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紫苏叶多糖纯化工艺的研究
沈萃,谢三都*,徐芳,高宁,林晓燕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建泉州 362332)
摘 要:研究了 Seveage法对紫苏叶多糖的脱蛋白工艺。结果表明,氯仿与正丁醇的体积比为 4 ∶ 1,样液与 Seveage
试剂的体积比为 1 ∶ 1,时间为 30 min,次数为 4次,紫苏叶多糖的脱蛋白率为 72.1 %,多糖损失率为 17.3 %。紫苏
叶多糖提取液经活性炭脱色、Seveage脱蛋白后通过 DEAE-纤维素柱层析,采用蒸馏水、0.2、0.4、0.6、0.8、1.0 mol/L
NaCl洗脱液进行洗脱,分离得到紫苏叶多糖Ⅰ(PLPⅠ)3.18μg/mL、紫苏叶多糖Ⅱ(PLPⅡ)4.64 μg/mL、紫苏叶多糖Ⅲ
(PLPⅢ)12.22 μg/mL、紫苏叶多糖Ⅳ(PLPⅣ)26.36 μg/mL、紫苏叶多糖Ⅴ(PLPⅤ)32.63 μg/mL、紫苏叶多糖Ⅵ(PLPⅥ)
62.52 μg/mL六个紫苏叶多糖组分。
关键词:紫苏叶;多糖;脱蛋白;DEAE-纤维素;柱层析
Study on Purification Process of Perilla Leaf Polysaccharide
SHEN Cui,XIE San-du*,XU Fang,GAO Ning,LIN Xiao-yan
(Min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Quanzhou 362332,Fujian,China)
Abstract:The conditions of deproteinization from perilla leaf polysaccharide were studied by using Seveage
metho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best operation condition was that, chloroform and1 -butanol ratio of 4,
sample liquid and Sevage liquid ratio of 1, protein removal time of 30 minutes and protein removal cycle
numbers of 4, which the deproteinization rate was 72.1 % and the loss ratio of polysaccharide was 17.3 %. After
decolor by activated charcoal and deproteinizate by Seveage, the extracting solution of perilla leaf
polysaccharide could be separated by DEAE -cellulose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gradiantly eluted with
distilled water, 0.2, 0.4, 0.6, 0.8, 1.0 mol/L NaCl eluant to all can get six components named PLPⅠ3.18 μg/mL,
PLPⅡ4.64 μg/mL, PLPⅢ12.22 μg/mL, PLPⅣ26.36 μg/mL, PLPⅤ32.63 μg/mL, PLPⅥ62.52 μg/mL.
Key words:perilla leaf; polysaccharide; deproteinization; DEAE-Cellulose; column chromatography
食品研究与开发
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5年 6月
第 36卷第 11期
DOI:10.3969/j.issn.1005-6521.2015.11.026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1212992006)
作者简介:沈萃(1990—),女(汉),学士,研究方向:食品科学。
*通信作者:谢三都(1984—),男(汉),讲师,硕士。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又名白苏、赤苏、
红苏、野苏等,属双子叶植物纲、唇形科、紫苏属的一年
生草本植物,被划入中国卫生部首次颁布的药食两用
的 60种中药之一[1-3]。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紫苏已
经分离鉴定出百余种化学成分 [4],归结为挥发油类 [5]、
脂肪酸类[6]、黄酮类[7]、酚酸类 [8]、甾醇类 [7]、维生素类 [9]、
