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细胞代谢组学用于羽扇豆醇干预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机理探究



全 文 :2014年3月 Vol.32 No.3
March 2014  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278~283
研究论文 DOI:10.3724/SP.J.1123.2013.11010
*通讯联系人.Tel:(021)34204833,E-mail:chaoyan@unimicrotech.com(阎超);Tel:(021)34204833,E-mail:wangyan11@sjtu.edu.cn(王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175092,21105064);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1YQ150072,2011YQ15007204,
2011YQ15007207,2011YQ15007210);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ZR1413600).
收稿日期:2013-11-05
细胞代谢组学用于羽扇豆醇干预
人乳腺癌细胞 MCF-7的机理探究
史栋栋, 况媛媛, 王桂明, 彭章晓, 王 彦*, 阎 超*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240)
摘要:应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结合细胞周期实验,研究羽扇豆醇体外抑制人乳腺癌
细胞 MCF-7增殖的作用机理。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正交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OPLS-DA)可以很好地
区分羽扇豆醇作用的 MCF-7细胞代谢谱与对照组细胞代谢谱,模型参数为:R2 Ycum=0.988,Q2 Ycum=0.964。
VIP(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值大于1的差异代谢物进一步用t检验进行单位分析,选择t<0.05(VIP>1)
的代谢物作为羽扇豆醇作用组的生物标志物,得到琥珀酸、磷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11种代谢差异物。结合羽扇豆
醇将细胞周期抑制在G1期这一现象,推测羽扇豆醇可能是主要抑制了三羧酸循环中的琥珀酰辅酶A的生成和底物
磷酸化生成ATP的反应来抑制 MCF-7细胞的增殖。本实验从代谢组学角度为乳腺癌抗肿瘤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羽扇豆醇;MCF-7细胞;乳腺癌;抑制机理;正交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细胞代谢组学;细胞周期
中图分类号:O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13(2014)03-0278-06
Mechanism research on the lupeol treatment on MCF-7
breast cancer cells based on cell metabonomics
SHI Dongdong,KUANG Yuanyuan,WANG Guiming,PENG Zhangxiao,
WANG Yan*,YAN Cha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
Abstract: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suppressive effects of lupeol on MCF-
7 breast cancer cels,and explore its mechanism on inhibit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MCF-7 cels based
on cel metabonomics and cel cycl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was used in
the cel metabonomics assay to identify metabolites of MCF-7 cels and MCF-7 cels treated with lu-
peol.Then,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was used to process
the metabolic data and model parameters of OPLS-DA were as folows:R2 Ycum=0.988,Q2 Ycum
=0.964,which indicated that these two groups could be distinguished clearly.The metabolites
(VIP(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1)were analyzed by t-test,and finaly,metabolites
(t<0.05)were identified to be biomarkers.Eleven metabolites such as butanedioic acid,phos-
phoric acid,L-leucine and isoleucine which had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classification were se-
lected and preliminarily identified due to the accurate mass.Cel cycle assay was analyzed by FACS-
Calibur.Since the cels in the phase of G1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treatment of lupe-
ol,we speculated that lupeol has a blocking effect on the generation of succinyl-CoA and the reac-
tion of substrate phosphorylation of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of MCF-7 cels.This study provided a
novel approach to the mechanism research on the lupeol treatment on MCF-7 breast cancer cels
based on cel metabonomics.
