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赤松引种源选择试验研究



全 文 :赤松引种源选择试验研究 总 8 6期
赤松引种源选择试验研究
祁 万 宜
(宜昌市林科所管理处 )
摘 要 赤松引种源选择试验研 完10 年结 果表明 , 引种源 间各性状遗传差异极为显
著 。 班 克松 、 法 国和 南斯拉 夫种源生长快 , 美国 白松 、 欧洲云衫 、 芬兰和中国种源
生长慢 , 最适宜邢西 山 区发展的是班克松 , 法国 7 9 ( 4 0 ) 、 K e i f e r 8 5 I S , 南斯拉 夫`” ,
可 获得遗传增 益 2 7 . 6一 4 0 . 2 % 。 这是本试验研 究的实用成果 。
关健词 赤松 种源选择
欧洲赤松原产于欧洲 , 我国东北熊岳 、 北京植物园有引种栽培 。 我国赤松产于黑龙江 、
辽宁 、 山东等省区 , 南京等地有栽培 。 日本 、 朝鲜 、 苏联也有分布 。 为了提高本省山区松属
树种新造林分的生产力 , 为本地区引种驯化筛选出最适宜的种源和营建优良赤松种籽园及母
树林 , 19 8 1年起 , 我们在中国林科院林研所的指导下 , 历 时十年 , 进行了系统的赤松引种源
选择试验研究 , 研究情况如 下 。
1 试验材抖
全部试验材料 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提供 , 来自世界 7 个国家 ( 美国 、 法国 、 南斯拉夫 、
西班牙 、 奥地利 、 芬兰 、 中国 ) 26 个种源 ( 见表 1 ) , 从河北省承德县林科所引种苗 6 个国
衰 1 各引种源基本悄况 单位 : ℃ 、 场 、 m m
地 理 位 置 气 候 指 标种 源 种源数 飞几爵一丫蒙蔺一一一雨 -一一 年均 温 极端高温 极端低温 相对湿度 降水量
班 克 松 1 4 4 0 2 护一 4 8 0 1 夕 8 3 0 5 护一匀5 0 4 护 4一 2 2
美 国 2 3 4 0 0 0 ` 1 0 0“ 0 0 ` 2 0 0一 1 0 0 0 2 0 0 1 0 0 0
法 国 9 4 7 0 0 0 ` 2 0 0 0 护 i o x s 2 7 . 3
南斯拉夫 6 4 2 0一 4 6 0 1 2 0一 2 2 0
西 班 牙 2 ` 0 0 00 尸 西 5 0 0 0 夕 2。 。 1 0 0 0
奥 地 利 ] ` 7 0 0 0 , 2 3 0 00 ,
芬 兰 Z c s 0 0 0 护 2 7 0 0 0 `
伊 春 1 4 7 “ 4 0 ` 1 2 9 0 0 0 ` 2 0 0 1 0 2 2 一 2 4 8 0 0
内 象 1 4 0 “ 4 9 ` 1 1 1 0 4 1 ` 1 0 6 3 5 . 6 2 1 . 8 一 1 3 . 5 4 2 6。 1
吉林长白山 1 4 2 0 0 0 产 1 50 0 0 0 产 r 6 0 0 0 以上 2峨 一 2 8 大 5 9盛. 4
华 山 松 2 2 5 0 3 0 `一 3 6 0 3 0 , 8 3· 5 0 ,一 1 2 3 0 3 50 。一 10 0 0 卜 2 5 1 5一 理z 一 2吐 7 0一 8 0 ’ 5 0 0一 1 40 0
油 松 1 3 1 0 4 8 户一 4 1 “ 2 5` 1 0 2 0 0 夕一 1 1 9 0 3 1 户 50 0 一 2 7 00 4一一 1 4 。 5 16一 2 5 . 2 一 2 5 2 2 4 . 4一 8 23 。 0
一竺甲竺二二竺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了 一— 一— —一平 本项目研究承中国林科院马常耕研究员指导 , 特此致谢 。
3 9

