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26 —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年第23卷第5期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Medicines
民间抗癌药胡豆莲考证
林茂祥,韩 凤,刘正宇,张 军,申 杰,任明波
(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重庆 南川 408435)
关键词:抗癌药;胡豆莲;考证
中图分类号:S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427(2009)05-0026-03
渝、黔一带民间所习用的抗癌药胡豆莲为豆科
Leguminosae山豆根属 Euchresta植物,在当地分布
的有山豆根 E. japonica和管萼山豆根 E. tubulosa两
个种,都作胡豆莲用。为与中药山豆根区别,本文通
过对胡豆莲的药用历史考证,以期为胡豆莲的开发利
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1 胡豆莲植物分类学定位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标本鉴定,胡豆莲为
豆科 Leguminosae山豆根属植物。山豆根属,全世界
只有 4种 3变种,分布于爪哇、日本、菲律宾、中国
东南部至喜马拉雅。我国产有 4种 2变种,主要分布
在西南、中部、南部和台湾地区。本属形态特征为:
灌木或亚灌木;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 3~7;小
叶常对生,无小托叶;花组成与叶对生或顶生的总状
花序;萼钟状,极偏斜,裂齿 6,极短;花冠伸出萼外,
白色,旗瓣狭;雄蕊 10,二体(9+1),花药丁字着生;
子房具长柄,有胚珠 1~2粒 [1]。该属是豆科植物中比
较特殊的属,主要表现在荚果的形态上,其荚果为椭
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罕为卵形,呈核果状,光亮,
果皮略肥厚,带肉质,肿胀,不开裂,背腹缝极不明
显,成熟后呈紫黑色或黑色 ;其种子仅 l枚,与通常
豆科植物的荚果不同,是极为特殊的类型之一,在对
豆科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我国山豆根属检索表 [1]
1.花萼杯状或钟状,长不及 1 cm(1.山豆根组 scot.
Euchresta)。
2.小叶通常 3(5)枚,花萼杯状,长 2~5 mm,旗
瓣先端不下凹(产重庆、四川、湖南、广西、广东、
江西及浙江)…………………1. 山豆根 E. japonica
2.小叶(3)5~7枚,花萼斜钟状,长约 9 mm;旗
瓣先端微凹。
3.小叶 9枚,椭圆状披针形或狭椭圆形,先端渐尖(产
台湾)…………………2. 台湾山豆根 E. formosana
3.小叶(3)5 枚,通常倒卵形或宽椭圆形,
先 端 突 短 渐 尖, 叶 下 面 被 贴 伏 茸 毛( 产 云
南)………………………3. 伏毛山豆根 E. horsfi eldii
1.花萼管状,长 1 cm以上,上部较宽,下部狭窄(2.
管萼组 scet. Tubulosae)。
4.小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顶生小叶与侧生小
叶近等大,长 8~10.5 cm,宽 3.5~4.5 cm;花序长约
8 cm(产重庆、四川、湖北及湖南)…………………
4a. 管萼山豆根(原变种)E. tubulosa var. tubulosa
4.小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顶生小叶较侧生小叶大,
花序长 l4~16 cm。
5.叶片倒卵形,花萼管下部较长,约 9~10 mm(产
广西)……4b. 长序山豆根(变种)E. tubulosa var.
