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路易斯安娜鸢尾组培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



全 文 :·生物技术· 北方园艺 2010(20):146~ 147
第一作者简介:刘慧春(1979-),女,湖北武汉人,在读博士 ,助理研
究员,现主要从事观赏植物生物技术及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E-mail:lhuichun@163.com。
基金项目:萧山科技局重点科研资助项目(2007202)。
收稿日期:2010-07-06
路易斯安娜鸢尾组培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
刘慧 春 , 朱 开元 , 周江 华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开发中心 ,浙江杭州 311202)
  摘 要:研究了路易斯安娜鸢尾组培工厂化生产技术。结果表明:工厂化苗木生产主要采用
抑菌剂结合传统消毒方法进行脱毒、试管增殖 、田间扩繁相结合的方法 ,壮苗期间同时生根 ,简化
了组培程序 ,缩短了育苗周期 ,降低了生产成本。苗木移栽成活率达到98%以上 ,每年可生产优
质无菌鸢尾苗 30万株。
关键词:路易斯安娜鸢尾;组培;工厂化生产;抑菌剂
中图分类号:S 68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10)20-0146-02
  路易斯安娜鸢尾(Louisiana Iris)为鸢尾科鸢尾属的
挺水类植物 ,原产美国路易斯安娜州。浙江省农业科学
院花卉研究开发中心自2005年起对其进行引种 、驯化及
中试栽培试验 ,结果证明 ,该植物适应我国华东 、华中 、
华南等大部分地区的栽培。此类鸢尾在北美和欧洲一
些国家早已被广泛应用 ,花色丰富 ,花期4~ 5月 ,不仅具
有花大 、色艳 、叶花并观等优良观赏性状 ,而且还有较好
的适应性 、抗寒耐旱性强、管理粗放等特征 ,同时还有在
长江以南地区常绿等优势特性。目前市场形势看好 ,优
质苗木供不应求。该系列花卉主要以分株 、种子进行繁
殖 ,繁殖速度慢 ,费工费时 ,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利用
组培育苗 ,不仅繁殖速度快 ,而且可获得无毒植物。为
此 ,自2008年起作者以路易斯安娜鸢尾的地下芽为外植
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 1] ,探索出了一套路易斯安娜鸢尾
的离体快繁体系 ,建立了适宜于路易斯安娜鸢尾工厂化
生产的工艺流程 ,每年可生产优质无菌鸢尾苗30万株。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路易斯安娜鸢尾。
1.2 试验方法
1.2.1 外植体的灭菌与处理 以路易斯安娜鸢尾的地
下芽作为外植体。选长势良好 、生长健壮 、无病虫害的
植株 ,春天 3月份切取待萌发的地下芽 ,剪去近根茎处
上下约2 cm以外的叶片和根段。将处理好的地下芽先
用洗涤剂浸泡10 min ,再用流水冲洗干净。于超净工作
台上用无菌水冲洗 2 ~ 3遍 ,再将芽切成 2 ~ 3 cm长度 ,
用70%酒精消毒1min ,0.1%HgCl2消毒10min ,用无菌
水清洗 6次 ,每次 1 min ,清洗好的芽用山农一号 I型溶
液浸泡5 min ,然后至无菌纸上吸干水分。剥出茎尖组
织块 ,并采用十字交叉法将其切成 4等份 ,接种于芽诱
导培养基(表 1)上 ,筛选出最佳的芽诱导培养基。
1.2.2 试管苗的继代增殖与生根 将诱导出的无菌苗
接种到不同的增殖培养基[ 2-3](表2)上进行继代培养 ,每
3周继代1次 ,当苗高 3 cm左右将单芽切取下来转至壮
苗培养基(MS+6-BA 2.0 mg/L+NAA 0.3 mg/L+活性炭
2 g/ L)上进行壮苗同时生根。
1.2.3 练苗与移栽 当根长达2 ~ 3 cm时将组培苗带
瓶一起放置大棚内进行练苗 ,4 ~ 5 d后将组培苗取出 ,
洗净培养基 ,再用600倍的多菌灵浸泡 ,以泥炭∶珍珠岩
(2∶1)的混合基质移栽。
1.2.4 培养条件 试验所用培养基为MS培养基 ,附加
琼脂粉6 g/L ,蔗糖 30 g/L ,pH 5.8。培养条件为 25℃,
空气相对湿度 75%左右 , 光周期 12 h/d , 光照强
度 2 000 lx 。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激素组合对芽诱导的影响
从芽诱导情况来看 ,出芽率并不是随着 6-BA浓度
的增大而上升 ,6-BA浓度在 0.5 mg/ L 时出芽率最高 ,
超过0.5 mg/ L长愈伤明显 ,说明6-BA浓度太高不利于
芽的分化。从表 1可看出芽诱导效果较好的培养基为:
MS+6-BA 0.5 mg/L+NAA 0.2 mg/ L。
  表1   不同激素组合对芽诱导的影响
编号 6-BA 浓度/ mg·L-1
NAA浓度
/mg·L-1 接种芽数 出芽数
出芽率
/ %
1 0.3 0.1 30 18 60.0
2 0.5 0.2 30 28 93.3
3 1.0 0.1 30 26 86.7
4 1.5 0.2 30 21 70.0
5 2.0 0.1 30 23 76.7
  注:上表为30 d的统计结果。
