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贵州艾纳香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对策



全 文 :文章编号:1672-7010(2005)03-0096-04
贵州艾纳香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对策
江兴龙1 ,贡双来2 ,潘俊锋3 ,王平静1 ,韦玉菊2
(1.贵州省荔波县森林植物研究所 ,贵州 荔波 558400;
2.贵州省荔波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贵州 荔波 558400;3.贵州宏宇药业生物技术基地 550008)
摘要:贵州艾纳香主要病虫霜霉病 、红点病 、斑枯病 、灰斑病 、根(茎)腐病 ,细胸金针虫 , 银翅夜蛾 、斜纹夜蛾 、红
满 、艾枝尺蠖 , 跗粗角萤叶甲 、艾小长管蚜 、蛀心虫等病虫的病原与形态特征 ,危害症状 , 及其发生特点与生活习性 ,
并对各类病虫害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艾纳香;病虫害;特征;危害症状;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567.2   文献标识码:A
Kinds and control tactics of main pests and main diseases
about Blumea balsamifera DC.in Guizhou
JIANG Xing-long , et al.
(Libo forestry plant Institute of Guizhou Libo , Cuizhou 558400 )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re introduced main pests and main diseases about Blumea balsamifera DC.in Guizhou , they are Peronospora
danica , phyllasticta sp., Ascochyta sp., cercospora sp., Fusarium sp., Agriotes fusicollis Miwa , Argyrogramma agnata Staudinger , Pro-
denia Litura Fabricius ,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 , Ascotis selenaria Schiffermuller , Diorhabola tarsalisWeise , Macrosiphoniella yomogi-
foliae(stlinji), Heuula undalis Fubricius and so on.Were studied their pests s illness source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 harm symptom
, take place peculiarity , living habite and characteristics , and were propased the control measures about the each pests and the cach diseases
.
Key words:Blumea balsamifera DC.;pests and diseases;characteristic;harm symptom;control tactics
收稿日期:2005-06-27
作者简介:江兴龙(1964~  ),男 ,苗族 ,贵州福泉人 , 工程师.研究方向:植物驯化与森保.
  艾纳香 Blumea balsamifera DC.为热带和南亚热带多年
生木质草本或亚灌木 ,枝叶和根均可入药 ,是提炼冰片的
重要原材料.艾纳香常为杉木纯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采伐迹地上的天然优势次生植被 ,呈散生或团状分布 ,植
株冠茂 ,根系发达 ,株间根系呈网状交错 ,是水土保持的先
锋植被.产于东南亚和我国的两广 ,以及云南 、贵州 、湖南 、
江西 、福建 、台湾等省的南部地区 ,在贵州人工种植已有近
百年的历史 ,具有较高的药用经济价值.但长期以来 ,由于
受各种病虫的危害 ,影响了艾纳香的产量和品质 ,制约了
药农的经济发展.要提高艾纳香的产量和品质 ,除选好种
质 ,合理密植 ,加强中耕除草和水肥管理外 ,病虫害防治是
一项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措施.基于此 , 2001年以来 ,我们
分别在贵州省荔波县的佳荣镇 、玉屏镇 、驾欧乡和罗旬县
的苏罗乡 、沟亭乡 ,以及望谟县的桑朗镇的艾纳香种植区
内采取路线踏查与样方调查以及室内喂养与野外观察相
结合的方法对艾纳香病虫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目前已查
明危害艾纳香的病虫害共有 10病 16虫 ,其中 ,重要病虫害
有霜霉病 、红点病 、斑枯病 、灰斑病 、根腐病 、细胸金针虫 A-
griotes Fusicollis Miwa 、 银 翅 夜 蛾 Argyrogramma agnata
Staudinger、斜纹夜蛾 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红螨 Tetrany-
chus CinnabarinuS Bois、艾枝尺蠖 Ascotis Selenaria Schiffer-
muller 、跗粗角萤叶甲 Diorhabola Tarsalis Weise 、艾小长管蚜
Macrosiphoniella Yomogifoliae(stlinji)、蛀心虫 Heuula Undalis
Fubricius等 5病 8虫.我们在分别对艾纳香 5病 8虫的发生
与危害特性进行近四年观察及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
的防治对策措施 ,现分别总结报告如下:
1 主要病害的危害症状及其病原和发生特点
1.1 霜霉病
1.1.1 危害症状 以危害艾叶为主 ,叶柄 、花梗 、嫩茎亦能
受害.叶片发病 ,正面产生褪绿不规则斑块 ,叶缘微向上
第 2卷 第 3 期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2.No.3
2005年 9 月 Journal of Shaoya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Sep.2005
卷 ,叶背面布满白色霉层.病菌叶片自下而上枯死;花梗 、
花蕾发病 ,病部产生白色霉层 ,最后干枯.
