草地生产力水平,确定适宜的载牧量。为逐步实现湿地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生物多

作者简介:赵 忠(1961-),男,甘肃高台人,高级畜牧师,现从事草原生态学研究。
基金项目:甘肃省畜牧科技攻关项目(GMK2001)
收稿日期:2002-12-22
DOI:10.13432/j.cnki.jgsau.2003.02.004
第 2期 赵 忠等:藏嵩草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及生产力动态监测研究

145
样性有效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甘肃省碌曲县尕海乡,海拔 3 500 m,气候高寒湿润。年均温 1.1℃,月均
温仅 7月为 10.3℃,全年≥0℃的积温为 1 377℃,无绝对无霜期。年降水量 781 mm,主要
集中在 7、8、9 月份,年蒸发量为 1 205.6 mm。牧草生长期为 180~210 d。土壤为沼泽草
甸土或泥炭沼泽土,一般呈酸性反应[1]。地型为山地间开阔的草滩和湖边、河岸季节性积水
区、低洼地、山麓溢水地及其夷平面。气象资料由碌曲县气象局提供,见表 1。
表 1 1998~2000 年气象要素
平均气温(℃) 降水量(mm)
月份
1998 1999 2000 1998 1999 2000
5 8.9 7.1 8.7 128.5 38.3 40.6
6 12.0 11.4 11.0 68.3 102.1 84.8
7 13.0 12.8 14.6 96.1 160.4 23.3
8 11.9 12.4 11.5 107.8 66.3 73.4
9 9.6 9.5 7.9 72.6 63.0 131.6
10 4.0 3.8 4.2 29.5 64.3 40.9

1.2 观测时间
观测时间为 1998、1999、2000年连续 3年,每年在牧草生长季节的 5、6、7、8、9、
10月各观测 1次,观测日期为每月 15日。
1.3 试验设计
为了能充分反映不同生境条件下藏嵩草草地的植物量动态及其差异,试验地采用随机
取样法在不同区域最具代表性的藏嵩草草地选定 10 个样地(28 m × 10 m=280 m2),围栏
固定观测,样方面积 1 m × 1 m=1 m2,3次重复。
1.4 测定指标和方法
首先对样方进行植被盖度(样点法)、高度(生殖枝、营养枝)、多度(实测样方中各
植物种个体数)、物候期及物种分类调查测定后,按种分别刈割称鲜重(留茬高度 2 cm),
然后再按经济类群分别装入样袋风干称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群落结构特征
藏嵩草草地主要分布于海拔 3 850 m以下的湖边、河岸、季节性积水区、低洼地、山麓
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03年

146
溢水地及其夷平面。该类草地水分条件充足,地表滞流,排水不畅,在海拔 3 400 m以上地
区由于气温低,有机体不能分解,泥炭积累逐渐高出地面,形成冻胀丘状沼泽。
根据本研究测定结果,藏嵩草草地植被主要为湿生、湿中生和中湿生植物组成,群落
中共有植物 74种,分属 16科 37属,其中禾草 9种、豆科草 4种、菊科草 7种、莎草科草
12种,其它科草 42种。草群中 6种平均优势度大于 4 % 的植物种列于表 2。其中,藏嵩草
优势度最为明显,达到 32.2 %;大花嵩草次之为 20.3 %,华扁穗草则达 11.7 %。从表 3看
出,3年草群盖度平均 90 %,草层高度平均 12.5 cm,草群密度 4 840株/m2,草群中以莎草
科草占绝对优势,密度为 85.9 %,藏嵩草为优势种,占整个草群密度的 57.6 %。群落中主
要伴生种为大花嵩草(Kobresia macrantha)、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裸果扁
穗苔草(Blysmocarex nudicarpa)、藨草(Scirpus triqueter)、驴蹄草(Caltha palustris)、矮
金莲花(Trollius farreri)、星状风毛菊(Saussurea stella)、条叶垂头菊(Cremanthodium
lineare)、鹅绒萎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等。
表 2 群落中平均优势度>4 % 的植物种组成 %
优势植物种 盖度优 高度优 多度优 产量优 平均优势度
藏嵩草 33.2 20.6 38.4 36.7 32.2
大花嵩草 22.7 10.0 28.5 19.9 20.3
裸果扁穗苔 5.3 7.7 4.4 5.5 5.7
华扁穗草 9.8 8.7 14.2 14.1 11.7
矮金莲花 8.2 5.6 5.3 9.6 7.2
苔 草 7.0 9.2 8.0 7.2 7.9
注:表中数据为 1998~2000年平均数。
表 3 藏嵩草草地植物结构特征
主要植物种密度比率(%) 年度 草群盖度
(%)
草层高度
(cm)
草群密度
(株/m2) 藏嵩草 莎草科草 其它类草
最高月干草产量
(g/m2)
1998 92.3 12.3 3 157 51.3 83.8 16.2 280.8
1999 90.0 14.9 8 049 72.9 94.1 5.9 312.9
2000 87.5 10.2 3 314 48.5 79.7 20.3 212.1
平均 90.0 12.5 4 840 57.6 85.9 14.1 268.6

