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本草纲目》中毛茛科药物基原考



全 文 : 亚太传统医药·2006年·第9期 17
李时珍论文集
入太医院。
清卢綋《蕲州志》收录顾景星写李时珍在太医院“数
岁告归”,大多史上均有此说,那么时珍哪年回到蕲州呢?
考其父李言闻与母张氏的合葬墓碑为隆庆壬申年(1572年)
《本草纲目》中毛茛科药物基原考
郝近大,谢宗万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
毛茛科是一个在植物进化过程中比较原始,且包含药用
植物比较多的科。在全世界约有49个属,2000种左右,主要
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寒温带。我国有40属,约700多种,分
布于全国各地,但大多数在西南和西北地区。据统计其中有31
属,220种左右具有药用的记载[1]。
在这里首先应该说明的是,对于毛茛科中芍药亚科的分
类地位,根据近几十年来有关形态、解剖、花粉等的最新研究
报道,均支持将芍药亚科单独分出成为一个独立的科[2],而
且在一些植物或药学专著中也是这样做的。但在本文中,由于
历史的传统分类习惯以及芍药亚科的属仅1属,笔者仍将芍
药亚科芍药属作为毛茛科的一员来进行考证分类的,故上述
关于毛茛科的属种统计数目,均包含芍药亚科。
按现代植物分类系统对古代本草所收载的药物进行分类
考证,对于深入挖掘整理古代药学遗产,利用植物亲缘关系开
发新药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按《本草纲目》[3]校点本的文
字记载及卷次,并参考《本草纲目药物彩色图鉴》[4],分别考
证如下。
1 卷十二草部山草类上
1.1 白头翁
白头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下品,《纲目》列入卷
十二山草类。释名:野丈人、胡王使者、奈何草。陶弘景曰:“处
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故以为名。”李时珍曰:
“丈人、胡使、奈何,皆状老翁之意。”在形态特征方面,时珍
引《新修本草》之言云:“其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茎头一花,
紫色,似木槿花。实大者如鸡子,白毛寸余,皆披下,似纛头,
正似白头老翁,故名焉⋯⋯”综其所述,与毛茛科白头翁属之
白头翁 Pulsatilla chinensis (Bge.)Rgl.特征完全符合。
2 卷十三草部山草类下
2.1 黄连
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上品。释名:王连支
连。李时珍曰:“黄连,汉末李当之本草,惟取蜀郡黄肥而
坚者为善。唐时以澧州者为胜。今虽吴、蜀皆有,惟以雅州、
眉州者为良。药物之兴废不同如此,大抵有二种:一种根粗
无毛有珠,如鹰鸡爪形而坚实,色深黄;一种无珠多毛
而中虚,黄色稍淡。各有所宜。根据以上记述,并从产地
和性状来看,前者与今之黄连(鸡爪连、味连)C o p t i s
chinensis Franch.相吻合;而后者可能为今之三角叶黄连
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但根状茎呈明显
的连珠状又有所区别。
2.2 升麻
升麻始载于《名医别录》上品,《纲目》列入卷十
三草部山草类。释名:周麻(《别录》)。李时珍释其名曰:“其
叶似麻,其性上升,故名⋯⋯”在形态、产地和采收方面,《纲
目》集解引《别录》曰:“升麻生益州山谷,二月、八月采根
日干。”又引陶弘景曰:“旧出宁州者第一,形细而黑,极坚
实。今惟出益州,好者细削,皮青绿色,谓之鸡骨升麻。北部
亦有,而形虚大,黄色⋯⋯”由此可知,古代升麻入药并非一
种,川产者主要乃指毛茛科金莲花亚科升麻属之升麻
Cimicifuga foetida L.。
而《纲目》集解引苏颂曰:“今蜀汉、陕西、淮南
州郡皆有之,以蜀川者为胜。春生苗,高三尺以来。叶似麻叶,
并青色。四月、五月着花,似粟穗,白色。六月以后结实,黑
色。根如蒿根,紫黑色,多须。”从上述形态记述,再参对《纲
目》中升麻附图,此乃指毛茛科金莲花亚科类叶升麻属之类
叶升麻Actaea asiatica Hara 。
2.3 铁线草
铁线草始载于《本草图经》,《纲目》列入卷十三草
部山草类。按《图经》云:“铁线生饶州,味微苦,无毒。三
月采,根阴干。彼土人用疗风消肿毒而有效。”《图经》中并有
附图,特征极为明显,即可确认为本种,即毛茛科铁线莲属之