4 湖 北 林 业 科 技 1 9
家 01个种源 ( 1 1 98年 01月 )、 引种籽 6个国家 16个种源 ( 1 982年 4月 )。 以我国黑 龙江伊春
( 7号 )和内蒙 ( 8号 )赤松及长白松 ( 14号 )种 源 作为 对照 , 并以 美国花旗松 、 欧洲云
杉 、 华 山松和油松树种作为比较 。
2 自然概况
试验地位于湖北宜昌国营大老岭林场 , 东经 1 1 0 0 16 ` , 北纬 3 1 ’ 05 / , 海拔由千斤园 9 6 0 m
直至天宝山 ZOo s m间 。 为典型 的季风气候区 。 年平均气温 9 . 1℃ , 最热月份平均气温 1 9 . 3℃ ,
最冷月份为 一 2 . 2℃ , 年平均降雨量 1 5 12 m m , 平均相对湿度 85 % , 初霜期在 10 月中旬 , 终霜
期在 4 月中旬 , 无霜期 1 80 天左右 。 土壤属鄂西南 山地棕壤一山地黄棕壤区 。 植被属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区域 。
研 r究方法
苗圃试验
3

1
.
1 苗圃地概况
育苗地选择在该场 , 海拔 1 6 0 m , 坡向东 , 坡位 山脚 , 坡度 3 。 。 土壤为花岗岩风化形成
的黄棕壤土 , 结构良好 。 前育过 日本落叶松苗木 。
3
.
1
.
2 种籽处理
试验种籽于 1 9 82年 4 月 15 日 , 用 4 0℃ 的温水浸种 1 6小时 , 以利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 。
3
.
1
.
3 整地播种
播种前在苗圃地里施复合肥料 2 5 k g /亩 , 撒施 6 6 粉 ZOk g /亩 , 提高土壤肥力 , 防 治地下
害虫 。 整地三挖三耙 , 清除杂物 。
3
.
1
.
4 苗期管理
出苗后对各引种源小区进行松土 、 除草 、 施肥 , 喷四次波尔多液 , 防治立枯病 。 在土壤
封 冻前 , 对所有的种源进行了覆土防寒 。
3
.
1
.
5 观察记载
苗木生长期间 , 对各小区观察记载出苗期 , 脱壳期 , 真叶出现期 , 封顶期 , 每隔 30 夭定
株测量高生长 , 年底对小区苗高进行全面测定 。 在起苗时 ,对各引种源小区 2 年生苗木随机抽
取 20 株进行主根长测定 。
3
.
1
.
6 结果与分析
3
.
1
.
6
.
1 苗木生长 : 各引种源苗期生长差异明显 , 1 一 2 年生苗无论苗高 、 根长 , 都以班克
松 、 法国 7 9 ( 40 ) 、 k e i f e r 8 51 8和南斯拉夫种源表现最好 。 种源间差异极显著 ( 表 2 ) 。
3
.
1
.
6
.
2 生长节律 : 从 5 月 1 日起到封顶止 , 每 隔30 天定株测量高生长 。 对 2 年生苗木生长
节律测量表明 , 不同种源的生长高峰期有较大差异 , 法国和南斯拉夫种源生长高峰期出现在
5 月 , 当月净生长量 占年总生长量的 3 1 . 5% , 6 月份迅速下降 , 只 占总生长量的 19 。 5% 。 班
克松种源生长与法国和南斯拉夫种源生长则基本一致 。 长白松种源 「则一直处缓慢生长状态 ,
到 6 月份高生长基本停止 , 月净生长占总生长量的2 3 . 3% 。 而不是单纯 由遗传性所控制的生
长缓慢 , 这与长白松种源 引入南方的时候表现不同 。
3
.
1

6
.
3 苗期物候 : 播种后对各引种源小区每隔 5 天定时观察一次 ( 见表 3 ) 。 从物候情况
赤松引种源选择试验研究 总 86 期
表 2 苗木生长方差分析
年 变异来源 自由度 离差平方和 方差 F F
0

0 5 0
.
0 1
3 2 2
.
1
1 6 8
.
4
4 9 0
.
5
2 4

8
1
.
3 3 7
1
_
7 9 5 2
.
26 8
no内七OU1一勺`的舀
,二.上年生苗高
组间
组内
总和
2 年生苗高
组间
组内
总和
1 3 7 0
.
5
1 5 8 9