longiracemosa
5.叶片椭圆形,花萼管下部较短,约 4~5 mm(产
云南)……………4c. 短萼山豆根(变种)E. tubulosa
var. brevituba
分布于四川、重庆与贵州交界一带的山豆根属
植物仅有二种,一种为山豆根E. japonica,又名三
小叶山豆根(《中国主要植物图说》)、日本山豆
根、胡豆莲(《中国植物红皮书》);另一种为管
萼山豆根E. tubulosa,又名鄂豆根(《全国中草药汇
编》)、鸦片七(湖南)、胡豆连(四川)。在当
地民间均以根入药,称为“胡豆莲”。
2 胡豆莲药用记载
胡豆莲,药用全株,民间习用根,性味苦、寒,
有清热、解毒、消肿、镇痛等功效,主治肠炎腹泻、
腹胀、腹痛、胃痛、咽喉痛、牙痛、疮疖肿毒等症。
在重庆、贵州一带民间还用来治疗喉癌、食道癌等
症,但最常用于治疗咽喉痛、胃痛、腹痛,且据民间
介绍,其用于镇痛具有独特效果 [2]。
其实,早在 20世纪 50年代就有学者对胡豆莲进
行过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山豆根对恶性肿瘤
收稿日期:2009-01-06
基金项目:重庆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渝中医(2007)30号,渝中医
(2005)27号。
作者简介:林茂祥(1977-),男,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药用植物
资源与分类方面工作。
DOI:10.13728/j.1673-6427.2009.05.014
— 27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年第23卷第5期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Medicines
有显著效果,副作用小,安全,且不使白细胞减少。
试验动物一般状态良好,认为可在临床上试用 [3],但可
惜的是,至到现在,胡豆莲都还停留在民间中草药上。
在《湖南药物志(第三辑)》中有这样的记载:“三
小叶山豆根 E. trifoliolata Merr. [=E. japonica Hook. f.
ex Regel],……药用全株,民间习用根;据经验,
药效根大于茎,茎大于叶。性味功能:苦寒,气腥臭,
有小毒;清热镇痛。主治:胃、腹热痛,疮疖肿毒,
喉痛,牙痛。另本属植物湖南有两种,另一种管萼山
豆根 E. tubulosa Dunn.民间叫鸦片七、豆根,效用与
本种相同 ”[4],这说明胡豆莲在湖南民间也有类似的
应用历史。另雷耘等曾报道:“山豆根属 (Euchresta),
该属植物具有较强的清热、镇痛、消炎和抗癌等作
用,用于治疗咽喉痛、牙痛、胃腹痛、毒虫咬伤等
多种疾患均有疗效,特别是近年来从中分离出一些抗
癌活性成分 [5]。这为民间将二种山豆根都当作胡豆莲
用,而且还用于治疗癌症找到了理论依据。
3 中药山豆根的来源
而今中药所用山豆根,与胡豆莲的植物名山豆
根,属同名异物,它是多种植物的根茎入药时的中药
名称。《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收载的山豆根,其原
植物共有二种,即豆科植物柔枝槐(越南槐 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别名)和防己科植物蝙蝠葛
Menispermum dauricum DC.;前者因主产广西,故称
广豆根,后者为北方习用,称为北豆根 [6]。同时,各
地还有一些山豆根混淆品(伪品),如豆科一些木蓝
属植物的根及根茎,使用于江苏、湖北、河南、甘肃、
陕西等地。在湖南、福建、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紫金牛科紫金牛属一些植物的根也作山豆根用。
《中国药典》(2005版)仅将豆科植物越南槐
的干燥根及根茎收录为山豆根。而将北豆根从山豆根
中分出,单独收录为一味中药——北豆根,即成为
与山豆根并列而不同的中药 [7]。
4 胡豆莲的本草考证
虽然中药山豆根的植物来源很多,且相当混乱,
但是,据现有资料,目前各地中药山豆根商品中均没
有山豆根属 Euchresta植物的根茎。而据史料记载,
