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超临界CO_2萃取黑莓籽油及其成分分析



全 文 :39※工艺技术 食品科学 2012, Vol. 33, No. 08
超临界CO2萃取黑莓籽油及其成分分析
周鸣谦,刘云鹤,林春梅
(淮海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摘 要:目的:以黑莓籽为原料,用超临界 CO 2萃取法提取黑莓籽油,并测定其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 CO 2
萃取方法提取黑莓籽油,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提取过程的参数进行优化,确定黑莓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
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分析黑莓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超临界 CO2流体萃取黑莓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
度 35℃、萃取压力 30MPa、分离压力 12MPa、分离温度 55℃,此条件下黑莓籽油的得率达 16 .10%,其脂肪
酸组成为软脂酸 5.38%、硬脂酸 3.53%、油酸 13.70%、亚油酸 60.48%、亚麻酸 11.16%,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85.34%。
关键词:超临界 C O 2;萃取;黑莓籽油;气相色谱 - 质谱;脂肪酸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ion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Blackberry Seed Oil
ZHOU Ming-qian,LIU Yun-he,LIN Chun-mei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anyungang 22200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tract blackberry seed oil from blackberry seeds with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and determine its
fatty acid composition. Methods: Operating parameters that influence the extraction of blackberry seed oil were optimized using
an orthogonal array design.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blackberry seed oil was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Results: The optimal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f 35 ℃, extraction pressure
of 12 MPa, separation pressure of 12 MPa and separation temperature of 55 ℃. Under thess conditions, the yield of blackberry
seed oil was up to 16.10%. The major fatty acids were palmic acid (5.38%), stearic acid (3.53%), oleic acid (13.70%), linoleic acid
(60.48%), gamma-linolenic acid (11.16%) and total unsaturated fatty acid (85.34%).
Key words: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extraction;blackberry seed oil;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
MS);fatty acid
中图分类号:TS2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2)08-0039-04
收稿日期:2011-04-21
基金项目: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计划项目(BY2010127);连云港市农业攻关计划项目(CN0905)
作者简介:周鸣谦(1973—),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产品精深加工。E-mail:linlin0174@sina.com
黑莓又名美国塔斯洲黑树莓、美国赫尔黑莓,是
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浆果类多年生亚灌木,其结果早、收
益快,果实风味佳,含有镁、锰、钙、锌等矿物质
及糖类、有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价值高。
此外,黑莓中还富含黄酮、花青素、V C 等抗氧化成
分,对 R O O·、O 2-·、H 2 O 2、·O H 等有较强的清
除能力。因此,黑莓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作用,是近
年来发展较为迅速,集营养、保健于一身的一代新兴
水果[ 1 -2 ]。
黑莓籽是黑莓果酒、黑莓汁等加工产品的副产物,
黑莓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有极高的营养价
值。提取黑莓籽油的方法有溶剂浸提法,超声波辅助
溶剂萃取法[ 3 -4 ]等。溶剂法工艺复杂,得到的产品中溶
剂残留难以控制,萃取纯度不高。近年来,发展出一
种新型萃取分离技术,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这种方
