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基层农技推广》 2015年第 1期
http://jcnj.cbpt.cnki.net Primar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2015,Vol.3.No.1
苦荬菜(Lactuce indical L.),别名苦麻菜、鹅菜、
苣荬菜等。 原产于亚洲,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
鲜、印度及俄罗斯和其周边等国。 我国野生种几乎遍
布全国各地,经多年引种驯化,已经培育出许多适应
各地风土条件的生态类型和品种, 例如龙牧苦荬菜
(Lactuce indical L.cv.Longmu)、龙牧10号苦荬菜(Lac-
tuce indical L.cv.Longmu No.10)、公农苦荬菜(Lactuce
indical L.cv.Gongnong)、 蒙早苦荬菜(Lactuce indical
L.cv.Mengzao)等。
苦荬菜属典型的叶菜类牧草, 茎叶脆嫩多汁,
叶量丰富,适口性良好。 是家禽、猪、鱼的优质饲草,
且牛、羊、马也喜食。 由于其产量高、饲用价值高,是
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的优选饲草品种。 因此,结合
黑龙江寒冷区的气候条件, 研究苦荬菜的生长习
性, 总结出适应寒区种植的苦荬菜高产栽培技术,
为黑龙江地区苦荬菜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
指导。
1 品种选择
苦荬菜品种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即早熟和晚熟
品种,在黑龙江省地区这两种类型均可种植,如留种
用,选择早熟品种。
1.1 龙牧苦荬菜
1989年由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利用人工混合选
择法选育而成,株高1.8~2.0m,生育期130天左右,喜
温,喜水肥,鲜草产量45 000~52 500kg/hm2,种子产量
220~300kg/hm2。
1.2 龙牧10号苦荬菜
2012年由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利用系统选育法
选育而成, 花期平均株高为 198cm, 成熟期株高
210cm,生育期120天左右,初花期取样,粗蛋白含量
19.14%,粗纤维含量17.96%,粗脂肪含量6.26%。平均
鲜草产量109 767.00kg/hm2,种子产量534.55kg/hm2。
1.3 公农苦荬菜
1989年由吉林农科院畜牧分院通过四代混合选
择而育成,株高1.5~2.5m,生育期120~130天,抗寒性
强,幼苗期可忍受0~2℃低温,但不抗涝,鲜草产量在
52 500~67 500kg/hm2之间,种子产量300kg/hm2。
1.4 蒙早苦荬菜
1989年由内蒙古农业大学(原内蒙古农牧学院)
利用多次混合选择法选育而成。 株高1.5~3.0m,生育
期130~140天,抗病虫害,耐寒,耐轻度盐碱。 鲜草产
量52 500~75 000kg/hm2,种子产量225kg/hm2。
1.5 河南大叶苦荬菜
该品种为河南地方品种, 生育期150~160天,叶
大、叶量丰富,但再生性差,黑龙江地区种植鲜草产
量36 196.99kg/hm2,尚不能完成生育期,属于晚熟品
种,不能作留种用。
2 土地耕作技术
2.1 选地
苦荬菜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轻度盐碱
地亦可种植。 苦荬菜喜水喜温,最好选取阳光充足、
有灌溉条件的、前茬作物为禾谷类作物、瓜类作物、
蔬菜等土地种植,易高产。
2.2 整地
苦荬菜种子小而轻,顶土能力弱,播种前应精细
整地,包括耕翻、耙细和耢平。 耕翻可分为深翻和浅
翻,耕翻深度为20~25cm ,以秋翻为宜。 可选用顺耙、
横耙或对角线耙,耙碎、耢平、压实,以利保墒。
3 播种
3.1 种子处理
可采用变温浸种或晒种的办法进行硬实处理,提
高种子发芽率。
3.2 播种时间
春播和夏播均可。 有灌溉条件、杂草少或土壤墒
苦荬菜寒区高产栽培技术
杨伟光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联系人E-mail:anda580@163.com)
摘要:文章针对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饲草缺乏的现状,结合本土气候条件,研究高产、优质饲草苦荬菜的生长习
