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药用植物蓝盆花的研究与应用
王俊丽1 , 肖 璇1 , 公维镇1 , 王 珏1 , 陆 远1 , 谷金科1 , 刘吉开2
(1.中央民族大学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北京 100081;
2.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云南 昆明 650204)
摘 要: 本文对我国传统民族药用植物窄叶蓝盆花和华北蓝盆花的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提取工艺等方面的
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 ,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蓝盆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Q949.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036(2009)03-0009-04
收稿日期:2009-04-19
基金项目:国家基础研究计划(No.973 , 2009CB522300);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
题;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 、“211 工程”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王俊丽(1964-),女(汉族),河北新乐人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植物细
胞工程和药用植物资源等方面的研究.
我国幅员辽阔 ,地跨寒 、温 、热三带 ,蕴藏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药用植物种类
最多 、利用最早 、利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同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民族传统医药是我国各民族
的主要医药形式.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有关民族医药知识的论著问世 ,世界公认的传统医药学的经典《神
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等巨著中论涉了许多民族药用植物及传统用药习惯.其中蒙古族最早的医药学
宝典《饮膳正要》 、《晶珠本草》 、《医药宝鉴》 、《碧光琉璃医药》等对蒙古地区药用植物的药理 、药效和应用
的论述占有相当比重.
蓝盆花又名山萝卜花 ,是川续断科(Dipsacaceae)蓝盆花属(Scabiosa)植物 ,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 、华
北和西北地区.蓝盆花为常用蒙药材 (蒙药名为套森一套日麻),入药部分为窄叶蓝盆花 (Scabiosa
comosa Fisch.ex Roem.Et Schult)和华北蓝盆花(Scabiosa tschilllensisGrunning)的干燥花序.《中华人民共
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规定两者均作为正品药用.[ 1]
窄叶蓝盆花为多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茎直立 ,圆柱形 ,被短毛;基生叶数枚丛生 ,羽状全裂;茎生叶
对生 ,羽状深裂;头状花序顶生 ,花序直径2 ~ 4 cm.其花萼5齿裂 ,细长针状;花冠浅蓝色至蓝紫色 ,边缘
花花冠唇形 ,长达 2 cm ,外密被短毛;中央花花冠 5裂片 ,较小;雄蕊 4 ,彼此分离 ,子房下位;果序呈椭圆
形 ,果实呈圆柱形.花期 6 ~ 9月 ,果期 8 ~ 10月.[ 2]
窄叶蓝盆花为喜沙中旱生植物 ,生于草原带及森林草原带的沙地与沙质草原中.分布于我国东北 、
河北 ,东西伯利亚 、蒙古也有.
根据《中国植物志》载 ,在内蒙古境内有本种的一个变种 ———毛叶蓝盆花(Scabiosa comosa var.
lachnophylla Kitag.),模式标本采自赤峰市翁牛特旗.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植株亚灌木状 ,茎下
部具开张的刚毛和短而卷曲的柔毛 ,上部仅有短而卷曲的柔毛 ,而在花序下有伸展的刚毛 ,叶两面具短
或甚短的卷曲的柔毛 ,茎生叶大头羽裂 ,裂片条状披针形.
华北蓝盆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茎自基部分枝 ,具白色卷伏毛.基生叶簇生 ,有疏钝锯齿;茎生叶对
生 ,羽状深裂至全裂.头状花序 ,具长柄.其花萼 5 齿裂 ,刺毛状;花冠蓝紫色 ,先端 5裂 ,裂片 3大 2小 ,
2009年 8月
第 18卷 第 3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MUC(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Aug., 2009
Vol.18 No.3
边缘花放射状排列 ,与中央花异形 ,较大 ,一般两侧对称 ,花冠二唇形;中央花花冠的 5裂片近等长;雄蕊
4 ,子房下位 ,柱头头状 ,单一或 2裂;果序呈半球形或近圆锥形.花期 7 ~ 9月 ,果期 9 ~ 10月.[ 3]
华北蓝盆花为旱生植物 ,生于沙质草原 、典型草原及草甸草原群落中 ,为常见半生植物.分布于我国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河北 、山西 、陕西 、甘肃 、宁夏.