法具有操作方便、能耗低、无污染、纯度高、无溶
剂残留等特点,且萃取过程在常温下CO2惰性介质中进
行,能保持产物的纯天然特性,在许多领域有实际应
用[5- 9]。目前,在超临界 CO 2植物油脂提取领域,国内
外已经有提取槟榔籽油[10]、芹菜籽油[11]、大豆油[12]、沙
棘油[ 13 ]、八角茴香油[ 14 ]、月见草油[ 15 ]、葡萄籽油[ 16 ]、
猕猴桃籽油[17]等的研究报道[18-19]。本研究以黑莓果酒加
工副产品黑莓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黑
莓籽油,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以及分
2012, Vol. 33, No. 08 食品科学 ※工艺技术40
离压力对黑莓籽油得率的影响,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法
提取黑莓籽油的工艺参数,并采用气质联用(gas chroma-
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分析黑莓籽油的
脂肪酸组成[20],其结果对提高黑莓的综合利用价值,促
进黑莓产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黑莓籽:连云港市润豪黑莓酒业有限公司生产所得
黑莓皮渣中分离得到;CO2(纯度> 99.0%) 连云港特殊
气体有限公司;氢氧化钾、无水乙醚、氯仿、无水
硫酸钠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
HA 221-50-06型超临界萃取装置 南通市华安超临界
萃取设备有限公司;BS323S电子分析天平 赛多利斯科
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XFB-400小型粉碎机 长沙市雨
花区中诚制药机械厂;ZFD-5040电热鼓风干燥箱 上海
绿宇精密仪器制造有限公司;6890N/5973i气相色谱 -质
谱仪 美国Agilent科技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黑莓籽预处理
将黑莓酒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皮渣进行分离清洗,得
到黑莓籽,置电热鼓风干燥箱中 50℃烘干,粉碎,过
4 0目筛,备用。
1.3.2 超临界萃取工艺流程
黑莓籽→粉碎过筛→称量→装料→超临界CO2萃取→
减压分离→黑莓籽油
1.3.3 单因素试验
在萃取温度35℃、分离压力14MPa、分离温度 60℃、
CO 2流量 10L/h、装料量 200g、萃取时间 50min、萃
取压力 30MPa条件下,考察单因素对黑莓籽油得率的
影响。
单因素水平设置:萃取压力:20、25、30、35、
40M Pa;萃取温度:30、35、40、45、50℃;分离
温度:45、50、55、60、65℃;分离压力:8、10、
1 2、1 4、1 6 M P a。
1.3.4 正交试验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结合文献资料报道[15 ,17 ,20],
以及设备条件与工业化生产的可操作性,进行工艺优化
试验。选择萃取温度(A)、萃取压力(B)、分离温度(C)、
分离压力( D )为变量,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表
1),每次装料 200g,萃取流量 10L/h、萃取时间 50min,
以得率为评价指标,评价各号试验的萃取效果。
1.3.5 黑莓籽油脂肪酸GC-MS分析
样品处理:参考文献[21]对黑莓籽油进行皂化;再
进行 2-氨基 -2-甲基丙醇(2-amion-2-methy-1-propanol,
AMP)衍生化;皂化后的黑莓籽油加入 0.5mL AMP,于
170℃下加热衍生化 1h,冷却后水洗去杂,加入 3mL氯
仿振摇 1min,再加入 5mL水,放置分层后取氯仿层于
10mL具塞试管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充氮气保存于
冰箱备用。上述操作保证避光并尽可能在氮气保护下
进行。
色谱条件:色谱柱:122-7032DB-WAX柱(30m×
0.25mm,0.25μm);升温程序:180℃保持 3min,以
3.0℃/min升至 230℃保持 15.0min;载气(He)流速 0.8mL/
min,压力 2.4kPa,进样量 10μL;分流比 10:1。
质谱条件:电子轰击(electron impact,EI)离子源;
电子能量 70eV;接口温度 250℃;离子源温度 200℃;
扫描质量范围 m/z 99~634,扫描速率 120次 /min;全
扫描方式;四极杆质量分析器。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
2.1.1 萃取压力对萃取的影响
水平
因素
A萃取温度/℃ B萃取压力/MPa C分离温度/℃ D分离压力/MPa
1 35 25 50 10
2 40 30 55 12
3 45 35 60 14
表 1 因素水平表
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tests
萃取压力是影响黑莓籽油萃取效率的重要因素,在
萃取压力为 20~35MPa范围内,随着萃取压力的升高,
得率增加,但当萃取压力达到 40MPa时得率有所下降,
以 35MPa萃取收率最高,萃取 50min的得率达 14.2%,
图 1 萃取压力对超临界 CO2 萃取黑莓籽油的影响
Fig.1 Effect of extraction pressure on the yield of blackberry seed oil
16
14
12
10
8
6
4


/%
萃取压力 /MPa
20 25 30 35 40
41※工艺技术 食品科学 2012, Vol. 33, No. 08
而 20MPa得率最低,仅 8.5%(图 1)。一般萃取压力越
高,超临界 CO 2 的密度增加越多,黑莓籽油溶解度提
高越大,但萃取压力过高会加大设备的损耗,不利于
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为此,黑莓籽油萃取压力以 35MPa
为宜。
2.1.2 萃取温度对萃取的影响
萃取温度对物质在CO2流体中的溶解能力具有较大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为 30~50℃范围内,
