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三个小黑麦花粉株系的染色体组成分析与抗白粉病鉴定



全 文 :遗 传 学 报 , 2 2 (5 ) : 3 87一 39 3 , 199 5
月 e t a G e n e t i c a iS n i e a
三个小黑麦花粉株系的染色体
组成分析与抗白粉病鉴定
张相岐 王献平 景建康 李 燕 胡 含
(中国科 学院遗传研究所 北京 10 0 101 )
摘要 对来自小黑麦与小麦杂种的 3 个花粉株系 , D H 2 2o一4 , o H 22 o一 5 和 D H 2 2 O一 14 进行
了形态性状观察 ,染色体组成分析和抗白粉病鉴定 。 经过染色体形态和数目观察 、 原位杂交 、
C 一分带 、 同工酶等电聚焦和贮藏蛋白的 S D S 一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分析 , 证明其中两个株系 ,
D H 2 2于 4 和 D H 22O一5 是 6 R / 6D 代换系 , 另一个株系 D H 2 20一 14 是 I R / ID 代换系 。 经
人工接种鉴定 , 两个 6 R / 6D 代换系高抗白粉病 。 从而进一步证明黑麦的 6 R 染色体上存在
抗白粉病的基因 。 同时还对小麦遗传背景下异源染色体的识别及 6 R 染色体的利用价值等
问题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小麦 , 小黑麦 , 花粉植株 , 染色体组成 , 代换系 , 原位杂交 , 白粉病
自 7 0 年代以来 , 本实验室利用远缘杂种花药培养技术 , 获得了大量的具有不同染色
体组成的花粉株系 。 有些花粉株系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 , 如抗病 、 早熟 、 矮秆等 。 通过染
色体组成分析 , 已鉴定出一批附加系 , 代换系和易位系等非整倍体材料 l2,8 一川 。 为小麦遗
传学研究和育种实践创制了一批新的种质资源 。
在六倍体小黑麦 B ae gl e和普通小麦科冬 58 杂种 F I花粉植株群体中选择到 1个抗
白粉病的单株 。 本文对这个单株及其后代的 3个稳定株系进行了系统的染色体组成分析
及抗白粉病鉴定 。 为进一步改造和利用这些材料提供比较完善的基础资料 。
1 材料和方法
1
.
1 材料
花粉株系 D H 2 20 、 亲本小黑麦 B ae gl e 、 普通小麦科冬 58 。 D H 220 自交后代中的 3
个株系 : D H 2 20一 4、 D H 2 2 0一 5和 D H 2 2 0一 14。 对照小麦品种中国春 , 第 l 和第 6 部分同
源群的缺一四体系 。 小黑麦 I R 附加系 、 代换系和易位系 , 以及 6R 代换系 。
1
.
2 方法
1
.
2
.
1 形态性状观察 田间观察与考种相结合研究花粉植株 D H 2 20 及其后代株系
D H 220一4 、 D H 2 2 0一 5 和 D H 2 2 0一 14 的形态性状 。
1
.
.2 2 染色体观察及 C 一分带
( )I 染色体观察 ①体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的观察 : 干种子于 25 ℃恒温培养箱内
萌发约 48 小时 , 胚根长到约 I c m 长时剪取幼根在冰水中预处理 24 小时后收集中期相 。
本文于 1 9 9 4年 12 月 2 日收到
38 8遗 传 学 报 22卷
卡诺固定液 (酒精 3:醋酸 l)室温下固定 24小时以上 , 1% 的醋酸洋红染色 2 4 小时 。 水洗
后用 2% 的混合酶液 ( l% 纤维素酶 , 1%果胶酶 )于 37 ℃下处理约 30 分钟 , 待根尖软化后
用水洗 3 次 , 并于蒸馏水中浸泡 30 分钟 。 卡诺固定液再固定后于 45 %醋酸中压片 。 显
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并统计数目 ;②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的观察 : 取减数分裂
期幼穗 , 卡诺固定液固定 48 小时 , 中间换一次固定液 。 然后转入 70 % 乙醇中保存备用 。
制片时先拨取花药 , 切成 2一3 段 , 于醋酸洋红中染色 10 分钟 。 盖上盖玻片 , 用镊子轻轻
敲击 , 挤压出花粉母细胞 , 再于酒精灯上微微加热 , 用力压片 。 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构
型 。
( 2) C一分带 根尖染色体的制片程序同上 。 分带程序如下 : 45 % 乙酸室温下处理
10 分钟 , 60 ℃ 下再处理 10 分钟 ; 5% B a( O H ) : 60 ℃ 下处理 5一 8 分钟 , 彻底水洗 (自来
水 ) : Z x S S C 6 0 oC 下处理 4 5分钟 ; G i e m s a 染色 l一 2 小时 。
1
.