1.1.2 病原 Peronospora danica ,属鞭毛菌霜霉属.孢子襄
梗 1 ~ 4根从气孔伸出 ,为二叉状分枝 ,分枝 4 ~ 6 个 ,第 1
分枝不对称.孢囊梗末端分叉呈直角.孢子囊无色 ,椭圆或
卵圆形 ,无乳突 ,萌发产生芽管.孢子囊耐低温.
1.1.3 发生特点 病菌在留种母株新生的脚芽上以卵孢
子越冬.3月上旬发病 ,随风雨传播 ,病害在 5 月中旬停止
发展.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病株上越夏 , 9月随秋风秋雨进
行第二次传播危害 , 10 月停止.春秋多雨是霜霉病流行的
主要条件.
1.2 红点病
1.2.1 危害症状 危害艾叶 ,一般自叶尖开始 ,逐步扩展 ,
严重时可占叶面积的二分之一.叶片发病初期 ,出现直径 1
~ 2 mm呈圆形的暗红色病斑 ,病斑中心红色 ,有黄色边晕.
后病斑直径逐渐扩大至 5 mm 的暗红色病斑 ,病斑上有较
明显的轮纹 ,潮湿条件下 ,病斑正面散生细小黑点 ,叶背产
生黑绿色绒状霉层.
1.2.2 病原 Phyllasticta sp.属半知菌孢霉属.分生孢子梗
深色 , 3~ 7 根簇生 ,不分枝 ,分生孢子器近球形 ,壁薄 、膜
质.分生孢子梗短小 ,有时全缺 ,分生孢子小 ,卵形单胞 ,无
色 ,或有 1个隔膜.
1.2.3 发病特点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
上越冬 ,亦能在收获艾枝叶时 ,遗留在田间的肉质根上腐
生越冬.次年 5月产生分生孢子 ,从叶尖开始侵染 , 6 月中
下旬植株叶片上出现明显的红点症状.条件适宜时 ,病部
产生分生孢子 ,靠风雨传播 ,反复侵染.伤口利于病菌侵
入 ,6 ~ 8月为发病高峰 ,湿度大 ,发病越重.
1.3 斑枯病
1.3.1 危害症状 危害艾叶及叶柄 ,初期出现黄色小斑
点 ,以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褐色病斑 ,后期病斑中心灰
白色 ,病部密生小黑点(分生孢子器),叶柄和主脉侵染后
呈缺黑色 ,造成全叶黑色干枯 ,提早脱落.
1.3.2 病原 Ascochyta sp.属真菌半知菌壳二孢属.分生
孢子器可生于病部两面 ,分生孢子器球形 ,丝状 、五色.分
生孢子线形直或微弯 ,多为 2~ 4个隔膜 ,分生孢子梗短.
1.3.3 发病特点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病叶残体
上越冬 ,次年产生分生孢子 ,靠风雨传播.先侵害艾株下部
叶片 ,每年 4~ 5月初发病 , 6~ 8月为发病盛期 , 9月后大量
叶片枯死 ,可至植株中上部的杈状分枝以上.发病轻重与
环境湿度成正比 ,重茬地和生长不良的地块发病宜重.
1.4 灰斑病
1.4.1 危害症状 危害艾叶 ,病斑多从叶缘发生 ,初生为
褐色小点 ,后渐扩大成半圆形 、圆形或不规则形 ,正面褐
色 ,反面灰褐色 ,边缘有紫色环晕.
1.4.2 病原 Cercospora sp.属真菌半知菌尾孢霉属.分生
孢子器埋于寄主表皮下 ,成熟后突出表皮 ,淡褐色 ,分生孢
子梗短小不分枝;分生孢子纺锤形至梭形 ,有 4个模隔膜.
1.4.3 发病特点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残体上越冬 ,
次年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 ,于 5月上旬发生 ,高温高湿环境
下发病严重.