苷类[10]、色素类[11]和萜类化合物[12]等,具有解热镇静[13]、
抗炎[14]、抗过敏[15]、止血[16]、降血糖[16]、降血脂[17]、抑菌[18]、
止呕[17]、抗微生物[19]、抗氧化[20]、促进记忆[21]等多方面的
生物活性。张卫明等[3]的研究结果表明,紫苏成熟叶片
中含有 17.68 %的粗蛋白,幼叶中的粗蛋白含量高达
28.14 %。
本文以紫苏叶多糖脱色液为原料,以紫苏叶多糖
脱蛋白率和多糖损失率为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 Seveage法对紫苏叶多糖脱蛋白的
最佳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紫苏叶多
糖的纯度,采用 DEAE-纤维素层析柱对紫苏叶多糖进
行柱层析分离,获得较高纯度的紫苏叶多糖。本研究
结果可为紫苏叶多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紫苏,采摘自泉州南安市野生紫苏。
正丁醇、氯仿、牛血清蛋白标准品、考马斯亮蓝
G-250、无水乙醇、葡萄糖标准品、柠檬酸缓冲液、苯
天然产物
105
表 1 试验因素和水平表
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the experiment
水平
因素
A氯仿∶正丁醇
(mL∶mL)
B样液∶Seveage试剂
(mL∶mL)
C时间/
min
D 次数
1 2∶1 1∶1 25 2
2 3∶1 2∶1 30 3
3 4∶1 3∶1 35 4
酚、浓硫酸、氯化钠等均为分析纯;DEAE-Cellulose:上
海恒信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主要仪器
UV-2802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龙尼柯上海仪
器有限公司;HH-8型数显恒温水浴锅:江苏省金坛市
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TDL-40B型台式离心机:上
海安亭科学仪器厂;PHS-3C型 pH计:上海精密科学
仪器有限公司;EG823LC-NA型微波炉:佛山市顺德
区美的微波电器制造有限公司;SBS-160自动收集器、
HL-2S恒流泵: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有限公司;1.6×
50 cm中压特制玻璃层析柱:福州鑫裕华实验仪器有
限公司。
1.3 方法
1.3.1 紫苏叶多糖的提取工艺流程
紫苏叶→清洗、沥干→干燥→粉碎、过筛→提
取→紫苏叶多糖溶液
1.3.2 紫苏叶多糖损失率的测定
以葡萄糖标准样为基准,采用苯酚-硫酸法[22]测定
紫苏叶多糖含量。所得标准曲线为 Y=0.002 2X+0.023,
Y 表示吸光度 OD490 nm 值;X 表示葡萄糖溶液浓度,
(μg/mL),R2=0.999 3,表明在 0 μg/mL~40 μg/mL范围
内葡萄糖溶液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参照葡萄糖标准曲线绘制的测定方法测定紫苏
叶多糖提取液脱蛋白前后多糖含量,并按下列公式计
算紫苏多糖损失率:
紫苏叶多糖损失率/% = M1 - M0M0
× 100 %
式中:M0表示脱蛋白前紫苏叶多糖质量,g;M1表
示脱蛋白后紫苏叶多糖质量,g。
1.3.3 紫苏叶多糖脱蛋白率的测定
1.3.3.1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以牛血清蛋白作为标准品,参照张永彬[23]等的方
法,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所得标准
曲线方程为:Y=568.2X-0.000 5,R2=0.999 2,表明在
0~100 μg范围内牛血清白蛋白质量与吸光度 OD值呈
良好的线性关系。式中:X表示牛血清蛋白质量,μg;Y
表示吸光度值。
1.3.3.2 紫苏叶多糖脱蛋白率的测定
将经微波辅助提取获得的紫苏叶多糖提取液经
活性炭脱色后,采用 Seveage试剂进行脱蛋白,参照
1.3.3.3 中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并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紫苏叶多糖脱蛋白率:
紫苏叶多糖损失率/% = G1 - G0G0
× 100 %
式中:G0表示脱蛋白前紫苏叶多糖的蛋白质质量,
μg;G1表示脱蛋白后紫苏叶多糖的蛋白质质量,μg。
1.3.4 紫苏叶多糖脱蛋白工艺的单因素实验
以紫苏叶多糖脱蛋白率和紫苏叶多糖损失率为
测定指标,进行 Seveage试剂对紫苏叶多糖脱蛋白的
单因素实验。
1.3.4.1 氯仿 ∶正丁醇实验
