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马蓝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全 文 :园艺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 9期
基金项目 贵州省林业厅中药专项(2007-07);贵州省黔南州科技局中
药现代化专项(2007-01)。
作者简介 孙云玲(1958-),女,贵州都匀人,工程师。研究方向:植物
组培。
收稿日期 2010-04-13
表 1 不同培养基及激素组合对马蓝嫩梢丛生芽诱导与生长的影响
培养基 激素组合∥mg/L MAP∥mg/L 蔗糖∥g/L 诱导率∥% 生长表现
MS 6-BA 1.0+NAA 0.1 50 20 75 长势较好
MS 6-BA 2.0+NAA 0.3 100 25 58 长势一般,高生长慢
MS 6-BA 3.0+NAA 0.5 - 30 36 芽多不伸长,部分玻璃化
1/2 MS 6-BA 0.1+IBA 0.2 150 15 84 长势好
1/2 MS 6-BA 0.3+IBA 0.4 200 20 90 长势好,丛生芽易于分切
1/2 MS 6-BA 0.5+IBA 0.6 - 25 62 长势一般
马蓝 (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Bremek)为爵床科灌
木状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叶均可入药。其根和茎作为南
板蓝根入药,干燥叶作为大青叶入药,既是临床上的常用
中药,也是许多中成药的主要原料。马蓝茎叶加工的成品
青黛,靛玉红含量高,质量优于其他同类产品 [1]。据记载:马
蓝主产于两广地区、贵州及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
的功效,主治热病发斑、流脑、流感、肺炎、小儿发热惊痢、咯
血、吐血;外用治丹毒;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炎
和肝炎等,用其全株水煎服,治疗流行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
疗效,为华南地区及东南亚常用的治疗呼吸道疾患的抗病毒
良药。因此,马蓝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2]。由于马蓝产种量少,
传统的栽培方式都是在春季采用扦插繁殖育苗移栽,需要
较多的繁殖材料扦插枝条,且繁殖速度慢,种质退化严重 [3],
难以扩大生产并满足市场需求。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具有效
率高、生长快、周期短、重复性强、可全年生产等优点 [4-6],利
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马蓝进行快繁具有广阔的前景。有关马蓝
外植体嫩梢离体快繁技术还未见报道,笔者对马蓝的微繁
殖技术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以期找到马蓝离体快繁
的最佳培养基,为其资源的研究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外植体为马蓝植株嫩梢,由独山县甲里镇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消毒。将采回的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外植体嫩梢剪
去叶片,用洗衣粉清洗干净,置于流水中冲洗 0.5~1.0 h,无
菌水冲洗 2 次,在超净工作台上(经紫外光灭菌 30 min),用
75%酒精浸泡 30 s,无菌水冲洗 2次;再用 0.15%的 HgCl2浸
泡 10 min,无菌水冲洗 5 次;用灭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
将外植体切取 0.5~1.0 cm 的茎梢和带腋芽茎段,接种到经
过高温灭菌含有不同激素用量和配方的诱导培养基中。
1.2.2 培养基。以不同浓度的 MS 为基本培养基,根据不同
阶段的培养目的,添加不同种类、浓度和配比的植物生长调
节剂和蔗糖 20%~30%,琼脂 0.5%,pH 值 5.8,设置不同浓
度、配比处理(表 1)。
1.2.3 培养条件。培养室温度 20~25℃,光照强度 2 000~3 000
lx,光照时间 12 h/d。
1.2.4 移栽。当生根幼苗根长至 1 cm 以上时,在室内打开
瓶盖炼苗 3~5 d;将生根植株从瓶中取出,洗净根部粘附的
培养基,栽植于装有砂质壤土的营养袋或苗圃地中;浇透
水,搭小拱棚覆盖塑料膜保湿,每隔 2~3 d 少量浇水,以保持
土壤湿润。当幼苗长出新叶后缓慢增加光照,降低湿度,直
至完全见光,然后进行常规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植体的诱导
马蓝嫩梢可不经过愈伤组织直接诱导丛生芽,不同培
养基及激素组合丛生芽诱导率不同,生长表现不同。从表 1
可以看出,1/2 MS 培养基的诱导效果优于 MS 培养基,其中