.2 3 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所使用的探针为黑麦基因组 D N A 。 标记系统为 D ig o xy g en in , 检测物为过
氧化物酶 。 原位杂交的制片方法同染色体观察 。 原位杂交及检测程序参考了姚景侠等编
译的 《植物染 色体核 酸原位杂交 》 , 美国密苏里大学 19 92 年的 《 nI : it 。 H y br i id az t io n
M an ua l》和英国剑桥实验室 J . s . H es fo p一 H盯 ir so n 等的方法 (以上资料均为私人通讯 ) 。
1
.
.2 4 同工酶和麦谷蛋白分析
: 一淀粉酶一 1 ( : 一A m y一 l) 的等电聚焦分析按 照 G al e l’ }和 iL u (私人通讯 )的程序进
行 。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 (H M w ) 的 s D s 一 P A G E 按照 P ay n e 等7I] 的程序进行 。
1
.
.2 5 抗白粉病鉴定
被鉴定材料播种于温室 , 分别于三叶期和孕穗期两次接种 白粉病的混合菌种 。 苗期
接种 3 周时调查记录病情 。 成株期接种 4 周时调查病情 。 白粉病菌种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惠赠 。
2 结果
2
.
1 D H 22 0 的来源和形态性状
D H 2 0 最初来源于六倍体小黑麦 B ea gl e 与普通小麦科冬 58 杂种 F I 的花药培养 。
在花粉植株群体中 , 经染色体鉴定发现一染色体数目为 Zn = 47 和 48 的混倍体植株 。 在
该花粉植株的自交后代中选择到一个对白粉病免疫的单株 , 这个单株编号为 D H 220 。
D H 2 2O 株型高大 , 株高 1 10c m 。 茎秆粗壮 , 弹性好 , 不倒伏 。 有效分孽数为 9 。 叶片
宽厚 , 稍披 , 叶色深绿 。 穗长 1 c2 m , 短芒 , 颖壳有茸毛 。 每穗小穗数 2 1 , 穗粒数 52 。 熟期
中晚 , 落黄好 。 籽粒饱满 , 浅红色 , 长卵形 。 千粒重 48 克 。
.2 2 D H 2 2O 的染色体数 目及其后代的分离
经根尖染色体数 目观察表明 , D H 220 仍为一个混倍体植株 , 2n = 42 一47 . 其中
2n = 43 一碑 5 的种 子占优势 , 占检查种 子总数的 85 . 2% (表 1 ) 。
由于 D H 220 是混倍体植株 , 所以 自交后代产生了分离 。 根据株高 , 芒的形态 , 颖壳
有无茸毛和籽粒形态等可分为约 10 种类型 。 本文研究的 3 个株系从形态上属于两种类
型 , 即 D H 2 2 0一4 和 D H 220一 5 形态上基本一致 (表 2 ) 。
5 期 张相岐等: 三个小黑麦花粉株系的染色体组成分析与抗白粉病鉴定
表1 花粉植株2 2 H D O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
T ab le1 Cho r mo o s m eu nmbr eio s nm at i e e e l lso fpo lln eP l ant 2 2 H 0 D
染色体数目2 4 43 5 4 4 4 46 4 7总 数
N u b m ero fcho r mo so m eTo t al
种子数目 61 72 2 】3 3 0 1 6
N u mb e
o r fs e ed
表23 个花粉株系的形态特征
T ab le2Mo r pho lo i ge aleh r e a at ero s ft h et h r e edo u b led h aP lo ld i ln es
花粉株系 株高 芒 颖壳茸毛 穗长 粒形 千粒重
Do u b led H i ght A w lDo w n at L n e gt ho fSh aPo efs e ed W
ei ght p e
r
h aP lo d i i ln e (
em) gl
u ms ePi ke10 0 0 gr ais n
(em) ( g)
DH2 2 0 一 40 8 长 lo n g无w it ho ut 7. 1 椎形3 7. 8
2 2 H 0 D一5 0 8 长 lo n g无w it ho ut 7. 2t aPr e ed sh aP e3 8. 5
H D2 2 0 一1 40 9长 Io n g有w it h 9. 6椎形1 4. 6
t aP er ed sh aP e
长卵形
lo n g一 e g gsh aP e
. 23 各花粉株系的染色体组成
2
.