铁线草Clematis intricata Bunge。而时珍对此未有新说,
故视同认同《图经》的结论。
3 卷十四草部芳草类
3.1 芍药
芍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品,《纲目》列入卷
十四草部芳草类。释名:犁食、白术、铤(《别录》),金芍药、
木芍药(《本草图经》),将离(《纲目》)。李时珍释其名曰:“芍
药,犹婶约也。婢约,美好貌。此草花容婢约,故以为名⋯⋯”
在形态、产地及种植方面,《纲目》集解引陶弘景曰:“今出白
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尺许。余处亦有而多赤,赤
者小利。”又引马志曰:“此有赤白两种,其花亦有赤白
二色。”又引苏颂曰:“⋯⋯淮南者胜。春生红芽作丛,
茎上三枝五叶,似牡丹而狭长,高一二尺。夏初开花,有
红白紫数种,结子似牡丹子而小。秋时采根。⋯⋯芍药有
金芍药,色白多脂肉,木芍药,色紫瘦多脉。”又引陈承
曰:“本经芍药生丘陵。今世多用人家种植者,乃欲其花
立,因言闻已逝,所以1572年应是母张氏卒年。时珍回家
奔丧。
因此可以推断,李时珍北京太医院任职最早不超过1564
年9月以前,最迟不超过1572年之后。
亚太传统医药·2006年·第9期18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叶肥大,必加粪壤。李时珍曰:“昔人言洛阳牡丹、扬州
芍药甲天下。今药中所用,亦多取扬州者。十月生芽,至
春乃长,三月开花。⋯⋯”
综上所述,《纲目》在“释名”和“集解”项下,
尚存在赤芍、白芍在原植物认识上模糊不清的记述,尤其存
在花色赤白与赤、白芍药有关的模糊之处。纵观古本草各家
论述,结合植物形态、产地分布及附图,可以认定芍药原
植物即是本种 Paeonia lactiflora Pall.。然而白芍和赤芍之
别,主要是栽培品和野生品以及与加工炮制过程有关。
3.2 牡丹
牡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品,《纲目》列入卷
十四草部芳草类。释名:鼠姑、鹿韭(《本经》),百两金
(《新修本草》),木芍药、花王(《纲目》)。李时珍释其
名曰:“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
牡丹。⋯⋯”在形态描述等方面,《纲目》集解引陶弘景
曰:“今东间亦有,色赤者为好。”引苏恭曰:“生汉
中、剑南。苗似羊桃,夏生白花,秋实圆绿,冬实赤色,
凌冬不凋。根似芍药,肉白皮丹⋯⋯”引苏颂曰:“今
丹、延、青、越、滁、和州山中皆有,但花有黄紫红白
数色。此当是山牡丹,其茎梗枯燥,黑白色。二月于梗上
生苗叶,三月开花。其花叶与人家所种者相似,⋯⋯”引
寇宗奭曰:“牡丹花亦有绯者,深碧色者。惟山中单叶花
红者,根皮入药为佳⋯⋯”综上所述,可以判断即是指本
种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4 卷十七草部毒草类
4.1 附子
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下品,《纲目》列入卷
十七草部毒草类。李时珍曰:“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
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李时珍在论述
乌头时又说:“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
因此可以认为川乌头之子根才是附子,而其它草乌头之子根,
不作附子供用。本种应为毛茛科植物Aconitum carmichaelii
D e b x.,具体考证请见以下“乌头”条。
4.2天雄
天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下品,《纲目》列入卷
十七草部毒草类。李时珍曰:“天雄乃种附子而生出或变出,
其形长而不生子,故曰天雄。其长而尖者,谓之天锥,象形
也。”《纲目》在天雄“集解”中载:“天雄有二种:一种是蜀
人种附子而生出长者,或种附子而尽变成长者,即如种芋形状
不一之类;一种是他处草乌头之类,自生成者,故《别录》注
乌喙云,长三寸已(以)上者为天雄是也。入药须用蜀产曾经酿
制者。或云须重一两半有象眼者乃佳。”这是说药用天雄的
原植物仍然是以毛茛科乌头属之川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 e b x.为主。
