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无瓣海桑害虫绿黄枯叶蛾的生物学特性



全 文 :无瓣海桑害虫绿黄枯叶蛾的生物学特性
邓 艳1,张文英1,2,吴耀军1,李德伟1,杨振德3*
(1.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 530002;2.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 530005;3.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摘要 [目的]了解无瓣海桑害虫绿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Lefebure)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野外调查、林间套笼观察和室内饲
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钦州康熙岭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绿黄枯叶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绿黄枯叶
蛾在广西钦州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1年发生 4 ~5代,每代发育历期平均为 57. 64 d,卵、老熟幼虫及蛹均可越冬;12月开始出现越冬卵、幼
虫和蛹。[结论]为绿黄枯叶蛾的预测与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无瓣海桑;绿黄枯叶蛾;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 Q969. 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2012)07 -04046 -03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bala vishnou Lefebure in 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
DENG Yan et al (Guangxi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Nanning,Guangxi 530002)
Abstract [Objective]The paper was to understan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bala vishnou Lefebure. [Method]Using the combina-
tion methods of field survey,caged observation in forest and indoor rearing observation,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biological character-
istics and natural enemies of T. vishnou Lefebure in Qinzhou Kangxiling Mangrove Natural Reserve in Guangxi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T. vishnou Lefebure occurred for 4 - 5 generations each year in Qinzhou Mangrove Nature Reserve of Guangxi,the development du-
ration of each generation averagely was 57. 64 d. The pest survived the winter as eggs,mature larvae or pupae,and the overwintering eggs,
mature larvae and pupae began to occur in December.[Conclusion]The study provided a scientific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prediction
and control of T. vishnou Lefebure.
Key words 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Trabala vishnou Lefebure;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itics;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基金项目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项目[桂林科字(2009)12 号]。