3
.
1H D2 2 于 4和 D2 2 H 于5 的染色体组成
) ( l染色体数目与构型 根尖细胞染色体观察表明 , D H 220 一4 和 D H 2 20 一 5 两个
花粉株系均有 42 条染色体 ,每条染色体均有两条臂 。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构型观
察表明 , 这两个花粉株系在减数分裂 I 都能正常联会形成 21 个二价体 (图版 I , 1 ) 。 因此 ,
它们已经是染色体稳定的类型 。
(2) 原位杂交 以 D ig o x y g e in n 标记的黑麦基因组 D N A 为探针进行的原位杂交
显示 , 在 D H 2 20 一 4 和 D H 220 一5 的体细胞中都有一对完整的染色体被标记 (图版 I , 2 、
3 )
。 说明这两个花粉株系中都有一对黑麦染色体 , 可推断两者均为黑麦 / 小麦染色体的
代换系 。
(3) C一分带 根尖细胞染色体的 C 一分带核型分析表明 , D H 2 20 一 4 和 D H 220 一 5
中所含有的一对黑麦染色体均显示了典型的 6R 染色体带型 。 而小麦染色体则缺少 6D
(图版 I , 4 、 5 ) 。 由此可推断花粉株系 D H 22 0一4 和 D H 220一 5 都是 6R / 6D 代换系 。
(4 )
, 一 A m y一 1 的 IE F 随着电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 , 越来越多的蛋白质和
同工酶位点被发现并定位到麦类染色体上 4[] 。 利用这些生化标记 , 可以准确判断某一小
麦染色体的存在与否 , 也可以准确鉴定小麦遗传背景下异源染色体的存在数量与存在方
式 。 蛋白质和同工酶作为生化标记系统已经成为麦类遗传学研究的一种有力手段 。
: 一 A m y一 l 的结构基因已被定位于黑麦染色体 6R 长臂和普通小麦第 6 部分同源群
39 0遗 传 学 报 2卷
染色体的长臂上 l’ ], 因此 : 一 A m y一 l 是鉴定 6 R 染色体的有力工具 。 经 : 一A m y一 1 的 IE F
谱型分析 , D H 220 一4 和 D H 220 一 5 都有 6 R 特异带而缺少 6D 特异带 (图版 I , 6) , 说明两
者均含有 6R 染色体而缺少 6D 染色体 。
综合 以上各种分析结果 , 可 以确切判定花粉株系 D H 2 20 一4 和 D H 2 0一 5 均为
6R / 6D 代换系 。
2
.
3
.