4.3 侧子
侧子始载于《名医别录》下品,《纲目》列入卷十
七草部毒草类,释名:荝子。李时珍曰:“生于附子之侧,故
名。”又说:“侧子乃附子旁粘连小者尔。”则其原植物仍为川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
4.4 漏篮子
漏篮子始载于《纲目》,列入卷十七草部毒草类。李
时珍曰:“此乃附子之琐细未成者,小而漏篮,故名。”又云:
“四川成都府,岁贡天雄二十对,附子五十对,乌头五十对,
漏篮二十斤。不知何用?”此处所述之漏篮子,因“此乃附子
之琐细未成者”,故其原植物仍应为川乌头A c o n i t u m
carmichaelii Debx.。
4.5 乌头
乌头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下品,《纲目》列入卷
十七草部毒草类“附子”项内。释名曰:“其母名乌头。”李时
珍曰:“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
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别有草乌
头⋯⋯。诸家不分乌头有川、草两种,皆混杂注解,今悉正
之。”其所述之母根即乌头。李时珍又说:“乌头有两种:出彰
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春末生子,故曰春采
为乌头。冬则生子已成,故曰冬采为附子。”川乌头由于栽培
已久,《本草图经》已有明确的特征记载,故其属种早已明确
应为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但草乌头,多为野生,
李时珍虽言乌头有两种,除川乌头之外,其实同属植物甚
多,“野生于他处者”其母根均统称为草乌头,亦曰“竹
节乌头”。并云“草乌头取汁,晒为毒药,射禽兽,故
有射罔之称。后魏书言辽东塞外秋收乌头为毒药射禽
兽⋯⋯”则此辽东塞外之草乌头,其原植物有多种,但从
分布地区而言,可知当包括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在内。由上可知,古人以草乌头之汁制射罔以猎
禽兽,这说明草乌头之毒较川乌头为更甚。
4.6 白附子
白附子之名,始载于《名医别录》,但谓生蜀郡,恐
非本种,《新修本草》谓“本出高丽”者,与此相符。《纲目》
列入卷十七草部毒草类乌头之后。李珣《海药本草》谓:“徐
表南州异物记云:生东海、新罗国及辽东。苗与附子相似。”
李时珍曰:“根正如草乌头之小者,长寸许,干者皱文有节。”
如上所述,生高丽、新罗、辽东,苗如附子,根如草乌头者,
正是此种,习称“关白附”,其原植物应为毛茛科乌头属之黄
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 (Levl.) Rapaics 。
4.7 石龙芮
石龙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品,《纲目》列入
卷十七草部毒草类。释名:地椹、鲁果能(《本经》),水堇(《吴
普本草》),苦堇(《尔雅》),胡椒菜(《救荒本草》)。苏恭曰:“实
如桑椹,故名地椹。”又云:“今用者,俗名水堇。苗似附子,
实如桑椹,生下湿地。”又苏恭在释毛茛时说:“毛茛是
有毛石龙芮也。”反之则可以理解为石龙芮则是无毛毛茛
也,此说最为精辟,李时珍曰:“⋯⋯二月生苗,丛生。
圆茎分枝,一枝三叶。叶青而光滑,有三尖,多细缺。⋯⋯
四五月开细黄花,结小实,大如豆,状如初生桑椹,青绿
色。”据以上所述,可确认为毛茛科毛茛属植物之石龙芮
Ranunculus sceleratus L.。
亚太传统医药·2006年·第9期 19
李时珍论文集
4.8 毛茛
毛茛始载于《本草拾遗》,《纲目》列入卷十七草部
毒草类。释名:毛建草(《本草拾遗》),天灸(《本草衍义》),水
茛、毛堇、自灸、猴蒜(《纲目》)。苏恭曰:“毛茛是有毛石龙
芮也,有毒。”李时珍曰:“毛建、毛茛即今毛堇也,下湿处即
多。春生苗,高者尺余,一枝三叶,叶有三尖及细缺,与石龙
芮叶一样,但有细毛为别。四五月开小黄花,五出,甚光艳。
结实状如欲绽青桑椹,如有尖峭,与石龙芮子不同。⋯⋯沈存
中笔谈所谓石龙芮有两种,水生者叶光而末圆,陆生者叶毛而
末锐。此即叶毛者,宜辨之。”以上所述,将毛茛与石龙芮之
区别说得清清楚楚,可判定为毛茛科植物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本品茎叶有毛,与石龙芮有别。由于毛
茛属植物较多,同属植物扬子毛茛Rannuculus sieboldii Miq.