1.5 根(茎)腐病
1.5.1 危害症状 危害艾根部.4 ~ 5月危害分株移裁幼
苗 ,病菌从根部侵入后 ,沿维管束扩展至全株.病根初呈黄
褐色 ,后期根茎变软皱缩.横切病根 ,维管束褐色.病害扩
展到主根 ,发病株根部发黑腐烂 ,基茎部皮层水浸状坏死 ,
致使地上部凋萎枯死.
1.5.2 病原 Fusarium sp.属真菌半知菌镰刀菌属 ,孢子梗
及分生孢子无色或浅色 ,病菌产生两种分生孢子 ,最大型
分生孢子镰刀形或梭形 ,无色 ,多为 3个隔膜 ,个别 7个隔
膜;小型分生孢子圆形 ,单胞 ,少数有 1个隔膜.厚恒孢子顶
生或间生 ,球形 ,黄褐色.
1.5.3 发病特点 病菌在土壤中越冬 ,艾根亦能带病传
播 ,病菌遇到艾根时 ,主要从虫伤口 、机械伤口侵入 ,亦能
直接侵入.多在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发病.气温在 16 ~ 17℃
时开始发病 ,22 ~ 28℃时发病最适宜.土壤湿度大 ,雨水多 ,
发病相对严重.
2 主要害虫的危害特点及其形态牲征与生活习性
2.1 细胸金针虫 Agriotes fusicoll is Miwa
2.1.1 危害特点 细胸金针虫为鞘翅目叩甲科 ,幼虫长期
生活于土壤中 ,咬食危害艾纳香根系 ,致艾纳香幼苗根系
损伤而感染根(茎)腐病.
2.1.2 形态特征 ①成虫栗褐色 ,体长 8 ~ 9 mm ,宽约 2.5
mm ,被黄褐色细短毛 ,头黑褐色 ,密布较粗刻点;触角红褐
色 ,第 1节较粗长 ,第 2节球形.前胸背板略呈圆形 ,长大于
宽 ,后缘角伸向后方 ,突出如剌;鞘翅长约为头胸部的 2倍 ,
鞘翅面密布细刻点并有纵沟 9条.②卵乳白色 ,近似圆形.
③幼虫圆筒形 ,较细长;老熟幼虫体长约 32 mm ,宽约 1.5
mm ,浅金黄色.头部扁平 ,口器深褐色 ,第 1 胸节较第 2、3
胸节和稍短 ,第 1~ 8腹节略等长;尾节呈圆锥形 ,背面有 4
条褐色纵纹 ,近前缘两侧各有褐色圆斑一个.④蛹体长 8~
9 mm ,浅黄色.
2.1.3 生活习性 虫多为两年完成一代 ,也有 1年或 3 、4
年完成一代的 ,以成虫和幼虫在土中 20~ 40mm 处越冬 ,翌
年 3月上旬开始出土 ,危害艾苗 , 4 ~ 5月危害严重 ,成虫期
较长 ,有世代重叠现象 ,羽化的成虫即在土中潜伏越冬.成
虫昼伏夜出 ,有假死性 ,对腐烂植物的气味有趋性 ,常群集
在腐烂发酵气味较浓的烂草堆和土块下.幼虫耐低温 ,早
春开始危害 ,秋季下降迟 ,喜转株危害.土壤温度超过 17℃
时 ,幼虫则向深层移动 ,适于偏碱潮湿土壤 ,春季雨多的年
份发生重.
2.2 银纹夜蛾 Argyrogramma agnata Staudinger
2.2.1 危害特点 银翅夜蛾虫为鳞翅目夜蛾科 ,幼虫嚼食
艾纳香叶片或孔洞缺刻 ,排泄物污染寄主.
2.2.2 形态特征 ①成虫体长 12~ 17 mm ,翅展 32 mm ,体
灰褐色.前翅深褐色 ,有 2条银色横纹 ,翅中有一显著的 U
形银纹和一个近三角形银斑;后翅暗褐色 ,有金属光泽.②
卵半球形 ,长约 0.5 mm ,白色至淡黄绿色 、表面具网纹.③
幼虫体长约 30 mm ,淡绿色 ,虫体前端较细 ,后端较粗.头部
绿色 ,两侧有黑斑;胸足及腹足皆绿色 ,第 1.2对腹足退化 ,
行走时体背拱曲.体背有纵行的白色细线 6条位于背中线
第 3期 江兴龙等:贵州艾纳香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对策 97 
两侧 ,体侧具白色纵纹.④蛹长约 18 mm ,初期背面褐色 ,腹
面绿色 ,末期整体黑褐色 ,茧薄.