分别添加氯仿 ∶正丁醇(体积比)为 1 ∶ 1、2 ∶ 1、3 ∶
1、4 ∶ 1、5 ∶ 1的 Seveage试剂各 100 mL于 200 mL紫苏
叶多糖脱色液,在温度为 30℃条件下恒温振荡 30 min
后,3 000 r/min离心 5 min,取上清液;沉淀物重复脱蛋
白 1次,合并上清液,测定紫苏叶多糖脱蛋白率和多糖
损失率。
1.3.4.2 样液 ∶ Seveage试剂实验
紫苏叶多糖脱色液与 Seveage试剂(氯仿 ∶正丁
醇=3 ∶ 1)的比例分别为 1 ∶ 1、2 ∶ 1、3 ∶ 1、4 ∶ 1,在温度为
30℃条件下恒温振荡 30 min后,3 000 r/min离心 5 min,
取上清液;沉淀物重复脱蛋白 1次,合并上清液,测定
紫苏叶多糖脱蛋白率和多糖损失率。
1.3.4.3 脱蛋白时间
紫苏叶多糖脱色液与 Seveage试剂(氯仿 ∶正丁
醇=3 ∶ 1)的比例为 2 ∶ 1,在温度为 30 ℃条件下分别恒
温振荡 30、40、50、60、70、80 min 后,3 000 r/min 离心
5 min,取上清液;沉淀物重复脱蛋白 1次,合并上清
液,测定紫苏叶多糖脱蛋白率和多糖损失率。
1.3.4.4 脱蛋白次数
紫苏叶多糖脱色液与 Seveage试剂(氯仿 ∶正丁
醇=3 ∶ 1)的比例为 2 ∶ 1,在温度为 30 ℃条件下分别恒
温振荡 30 min后,3 000 r/min离心 5 min,取上清液,测
定紫苏叶多糖脱蛋白率和多糖损失率;沉淀物重复脱
蛋白 1、2、3、4次,合并上清液,测定紫苏叶多糖脱蛋白
率和多糖损失率。
1.3.5 正交试验优化紫苏叶多糖脱蛋白工艺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紫苏叶多糖脱蛋白率
和紫苏叶多糖损失率作为指标,选取 L9(34)正交表对
A氯仿 ∶正丁醇(mL ∶ mL)、B样液︰Seveage试剂(mL ∶
mL)、C时间(min)和 D次数进行优化试验,确定紫苏
叶多糖脱蛋白的最优工艺条件。正交因素水平编码设
计见表 1。
沈萃,等:紫苏叶多糖纯化工艺的研究 天然产物
106
1.3.6 紫苏叶多糖的纯化
将紫苏叶多糖提取液经活性炭脱色、Seveage脱蛋
白后通过阴离子交换柱 DEAE-cellulose(1.6 × 50 cm),
依次采用蒸馏水和 0.2、0.4、0.6、0.8、1.0 mol/L 的 NaCl
溶液梯度各 300 mL作为洗脱液对样品进行洗脱,洗脱
速度 1.0 mL/min,每管 12 mL,分步收集,采用苯酚-硫
酸法[22]每隔 5管检测多糖含量,有零管时检测该管前
后两管的多糖含量。
1.3.7 数据处理
采用 DPS2.0数据处理软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
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氯仿与正丁醇比例对紫苏叶多糖脱蛋白效
果的影响
不同氯仿与正丁醇比例对紫苏叶多糖脱蛋白效
果的影响见图 1。
如图 1所示,紫苏叶多糖的脱蛋白率随氯仿与正
丁醇比例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氯仿与正丁醇比
例为 3 ∶ 1时,脱蛋白率达到最大值为 55.8 %;继续加
大二者比例,脱蛋白率反而下降。这是因为 Sevage法
是氯仿与正丁醇协同作用而达到脱蛋白的目的,其
中,正丁醇起促进蛋白变性的作用;氯仿使变性后的
蛋白在氯仿相和水相间形成一层胶状物通过震摇、离
心从而脱除[24]。因此,氯仿比例增加时,紫苏叶多糖的
脱蛋白率随之增加,但氯仿量增加的同时正丁醇的量
在减少导致这种协同作用效果减弱而引起脱蛋白率
下降[24]。紫苏叶多糖损失率随氯仿与正丁醇比例的增
加,先下降后上升。当氯仿与正丁醇比例为 4 ∶ 1时,多
糖损失率达到最小值为 12.9 %。综合脱蛋白率和多糖
损失率,氯仿与正丁醇比例宜选择 3 ∶ 1。
2.2 样液与 Sevage试剂不同比例对紫苏叶多糖脱蛋
白效果的影响
紫苏样液与 Sevage试剂不同比例对紫苏叶多糖
脱蛋白效果的影响见图 2。
如图 2所示,当样液与 Seveage试剂的比例为 2 ∶
1时,紫苏叶多糖的脱蛋白率最高为 57.2 %,多糖损失
率最低为 17.3 %,低于其它组。因此,样液与 Seveage
试剂的比例为 2 ∶ 1时脱蛋白效果较佳。
2.3 脱蛋白时间对紫苏叶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
脱蛋白时间对紫苏叶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见
图 3。
如图 3所示,随着脱蛋白时间的延长,紫苏叶多
糖的脱蛋白率逐渐增加,多糖损失率呈先下降后增加
的趋势。当脱蛋白时间为 30 min时,脱蛋白效果较好,
此时蛋白脱除率达到 55.1 %,而多糖损失率仅为
11.03 %。
2.4 脱蛋白次数对紫苏叶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
