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茶秆竹竹鞭生长规律的研究



全 文 :  收稿日期: 2002-01-31
*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科研资助项目。
茶秆竹竹鞭生长规律的研究*
陈东阳
(明溪县沂洲采育场 ,福建明溪 , 365200)
摘 要 通过对茶秆竹鞭系结构的研究 ,结果表明 ,茶秆竹鞭系结构较为合理 ,鞭系以介于 4~ 8m
的中型鞭为主 ,幼壮龄鞭段主要分布在 0~ 30cm的土层中 ; 2~ 4级的鞭系占 51. 9% ,二侧分叉的
鞭段数占优势 ,随着鞭龄的增大 ,分叉趋于复杂 ;竹林以壮、中龄鞭为主 ,鞭龄与鞭级呈反相关 ;鞭芽
的死亡率较高 ,壮龄鞭的成竹率可达 26. 25%。据此 ,控制竹林密度 ,调节鞭系结构 ,清除老鞭 ,提高
壮、中龄鞭比例是竹林抚育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 茶秆竹 ; 竹鞭 ; 鞭系结构
  茶秆竹 (Pseudosasa amabil is McCl . )禾本科茶秆竹属 ,是福建省优良的乡上竹种资源 ,鲜
笋微苦 ,风味独特。竹秆节平 ,坚韧、弹性强 ,可供编织、家具、钓秆和滑雪杖等 ,在国际上享有盛
誉 ,我国有近白年出口历史。
茶秆竹是一种复轴混生竹种 ,主要通过扩鞭繁殖扩大竹林面积 ,鞭系是竹林繁衍的基础 ,
竹连鞭、鞭生笋、笋长竹 ,竹又养鞭 ,循环增殖 ,认识和调节鞭系结构是培育丰产竹林的重要问
题 [1 ]。茶秆竹的地下竹鞭具有吸收、输导、贮存养分和抽鞭、孕笋、长竹的多重功能。鞭根系统生
活力对竹林的兴衰和生产力的高低起着关键性作用。笔者于 2000~ 2001年 ,在明溪县夏阳乡
对野生茶秆竹林的 12块样地 , 18条鞭系 , 12个小样方进行观测 ,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样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明溪县夏阳乡 ,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 200~ 500m,坡度 20~
30°左右。十壤为山地红壤 ,呈酸性反应 ,土层厚度 100cm以上 ,表土层 10~ 40cm。年平均温度
17. 8~ 18. 6℃ ,最高气温 39℃ ,年降水量 1 600~ 1 900mm ,平均无霜期 250天。该片茶秆竹系
松杂采伐迹地 ,由残留的野生茶秆竹扩鞭繁殖形成的。
1. 2 研究方法 [ 2]
在不同的立地条件设置 10m× 10m样地 12块 ,在每块标准地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竹株 6
株 ,在竹株的基部 ,沿着竹鞭的走向挖掘 ,包括延伸到样地界线外的鞭系部分 ,深度至无竹鞭的
土层为止。确定鞭级并计算样地内鞭系个数。选择无损伤的竹鞭进行定鞭观测 ,从鞭芽开始分
化至来年长笋成竹 ,定期观测鞭芽、鞭梢的生长与发育。同时在标准地内设置 12个 2m× 0. 5m
第 21卷 第 2期
2 0 0 2年 4月       竹 子 研 究 汇 刊JO U RNAL O F BAMBOO RESEARCH       
Vol. 21, No. 2
Ap ril. 2 0 0 2
样方 ,每个样方自上而下每 20cm为一层进行挖掘 ,每层竹鞭分别龄鞭 ,测量鞭长、鞭径 ,并测
定各龄鞭的烘干重。
2 结果与分析
茶秆竹是典型的混生竹种 ,其根系兼有丛生和散生竹的特点。茶秆竹的根系由竹根和鞭根