2.2.3 生活习性 在贵州一年 6代 ,以蛹越冬.成虫夜间
活动 ,有趋光性 ,卵产子叶背面 ,单产.初孵幼虫在叶背取
食叶肉 ,残留上表皮 ,大龄幼虫则取食全叶及嫩尖 ,有假死
性 ,幼虫成熟后 ,在叶背结茧化蛹越冬.
2.3 斜纹夜蛾 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
2.3.1 危害特点 斜纹夜蛾为鳞翅日夜蛾科 ,幼虫食叶 、
花蕾及花 ,严重时可将全株艾叶食光.
2.3.2 形态特征 ①成虫体长 14 ~ 20 mm ,翅展 35 ~ 40
mm ,头 、胸 、腹均深褐色 ,胸部背面有白色丛毛 ,腹部前数节
背面中央具有暗褐色丛毛.前翅灰褐色 ,斑纹复杂 ,内横线
及外横线灰白色 ,波浪形 ,中间有白色条纹 ,在环状与肾状
纹间 ,自前缘向后缘外方有 3条白色斜线.后翅白色 ,无斑
纹.前后翅常有水红色至紫红色闪光.②卵扁半球形 ,直径
0.4 ~ 0.5 mm ,初产黄白色 ,后转淡绿 ,孵化前紫黑色.卵粒
集结成 3 ~ 4层的卵块 ,外覆灰黄色疏松的绒毛.③幼虫体
长 35 ~ 47 mm ,头部黑褐色 ,胴部体色青黄色或暗绿色 ,背
线 、亚背线及气门下线均为灰黄色及橙黄色.从中胸至第 9
腹节在亚背线内侧有三角形黑斑 1对 ,其中以第 1 、7、8腹
节的最大.胸足近黑色 ,腹足是暗褐色.④蛹长约 15 ~ 20
mm ,赭红色 ,腹部背面第 4至第 7节近前缘处各有一个小
刻点.臀棘短 ,有一对强大而弯曲的刺 ,刺的基部分开.
2.3.3 生活习性 可终年繁殖 ,无越冬期 ,卵多产于茂密
艾纳香植株上 ,以植株中部叶片 ,背面叶脉分叉处最多 ,初
孵幼虫群集取食 , 3龄前仅食叶肉 ,残留上表皮及叶脉 ,呈
白纱状后转黄 , 4龄后进入暴食期 ,多在夜晚危害 ,食尽整
张叶片.幼虫共 6龄 ,老熟幼虫在 1 ~ 3 mm 表土内做室化
蛹 ,土壤板结则在植枝叶下化蛹 ,危害严重期皆在 6 ~ 10
月.
2.4 红螨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
2.4.1 危害特点 红螨为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 ,危害茎
叶.
2.4.2 形态特征 ①雌螨体长 0.48 ~ 0.55 mm ,宽 0.32
mm ,椭圆形 ,体色常随寄主而异 ,具基本调调为锈红或深
红 ,颚体黄色.体躯两侧有黑斑两对 ,须肢感觉器长约为宽
的 2倍 ,背感器梭形 ,与端感器约等长.口针鞘前端圆钝 ,中
央无凹陷 ,气门沟末端呈 U形弯曲 ,内腰和内骶片间形成
菱状肤纹 ,肤纹突三角形至半圆形;雄螨体长 0.35 mm ,宽
0.19 mm ,头胸前端近圆形 ,腹部末端稍尖 ,体色比雌虫淡.
第 1对足跗节有 2对 ,双刚毛 ,彼此远离 ,各足爪间突裂成
3对针状剌 ,爪变成 2对粘毛 ,位于爪间突两侧.须肢端感
器长约为宽的 3倍 ,背感器比端感器稍短.阳茎弯向背面 ,
形成端锤 ,其近侧突尖利或稍圆 ,远侧突起尖利.端锤背像
感器形成一钝角 ,形状和大小个体间常有差异.②卵圆球
形 、直径 0.13 mm ,初产时无色透明 ,或略带乳白色 ,孵化前
夕呈浅红色.③幼螨体近圆形 ,长约 0.15 mm ,浅红色 ,稍透
明 ,具足 3对 ,蜕皮后变为第一若螨 ,再蜕皮为第二茧螨 ,具
足 4对 ,体色变深 ,两侧出现深色斑点.第二若螨蜕皮后成
螨.
