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矮壮素对萱草组培苗生根及移栽的影响



全 文 :第 42 卷 第 7 期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Vol. 42 No. 7
2014 年 7 月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Jul. 2014
1)农业部“948”项目(2012(Z32))、吉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100259)。
第一作者简介:张洁茹,女,1986 年 8 月生,吉林农业大学园艺
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顾德峰,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E - mail:gu.
df@ 163. com。
收稿日期:2013 年 11 月 18 日。
责任编辑:任 俐。
矮壮素对萱草组培苗生根及移栽的影响1)
张洁茹 刘晓嘉 陈丽飞 赵春莉 董 然 顾德峰
(吉林农业大学,长春,130118)
摘 要 以 1 /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浓度萘乙酸(NAA)和矮壮素(CCC),研究其对萱草新品种
‘无名粉’组培苗生根及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单独使用 NAA和 CCC时,NAA的整体生根率好于
CCC的整体生根率,但单独使用 NAA生根的过程中发现,组培苗基部与根连接处易形成大量的愈伤组织,并且根
细长脆弱、较易断;而单独使用 CCC生根的过程中未见大量的愈伤组织形成,并且生成的根数量多、粗短、韧性强,
但其却抑制组培苗的生长,生根率相对较低。对萱草新品种‘无名粉’来说,当配合使用 0. 4 mg·L -1 NAA 和 0. 5
mg·L -1CCC时,能显著提高生根率,提高苗的质量,生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可高达 100%。
关键词 萱草;无根组培苗;NAA;CCC;生根培养
分类号 S682. 1 + 9;Q945. 51
Rooting and Transplanting in Tissue Culture of Hemerocallis‘Nameless Pink’/Zhang Jieru,Liu Xiaojia,Chen
Lifei,Zhao Chunli,Dong Ran,Gu Defeng(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 Chun 130118,P. R. China)/ /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 2014,42(7). - 95 ~ 99
With 1 /2MS culture medium containing different content and hormone combinations of NAA and CCC for the rooting
culture,we studied the regenerate roots and the transplanting on Hemerocallis‘Nameless Pink’. Within a certain range,
the hormone of NAA has a better effect on overall rooting rate than CCC while using NAA and CCC alone,separately. Un-
der hormone of NAA culture,it is easy to form a large number of callus and roots with slender,fragile,and easily broken
features;however,under hormone of CCC culture,it is easy to form quantity roots with stubby toughness and without cal-
lus formation,but it can make seedling growth suppress lead to a lower root rate. For Hemerocallis‘Nameless Pink’,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rooting rate and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seedlings when combined with the 0. 4 mg /L NAA and 0. 5
mg /L CCC,and the transplant survival rate can be as high as 100% .
Keywords Hemerocallis‘Nameless Pink’;Shoot without roots;NAA;CCC;Rooting culture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
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