1 蓝盆花的化学成分
目前 ,有关蓝盆花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已有报道.研究表明 ,蓝盆花含强心甙 、三萜皂甙 、鞣质 、黄酮
甙 、生物碱 、胡萝卜素.尚确定有 3 种绿原酸类成分(绿原酸 、新绿原酸 、咖啡酸).此外 ,还分离出熊果
酸 、洋芹素 、大波斯菊甙 、野漆树甙 、木樨草素-7-0-葡萄糖甙等.[ 4]窄叶蓝盆花花序的主要成分含量为:每
100 g 花序含有三萜皂甙 17.36mg 、鞣质7.08mg 、黄酮甙类2.0 mg 、挥发油0.34mg 、生物碱 0.11 mg 、强心
甙0.1 mg 、叶黄素 0.08 mg.[ 2]
王月梅等对窄叶蓝盆花的花序进行提取分离 ,得到了有机酸类 、黄酮醇类 、糖类 、甙类和无机元素等
化合物.对窄叶蓝盆花的地上部分进行提取分离得到了香豆素 、伞形花内酯 、佛手柑内酯和卅一烷的两
种同分异构体.[ 5] Quan Zheng , et al.从华北蓝盆花的全株中提取分离出了十一种新的化合物:三萜皂甙
(山萝卜属皂甙)A-K和 hookeroside s A 和 B.[ 6] 白玉霞等利用正丁醇-比色法对蓝盆花总黄酮进行定量
分析 ,结果表明:总黄酮含量为 9.4mg g.[ 7]采用分光光度法 ,以芦丁为指标 ,比较了蒙古山萝卜花与茎中
所含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花中含量为 49.5 mg g 、叶中含 34.5 mg g.黄酮类成分是花和叶共
有成分 ,地上部分也可入药.[ 8]
2 蓝盆花的药理作用
蓝盆花为蒙药特有品种 ,在蒙药中占相当比例.经文献检索在其他民族医药学应用尚未见报道.[ 9]
有关其药性及药理方面的研究已有少量报道.蓝盆花有甘 、涩 、钝 、燥 、腻 、熏 、凉等性味 ,有清热平“希拉”
之功效.中蒙药主要用于治疗火头痛 、发烧 、肺热咳嗽 、黄疸 、肝热症 、肝中毒 、肝性消瘦等病症 ,并具有抗
炎 、解热 、抗氧化等功效 ,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具镇静和增强心血管 、免疫功能
等.[ 10]
在临床上 ,蒙医多单用(2 ~ 3 g ,研末 ,内服),治疗发热头疼 、肺热咳嗽 、肝炎黄疸等症.但也与其他
药物呈复方配伍使用 ,如给旺-9 、壮西-21 、额力根-7 、伊赫-塔拉哈 、敖必德斯-23 等.特别是伊赫-塔拉
哈在临床使用中极具广泛性 ,为方中之君 ,该药具有收敛 、解毒 ,调节寒热 、脾胃的作用 ,用于“宝日”扩
散 , “赫依” 、“协日” 、“巴达干”失调等症.因此 ,该药已成为蒙医治疗多种疾病的常用基础药物.[ 9]
奇锦峰等[ 11] 研究发现 ,蓝盆花的水煎液(5 g kg)可提高诱发性急性肝功能障碍小鼠的生存率 ,能显
著降低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并可显著减轻肝脏病理损害 ,提高血清总
蛋白和白蛋白.临床肝炎状明显的患者(17例),服用蓝盆花水煎剂 15天后 ,转氨酶明显下降 ,总蛋白和
白蛋白升高 ,与用药前相比 ,差异显著.其药效机理可能是通过某种方式抑制了单核细胞向肝实质细胞
释放毒因子 ,促进肝细胞的修复 ,改变受伤情况下肝脏内的蛋白质合成 ,也可能通过抗氧化及增加尿嘧
啶核苷酸的合成等作用保护肝组织.
