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2013年4月 防 护 林 科 技 Apr.,2013
第4期(总115期) Protection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4(Sum No.115)
文章编号:1005-5215(2013)04-0083-02
收稿日期:2012-12-19
作者简介:焦磊(1984-),女,山东人,大学,助理工程
师.
鸡东县兴凯赤松物种保护工程初探
焦磊,张宇
(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
摘 要:兴凯赤松的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兴凯赤松分布情况,对鸡东县兴凯赤松物种保护工程的基本
情况、建设布局、建设内容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兴凯赤松;物种保护;探讨
中图分类号:S791.245.07 文献标识码:A
兴凯赤松林是中国温带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
林生态系统中一个组成部分,以其特殊的生态环境,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兴凯赤松
在中国只分布于黑龙江省的鸡东县、密山市及穆棱
市。因其分布范围狭小,生境有一定的特殊性,生态
系统脆弱,已被国家列为Ⅱ级保护树种[1]。兴凯赤
松自然分布区狭小,生存环境脆弱,种群数量小[2],
如不采取优先重点保护措施,将会使已濒危的物种
面临灭绝的危险,对兴凯赤松物种的保护已迫在眉
睫。鸡东县拥有世界上少有的兴凯赤松林,保护好
鸡东县兴凯赤松林对我国兴凯赤松的整体保护工作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鸡东县兴凯赤松物种保
护工程作初步探讨,为决策提供依据。
1 基本情况
1.1 地理位置
项目区位于黑龙江省鸡东县南部,东与平阳镇
毗邻,南与俄罗斯陆路相接,西与鸡西市相连,北与
永和镇接壤。地理坐标为44°51′10″—45°05′39″N,
130°40′35″—131°25′20″E。
1.2 气候条件
项目区地处中纬度地区,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
特征,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和多雨,秋
季初霜早,冬季寒冷干燥。由于地形复杂,小区域性
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2.8~3.0℃,极端最低气温
-35℃,最高气温36.4℃。年平均≥10℃活动积
温为2 400~2 500℃左右,无霜期110d左右。全
年日照时数为2 498.2h。年平均降水量509.4
mm;降水多集中于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
59.1%。
1.3 水文条件
项目区内的河流均属穆棱河水系,支流众多,由
于受地形、气候的影响,河流具有明显的夏水型和山
地型特征。项目区地下水储量丰富,含水层为5m
左右,给水度为0.11。
1.4 土壤条件
项目区内土壤主要有3个土类,即暗棕壤、草甸
土和沼泽土。主要土类为暗棕壤,占90%以上。
1.5 植被资源
项目区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
亚区东北地区;长白(东北)植物区系,完达山植物亚
区。据统计,项目区内共有高等植物679种,其中藓
类植物77种、蕨类植物61种、裸子植物11种,被子
植物530种。地带性植被为温带以红松为主的针阔
混交林,主要针叶树种有红松、兴凯赤松、红皮云杉、
鱼鳞云杉、臭冷杉、长白落叶松、东北红豆杉等;主要
阔叶树种有蒙古栎、白桦、山杨、黑桦、水曲柳、核桃
楸、黄菠萝、榆树、柳树等。伴生的下木有山槐、山里
红、暴马丁香、胡枝子、杜鹃、赤杨、刺五加等。项目
区内植物区系组成虽不复杂,但不乏古老的原始植
物种类分布,有第三纪孑遗植物红松、水曲柳、核桃
楸、黄波罗等,还有藤本植物,如山葡萄、北五味子、
狗枣猕猴桃等,使本区的温带针阔混交林具有亚热
带的森林景观,同时还伴生寒温带树种,如鱼鳞云
杉、红皮云杉、臭冷杉等。此外还有冰期残遗植物如
钻天柳及毛茛科等古老的孑遗种属分布。项目区内
有黑龙江省共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1种,占黑龙江
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类的40.7%,Ⅰ级保护植物
有东北红豆杉(紫杉)、人参;Ⅱ级保护植物有兴凯赤
松、红松、水曲柳、核桃楸、黄波罗、钻天柳、紫椴、野
大豆、松茸。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3.04.044
2 建设布局
项目建设总规模为10 036hm2。但因兴凯赤松
的生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分布于阳坡上中部,
干旱、贫瘠的石质暗棕壤,其他树种不易生长的地