2 D H 2 20一 1 4 的染色体组成
( 1 ) 染色体数 目及 C一分带 根尖细胞染色体观察表明 , D H 220 一 14 的染色体数
目为 Z n = 4 2 , 每一条染色体均有两条臂 。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表明 , 在减数分裂前
期 I 和 中期 I 染 色体构 型 为 21 个二价体 。 根 尖 细胞染色体 C 一分带核型 显示 ,
D H 22O一 14 有一对染色体显示 了典型的黑麦 I R 染色体的带型 (图版 L7) 。 同时未见有
I D 染色体 , 推测 D H 22O一 14 为 I R / I D 代换系 。
(2) 麦谷蛋白的 S D S一P A G E 已知胚乳麦谷蛋白的高分子量亚基 (H M W )的编
码基因位于黑麦染色体 I R 长臂和小麦第一部分同源群染色体长臂上 4I] , 所以 H M w 谱
型分析可以判明 I R 与小麦第一部分同源群染色体之间的代换关系 。 图版 I , 8是 H M W
的 SD S一 P A G E 谱型 。 从图版 I , 8 可见 , D H 2 2 0一 14 有 IR 特异带而缺少 ID 带 ,从而进
一步证明花粉株系 D H 2 20 一 14 是 I R 八 D 代换系 。
.2 4 各花粉株系的抗白粉病鉴定
经苗期和成株期分别接种混合白粉病菌种鉴定 , 两个 6 R / 6D 代换系 , D H 220 一 4 和
p H 2 O一 5 苗期对白粉病免疫 , 成株期表现高抗 。 I R 八 D 代换系 D H 220 一 14 苗期和成
株期对白粉病均表现中感 。 小黑麦亲本 B ae g le 对白粉病免疫 , 小麦亲本科冬 58 对白粉
病高感 。 从而证明黑麦的 6R 染色体上含有一个在目前情况 下作用很强的抗白粉病基
因 , 而 I R 上抗白粉病基因的作用已经很微弱 (表 3) 。
表 3 3 个花粉株系对白粉病的抗性
T a b le 3 R e s i s t a n e e t o P o w d e r y m ild e w 一n th e th r e e d o u b le d h a P lo ld l一n e s
花粉株系 B e a g le 科冬 58 D H 2 2 O一 4 D H 2 2 0一 5 D H 2 20一 14
D o u b l e d K e d o n g 5 8
h a P lo i d l i n e
苗期 0 4 0 0 3
S e e d l一n g s t a g e 0 8一9 0一 1 0一 l 6一 7
成株期
A d d l t s t a g e
注: 苗期 : o 为免疫 、 3 为中感 . 4 为高感 ; 成株期川 :0 为免疫 、 o一 1 为高抗 、 6一7 为中感 、 8一 9 为高感
N o t e : s e e d l in g s t a g e : o : lm nr u n i t y : 3 二m 一d d le s e n s i t l v l t y ; 4 : h ig h s e n s at l v i ty
.
A d u l t s t a g e [ t ]: o : 一m m u n 一ty : o一 : h lg h
r e s is t a n e e ; 6一 7 : m i d d le s e n s i t iv i t y : 8一9 : h ig h s e n s l t iv i ty
3 讨论
远缘杂交与花药培养相结合可以把异源染色体 (或基因 )引人小麦并快速稳定下来 ,
从而达到丰富小麦基因库 , 改良小麦农艺性状的目的 。 由于花药培养减少了配子竟争 , 所
5 期 张相岐等 : 三个小黑麦花粉株系的染色体组成分析与抗白粉病鉴定 3 91
以可产生各种各样的染色体组合 , 从而获得含有各种不 同异源染色体成份的小麦新类
型 。 T a o 等9I] 曾详细分析了六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杂种 F , 花粉植株中的染色体组成 ,
发现黑麦的 R 组染色体是随机保留的 , 呈正态分布 , 而小麦的 D 组染色体则趋于整倍
性 。 所以花粉植株群体中有 2一 3 对黑麦染色体 , 2n = 46 左右的植株比例最高 。 本文所
研究的 D H 220 也是这样一个株系 。 由于染色体的不稳定性 , 在 D H 220 的子代中则产生
了 D H 220一4 等许多只含有一对黑麦染色体 , 并已稳定的非整倍体株系 。 这些株系在遗
传工程研究和育种实践中都有重要意义 。 因此 , 一个含有少数几对 (条 )黑麦染色体的花