2.4.3 生活习性 红螨一年 18代 ,一般以成螨 ,部分以若
螨在杂草及其根际 、土缝 、向阳的枝叶内 ,春花作物及树皮
缝越冬.一年出现 5次高峰为危 ,当粗株上发生量大时 ,常
成团状地引进扩散.高湿少雨发生量大 ,周围种有瓜 、豆 、
茄子 、芝麻类作物时有利于红螨的发生.
2.5 艾枝尺蠖 Ascotis selenaria Schliffermuller
2.5.1 危害特点 艾枝尺蠖为鳞翅目天蛾科 ,幼虫嚼食叶
片竖孔洞式 、缘缺.成虫夜晚活动 ,静止时四翅平铺.
2.5.2 形态特征 ①雌虫体翅均灰白色 ,散有许多暗褐色
细小斑点 ,体长 19 ~ 22 mm ,翅展 50 ~ 63 mm;头部暗灰色 ,
复眼球形灰绿色 ,雌蛾触角线状有灰白斑;下唇须短扁 ,灰
白 ,尖端色深;前翅内横线内侧和外横线外侧有明显平行
的褐色带 ,中横线区的横脉纹圆形或新月形 ,周缘为深褐
色 ,外横线呈褐色锯齿状曲线 ,亚外缘线白色呈波状 ,外缘
有 7 ~ 8个黑点 ,缘毛灰白色;后翅中横线清楚 ,横脉纹新月
形 ,外缘浅黑褐色呈波状 ,亚外缘线的褐色点呈较宽的带 ,
外缘有 6 ~ 7个黑点;翅里面灰白色 ,横脉纹及顶色前区黑
褐色;腹部灰褐色;前足黑褐色 ,胫节短 ,内侧有突起物 ,跗
节有 5个灰白色环纹;中足灰褐色 ,胫节有端距;后足粗大
灰白色 ,有距 2对.雄蛾略小 ,触角短栉状.②卵球形 ,淡绿
色;③老熟幼虫体长 47 ~ 50 mm.头淡褐色 ,单眼 5 个.腹部
每节背线两侧有黄色透明突起 ,以第二节的为最大 ,第八
节次之 ,每突起上有毛一根;腹足两对.
2.5.3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两代 ,以蛹在艾园土内越冬.
越冬代成虫于次年 4月下旬至 6月中旬羽化;第一代成虫
于 8月上旬 ~ 9月上旬出现;第二代幼虫于 10月中旬入土
化蛹越冬.
2.6 跗粗角茧叶甲 Diorhabola tarsalis Weise
2.6.1 危害特点 跗粗角茧叶甲为鞘翅目萤叶甲科 ,成虫
与幼虫重叠发生 ,食叶危害 ,为害严重时仅剩叶脉和叶柄.
重者可导致艾纳香植株死亡.
2.6.2 形态特征 ①成虫体长 5.4 ~ 6.0 mm ,宽 2.5 ~ 3
mm.黄褐色.触角 11节 ,黑色 ,头顶及前胸背板中部各具 1
条黑色条斑 ,腹部各节基半部黑色 ,头顶具中沟及较粗的
刻点;额瘤长言形 ,在其之后为较密集的粗刻点.触角达鞘
翅基部.前胸背板宽为长的 2倍 ,侧缘具发达的边框.鞘翅
基部窄 ,中间之后变宽 ,肩角突出.足的腿节粗大 ,具刻点
及网纹.②幼虫胸足不发达 ,体背具 1条黑纹 ,腹背两则各
有 8个黑腺点 ,其下为 8个瘤实.并生有短绒毛 ,身体其他
部位有不规则的瘤突.
2.6.3 生活习性 在贵州南部地区年发生 4~ 5代 ,以成
虫在艾纳香根际及土缝等处越冬 ,翌年 4月下旬成虫开始
活动 ,然后产卵.幼虫 4龄 ,取食艾纳香叶片叶肉 ,常残留叶
脉和上表皮 ,成虫取食则只留叶脉和叶柄 ,虫孔周线不齐 ,
严重时艾株无完整叶片.被害叶片枯黄脱落 ,影响光合作
用 ,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6 ~ 8月危害严重.