段。因此,兴凯赤松林呈团块状间断分布于各类型
林分之间。按照兴凯赤松林的分布现状进行建设布
局,共划分3个项目建设单元。
Ⅰ建设单元:位于西南岔、平房、四山林场境内,
共29个林班,面积为6 185hm2;
Ⅱ建设单元:位于凤凰山、西南岔林场和平阳苗
圃,共12个林班,面积为2 321hm2;
Ⅲ建设单元:位于西南岔林场,共5个林班,面
积为1 530hm2。
3 建设内容
3.1 兴凯赤松资源保护工程
3.1.1 护林防火与巡护管理工程
(1)建立保护管理、监测站。为保护兴凯赤松
林,控制进入保护区人员,加强保护管理,本着合理
布局,便于管理的原则,建立5个保护监测管理站,
其中中心管理监测站1处。中心站建在西南岔场
部、其他5个保护站分别建在西南岔林场47林班,2
林班,四山林场1林班,平阳苗圃4林班。每个保护
管理站,设保护管理人员4人,中心站设10人,建设
砖混永久性房舍120m2(其中办公室和接待室40
m2(含宿舍10m2,车库40m2 及设备库20m2),并
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
(2)建立瞭望塔。为做到及时发现火情,迅速组
织扑灭,达到打小打早的要求,新建防火瞭望塔2
座。其中1座建在西南岔林场施业区内,塔高25
米,塔顶设工作室,四周加扶手、围栏。工作室四周
通视良好,瞭望塔坚固美观为满足瞭望火情、科研观
察要求,还需在四山林场施业区内建1座瞭望塔。
(3)维修防火和巡护道路。为加强保护管理,提
高防火灭火能力和方便运送扑火人员、设备及给养
的需要,需维修道路30km。
(4)构建边境林火阻隔带。为防止林火蔓延,在
与俄罗斯边界我国一侧构建生物防火带,带长40
km,宽50m,折合面积为20hm2,营造长白落叶松
纯林,造林密度为3 300株·hm-2。
(5)标桩、标牌。为了明确兴凯赤松的保护范
围,必须在与保护单元周界、区界设置必要的周界、
区界性标桩,限制解说性标牌。标桩、标牌应采用坚
固耐用的材料制作,书写中英文字,一律采用等线
体,文字要简练,目的要明确、通俗易懂。共需设置
周界和区界标桩60个,限制性和解说性标牌40个。
3.1.2 病虫害防治工程
为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并做出正确预测预报,
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贯彻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
方针,建立气候观测站1处,病虫害防治站1处。购
置病虫害防治设备1套。
3.1.3 生物多样性及环境保护措施
(1)因地制宜地保护好兴凯赤松林和现有的森
林植被,尽可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对项目区
内一切有价值的人类历史遗产、珍稀植物、野生动物
的栖息繁殖地及生物多样性,应加以保留,不得破
坏。
(2)为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森林病虫害应采取
生物和化学综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
的危害。采用保护、繁殖、释放、引进等措施,增加林
内有益生物种类和数量,发挥生物防治的作用。病
虫害严重时,要使用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低污
染的合格化学农药、防止污染环境、保证安全,减少
杀伤有益生物。
3.2 兴凯赤松资源的恢复与发展
3.2.1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利用兴凯赤松自然落
籽,天然更新能力较强的特点,在有母树的林间空地
及母树周围,进行人工块状整地,规格为宽1m,长2
m的长方形,打碎土块,拣出树根、树枝及石块。每
块间距4~6m,与等高线平行,块间呈品字形排列。
通过在母树的林冠下和林中空地进行人工块状整
地,为兴凯赤松的种子入土、萌芽更新创造条件,促
进天然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总面积为1 000
hm2。
3.2.2 人工造林 在项目区内的宜林荒山荒地、采
伐迹地、火烧迹地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兴凯
赤松的生态习性,选择适宜造林地进行造林,密度为
2m×2m(2 500株·hm-2)前一年秋季人工穴状
整地,下一年春季进行人工植苗造林。可造林的面
积为700hm2。
3.3 多资源合理利用
在保护兴凯赤松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坚持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再生资源和条件,以国营、
集体、个体联合及股份合作等多种经营方式,积极开
展多资源利用项目。
3.3.1 山野菜采集加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
断提高,追求纯天然、无污染绿色食品已成为时尚,
备受国际、国内市场的青睐。项目区山野菜资源丰
富,种类达49种之多,主要有蕨菜、(下转第108页)
48 防 护 林 科 技 2013年