146
北方园艺 2010(20):146~ 147 ·生物技术·
2.2 不同激素组合对芽增殖的影响
将诱导出的芽接种到不同的增殖培养基上 ,30 d后
统计增殖结果。从表 2可看出 ,组合 5下试管苗增殖率
最高 ,增殖倍数为 8.5。由此可以得出适合路易斯安娜
鸢尾试管苗增殖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 MS +6-BA
1.5 mg/ L+NAA 0.3 mg/L+GA3 0.1 mg/L。
  表2 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对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编号 6-BA 浓度/mg·L-1
NAA浓度
/mg·L-1
GA3 浓度
/mg·L-1 增殖倍数
1 1.0 0.2 0.01 3.0
2 1.0 0.3 0.05 2.9
3 1.0 0.5 0.1 3.5
4 1.5 0.2 0.05 7.8
5 1.5 0.3 0.1 8.5
6 1.5 0.5 0.01 4.3
7 2.0 0.2 0.01 7.6
8 2.0 0.3 0.1 7.9
9 2.0 0.5 0.05 5.6
  注:以上为30 d的统计结果。
3 工厂化生产流程
通过以上试验 ,初步掌握了路易斯安娜鸢尾工厂化
生产的工艺流程及生产关键技术(图 1)。
图 1 路易斯安娜鸢尾工厂化生产工艺流程
4 结论与讨论
地下芽是路易斯安娜鸢尾离体培养较适宜的外植
体 ,外植体的适宜灭菌时间为 70%酒精消毒 1 min ,
0.1%HgCl2消毒 10 min ,山农一号 I型溶液浸泡 5 min ,
外植体灭菌成功率达到 95%,比传统的酒精配升汞消毒
效果要好。
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 MS+6-BA 0.5 mg/ L+
NAA 0.2 mg/L。
图 2 组培生产过程
  路易斯安娜鸢尾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
MS+6-BA 1.5 mg/L+NAA 0.3 mg/ L+GA3 0.1 mg/ L。
一般每3周继代1次 ,增殖倍数可达到8.5倍 ,最适宜路
易斯安娜鸢尾试管苗的增殖和生长。
MS+6-BA 2.0 mg/L+NAA 0.3 mg/L +活性炭
2 g/ L 是路易斯安娜鸢尾壮苗及生根的适宜培养基 ,壮
苗的同时即可生根 ,所需时间短 ,生根率高 ,根粗壮 ,植
株健壮。简化了组培程序 ,缩短了育苗周期 ,降低了生
产成本。
生根苗放置大棚内练苗 4 ~ 5 d后移栽至泥炭∶珍
珠岩(2∶1)的混合基质中 ,移栽成活率达到 98%以上 ,
移栽后的组培苗生长速度快 ,15 d后即可长出新叶。
参考文献
[ 1]  刘慧春 ,朱开元,周江华 ,等.路易斯安娜鸢尾阿卡迪亚的组培快繁
试验[ J] .浙江农业科学 , 2009(6):1095-1097.
[ 2]  白世红.田间实验与生物统计[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
社, 2003.
[ 3]  柴燕文 ,马晖玲,谢小东 ,等.应用正交设计优化紫花苜蓿愈伤组织
诱导的激素配比[ J] .草原与草坪, 2008(5):40-44.
Mericlone Production of Louisiana Iris
LIU Hui-chun ,ZH U Kai-yuan ,ZHOU Jiang-hu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n Flowers of Zhejiang Ag ricultural Academy ,Hangzhou , Zhejiang 311202)
Abstract:It was studied on tissue culture of Louisiana Iris on a factorial production.The main measures of seedling
produces were antimicrobial agent combined with t raditional methods for virus-f ree , tube propagates , rapid-propagated
with producing in the field together.They were taken roots together with seedling raising.These measures make the
procedure of tissue culture simple , the period of seedling culture short ,and the cost of production lower.The live rate was
98%when they were moved to field.300 ,000 tubes of virus-f ree and high-quality were produced every year.
Key words:Louisiana Iris;tissue culture;mericlone production;antimicrobial agent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