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常绿阔叶树种小果卫矛引种北京的抗寒性比较研究



全 文 :园林科技 2010年第 2期 总第 116期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资助项目(H010610240113)。
低温给北方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带来诸多不
利,受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北京冬季的
植物景观相对单调, 缺少常绿阔叶乔木和大型常绿
灌木,只有松、柏科的常绿针叶植物以及大叶黄杨、
小叶黄杨等少数常绿阔叶植物在北京能露地越冬。
因此通过选种或引种途径是丰富冬季观赏树种的有
效途径。
小果卫矛为卫矛科常绿阔叶小乔木或灌木,叶
片革质且厚,花黄绿色,花期 5~6 月,蒴果熟时露出
桔红色假种皮,观赏性状优良 ,主要分布在山西、陕
西、湖北、四川等地,《北京植物志》中未见记载。2003
年从山西省垣曲县引入北京, 经过两年的露地栽植
与观察,对其抗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保证引种成
功,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测定其抗寒力。
电导法通过测定植物离体组织经低温处理后细
胞内电解质的渗出量而间接测量植物的抗寒性 [1],
自 Dexter 等 1932 年提出以来,不断被加以改进,已
成为研究植物抗性生理和耐寒性的一种常用方法,
广泛应用于植物研究中。 本试验选用大叶黄杨、北
海道黄杨、胶东卫矛、小叶黄杨和女贞为对照,通过
测定电导率并配合 Logistic 曲线方程计算半致死温
度, 结合越冬形态学的观测, 研究小果卫矛的抗寒
性, 以期为北京常绿植物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理论依
据和可借鉴的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和仪器
供试材料有小果卫矛(Euonymusmicrocarpus(Oliv.)
Sprague)、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Thunb.)、北
海道黄杨 (Euonymus spp)、胶东卫矛 (Euonymus
kiautschovicus Loes.)、小叶黄杨 (Buxus microphylla
Sieb. et Zucc.)和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的当
年生枝条和叶片, 其在树冠上的生长部位与方向尽
可能保持一致, 均采自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试验
苗圃地。
试验中使用的仪器主要有 EC-215 型便携式台
式电导仪 ,MPR-411FR 超低温冰箱 , 赛多利斯
BS110S电子天平。
1.2 方法
1.2.1 形态观测
2004 年 12 月~2005 年 3 月期间, 以月份为周
期,对露地生长的小果卫矛、大叶黄杨、北海道黄杨、
胶东卫矛、 小叶黄杨和女贞等植物的当年生叶片和
枝条每 7d 观测 1 次, 主要观测指标有叶片萎蔫程
度、叶片干枯程度、叶片脱落程度、枝条稍条程度和
枝条干枯程度等。
1.2.2 电导法
电解质渗出率测定采用外渗电导法 [1] [2]。冬季 12
常绿阔叶树种小果卫矛引种北京的
抗寒性比较研究
王永格 丛日晨 *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100102)
摘要:为了丰富北京冬季植物景观,于 2003年从山西省垣曲县引进常绿阔叶树种小果卫矛,并以大叶黄杨、北海道黄
杨、胶东卫矛、小叶黄杨和女贞为对照,采用形态观测法与电导法对其进行抗寒力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小果卫矛有较
稳定的电导率,其叶片半致死温度低于于大叶黄杨、胶东卫矛和女贞,枝条半致死温度低于大叶黄杨和女贞,在北京