脱蛋白次数对紫苏叶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见
图 4。
如图 4所示,紫苏叶多糖的脱蛋白率随着脱蛋白
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当脱蛋白次数达到 3次时,脱蛋白
率达到 62.9 %;继续增加次数,因为 Seveage试剂主要
脱除溶液中的游离蛋白,当脱蛋白次数达到 3时,溶液
中的游离蛋白已基本脱除,使得脱蛋白率未有明显上
升。而脱蛋白次数为 2次时,多糖损失率最低为 3.7 %。
综合脱蛋白效果,脱蛋白次数应选择 3次为宜。
图 1 不同比例的氯仿与正丁醇对紫苏叶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
Fig.1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chloroform and 1-butanol ratio on
deproteinization of perilla leaf polysaccharide
60
50
40
30
20
10
0
脱
蛋
白
率
/%
1∶1 2∶1 5∶1
氯仿∶正丁醇/(mL∶mL)
3∶1 4∶1
40
30
20
10
0
多
糖
损
失
率
/%
多糖脱蛋白 多糖损失
80
60
40
20
0
脱
蛋
白
率
/%
1∶1 2∶1 4∶1
样液∶Sevage试剂/(mL∶mL)
3∶1
60
50
40
30
20
10
0
多
糖
损
失
率
/%
多糖脱蛋白 多糖损失
图 2 不同比例的样液与 Seveage试剂对紫苏叶多糖脱蛋白效果的
影响
Fig.2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sample solution and Seveage ratio on
deproteinization of perilla leaf polysaccharide
60
50
40
30
20
10
0
脱
蛋
白
率
/%
10 20 50
时间/min
30 40
50
40
30
20
10
0
多
糖
损
失
率
/%
多糖脱蛋白 多糖损失
图 3 脱蛋白时间对紫苏叶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
Fig.3 Effect of the removal time on deproteinization of perilla leaf
polysaccharide
沈萃,等:紫苏叶多糖纯化工艺的研究天然产物
107
2.5 紫苏叶多糖脱蛋白工艺的确定
紫苏叶多糖脱蛋白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如表 2
所示。
根据表 2正交试验结果,对于 Seveage试剂对紫
苏叶多糖的脱蛋白而言,脱蛋白率越高越好而多糖损
失率越低越好。通过对 k值的比较可知,选择 A3、B1、
C3、D1为 Seveage试剂对紫苏叶多糖脱蛋白率的最优
工艺条件,经测定紫苏叶多糖脱蛋白率为 73.6 %;选
择 A1、B2、C2、D3为 Seveage 试剂对紫苏叶多糖损失最
小的工艺条件,经测定紫苏多糖损失率为 9.6 %。
从直观分析发现,单独分析紫苏叶多糖的脱蛋白
率和多糖损失率的最优工艺条件并不一致。因此,必
须根据因素的影响主次,综合考虑,才能确定最佳工
艺条件。Seveage试剂对紫苏叶多糖的脱蛋白率而言,
比较各列的极差结果 R 值,可以发现 RA>RB>RC>
RD,即在试验所设定的因素中,氯仿︰正丁醇对紫苏
叶多糖脱蛋白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样液︰Seveage试
剂和时间,最后是次数。Seveage试剂脱蛋白对紫苏叶
多糖造成的损失而言,比较各列的极差结果 R值,可
以发现 RC>RB>RD>RA,即在试验所设定的因素中,
时间对紫苏叶多糖损失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样液 ∶
Seveage试剂和次数,最后是氯仿 ∶正丁醇。对于因素
A,即氯仿 ∶正丁醇,其对脱蛋白率的影响排第一位而
对多糖损失影响排最后一位,故取 A3;对于因素 B,即
样液︰Seveage试剂,其对脱蛋白率和多糖损失率均排
在第二位,此时应取 B1或者 B2,当取 B1时,取 A1、B1、
C2、D3条件下测定紫苏叶多糖损失率为 25.8 %,增加
了 16.2 %;当取 B2时,取 A3、B2、C3、D1条件下测定紫苏
叶多糖脱蛋白率为 47.3 %,减少了 26.3 %。因此,因素
B应该取 B1。对于因素 C,即时间,其对脱蛋白率的影
响排最后一位而对多糖损失率影响排第一位,故取
C2。对于因素 D,即次数,其对脱蛋白率的影响排在最
后一位,而对多糖损失率的影响排第三位,故取 D3。