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
猛发展,多数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已进入生产应用阶
段。现今,萱草(Hemerocallis spp.)的组织培养技术
已趋于成熟阶段,诸多学者[1 - 4]对其从启动培养、增
殖培养、生根培养、驯化移栽整个组培过程进行全方
面的研究,但重点都集中于启动和增殖培养的研究
上,对生根、驯化移栽的环节缺乏系统的研究,并且对
生根的研究多选用单独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 NAA、
IBA、IAA3种生长激素的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5 - 9],
而利用 CCC 对萱草组培苗进行生根的研究未见报
道,但对于其他植株组培苗研究的报道却屡见不鲜。
目前,陈龙清等[10]选用 CCC 对地被菊试管苗
的生根进行研究,发现一定质量浓度的 CCC 对地被
菊有促进生根和壮苗作用;赵建萍等[11]和赵文魁
等[12]利用 CCC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繁殖的研究发
现,适量质量浓度的 CCC对壮苗效果较好并有利于
根的发生及移栽;孙会兵等[13]研究了 CCC 对薰衣
草组培苗生长、生根及移栽的影响,发现 0. 5 mg·
L -1CCC能显著提高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褚明宇
等[14]研究发现在一定质量范围内,CCC的处理对供
试葡萄品种试管苗的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可见,
适量质量浓度的 CCC 对植株生根及移栽有一定的
影响。本试验以北京引进的萱草新品种‘无名粉’
的无根组培苗为试材,接种于不同质量浓度 NAA和
CCC的生根培养基中,研究其对‘无名粉’生根及移
栽的影响,以期获得有效的技术参数,为萱草组织培
养的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为萱草新品种‘无名粉’的无根组培
苗,由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林植物生物技术实
验室培养。
生根培养:以 1 /2MS 为萱草生根的基础培养
基,单独添加 NAA(0 . 2、0 . 4、0 . 6 mg· L - 1)、
CCC(0 . 1、0 . 5、1 . 0 mg·L - 1)及配合添加 0 . 4 mg
·L - 1 NAA + 0. 5 mg·L - 1 CCC 和 0 . 4 mg· L - 1
NAA + 1. 0 mg·L - 1 CCC(表 1)。选取长势基本
一致的无根组培苗,切至 2 . 0 cm 接种于上述培
养基中,每处理 5 瓶,1 瓶 10 丛,1 丛 3 个芽苗,3
次重复。培养基均添加蔗糖 30 g·L - 1、卡拉胶 8
DOI:10.13759/j.cnki.dlxb.2014.07.023
g·L -1,pH值调至 5. 8,培养温度为(23 ± 2)℃,光
照强度为 2 000 lx,光照时间为 14 h·d -1。定期观
察组培苗的生根状况,培养 30 d 后统计生根率、生
根条数、根长、苗高、叶片数。生根率 =(生根的不
定芽数 /接种的不定芽数)× 100%;以每个处理随
机选取 50 株生根苗单株计算:平均根数 =单株苗根
数的总和 /50;平均根长 =单株苗根长的总和 /50;平
均苗高 =单株苗高度的总和 /50。
表 1 生根培养基
培养基编号 NAA质量浓度 /mg·L -1 CCC质量浓度 /mg·L -1
G1 0. 2
G2 0. 4
G3 0. 6
G4 0. 1
G5 0. 5
G6 1. 0
G7 0. 4 0. 5
G8 0. 4 1. 0
炼苗移栽:将生根率达到 90%以上的 G2、G5、
G6、G7 不同生根处理下的组培苗,统一炼苗 1 d 后,
分别移栽到 V(草炭)∶ V(园土)= 1∶ 1 的混合基质
中,浇透水,置于半光照下,保持土壤湿润状态。每
组生根处理的组培苗移栽株数均为 100 株,分 3 次
移栽,每次移栽数分别为 40、30、30 株。定期观察移
栽苗的生长状况,30 d 后统计移栽成活率、苗高。
移栽成活率 =(成活苗数 /移栽苗数)× 100%;平
均苗高 =测量的单株苗高度的总和 /测量株数。
数据处理:试验数据运用 Excel 2003 进行整理
统计并运用 DPS v7. 05 统计软件中的完全随机设
计—单因素试验统计分析—Duncan 新复极差法进
行多重比较,数据经过反正弦平方根转换后再进行
分析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 1 NAA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生根培养过程中发现,单独添加 NAA 处理下
的‘无名粉’组培苗,在 7 d 左右开始生根,随时间
的推移,新生根的长度不断加长,数量也逐渐增
多,并且根多数呈白色细长状(图 1)。由表 2 显
示,G1、G2、G3 不同质量浓度 NAA处理下,随 NAA
质量浓度的增加,生根率与单株平均根数呈先升
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平均根长与平均苗高呈逐渐
降低的趋势。当 NAA 质量浓度为 0. 4 mg·L - 1
时,生根率可高达 99. 27%,单株平均根数量为 3.