以 1/2 MS+6-BA 0.3 mg/L+IBA 0.4 mg/L+MAP 200 mg/L 的培
养基 (含蔗糖 20 g/L、琼脂 5 g/L,pH 值 5.8)的诱导效果最
好,诱导率达 90%。接种 7 d 后顶端抽出新芽,腋芽开始萌
发;培养 40 d 后,分化出的丛生芽长势好、伸长快、易于分
切,便于进行继代培养。
2.2 继代增殖培养
因初代诱导培养获得的试管苗数量有限,还需经过多
马蓝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孙云玲 姚洪源 田华林 李廷媛 罗 源 侯 伟
(贵州省黔南州林业科学研究所,贵州都匀 558000)
摘要 以马蓝嫩梢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速繁殖,选用 MS 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及种类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接种后进
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2 MS+蔗糖 20 g/L+6-BA 0.3 mg/L+IBA 0.4 mg/L+MAP 200 mg/L 诱导外植体芽的生长效果最佳,产生的丛生芽易于
分切,便于进行继代培养;MS+蔗糖 30 g/L+6-BA 1.0 mg/L+NAA 0.2 mg/L+MAP 100 mg/L 是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对促进丛生芽形成生长
效果最好,增殖倍数达 5.6倍;生根培养基选用 1/2 MS+蔗糖 20 g/L+IBA 0.6 mg/L+MAP 20 mg/L 为最佳,生根率达 100%。
关键词 马蓝;嫩梢;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中图分类号 S567.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9-0102-02
次继代增殖培养以获取大量增殖的无性材料,达到快速无 性繁殖的目的。在继代增殖培养中,芽的增殖速度是离体快
繁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增殖速度快在生产中才有应用
价值,决定增殖速度的最主要因子是材料本身的生理生化
状态,外植体的生理生化状态可通过适当的生长调节剂去
调节,也可通过及时继代培养得到改善。激素的浓度和种类
102
(上接第 101页)
肥力田纯氮 8 kg/667 m2、五氧化二磷 8 kg/667 m2、氧化钾 5
kg/667 m2;低肥力田氮 10 kg/667 m2、五氧化二磷 8 kg/667 m2、
氧化钾 6 kg/667 m2。
4 参考文献
[1] 李素萍.食用型向日葵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
农业大学,2006:1-10.
[2] 陈树林,魏良民,扬新东,等.当前我国食葵生产和品种应用状况分析
[J].种子世界,2006(1):31-33.
[3] 周福铭,彭银年,罗文明,等 .河西走廊优质食葵栽培技术[J].现代农
业科技,2007(15):31.
[4] 陈新平,张福锁 .通过“3414”试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
[J].中国农技推广,2006,22(4):36-39.
[5] 祝青凤,刘文杰,魏良民.杂交食葵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9(4):
14-15.
[6] 海拉提.无公害食葵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7(6):33.
培养基 激素组合∥mg/L MAP∥mg/L LH∥mg/L 芽增殖倍数∥倍 生长表现
MS 6-BA 0.5+NAA 0.1 - - 3.5 长势一般
MS 6-BA 1.0+NAA 0.1 80 - 5.8 长势好,高生长较快
MS 6-BA 2.0+NAA 0.1 50 - 6.1 丛芽多,高生长慢,少量玻璃化
MS 6-BA 3.0+NAA 0.1 - - 2.3 芽密而多,不生长,玻璃化
MS 6-BA 1.0+NAA 0.2 100 - 5.6 长势好,高生长快
MS 6-BA 1.0+NAA 0.5 - 50 3.2 叶片下垂,黄化,高生长较慢
MS 6-BA 1.0+NAA 0.2 50 50 2.7 叶片微卷,高生长较慢
MS 6-BA 1.0+NAA 0.15+GA3 0.4 20 20 4.1 叶片卷曲,高生长慢
表 2 不同培养基对继代增殖的影响
注:蔗糖为 30 g/L,生长素 IBA 如同表 1 也做了不同浓度的继代增殖试验,效果略差于 NAA。
对接种的芽分化出芽、伸长和生长情况的影响比较明显。不
同浓度 6-BA 对芽增殖的效果不同,随着 6-BA 浓度的增
加,芽的增殖倍数不断增加,芽的长度则表现为随浓度升高
而降低,壮苗效果在减弱,芽体生长受到抑制,部分芽苗出
现玻璃化的现象(表 2)。
将诱导出的丛生芽切成 0.5~1.0 cm 的茎梢和带腋芽茎