2
2 9 5 9
.
7
9 1
.
4 1 2
.
7
7

2
1
.
7 0 8 2

1 1 5
d`,一咋,土,曰n舀
,ó今目
组间
组内
总和
54 5

1
3 3 4 8

2
3 8 9 3

3
3 8
.
9 1
.
6
2 4
0
8
7 6 5 2

1 51414985
3年生根长
看 , 法国和南斯拉夫各种源时间基本一致 , 比我国吉林长 白松要早 20 天 , 这是异乎寻常的现
象 。
表 3 各引种源物候情况 单位 : 月 · 日
出苗期 真叶出现期
种 源— 一 脱壳期 一— 一一一 封顶期始期 盛期 全苗期 始期 盛期法国南斯拉夫 5 , 5 5 . 1 0 5 . i G 5 . 16 5 . 2 5 5 . 3一 7一长 白 松 5 . 2 5 6 . 3 6 . I J 6 . 1 1 6 , 1 5 6 . 17 7 . 1班 克 松 5 . 5 5 . 1 0 5 . 1 6 5一 6 5 . 2 5 6 . 2 0 . 1美国白松 5 . 5 1 6 . 7 6 。 1 5 e . z s 6 . 1 7 6 . 2 0 7 . 13 . 2 造林试验3 . 2 . 1 造林地概况
造林地设于林场的锦仪 口 区 , 海拔 1 7 0 0 m , 坡度 3 50 , 坡 向为西北 , 坡位山坡上部 , 避
风向阳的开阔地带 。 土壤为页岩风化形成 .的棕色壤土 , 质地疏松肥沃 , 是天然混交林 采伐迹
地 。
3
.
2
.
2 试验设计
造林采用长方形随机完全区组设计 , 分别是单次重复 3 x 3 行 9 株小区 , 6 次重复 4 X
4 行 16 株小区 。 均用 2 年生苗造林 , 株行距 2 又 Z m , 区组周围设保护行。 造林时间分别是
1 9 8 2年 3 月 1 4日和 1 9 8 4年 4 月 1 日。
3
.
2
.
3 苗木处理
对苗木根系适当修剪后 , 于 1 9 8 2年 3 月 13 日用 I Oo P m 的奈乙酸侵苗根处理 16 小时 , 提
高了造林成活率 。
3
.
2
.
4 抚育管理
走林当年进行扩穴 、 松土 , 抚育除草一次 , 以后每年 7 月份割灌一次 , 幼林田间管理措
9 3

4 湖 · ;北 林 业 科 技 1 2
施和时间均一致 。
3
.
2

5 观察项 目
造林蝴为每年树高生长 、
表 4
项目
种 源 —种源数 成活率
径生长 、 当年抽梢 、 冠幅 , 顶芽数 、 顶芽大小 、 分枝力 、
各引种源造林成活 、 保存率情况 单位 :
1 0 e m

项 目
种 源
保存率 种源数 成活率 保存率
春蒙伊内L25奥地利
芬 兰
南斯拉夫
西班牙
法 国
欧洲赤松
班克松
1 00
4 4
.
5
86

8
8 9
7 9

6
7 2
8 2
7 8
2 7
.
5
8 6
.
8
7 9
7 8
.
9
7 2
8 2
长白松
美国白松
欧洲云杉
华山松
油 松
1 0 0
1 0 0
7 2
53
1 0 0
2 1
1 0 0
8 9
7 2
5 3
1 0 0
2 1
裹 5 各种引源主要性状特征值
项 目
种 源 顶芽数
(个 )
顶芽大小 ( 。 m ) 分枝力
(根 )
针叶数
( 1 0 e m )
针叶长
( 。 m )
针叶束
(针 )
针叶
颜色一粗一长
奥 地 利 9 2 . 7
-
O

4 l 2
1

8
0
.
8
0
.
5
0

6 7
.
8
4 4一 2 2 7 。 4— 5。 73 3。 5 6 。 5 绿
芬兰
.
3一 0 . 71 。 0 一 0 . 3 1 1— 2 , 5 4 4 . 5— 3 3 6 . 7— 3 . 16 . 9 0 . 4 5 。 7 3 8 。 3 4 。 6 2 浅绿
南斯拉夫 9 . 8-8 . 1
6
.
2 2
.
8—2 . 2 . 2— 0 . 5 1 0 . 6— 6 , 6 5 8 .0 . 8 8 . 2 4- 4 4 。 8 75 0 。 6 — 4 . 55 。 9 3一 2 深绿
西 班 牙 — 6 2 . 1—
1
.
6
1
. 心
1
.
9
1

