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高良姜与红豆蔻的本草考证



全 文 :高良姜与红豆益的本草考证 `
秦民坚 徐路珊 董 辉 赵志礼 徐国钧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 21 0 38 )
田 中俊弘 ( 日本岐阜药科大学 , 岐阜 50 2)
摘要 通过本草考证认为 :我国古代有多种山姜属 A IP il ia 植物用作高良姜 , 唐《新修本草》中生岭南 、 形 大者为大
高良姜 A . g a la n g a , 《本草图经 》中的徐州高良姜为高良姜 A “ 更刀奋icl o ur m , 《植物名 实图考 》所述淇产高良姜为味花
姜 R人” c h a ,: th u s 加 e s i n a , : u s 。 古人认为红豆笼即高良姜子 , 主要为山姜属 (八 lp i n ia )植物 。 《本草纲 目 》引范成大《桂海
皮衡志》描述之红豆范可能是艳山姜 A . ez r o nb et 。
关健词 本草考证 高良姜 红豆蔑 山姜属
高良姜为常用中药 ,有温胃散寒 , 消食止痛的功
能 , 用于院腹冷痛 , 胃寒呕吐 ,暖气吞酸 . 《中国药典》
( 1 9 95 年版 )收载的高 良姜为姜科山姜属植物高良姜
A IP i
n ,.a 记)fj ,
c i o a r u m Ha n e e [` 〕。 红豆葱亦为常用中药 ,有
燥湿散寒 ,醒脾消食的功能 ; 用于院腹冷痛 , 食积胀满 ,
呕吐泄泻 ,饮酒过多 . 《中国药典 》 ( 1 9 9 5 年版 )收载的红
豆 葱 为姜科 山姜 属 植物 红 豆 范 A IP 动 ia ga al n ga
w il d[ 门 。 高良姜与红豆葱在古代本草中经常被认为是
同一种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 , 而与现行《药典 》规定使
用两种不同植物的情况相异 。 近年作者在调查中国山
姜属药用植物资源与商品使用情况时发现 , 目前高良
姜与红豆范的使用较为混乱 , 如红豆范和味花姜 R妙n -
e
h
a n t几u 、 加 5 1,: a n u : W . w . S m it h 的根茎作高良姜的代
用品 ;节鞭山姜 A . `口二 h滋g e ar G ir f 、 高良姜 A . 司笋` i-
,z a
ur 二 H a n e e 、 华山 姜 A . ch i n en is R o s c 、 假益智 A .
二ac lu ier M er r
. 的果实在不同地区作红豆范使用 。 本草
文献中对高 良姜与红豆葱的记载也各不一致 ,为此有
必要对高良姜与红豆范品种发展历史作一考察 , 以澄
清混乱 。
1 高良姜的本草考证
高良姜最早载于 《名医别录 》 , 列为中品 , 其卷二
载 : “ 高良姜 , 大温 。 主治暴冷 , 胃中冷逆 ,霍乱腹痛 ”图 。
这叙述了高良姜的性味 、 功能 、 主治 。
梁 ·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高良姜条下 日 : “ 出高
良郡 , 人腹痛不止 , 但嚼食亦效 , 形气与杜若相似而叶
如山姜 ’ ,3[ 〕 。 由此可知其产地 、性味 、 主治 、 外形 。 高良郡
为今广东省湛江地区茂名市一带 . 杜若据考为山姜属
植物和山姜 A l p’i-n a aj P o in ca 闭 , 这里所描述高良姜为
和山姜相似之植物 , 当是山姜属植物 , 从植物的地理分
布来看则与今之高良姜 月 . Q刀王`i na ur 二 相近 。 唐 · 《新
修本草 》云 : “ 高良姜 , 生岭南者形大虚软 , 江左者细紧 ,
味亦不甚辛 , 其实一也 , 今相与呼细节者为杜若 ,大者
为高良姜 . 此非也 ” s[] 。 这说明当时用作高良姜的植物
不止一种 , 而民间则已将不同产地的高良姜区分开来 。
苏敬认为不同产地的高良姜其根形 ,味虽不同 ,但是同
一类植物 ,从其描述的形状和植物地理分布来看 ,其形
大虚软者与今之红豆葱 〔大高良姜 ) A . g a al n g a 相似 ,
细节者与和山姜 A . 扣户on ica 相近 。 甄权在《药性论 》中
道 : “ 高良姜 ,使 。 能治腹内久冷 , 胃气逆呕吐 ,治风 , 破
气 ,腹冷 , 气痛 ,去风冷痹 ,弱 ,疗下气 ,冷逆冲心 , 腹痛 ,
吐泻 ” 川 。 陈藏器《本草拾遗 》云 : “高良姜味辛 ,温 ,下气 ,
益声 ,好颜色 ,煮作饮服之 ,止痢及霍乱 ” 图 。 萧炳别本注