Key word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lupeol;MCF-7 cels;breast canc-
er;inhibition mechanism;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cel
metabonomics;cel cycle
 第3期 史栋栋,等:细胞代谢组学用于羽扇豆醇干预人乳腺癌细胞 MCF-7的机理探究
  代谢组学作为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是通过考
察生物体系受刺激或扰动后(如将某个特定的基因
变异或环境变化后)其代谢产物的变化或其随时间
的变化来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途径的一种技术[1]。
它不仅能够研究药物引起的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
还能够研究药物本身的代谢和动力学变化,更能直
接反映药物干预下体内生物学变化和动力学变
化[2]。通过认识生物体代谢指纹图谱变化的原因,
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所揭示
的生物化学变化很容易与传统手段的测定结果联
系,更容易评价药效作用和发现药物作用的生物化
学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3]。代谢组中常用的分析平
台有GC-MS、LC-MS和 NMR等,其中 GC-MS优
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力,加上其庞大的化合物谱
库为鉴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使得 GC-MS在
代谢组学研究中显示出突出的优势[4,5]。
  羽扇豆醇属于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水果、
蔬菜和中草药等植物中[6]。大量的体外和动物实验
证明羽扇豆醇在抗炎、抗菌、抗疟疾、抗恶性肿瘤增
殖、抗血管再生等方面有很大的潜能[7],并且已经有
实验证明羽扇豆醇对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黑
色素瘤等肿瘤有明显的抗癌活性[8,9]。因此,羽扇
豆醇是具有很大潜力的天然抗肿瘤药物。
  本课题以羽扇豆醇作用于乳腺癌细胞,基于
GC-MS联用技术发现潜在的生物代谢差异标志物,
并结合细胞周期实验结果对羽扇豆醇作用于乳腺癌
细胞 MCF-7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从代谢组学的角
度为羽扇豆醇的抗肿瘤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PEGASUS 4D GC×GC-TOF/MS(美国LECO
公司);LNG-T88台式快速离心浓缩干燥器、L-35
低温冷阱(太仓市华美生化仪器厂);CO2 培养箱
(美国Thermo公司);XW-80A漩涡混合器(上海
青浦沪西仪器厂);倒置显微镜(日本 Olympus公
司);96孔培养板(丹麦Nunc公司);全自动酶标分
析仪(美国Thermo公司);流式细胞仪FACSCali-
bur(美国BD公司);
  胎牛血清购于美国Gibco公司,DMEM/HIGH
GLUCOSE DMEM培养基、PBS(磷酸盐)缓冲液、
胰蛋白酶均购于赛默飞世尔生物化学制品有限公司
(北京);四甲基偶氮唑盐(MTT)、碘化丙啶(PI)、
RNaseA酶购于美国Sigma公司;二甲基亚砜(DM-
SO)购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甲醇(HPLC
级,德国 Merck公司);吡啶(分析纯)购于国药集团
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硅烷化试剂 N,O-双三甲基硅
基三氟乙酰胺(BSTFA)(含 1% 三甲基氯硅烷
(TMCS))购自上海安谱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甲氧
胺、2-氯苯丙氨酸均购自美国Sigma公司。
  人乳腺癌细胞 MCF-7购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细
胞库。
1.2 MTT实验测定羽扇豆醇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将 MCF-7细胞培养于含10%的胎牛血清的
DMEM培养液中,置于5%CO2、37℃恒温箱中培
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加入0.25%胰蛋白酶消化
后,配成含量为4×104 个细胞/mL,接种于96孔
板,每孔接种100μL(4×10
3 个细胞/孔)。培养12
h后添加药物羽扇豆醇,使其质量浓度梯度为10、
25、50、100、200μg/mL。每组5个复孔。加完药后
置于5%CO2 培养箱中,于37℃恒温下继续培养。
继续培养的时间梯度为24、48、72 h。然后加入20
μL5 mg/mL的MTT溶液,再继续培养4 h,吸取上
清液,每孔加入150μL DMSO,酶标仪测定570 nm
处的吸光度(A),计算平均吸光度和抑制率。抑制
率=(对照组的A 值-实验组的A 值)/(对照组A
值-空白组A 值)×100%。
1.3 细胞提取及衍生方法
  取一皿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倒掉培养基,用生理
盐水(0.9%NaCl水溶液)清洗3遍以去除培养基中
复杂物质的影响。清洗完毕后,液氮猝灭以防止活
细胞在环境变化下代谢发生变化,影响代谢物的考
察。液氮猝灭后,每皿加入1 000μL甲醇-水(4∶1,
v/v)溶液,用细胞刮刀刮下细胞置于样品瓶(玻璃)