2.2 草群地上植物量动态
从表 4 测定结果来看,藏
嵩草草地的植物量(风干重)动
态变化是非常明显的(见图1)。
从 3 年平均总植物量来看,5
月到 8 月呈增长趋势,5 月初
牧草返青后,随着生长季的推
进,气温升高,降水增多,草
地植物量逐渐增大,到 8 月中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5 6 7 8 9 10(月份)



(
g
/
m
2 )
藏嵩草
其它类草
总产量

图 1 藏嵩草草地 1998~2000年不同植物类群平均产草量
第 2期 赵 忠等:藏嵩草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及生产力动态监测研究

147
旬,地上植物量出现峰值(268.6 g/m2),6~7 月是增长最快的时期,其中 6 月份比 5 月份
增长 84.4 %,7月份比 6月份增长 31.6 %,8月份比 7月份增长 15.7 %。8月以后植物量不
再增加,牧草生长逐渐停止,整个生长周期完结,增长速率出现负值,生物量呈下降趋势,
9月份比 8月份下降 2.4 %,下降幅度不大,说明这一阶段草地植物群落基本处于相对稳定
表 4 藏嵩草草地植物群落中主要草种连续 3 年各月植物量动态与在总植物量中的比率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群落
组成
年度 产量
(g/m2)
比率
(%)
产量
(g/m2)
比率
(%)
产量
(g/m2)
比率
(%)
产量
(g/m2)
比率
(%)
产量
(g/m2)
比率
(%)
产量
(g/m2)
比率
(%)
1998 19.64 23.2 51.52 34.0 83.52 42.5 108.46 38.6 151.34 55.6 133.41 65.3
1999 73.58 63.0 105.84 48.5 128.80 43.0 105.27 33.6 197.34 64.5 107.77 59.7
2000 20.05 23.5 52.64 33.0 95.56 47.6 76.56 36.1 109.67 52.8 63.58 63.7



平均 37.76 39.5 70.00 39.7 102.63 44.2 96.76 36.0 152.78 58.3 101.59 62.9
1998 9.39 11.1 24.64 16.2 34.88 17.8 17.40 6.2 19.34 7.1 14.12 6.9
1999 8.38 7.2 35.56 16.3 41.12 13.7 48.43 15.5 50.00 16.3 18.77 10.4
2000 10.19 11.9 24.64 15.4 25.60 12.7 36.83 17.4 38.10 18.3 12.12 12.1



草 平均 9.32 9.7 28.28 16.0 33.87 14.6 34.22 12.7 35.81 13.7 15.00 9.3
1998 6.61 7.8 17.36 11.4 12.16 6.2 22.04 7.8 46.00 16.9 31.37 15.3
1999 16.77 14.4 38.22 17.5 48.64 16.3 39.73 12.7 42.67 13.9 39.52 21.9
2000 14.40 16.8 37.80 23.7 21.44 10.7 33.20 15.7 17.25 8.3 14.53 14.6