0
— O 。 50 。 8 6 - 5 4 7 3马 7 . e6 , 3 1 . 6 5 。 5 4 2 . 5 一 4 . 25 。 4 绿
法国 1 0
.
2— 6 . 7 3 . — 0 . 60 . 8 9 。 6— 4 。 5
八幻n
:
,上1占
8
.
3 2

4 7
.
5
6 5 6
.
9—4 8 。 7 4 1 . 2 7 . 3—5 。 8 3一 2 灰绿
O甘dt才,几0月叹ō合一勺
. .…n舀,`月任J猛反O。nù月才co57751欧洲赤松 9班 克 松 7 2 . 2— 0 . 8— 0 . 4 57 3 77 . 8 0 。 6 4 7 灰绿0 0 . 6— 0 . 5 7 9 7 10 。 5 5 . 5 7 3 。 8 绿546 . 3伊春 8
内蒙 9
长 白 松 8
美国白松 1 3
欧洲云杉 8
华 山 松 6
0
.
5 4 8 4 6
6 5
2—1 . 4
3—l 。 6 5_ 0 . 30 。 7 6 。 8 4 7 浅绿
— 0 . 8 5 O 2 96 . 8
一 77 . 5
1

8
— 1 。 O1 。 4
— 0 . 81 。 0
.
2— 0 . 30 。 8 5 . 5 36 . 8 浅绿
绿
褐黄
1
.
7
1
.
2
0
.
5— 0 . 4 3 8 3 50 。 5 6 。 5 3 6 。 5
0
.
5一0 。 4 6 . 5 1 55一 9 11 2 7 . 8
2
3

2
2
3

2
2
5
一 4
j八住U
:
ō“UJ.二
一 0 . 71 。 3 1 5— 1 8 6— 1 0 95 , 5 6 。 8 1 4 8
0 0
.
8— 0 . 5 8— 3 5 一一 2 35 . 5 0 . 7 5 。 5 3 . 0
5
.
2一4 . 5
3
.
4一2 。 8
7
.
6—4 。 8
8
.
3—6 . 2
7一6 。 4
9
.
2—8
1
.
6—4 . 7
1 4

1—1 1 5 浅灰绿
油松 1 1— 7 2 — 1 。 58 . 8 — 0 . 30 . 6 1 1 5 2一 3 9 6 . 5—7 . 5 4 6 2 黄绿
注: 分 子— 最多 、 长 、 粗到少 、 短 、 细 ; 分母— 平均数。
2 2 赤松引种源选择试验研究 总 8 6期
裹 6 性状相关分析
性 状 x 一 x : x : x . : . x 一 x ,
顶芽数 xl l
顶芽长 x : 0 . 2 3 6 l r一 ` = 0 . 36 5
顶芽粗 x : 一 0 . 2 9` 0 . 4 5 5 l r一 l = 01 4 6 8
分枝力 x o 0 . 6 3 5 0 . 5 1 0 0 . 17 0 1
针叶数 x 。 一 0 . 0 5 0 一 0 . 4 32 0 . 2 4 0 0 . 0` 0 1
针叶长 x 。 一 0 . 0 1 0 0 . 1 0 2 一 0 . 0 2 0 一 0 . 0 0 7 一 0 . 1 26 1
1 0年树高 x , 0 . 0了7 一 0 . 3 4 3 0 . 0 6一 0 . 0 7 7 一 0 . 1 0 6 一 0 . 2 3了 l
10年胸径 x : 0 . 1 2 2 0 . 2 9。 一 0 . 1 0 5 0 . 0 6 9 一 0 . 1 4 3 一 0 . 0 6 7 0 . 8 2 6
裹 了 引种苗树离方差分析
年 变异 自由度 离差平方和 方 差 F F :
来源 0 . 0 5 0 . 0 1
组间 9 2 1 2 2 . 4 2 3 5 . 8 1 0 . 3 2。 0 2 2 . 6它
8 2 组内 7 9 1 8 0 4 . 5 2 2 . 8
总和 8 8 3 9 2 6 . 9
组间 9 1 1 6 2 5 0 . 6 1 2 9 1 6 . 7 10 2 . 4 1 . 9 5 2 . 5 7
8 3 组内 10 4 1 3 1 1 1 . 1 1 26 . 1
总和 1 1 3 1 2 9 3 6 1 . 7
组间 9 4 0 5 5 6 . 1 4 5 0 6 . 2 1 4 。 9 1。 9 9 2 . 6 2
8 4 组内 9 5 2 88 19 . 0 3 0 3 . 4
总和 1 0 4 6 9 3 7 5 . 1
组间 9 6 1 9 0 9 . 1 6 8 7 8 . 8 1 2 . 3 2 . 0 2 2 . 6 8
8 5 组内 7 0 3 90 1 5 . 7 5 5 7 . 4
总和 7 9 1 0 0 9 2 4 . 8
组间 9 1 3 4 1 3 8 . 0 1 4 9 0 4 . 2 1 7 . 7 2 . 0 2 2 . 6 8
86 组内 7 1 5 06 9 6 . 8 8 4 0 . 8
总和 8 0 1 9 3 8 3 4 . 8
组间 9 2 1 2 3 2 1 . 8 2 3 5 9 1 , 3 3 3 . 8 2 . 0 4 2 . 7 2
8 7 组内 6 0 4 19 3 2 . 0 6 9 8 . 9
总和 6 9 2 5 4 2 5 3 . 8
组间
8 8 组内
总和
2 3 6 18 9
.
2
1 2在7 5 1 . 5
36 0 9 4 0
.
7
2 6 2 4 3