作者简介 邓艳(1973 - ) ,女,湖南双峰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林
木病虫害研究,E-mail:dygx2005@ sohu. com。* 通讯作者,
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从事昆虫与植物互作研究,E-
mail:dzyang68@ 126. com。
收稿日期 2011-12-15
绿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Lefebure)又名栗黄枯叶蛾,
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1]。据
报道,该虫在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和我国四川、
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福建、浙江、江西、陕西等地均有分
布,危害桉树、毛栗、八宝树、海南蒲桃、海棠、苹果、核桃、山
楂、石榴、蓖麻、柑橘、咖啡等树木,为多食性害虫,在广西该
虫主要危害红树植物和桉树[1 -4]。2008 年以来绿黄枯叶蛾
对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危害严重,已成为广西钦州康熙岭红树
林自然保护区无瓣海桑林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有效检测、
控制绿黄枯叶蛾在红树植物无瓣海桑林内的发生及为害,笔
者于 2010年 6月至 2011年 10月采用野外调查、林间套笼观
察和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钦州康熙岭红树林
自然保护区绿黄枯叶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该
虫的预测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昆虫 在广西钦州康熙岭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采集
绿黄枯叶蛾老熟幼虫,带回室内饲养至成虫,雌雄配对产卵,
并将卵收集于垫有湿滤纸的培养皿内,以初孵幼虫作为林间
套笼和室内饲养虫源。
1. 2 方法
1. 2. 1 野外调查。春、夏、秋季每隔 2 d出海调查观察一次,
冬季每隔 15 d出海调查观察一次,记录绿黄枯叶蛾各虫态及
天敌寄生情况。
1. 2. 2 林间套笼观察。野外建立观察点,将刚孵化的绿黄
枯叶蛾幼虫放在无瓣海桑叶片上,用缝制的圆柱形白色透明
纱网套住,两端用绳子捆绑便于观察和取放虫子。养虫笼统
一编号,连续观察记录幼虫蜕皮、结茧、成虫羽化、成虫死亡
时间,计算各虫态历期。共计 60头。
1. 2. 3 室内饲养观察。将刚孵化幼虫放入玻璃瓶中,每瓶 2
头,并放入无瓣海桑叶片,每天及时更换新鲜叶片,用白色纱
网进行封口,防止虫子逃逸。观察记录幼虫蜕皮、结茧、成虫
羽化、成虫死亡时间,计算各虫态历期;同时收集幼虫蜕皮后
的头壳,在体视显微镜下测量头壳和体长。3次重复,各重复
30头。
2 结果与分析
2. 1 形态特征
2. 1. 1 成虫。雌虫:平均体长 28. 93 mm,翅展 56. 00 ~91. 00
mm;体、翅橙黄色,头黄褐色,触角双栉状;胸部背面黄色,腹
面黄褐色;前翅近三角形,中横线明显,灰黑褐色,亚外缘线
由 8 ~9个黄褐或灰黑褐色斑点组成波状纹,前翅中室有 1
个近肾形的黑褐色斑,中室至后缘具有 1个大型黄褐色或红
褐色斑纹;腹部黄褐色,其末端密生黄褐色长绒毛。雄虫:平
均体长 23. 73 mm,翅展 39. 00 ~61. 00 mm;体、翅黄绿色或绿
色;触角双栉状,较发达;前翅内、中横线明显,呈深绿色,内
侧嵌有白色条纹的绒毛;腹部较细,尾部长有绿白色长绒毛。
2. 1. 2 卵。灰白色,椭圆形,长度 1. 73 mm,宽度 1. 41 mm;
卵多呈两行平行排列,每行数十粒,上面黏有稀疏橙黄色或
黄白色绒毛。
2. 1. 3 幼虫。刚孵化幼虫体呈淡黄色,后变为墨绿色或黄
色;头壳褐红色,额部具有“山”字形斑纹;前胸背板中部具有
褐红色“X”形线,前胸前缘两侧各有 1个黑色瘤突,并长有 1
束黑色长毛;背中线黄、白色相间,自中胸以后各体节亚背
责任编辑 乔利利 责任校对 李岩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2,40(7):4046 - 4048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2.07.169
线、气门上下线和基线处均具有 1 个黑色瘤突,亚背线上的
瘤突较大,各瘤突上均生有 1 簇刚毛,其中亚背线和气门上
线的刚毛为黑色,其余为乳白色。各龄期幼虫刚蜕皮后的体
长及头壳宽度见表 1。
表 1 绿黄枯叶蛾各龄期幼虫刚蜕皮后的体长及头壳宽度
龄期
体长
平均值∥mm 比值a
头壳宽度
平均值∥mm 比值b
1 5. 19 ±0. 032 1 0. 84 ±0. 006 3
2 9. 99 ±0. 027 7 1. 92 1. 31 ±0. 005 1 1. 56
3 18. 69 ±0. 217 0 1. 87 1. 84 ±0. 014 1 1. 41