粉植株可以作为一个小型的黑麦基因库来加以利用 , 并且利用起来 比有整组黑麦染色体
的小黑麦更方便 , 更有目的性 。
小麦遗传背景下的异源染色体识别是染色体工程和遗传育种研究的重要课题 。 几十
年来已经建立起来了许多识别异源染色体的技术方法 。 尤其是近年来生化和分子标记系
统研究的飞速发展 , 使染色体识别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 识别范围不断扩大 , 灵敏度和准
确性都大大提高 。 但每种技术都有自己的长处 , 同时也有其不足 , 不能相互取代 。 而不同
技术领域 , 不同层次的鉴定方法结合使用则可以发挥各自的长处 , 相互补充 ,从而使鉴定
结果系统 、 准确 。 本文在 3 个花粉植株染色体组成的分析中采用 了形态性状 , 细胞遗传 ,
生化标记 (同工酶和贮藏蛋白 )和分子原位杂交相结合的方法 , 从不同层次对黑麦染色体
及其与小麦染色体的代换关系进行 了鉴定 。 各方面的证据相互印证 , 得到了满意的结
果 。 尤其是使用同工酶及蛋白质标记和原位杂交 , 使鉴定结果非常直观准确 , 并且时间上
比经典的遗传学方法 (单体分析等 )快得多 。 因此 , 建立一套由不同技术方法相结合的 、 系
统的识别异源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的实验程序 , 对于遗传学研究尤其是染色体工程研究 ,
是非常重要的 。
黑麦是小麦遗传育种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的远缘物种 。 黑麦是抗白粉病 、 锈病等多种
病害的 良好抗源 , 尤其是 I R 染色体的短 臂上具有多个抗白粉病和 抗 3 种锈病的基
因 [’, “ } , 因此成为引人小麦以改 良其抗病性的 主要 目标 。 多年来已育成 了许多含有
I R S / I B L 易位染色体的优良小麦品种 。 这些品种曾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栽培 。 但近
年来由于新 的病源小种 的产生 , 使 I R 染色体上抗性基因的作用逐渐降低 , 甚至完全丧
失 。 因此 , 寻找新的抗性基因是至关重要的 。 1982 年 , iL n d 5[] 报道 , 在黑麦的 6 R 染色体
上有一个抗白粉病的基因 。 但有关这个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却很少 。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
见 , 6 R / 6D 代换系 D H 220 一4 和 D H 2 2O一 5 在苗期和成株期对白粉病都表现出很高的抗
性 ,从而再次证实 6R 染色体上有一个作用非常强的抗白粉病基因 , 是一个很值得深人系
统研究和开发利用的良好抗源 。 我们知道 , 代换系是创造易位系的重要中间材料 , 也是研
究小麦和黑麦染 色体间部分同源关系的良好系统 , 因此 , D H 220 一4 和 D H 2 20 一 5 在理论
及实践中都有重要意义 。
参 考 文 献
吴全安等 , 19 9 1 《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抗病虫鉴定方法》 , 北京 : 农业出版社 , 19 91 年 2月第 l版 , 13 一 15
胡含等 , 1 9 0 。 《植物细胞 J _程与育种 》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19 9 0年 1 月第 l版 , 132 一 139
G a le M D
e z a l
,
19 8 3
.
T h e o r A P P I
.
G e n e t
.
,
6 4 : 3 0 9一 3 16
3 9 2 遗 传 学 报 2 2 卷
4 H a r t G E et a l
,
1 9 8 9
.
I n : G e n e t ic M a P s
,
6
.
2 8一币 3 8
5 L i n d V
,
l 9 8 2
.
T a g u n g s b e r A k a d L a n d w ir t s e h a ft s w is s D D R
,
19 8 : 5 0 9一5 2 0
6 M e ln t o s h R A
,
19 8 7
.
I n : P r o e
.
7 th l n t e r
.
W h
e a t G e n e t
.