萃取温度对得率及油脂质量具有明显影响。萃取温度30℃
时,得到的油脂浑浊;3 5℃的得率最高,油脂清亮;
而萃取温度为 50℃的得率低,油脂浑浊(图 2)。因此,
其适宜的萃取温度范围为 35~45℃。
2.1.3 分离温度对萃取的影响
在分离温度 45~55℃范围内,黑莓籽油的得率随着
分离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分离温度 55~65℃范围内,
黑莓籽油的得率随着分离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其中以55℃
分离温度的黑莓籽油得率最高,达 14.7%,其次为 60℃
(13.0%),且两者萃取的油脂清亮(图 3),其余条件下萃
取的油脂浑浊。由于较低压力状态下,温度对 CO 2 密
度影响非常显著,温度升高导致 CO 2 的密度减小,溶
解能力下降,从而有利于油脂析出。因而,分离温度
不仅影响油脂的得率,而且影响油脂外观质量,其适
宜的分离温度范围为 50~60℃。
2.1.4 分离压力对萃取的影响
如图 4 所示,在 10~14 M P a 压力之间,分离压
力对黑莓籽油的得率影响不大,当分离压力超过
1 4 M P a 后,黑莓籽油的得率降低。由此可知,在一
定的范围内,分离压力越低,越有利于产物完全析
出,但低压时 C O 2 中的水分会同油脂一起分离析出,
从而影响油脂质量。因此认为,黑莓籽油适宜的分离
压力为 10MPa。
2.2 超临界CO2萃取黑莓籽油的正交试验
根据单因素的试验结果,选取 L9(34)正交表进行正
交试验,结果见表 2。
试验号
因素
得率 /%
A B C D
1 1 1 1 1 14.4
2 1 2 2 2 14.9
3 1 3 3 3 14.8
4 2 1 2 3 12.8
5 2 2 3 1 15.4
6 2 3 1 2 10.1
7 3 1 3 2 10.9
8 3 2 1 3 12.2
9 3 3 2 1 15.9
k1 14.7 12.7 12.2 15.2 T=121.4
k2 12.8 14.2 14.5 12.0
k3 13.0 13.6 13.7 13.2
R 1.9 1.5 2.3 3.2
表 2 超临界 CO2 萃取黑莓籽油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Table 2 Results of orthogonal tests
正交试验数据的分析使用直观分析法,表 2结果说
明,各因素对黑莓籽油提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D>C>
A > B,即分离压力、分离温度、萃取温度、萃取压
图 2 萃取温度对超临界 CO2 萃取黑莓籽油的影响
Fig. 2 Effect of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yield of
blackberry seed oil
16
14
12
10
8
6
4


/%
萃取温度 /℃
30 35 40 45 50
图 3 分离温度对超临界 CO2 萃取黑莓籽油的影响
Fig.3 Effect of separ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yield of
blackberry seed oil
16
14
12
10
8
6
4


/%
分离温度 /℃
45 50 55 60 65
图 4 分离压力对超临界 CO2 萃取黑莓籽油的影响
Fig.4 Effect of separation pressure on the yield of blackberry seed oil
16
14
12
10
8
6
4


/%
分离压力 /MPa
8 10 12 14 16
2012, Vol. 33, No. 08 食品科学 ※工艺技术42
力。综合各因素的 k 值和直接比较,A 1B 2C 2D 1为最佳
工艺条件,即萃取温度 35℃、萃取压力 30MPa、分离
温度 55℃、分离压力 10MPa。由于 A1B2C 2D1组合在试
验中未出现,故进行验实验,此条件下黑莓籽油的得
率为 16.1%。
2.3 黑莓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保留时间 /min 化合物名称 相对含量 /%
6.36 软脂酸(C16:0) 5.38
8.75 硬脂酸(C18:0) 3.53
9.01 油酸(C18:1 n9(△9)) 13.70
9.75 亚油酸(C18:2 n6(△9,12)) 60.48
10.74 亚麻酸(C18:3 n3(△9,12,15)) 11.16
12.51 未定出 5.75
表 3 黑莓籽油中脂肪酸成分及相对含量
Table 3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contents of blackberry seeds oil
由图 5和表 3可知,超临界CO2萃取黑莓籽油主要
含有 5种脂肪酸成分,含量分别为软脂酸 5.38%、硬脂
酸 3.53%、油酸 13.70%、亚油酸 60.48%、亚麻酸 11.16%,
还有一种成分未确定。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次是
亚麻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 85.34%。
3 结 论
3.1 影响超临界 CO2萃取黑莓籽油的因素有萃取温度、
萃取压力、提取压力、提取温度。
3.2 4个因素对于黑莓籽油得率的影响大小分离压力>
分离温度>萃取温度>萃取压力。
3.3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
30M Pa、萃取温度 35℃、分离温度 55℃、分离压力
10MPa,此条件下黑莓籽油的得率为 16.1%。
3.4 超临界 CO 2萃取黑莓籽油主要含有 5种脂肪酸成
分,含量分别为软脂酸 5 .38%、硬脂酸 3 .53%、油酸
13.70%、亚油酸 60.48%、亚麻酸 11.16%,还有一种成
分未确定。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次是亚麻酸,总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 85.34%。
参 考 文 献 :
[1] 王玉霞, 张超. 黑莓的开发与利用[J]. 西南园艺, 2002, 30(3): 6.