53 条,均高于 0. 2 mg·L - 1 NAA 处理下的生根率
和单株平均根数,而平均根长相比 0. 2 mg·L - 1
NAA处理下的平均根长则降低至 6. 23 cm,平均苗
高也降低至 7. 03 cm;但当 NAA质量浓度升至 0. 6
mg·L - 1时,生根率则降至 85. 83%,单株平均根数
量也降低到 2. 69 条,平均根长、平均苗高分别降低
为 5. 20、6. 90 cm,也均不及 0. 4 mg·L -1NAA处理下
的根长和苗高。可见,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 NAA 对
‘无名粉’根的生长影响较大。适量质量浓度的 NAA
对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较高质量浓度的 NAA 则
抑制根的形成和生长,并且在根基部还会生成大量的
愈伤组织(图 2),致使部分根从愈伤组织中间穿过,
这对组培苗的移栽成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图 1 单独添加 NAA处理下的生根苗
图 2 单独添加 0. 6 mg·L -1NAA处理下形成的愈伤根
2. 2 CCC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生根培养过程中发现,单独添加 CCC 处理下的
‘无名粉’组培苗,在 10 d 左右开始生根,随时间的
推移,新生根的长度不断加长,数量也逐渐增多,并
且根多数短粗呈黄白或黄绿色,未见有愈伤组织生
成(图 3)。由表 2 显示,G4、G5、G6 不同质量浓度
CCC处理下,随 CCC 质量浓度的增加,生根率与单
株平均根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平均根长与
平均苗高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当 CCC 质量浓度为
0. 5 mg·L -1时,生根率最高为 96. 17%,单株平均
根数量为 4. 96 条,均高于 0. 1 mg·L -1CCC 处理下
69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42 卷
的生根率和单株平均根数,而平均根长相比 0. 1 mg
·L -1CCC处理下的平均根长则降低至 4. 10 cm,平
均苗高也降低至 5. 10 cm;但当 CCC 质量浓度升至
1. 0 mg·L -1时,生根率则降至 90. 57%,单株平均
根数量也降低到 3. 41 条,平均根长、平均苗高分别
降低为 3. 27、4. 60 cm,也均不及 0. 5 mg·L -1 CCC
处理下的根长和苗高。可见,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
CCC对‘无名粉’根的生长影响较大。适量质量浓
度的 CCC对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较高质量浓度
的 CCC则抑制根的形成和生长。
表 2 不同生长激素种类及质量浓度处理下的‘无名粉’组培苗生根状况
培养基
编号
生根率 /
%
单株平均
根数 /条
平均根长 /
cm
平均苗高 /
cm
单株平均
叶片数 /片
最早生根
时间 /d
生根时
间 /d
新生根生长状况
G1 (88. 33 ± 0. 88)dCD (2. 40 ± 0. 06)fF (6. 63 ± 0. 43)aA (7. 16 ± 0. 09)aA 2 ~3 7 ~ 8 28 无愈伤,根白色,细长、脆弱易断
G2 (99. 27 ± 0. 64)aA (3. 53 ± 0. 03)cC (6. 23 ± 0. 32)aA (7. 03 ± 0. 03)abA 2 ~3 7 ~ 8 25 少量愈伤,根白色,细长、较脆易断
G3 (85. 83 ± 0. 60)eD (2. 69 ± 0. 01)eE (5. 20 ± 0. 23)bB (6. 90 ± 0. 06)bA 2 ~3 8 ~ 9 25 大量愈伤,根卷曲,脆弱易断
G4 (61. 83 ± 0. 93)fE (2. 92 ± 0. 06)dD (5. 17 ± 0. 09)bB (5. 67 ± 0. 09)dC 2 ~3 9 ~ 10 30 无愈伤,根黄白色,较细不易断
G5 (96. 17 ± 0. 44)bB (4. 96 ± 0. 07)bB (4. 10 ± 0. 06)cCD (5. 10 ± 0. 06)eD 4 ~5 9 ~ 10 27 无愈伤,根黄绿色,粗状、坚韧不易断
G6 (90. 57 ± 0. 87)cC (3. 41 ± 0. 05)cC (3. 27 ± 0. 07)dD (4. 60 ± 0. 10)fE 4 ~ 5 12 ~ 13 30 无愈伤,根黄绿色,粗短、韧性大不易断