综上述,紫苏叶多糖脱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应为
氯仿与正丁醇比例为 4 ∶ 1、样液与 Seveage试剂比例
为 1 ∶ 1、脱蛋白时间为 30 min、脱蛋白次数为 4次,在
此条件下紫苏叶多糖脱蛋白率为 72.1 %,多糖损失率
为 17.3 %。
为判断上述 4个因素对紫苏叶多糖脱蛋白率试
验结果的影响程度,根据极差分析结果可知脱蛋白次
数对紫苏叶多糖脱蛋白率的影响最小,故将该因素 D
当作空白项,应用 DPS2.0数据处理系统对正交试验结
果进行方差分析,利用 F值和 P值来检验各因素对试
验指标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见表 3。
80
60
40
20
0
脱
蛋
白
率
/%
1 2 5
次数
3 4
50
40
30
20
10
0
多
糖
损
失
率
/%
多糖脱蛋白 多糖损失
图 4 脱蛋白次数对紫苏叶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
Fig.4 Effect of the removal protein cycle numbers re-moving on
of perilla leaf polysaccharide
表 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Table 2 The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实验号
A氯仿∶正丁
醇/(mL∶mL)
B样液∶Seveage
试剂/(mL∶mL)
C时间/
min
D
次数
脱蛋白
率/%
多糖损
失率/%
1 1(2∶1) 1(1∶1) 1(25) 1(2) 55.8 52.4
2 1 2(2∶1) 2(30) 2(3) 45.0 8.0
3 1 3(3∶1) 3(35) 3(4) 54.9 59.5
4 2(3∶1) 1 2 3 53.8 13.8
5 2 2 3 1 43.1 49.4
6 2 3 1 2 46.1 62.7
7 3(4∶1) 1 3 2 71.9 61.4
8 3 2 1 3 52.2 38.4
9 3 3 2 1 65.9 50.1
脱
蛋
白
率
K1 155.7 181.5 154.1 164.8
K2 143.0 140.3 164.7 163.0
K3 190.0 166.9 169.9 160.9
k1 51.9 60.5 51.4 54.9
k2 47.7 46.8 54.9 54.3
k3 63.3 55.6 56.6 53.6
R 15.6 13.7 5.2 1.3
多
糖
损
失
率
K1 121.9 127.6 153.5 154.9
K2 132.9 96.8 70.9 135.1
K3 145.9 176.3 176.3 110.7
k1 40.6 42.5 51.2 51.6
k2 44.3 32.3 23.6 45.0
k3 48.6 58.8 58.8 36.9
R 8.0 26.5 35.2 14.7
表 3 方差分析表
Table 3 Table of analysis of variance
变异
来源
平方和
自由
度
均方 F值 P值 显著性
A 394.086 67 2 197.043 33 155.152 23 0.006 4 **
B 290.906 67 2 145.453 33 114.530 18 0.008 66 **
C 43.226 67 2 21.613 33 17.018 37 0.055 5
D* 2.54 2 1.27
误差 e 2.54 2 1.27
总和 2.103 0 10
注:“**”表示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为极显著。
沈萃,等:紫苏叶多糖纯化工艺的研究 天然产物
108
由表 3可以看出,根据 F值和 P值的大小,因素
A、B的影响极显著,因素 C的影响不显著,因素 D作
为空白项。
为判断上述 4个因素对紫苏叶多糖损失率试验
结果的影响程度,根据极差分析结果可知氯仿与正丁
醇的比例对紫苏叶多糖损失率的影响最小,故将该因
素 A当作空白项,应用 DPS2.0数据处理系统对正交
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利用 F值和 P值来检验各因
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见表 4。
由表 4可以看出,根据 F值和 P值的大小,因素 C
的影响显著,因素 B、D的影响不显著,因素 A作为空
白项。
2.6 紫苏叶多糖的 DEAE-纤维素柱层析分离
紫苏叶多糖经 DEAE-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后,所得
结果见图 5。
如图 5所示,紫苏叶多糖提取液经活性炭脱色和
Seveage试剂脱蛋白后通过 DEAE-纤维素柱层析,分
