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瘤果紫玉盘叶中的黄酮类成分



全 文 :收稿日期:2005 05 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72077);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52049)
作者简介:许琼明(1975 ), 男(汉族), 湖北蕲春人 , 讲师 , 现在苏州大学药学院工作 , 主要从事中药化学研究 , Tel.
13771711056 , E mail xqm413@sohu.com;徐丽珍(1942 ), 女(汉族),上海人 , 教授 ,硕士 ,博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天然
产物化学研究 , Tel.010 62899705 , E mail xulizhen2002@hotmail.com。
文章编号:1006 2858(2006)05 0277 03
瘤果紫玉盘叶中的黄酮类成分
许琼明 , 石 峰 , 徐丽珍 , 杨世林 , 李国强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094)
摘要:目的 研究瘤果紫玉盘(Uvaria kweichowensis)的化学成分 ,为阐明其活性成分 ,开发其资源
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 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 从瘤果紫玉盘叶中分离得到 7 个黄酮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槲皮素(Ⅰ)、山奈酚(Ⅱ)、大豆苷
元(Ⅲ)、黄芩苷(Ⅳ)、山奈酚 3 O 芸香糖苷(Ⅴ)、芦丁(Ⅵ)、山奈酚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Ⅶ )。
结论 化合物Ⅰ ~ Ⅶ 均为首次从紫玉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瘤果紫玉盘;化学成分;黄酮
中图分类号:R 284.2   文献标识码:A
  瘤果紫玉盘(Uvaria kweichowensis)为番荔
枝科(Annonaceae)紫玉盘属(Uvaria)植物。主要
分布于我国的西南地区 ,在民间广泛应用于癌症 、
贫血和炎症的治疗[ 1 ,2] 。文献报道紫玉盘属植物
中主要含有多氧取代环己烯 、番荔枝内酯 、黄酮 、
生物碱等类成分[ 3] 。本文主要报道从瘤果紫玉
盘叶中分离得到的 7个黄酮类化合物 ,经化学方
法和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槲皮素(Ⅰ)、山奈酚
(Ⅱ)、大豆苷元(Ⅲ)、黄芩苷(Ⅳ)、山奈酚 3 O
芸香糖苷(Ⅴ)、芦丁(Ⅵ)、山奈酚 3 O β D 吡喃
葡萄糖苷(Ⅶ )。化合物Ⅰ ~ Ⅶ 均为首次从紫玉盘
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 仪器与试药
熔点用Fisher Johns型熔点测定仪测定(温度
未校正 ,上海日进电气公司);核磁共振用 Varian I-
NOVA 6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TMS 为内标 ,美国
Varian公司);EI MS 和FAB MS用 Micromass Zab-
spec高分辨率质谱仪测定(英国Micromass公司)。
各种色谱用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厂)。瘤果紫
玉盘地上部分于 2002年 6月采自贵州黔西南地
区 ,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李国强副
教授鉴定为 Uvaria kweichowensis 。
2 提取分离
摘取瘤果紫玉盘叶 5 kg 经粉碎后 ,用体积分
数为 90%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每次 2 h),提取
液合并 ,减压浓缩 ,浸膏分别以石油醚 、氯仿 、乙酸
乙酯 、正丁醇进行萃取 ,氯仿部分(85 g)反复通过
硅胶柱色谱和聚酰胺柱色谱 ,分别以氯仿 甲醇梯
度洗脱 , 分离得到化合物 Ⅰ ~ Ⅲ;正丁醇部分
(150 g)反复通过聚酰胺柱色谱 ,以氯仿 甲醇梯
度洗脱 ,分离得到化合物Ⅳ~ Ⅶ 。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 Ⅰ:黄色粉末 ,易溶于甲醇 ,浓硫酸反
应显橙色 ,盐酸 镁粉反应显红色 ,FeCl3 反应显蓝
黑色 ,提示该化合物为黄酮类化合物。 1H NMR
(600 MHz ,DMSO d 6)谱 δ12.47(brs)为黄酮化
合物 A环 5位羟基质子信号;δ6.39(1H , d , J =
1.2 Hz)和6.17(1H ,d , J =1.2 Hz)为A环上2个
质子信号 ,它们处于间位偶合关系 ,分别为 8位和
6位质子信号;δ7.66(1H , d , J =1.8 Hz)、7.52
(1H ,dd , J =1.8 Hz , 8.4 Hz)和 6.86(1H , d , J =
8.4 Hz)为B环上质子信号 ,根据其质子数和偶合
常数可以判断 ,B 环上 3′、4′位同时被羟基取代 ,
3个质子分别位于 2′、6′和 5′位;氢谱中未见 C环
上 3位质子信号。由此推断 ,该化合物可能为 3 ,
5 ,7 , 3′, 4′五羟基黄酮 。经文献检索 ,其13C NMR
谱图数据与槲皮素一致[ 4] ,故将化合物 Ⅰ鉴定为
槲皮素。
第 23 卷 第 5 期
2 0 0 6 年 5 月
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Vol.23  No.5