中,在样品瓶中加入少量氯仿(体积为前述甲醇-水
溶液体积的1、5),使得细胞中的非极性成分溶在提
取液中。然后加入10μL 0.3 mg/mL的2-氯苯丙
氨酸作为内标。涡漩,于4℃细胞超声破碎仪中破
碎细胞(功率20%,破碎3 min,期间开5 s,关5 s),
使代谢物质全部溶出,更加全面地提取代谢物。在
4℃、4 000 r/min下离心15 min,去除大分子蛋白
等物质。
  取800μL上述上清液至GC进样瓶中,室温下
真空干燥,用氮气对样品进行再次干燥后,加入80
μL甲氧胺(15 mg/mL,溶剂为吡啶),混合1 min,
于30℃下反应90 min后,加入80μL BSTFA和40
μL正己烷,于70℃下反应90 min。
1.4 GC-TOF/MS条件
  色谱柱为 DB-5MS色谱柱(30 m×250μm×
0.25μm,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进样量为1μL。
·972·
色 谱 第32卷
进样口温度为270℃,程序升温:起始温度为80℃,
保持2 min,以10℃/min升至180℃,以5℃/min
升至240℃,以5℃/min升至290℃,保持9 min。
接口温度为260℃;离子源温度为200℃。载气为
氦气,载气流速为1 mL/min。电子能量70 eV,全
扫描方式,扫描范围为m/z 30~600,以20张/s的
速率采集TOF质谱图。
1.5 数据统计方式
  将 GC-MS获得的所有原始质谱数据通过
ChromaTOF软件(v3.30,Leco Co.,USA)转化成
CDF格式,然后用ChromaTOF软件对数据进行峰
识别、峰对齐、基线矫正、峰面积归一化预处理。导
入SIMCA-P 11.5软件进行多维分析。在本实验中
采用正交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区
别各组代谢物差异。结合评价 OPLS-DA模型质量
的3 个关键指标 (R2 X,概括 X 矩阵结实率;
R2 Ycum,反映模型的稳定性;Q2 Ycum反映模型的
预测性;其中R2 Ycum和Q2 Ycum越接近1说明模
型的稳定性和预测性越好)及根据 OPLS-DA模型
得到的变量权重值(VIP,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找到潜在的代谢差异物(其 VIP>1)。
实验中采用了t检验,以验证多维统计中得到的差
异物是否具有显著差异[10]。搜索数据库为 NIST
数据库。
1.6 羽扇豆醇对 MCF-7细胞周期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确认羽扇豆醇对 MCF-7细胞的抑
制作用,并且为全面阐述羽扇豆醇抑制 MCF-7细胞
的作用机理,本实验进行了细胞周期实验。
  取一皿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使
得每孔有3×105 个细胞。培养12 h后,分别加入
25μg/mL和50μg/mL羽扇豆醇,作用24 h。24 h
后,加入胰蛋白酶消化细胞至细胞可以用移液管或
枪头轻轻吹打下来时,轻轻吹散细胞,将其收集到离
心管内。于约1 000 g离心力下离心3~5 min,沉
淀细胞。小心吸除上清液,残留约50μL左右的培
养液以避免吸走细胞。加入约1 mL预冷的PBS缓
冲液,重悬细胞,并转移到1.5 mL离心管内。再次
离心沉淀细胞,小心吸除上清液,残留约50μL左右
的PBS缓冲液以避免吸走细胞。轻轻弹击离心管
以适当分散细胞以避免细胞成团。
  细胞固定:加入1 mL预冷至4℃的70%(v/v)
乙醇水溶液,轻轻吹打混匀。固定12 h后于1 000
g左右离心力下离心3~5 min,沉淀细胞。小心吸
除上清液,残留约50μL左右的70%乙醇,以避免
吸走细胞。加入约1 mL预冷的PBS缓冲液,重悬
细胞。再次离心沉淀细胞,小心吸除上清液,轻轻弹
击离心管以适当分散细胞,避免细胞成团。
  染色后进行流式细胞检测和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羽扇豆醇对乳腺癌细胞 MCF-7的抑制作用
  图1为5个浓度梯度的羽扇豆醇和3个作用时
间对乳腺癌细胞 MCF-7增殖的影响。由图1可以
明显地看出,在羽扇豆醇作用时间为24 h,作用浓
度为10和25μg/mL时,抑制率低于10%,对MCF-
7细胞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当羽扇豆醇的浓度
增加到50μg/mL以上时,抑制率明显上升,均在
70%以上,并且50、100和200μg/mL羽扇豆醇的
抑制作用没有明显的差异。当作用时间增加到48
和72 h时,抑制作用更加明显,且高浓度的抑制效
果好于低浓度。实验结果说明,羽扇豆醇对乳腺癌
细胞 MCF-7的抑制作用不仅有时间依赖性,也具有
浓度依赖性。与文献[11,12]报道的羽扇豆醇对乳腺
癌细胞有抑制作用的研究结果一致。
图1 羽扇豆醇浓度及作用时间对 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
Fig.1 Inhibition effects of lupeol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nd reaction times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MCF-7 cells
2.2 基于GC-TOF/MS技术的细胞代谢组学分析
  MTT实验结果显示,当羽扇豆醇的作用浓度
高于25μg/mL时,对 MCF-7细胞的抑制率基本都
在70%以上。由于细胞代谢组学使用的代谢物均
为活细胞的代谢物,因此选择羽扇豆醇作用浓度和
作用时间时不仅要考虑其对 MCF-7细胞的抑制作
用,还要考虑保持 MCF-7细胞的低致死率,因此最
终选择羽扇豆醇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分别为10
μg/mL和24 h。以前述甲醇-水混合液与三氯甲烷