可露地引种种植;利用电导法测定的抗寒性与越冬形态表现的观察结果一致。
关键词:小果卫矛;抗寒性;电导法;半致死温度
植 物引选育
8· ·
园林科技 2010年第 2期 总第 116期
月下旬,取各树种粗度一致,发育正常的当年生成熟
枝条,并带生长充实的功能叶。将试材用自来水冲洗
干净,蒸馏水冲洗 3 次,晾干后分别放入塑料袋内,
以免冷冻失水,处理温度为-5℃,-10℃,-15℃,-20℃
和-25℃。 将分装好的枝条放入低温冰箱, 以 5℃/h
速度降温,降到所设温度后静置 12 h,再以 5℃/h 速
度升温到室内温度。 从冰箱里取出枝条, 在室内放
置 2 h,待冻时凝结的水全部晾干后进行材料处理。
将叶片从枝条上摘下,用打孔器(直径 1.1 cm)
取样 5 g,放入 50 mL三角瓶内,加蒸馏水 40 mL。枝
条剪成 0.5 cm小段,处理同叶片。 将样品放入 25 ℃
恒温箱内静置 12 h,然后取出放置室内 2 h,使其恢
复至室内温度。
用 EC-215 型便携式台式电导仪测浸出液的电
导值,用以代表电解质渗出量(C1),然后放入 110℃
沸水中煮 20 min,杀死组织,静置 20 h 后测电导值,
以代表处理材料原生质膜破坏后电解质的全部外渗
量(C2)。每处理设 4个重复,用低温处理后电导值和
沸水中杀死组织后电导值之间的比值作为计量单
位, 表示冷冻处理后的电解质外渗率, 计算方法如
下:电解质外渗率=C1/C2×100。
半致死温度的确定。 采用电解质外渗率配合
Logistic 曲线方程进行拟合 [3,4]。 Logistic 方程是一种
典型的“S”型曲线方程,配合方法如下:
Y= K1+ae-bx
, K= y
2
2 (y1+y3)-2y1y2y3
y22 -y1y3
其中 x 为处理温度,y1,y2,y3分别是 3 个等距处
理温度下的电解质渗出率,对此方程求二阶导数,并
令其等于零,即可得到曲线的拐点 X(X=lna/b),并
以 X 为冰冻半致死温度(LT50)来反映植物的抗寒力,
也即是 LT50=X=lna/b, 其中 a,b 为直线回归方程中
的参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果卫矛的越冬形态学观测
从小果卫矛的越冬观测结果可以看出 (见表
1),12 月份和 1 月份 6 种材料的形态学表现变化不
大,小叶黄杨受低温影响,大部分叶片从 12 月底变
为褐色,是其本身的一种季相变化 [5],女贞在 1 月底
有 20%左右枝条顶端叶片出现萎蔫;2 月份,女贞则
有 90%左右的叶片发生了萎蔫, 当年生枝条的 1/3
稍条,大叶黄杨梢部叶片轻微受冻,小果卫矛、北海
道黄杨、 胶东卫矛和小叶黄杨表现正常, 无受冻现
象;在 3 月份,仍未发现小果卫矛有枯萎叶片,并且
叶片开始转绿,女贞有 90%左右的叶片死亡,剩余
叶片也开始转绿, 枝条稍条部分干枯, 无法恢复生
长,其余 4种材料表现同小果卫矛。形态观测结果表
明,小果卫矛叶片抗寒性高于大叶黄杨和女贞,枝条
抗寒性高于女贞。
2.2 不同低温处理对植物叶片电解质渗出率的影
响及 LT50
从图 1 可以看出,6 种植物叶片经低温处理后,
电解质渗出率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并且电解质
渗出率与温度变化成反比,处理温度越低,电解质
渗出率越大 [6]。 在-5℃至-15℃之间,各梯度电解质
渗出率变化比较缓和,表明此温度阶段离子渗透差
表 1 6 种植物当年生枝条和叶片露地越冬形态学观测
树种
形态学变化
2004 年
12 月
2005 年
1 月
2005 年
2 月
2005 年
3 月
小果卫矛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大叶黄杨 正常 正常
枝 条 顶 端
1~3 片叶片
萎蔫 ;枝条
表现正常
萎 蔫 叶 片
干枯 ,其余
表现正常
北海道黄杨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胶东卫矛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小叶黄杨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女贞 正常