云 : “二月三月采根 ,暴干 。 味辛 、 苦 ,大热 ,无毒 ” 川 。 《 日
华子本草》云 : “ 治转筋 、 泻痢 、 反 胃、 呕食 ,解酒毒 ,消宿
食 ” 川 . 以上对高良姜功效 、 主治加以描述 ,与《名医别
录》等本草所述大致相似 ,但没有说明其形态 . 苏颂在
《本草图经》中日 : “ 高良姜 , 旧不载所出州土 ,陶隐居云
出高良郡 ,今岭南诸州及黔蜀皆有之 , 内郡虽有 , 不堪
人药 ,春生 ,茎叶如姜苗而大 ,高一 、 二尺许 ,花红紫色
如山姜 ,二月三月采根 ,暴干 . 古方亦单用 , 治忽心中
恶 , 口吐清水者 ,取根如般子块 ,含之咽津 ” 阂 。这对高良
姜的分布 、 形态 、 采收 、 主治等加以描述 。 其附图澹州高
良姜 , 可 以判断为花序顶生的山姜属植物 ,其根茎夙柱
状延伸 , 与今之高良姜 A . 哎刃飞`i an ur m 相似 ,澹州即今
海南岛西北部 , 附图雷州高 良姜无花果形态则判断不
出为姜科何种植物 . 明 · 陈嘉漠在《本草蒙荃 》中谓 :
“ 高良姜味辛、 苦 ,气大温 。 纯阳。 无毒 。 高良系广属郡 ,
今志改名高州姜。 乃土地所生 ,形多细小而紧 。 健脾消
食 ,下气温中。 除胃间冷逆冲心 ,却霍乱转筋泻痢 。 翻胃
呕食可止 ,腹痛积冷堪驱 。 结实秋收 ,名红豆葱 。 善解酒
基层中药杂志 1 9 98 年第 12 卷第 4 期
DOI : 10. 13728 /j . 1673 -6427. 1998. 04. 003
毒 , 余治同前 ’ ,7[ 」 。 这对高良姜性味 、 主治 、 形态的叙述与
以 前本草相似 从药材形态和植物地理分布来看此时
高良姜与今之高良姜 A汉刁了}动 Zar o n 相似 。 李时珍在其
《本草纲 目 》释名中日 : “ 陶隐居 言此姜始出高良郡 , 故
得此名 , 按高 良 , 即今高州也 , 汉为高凉县 , 昊时改为
郡 , 其山高稍凉 , 因以为名 , 则高良 , 实为高凉 。 其异名
蛮姜 , 子名红豆寇 ’ , ; 。 其附图是据《本草图经 》附图转绘
的 , 这里认为高良姜与红豆范为同一植物不同药用部
位 。 清 · 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中描述 了一种滇产
高 良姜 , 日 : “ 高良姜 , 滇生者 , 叶润 , 根肥 , 破茎生孽 , 先
作红苞 , 光焰炫 目 , 分两层 , 中吐黄花 , 亦两长瓣相抱 ,
复突出尖黄心 , 长半寸许 ,有黑纹一 缕 , 上缀金黄蕊如
半米 , 另有长须 , 一缕尖擎小绿珠… … ” l0[ 〕描述和附图
与今之啄花姜撇夕 ,: c h a n th u s be e s i , : a , , u 、 w . w ` Sm i t h 相
近 。 啄花姜的主要特点有 : 穗状花序 , 苞片条形 , 紫红
色 , 花黄色 , 花丝突出于花冠之外图 。
通过以上考证 , 我国古代所用高良姜与山姜属 (A ,
lP 动 ia )植物大体相符 。 今之高良姜 A . 切兮王ic na ru m 在梁
代以前即已使用 。 唐朝时大高姜 (红豆落的根茎 )也作
为高良姜使用 。 清 · 昊其浚《植物名实图考 》所述之滇
产高良姜与啄花姜尺hy ,: c h a n th u s be e s i , a , : u s 相近 。
2 红豆落的本草考证
红豆落最早载于 《药性论》 , 谓其主治 : “ 冷气腹痛 ,
消瘴雾毒气 , 去宿食 , 温腹肠 , 吐泻 、 痢疾 。 苦 、 辛 ,多食
令人舌粗 ,不思饮食呛〕 。 这里只叙其性味 、 主治而无形
态等描述 。
《开宝本草 》因红 豆落与高 良姜效能相似将其并人
高良姜项下 , `〕 。 以后本草多认为红豆范与高良姜来源
于同一种植物 , 红豆范为果 ,高良姜为根 。 唐慎微在《证
类本草》中日 : “ 红豆范味辛 、 温 , 无毒 , 主肠虚 ,水泻 , 心
腹搅痛 , 霍乱 , 呕吐 , 酸水 , 解酒毒 , 不宜多服 , 令人舌
粗 , , 不思饮食 。 云是高良姜子 , 其苗如芦 , 叶似姜 ,花作
穗 , 嫩叶卷而生 , 微带红色 , 生南海诸谷心〕 。 这里对红豆
恙的性味 、 主治 、 形态 、 分布 、 生境均加以叙述 。 从描述
上知其为山姜属植物 , 分布于南海即今福建南部到广
东雷州半岛 、 海南岛一带 。 《海药本草 》日 : “ 择嫩者加人
盐 , 累累作朵不散落 , 须以朱模染令色深 ,善于醒醉 , 解
酒毒 , 此外无诸要使也 ” 川 。 陈嘉漠《本草蒙荃 》高 良姜条
下口 : “ … … 结 子秋收 , 名红豆落 , 善解酒毒 , 余治 同