的5∶1(v/v)混合液为提取液,液液萃取提取细胞代
谢物,经硅烷衍生化后利用 GC-MS技术分析细胞
代谢物。图2为其中典型的 MCF-7细胞对照组和
羽扇豆醇24 h作用组的GC-TOF/MS代谢物谱图,
·082·
 第3期 史栋栋,等:细胞代谢组学用于羽扇豆醇干预人乳腺癌细胞 MCF-7的机理探究
在S/N=10时,MCF-7细胞的代谢谱图的分子特 征峰个数在500~600之间。
图2 MCF-7细胞对照组和10μg/mL羽扇豆醇作用24 h干预组代谢物的GC-TOF/MS基峰色谱图
Fig.2 Typical GC-TOF/MS base peak chromatograms of metabolite profiles of
control MCF-7 cells and10μg/mL lupeol treated MCF-7 cells for 24 h
表1 GC-TOF/MS分析人乳腺癌细胞 MCF-7对照组与
羽扇豆醇24 h作用组代谢差异物的鉴定结果
Table 1 List of identified differential metabolites of MCF-7
breast cancer cells in lupeol 24 h treatment group as
measured by GC-TOF/MS
Metabolite
in cels
Retention
time/min
VIP
valuea)
Fcb) p
valuec)
L-Alanine  7.5269  4.50 -1.25  1.27×10-3
L-Leucine  9.6111  3.45  1.59  7.49×10-3
DL-Isoleucine  9.8912  2.17  1.65  6.61×10-3
Glycine  10.0909  8.42  2.99  9.97×10-5
Butanedioic acid  12.2887  1.32 -1.27  0.04
L-Aspartic acid  12.7671  2.89 -3.37  1.55×10-6
L-Proline  12.8753  6.14 -3.41  1.48×10-3
L-Asparagine  13.7919  1.25 +∞ 4.29×10-6
Phosphoric acid  16.6373  4.49  6.29  5.55×10-5
D-Mannose  18.1765  3.18 -∞ 8.01×10-4
Ribitol  20.4451  1.32 -1.60  5.49×10-3
 a)VIP values indicate 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each metabolite
to the grouping;metabolites with higher VIP values are more
influential.
b)Fold change(Fc)is the ratio of the mean value for measured
cel line samples obtained from lupeol treatment group to that
from the control group.Fold change with a positive value indi-
cates a relatively higher concentration present in lupeol treated
group while a negative value means a relatively lower concentra-
tion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c)p was calculated with Student’s t test.p<0.05 means statisti-
cal significance.
  羽扇豆醇分别作用于 MCF-7细胞6、12和24 h
后,在上述优化的色谱条件下,分别对细胞样品进行
分析,采集 GC-TOF/MS数据并进行多维统计处
理。
  考虑到干扰因素的复杂性,为了消除非药物作
用的影响,最大化组间分离,并寻找各组间的差异代
谢物,利用有监督的 OPLS-DA方法去除与样品分
类无关的信息,对不同时间点样本的细胞代谢全谱
进行分析。图3显示的是 GC-TOF/MS细胞代谢
物全谱数据的 OPLS-DA得分图,该模型包含4个
主成分,R2 Ycum=0.988,Q2 Ycum=0.964,说明
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率较高;且得分图显示对照组
与给药组样本能明显区分,作用24 h的差异物区别
最大。
图3 人乳腺癌细胞 MCF-7代谢物的OPLS-DA分类图
Fig.3 OPLS-DA results of metabolites of
MCF-7 breast cancer cells
  VIP值是OPLS-DA有监督性分析方法中评价
变量贡献的最常用方法,根据VIP>1.0和p值<
0.05(t-test),通过 NIST和标准库,对一些具有显
著性差异的物质进行了初步的结构鉴别。本实验单
独将差异性最大的对照组和羽扇豆醇24 h作用组
两组进行OPLS-DA模型分析,获得了11种细胞代
谢差异物(见表1)。
  在肿瘤细胞代谢物中,丙氨酸、天冬氨酸、脯氨
酸、琥珀酸、甘露糖和核糖醇的含量下降。亮氨酸、
异亮氨酸、甘氨酸、天冬酰胺和磷酸的含量上升。琥
珀酸的含量下降、磷酸的含量上升可能是羽扇豆醇
破坏了 MCF-7细胞能量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造成
的[13]。亮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天冬酰胺均可以
通过转氨作用脱掉α-氨基生成有机酸类物质,再通
·182·
色 谱 第32卷
过分解代谢作用而生成三羧酸循环的底物,作为能
量的来源[14]。也有可能是三羧酸循环受到了抑制。
丙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的含量下降,可能是因为