别以蒸馏水、0.2、0.4、0.6、0.7、1.0 mol/L NaCl溶液梯度
洗脱,分离得到 6个峰,收集各峰对应的洗脱液,分别
得到六个紫苏叶多糖样品:紫苏叶多糖Ⅰ(PLPⅠ)、紫
苏叶多糖Ⅱ(PLPⅡ)、紫苏叶多糖Ⅲ(PLPⅢ)、紫苏叶
多糖Ⅳ(PLPⅣ)、紫苏叶多糖Ⅴ(PLPⅤ)、紫苏叶多糖
Ⅵ(PLPⅥ)。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洗脱液中紫苏叶多
糖含量(体积均为 1 mL),结果如表 5所示。
由表 5可知,紫苏叶多糖提取液经 DEAE-Cellu-
lose柱层析分离出来的多糖质量总和与原液中多糖质
量相近,说明经不同浓度洗脱液洗脱后,样液中的多
糖已基本流出层析柱;紫苏叶多糖提取液经不同洗脱
液浓度洗脱后分离得到的六个组分中多糖含量分别
为 PLPⅠ为 3.18 μg/mL、PLPⅡ为 4.64 μg/mL、PLPⅢ为
12.22μg/mL、PLPⅣ为 26.36μg/mL、PLPⅤ为 32.63μg/mL、
PLPⅥ为 62.52 μg/mL。
3 结论
Seveage法去除紫苏叶多糖中的蛋白质的最佳工
艺条件为氯仿与正丁醇的体积比为 4 ∶ 1,样液与
Seveage试剂的体积比为 1 ∶ 1,时间为 30min,次数为 4
次,紫苏叶多糖的脱蛋白率为 72.1 %,多糖损失率为
17.3 %。
紫苏叶多糖提取液经活性炭脱色、Seveage 脱蛋
白后通过 DEAE-Cellulose柱层析,再用蒸馏水、0.2、
0.4、0.6、0.8、1.0 mol/L NaCl洗脱液进行洗脱,分离得到
紫苏叶多糖Ⅰ(PLPⅠ)、紫苏叶多糖Ⅱ(PLPⅡ)、紫苏
叶多糖Ⅲ(PLPⅢ)、紫苏叶多糖Ⅳ(PLPⅣ)、紫苏叶多
糖Ⅴ(PLPⅤ)、紫苏叶多糖Ⅵ(PLPⅥ)六个紫苏叶多糖
组分,其多糖含量分别为 PLPⅠ为 3.18μg/mL、PLPⅡ为
4.64μg/mL、PLPⅢ为 12.22μg/mL、PLPⅣ为 26.36μg/mL、
PLPⅤ为 32.63 μg/mL、PLPⅥ为 62.52 μg/mL。紫苏叶多
糖经柱层析分离所得六个组分仍需进一步纯化,其结
构特征、分子量、理化特性等有待进一步的测定。
参考文献:
[1] 陆洁静,任文彬.紫苏的研究概况[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6):
32-34
[2] 李海丽,史晓蓉.紫苏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农业科技与装
备,2011(7):66-67,71
[3] 张卫明,石雪萍 .紫苏全草营养成分测定[J].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09,30(2):132-135
[4] 邹盛勤,刘坤,陈武.紫苏不同部位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比
较[J].食品工业科技,2008,29(04):284-286
[5] 薛山.紫苏精油的研究新趋势[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1(1):199-
表 4 方差分析表
Table 4 Table of analysis of variance
变异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P值 显著性
A* 96.22 2 48.11
B 1071.18 2 535.59 11.13 0.082 42
C 2 050.20 2 1 025.10 21.31 0.044 83 *
D 326.78 2 163.39 3.40 0.227 47
误差 e 96.22 2 48.11
总和 3 544.38 10
图 5 紫苏叶多糖提取液经 DEAE-纤维素柱层析的洗脱
Fig.5 Elution profile of the extraction solution of perilla leaf
polysaccharide on DEAE-Cellulose column
0.5
0.4
0.3
0.2
0.1
0
吸
光
度
0 20 160
管数
40 60 80 100 120 140
表 5 洗脱液中紫苏叶多糖的质量
Table 5 The content of perilla leaf polysaccharide in eluant
洗脱液浓度/(mol/L) 紫苏叶多糖质量/μg
0 3.18
0.2 4.64
0.4 12.22
0.6 26.36
0.8 32.63
1.0 62.52
总和 141.55
原液 141.78
注:“*”表示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为极显著。
沈萃,等:紫苏叶多糖纯化工艺的研究天然产物
109
混合均匀后,加热至 70 ℃~75 ℃,在 20 MPa的条件下
均质,然后采用 135℃、4 s进行高温瞬时杀菌。在上述