May 2006 p.277
DOI :10.14066/j.cnki.cn21-1349/r.2006.05.005
化合物 Ⅱ:黄色粉末 ,浓硫酸反应显橙色 ,盐
酸 镁粉反应显红色 ,FeCl3 反应显蓝黑色 ,提示该
化合物为黄酮类化合物 。 1H NMR(600 MHz ,
DMSO d6)谱 δ6.35(1H , d , J =1.8 Hz)和 6.13
(1H ,d , J =1.8 Hz)为 A 环上的 8 位和 6位质子
信号;δ7.38(2H ,d , J =8.4 Hz)、6.81(2H , d , J =
8.4 Hz)为B环上的质子信号 ,根据其质子数和偶
合常数可以判断 B环上 4′位有羟基取代 , 4个质
子分别处于 2′、6′、3′、5′位;氢谱中也未见 C环上 3
位质子信号。由此推断 ,该化合物可能为 3 ,5 , 7 ,
4′四羟基黄酮 。经文献检索 ,其13C NMR谱图数
据与山萘酚一致[ 4] ,故将化合物Ⅱ鉴定为山奈酚。
化合物 Ⅲ:白色粉末 , mp 320.0 ~ 321.0 ℃
(甲醇),浓硫酸反应显橙色 ,盐酸 镁粉反应阴性 ,
FeCl3 反应显蓝色 ,提示该化合物不是普通黄酮类
化合物 。 1H NMR(600 MHz , DMSO d6)谱 δ
8.29(1H , s)为 C环上 2位质子信号;δ7.97(1H ,
d , J =8.4 Hz)、6.94(1H , dd , J =2.4 , 8.4 Hz)和
6.86(1H ,d , J =2.4 Hz)为 A环上质子信号 ,根据
它们之间的偶合关系 ,可以判断 7位羟基的存在 ,
它们分别为 5 、6和 8位质子信号;δ7.42(2H ,d ,
J =8.4 Hz)和 6.85(2H ,d , J =8.4 Hz)分别为 B
环上 2′、6′、3′、5′位的质子信号 ,4′位被羟基取代。
由此推断 ,该化合物可能为 7 , 4′二羟基异黄酮。
经文献检索 ,其13C NMR谱图数据与大豆苷元一
致[ 5] 。故将化合物 Ⅲ鉴定为大豆苷元 。
化合物 Ⅳ:黄色针晶 , mp 223 ~ 225 ℃(甲
醇),浓硫酸反应显橙色 ,盐酸 镁粉反应显红色 ,
FeCl3反应显蓝黑色 ,提示该化合物为黄酮类化合
物。1H NMR(600 MHz ,CD3OD)谱 δ6.83(1H ,
s)为A 环上 8位质子信号 ,提示 5 、6 、7 位都有取
代;δ7.98(2H , d , J =8.4 Hz)、6.96(2H , d , J =
8.4 Hz)为B环上的质子信号 ,根据其质子数和偶
合常数可以判断 B环上 4′位被羟基取代 , 4个质
子分别处于 2′、6′、3′、5′位;δ6.83(1H , s)为 C环
上 3位质子信号;δ5.08(1H ,d , J =7.2 Hz)为糖
上端基质子信号 。经文献检索 ,其13C NMR谱图
数据(表 1)与黄芩苷一致[ 6]故将化合物Ⅳ鉴定为
黄芩苷。
化合物Ⅴ:浅黄色针晶 ,mp 223.0 ~ 224.0 ℃
(甲醇),浓硫酸反应显黄色 ,盐酸 镁粉反应显红
色 ,Molish反应阳性 ,完全水解后薄层检识有葡萄
糖与鼠李糖 。 1H NMR(600 MHz , CD3OD)谱
δ6.38(1H , d , J =1.8 Hz)和 6.19(1H , d , J =
1.8 Hz)分别为 A 环上 8 位和 6 位质子信号;
δ7.97(2H , d , J =9.0 Hz)和 6.85(2H , d , J =
9.0 Hz)为 B 环上 2′、6′、3′、5′位的质子信号;
δ5.32(1H , d , J =7.8 Hz)为葡萄糖上端基质子
信号 , 4.48(1H , brs)为鼠李糖上端基质子信号。
经文献检索 ,其13C NMR谱图数据(表 1)与山奈
酚 3 O 芸香糖苷一致[ 4] ,故将化合物Ⅴ鉴定为
山奈酚 3 O 芸香糖苷。
Table 1 13C-NMR data of compounds Ⅳ Ⅶ (150 MHz ,CD3OD), δ
Position Ⅳ Ⅴ Ⅵ Ⅶ Position Ⅳ Ⅴ Ⅵ Ⅶ
2 164.0 156.5 157.7 157.2
3 102.6 133.2 135.5 134.8
4 182.3 177.4 178.7 178.5
5 151.1 161.2 162.7 162.2
6 130.0 98.7 99.8 99.6
7 144.3 164.1 165.9 165.3
8 98.6 93.7 94.6 94.2
9 152.3 156.8 158.8 158.4
10 105.1 103.9 105.2 104.6
1′ 121.2 120.9 123.2 120.8
2′ 128.5 130.8 116.3 131.6
3′ 116.0 115.0 149.5 115.5
4′ 161.2 159.9 146.7 160.5
5′ 116.0 115.0 117.9 115.5
6′ 128.5 130.8 123.5 131.6
1″ 101.2 101.3 103.1 100.9
2″ 73.2 74.1 75.0 74.2
3″ 75.7 76.3 78.7 76.8
4″ 69.7 70.2 71.3 70.0
5″ 77.2 75.5 77.5 76.1
6″ 60.6 66.8 68.5 61.1
1 100.7 101.6
2 70.3 71.2
3 70.6 71.0
4 71.9 72.6
5 68.2 69.6
6 17.6 18.5
278    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第 23卷
  化合物 Ⅵ :浅黄色针晶 , mp 185.0 ~ 186.0 ℃
(甲醇),浓硫酸反应显黄色 ,盐酸 镁粉反应显红
色 ,Molish反应阳性 ,完全水解后薄层检识有葡萄
糖与鼠李糖。 1H NMR(600 MHz , CD3OD)谱
δ6.38(1H , d , J =1.2 Hz)和 6.20(1H , d , J =
1.2 Hz)分别为 A 环上 8 位和 6 位质子信号;
δ7.71(1H , d , J =1.8 Hz)、7.62(1H , dd , J =
1.8 Hz ,8.4 Hz)及 6.87(1H , d , J =8.4 Hz)分别