小鼠腹腔注射蓝盆花的总黄酮提取液 ,对巴豆油涂抹小鼠耳壳所致炎症有显著抗炎作用.进行静脉
注射 ,对静注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致发热的家兔有显著解热作用;进行肌肉注射 ,对静注大肠杆菌内
毒素致热的家兔有显著解热作用;蓝盆花的总黄酮提取液能显著加强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对小鼠的
催眠作用.[ 12]
王乃利等研究发现 ,蓝盆花总黄酮甙可舒张外周血管 、降低血压.以 10%的蓝盆花煎剂家兔静脉注
10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18卷
射 ,平均血压略有下降 ,呼吸次数变化不显 ,尿量略减 ,对蟾蜍离体心脏有增加搏出量和减慢心率的作
用.[ 4]
乌日娜等研究指出 ,蓝盆花注射液对小鼠肝匀浆 MDA抑制作用明显 (P <0.01),对邻苯三酚产生
的氧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和抑制作用.蓝盆花是一种较强的抗氧化植物.另外 ,其清热的功效很可能与
其清除氧自由基 、羟自由基和MDA抗氧化作用有关.[ 13 ~ 14]
张振涛等研究了蓝盆花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建立大鼠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
损伤模型 ,测定了蓝盆花对肾缺血再灌注后 MDA 、SOD 以及肾组织 Na+ , K+-ATP 酶和 Ca2+-ATP 酶活性
的变化.结果表明:使用蓝盆花的注射液与单纯肾缺血再灌注组比较 ,MDA含量明显下降 ,SOD 活性显
著增强 ,Na+ , K+-ATP 酶和Ca2+-ATP 酶活性较单纯缺血再灌注组酶的活性均有显著提高 ,蓝盆花可抑制
体内脂质过氧化 ,减轻肾功能损伤 ,且毒副作用小.蓝盆花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有显著的保护
作用.[ 15]
从华北蓝盆花中提取分离出的三萜皂甙(山萝卜属皂甙)A-J和 hookeroside s A 和 B 具有抑制胰脂
肪酶的作用.蓝盆花还用于皮肤病癞癣的治疗.[ 6]
3 提取工艺研究
程振芳等用正交实验设计对蒙药蓝盆花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表明 ,以不同浓度的乙
醇用量 、不同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 ,以芦丁为对照品 ,用比色法测定蓝盆花总黄酮提取量 ,提取次数具有
一定的显著性.最佳提取工艺为:以药材 10倍量 60%乙醇 、提取 2次 , 每次 1小时.[ 16]
冯伟华等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蓝盆花总黄酮滴丸的制备工艺 ,为蓝盆花的开发利用奠定了
基础.[ 17]
4 存在问题及建议
蓝盆花植物具有较好的保肝 、抗炎 、解热等作用 ,但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很少 ,所研究的活性成分也
主要集中在黄酮类物质上 ,对于其他成分的活性研究初步涉及甚至还未涉及 ,并且以研究花序为主 ,而
对其他部位(如茎 、叶)研究很少.在临床应用上 ,多用水煎剂.因此 ,蓝盆花的化学成分有待深入全面进
行研究.
蒙药蓝盆花入药部分为窄叶蓝盆花和华北蓝盆花的干燥花序.有些研究只指明以蓝盆花为研究对
象 ,而没有明确其种类 ,是窄叶蓝盆花还是华北蓝盆花等.明确材料种类的研究也多为窄叶蓝盆花 ,而国
内外对华北蓝盆花的研究更少.
华北蓝盆花多为野生药用植物 ,并且零星分布于 1400 ~ 2200 m 的较高海拔的山地或草间 ,资源稀
少.由于分布海拔较高 ,人工驯化栽培困难 ,并且目前入药的部位仅为花序 ,生物量有限 ,采花影响该植
物的繁殖 ,使药源更是奇少.再加之人们对植物天然药物的需求越来越多 ,植物资源日渐匮乏.采用生物
技术来缓解其紧张压力 、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十分必要.然而 ,有关蓝盆花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面的研
究尚属空白.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通过细胞大量培养 ,可获取原植物体内的活性成分 ,通过培养条件的优化和
代谢调控 ,可使活性成分的含量有可能超过原植物 ,且有可能诱导出重要先导化合物.很多药用植物已
开展了有关方面的研究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 ,杜仲 、新疆雪莲 、长春花等.[ 18 ~ 21] 目前有关蓝
盆花细胞培养 、愈伤组织 、悬浮细胞有效成分分析的研究未见报道.
此外 ,蓝盆花植物的花朵具有观赏价值 ,可以通过驯化培养 ,进行园林观赏栽培.
总之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这一传统蒙药资源 ,应重点进行窄叶蓝盆花和华北蓝盆花有效药物成分分
11 第 3期 王俊丽等:药用植物蓝盆花的研究与应用
析 、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细胞大量培养生产有效药物成分等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 1 ] 白玉霞 ,齐日麦图 , 乌优 ,等.蒙古山萝卜花研究进展[ 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 2004 , 4(2):38-39.