G7 100. 00aA (5. 31 ± 0. 05)aA (4. 47 ± 0. 09)cBC (6. 96 ± 0. 07)abA 4 ~5 8 ~ 9 25 无愈伤,根粗壮,坚韧,呈辐射状生长
G8 (89. 30 ± 0. 35)cdC (4. 94 ± 0. 03)bB (4. 17 ± 0. 09)cCD (6. 33 ± 0. 09)cB 4 ~ 5 10 ~ 12 30 无愈伤,根粗短,坚韧,呈辐射状生长
注:表中数据前 4 项为同一处理 3 次重复的平均值 ±标准误;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 P < 0. 05 显著水平,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 P < 0. 01
极显著水平。
2. 3 NAA与 CCC组合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由表 2 显示,0. 4 mg·L -1NAA 与 0. 5 mg·L -1
CCC配合使用的 G7 处理下的‘无名粉’组培苗,在
8 ~ 9 d开始生根,生根率可高达 100. 00%,单株平
均根数量为 5. 31 条,平均根长为 4. 47 cm,平均苗高
为 6. 96 cm;而 0. 4 mg·L -1 NAA 与 1. 0 mg·L -1
CCC配合使用的 G8 处理下的‘无名粉’组培苗,随
CCC质量浓度的增加,生根时间较 G7 处理下的生
根时间推迟了 2 ~ 3 d,最早生根时间为 10 ~ 12 d,生
根率也随之减低到 89. 30%,单株平均根数量也降
低到 4. 94 条,平均根长缩短为 4. 17 cm,平均苗高减
低为 6. 33 cm。研究发现,NAA 与 CCC 配合使用处
理下的新生根粗壮、韧性大不易折断,根多数呈辐射
状生长,并且未见愈伤组织生成(图 4),组培苗的叶
片多、质地厚实、叶色也更浓绿。
图 3 单独添加 CCC处理下的生根苗
由表 2 可看出,G1 ~ G8 不同处理下,添加不同
质量浓度及种类的生长激素对‘无名粉’组培苗生
根有不同影响,在生根率、生根数量、根长、组培苗长
势等方面存在差异性。经 G2、G7 处理下的生根率
分别为 99. 27%和 100. 00%,二者在 P < 0. 01 极显
著水平上不存在差异性,生根率在 8 种处理下最高。
但比较单株平均根数发现,G7 处理下的单株平均根
数最高,为 5. 31 条,而 G2 处理下的单株平均根数
为 3. 53 条,二者在 P < 0. 05 显著水平上存在差异
性。比较平均根长,G2 处理下的平均根长为 6. 23
cm,而 G7 处理下的平均根长为 4. 47 cm,二者在 P
< 0. 05 显著水平上存在差异性。而比较平均苗高,
G2 与 G7 处理下的平均苗高分别为 7. 03、6. 96 cm,
二者在 P < 0. 01 极显著水平上不存在差异性。
图 4 配合添加 NAA和 CCC处理下的生根苗
2. 4 不同生根处理下的组培苗移栽后的差异性
炼苗移栽 30 d 后,比较不同生根处理下的组培
苗生长状况(图 5)。由表 3显示,G2、G5、G6、G7不同
生根处理下,‘无名粉’组培生根苗移栽状况不同。单
独添加 0. 4 mg·L -1NAA的 G2处理下移栽成活率为
98. 08%,而经 G7 处理的移栽成活率为 100. 00%,2
种处理下的移栽成活率在 P < 0. 01 极显著水平上
不存在差异性,而二者与经 G5、G6 处理下的移栽成
活率在 P < 0. 05 显著水平上均存在差异性。虽然
79第 7 期 张洁茹等:矮壮素对萱草组培苗生根及移栽的影响
G2 与 G7 处理下的移栽成活率未见差异,但观其移
栽苗生长状况、比较苗高发现,单独添加 0. 4 mg·
L -1NAA的 G2 处理下的移栽苗平均苗高最高,但长
势较细弱,叶片质地柔软呈浅绿色,而配合添加 0. 4
mg·L -1NAA 与 0. 5 mg·L -1 CCC 的 G7 处理下的
移栽苗平均苗高虽略低于 G2 处理下的移栽苗平均
苗高,但二者在 P < 0. 01 极显著水平上不存在差异
性,而且 G7 处理下的移栽苗长势粗壮,叶片质地厚
实,呈浓绿色。
图 5 不同处理下的生根苗移栽前状态
表 3 不同生根处理下的‘无名粉’组培生根苗移栽状况
处理 生根培养基
移栽株数 /株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移栽成
活率 /%
平均苗高 /
cm
移栽苗生长状况
G2 1 /2MS +0. 4 mg·L -1NAA 40 30 30 (98. 08 ± 0. 58)aA (7. 74 ± 0. 05)aA 植株细弱,叶片浅绿、质地柔软
G5 1 /2MS +0. 5 mg·L -1CCC 40 30 30 (91. 67 ± 0. 88)bB (6. 44 ± 0. 03)bB 植株粗壮,叶片深绿、质地厚实
G6 1 /2MS +1. 0 mg·L -1CCC 40 30 30 (84. 17 ± 0. 67)cC (5. 90 ± 0. 06)cC 植株粗矮,叶片浓绿、质地厚实