条件下生产的南瓜籽复合乳饮料,色泽乳白,组织状
态稳定,有奶香和南瓜籽香,甜度适中,味道好。
参考文献:
[1] 刘玉梅,高智明,王健,等.裸仁南瓜籽及南瓜籽油的营养成分研
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0,31(6):313-316
[2] 肖啸,刘佳升,沈学文.南瓜籽驱除猫绦虫效果观察[J].中兽医医
药杂志,2011(1):10-13
[3] 肖啸,代飞燕,杨林富,等.南瓜籽驱除犬绦虫效果观察[J].兽医
科技.2009(3):74-75
[4] David K T, Shirley C. Phytosterols health benefits and potential con-
cerns a review[J]. Nutrition Research, 2005, 25(5) :413-428
[5] 徐雅琴,庞丽萍,齐会娟,等.南瓜籽植物甾醇的抗氧化性及抑菌
性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2(5):14-16
[6] Marianna N,Nomikos X T,Fragopoulou E,et al. Antioxidant and
lipoxygenase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pumpkin seed extracts[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09,42(5):641-646
[7] 周红丽.南瓜籽蛋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的研究[D].湖南:
湖南农业大学,2012:1-94
[8] 范三红,原超,刘艳荣,等.超声波辅助提取南瓜籽油及其脂肪酸
组成研究[J].食品科学,2010,31(24):107-110
[9] 王丽波,庞丽萍,徐雅琴,等.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南瓜籽中植物甾
醇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1,26(11):62-64
[10] 刘艳荣.南瓜籽蛋白制备及其活性多肽的研究[D].山西:山西大
学,2011:1-58
[11] 刘政.酶解南瓜籽粕制备低肽饮料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
(12):104-107
[12] 张芬. 南瓜籽蛋白的提取及性质研究[D]. 哈尔滨:黑龙江大学,
2014:1-67
[13] 周锡源 ,张玉芳.南瓜籽营养发酵酸乳的工艺研究[J].粮油食品
科技,2003,11(6):18-19
[14] 任亚梅,关键,袁春龙.南瓜籽饮料的研制[J].饮料工业,2004,7(5):
25-28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T 5009.5—2010食品中蛋白质的测
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1-7
[16]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4772-2008 食品中粗脂肪
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1-8
[17]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技术工作委员会.QB/T2132-2008 植物蛋白
饮料检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9
[18] 曹竑,高国强,王利文.南瓜子仁与无壳瓜子营养成分对比分析
[J].饮料工业,2010,13(1):16-19
[19] 宗玉丽,李鑫,付英梅,等.南瓜籽活性成分研究及应用[J].微生物
学杂志,2011,31(2):109-121
[20] 余文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概况[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998,25(6):359
[21] 孙翔宇,高贵田,段爱莉,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J].食品
工业科技,2012,33(7):418-423
[22] 张蕾,陈庆森,阎亚丽,等.植物甾醇对心血管疾病作用的研究现
状[J].食品科学,2013,34(23):344-350
收稿日期:2015-02-26
204
[6] 李鹏,朱建飞,唐春红.紫苏的研究动态[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10,27(3):271-275