段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生长调节物质的芽增殖培养基上,1
周后基部开始膨大,茎段叶腋处萌发出多个侧芽 。结果表
明:芽的增殖倍数还与芽的长度有关,芽越长腋芽越多,增
殖倍数也越高。因此,选择分化率为 100%、增殖倍数达 5.6
倍的 MS+蔗糖 30 g/L+6-BA 1.0 mg/L+NAA 0.2 mg/L+MAP
100 mg/L 培养基作为丛生芽增殖的最佳配方,既可保证较
高的增殖倍数,又可降低芽苗的玻璃化。
2.3 生根培养
将丛生芽中株高 2 cm 以上的单芽剪下,切割成 1.5~3.0
cm 的茎梢和带腋芽茎段,置于含不同浓度生长素和 MAP
的培养基上诱导生根。从表 3 可以看出,芽苗在 5 种不同的
生根培养基上均能诱导生根,其中以 1/2 MS+蔗糖 20 g/L+
IBA 0.6 mg/L+MAP 20 mg/L 的培养基效果最好,接种 8 d 左
右开始生根,15 d 后生根达高峰,20 d 后根系发育良好,每
株苗有 5~13条根,根长 1~3 cm,生根率可达 100%。
2.4 炼苗移栽
试管苗生根培养 20 d 左右植株形成完整根系后,在散
射自然光下炼苗 3~5 d,即可移栽到经过土壤消毒剂消毒的
苗圃中,移栽后用 1 000 倍多菌灵叶面喷施灭菌。成活率达
95%以上,期间除注意保温、保湿、适当遮荫外,土壤湿度不
宜太大,避免幼苗死亡。
3 结论与讨论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用 MS培养基,培养基中外源激素的
种类和浓度及不同的配比组合对植物外植体的诱导及分化
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广泛地把生长素和细胞分裂
素运用于组培中,两者的比例决定着根和芽的分化。一般来
说,当其比值高时,有利于长根,低时有利于长芽,中间有利
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本试验针对马蓝的诱导、增殖、
生根等不同阶段的培养目的,选用不同的生长调节物质细胞
分裂素 6-BA、生长素 NAA 和 IBA、赤霉素 GA3,又根据马蓝
苗期需氮肥较多的特点,添加 MAP 和 LH 含氮量高的营养
剂,附加蔗糖 20%~30%,琼脂 0.5%,pH 值 5.8 以不同浓度
的 MS 为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设置不同浓度、配比处理 50
余种,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从中找出适合马蓝不同阶
段培养的最隹培养基。试验表明,马蓝嫩梢组培诱导比较易
分化出芽,可不经过愈伤组织直接诱导丛生芽,再通过反复
切割试管苗茎段,并利用其腋芽萌发形成再生植株及基部
膨大出现丛生芽,可达到快速无性繁殖的目的。由于这种方
法不经过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阶段,因而可避免培养过
程中所导致的性状变异,可成功培育出马蓝植株,并应用于
生产。研究发现,移植到田间的马蓝组培苗基部萌芽能力
强、生长整齐旺盛、叶色浓绿,降低了生产上单位面积的用
苗量,获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
4 参考文献
[1] 李秋菊 .冬季栽培马蓝正当时 [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6,9(11):30-
31.
[2] 榻雪梅.南板蓝根的现状与后市预测[J].中国现代中药,2008,10(8):
42-43.
[3] 张丽梅,陈菁瑛,陈熹.马蓝未成熟种子的组织培养[J].植物生理学通
讯,2007,43(3):521.
[4] 张良彪,罗春梅.浅议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生产上的应用[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12):56-59.
[5] 刘杰,韩晓弟,汤银川,等.海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J].安徽
农业科学,2009(19):8860-8862.
[6] 班振国,汤国庆,张月梅,等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初探[J].内蒙古林业
调查设计,2009,32(3):103-106.
培养基
NAA
mg/L
IBA
mg/L
MAP
mg/L
生根率
% 生根状况
1/2 MS 0.6 - 20 80 较粗,数量较少
1/2 MS 1.0 - 40 96 中粗,数量较多
1/2 MS - 0.6 20 100 中粗,数量多
1/2 MS - 1.0 40 92 较细,数量多
1/2 MS 0.2 0.2 30 84 中粗,数量较多
注:蔗糖为 20 g/L。
表 3 不同浓度生长素对生根的影响
∥∥∥∥∥∥∥∥∥∥∥∥∥∥∥∥∥∥∥∥∥∥∥∥∥∥∥∥∥∥∥∥∥∥∥∥∥∥∥∥∥∥∥∥∥∥∥
孙云玲等:马蓝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