草 平均 12.59 13.2 31.13 17.6 27.41 11.8 31.66 11.8 35.31 13.5 28.47 17.6
1998 2.19 2.6 5.74 3.8 3.04 1.5 9.28 3.3 6.67 2.4 5.39 2.6
1999 3.14 2.7 5.60 2.6 7.36 2.5 4.64 1.5 4.17 1.4 3.29 1.8
2000 1.01 1.2 2.66 1.7 2.56 1.3 3.48 1.6 3.25 1.6 2.65 2.7
裸果
扁穗
苔草
平均 2.11 2.2 4.67 2.6 4.32 1.9 5.80 2.2 4.70 1.8 3.78 2.3
1998 4.11 4.8 10.78 7.1 6.40 3.3 7.83 2.8 10.00 3.7 7.02 3.4
1999 5.87 5.0 15.40 7.1 12.80 4.3 9.57 3.1 4.00 1.3 3.00 1.7
2000 1.49 1.7 3.92 2.5 6.40 3.2 7.97 3.8 6.00 2.9 4.37 4.4
矮金
莲花
平均 3.82 4.0 10.03 5.7 8.53 3.7 8.46 3.1 6.67 2.5 4.79 3.0
1998 42.86 50.5 41.66 27.5 56.50 28.8 115.79 41.2 39.05 14.3 13.09 6.4
1999 9.06 7.8 17.68 8.1 60.48 20.2 105.26 33.6 7.92 2.6 8.05 4.5
2000 38.36 44.9 37.94 23.8 49.34 24.6 54.06 25.5 33.63 16.2 2.55 2.6
其它
类草
26种
平均 30.09 31.4 32.43 18.4 55.44 23.9 91.70 34.1 26.87 10.3 7.90 4.9
1998 84.80 100 151.70 100 196.50 100 280.80 100 272.40 100 204.40 100
1999 116.8 100 218.30 100 299.20 100 312.90 100 306.10 100 180.40 100
2000 85.50 100 159.60 100 200.90 100 212.10 100 207.90 100 99.80 100
总植
物量
平均 95.70 100 176.50 100 232.20 100 268.60 100 262.10 100 161.60 100
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03年

148
的时期,10月份较 9月份下降了 38.3 %,这一期间植物量下降幅度大的原因是随着水热条
件的变化而大多数植物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落叶现象所致。从曲线图可见,整个草群生育期
植物量月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表现为低-高-低的发展规律。从各主要植物种的地上植
物量动态来看,藏嵩草、大花嵩草和华扁穗草最大植物量出现在 9 月份,8~9 月还保持着
旺盛生长的势头,尤其是藏嵩草表现最为突出,3年平均增长幅度达到 57.89 %,主要是由
于 8、9两月较高的降水条件继续满足了藏嵩草等湿生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加上其耐寒特性,
从而使其比其它植物保持了更长的生长时期。而裸果扁穗苔草、矮金莲花和其它类草的生
长曲线则基本与总植物量保持一致。
从各植物种的植物量占总植物量的比率来看(见表 4),藏嵩草所占比率最大,其 3 年
平均植物量比率占总植物量的平均比率分别由 5月份的 39.5 %,逐月递增,到 10月份增长
到最大值 62.9 %,因此,藏嵩草在该草地型整个草群地上植物量的动态变化中,一直处于
主导和决定的地位,并且越到生育后期其优势越加明显。大花嵩草、华扁穗草、裸果扁穗
苔草、矮金莲花等四种亚优势种植物 3年平均植物量比率各月幅度分别为 9.3 %~16.0 %、
11.8 %~17.6 %、1.8 %~2.6 %、2.5 %~5.7 %,且所占比率最大值均出现在 6月份,主要是
由于以上 4 种植物萌动早、初期相对生长率高造成的。而其它类草则与藏嵩草等优势种植
物量比率相反,比率最大值出现在 8月份,比率范围在 4.9 %~34.1 % 之间,其比率随优势
种比率的上升而下降,说明其植物量变化处于次生被动地位,生长动态规律主要由于受优
势植物制约所致。
2.3 地上植物量年动态
表 5 藏嵩草草地不同年度地上植物量指标(风干重)与月动态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月份 植物量
(g/m2)
月净增量
(g/m2)
动态系数
(%)
植物量
(g/m2)
月净增量
(g/m2)
动态系数
(%)
植物量
(g/m2)
月净增量
(g/m2)
动态系数
(%)
5 84.8 30.2 116.8 37.3 85.5 40.3
6 151.7 66.9 54.0 218.3 101.5 69.8 159.6 74.1 75.2
7 196.5 44.8 70.0 299.2 80.9 95.6 200.9 41.3 94.7
8 280.8 84.3 100.0 312.9 13.7 100.0 212.1 11.2 100.0
9 272.4 -8.4 97.0 306.1 -6.8 97.8 207.9 -4.2 98.0
10 204.4 -68.0 72.8 180.4 -125.7 57.7 99.8 -108.1 47.1
注:月动态系数为当月产量占最高月份植物量的百分率。