G7 1 /2MS +0. 4 mg·L -1NAA +0. 5 mg·L -1CCC 40 30 30 100. 00aA (7. 61 ± 0. 02)aA 植株粗壮,叶片浓绿、质地厚实
注:表中移栽成活率、平均苗高数据为同一处理 3 次重复的平均值 ±标准误;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 P < 0. 05 显著水平,同列不同大写字
母表示 P < 0. 01 极显著水平。
综上所述,整体考虑‘无名粉’组培苗的生根
率、生根条数、根长、苗势、移栽成活率等因素,筛选
出最适‘无名粉’的生根培养基为 NAA与 CCC配合
使用的 G7处理:1 /2MS + 0. 4 mg·L -1NAA + 0. 5 mg
·L -1CCC。若考虑工厂化育苗的成本问题,也可以
使用单独添加 NAA 的 G2 处理:1 /2MS + 0. 4 mg·
L -1NAA。二者只是在苗的长势上有显著差异(图 6
和图 7),在生根率与移栽成活率上无显著差异,而
添加一定质量浓度的 CCC 可以起到促进生根和壮
苗的作用。
图 6 单独添加 NAA处理下的组培苗整体状态
图 7 配合添加 NAA和 CCC处理下的组培苗整体状态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以萱草‘无名粉’无根组培苗为试验材
料,以 1 /2MS为基本培养基,单独添加和配合添加
不同质量浓度 NAA、CCC,共 3 类 8 种生根培养基,
以其进行生根培养。研究发现 8 种生根培养基中组
培苗均可生根,但不同生长激素种类及质量浓度对
组培苗的生根效果存在差异性。
在单独添加 NAA的生根培养基中,组培苗的新
生根细长、脆弱易断,并且随着 NAA 质量浓度的增
89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42 卷
加,新生根多数出现卷曲、畸形等现象,组培苗基部
与根连接处出现愈伤组织的程度也逐渐加大。这一
结论与解有利等[1]、兰丽婷等[7]、毕晓颖等[8]的结
论相一致。而单独添加 CCC 生根的过程中未见大
量的愈伤组织形成,并且单株苗生成的根数量多、粗
短、韧性强,但其整体生根的速度较慢、时间较长,并
且过高质量浓度的 CCC(> 0. 5 mg·L -1)可抑制组
培苗高度和根长的生长,使组培苗极其矮化。当配
合添加 0. 4 mg·L -1NAA和 0. 5 mg·L -1CCC时,能
显著提高生根率,新生根的长度虽略有降低,但比较
粗壮,并且多数呈辐射状生长;还能明显提高组培苗
的质量,使叶片质地厚实、叶色浓绿、植株健壮。可
见,适量质量浓度的 NAA 与 CCC 配合使用可利于
‘无名粉’无根组培苗的生根。这可能是由于 CCC
作为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可经过叶片、芽、根系的
吸收进入植物体内,抑制内源激素赤霉素的生物合
成而抑制细胞伸长生长,但却不抑制细胞分
裂[15 - 17],从而对调节组培苗生长、根系形成、改善弱
苗生长势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而单独添加 CCC
时,没有生长素类物质促进植株的生长、根系的伸
长,CCC抑制植株生长的效力就会起主导作用,从
而使植株矮小、根系粗短、生根速度缓慢。而配合添
加 NAA和 CCC 时,NAA 作为生长素类物质,被叶、
茎、根吸收后,主要分布在生长活跃的部位[17],对植
株的生长和根系的形成起促进作用,而添加的 CCC
抑制植株生长的效力不及 NAA 促进植株生长的效
力,因此,在 NAA促进植株生长的基础上 CCC 能抑
制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从而起到壮苗的作用。
这说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组培苗生根过程中起着
关键性作用,通过调节外源激素种类和质量浓度来
影响内源激素的水平,对植株形态建成具有良好的
调节作用[18 - 20],而适当的配比可以促进植株形态建
成,加快生长速度。
试验中还发现,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与单株苗
根的数量及根的有效长度有一定的关系,这与王晓
娟等[5]、杨丽莉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当长势正常
的组培苗单株苗根的数量≥3 条,根长 > 2 cm时,移
栽后正常管理情况下,组培苗均可成活。倘若根系
过短,根系发育还不完全,不能很好地吸收基质中的
养分,不利于苗的生长;而根系过长,直接移栽到基
质中容易窝根,影响根的生长,而移栽前若剪掉部分
根长,又增加了操作程序,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添加