S y m P
.
,
12 2 5一 13 2 3
7 P a y n e P 1 e t a l
,
19 7 9
.
P la n t a
,
14 5 : 8 3一8 8
8 T a o Y 2 e r a l
,
19 9 1
,
T h e o r
.
A PP I
.
G e n e t
.
,
8 1: 3 6 9一3 7 5
9 T a o Y 2 e t a l
,
19 9 3
.
T h e o r
.
A PP I
.
G e n e t
.
,
7 7 : 8 9 9一9 0 4
10 W a n g G e t a l
,
1 99 3
.
T h e o r
.
A PP I
.
G e n e t 二 8 7 : 5 3 1一5 3 6
1 1 W
a n g X 2 e z a l
,
19 8 5
.
T h e o r
.
A P P I
.
G e r e t
.
,
7 0 : 9 2一习6
C h r o m o s o m e C o m p os iit o n a n d R e s is t a n e e t o P o w d e r y M il d e w o f
T hr e W h e a t一 r y e D o u b le d H a P lo id L i n e s
Z h a n g X ia n g q i W a n g X ia n P in g J i n g J i a n k a n g
L i Y a n H u H a n
( nI s t i r u r亡 of G e n e r ic s
,
A c a de 二必 S in ic a , B e ijn g l 0() l 0 l )
A b s tr a c t
T h e m o r P h o l o g i e a i e h a r a e t e r
,
c h r o m o s o m e e o m P o s i t i o n a n d er s i s t a n e e t o P o w d e r y
而 l一d e w w e r e s t u d ie d i n t h r e e d o u b le d h a P l o i d l i n e s , D H 2 2 0一4 , D H 2 2 0一 5 a n d D H 2 20一 14
w h ie h w e r e d e r i v e d fr o m t h e s a m e P o l l e n P l a n t D H 2 2 0
.
B y o b s e r v i n g m o印h o l o g y a n d n u m -
be
r o f e h r o m o s o m e
,
in s i r“ h y b ir d i z a t i o n , C 一b a n d i n g , I E F a n d SD S一P A G E , i t 15 c o n c l u d e d
t h a t d o u b l e d h a P l o i d l i n e s D H 2 2 0一4 a n d D H 2 2 0一 5 a r e a l l 6 R / 6D s u b s ti t u ti o n li n e s , a n d
D H 2 2于 14 15 a I R / I D s u b s t i t u t io n Ii n e . M e a n w h i l e , b y i n o e u l a t i n g E yr s勿h e g r a m in is , t h e
tw o 6 R / 6 D s u b s t i t u t i o n l i n e s D H 2 2 0一4 a n d D H 2 2于 5 sh o w e d h i g h r e s i s t a n e e t o P o w d e yr
m i ld e w
.
T h e r e b y
,
i t 15 d e m o n s t r a t e d t h a t t h e r e 15 ( a r e )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 s ) t o P o w d e r y m i ld e w
o n 6 R e h r o m o
s o m e o f r y e
.
I n a d d i t i o n
,
id e n t i if e a ti o n o f a l i e n c h r o m o s o m e i
n g e n e t i e a l b a e k g r o u n d o f w h e a t a n d
a PP li e d v a l u e o f 6 R e h r o m o s o m e o f r y e o n r e s i s t a n c e t o P o w d e r y m i ld e w e t c
.
w e er d i s e u s se d
.
K e y w o r ds W h
e a t
,
T ir t ic a l e
,
P o l l e n Pl a n t
,
C h r o m o s o m e c
o m P o s i t i o n
,
S u b s t i t u t i o n li n e
,
nI
s i r u h y b r i d i z a ti o n
,
P o w d e r y m i ld e w
R e c e iv ed D ec em be r Z
,
1994
5期 张相岐等 : 三个小黑麦花粉株系的染色体组成分析与抗白粉病鉴定 39 3
图版说明
1
.