[7] 王玉萍,杨峻山.紫苏类中药化学和药理的研究概况[J].中国药
学杂志,2003,38(4):250-253
[8] Youyuan Peng, Jiannong Ye, Jilie Kong. Determin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perilla frutescens L.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with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J]. J Agric Food Chem, 2005(53): 8141-
8147
[9] 刘月秀,张卫明.紫苏属植物的研究与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
源,1996(3):24-27
[10] 马尧,庄云.紫苏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 ,
2010,38(33):18775-18776
[11] 张鑫,张志军,李会珍,等.紫苏叶花青素的提取及测定[J].食品研
究与开发,2009,30(9):187-190
[12] 郭群群,杜桂彩,李荣贵.紫苏叶挥发油抗菌活性研究[J].食品工
业科技,2003,24(9):25-27
[13] 张旭,吴卫,郑有良,等.紫苏属植物中不同部位无机元素及维生
素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6):1383-1385
[14] Sanbongi C, Takano H, Osakabe N, et al. Rosmarinic acid in perilla ex-
tract inhibits allergic inflammation induced by mite allergen, in a
mousemodel[J].Clinical&experimental allergy,2004,34(6): 971-977
[15] 王钦富,王永奇,于超,等.炒紫苏子醇提取物对过敏模型小鼠的
抗过敏作用及机制[J].中草药,2006,37(10):1532-1535
[16] 刘娟,雷焱霖,唐友红,等.紫苏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7):1768-1769
[17] 朱建明,魏艳.紫苏油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中国中医药信息
杂志,2001,8(10):33-34
[18] 黄丹,刘达玉.紫苏提取物抑菌特性研究[J].食品工业,2007,28(3):
11-13
[19] Kawahata T, Otake T, Mori H, et al. A novel substance purified from
Perilla frutescens Britton inhibits an early stage of HIV-1 replica-
tion without blocking viral adsorption[J]. Antivir Chem. Chemother.
2002, 13(5): 283-288
[20] Qiao S, Li W, Tsubouchi R, et al. Rosmarinic acid inhibits the for-
m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and nitrogen species in RAW264.7
macrophages[J]. Free radical research, 2005, 39(9): 995-1003
[21] 天瑶,金安娜,陈轶玉,等.紫苏油对衰老小鼠脑组织 GSH含量的
影响[J].中国油脂,2004,29(2):68-70
[22] 丁保金,金丽琴,吕建新.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
杂志,2004,39(8):561-564
[23] 张永彬,范玉华,毕彩丰.考马斯法测定棉籽蛋白发酵液中蛋白质
含量[J].河南化工,2011,28(9/10):46-49
[24] 赵梅,丁霄霖.甘薯糖蛋白脱游离蛋白的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
学报,2006,25(1):89-91
收稿日期:2013-12-11
(上接第 57页)
!!!!!!!!!!!!!!!!!!!!!!!!!!!!!!!!!!!!!!!!!!!!!!!!
沈萃,等:紫苏叶多糖纯化工艺的研究 天然产物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