我国历史上中药所用山豆根,却包含山豆根属植物
的根茎。“山豆根属 ”,于 1935年我国科学名辞审
查会编印的《动植物学名词汇篇》首先采用,作为
Euchresta属的中文名,沿用至今 [1]。“山豆根 ”,始
见于宋代的《开宝本草》(974年),因苗蔓如豆而得
名,而后的本草也多有记载,但各 “本草 ”中所载 “山
豆根 ”不尽相同,其中包括现在所用的 “中药山豆根 ”
和 “植物山豆根 Euchresta spp.”。胡豆莲为地方名,
为了解其药用历史,我们对其原植物山豆根进行了本
草考证。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1249年,以
下简称《证类》)转《图经本草》(1061年)曰:“山
豆根生剑南山谷,今广西亦有之,以忠、万州者佳,
苗蔓如豆根,以此为名。叶青,经冬不调,八月采根
用。……广南者如小槐,高尺余……”.书中还附有
果州、宜州山豆根图,见图 1、图 2。明《本草品汇精要》
(1505年)把宜州(广西宜山).果州(四川南充)、
忠州(重庆忠县)和万州(重庆万州)列为山豆根的
地道产地 [8]。“广南者如小槐,高尺余 ”据后人研究,
其为现在使用的中药山豆根(广豆根),即为豆科槐
属植物越南槐,但是在四川、重庆却不产越南槐,因
而 “山豆根生剑南山谷,今广西亦有之,以忠、万州
者佳,苗蔓如豆根 ”所描述则被认为是山豆根属植物
[8,9,10]。有学者认为:宜州山豆根也为山豆根属植物 [8,9];
而果州山豆根,则是现在豆科木蓝属植物 [8],即土豆
根。但是图中果州山豆根为 5小叶羽状复叶,叶形与
小叶数均与木蓝属植物不合,反而更似山豆根属管萼
山豆根,差别仅是分枝较图中少;而且在川东地区,
豆科木蓝属植物多为马棘亚组的植物,特别是作为山
豆根地道产地的忠县和万县,据我们调查和相关资料
查阅 [11],现已知仅产马棘和多花木蓝两种,这两种植
物在该地区为落叶灌木,与 “叶青,经冬不调 ”不符,
因而果州山豆根不是木蓝属植物。
《质问本草》(1782年)中描述山豆根,见图
3。“生湿地树木下,苗高六七寸,布地,叶厚硬,
六月开小白花,晚秋熟实。” 且 “根叶原与山豆根无
异,再查其苗蔓如豆,经冬不凋,便是山豆根 ”。其
图示为三小叶复叶,总状花序,果实圆或长圆形,
这些特征和山豆根属 Euchresta植物特征完全相符;
从该图上所绘的植株整体形态来看,与我们采集的
山豆根属山豆根 E. japonica植物标本极为相似,而
且在我们野外调查中发现,山豆根 E. japonica的生
境和野外形态也与作者描述一致。因而可以确定《质
问本草》中收载的山豆根即为现在山豆根属的山豆
根 E. japonica。而后来的《新本草备要》(1919年)、
《中国药学大辞典》(1935年)收入的山豆根也为 E.
japonica,日本使用的山豆根亦为该种 [8]。
《植物名实图考》(1848年)卷十山草类山豆
根,见图 4。“生长沙山中,矮科硬茎,茎根黑褐,
— 28 —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年第23卷第5期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Medicines
根梢微白,长叶光滑如木犀而韧柔,微齿圆长,有齿
处边厚如卷,梢端结实数粒如碧珠,秋深实红如丹,
与小青无异。”《本草原始》(1612年)谓:“山豆根
生剑南山谷,八月采根用,苗长一尺许,叶两旁有
细曲纽,子成簇而色鲜红,粒似豆圆,名因此得 ”。
二者所指均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 (Ardisia)植物无疑,
而且四川、湖南现仍用紫金牛科朱砂根、百两金根作
山豆根使用。其实朱砂根、百两金早在《图经本草》、
《本草纲目》(1596年)中就已收载。《证类》转引《图
经》中百两金的记载:“味苦,叶似荔枝,初生背面
俱紫.结花实后背青面紫,高一二尺,凌冬不凋,初
秋开花青碧色,结实如豆大,生青熟赤。根入药,……
治壅热咽喉肿痛。”《本草纲目》则称:朱砂根与百
两金相仿,根甘凉无毒,主治咽喉肿痛。” 可见当时
山豆根与朱砂根,百两金是不同的三味药,是后人逐
渐将这些紫金牛属植物根茎当作山豆根用的。同样,
蝙蝠葛曾以蝙蝠藤之名收于清《本草纲目拾遗》(1765