2
1 9 1 9
.
3
1 3
.
7 2

0 2 2

6 89“74
920湘组间
8 9 组内
总和
1 4 4 4 2 3
.
2
1 5 9 9 2
.
1
16 0 4 1 5
.
9
16 0 4 7

0
7 9 9

6
2 O 2

3 7 3
.
4
组间
9 0 组内
总和
组间
9 1 组内
总和
3 1 8 3 8 4
.
3
6 0 56 2
.
7
37 8 9 4 6
.
9
3 5 3 7 6

0
2 0 1 8
.
8
1 7

5 2
.
2 1 3
.
0 7
4 7 7 1 3 6
.
0
2 0 10 8 4
.
1
6 7 8 2 2 0
.
1
4 3 3 76
.
0
5 9 14

2
7

3 2
.
0吕 2 。 8 3
9309

n45
93

4湖 北 林 业 科 技2 3
长针叶着生数 、 针叶长 、 针叶束 、 针叶颜色等。
3
.
2
.
6 资料分析
3
.
2
.
6
.
1 造林成 活率 :19 83 年9 月0 2 日和19 8 5年2 1 月 7日 , 分别对两次引进 的赤松各种源造
林成活率进行统计 ( 见表 4 ) , 法 、 南 、 西 、 奥 、 中等国种源成 活率和保存率高 , 芬兰种源
和华山松种源成活率和保存率低 。
3
.
2
.
6
.
2 形态特征 : 树种的形态特征是一个树种或种源在原产地自然因子作用下 , 在系统发
育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特性 , 在性状遗传方面 , 将各种源性状平均值列于表 6 和表 7 , 以便对
各引种源 的遗传特性有一个总括的认识 。
表 8 引种籽树离方差分析
年 平 方 和 F实际 F ; :
0
.
0 5 0
.
0 1
自由度变异
米源
方 差
区组 5 6 2 . 7 1 2 . 5 4 0 . 9 4 2 . 3 6 3 . 3 2 4 n . 2%
84 种源 1 3 1 1 8 0 . 4 0 1 . 4 0 6 . 吕2 1 . a 0 2 . 2 4
机误 6 5 8 7 1 . 4 1 3 . 4 1
总数 8 3 2 2 2 3 . 5
区组 6 1 4 2 . 1 2 8 . 4 2 0 . 9 4 2 . 3 6 3 . 3 2 6 4 . 6%
8 5 种 源 1 3 峨6 9 1 . 1 3 6 0 . 8 5 1 1 . 9 4 1 . 吕0 2 . 2 4
机误 6 5 1 96 5 . 2 3 0 . 2 3
总数 5 3 6 .1 0 5 . `
区组 5 5 8 9 . 9 1 1 7 . 9 8 1 . 4 4 2 . 3 6 3 . 3 2 4 8 . 1%
8 6 种源 1 3 6 9 6 5 . 4 5 3 5 . 8 6 . 5 5 1 . 8 0 2 . 2 4
机误 6 5 5 32 1 . 6 8 1 . 8 7
总数 6 3 1 2 8 7 6 . 9
区组 5 1 2 1 7 . 5 夕月3 . 5 1 . 4 8 2 . 3 5 3 . 3 2 4 4 . 3%
87 种源 1 3 1 0 6 7 1 . 4 8 2 0 。 8 8 4 。 9 8 1。 8 3。 2 4
机误 6 5 1 0 7 1 4 . 9 1 6 4 。 8 5
总数 8 3 2 2 6 0 3 . 8
区组 5 1 1 8 5 . 7 2 3 7。 1 4 0 。 8 9 2。 3 5 3。 3 2 5 3。 8%
88 种源 1 3 2了 8凌6 . 7 2 1 4 2 . 0 5 8 . 0 1 . 8 3 . 2 4