D 2 2 H于4 花粉毋细胞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 . 构型为 Zln ; 2. 原位杂交的 D H2于4 根尖细胞染色体 , 箭
头示一对被标记 的黑麦染色体 ; 3 . 原位杂交的 D H 2 0一 5 根尖细胞染色体 , 箭头示一对被标记的黑麦染色体 ; 4 . C 一
分带的 D H 2 2O一4 根尖细胞染色体 , 有一对黑麦的 6R 染色体 ; 5 . C一分带的 D H 2 2 0一 5 根尖细胞染色体 . 有一对黑麦
的 6R 染色体 : 6 . : 一A m y 一 l 的 I E F 图谱 。 A : B e a g le , B :科冬 58 , C : 中国春 , D : N 6A T 6D , E : N 6 B T 6D , F : N 6D T 6B ,
G : 6R / 6 D 代换系 , H : D H 2 2O一 4 , 卜 D H 2 -0 5 : 7 . C一分带的 D H 2 卜 14 根尖细胞染色体 , 有 1对黑麦的 IR 染色体 ;
8
.麦谷蛋白高分子量亚基的 S D S一 P A G E 谱型 . A : B ae g le , :B D H 2 2 0一 14 , :c I R S / I B L 易位系 , D : 科冬 58 , :E 中国
春 , F : N I A T ID , G : N I B T ID , H : N I D T I B , I : I R 附加系 , J : I R / ID 代换系
E x P l a n a t i o n o f P la t e
I M e i o t ie d i a k in e s is o f a P M C o f d o u b le d h a P lo id li n e D H 2 2 0一 4
.
T h e c h r o m o s o m e e o n if g
u r a t i o n 15 2 1 1
.
2
.
nI
s i r u h y b r id iz e d m e t o t ie e h r o m o s o m e s o f d o u b le d h a P lo id lin e D H 2 2于 4 . A r r o w s i n d ie a t e d a P a i r o f r y e e h r o m o s o m e s
la be l l
e d b y d ig o x y罗 n n in . 3 . nI s i t u h y b r id iz e d m e t o t ie e h r o m o s o m e s o f d o u b le d h a P lo i d li n e D H 2 2 0一 5 . A r r o w s in d j ·
ca t
e d a P a ir o f ry e e h r o m o s o m e s la be ll
e d b y D i g o x y g e n n in
.
4
.
C 一 b a n d e d m e t o t i e e h r o m o s o m e s o f d o u b le d h a P lo id
il n e D H 22-0 4
.
A P a i r o f 6 R e h r o m o s o m e s w e r e i n d ie a t e d
,
5
.
C 一b a n d e d m e t o t ie e h r o m o s o m e s o f d o u b le d h a P lo id
li n e D H 22 0一 5 . A P a ir o f 6R e h r o m o s o m e s w e r e in d ie a t e d . 6 . L E F P a t t e m s o f 匡一 A m y 一 I . A : B e a g le , B : K e d o n g 5 8 , C :
C h i n e s e S P r in g
,
D : N 6 A T 6D
,
E : N 6 B T 6 D
,
F : N 6 D T 6 B
,
G
: 6 R / 6 D s u b s t i t u t io n l in e
,
H : D H 2 2-0 4
,
I : D H 2 2于 5 . 7 .
C 一 b a n d e d m e t o t i e e h r o m o s o m e s o f d o u b le d h a P lo id li n e D H 2 2 0一 14 . A P a i r o f I R e h r o m o s o m e s w e r e i n d ic a t e d . 8 ·
SD S一 P A G E P a t t e r n o f H MW g lu t e n in
.
A : B e a g le
,
B : D H 2 2 0一 14 , C : I R S / I B L u a n s lo e a t io n il n e , D : K e d o n g 5 8 , E :
C h i n e se S P
r i n g
,
F : N I A T I D
,
G : N I B T I D
,
H : N I D T I B
,
I : I R a d d it io n il n e
,
J : I R / ID s u b s t it u t io n il n e
5 期 张相岐等: 三个小黑麦花粉株系的染色体组成分析与抗白粉病鉴定 39 3
图版说明
1
.