[ 2 ] 朱亚民.内蒙古植物药志(三)[ 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2000.
[ 3 ] 刘林德 ,陈磊 , 张丽.华北蓝盆花的开花特性及传粉生态学研究[ J] .生态学报 , 2004 , 24 (4):718-723.
[ 4 ] 王乃利 , 白玉霞 , 樊峥嵘 ,等.蒙古山萝卜活性成分的研究[ J] .中草药 , 1989 , 209(6):247-249.
[ 5 ] 王月梅.蒙药山萝卜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简介[ J] .内蒙古药学 , 1985 , 4(3):44.
[ 6 ] QUAN ZHENG , KAZUO KOIKE , LI-KUN HAN , et al.New Biologically Active Triterpenoid Sapon ins from Scabiosa
tschiliensis[ J]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 2004 , 67(4):604-613.
[ 7 ] 白玉霞.蓝盆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J] .蒙医药 , 1996 , 47(1):36-38.
[ 8 ] 白玉霞 ,巴根那 , 武晓兰.蒙古山萝卜花与茎总黄酮含量的比较[ 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 1998 , 4(增刊):69-70.
[ 9 ] 李永光.蒙药蒙古山萝卜的民族药用价值分析[ 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 2007 , 7(3):33.
[ 10]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内蒙古蒙药材标准[ M] .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 l987.
[ 11] 奇锦峰 ,张军力 , 孙勤暖 ,等.蒙药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J]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 1994 , 16(2):82-86.
[ 1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七卷)[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
[ 13] 乌日娜 ,张维兰 , 孙福祥 ,等.蓝盆花黄酮类抗氧化作用[ J] .时珍国医国药 , 1999 , 10(1):23.
[ 14] 李宝山 ,乌日娜 , 张听原 ,等.5 种蒙药材清除自由基作用比较[ J] .时珍国医国药 , 1997 , 8(4):308-310.
[ 15] 张振涛 , 吴仁奇 , 张威 ,等.蓝盆花的抗氧化作用及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中国中医药科技 , 2004 ,
11(2):96-97.
[ 16] 程振芳 ,王晓琴 , 王继东.蒙药蓝盆花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 2001 , 7 (4):25-27.
[ 17] 冯伟华 ,任常胜 , 王继东.正交实验法优选蓝盆花总黄酮滴丸的制备工艺[ J] .内蒙古中医药 , 2001 , (4):40-41.
[ 18] WANG J L, LIAO X R , ZHANG H M.et al.Accumulation of chlorogenic acid in cell suspension cultures of Eucommia
ulmoides Oliv.Plant Cell[ J]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 2003 , 74(2):193-195.
[ 19] GUO B , GAO M , LIU C Z.In vitro propagation of an endangered medicinal plant Saussurea involucrata Kar.et Kir[ J] .Plant
Cell Rep.2007 , 26:261-265.
[ 20] MAKUNGA N P , STADEN J.VAN.An efficient system for the production of clonal plantlets of the medicinally important
aromatic plant:Salvia africana-lutea L[ J] .Plant Cell Tiss Organ Cult.2008 , 92:63-72.
[ 21] MURGESAN DHANDAPANI , DOO HWAN KIM , SEUNG-BEOM HONG.Efficient plant regeneration via somatic embryogenesis
and organogenesis from the explants of Catharanthus roseus[ J] .In Vitro Cell.Dev.Biol.Plant , 2008 , 44:18-25.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n Medicinal Plants of Scabiosa
WANG Jun-li1 , XIAO Xuan1 , GONG Wei-zhen1 , WANG Jue1 ,
LU Yuan
1 , GU Jin-ke1 , LIU Ji-kai2
(1.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 MinzuUniversity of China , Beijing 100081 , 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hytochemistry and Plant Resources in West China , Kunming 650204 , China)
Abstract:Chemical compositions ,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extraction process of Scabiosa comosa
Fisch.ex Roem.Et Schult and Scabiosa tschilllensis Grunning , which are traditional and national
medicinal plants of China ,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Existing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 , and relevant
proposal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Scabiosa;chemical compositions;pharmacological effects
[责任编辑:白 玲]
12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1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