机误 6 5 1 7 4 0 3 . 4 2 6 7。 7 5
总数 8 3 4 G4 3 5 , 8
区组 5 4 6 8 6 。 2 9 3 7 。 2 4 2 。 1 9 2 。 3 5 3 。 3 2 6 2 。 9%
8 9 种源 1 3 6 2 2 4 4 . 艺 4 7色8 。 0 2 1 1 。 1 7 1 8 3 。 2 4
机误 6 5 2 7 8 5 6 。 8 4 2 8 。 5 7
总数 8 3 9 4 7 5 7。 2
区组 5 34 46 。 9 6 8 9。 3 8 0 。 9 2 8 2 一 3 5 3 。 2 9 5 3 。 5%
9 0 种源 1 4 8 2 2 3 8 , 8 5 8 7 4 。 2 7 . 9 1 1 。 8 4 2 . 3 7
机误 7 0 5 1 9 7 8 . 7 7 4 2 一 6 5
总数 8 9 1 3 7 6 6 4 。 4
区组 5 9 4 5 6一 6 1 89 1 。 3 2 0。 9 6 2 。 3 3 。 0 4 5 1 。 0%
。l 种源 16 2 2 87 7 0 . 3 1 4 2 9 8 . 1 4 7 . 2 4 1 。 7 7 2 。 2盛
机误 8 0 1 5 7 9 1 1 。 2 1 9 7 3 . 8 9
总数 1 0 1 a o 6 z 3 s 。 l
2 4 赤松引种源选择试验研究 总 8 6期
3
.
2
.
6
.
3 树高生长 : 引种源历年树高方差分析得出结论 , 各区组间的差异不显著 , 即各区组
间的土壤条件基本相似 , 各引种源平均数之间的差异是极其显著 的 ( 见表 7 和表 8 ) 。 各引
种源 1 一 10 年生树高秩次相关 ( 见表 9 和表 1。 ) , 各年生长表现出极紧密的相关性 , 均达极
显著水平 。 · 10 年生树高总平均为 2 1 7 . 6 “ , , 班克松和南斯拉夫及法国种源生长快 , 芬 兰种源
生长慢 , 这与苗期试验结果相吻合 。 同时从表 8 中看到 , 各年树高的遗传力较高 ( 丫 = 0 . 4 43
一 0 . 64 6 ) , 表明树高差异是由引种源遗传基础决定的 。
表 9 引种苗树离秩次相关矩阵
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8 2 1
8 3 0
,
9 6 3 1 r o
。 。 ` = 0 。 6 0 2 1
8 4 0
.
9 2 1 0

9 7 8 l
r 。 。 。 1 = 0 。 7 3 4 8
8 5 Q

9 51 0
.
9 76 0

9 4 0 1
8 6 0

9 5 4 0

9 6 5 0

9 3 5 0

9 86 1
87 0

9 6 3 0

96 9 0

9 4 4 0

9 7 8 0

9 9 6 1
8 8 0
.
9 0 3 0

0 1 2 0

9 4 2 0

97 1 0

9 8 4 0

9 9 5 1
89 0

9 3 8 0

9 19 0
。 9 1 8 0
。 9 4 4 0

9 6 0 0

9 5 1 0
.
9 4 3 1
9 0 0
,
9 2 9 0

9 3 3 0

92 5 0

9 58 0

9 5 5 0
.
9 5 7 0

9 5 4 0

9 87 1
9 1 0

9 0 9 0
。 匀2 8 0 。 9 1 6 0 。 9 5 2 0 。 9 3 8 0 。 9 4 7 0 。 9 4 1 0 。 9 6 6 0。 9 9 5 1
表 10 引种籽树商秩次相关矩阵
年 1 0
1
0