组成 ,竹根和鞭根是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器官 ,根系的生长直接影响着竹林的产量和质量。构成
茶秆竹林的鞭系由于新鞭不断生长、老鞭不断衰老、死亡 ,地上竹株逐年采伐 ,形成大小不一的
鞭系结构。茶秆竹鞭系结构包括鞭段的粗细、数量及其空间分布 ,鞭级构成 ,鞭龄结构等。
2. 1 鞭系的大小、数量与空间分布
2. 1. 1 鞭系的大小与数量
立竹以鞭系为基础 ,鞭系以立竹为中心 ,呈散射状分布。 一个完整的鞭系包括在生理上彼
此相联系的所有竹鞭 ,鞭系内部是一个完整的能量和物质交换系统 ,鞭系的发育程度与竹林的
年龄、立地和经营状况等均有很大的关系。
茶秆竹属于混生小径竹 ,鞭系较小 ,鞭段长介于 2~ 22m,其中 4~ 8m的鞭系占 52. 4% , 2
~ 4m的鞭系占 17. 6% , 8~ 15m的中长鞭系占 25. 7% ,而大于 15m的鞭系只占 4. 3%。立竹数
达 7~ 8株的鞭系占 45. 7% ,大于 8株的鞭系占 35. 8% ,小于 7株的鞭系占 18. 5% 。随着鞭龄
的增加 ,势必使立竹数不断增加 ,增大林分密度 ,根据笋竹两用林 18 435株 /hm2的立竹密度
要求 [ 3] ,每鞭系的立竹数应保持在 7株左右。所以调整鞭系结构 ,疏除小、弱和老、残鞭系 ,控制
林分立竹密度是竹林抚育的一项重要措施。
2. 1. 2 鞭系的空间分布 [4 ]
竹鞭的空间分布包括竹鞭的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 ,是竹鞭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的综合
作用 ,它反映了该竹种与立地条件的适应程度 ,是指导竹林抚育的重要依据。
( 1)竹鞭的垂直分布
影响竹鞭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和立地条件 ,根据茶秆竹鞭龄与发笋数的关系 ,可将
竹鞭分为幼龄竹鞭 ( 1年 ) ,壮龄竹鞭 ( 1~ 2年 ) ,中龄竹鞭 ( 2~ 4年 )和老龄竹鞭 (≥ 5年 )。不同
的年龄和立地对竹鞭各层次的鞭段数量 ,鞭重产生很大的差异。不同年龄竹鞭的鞭段数与重量
见表 1:
表 1 茶秆竹竹鞭的垂直分布
Table 1  Th e v ert ical dis t rib ution of rhi zome of Pseudosasa amabil is McCl. ( 8m2)
土层
深度
( cm)
幼龄竹鞭
鞭长
( cm)
鞭重
( kg)
壮龄竹鞭
鞭长
( cm )
鞭重
( kg)
中龄竹鞭
鞭长
( cm)
鞭重
( kg )
老龄竹鞭
鞭长
( cm)
鞭重
( kg)



占总
鞭段
数%
总鞭

( cm )
占总
鞭长
的%
总鞭

( kg )
占总
鞭重
的%
0~ 20 2 448. 7 4. 88 2 897. 5 5. 47 1 752. 3 1. 83 728. 0 1. 10 278 59. 7 7 826. 5 54. 8 13. 28 55. 9
20~ 40 2 078. 4 2. 97 1 785. 2 3. 13 947. 9 1. 99 411. 0 0. 58 154 33. 1 5 222. 5 36. 6 8. 67 36. 5
40~ 60 375. 0 0. 68 387. 0 0. 74 261. 0 0. 16 199. 5 0. 25 34 7. 2 1 222. 5 8. 6 1. 83 7. 6
合计 4 902. 1 8. 53 5 069. 7 9. 34 2 961. 2 3. 98 1 338. 5 1. 93 466 100 14 271. 5 100 23. 78 100