2.7 艾小长管蚜 Macrosiphoniella yomogifoliae(stlinji)
2.7.1 危害特点 艾小长管蚜为同翅目蚜虫科 , 5 ~ 8月
危害艾纳香嫩梢 ,吸食汁液 ,使艾叶片卷缩退黄 ,茎芽畸
形.
2.7.2 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 体卵圆形.长 3.35 mm ,
宽 1.66 mm.活时体绿色 ,被白粉.玻片标本:头及前胸黑
98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2 卷
色 ,胸 、腹部淡色 ,腹节 Ⅷ有淡褐色横带横贯全节.触角 、
喙 、足 、腹管 、尾片 、尾板 、生殖板均黑色.体表光滑 ,节 Ⅷ背
面微瓦纹.气门圆形 ,关闭 ,气门片淡褐色.节间斑不显.中
胸腹叉有长柄.体背毛尖顶 ,头背有毛 12根 ,前胸中 、侧 、缘
毛各 1对 ,腹节 Ⅷ有毛 5 ~ 9根;头顶毛长为触角节 Ⅲ直径
的 1.6倍 ,腹节 Ⅰ毛长为其 1.3倍 ,腹节 Ⅷ毛长为其 1.9
倍.中额不隆 ,额瘤隆起.触角长 3.16 mm ,为体长的 0.94;
节Ⅰ ~ Ⅳ长度比例:22 , 13 , 100 , 79 , 36+95;各节有瓦纹;节
Ⅲ长 0.71 mm ,有毛 20~ 24根 ,毛长为该节直径的 0.94 ,基
部有小圆形次生感觉圈 4 ~ 6个.喙达后足基节 ,节 Ⅳ+Ⅴ
长尖锥形 ,长 0.18 mm ,为后跗节 Ⅱ的 0.97 ,有毛 5 ~ 6对.
足股节有瓦纹 ,胫节光滑 ,后股节长为触角节 Ⅲ的 1.5倍;
后胫节为体长的 0.59 ,毛长为该节直径的 1.2倍;跗节Ⅰ毛
序:3 ,3 ,3.腹管管状 ,端部 3/5有网纹 ,无缘突 ,长 0.44 mm ,
为尾片的 0.81.尾片长锥形 ,基部 2/5处收缩 ,由小刺突组
成瓦纹 ,有毛 26~ 29根.尾板末端圆 ,有毛 18~ 21根.生殖
板有毛 14 ~ 19根.
2.7.3 生活习性 以若虫在艾纳香植株上越冬 ,一年 10
~ 12代 ,春夏聚集新梢 、新叶 、花蕾和小花上为危 ,主要危
害嫩枝 ,吸取汁液 ,使叶片卷曲皱缩 ,影响艾纳香产量.
2.8 蛀心虫 Heuula undalis Fubricius
2.8.1 危害特点 蛀心虫为鞘翅目螟蛾科.幼虫蛀食心
叶 ,形成虫苞 ,成虫取食嫩梢 ,嫩梢受害呈筋条状 ,受害苗
因生长点被破坏而停止生长或造成折梢 、萎蔫.严重时全
株枯死 ,而造成缺苗断垄.
2.8.2 形态特征 ①成虫体长 7 mm ,翅展 15mm ,灰褐色;
前翅具 3条白色横波纹 ,中部有一深褐色肾形斑 ,镶有白
边;后翅灰白色.②卵长约 0.3 mm ,椭圆形 、扁平 ,表面有不
规则网纹 ,初产淡黄色 ,以后渐现红色斑点 ,孵化前橙黄
色.③老熟幼虫体长 12~ 14 mm ,头部黑色 ,胴部淡黄色 ,前
胸背板黄褐色 ,体背有不明显的灰褐色绉纹 ,各节生有毛
瘤 ,中 、后胸各 6对 ,腹各节前排 8个 ,后排 2 个.④蛹体长
约 7 mm ,黄褐色 ,翅芽长达第四腹节后缘 ,腹部背面 5条纵
线隐约可见 ,腹部末端生长剌 2对 ,中央 1对略短 ,末端略
弯曲.