和禺毛茛R.cantoniensis DC.亦可能包括在内。
4.9 牛扁
牛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下品,《纲目》列入卷
十七草部毒草类。释名:扁特、扁毒(《新修本草》)。《纲目》
“集解”引苏恭之言曰:“此药似堇草、石龙芮辈,根如秦艽而
细,生平泽下湿地。田野人呼为牛扁,疗牛虱甚效。太常名扁
特,或名扁毒。”韩保升曰:“今出宁州。叶似石龙芮、附子等。
二月八日采根,日干。”其所述叶似石龙芮、附子,根如秦艽
者,与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牛扁Aconi tum barbatum var .
puberulum Ledeb.的特征相符。
5 卷十八草部蔓草类
5.1 女萎
女萎自古有异物同名品存在,《神农本草经》上品之萎
蕤,一名女萎、玉竹;《新修本草》之女萎非玉竹,《纲目》列
入卷十八草部蔓草类。李时珍引苏恭之言曰:“女萎叶似白蔹,
蔓生,花白子细。荆襄之间名为女萎,亦名蔓楚。用苗不
用根,与萎蕤全别。今太常谬以为白头翁者是也。”这里
谈的白头翁是指果期果序羽状花柱伸长似白毛,宛如白头老
翁形状,即指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女萎Clematis apiifolia DC.
而言。
5.2 威灵仙
威灵仙之名始见于唐·贞元中,嵩阳子周君巢所作的
《威灵仙传》,《纲目》列入卷十八草部蔓草类。李时珍引《开
宝本草》曰:“出商州上洛山及华山并平泽,以不闻水声者良。
生先于众草,方茎,数叶相对。冬月丙丁戊己日采根用。”又
引苏颂之言曰:“今陕西及河东、河北、汴东、江湖州郡皆有
之。初生作蔓,茎如钗股,四棱,叶似柳叶,作层,每层六七
叶,如车轮,有六层至七层者。七月内生花六出,浅紫或碧白
色。作穗似莆台子,亦有似菊花头者。实青色。根稠密多须似
谷,每年朽败,九月采根。”李时珍曰:“其根每年旁引,年深
转茂。一根丛须数百条,长者,二尺许。初时黄黑色,干
则深黑,俗称铁脚威灵仙以此。别有数种,根须一样,但
色或黄或门,皆不可用。”从上述记载看来,《纲目》所
载威灵仙至少在二种以上。所引《开宝本草》及《本草图
经》“方茎数叶相对”、“四棱,叶似柳叶,作层,每
层六七叶,如车轮,有六层至七层”,花浅紫或碧白者,
是指玄参科草本威灵仙而言。另外,谓根须数百条,⋯⋯
初时黄黑色,干则深黑,俗称铁脚威灵仙者应是指毛茛科
铁线莲属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而言。唐
《威灵仙传》中之威灵仙,也是属此植物,李时珍将威灵
仙列入蔓草类,其根据亦在于此。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植物研究所 等. 新华本草纲目(第一册).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96
[2]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中国植物志(卷27).北京:科学出版
社,1979:37
[3]李时珍. 本草纲目. 点校本.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4]谢宗万 等. 本草纲目药物彩色图鉴. 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0
从李时珍运气用药式看疫病
符友丰
(北京中医医院,北京 100000)
《五运六淫用药式》(见《本草纲目》卷一),以辑
录《素问·至真要大论》运气偏胜及其关于治则的文字为
纲,[1]不收具体病症,只有药物性味而无药物名称。分析这
段文字,对于研究古代疫病流行的特点、性质与临床治疗具
有意义。首先,李时珍把通常所说五运六气订正为“五运
六淫”,阐明能致病的邪风应当是指淫邪之气,应称之为
“淫”。从致病原理方面对五运六气的笼统提法作了严格界
定。其次,对运气学说三阴三阳中的司天与在泉,解释为
上半年与下半年,更为简明扼要。由于“五运六淫”未涉
病症。因此,从所引《素问》原文分析当时的流行病,以
及两汉而下淫气致病的性质、治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研
究“五运六淫”致病因有所裨益。
1 关于《五运六淫用药式》的主病
《素问》以“时有常位,气无必至”论运气,[ 2 ]除确
立“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等原则而外(余
类推),[2]李时珍在以七方、十剂、气味阴阳、及四时用药
例等之后,更从在《至真要大论》六气中的“司天”、“在
泉”,以论五运六淫所致五脏六腑病症,论述盈虚更作,以
所临藏位而命其病。节原文而为《五运六淫用药式》,作
为气淫致病用药的范例。从厥阴司天的“风淫所胜,平以
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清反胜之,治
以酸温,佐以甘苦”开始,[2]下文以次为少阴→太阴→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