适量的 CCC 可增加根的数量、得到有效的根长,能
有效提高移栽成活率。
参 考 文 献
[1] 解有利,陈兰芬,石进朝.大花萱草组织培养研究[J].北京农
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21(5):25 - 27.
[2] 宋雪莲,董然,赵和祥,等.五种新品种多倍体萱草离体快繁技
术研究[J].北方园艺,2011(7):127 - 129.
[3] 彭广霖,姜宁,潘仕梅,等.大花萱草的花梗组织培养与快速繁
殖[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203 - 9205.
[4] 高凤,王雪,张婷婷,等.萱草引进新品种“Forgotten Dreams”的
组织培养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8):60 - 62.
[5] 王晓娟,金樑,沈延松,等.萱草(Hemerocallis hybrida)再生植株
过程中根的诱导[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1):89
- 91,96.
[6] 柏文琴,李韵,李荣荣.大花萱草组培苗的生根诱导研究[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4):87 - 91.
[7] 兰丽婷,李冲,任爽英,等. 萱草新品种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
[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4):14 - 17.
[8] 毕晓颖,王宁.萱草花茎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J].东北林业大
学学报,2012,40(11):56 - 59,158.
[9] 杨丽莉,王德平,张晓,等.以子房为外植体的‘金娃娃’萱草组
织培养技术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5):184 -
190.
[10] 陈龙清,张雨琴,袁芳亭. PP333及矮壮素对地被菊试管苗生根
的影响(简报)[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6(5):425 - 427.
[11] 赵建萍,蒋小满,柏新富,等. PP333、B9 和 CCC 对脱毒马铃薯
试管繁殖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39(6):571 -
574.
[12] 赵文魁,王惠群,田梅,等. MS培养基不同碳源和矮壮素浓度
对马铃薯试管苗农艺性状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7,7(8):1147 - 1150.
[13] 孙会兵,孙永竹,刘心力.矮壮素对孟德士薰衣草组培苗的影
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1):1141 - 1142.
[14] 褚明宇,毛娟,陈佰鸿. PP333和 CCC 对葡萄试管苗生长的影
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2,21(11):151 - 157.
[15] 韩德元.植物生长调节剂原理与应用[M].北京:北京科学技
术出版社,1997:178.
[16] 胡瑶,宋明,魏萍. PP333,CCC,B9 在园艺作物上的应用[J].
南方农业,2007(11):65 - 67.
[17] 马国瑞,侯勇. 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安全施用指南[M]. 北
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5 - 27.
[18] Ondre J M,Krehule J,Seidlova F. Signals in plant development
[M]. Netherlands:SPB Academic Publishing BV,1989:76.
[19] 向邓云.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植物组织培养形态建成的调节
控制[J].涪陵师专学报,2001,17(3):119 - 123.
[20] 谷瑞升,蒋湘宁,郭仲琛.植物离体培养中器官发生调控机制
的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1999,16(3):47 - 53.
99第 7 期 张洁茹等:矮壮素对萱草组培苗生根及移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