从表 5地上植物量年度月动态来看,3年的共同点为 6月份增长速度最快,7月份次之,
8月份出现最高值,植物量曲线相似。但由于各年度气候因素的不同,形成了草地产草量的
年度差异。从表 6 来看,3 年的平均植物量,以 1999 年最高(239.0 g/m2),1998 年居中
(198.4 g/m2),2000 年最低(161.0 g/m2)。1998 年和 2000 年的生物量分别为 1999 年的
83.0 % 和 67.4 %。比较 3年的变异系数,1998年和 2000年各月植物量变异程度大于 1999
年。从总产草量和优势种藏嵩草、大花嵩草、华扁穗草最高产量月来看,也以 1999年为最
第 2期 赵 忠等:藏嵩草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及生产力动态监测研究

149
高,分别达到 312.9 g/m2、197.3 g/m2、50.0 g/m2和 48.6 g/m2。1999年产草量高的主要原因
是牧草生长关键时期(6、7月)的降雨量明显高于其它年份,达到 262.5 mm,属各年度同
期最高值,满足了该类草地以湿生、湿中生和中湿生植物对水分条件的较高需求,而且温
度在正常范围,因而保证了牧草阶段发育的需要,促进形成较高的产量[2]。
表 6 藏嵩草草地年度植物量统计指标
年度 平均数 `X (g/m2)
标准差
S (g/m2)
变异系数
CV (%)
1998 198.4 74.0 37.3
1999 239.0 80.5 33.7
2000 161.0 56.3 35.0

2.4 植物组成的季节及年度变化
2.4.1 重要值的季节变化 藏嵩草草地植物种重要值随季节不同而变化较大, 其中有不同
植物种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也有生态环境条件变化的原因,如降水量、大气温度等的变化。
植物种动态变化可用重要值来反映,因为重要值的计算考虑到了植物种的高度、盖度和多
度等[3]
重要值的计算采用下式:
( ) 100///
3
1 ´++= ddhhccP iiii (1)
式中:Pi为某 P植物种的重要值;ci、hi、di分别为样方中某植物种的盖度、平均高度和多
度;c、h、d分别为样方中所有植物种的盖度和、平均高度和、多度和。经过对原始数据处
理计算,结果见表 7。
从表 7可以看出,藏嵩草的重要值是藏嵩草草地植物群落中最高的,3年平均重要值的
变化范围在 33.00~44.55,其中以 7 月份最低(33.00),9 月份最高(44.55),说明其重要
值最大月与产量高峰月相吻合,植物量与重要值关系密切。大花嵩草、华扁穗草、裸果扁
穗苔草、矮金莲花 3年平均重要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 11.67~14.67、7.00~7.80、2.70~3.64、
3.41~4.46,说明以上几种植物季节性变化不明显,所以在群落中的地位比较稳定。其它类
草重要值变化范围在 29.73~40.30 之间,其重要值变化规律与藏嵩草恰好相反,在 7 月份
重要值最高为 40.30,9月份则降至 29.73,充分说明藏嵩草作为优势种,完全主导着群落内
植物种的组成变化,群落中其它类草特别是杂类草都是随着藏嵩草的增加而降低,只有在
藏嵩草密度降低时才有可能强占剩余空间,增大组成比率。
2.4.2 重要值的年度变化 从表 7 各年度不同季节平均重要值分析来看,群落内所有植物
种年度间变化不大。1998、1999、2000年藏嵩草平均重要值分别为 36.75、37.25和 40.44,
各年度均保持了其绝对优势地位。其它类草年度间变化不明显,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趋势。
出现以上状态的原因除了 3 年中自然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外,由于观测样方采取围栏保护
措施而使植物群落没有受到人为和其它因素干扰的结果。
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03年

150
表 7 藏嵩草草地植物群落主要物种重要值年度及季节变化
植 物 种 年 度 6月 7月 8月 9月
1998 32.66 30.00 44.66 39.66
1999 36.33 33.66 31.33 47.66
2000 44.00 35.33 37.66 46.33
藏 嵩 草
平均 37.66 33.00 37.88 44.55
1998 16.33 11.67 8.00 12.67
1999 11.67 13.30 19.33 13.00
2000 14.33 10.33 16.67 9.33
大花嵩草
平均 14.11 11.77 14.67 11.67
1998 9.00 7.00 6.30 9.30
1999 8.00 9.70 9.00 6.00
2000 5.00 6.70 7.00 5.70
华扁穗草
平均 7.33 7.80 7.43 7.00
1998 4.33 2.70 4.00 4.33
1999 3.30 3.30 3.70 2.80
2000 2.60 2.10 3.00 3.80
裸果扁穗苔草
平均 3.41 2.70 3.57 3.64
1998 4.67 5.30 2.70 3.70
1999 4.70 5.00 5.30 2.20
2000 4.00 3.00 2.70 4.33
矮金莲花
平均 4.46 4.43 3.57 3.41
1998 33.01 43.33 34.34 30.34
1999 36.00 35.04 31.34 28.34
2000 30.07 42.54 32.97 30.51
其它类草
(21~26种)
平均 33.03 40.30 32.88 29.73
合计 100 100 100 100