4 26. 62 ±0. 305 1 1. 42 2. 49 ±0. 025 4 1. 36
5 36. 91 ±0. 273 6 1. 39 3. 89 ±0. 016 7 1. 56
注:a 比值为相邻龄期间的体长比;b 比值为相邻龄期间的头壳宽度比。
2. 1. 4 蛹 /茧。雌蛹长 28 ~34 mm,雄蛹长 20 ~25 mm,长椭
圆形,气门黑色,蛹体背面红褐色至黑褐色,腹面乳黄色。茧
呈马鞍状,底长 41. 00 ~51. 00 mm,呈黄色、黄褐色或淡紫色,
表面具有幼虫体毛。
2. 2 生物学特性
2. 2. 1 生活史。绿黄枯叶蛾年生活史见表 2。绿黄枯叶蛾
在广西康熙岭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1 年发生 4 ~ 5 代,无明显
越冬虫态,冬季天变暖时,老熟幼虫仍可继续取食危害,卵、
幼虫及蛹均可越冬,常见以卵和蛹越冬。翌年 4月越冬蛹开
始羽化、产卵,4月中、下旬为越冬蛹羽化盛期和产卵盛期,5
月上、中旬为第 1 代幼虫主要危害期,5 月下旬开始结茧化
蛹;第 1、2、3、4代成虫羽化盛期和产卵盛期分别发生在 6 月
中下旬、8月中下旬、10 月上中旬和 11 月中下旬,12 月开始
出现越冬卵、幼虫,12月中旬开始出现越冬蛹态。
表 2 广西无瓣海桑害虫绿黄枯叶蛾生活史
世代
1月
上旬 中旬 下旬
2月
上旬 中旬 下旬
3月
上旬 中旬 下旬
4月
上旬 中旬 下旬
5月
上旬 中旬 下旬
6月
上旬 中旬 下旬
越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1代 ○ ○ ○ ○
☆ ☆ ☆ ☆ ☆
△ △ △ △
+ + +
第 2代 ○ ○ ○

第 3代
第 4代
第 5代
世代
7月
上旬 中旬 下旬
8月
上旬 中旬 下旬
9月
上旬 中旬 下旬
10月
上旬 中旬 下旬
11月
上旬 中旬 下旬
12月
上旬 中旬 下旬
越冬
第 1代
+
第 2代 ○
☆ ☆ ☆
△ △ △ △
+ + + +
第 3代 ○ ○ ○ ○
☆ ☆ ☆ ☆
△ △ △ △
+ + + +
第 4代 ○ ○ ○ ○
☆ ☆ ☆ ☆ ☆
△ △ △ △
+ + + +
第 5代 ○ ○ ○ ● ● ●
☆ ★ ★ ★
▲ ▲
注:+代表成虫;○代表卵;☆代表幼虫;△代表蛹;●代表越冬卵;★代表越冬幼虫;▲代表越冬蛹。
据野外套笼饲养观察,绿黄枯叶蛾幼虫 5 龄。在每天平 均温度 25. 5 ~32. 2 ℃、相对湿度 75% ~ 85%的条件下,绿黄
740440 卷 7 期 邓 艳等 无瓣海桑害虫绿黄枯叶蛾的生物学特性
枯叶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见表 3。
表 3 广西无瓣海桑害虫绿黄枯叶蛾各虫态发育历期 d
发育期 龄期
发育历期
幅度 平均值
卵期 7. 0 ~8. 0 7. 19 ±0. 06
幼虫期 1 4. 0 ~5. 0 4. 59 ±0. 06
2 4. 0 ~5. 0 4. 64 ±0. 08
3 4. 0 ~6. 0 5. 51 ±0. 10
4 5. 0 ~8. 0 6. 44 ±0. 17
5 7. 0 ~13. 0 10. 12 ±0. 48
预蛹期 1. 0 ~1. 5 1. 20 ±0. 05
蛹期a 11. 0 ~13. 0 12. 11 ±0. 13
成虫期 6. 0 ~8. 0 7. 27 ±0. 13
世代历期 50. 0 ~65. 0 57. 64 ±0. 77
注:a 蛹期不包括越冬蛹的历期。
2. 2. 2 生活习性。成虫夜间活动,具有趋光性,白天一般静
伏在叶片背面或者较粗大的树枝、树干上;成虫夜间羽化,羽
化后当晚便可交尾,次日晚上产卵,不需要补充营养;成虫寿
命约 6 ~8 d。卵产于树枝或叶片上,叶片居多,呈两行排列,
每行数十粒;每雌产卵 164 ~298粒,平均产卵量为 224粒;卵
期为 7 ~8 d。1 ~3龄幼虫具有聚集栖息性和聚集取食习性,
不取食时头部向内相对呈辐射状排成一圈,或头部同时朝一
方向平行俯卧在无瓣海桑叶片上;1 龄幼虫一般选择叶片的
较幼嫩部位进行取食,留下叶脉,被食叶片部位呈圆形或椭
圆形网状,2 ~3龄幼虫一般选择较幼嫩叶片自叶缘向内进行
取食,被食叶片呈缺刻或孔洞。4 龄幼虫开始分散取食。5
龄幼虫自叶缘开始大量蚕食叶片,形成缺刻或将叶片全部吃
光。老熟幼虫在树枝上结茧化蛹,茧后端具有一裂缝,结茧 2
d后末龄幼虫蜕下的皮由该缝掉出茧外。
2. 2. 3 天敌。在采卵、幼虫和茧带回室内观察饲养和野外
调查中发现,绿黄枯叶蛾寄生性天敌 6种,1种寄生蜂寄生于
卵,3种寄生蜂和 2种寄生蝇寄生于蛹;蛹寄生蜂有广大腿小
蜂、广黑点瘤姬蜂和松毛虫黑点瘤姬蜂,蛹寄生蝇及卵寄生
蜂种类有待进一步确定。研究发现 9 ~ 11 月卵的寄生率可
达到 67. 3%;蛹的寄生率在 27. 5%左右;在所有被寄生蛹中,
寄生蝇寄生率为 37. 1%,其中个体蛹中最多达 10头寄生蝇。
3 讨论
绿黄枯叶蛾在湖南和四川 1年发生 2代[2 -3]、海南 1年发
生 5代[5]、广西 1年发生 4代[4]。该研究表明,绿黄枯叶蛾在
广西钦州康熙岭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1年发生 4 ~ 5代,这与奚
福生等[1]报道一致。温度的高低对昆虫的活动性和越冬虫态