性,总结出适应寒区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提高苦荬菜产量,为全省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饲草。
关键词:苦荬菜;高产;栽培技术;黑龙江省
技术创新
- 192 -
《基层农技推广》 2015年第 1期
Primar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2015,Vol.3.No.1 http://jcnj.cbpt.cnki.net
情好的地块宜春播;夏播因雨热同期,杂草和病虫害
多,不利于保苗和苗期生长。
3.3 播种方法
以条播常见, 青刈行距30~45cm, 采种行距60~
70cm。 也可采用大棚育苗移栽方法,一般4月育苗,待
幼苗长到3~5片真叶时即可带土移栽, 行距同条播
法,株距按10~15cm进行。
3.4 播种量
条播播量为7.5~12.0kg/hm2,盐碱地、撂荒地适当
增加播量。温床育苗播量5~8g/m2,通常1m2,苗床可移
栽50m2大田。
3.5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原则上宁浅勿深,以2.0cm左右为宜。粘
土地稍浅,沙土地稍深。 播后及时镇压。
4 田间管理
4.1 施肥
播种时施种肥磷酸二铵150~225kg/hm2, 或有机
肥37.5~75.0t/hm2。每次刈割后进行追肥。一般施用尿
素150~225kg/hm2,或硝酸铵150~225kg/hm2,或硫酸铵
态氮肥225~300kg/hm2。
4.2 灌水
苗期0~20cm土层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70%时
须进行灌溉保苗。 每次刈割后灌水。
4.3 杂草防除
苗期应视杂草发生情况及时中耕除草。
4.4 病虫害防治
苦荬菜病虫害较少,病害主要是预防白粉病。 可
选育粉锈宁防治,虫害主要是蚜虫,可选用市面上防
治蚜虫类的药剂防治,如抗蚜威、氯氰菊酯等。
5 收获
5.1 收获时间
当苦荬菜株高达50cm以上即可首次刈割, 留茬
10~15cm,隔5~6周后即可进行二次刈割,到秋末最后
一次刈割时可齐地进行。
5.2 收获方法
采用人工镰刀收割或采用机械割草刀收割。 可
根据需要,进行分别刈割收获,以满足饲喂需要。
技术创新
据美国农业部的研究表明, 在美国中部的一些
大平原, 通过减少作物耕作有助于保水和减少由于
气候变化造成的产量损失。
这个研究小组的负责人Laj Ahuja和农业研究局
农业系统研究小组的其他研究人员将15年到17年的
气候预估叠加在一起, 观察未来作物产量可能受到
的影响。 此项工作得到美国农业部气候变化响应优
选项目的支持。
研究小组在农业研究局的科罗拉多州阿克伦
城中部大平原研究站收集了田间数据。 此项预估包
括从2005年大气二氧化碳水平的380ppmv到2050年
的550ppmv的一个相应的增长。 这个预估还包括科
罗拉多州从2005年到2050年夏季温度的一个华氏5
度的长幅。 农业研究局的科学家利用这些预估计算
了从2005~2050年二氧化碳和温度的一个线性增长。
Ahuja的研究小组利用小麦休耕轮作、 小麦—玉
米休耕和小麦—玉米—小米根系层水质模型(version
2)观察未来可能对产量产生的影响。 他们模拟了三
个不同气候改变组合的预估:二氧化碳水平升高、温
度升高以及从春末与夏末至秋季与冬季降水的改
变。 他们用每个耕作系统,对15到17年各田间作物数
据启动这个气候预估模型。 当研究人员利用所有三
个气候因素生成2005~2100年产量预测时, 三个耕作
系统产量预测随时间流逝而一直下降, 玉米和小米
的产量比小麦的产量下降更显著。
Ahuja还模拟了早先的种植日期和免耕措施,了
解它们中的任何一个是否有减少产量损失的变化,
然而只有免耕选项起了作用。 2075年全年,在免耕小
麦休耕轮作中,小麦产量高于传统耕作。 但是到2100
年,当夏季温度增加8华氏度时即使是免耕,其产量
优势也尽失。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2012年出版的《Cli-
matic Change》杂志上。
(摘自《农业科技要闻》日期:2012年11月15日)
!!!!!!!
!
!!!!!!
!
!
知识窗
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免耕可以保持作物产量
周 凌/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 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