8 0 3
0

6 4 3
0

5 4 2
0

52 8
0

4 9 4
0

3 4 1
0

3 8 6
0

4 0 9
0

49 0
l
0

8 4 2
0

8 3 5
0

86 0
0

8 3 9
0 一 7 4 4
0

7 3 0
0

70 6
0

5 4 2
l
0

9 2 7
0

8 6 5
0

7 4 9
0

7 9 8
0

7 9 5
0

8 0 3
0

8 0 5
r 。 。 。 ` = 0 。 5 0 8
r 。 · 。 1 = 0 。 6 3 4
l
0

7 5 7
O
,
86 7
0

7 5 4
0

80 0
0

7 8 5
0 一 2 6 9
l
0 . 9 4 2
0

8 6 9
0

9 0 8
0

8 6 9
0 一 7 7 1
0

8 6 8
0 . 9 2 4
0

8 9 5
0
。 8了7
l
0

9 52 1
0

8 9 5 0

9 8 0
82邢456盯901
3

2
.
6
.
4 树径生长 : 引种源间历年树径生长差异均达统计学上极显著水平 ( 表 1 和表 12 ) 。
班克松 、 法国 、 南斯拉夫引种源 的树径生长都高于我国对照引种源 , 仅芬兰 、 欧洲云杉 、 美
国白松引种源都低于对照 。 赤松引种源间 4 一 10 年生树 的径生长与高生长相关密切 , 相关性
均达极显著水平 , 回归效果 极为显著 ( 见表 1 3和表 1 4 ) 。
3

2
.
6

5 树冠生长 : 引种源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 引种苗为 F = 6 . 3 63 > F 。 . 。 , 二 2 . 7 90 > F 。 . 。 。 =
2
.
0 7 0 , 引种籽为 F = 6 . 8 3 0> F 。 . 。 , 二 2 . 2 4 0 ) F 。 . 。 。 = 2 . 7 7 0 。
3
.
2
.
6
.
6 抽梢生长 : 造林期第 5 年起树的当年抽梢生长加快 , 引种源间差异极显著 , 引种苗
F 二 易, 6 2 5 > F二 。 , = 2 . 7 9 0 > F。 . 。 。 = 2 . 0 7 0 , 引种籽 F = 5 . 1 5 8 ) F 。 . 。 , 二 2 . 2 4 0 ) F 。 . 。 。 二 1 . 7 7 0 。
9 3

4 湖 北 林 业 科 技
衰 1引种苗树径方差分析
2 5
. . . . . . . . . . . 叫用 , ,

F
年 度 变差来源 自由度 离差平方和 方 差
0

0 5 0
.
0 1
9
10 4
1 1 3
1 1

8 7
1 0
.
1 1
2 1 9 8
::;)
1 3
.
5 9 9 7 2
.
5 7内间和组总年 生

834地
年 生

6 4
.
9 0 3
9 9
.
6 57
1 6 4

5 6
4 8

44
1 5

7 5
6 4

1 9
2 30
.
0 9
1 0 5
.
6 4
3 3 5 7

3
;;;
5
.
1 36 2
.
0 2 2
.
6 8.7.1
OU,工n
钾了QU
间内和组总856地
年 生

::::
6

8 3 2

3 9 3

4 6
O口0QU
八乙q自
间内和组总8910胸
年 生

2 0

9 1 7
2

9 3 4
7

1 2 9 2

0 7 2

7 9n3647内间和组总912胸
表 12 引种籽树径方差分析
. . . . .口 . . . . . . . . . .
F
年 变异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方 差 五2
0

0 5 0

0 1
0

6 9 4
1 一 8 8 8
2

7 8 4
5

3 58
0
.
1 39
0
.
1 4 5
0

0 4 3
3
.
2 3 3
3

3 7 2
:::
8 3
.
3 6 5
2
.
3 8 8
0
.
2 8 3
二口nO工卜口八
1内一七R
组源误数区种机总

年854地
0

8 6
3

5 7
0
.
7 2
1
.
1 9 4
4

9 5 8
2

3 6
1

7 6 8
3
.
3 6 5
2
一 3 8 8
0
.
3 97
.舀之任。Où勺
.…J任内O一Dt`三任左OU亡UnOS,1人丹OQ组源误数区种机总年径898胸