前吻飞。 李日水珍在《本草纲目》中引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
云 : “ 红豆翘 , 花丛生 , 叶瘦 , 如碧芦 。 春末始发 。 初开花 ,
抽一干 , 有大捧包之 ,捧解花见一穗数十蕊 ,淡红 , 鲜
妍 ,如桃杏花色 , 蕊重则下垂 ,如葡萄 , 又如火齐理路及
剪彩莺枝之状 ,每蕊有心两瓣 ,人比之连理也 ,其子亦
似草豆 翘 ’ ,sE」。 其描述与山姜属的艳 山姜 A . IP o al
二 e ,一 `、 , , ,乃e t ( P e r s . ) B u t t S m it h 相 似 , 而 非红豆 翘 A .
g al 。 嘴 a 。 艳山姜是热带 、 亚热带植物 ,在我国主要分布
于东南及西南部 ,其主要植物形态特征为 : 多年生草
本 ;总状花序顶生 、 下垂 , 花序轴紫红色 , 小苞片及花冠
裂片顶端呈粉红色 ;茹果卵圆形 ,果皮具明显的棱脊图 。
红豆范的花为绿白色与范所描述的淡红 、 鲜艳 , 如桃杏
花色相差甚远 。 清 ·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 》高良姜项
下引《南越笔记 》认为高良姜子为红豆范 l0[ 〕 。
从以上考证来看 , 古代的红豆范主要为山姜属植
物 . 但确定为哪一种是很不易的 。 昊其浚的《植物名实
图考长编 》引扬雄方言云 : “ 凡物盛多谓之落 ,是子形如
红豆而丛生 ,故日红豆范 ’ ,l[ 幻 。 因此有许多红果实的 山
姜属植物古人可 能用作红豆翘 , 这与现代民间仍有把
许多具红果实的山姜属植物用作红豆 盖的情况相似 .
现在的红豆萧 A . g a la n g a 是如何成为主流商品的呢?
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 其一 , 误认为大高良姜为高 良
姜 , 因历代本草都将红豆范与高良姜认为是同一种植
物 ,大高良姜的果实 自然就是红豆翘了 ; 其二 , 红豆寇
在我国南方分布较广 ,其每株结实较多 , 资源丰富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编号 3 , 60 0 01 。
参考文献
l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1 9 9 5
年版 . 广州 : 广东科技出版社 , 1 99 .5
2 宋 · 唐慎微撰 , 尚志钧 , 郑金生 , 尚元藕 ,刘大培校点 . 证类
本草 . 北京 : 华夏出版社 , 19 93 : 2 53 , 2 6 .9
3 梁 · 陶弘景编 , 尚志钧 , 尚元胜辑校 , 本草经集注 . 北京 : 人
民卫生出版社 , 1 9 94 : 31 .3
4 陈修源 ,华 清 . 杜若的本草考证 . 中药材 , 1 9 8 : 1 1 ( 4 ) : 4 4 ·
5 唐 · 苏敬等撰 , 尚志钧辑校 . 新修本草 . 合肥 : 安徽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 9 8 1 : 2 3 4 .
6 宋 · 苏颂编撰 , 尚志钧辑校 . 本草图经 . 合肥 : 安徽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 9 94 : 2 0 3 ·
7 陈嘉漠撰 , 王淑 民等校点 . 本草蒙荃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
社 , 1 98 8 : 97一 9 8 .
8 李时珍 . 本草纲 目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 9 82 : 8 6 2 .
, 吴德邻 , 等 . 中国植物志 . 第 16 卷 2 分册 . 北京 : 科学 出版
社 , 1 98 1 .
10 吴其浚 . 植物名实图考 .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 1 91 9 : 59 1
1 张哲增 . 关于中药红豆范的本草考证 . 1一西植物 , 19 8 8 : 8
( 2 )
: 20 1
.
12 吴其浚.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 9 6 .3
( 1 99 8
一 0 7
一 0 6 收稿〕
基层中药杂志 1 9 9 8 年第 1 2 卷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