H D 2 2于4 花粉毋细胞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 构型为l Z n ;2. 原位杂交的H D 2 于4 根尖细胞染色体 , 箭
头示一对被标记 的黑麦染色体 ; 3 . 原位杂交的 D H 2 0一 5 根尖细胞染色体 , 箭头示一对被标记的黑麦染色体 ; 4 . C 一
分带的 D H 2 2O一4 根尖细胞染色体 , 有一对黑麦的 6R 染色体 ; 5 . C一分带的 D H 2 2 0一 5 根尖细胞染色体 . 有一对黑麦
的 6R 染色体 : 6 . : 一A m y 一 l 的 I E F 图谱 。 A : B e a g le , B :科冬 58 , C : 中国春 , D : N 6A T 6D , E : N 6 B T 6D , F : N 6D T 6B ,
G : 6R / 6 D 代换系 , H : D H 2 2O一 4 , 卜 D H 2 -0 5 : 7 . C一分带的 D H 2 卜 14 根尖细胞染色体 , 有 1对黑麦的 IR 染色体 ;
8
.麦谷蛋白高分子量亚基的 S D S一 P A G E 谱型 . A : B ae g le , :B D H 2 2 0一 14 , :c I R S / I B L 易位系 , D : 科冬 58 , :E 中国
春 , F : N I A T ID , G : N I B T ID , H : N I D T I B , I : I R 附加系 , J : I R / ID 代换系
E x P l a n a t i o n o f P la t e
I M e i o t ie d i a k in e s is o f a P M C o f d o u b le d h a P lo id li n e D H 2 2 0一 4
.
T h e c h r o m o s o m e e o n if g
u r a t i o n 15 2 1 1
.
2
.
nI
s i r u h y b r id iz e d m e t o t ie e h r o m o s o m e s o f d o u b le d h a P lo id lin e D H 2 2于 4 . A r r o w s i n d ie a t e d a P a i r o f r y e e h r o m o s o m e s
la be l l
e d b y d ig o x y罗 n n in . 3 . nI s i t u h y b r id iz e d m e t o t ie e h r o m o s o m e s o f d o u b le d h a P lo i d li n e D H 2 2 0一 5 . A r r o w s in d j ·
ca t
e d a P a ir o f ry e e h r o m o s o m e s la be ll
e d b y D i g o x y g e n n in
.
4
.
C 一 b a n d e d m e t o t i e e h r o m o s o m e s o f d o u b le d h a P lo id
il n e D H 22-0 4
.
A P a i r o f 6 R e h r o m o s o m e s w e r e i n d ie a t e d
,
5
.
C 一b a n d e d m e t o t ie e h r o m o s o m e s o f d o u b le d h a P lo id
li n e D H 22 0一 5 . A P a ir o f 6R e h r o m o s o m e s w e r e in d ie a t e d . 6 . L E F P a t t e m s o f 匡一 A m y 一 I . A : B e a g le , B : K e d o n g 5 8 , C :
C h i n e s e S P r in g
,
D : N 6 A T 6D
,
E : N 6 B T 6 D
,
F : N 6 D T 6 B
,
G
: 6 R / 6 D s u b s t i t u t io n l in e
,
H : D H 2 2-0 4
,
I : D H 2 2于 5 . 7 .
C 一 b a n d e d m e t o t i e e h r o m o s o m e s o f d o u b le d h a P lo id li n e D H 2 2 0一 14 . A P a i r o f I R e h r o m o s o m e s w e r e i n d ic a t e d . 8 ·
SD S一 P A G E P a t t e r n o f H MW g lu t e n in
.
A : B e a g le
,
B : D H 2 2 0一 14 , C : I R S / I B L u a n s lo e a t io n il n e , D : K e d o n g 5 8 , E :
C h i n e se S P
r i n g
,
F : N I A T I D
,
G : N I B T I D
,
H : N I D T I B
,
I : I R a d d it io n il n e
,
J : I R / ID s u b s t it u t io n il n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