下旬有 20%
顶端叶片出
现萎蔫 ;枝
条表现正常
约 90%叶片
枯萎;1/3 枝
条稍条
90%叶片干
枯,干枯叶片
宿存;枝条稍
条部分全部
干死
图 1 不同低温处理对植物叶片电解质渗出率的影响
4 次重复的平均±标准差
9· ·
园林科技 2010年第 2期 总第 116期
异小,低温对细胞膜的影响不大 [7];-15℃至-25℃
之间,植物离子外渗率增加颇大,表明离体组织已
受到严重伤害,膜透性遭到破坏,细胞内的电解质
大量外渗。大叶黄杨-15℃时电解质渗出率为 27%,
-20℃增长到 71.5%,是-15℃处理的 2.6 倍;胶东卫
矛-15℃时电解质渗出率为 26.4%,-20 ℃增长到
68.7%,是-15℃处理的 2.6 倍。二者的半致死温度
分别为-13.18℃和-12.84℃(见表 2), 相差甚少,
可见电解质渗出率比值与植物抗寒性密切相关 。
在-25℃时, 各种植物叶片电解质渗出率均超过
50%,小果卫矛略高于小叶黄杨,低于其他 4 种植
物材料, 其结果与通过 Logistic 方程计算的半致死
温度基本吻合。
表 2 不同植物叶片电解质渗出率与温度的曲线相关方程及半致死温度
植物种类 K a b 配合方程 半致死温度/℃ 相关系数/R
小果卫矛 87.2063 4.2253 0.0987 Y= 87.20631+4.2253e-0.0987x -14.60 0.8655
大叶黄杨 87.7749 26.3034 0.2480 Y= 87.77491+26.3034e-0.2480x -13.18 0.9124
北海道黄杨 93.2485 10.8960 0.1573 Y= 93.24851+10.8960e-0.1573x -15.19 0.9379
胶东卫矛 86.8759 16.2615 0.2171 Y= 86.87591+16.2615e-0.2171x -12.84 0.8894
小叶黄杨 340.1238 3.4973 0.0568 Y= 340.12381+3.4973e-0.0568x -22.04 0.9736
女贞 105.5269 4.9082 0.1382 Y= 105.52691+4.9082e-0.1382x -11.51 0.9325
2.3 不同低温处理对植物枝条电解质渗出率的影响
及 LT50
与叶片一样,6 种植物在-15℃前枝条电解质渗
出率变化不显著 (见图 3),-15℃至-25℃之间变化
幅度较大, 如小果卫矛电解质渗出率从 31.2%增加
到 66.9%;北海道黄杨从 24.7%增加到 57.0% ;胶东
卫矛从 23.3%增加到 64.3%,均增加了一倍以上;从
15℃开始, 其电解质渗出率与电解质渗出率配合
Logistic 方程计算的半致死温度呈明显的负相关(见
表 3),电解质渗出率越低,抗寒性越强。
从图 1、图 2可以看出,植物在受到逆境胁迫时,
电解质渗出率变化的总趋势是升高的, 但在低温胁迫
初期或轻度伤害时,电解质渗出率变化表现较平缓,
表明质膜透性受破坏较轻或未受到破坏; 随着逆境
胁迫的加重,细胞膜结构受到严重破坏,电解质渗出率
增加,植物受到冻害。 可见,低温胁迫引起细胞膜结
构的破坏是导致植物寒害损伤和死亡的根本原因[8]。
3 结论与讨论
(1) 采用电导法并配合 Logistic 曲线方程计算
的半致死温度表明, 小果卫矛叶片抗寒力高于大叶
黄杨、胶东卫矛和女贞,枝条抗寒力高于大叶黄杨和
女贞,与越冬形态学观测结果一致,综合认为小果卫
矛在北京可露地引种种植。
(2) 小果卫矛电解质渗出率大小是对外界寒冷
环境的一种反映,本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电导法可区
别不同植物间抗寒力的差异,抗寒力强的植物,电解
质渗出率低于抗寒力弱的植物。 可见利用电导法鉴
定不同植物抗寒性是一种简便、快捷、可靠的方法。
(3)植物的抗寒性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抗寒
图 2 不同低温处理对植物枝条电解质渗出率的影响
4 次重复的平均±标准差
(下转第 46页)
10· ·
园林科技 2010年第 2期 总第 116期
含盐量 植物种类
≦0.2% 狗尾草、黄须菜、碱蓬、穇草、碱蒿、芦苇、白茅、滨藜、灰菜、虎尾草、野西瓜苗、野苜蓿