比例% 34. 35 35. 87 35. 52 39. 28 20. 75 16. 74 9. 38 8. 12 / / / / /
49  2期 陈东阳 茶秆竹竹鞭生长规律的研究    
  从表 1可以看出 ,幼、壮龄鞭主要分布在 0~ 30cm的土层中 ,有朝浅生长的趋势 ,较深层
土壤的竹鞭短且质量差 ,处于萎缩状态。可见 0~ 20cm土层的土壤性状是决定竹鞭生长的关
键 ,深翻和覆土可以扩大竹鞭的垂直分布 ,增加深层土壤中竹鞭的比例 ,是竹林获得丰产的有
力措施之一。
( 2)竹鞭的水平分布
立竹密度和立地条件是影响竹鞭水平分布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立竹密度对竹鞭的水平分
布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 ,高的立竹密度 ,鞭系稠密重叠 ,新生竹鞭为寻求生长空间向外剧烈
扩展 ,表现为发散型 ;低的立竹密度 ,鞭系稀落 ,新生鞭大部分就在原地填补生长空间 ,表现为
聚集型 [5 ]。立地条件影响鞭系发散和聚集生长的程度 ,所以 ,选择优越的立地条件和控制立竹
密度是改善竹鞭分布的有效措施。根据不同的立地和立竹密度 ,以 2m× 0. 5m样方内鞭段数、
鞭长和鞭重来反映竹鞭的生长状况 ,如表 2:
表 2 茶秆竹竹鞭的水平分布
Table2  Th e hori zon tal dis t rib ution of rhi zome of Pseudosasa amabil is McCl.
立竹密度
(株 /hm2 )
上坡
鞭段数
(段 )
鞭长
( cm)
鲜鞭
(k g)
中坡
鞭段数
(段 )
鞭长
( cm)
鲜鞭
( kg)
下坡
鞭段数
(段 )
鞭长
( cm)
鲜鞭
( kg)
合计
鞭段数
(段 )
鞭长
( cm)
鲜鞭
( kg )
  7 500~ 9 000  31 1 037 1. 95 49 1 179 2. 30 51 1 239 2. 42 131 3 455 6. 67
10 500~ 12 000 49 2 024 2. 06 64 2 124 2. 58 67 2 694 2. 55 180 6 842 7. 19
15 000~ 16 500 41 1 627 2. 56 58 1 829 3. 61 65 1 921 4. 39 164 5 377 10. 56
21 000~ 22 500 38 1 641 2. 01 51 1 992 3. 40 56 1 824 3. 52 145 5 457 8. 93
  由表 2可以看出 ,密度对茶秆竹鞭系有明显的影响 ,当竹林的密度为 10 500~ 12 000株 /
hm
2时 ,每平方米的鞭段数和鞭长达到最大值 ,而鞭重则在密度为 15 000~ 16 500株 /hm2时
达到最大。不同的坡位立地条件有很大的差别 ,对鞭系的分布有明显的影响 ,下坡的鞭段数和
鞭长均明显高于中、上坡 [ 6]。
为了进一步说明竹林密度在不同坡位的影响力 ,计算出不同坡位各个因子与密度的相关
系数见表 3:
表 3 不同坡位各个因子与密度的相关系数
Table 3  The correlation coef fi cient b etw een th e densi ty and factors of di ff er s lope
上坡
鞭段数 鞭长 鞭重
中坡
鞭段数 鞭长 鞭重
下坡
鞭段数 鞭长 鞭重
R 0. 577 9 0. 698 6 0. 509 6 0. 715 9 0. 680 8 0. 842 8 0. 837 9 - 0. 320 0 0. 666 0
由 R值可以推知 ,密度在下坡对鞭段数的影响更为灵敏 ,其相关系数达 0. 837 9,原因是
下坡水湿条件好 ,鞭系发育充分 ,表现为多层次和高密度。而在中坡 ,密度与鞭重的相关性略大