2.8.3 生活习性 贵州南部一年 8 ~ 9代 ,以老熟幼虫在
地面吐丝缀合土粒 ,枯叶做成丝囊越冬 ,少数以蛹越冬.翌
春越冬幼虫入土 6~ 10厘米深做茧化蛹.成虫趋光性不强 ,
飞翔力弱 ,卵多散产于艾叶梢嫩叶上 ,平均每雌可产 200粒
左右.卵发育历期 2 ~ 5天.初孵化幼虫潜叶为害 ,隧道宽
短;2龄后穿出叶面;3龄叶丝缀合心叶 ,在内取食 ,使心叶
枯死并且不能再抽出心叶;4~ 5龄可由心叶或叶柄蛀入茎
髓或根部 ,蛀孔显著 ,孔外缀有细丝 ,并有排出的潮湿虫
粪.受害苗死或叶柄腐烂.幼虫可转株为害 4 ~ 5株.幼虫 5
龄老熟 ,在艾纳香根附近土中化蛹.5 ~ 6月和 10 ~ 11月两
个危害高峰 ,受害率达 90%以上 ,湿热条件下危害严重.
3 防治措施及对策
3.1 艾纳香病害的防治措施
3.1.1 物理措施 ①选择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 ,地势略
高 ,排水畅通的地块种植 ,每缝雨季适时开沟排水 ,降低田
间湿度 ,同时进行 3 年以上的合理轮作;②在采收艾纳香
后 ,应及时对艾园进行清桩 、清地 ,去除残枝败叶和杂草 ,
并翻挖松土一次 ,减少菌源和翌年病害发生;③合理施肥 ,
适施氮 、磷 、钾等三大元素肥 ,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3.1.2 化学措施 ①地下病害在种植前 ,用 0.3 ~ 0.5%的
高锰酸钾溶液或石灰 25kg/亩对土壤进行消毒 ,或用 50%
退菌特 1000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浸艾
根 5~ 10分钟晾后栽种;发病期施药 ,可用 50%多菌灵可湿
性粉剂 500倍液或 40%克瘟敬可湿性剂 800 倍液进行灌
根.②地上病害 ,可用 64%杀毒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 , 50%
退菌特或多菌灵 800倍液 , 25%杀菌乳 800倍液 , 75%百菌
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进行叶面喷洒.
3.1.3 生物措施 ①地下病害 ,种植前每亩施用“5406”抗
生菌肥 100 ~ 150kg ,具有明显的抗病增产作用.②地上病害
可用B0~ 10多组织广谱抗菌素或增产菌进行叶面喷洒 ,其
防病增产效果显著.
3.2 艾纳香虫害的防治措施.
3.2.1 物理措施 ①清除艾园残枝败叶及田边地角的杂
草 ,并适时实施灌水驱虫 ,破坏虫害的越冬越夏场所.②结
合中耕除草进行人工捕捉 ,或采用黑灯光或堆草的方式进
行诱杀.
3.2.2 化学措施 ①地下害虫 ,每亩可选用 50%辛硫磷
乳油或 25%辛硫磷或 25%对硫磷微胶囊缓解剂或 40%甲
基异柳磷 100毫升 ,加水 500毫升 ,混入过筛的细干土 20kg
拌匀施放于艾纳香植根部周围.②地上害虫 ,可选 90%晶
体的百虫 1000倍液 ,2.5%功夫乳油 4000倍液 , 50%硫乳油
1500倍液 ,10%氯氰菊脂 2000倍液分别于 5 ~ 6月和 8 ~ 10
月对叶片和心叶进行喷洒.
3.2.3 生物措施 ①地下害虫 ,采用昆虫病原线虫或昆虫
病毒制剂对耕作土壤进行喷洒 ,或将蓖麻叶碾成细粉 ,按
一定比例与杂肥掺拌施入地里.②地上害虫 ,采用灭幼脲 3
号 ,或垂柳叶 、桑叶 、臭椿叶 、艾蒿鲜草捣烂 ,分别加水 3倍 、
10倍 、3倍 、10倍浸泡 24小时后 ,用其过滤液对枝叶进行喷
洒 ,对防治害虫有奇效.
参考文献:
[ 1]  蔡青年.植物保护手册[ 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
社 , 2000 , 303、320 、363、423~ 425、437;
[ 2]  郭振中等.贵州农林昆虫志[ 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
社 , 1987 , 1 卷 433 , 2卷 428;
[ 3]  江兴龙等.农药的科学管理及使用技术初探[ J] .贵州林
业调查规划 , 2002(2), 32.
第 3期 江兴龙等:贵州艾纳香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对策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