2.4.3 生态优势度的季节变化 如果说重要值是反映群落中植物种参与程度的指标,那么
生态优势度则是反映群落整体的指标。其值越高说明群落组成越简单,反之亦然。生态优
势度采用下式计算[4]:
( )å
=
=
n
i
i PpE
1
2/ (2)
式中 E为生态优势度;pi为样方内某种植物重要值;P为样方内所有植物种重要值之和;n
为样方内植物种数。
用公式(2)对表 7中的数据进行计算,结果见表 8。从表 8可以看出该类型草地的 3年平
均生态优势度在 6~9月份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从 6月的 0.282 9上升至 9月的 0.309 8,
说明该期间草地的植物组成是由复杂趋向简单。根据本研究测定结果,6月份在固定样地中
出现 31 种植物,到 9 月份则降到 26 种,表明随着植物群落发育阶段的逐步延伸而植物组
第 2期 赵 忠等:藏嵩草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及生产力动态监测研究

151
成数量减少。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藏嵩草的优势地位主宰着整个草地植物组成,其在群
落中的所占比率越高,就越使其它类草特别是杂类草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从而使植物群
落形成以主要植物为主体的植被结构。
表 8 植物群落生态优势度季节变化
年度 6月 7月 8月 9月
1998 0.254 6 0.299 7 0.330 1 0.277 4
1999 0.284 9 0.266 8 0.246 1 0.329 2
2000 0.309 3 0.322 3 0.284 8 0.322 9
平均 0.282 9 0.296 3 0.287 0 0.309 8

从藏嵩草草地生态优势度的年际间变化来看,各年度均有不同特点。1998 年优势度最
高月为 8月(0.330 1),这时正是本年度藏嵩草重要值最高月;1999年和 2000年优势度最
高月同为 9月(0.329 2、0.322 9),同时也是两年藏嵩草重要值最高月。说明藏嵩草重要值
是左右各年度生态优势度的主导因素,从而更加确立了它在该植物群落结构中的优势地位。
2.5 草地载牧量确定
在前述掌握草地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本研究按世界上通用的家畜单位(羊单位)法,
确定藏嵩草草地合理载牧量。首先确定每羊单位每天牧食干草 1.5 kg,草地利用率为 60 %,
然后依据下列公式计算载牧量[5]。

DN
UY
Z
´
´
= (羊单位/hm2)或
UY
DN
Z
´
´
= (hm2/羊单位)
式中:Z=载牧量
N=放牧家畜的牧草日食量[kg/(羊单位×d)]
Y=放牧季节草地的牧草产量(kg/hm2)
U=草地利用率(%)
D=放牧天数
按上式以羊单位计算藏嵩草草地全年载牧量为:
4329.2
3655.1
6.07.6852
=
´
´
=Z [羊单位/(hm2×a)]
或 3983.0
6.07.6852
3655.1 =
´
´=Z [羊单位/(hm2×a)]
依据上式计算各月理论载牧量分别为:5月 12.35;6月 23.53;7月 29.96;8月 34.66;
9月 34.95;10月 20.85[羊单位/(hm2×月)]。
3 结论
1)藏嵩草草地群落主要为湿生、湿中生和中湿生植物组成,共有植物 74种,分属 16
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03年