于下坡 ,说明在中坡密度对鞭系质量的影响要高于下坡。 上坡鞭系少 ,生长空间大 ,土壤较贫
瘠 ,密度与鞭长的相关性更为显著。
2. 2 分叉与鞭级结构
根据茶秆竹鞭系的分叉结构 ,以具有最高的分叉级别代表该鞭系的级数。鞭级越大 ,说明
50    竹 子 研 究 汇 刊 21卷 
鞭系年龄越大 ,鞭系统越复杂 ,一级鞭系说明该鞭系的最高分叉级别只是一级 [7 ]。 明溪县茶秆
竹林是最近几年由野生竹林改造形成的 ,大部分山场竹鞭刚侵入 ,鞭级较小 ,为 2~ 4级 ,样地
鞭级结构见表 4:
表 4 茶秆竹鞭级结构
Table 4  St ructure of rhi zome system s of Pseudosasa am abil is McCl . ( 100m2)
组数 A 鞭系个数及比例个数 %
平均鞭段数 (个 )
M
平均鞭长 ( m )
N
< 2 5 18. 5 160 3. 0
2~ 4 14 51. 9 600 6. 5
4~ 6 4 14. 8 1 040 8. 3
6~ 8 3 11. 1 1 360 14. 4
> 8 1 3. 7 2 100 25. 5
由表 4可以看出 ,随着鞭级数增加 ,鞭段数及平均鞭长均相应增加。 为了进一步说明级数
( A)与鞭段数 ( M )和鞭长 ( N)的关系 ,经计算选用 ( 1) M= 232A- 108和 ( 2) N= 2. 645A-
1. 685来表示 [8 ] ,相关系数分别为: r1= 0. 990 8  r2= 0. 947 2。
茶秆竹鞭系各级的分叉方式如表 5,由表 5可以看出 ,约有 32. 55%的鞭段处于未分叉状
态。分叉的鞭段数从“一侧单叉”到“二侧≥ 3叉”的比例逐渐增加 ;一侧和二侧分叉的鞭段数占
67. 45% ,其中二侧分叉的鞭段数占 40. 97%。 随着鞭龄的增大 ,未分叉鞭段数的比例逐渐减
少 ,分叉的鞭段数逐渐增加 ,“二侧≥ 3叉”的老龄竹鞭段达 804段 ,占 14. 49% 。说明茶秆竹的
幼龄鞭分叉能力较弱 ,但单鞭的穿透能力很强 ,表现出散生竹的特性 ;随着鞭龄的增加 ,分叉能
力逐渐增强 ,形成多级鞭系结构。可见 ,为了扩大竹林面积 ,应在竹鞭幼龄期进行土壤垦复 ,竹
林中的老龄竹鞭亦应及时挖除 ,调整过于复杂的竹鞭系统。竹鞭的抽发部位与竹鞭的生活力密
切相关 ,由表 6可以看出 ,抽鞭绝大多数发生在鞭段的中、前端 ,占 75. 58% ,后端几乎没有抽
鞭能力 ,所抽的鞭短且弱 ,成竹率亦较低 [ 9]。
表 5 茶秆竹竹鞭的分叉类型
Table 5  The rhizome types of Pseudosasa amabil is McCl . ( 100m2)
鞭龄
分叉类型
未分叉
鞭段数 %
一侧
单叉
鞭段数 %
≥ 2叉
鞭段数 %
二侧
2叉
鞭段数 %
≥ 3叉
鞭段数 %
合计
幼龄竹鞭 906 16. 33 59 1. 06 142 2. 56 117 2. 11 113 2. 04 1 337
壮龄竹鞭 465 8. 38 108 1. 95 125 2. 25 111 2. 00 247 4. 45 1 056
中龄竹鞭 224 4. 04 113 2. 04 312 5. 62 193 3. 48 303 5. 46 1 145
老龄竹鞭 211 3. 80 207 3. 73 404 7. 28 385 6. 94 804 14. 49 2 011
合  计 1 806 32. 55 487 8. 78 983 17. 71 806 14. 53 1 467 26. 44 5 549
表 6 茶秆竹竹鞭的抽发部位
Table 6  The rhizome g row th si tuation of Pseudosasa amabil is McCl .