7

9
2 7 5

7
1 1 5

5
3 9 9

1
1
.
5
1 7

2 3
1
.
0 4 2
1 1

9 6 5 :::: 鑫打 0 。 6 8 7
1
.
4 4
巴d九匕nù1ù
,工只ùnU
,上
组源误数区种机总
910胸
表 13 引种苗相关 、 回归分析
树龄
( A )
相关系数
(
r
)
t值 D 与 H
截距 ( d ) 回归系数 ( b ) 截距 ( d ) 回归系数 ( h )
年生地径 0 。 9 5 5 9 一 1 00 8 . 2 5 2 3 1 。 5 4 5 一 0 一 1 8 5 0 。 0 2 9
8 3
年生地径 0 一 82 6 4 。 1 3 0 4 一 8 8 8 2 9 一 56 3 0 。 3 7 3 0 。 0 2 3584
8 5
年生地径 0 。 9 7 8 1 2。 7 0 1 9 。 3 8 1 2 8 . 4 3 2 0 。 2 9 7 0 , 0 3 5
年生胸径 0 一 仑7 6 1 2 。 6 7 5 7 4 。 0 6 7 5 3 。 2 4 7 一 1 。 2 0 7 0 。 0 1 81089
年生胸径 0 。 9 5 9 9 。 5 9 0 1 4 。 5 2 2 4 9 。 16 8 0 。 1 2 1 0 。 0 19n90
年生胸径 0 。 9 0 0 6 。 5 22 2 8 。 3 4 8 4 3 。 9 8 0 1 。 9 0 3 0 一 0 1 8912
赤松引种源选择试验研究 总86 期
裹 4 1引种籽相关 、 回归分析
树龄
( A )
相关系数
(
r
)
D与 H H与 D
截距 (d )回归系数 (d )截距 ( a )回归系数 (b )
年生地径 0。 8 70 1 5一 14 72 7。 2 3 5一 0。 024 0。 02 2
年生别径 0。 6 96 3。 36 2 46 。 8 2 32 5。 72 5 1。 4 7 9. 。 0 19
8 9
0 1
年生胸径 0。 8 8 1 7。 2 2 1 9 5。 4 9 12 5。 8 1 5一 1一 4 2 2 0一 0 31
9 1
4 结 论
4
.
10 1年试验研究表明 , 赤松引种源间各性状遗传分化显著 , 班克松 、 法国 、 南斯拉夫种
源生 长快 , 芬兰 、 美国 白松 、 欧洲云杉和我国种源生长慢 。
4
.
2 在 引种源试验研究 中 , 本省 山区气候适合赤松生长 , 具有较强 的抗寒性 , 它的年生长
过程与本地区的光 、 热 、 水 、 气年动态相符合 , 满足了 自由生长为主导的赤松树高生长和径
生长的要求 。
4
.
3 以 1 。年生赤松表现情况分析 , 只要种源选择得当 , 鄂西 山区有引种赤松成功的可能 。
今 考 文 献
( 1 〕 中国树木志编辑委员会 , 19 81 , 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 林业出版社 。
( 2 ) 中国树木志编辑委员会 , 19 8 4 , 中国树木志第一卷 , 林业出版社 。
〔 3 〕 四川省林业学校 , 19 81 , 林木育种学 , 林业出版社。
( 4 〕 辽宁省林业学校 , 198 4 , 数理统计 , 林业出版社 。
( 5 ) 中南林学院主编 , 19 8 , 经济林研究法 , 林业出版社 。
〔 6 〕 华山松研究专辑 , 湖南林业科技 , 19 90
( 上接 4 2页 )
比较不同部位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 , 叶部变异系数较小 , 说明叶营养元素含 量 比 较 稳
定 , 因而取叶部 分析效果最好 。
3
.
2 无性系苗间营养元素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 证实矿质养分分析可以用于鉴别无 性系 ,
并为早期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
3
.
3 杉木无性系苗中含aC 、 M n 量较高 , M g 含量与生长有显著的相关性 , 这与李传涵等对成
年树的研究结果一致 , 说明 M g 、 M n在杉木无性系生长中具有重 要的意义 。
, 考 文 献
〔 1 〕 张培 呆等译 , 森林遗传学实验新技术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 81 , 160 一 187 。
( 2 〕 李传涵等 , 杉木无性系针叶营养元素的研究 , 湖北林业科技 , 19 91 ( 3 ) : 1一 4页。
〔 3 〕 夏仁学等 , 板栗叶片矿物质含量及年周 期变化的 研究 , 湖北林业科技 , 19 91 ’ ( 2 ) : 1一 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