为 B环上 2′、6′和 5′位质子信号;δ5.21(1H , d ,
J =7.8 Hz)为葡萄糖上端基质子信号 , 4.55(1H ,
brs)为鼠李糖上端基质子信号 。经文献检索 ,其
13C NMR谱图数据(表 1)与芦丁一致[ 6] 。故将
化合物Ⅴ鉴定为芦丁 。
化合物 Ⅶ :浅黄色针晶 ,mp 175 ~ 177 ℃(甲
醇),浓硫酸反应显黄色 ,盐酸 镁粉反应显红色 ,
Molish反应阳性 ,完全水解后薄层检识只有葡萄
糖。 1H NMR(600 MHz ,CD3OD)谱 δ6.38(1H ,
d , J =1.8 Hz)和 6.19(1H , d , J =1.8 Hz)分别为
A环上 8位和 6 位质子信号;δ7.97(2H , d , J =
9.0 Hz)和 6.85(2H , d , J =9.0 Hz)为 B环上 2′、
6′、3′、5′位的质子信号;δ5.32(1H , d , J =
7.8 Hz)为葡萄糖上端基质子信号。经文献检索 ,
其13C NMR谱图数据(表 1)与山奈酚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一致[ 7] 。故将化合物 Ⅶ 鉴定为山
奈酚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参考文献:
[ 1] Leboeuf M , Cave A , Bhaumik P K.et al , The phyto-
chemistry of the Annonaceae [ J] .Phy tochemistry ,
1982 , 21:2783-2813.
[ 2] Nkunya M H H ,Weenen H , Koy l N J.et al , Cyclohex-
ene epoxides , (+)pandoxide , (+)-β-senepoxide and
(-)pipoxide , from U varia pandensis [ J] .Phytochem-
istry , 1987 , 26:2563-2565.
[ 3] 刘安 , 徐丽珍 ,邹忠梅 , 等 , 紫玉盘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 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 2001 , 23(4):195 -
204.
[ 4] Agrawal P K.Carbon-13 NMR of flavoids [ M] .New
York: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 1989.
208-209.
[ 5] Lin M , Li S Z ,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S patholobus suberectus [ J] .Chin T radit Herb Drugs ,
1989 , 20(2):5-8.
[ 6] Mrrkbam K R, Ternal B , Stanley R , et al , Carbon-13
NM R studies of flav onoids Ⅲ naturally ccur ring
flavonoid glyco sides and their acylated deriva tiv es [ J] .
Tetrahedron , 1978 , 34:1398-1401.
[ 7] 周应军 ,徐绥绪 , 巴东栎中的黄酮类成分 [ J] .沈阳药
科大学学报 , 2000 , 17(4):263-266.
Studies on flavonoids in the leaves of Uvaria kwei-
chowensis
XU Qiong-ming , SHI Feng , XU Li-zhen , YANG Shi-lin , LI Guo-qiang
(Inst 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 Pek 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and Chinese Academy of Med-
ical Sciences , Bei jing 100094 ,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 tuents of the leaves of Uvaria kweichowensis.Methods
Various column chromatog raphic techniques were used fo r th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The structures w 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 ral data and chemical evidences.Results Seven f lavonoids
w ere obtained and identified as quercetin(Ⅰ), kaempferol(Ⅱ), daidzein(Ⅲ), scutellarin(Ⅳ), kaempferol-3-
O-rutinosid(Ⅴ), rutin(Ⅵ),kaempferol-3-O-β-D-glucoside(Ⅶ ),ConclusionsAll these compounds are iso-
lated f rom Uvaria genus for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Uvaria kweichowensis;chemical constituents;f lavonoids
279第 5 期 许琼明等:瘤果紫玉盘叶中的黄酮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