0.2~0.4% 莎草、黄须菜、狗尾草、碱蓬、滨藜、碱蒿、狼尾草、虎尾草、野西瓜苗、芦苇、萝藦、白茅
≧0.4% 碱蓬、黄须菜、滨藜、芦苇
对上段简单,植物群落类型有:碱蓬+黄须菜、碱蓬+
狗尾草。 下段土壤地势低,常年受周围水体的影响,
土壤含盐量高,土壤湿润,植被分布简单,植物群落
类型有:黄须菜+芦苇、黄须菜+莎草、黄须菜+碱蓬。
3 植被分布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
为了研究不同土壤质地植物分布情况, 采用蒸
干法测定了调查的各样方土壤全盐含量,由于土壤
含盐量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对根系分布层的影响,
所以测定 15cm 深的土壤全盐含量作为研究二者之
间影响的依据,不同土壤全盐含量情况下植物分布
情况见表 3。
从表 3中可以看出,随着土壤全盐含量的提高,
分布的植物种类越少,从调查的情况看,在含盐量较
低的上段,植物种类复杂,在盐分集中带由于含盐量
过高,基本没有植物分布,在靠近水面的下段,由于
受水体影响较大, 含盐量相对于盐分集中带而言较
低,有部分耐盐性强、耐水湿的植物分布。
参考文献
[1] 郝木征,王 霞,任爱凤等. 浅议东营市明月湖国家城市湿
地公园的植物建植.现代园林,2007(2):60~61.
表 3 不同土壤全盐含量情况下植物分布情况
表 3 不同植物枝条电解质渗出率与温度的曲线相关方程及半致死温度
树 种 K a b 配 合 方 程 半致死温度/℃ 相关系数 R
小果卫矛 99.1920 4.2414 0.0746 Y= 99.19201+4.2414e-0.0746x -19.38 0.9671
大叶黄杨 99.3443 22.3561 0.1674 Y= 99.34431+22.3561e-0.1674x -18.56 0.9380
北海道黄杨 83.3991 7.6530 0.1020 Y= 83.39911+7.6530e-0.1020x -19.95 0.9460
胶东卫矛 88.3282 10.9288 0.1216 Y= 88.32821+10.9288e-0.1216x -19.67 0.9308
小叶黄杨 86.9048 6.7686 0.0866 Y= 86.90481+6.7686e-0.0866x -22.09 0.9547
女 贞 99.0395 6.6439 0.1169 Y= 99.03951+6.6439e-0.1169x -16.20 0.9974
生理过程也是错综复杂的, 电导法只是其中一种测
定方法,如果结合组织褐变法、恢复生长法,并经多
年连续观察,从生态、形态、生理生化等多项指标综
合评判常绿植物的抗寒性, 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
施提高植物的抗寒性。
参考文献
[1] 赵世杰,刘华山,董新纯. 植物生理学试验指导[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2] 张德舜,刘红权,陈玉梅. 八种常绿阔叶树种抗寒性的研
究[J]. 园艺学报,1994,21(3):283~287.
[3] 彭立新,王明启,粱维坚等. 榛属植物抗寒性研究[J].吉林
林学院学报,1994,10(3):166~170.
[4] 朱海根 . 应用 Logistic 方程确定植物组织半致死温度的
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6(3):11~16.
[5] 张天麟 . 园林树木 1200 种[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5:340.
[6] 文建雷, 薛智德, 胡景江. 玫瑰的抗寒性与质膜透性[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0,15(4):16~20.
[7] 马 玉 . 北京地区樱花抗寒情况的初探 [J]. 中国园林 ,
2001(2):74~76.
[8] 简令成,吴素萱. 植物抗寒性的细胞学研究——小麦越冬
过程中细胞结构的变化[J].植物学报,1965,13(1):1~23.
(上接第 10页)
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