部位 前端 中端 后端 合计
分鞭条数 5 578 7 339 4 174 17 091
% 32. 64 42. 94 24. 42 100
51  2期 陈东阳 茶秆竹竹鞭生长规律的研究    
2. 3 鞭龄分布
鞭系中每年新鞭陆续抽发 ,壮龄鞭逐渐衰老 ,老龄鞭相继死亡从而构成了竹鞭的多龄级结
构。一个鞭系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扩大 ,级数也不断增加 ,所以反映茶秆竹林的鞭龄构成 ,鞭
系级数成了重要的指标。每 hm2鞭龄分布见表 7:
表 7 茶秆竹各龄级竹鞭的分布情况
Table 7  The rhizome dis t ribut ion in various ages of Pseudosasa amabil is McCl .
鞭级 鞭系个数
(个 /hm2 )
老龄竹鞭
鞭系个数 %
中龄竹鞭
鞭系个数 %
壮龄竹鞭
鞭系个数 %
幼龄竹鞭
鞭系个数 %
< 2 500 988 9. 88 1 859 18. 59 2 571 25. 71 4 582 45. 82
2~ 4 1 400 2 648 9. 46 4 696 16. 77 11 358 40. 56 9 298 33. 21
4~ 6 400 1 952 24. 40 2 167 27. 09 2 383 29. 79 1 498 18. 72
6~ 8 300 2 874 47. 90 2 098 34. 97 682 11. 37 346 5. 76
> 8 100 948 47. 40 728 36. 40 274 13. 70 50 2. 50
由表 7可以看出 ,随着鞭级的增大 ,老龄竹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 ,而壮龄鞭则呈相反的
趋势。 鞭级小于 2的鞭系中 ,主要是幼龄鞭 , 2~ 4鞭级中的壮龄竹鞭占多数 , 4~ 6级的鞭系中
各种年龄的鞭系数相差不大 ,而大于 8级的鞭系中幼龄鞭仅占少数 ,说明该茶秆竹林鞭系年龄
结构较合理 ,林分正处于复壮生长期。
3 结果与讨论
( 1)竹林的地下结构由大小不一的鞭系构成 ,该试验地的鞭系结构较为合理 ,以鞭长介于
4~ 8m的中型鞭为主 ,多数鞭系的立竹数为 7~ 8株。
( 2)茶秆竹竹鞭主要分布在 0~ 20cm土层中 ,在该层中 ,鞭段数占 59. 66% ,竹鞭总长占
54. 84% ;鞭重占 55. 86% 。竹林密度为 10 500~ 12 000株 /hm2时 ,每平方米的鞭段数和鞭长
达到最大值 ,而鞭重则在 15 000~ 16 500株 /hm2时达到最大 ,下坡的鞭段数和鞭长均明显高
于中、上坡。
( 3) 2~ 4级的鞭系占 51. 9% ,两侧分叉的鞭段数占优势 ,随着鞭龄的增大 ,分叉趋于复杂。
( 4)茶秆竹林鞭系年龄结构较合理 ,以壮、中龄鞭为主。清除老鞭 ,提高壮、中龄鞭比例是竹
林抚育的关键措施。
( 5)茶秆竹鞭芽的死亡率较高 ;壮龄鞭的成竹率可达 26. 25% ;立竹主要着生在中、后段 ,
侧位芽的数量远高于上、下位芽。
参 考 文 献
1 洪 伟 ,林思祖 .毛竹产量新模型的研究 [M ] .计量林学研究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1993, 179~ 188
2 廖光庐 .毛竹林鞭系结构调查分析 [ J] .竹子研究会刊 , 1988, 7( 3): 35~ 43
3 陈存及 ,代全林 ,曹永慧等 .茶秆竹密度效应研究 [ J] .福建林学院学报 , 2001, 21( 2): 101~ 104
4 张雪芬 ,陈启春 ,朱 勇 .石竹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研究 [ J].竹子研究会刊 , 1999, 18( 3): 59~ 61
5 陈存及 ,代全林 ,曹永慧等 .茶秆竹密度效应研究 [ J] .福建林学院学报 , 2001, 21( 2): 101~ 104
6 陈存及 .毛竹林分密度效应的初步研究 [ J] .福建林学院学报 , 1992. 12( 1): 98~ 104
52    竹 子 研 究 汇 刊 21卷 
7 黄克福 ,马炳杨 .台湾桂竹笋 -幼竹生长规律研究 [ J] .福建林学院学报 , 1994, 14( 4): 291~ 294
8 郎奎建 ,唐守正主编 . IBM PC系列程序集 [C P].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8
9 洪 伟 ,林思祖 .杉木人工林密度效应研究 [M ] .计量林学研究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1993, 247~ 251
10 何东进 ,洪 伟 .毛竹种群光能利用率的研究 [ J] .福建林学院学报 , 1999, 19( 4): 324~ 326