具有很大影响[6 -7],绿黄枯叶蛾无明显的越冬虫态,卵、老龄幼
虫和蛹均可越冬[4]。在越冬期调查中发现,天气变暖时老龄幼
虫活动并取食,天冷时便静伏在叶片上,身体收缩,便于越冬;
该虫的越冬虫态多为卵和蛹。绿黄枯叶蛾在广西康熙岭红树
林自然保护区内发育历期平均为 57. 6 d,4月中下旬、6月中下
旬、8月中下旬、10月上中旬和 11月中下旬为该虫羽化盛期
和产卵盛期,12月开始出现越冬卵、幼虫,12 月中旬开始出
现越冬蛹态。通过了解绿黄枯叶蛾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
性,为该虫的预测防治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绿黄枯叶蛾为食叶害虫,幼虫期较长,幼虫期取食量较
大,对无瓣海桑造成严重危害;由于该虫从刚孵化开始体覆
绒毛,不适宜用触杀作用的生物药剂进行防治,但使用胃毒
作用的生物药剂进行防治可能对海边鱼虾影响较大。据记
载,绿黄枯叶蛾天敌达 9种,其中寄生性天敌有 5 种,寄生卵
1种,寄生幼虫 4种[1]。该研究与前人报道相比,增加了广大
腿小蜂、广黑点瘤姬蜂和松毛虫黑点瘤姬蜂 3 种蛹的寄生
蜂;从野外调查来看,寄生性天敌对绿黄枯叶蛾具有一定的
防控作用,特别是寄生蝇,该虫单蛹中寄生蝇数量可达 10
头,所有被寄生的蛹中寄生蝇寄生率为 37. 1%。可见,利用
该虫的寄生性天敌寄生蝇来进行防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奚福生,罗基同,李贵玉,等.中国桉树病虫害及害虫天敌[M].南宁:广
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12 -115.
[2]童新旺.栗黄枯叶蛾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J].湖南林业科技,1987
(1):38 -39.
[3]陈素芬.栗黄枯叶蛾 Trabala vishnou Lefebure生活史的初步观察[J].
四川林业科技,1986(1):51 -54.
[4]刘文爱,范航清.广西红树林主要害虫及其天敌[M].南宁:广西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9:27.
[5]森保组虫害专题.栗黄枯叶蛾生活习性观察及防治试验[J].热带林业
科技,1975(1):25 -30.
[6]唐志勇,唐学军.气温对茶小绿叶蝉发生的影响及预测[J].安徽农业
科学,2010,38(7):3523 -3524.
[7]陈素伟,陈汝敏,耿以龙,等.气候因素对杨小舟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J].山东林业科技,2010,188(3):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54 -56.
(上接第 4045页)
(2)进一步分析,昆明地区历史洪涝灾害的发生在以
100年为单位的不同阶段中均具有分形特征。昆明地区历史
洪涝灾害的发生从初期的混沌状态发展到后期的具有较高
程度的自组织状态,洪涝灾害的发生次数随着过去逐渐增大
的趋势在未来仍然可能逐渐增多,防灾减灾形式严峻。
参考文献
[1]吕苹,孟令武.昆明城区防洪减灾问题探讨[J].人民长江,2009,1(1):
83 -86.
[2]魏一鸣,周成虎,万庆,等. 1949 ~1994年中国洪涝灾害受灾面积的时序
分形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1998,7(1):83 -86.
[3]陈丹.非线性科学方法在洪涝灾害研究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天地,
133 -134.
[4]朱晓华,杨秀春.洪涝灾害时间序列的分形研究方法[J].安徽农业科
学,2000,28(1):35 -36,38.
[5]姜逢清,朱诚,胡汝骥.新疆1950 ~1997年洪涝灾害的统计与分形特征
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2,11(4):96 -101.
[6]李祚泳,邓新民.四川旱涝震的分形时间特征及其与统计时间特征比
较[J].自然灾害学报,1997,6(2):67 -71.
[7]李祚泳,邓新民.四川旱涝灾害时间分布序列的分形特征研究[J].灾
害学,1994,9(3):88 -90.
[8]周寅康,周成虎.中国近 500年流域性洪涝初步研究[J].南京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1996,32(2):309 -315.
[9]丁贤法,李巧媛,胡国贤.云南近 600 旱涝灾害时间序列的分形研究
[J].灾害学,2010,6(2):76 -80.
[10]李后强,程光铖.分形与分维[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杜,1990:15 -
54.
[11]倪化勇,刘希林.自然灾害发生时间序列的分形特征及 R/S分析[J].
自然灾害学报,2005,12(6):37 -41.
8404 安徽农业科学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