152
科 37属,其中禾草 9种、豆科草 4种、菊科草 7种、莎草科草 12种,其它科草 42种。1998~
2000年平均草群盖度 90 %、草层高度 12.5 cm、草群密度 4 840株/m2,藏嵩草为草地优势
种,平均优势度达到 32.2 %,占草群密度的 57.6 %,草群中以莎草科草占绝对优势,密度
为 85.9 %。3年最高月平均干草产量达到 268.6 g/m2。表现了草地较高生产力的特征。
2)草群地上植物量月动态变化曲线呈单峰形。牧草返青后,随着发育阶段对生长环境
的适应,地上植物量逐渐积累,6~7 月是生长速率最快的时期,产量高峰出现在 8 月份,
主要由于该时期气象因素的综合作用,为草地生产提供了最佳条件,9月以后植物量缓慢下
降,整个生育期植物量动态呈现出低-高-低的规律性变化。
3)草地生产力年动态变化的植物量曲线相似。但由于各年度气候因素的不同,形成了
草地产草量的年度差异。表现为随着牧草生长关键期降雨量的增加而植物量明显提高,充
分证明该类草地以湿生、湿中生和中湿生植物为优势的植物群落对水分条件要求较高的特
点。
4)从植物种的比率和重要值来看,藏嵩草在该类草地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在整个
生长季节藏嵩草植物量占总植物量的比率范围 3 年平均为 36.0 %~62.9 %,重要值也在
33.00~44.55之间。另外,大花嵩草、华扁穗草、裸果扁穗苔草、矮金莲花等亚优势种在草
群中也占有一定份额。因此,在青藏高原东缘应加强对藏嵩草草地这一湿地独特类型植物
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5)从生态优势度的季节变化动态来看,该类型草地的 3 年平均生态优势度在 6~9 月
份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从 6月的 0.282 9上升至 9月的 0.309 8,说明该期间草地的植物
组成是由复杂趋向简单。藏嵩草重要值是左右各年度生态优势度的主导因素,其在群落中
的所占比率和重要值越高,整个群落的生态优势度就越大,从而使植物群落形成以主要植
物为主体的植被结构。
6)全年单位面积载牧量为 2.943 2羊单位/(hm2×a),各月理论载牧量分别为:5月 12.35;
6月 23.53;7月 29.96;8月 34.66;9月 34.95;10月 20.85羊单位/(hm2×月)。因此,草地的
载牧量受草地生产力动态的制约,不同时期,草地生产力水平不同,载牧量差异很大。为
有效地保护藏嵩草草地这一高原湿地资源,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的草地实际生产力水平,确
定适宜的载牧量,以防止超载过牧,造成草地退化和生态失衡。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草原总站. 甘肃省草地资源[M]. 兰州: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2] 赵喜印, 李敬兰, 刘 惠, 等. 肇州羊草草场生产力动态的监测[J]. 草业科学, 1994, 11(3): 21~24
[3] 常学礼, 李胜功. 科尔沁沙地草场植物组成及生物量动态的研究[J]. 草业科学, 1994, 11(6): 48~51
[4] 钱 宏. 长白山高山冻原带草甸植物群落特征的研究[J]. 生态学杂志, 1990, 9(3):
第 2期 赵 忠等:藏嵩草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及生产力动态监测研究

153
[5] 任继周. 草业科学研究方法[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Study on dynamic monitoring of the productivity and
composition of plant community on
Tibet Kobresia pasture

ZHAO Zhong1,WANG An-lu2,MA Hai-sheng1,ZHUO Ma-jia3,MA Yu-ming3,SONG Hui-qin1
(1. Animal Tech Development Center of 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030;2. Animal Husbandry Bureau of
Luqu Conuty, Luqu, Gansu 747200;3. Grassland Station of Luqu County, Luqu, Gansu 747200, China)

Abstract:The three-year-study of location monitoring on the Tibet Kobresia Pasture at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howed that the plant community consisted of 74 plant species,
which belonged to 37 genera of 16 families respectively. The species are mainly hyprophaties,
mesic-hyprophaties and hygrophilous mesad. Kobresia tibetica is the dominant with an average
dominance of 32.2 % in the community; and the density and biomass is 57.6 % and 46.8 % of the
total respectively. The species of sedge family takes the absolutely dominant position. It’s density
and biomass is up to 85.9 % and 77.4 % that in the community. Kobresia tibetica and some other
Cyperaceae species play a leading and definitive role on the dynamic biomass variation of the
whole community continuously. The curve of monthly dynamic productivity variation is in the
shape of single hump. The fast increase of biomass happens in June and July. The peak of the
yield appears in August (268.6 g/m2). The yearly dynamic productivity variation shows the
increase of plant-mass with the increase of rainfall in the key growth stage. It is fully proved that
the plant community on the pasture has hygrophilous characters. The reasonable grazing capacity
is 2.943 2 sheep unit/hm2.year. The monthly grazing capacity (sheep unit/hm2×month) from May
to October is 12.35, 23.53, 29.96, 34.66, 34.95 and 20.85 respectively.
Key words:Tibet Kobresia pasture;productivity;dynamic monitoring;community
com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