11  Ter Braak , C. J. F. 1986. Canonical co rrespondence analysi s: a n ew eigen v ector tech nique fo r mul tivariate direct
g radient analysi s. Ecology, 67: 1 167~ 1 179
Study on the Bamboo Scourge Growth Regularity
of Pseudosasa amabilis McCl .
Chen Dongyang
( Yizhou Fores t Farm of M inxi Coun ty, M inxi 365200, Ch 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mboo scourge system structure o f Pseudosasa amabilis McCl . The
resul t show ed that the system structure is reasonable; the leng th of middle scourg e is 4-8m
and the scourg es a re mainly in 0-30cm layers; the propo rtion of 2-4 scales bamboo scourg e
system is 51. 9% and the forks are more complex as the age increases. The main scourg e is
middle and able-bodied age and the age is rev erse to th e scale. The death rate o f buds is high
and the rate of able-bodied scourges should become bamboo could reach 26. 25% . So the
densi ty , systems and ages a re very impo rtant to the bamboo fo rest ry.
Key words Pseudosasa amabil is McCl ; Bamboo scourg e; Bamboo scourg e system structure.
会 议 简 讯
国家林业局造林司主持的“ 2002- 2010年全国竹林基地建设规划编制座谈会”于 2002年
5月 17日在杭州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召开 ,来自国家林业局造林司的有关领导和 16
个产竹省市区的主管竹业的造林处处长参加了会议。同时会议邀请到了来自南京林业大学、中
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华东勘察设计院和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等
单位的在竹业界和规划设计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代表们就编制全国竹林基地建设长远发展规划的必要性、重要意义和规划大纲开展了广
泛热烈的讨论 ,一致认为: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 ,尽快编制 2002— 2010年全国竹林基地
建设发展规划很有必要 ,这对指导和引导全国竹林基地有序发展 ,进而促进竹产业的持续快速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并对规划大纲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修改建议。最后国家林业局造林司赵良
平副司长作了一个重要的总结性发言 ,号召大家认清竹业新形势 ,抓住机遇 ,高度重视规划编
制工作 ,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编制规划原则、工作方法 ,并对编制规划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国
家级竹林基地建设规划编制 ,在国家林业局造林司造林处的领导和指导下 ,具体由国家林业局
竹子研究开发中心主持编制 ,国家林业局华东勘察设计院协助 ;省级规划编制由各省市区林业
厅 (局 )负责编制。 会议由国家林业局造林司造林处王恩玲处长主持 ,取得了预期的结果。
(王树东、吴良如 )
53  2期 陈东阳 茶秆竹竹鞭生长规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