年),其 “叶类葡萄而小,多歧,劲厚青滑绝似蝙蝠形,
故名。治腰痛,瘰疬 ”,它与蝙蝠葛的根茎的效用不
同。紫金牛属和蝙蝠葛的植株形态都与较早的本草记
载山豆根 “苗蔓如豆 ”毫不沾边,它们现在作山豆根
用,是因为与它们都有清热利咽的功效 [9]。
综上所述,作为地道产地的忠县和万县,既不
产越南槐,也不产蝙蝠葛,当地现已知的木蓝属植物
均为落叶灌木,在《证类》中同时也把紫金牛属植物
单独提出记载,因而我们认为《证类》和《质问本草》
中记载的山豆根应为现在的胡豆莲,所以最初记载
于本草的山豆根,是指包括胡豆莲在内的一些 “苗蔓
如豆 ”的豆科植物;后来人们又将一些 “种子如豆 ”
(“粒似豆圆,名因此得 ”)、且效用也相同(清热利
咽)的植物加入山豆根中,如紫金牛属植物;到近
代至现代,人们甚至将一些与原山豆根仅功效相似的
植物,都当山豆根入药(如蝙蝠葛),使得中药山豆
根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混乱。而真正的山豆根属
植物,由于本身对环境要求严格,分布范围较狭窄,
产量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被当作中药山豆根的
植物范围被渐渐扩大的同时,山豆根属植物反而却
因数量稀少而淡出中药商品市场,逐渐被人们遗忘,
仅在部分产区民间被当作民间习用药,而沿袭保留下
来,但同时都被各地冠以当地名,如重庆称胡豆莲、
湖南称鸦片七等,而不再被称为山豆根了。
5 结论
胡豆莲和现在的中药山豆根是属于同名异物。
在药用上,其 “清热利咽 ”的基本功效还是一致的,
而且胡豆莲在历史上也作为山豆根入药,只是到了
近现代才被人们从 “中药山豆根 ”中去除,因而胡豆
莲应为本草记载的正品山豆根之一。但在其它方面,
如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上,胡豆莲与越南槐、蝙蝠
葛是截然不同的,完全不能混为一谈。
参考文献
[1] 《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植物志 (42 卷 2 分册 )[M]. 北京 : 科学
出版社 ,1998.
[2] 林茂祥 ,刘正宇 ,任明波 ,等 . 金佛山濒危抗癌中草药——胡豆莲 [J]. 中
国林副特产 ,2007,(6):72-73.
[3] 江苏新医学院主编 . 中药大辞典 ( 上 )[M]. 上海 :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72:
182.
[4]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编 .湖南药物志 (第三辑 )[M]. 长沙 : 湖南人民出版
社 ,1979.10.
[5] 雷 耘 , 刘启宏 , 汪正祥 . 山豆根属几种植物的植物形态、孢粉学及同工
酶的研究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1995,29(2):220-224.
[6]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 全国中草药汇编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
社 ,1983.107.
[7] 国 家 药典委员会 . 中 国药典(一部). 北 京 : 化 学工业出版
社 ,2005.19-20,65-66.
[8] 窦金辉 , 李家实 , 阎文玫 . 山豆根的本草考证 [J]. 北京中医学院学
报 ,1989,12(6):38-40.
[9] 方立琼 , 郭济贤 . 中药山豆根的研究进展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
发 ,1992,4(2):94-106.
[10] 陈 介 ,孙 航 ,水野瑞夫 .山豆根属 (豆科 )植物订正兼论“华莱士线”[J].
植物分类学报 ,1992,30(1):43-56.
[11] 刘正宇,主编 . 重庆市三峡库区药用植物资源名录 [M]. 重庆 : 重庆出版
社 .2007.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