主要原因是造林未成林地达到成林年限后,由于经
营管理不善未达到有林地标准,转变为疏林;灌木林
面积增加主要因为一部分无立木林地经封育转变为
灌木林地;宜林地面积增加,原因是有少量新成林和
灌木林地由于干旱等原因退化造成的。
(2)林分蓄积动态变化。本次国家级公益林监
测区可比小班林分蓄积693 846m3,2011年林分蓄
积为673 456m3,2012与2011年比林分蓄积增长
量为20 390m3,增长率为3.03%。通过2012年与
2011年国家级公益林蓄积的对比,国家级公益林管
护成效显著,林木生长正常,林分蓄积逐年递增。
(3)林分质量动态变化。①林分单位面积蓄积
量略有增加,2012年林分蓄积量为65.54m3·
hm-2,2011年林分蓄积量为63.69m3·hm-2,蓄
积量增加1.85m3·hm-2,增长比率为2.90%。②
林分平均郁闭度保持稳定。2012年林分平均郁闭
度为0.64,2011年林分平均郁闭度为0.64,保持稳
定。③林分平均胸径小幅增长,2012年林分平均胸
径11.30cm,2011年林分平均胸径11.25cm,增长
0.5cm,增长比率为4.4%。
3.2.2 生态指标动态分析
(1)森林生态功能。通过与2011年监测小区相
比,2012年森林生态功能等级Ⅰ级面积减少13.4
hm2,Ⅱ级增加103.6hm2,Ⅲ级减少100.3hm2,Ⅳ
级增加10.1hm2。
从监测结果对比得出,通过有效的管护措施,辽
宁省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功能总体稳定,并略有
上升,2011 年 Ⅰ、Ⅱ 级的总量占可比总面积的
70.25%,2012年Ⅰ、Ⅱ级的总量占可比总面积的
71.03%,Ⅰ级略微减少和Ⅳ级略微增加,主要与地
类变化有关,一部分小班采伐后由有林地变为采伐
迹地,一部分由于火灾转变为火烧迹地,生态功能均
由Ⅰ级转变成Ⅳ级。
(2)森林健康度等级。通过与2011年监测区对
应小班比较,2012年国家级公益林森林健康度Ⅰ级
面积增加272.9hm2,Ⅱ级减少185.2hm2,Ⅲ级减
少93.4hm2,Ⅳ级未变化。从监测结果对比得出,
森林健康状况呈明显上升趋势。一部分亚健康和中
健康的林分转变为健康林分。说明生态公益林经营
和管理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森林经营措施初见成效。
(3)土壤侵蚀强度。通过与2011年监测区对应
小班比较,2012年土壤侵蚀强度变化趋势良好。Ⅰ
级增加106.6hm2,Ⅱ级增加72hm2,Ⅲ级减少
143.9hm2,Ⅳ级减少34.7hm2。结果表明,随着国
家级公益林生态功能的提高,土壤侵蚀得到进一步
控制,Ⅲ、Ⅳ级侵蚀逐级向Ⅰ、Ⅱ级转变。
(上接第84页)薇菜、桔梗、牛蒡、水葱、刺五加、龙芽
楤木、黄花菜、扫帚蘑、猴头、榛蘑、木耳等。按照黑
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山野菜资源管理
的通知》精神,进行合理开发,使之永续利用。
3.3.2 养殖林蛙 林蛙在项目区多栖息于林内的
小溪中,有中国林蛙和黑龙江林蛙两种,以中国林蛙
分布广、数量大。雌蛙输卵管加工后形成的蛙油是
一种珍贵的滋补品,药用价值很高;蛙肉鲜美可口,
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在1991
年被黑龙江省林业厅列入《黑龙江省地方重点保护
野生动物名录》中,应加强保护,野生林蛙不允许捕
获和在市场出售。为满足市场对林蛙的需求,进行
林蛙人工养殖,面积300hm2。
3.3.3 野生植物资源利用 利用项目区的松茸菌、
野生中草药和山野果资源进行加工。建立年产5t
的松茸酒厂和年产5t的刺五加酒厂各1处,年产2
t的山楂原汁饮料厂1处。通过对野生植物资源的
加工利用,安排富余职工就业,并可使资源增值,变
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为项目区发展提供后续资金,
不断增强保护区的经济活力,为增加职工收入,提高
生活水平创造条件。
4 结语
鸡东县兴凯赤松物种保护工程项目建设,是一
项集植物资源保护、科研和科普教育,森林资源合理
利用于一体的工程。在对兴凯赤松资源保护的同
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项目区的野生动植物,不但保
护了自然环境、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而且还积极
地开展了科技普及、资源合理利用,为贯彻实施可持
续发展战略和资源永续利用,促进项目区及所在地
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可为其他地区
兴凯赤松等珍贵物种的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宜瑜.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M].北京:气象出版
社,2004:15-84,309-317
[2]吴国芳.植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210-353
801 防 护 林 科 技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