[2] 李维林, 孙醉君, 郑海燕. 黑莓鲜果及其加工品的营养成分[J]. 天然
成分研究与开发, 1997, 10(1): 55-57.
[3] 朱红叶, 马永昆, 魏本喜. 超声辅助提取黑莓籽油及其脂肪酸成分
分析[J]. 中国油脂, 2010, 35(6): 5-8.
[4] van HOED V, de CLERCQ N, ECHIM C, et al. Berry seeds: a source of
specialty oils with high content of bioactives and nutritional value[J].
Journal of Food Lipids, 2009, 16(1): 33-49.
[5] 张镜澄. 超临界流体萃取[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97-103.
[6] 赵垦田, 孙俊, 李德海.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在植物资源开发
中的应用[J]. 特产研究, 2006(3): 61-64.
[7] 成诗明, 张树海, 张景林. 超临界流体技术应用研究[J]. 安徽化工,
2003(1): 30-33.
[8] RAVNETOS M, DUARTE S, ALARCON R. Application and possi-
bilities of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an
overview[J].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2002, 8(5):
269-284.
[9] 银建中, 刘欣, 丁信伟. 超临界流体技术研究进展[J]. 江苏化工, 2002,
30(2): 26-29.
[10] 朱莉, 罗士数, 张海德, 等. 槟榔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其成分分
析[J]. 食品科学, 2010, 31(24): 151-154.
[11] 曾健青, 张镜澄, 郭振德. 超临界C2萃取芹菜籽油研究[J]. 化学工
程, 1997, 25(6): 40-43.
[12] 原华山, 银建中, 丁信伟. 超临界CO2萃取大豆油的实验研究[J]. 化
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2002, 23(1): 3-5.
[13] 银建中, 孙献文, 李志义, 等. 超临界流体萃取沙棘油实验研究[J].
化学工程, 2002(4): 13-15;38.
[14] 曹健青, 张镜澄. 液态及超临界 CO2萃取八角茴香油的研究[J]. 广
州化学, 1997(2): 30-33.
[15] FAVATI 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ion of evening primrose
oil [J]. JAOCS, 1991, 68(6): 422-427.
[16] SOVOVA H. Rate of the vegetable oil extraction with supercritical CO2-
Ⅱ. extraction of grape oil[J].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1994, 49
(3): 415-420.
[17] 杨柏崇, 李元瑞. 猕猴桃籽油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研究[J]. 食品
科学, 2003, 24(7): 104-108.
[18] 银建中, 孙献文, 李志义, 等.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植物油的实验研
究[J]. 现代化工, 2001, 21(10): 26-35.
[19] 刘丹, 王洪军, 才淑霞, 等. 超临界二氧化碳在萃取植物油脂中的应
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 5-6.
[20] 张海德, 黄玉林, 韩林. 槟榔油的分离及GC-MS分析[J]. 食品科学,
2009, 30(20): 298-300.
[21] 李京民, 王静萍. 植物油脂中脂肪酸的分离与鉴定方法[J]. 中国油
脂, 1994, 19(2): 32- 37.
图 5 黑莓籽油脂肪酸的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图谱
Fig.5 GC-MS chromatogram of blackberry seeds oil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
.6
4




/%
时间 /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4.
78 6
.3
7
7.
19
9.
75
10
.7
4
12
.0
7
17
.4
4
19
.0
1
20
.4
8
22
.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