药物抑制了 MCF-7细胞的氨基酸代谢[15]。
2.3 细胞周期分析
  基于代谢组学数据,为了进一步研究羽扇豆醇
作用于 MCF-7细胞后的作用机制,我们考察了羽扇
豆醇对 MCF-7细胞周期的影响。在这个实验中,羽
扇豆醇作用时间为24 h,作用浓度为25μg/mL和
50μg/mL。结果见图4和表2。首先溶剂对于细胞
几乎没有影响。在排除溶剂影响的前提下,羽扇豆
醇主要将细胞抑制在细胞周期的G1期(synthesis)。
羽扇豆醇作用浓度为25μg/mL和50μg/mL时,
G1期细胞所占比例从50.92%分别增长到61.69%
和63.61%。同时S期的细胞数量显著下降,推测
可能是由于羽扇豆醇抑制了 MCF-7细胞中蛋白质
和能量的合成,从而使得停留在 G1期的细胞数量
上升,S期的数量下降[16]。
图4 羽扇豆醇作用于 MCF-7细胞24 h的细胞周期图
Fig.4 Distributions of cellular DNA in control MCF-7 cells and lupeol treated MCF-7 cells for 24 h,
determined by FCM (flow cytometry)and the occupation of cell phase in all cells
a.control;b.solvent(methanol/DMEM(1/60,v/v));c.lupeol(25μg/mL);d.lupeol(50μg/mL).
2.4 代谢差异物及作用机理推测
  G1期细胞内进行着一系列极为复杂的生物合
成变化,如合成各种核糖核酸(RNA)及核蛋白体,
这些物质的形成导致结构蛋白和酶蛋白的形成,为
S期DNA的复制准备物质和能量[17]。羽扇豆醇将
细胞阻滞在G1期,所以推测羽扇豆醇的作用机理
可能与能量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琥珀酸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18],它的
含量下降,磷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天冬酰
胺的含量上升,均可能是因为三羧酸循环受到了抑
制。三羧酸循环是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是机
体将糖或其他物质氧化而获得能量的最有效方式。
在琥珀酸硫激酶(succinatethiokinase)的作用下,琥
珀酰-CoA的硫酯键水解,释放的自由能用于合成三
磷酸鸟苷(guanosine triphosphate,GTP),再生成
ATP,作为能量的来源。羽扇豆醇可能抑制了琥珀
·282·
 第3期 史栋栋,等:细胞代谢组学用于羽扇豆醇干预人乳腺癌细胞 MCF-7的机理探究
酸硫激酶的活性而使得底物磷酸化的反应受到抑
制,磷酸的含量上升。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受到
抑制后,琥珀酸的含量下降。
  综合分析,羽扇豆醇主要抑制了细胞中的能量
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使得细胞在 G1期不能够充
分地准备S期进行 DNA复制所需要的能量和物
质,从而使得G1期细胞数量大量上升,S期细胞数
量急剧下降。
3 结论
  本文以 GC-MS技术为平台,通过多元统计分
析等手段探索了羽扇豆醇作用于 MCF-7细胞后细
胞代谢物的变化,结果表明加药组和未加药组存在
显著的差异。对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物质进行分析,
得到了L-丙氨酸、磷酸等11种代谢差异物。并结
合羽扇豆醇将 MCF-7细胞抑制在 G1期的细胞周
期实验结果,推测羽扇豆醇主要通过抑制三羧酸循
环代谢途径中琥珀酰辅酶A的生成和底物磷酸化
生成ATP的反应来抑制 MCF-7细胞的增殖。
  本研究利用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中药活性物质
作用于细胞的生物化学变化,并且与传统手段的测
定结果相联系,为药物的机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
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1] Xu G W,Yang J.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许国
旺,杨军.色谱),2003,21(4):316
[2] Saleem M,Kweon M H,Yun J M,et al.Cancer Res,2005,
65(23):11203
[3] Xia J F,Liang Q L,Hu P,et al.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夏建飞,梁琼麟,胡坪,等.分析化学),2009,37
(1):136
[4] Huang Q,Yin P Y,Lu X,et al.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
tography(黄强,尹沛源,路鑫,等.色谱),2009,27(5):566
[5] Zhou J,Wang S Y,Chang Y W,et al.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周佳,王霜原,常玉玮,等.色谱),2012,
30(10):1037
[6] Beveridge T H,Li T S,Drover J C.J Agric Food Chem,2002,
50(4):744
[7] Hifzur R S,Mohammad S.Life Sci,2011,88:285
[8] Mohammad S,Imtiyaz M,Olya W,et al.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9,388:576
[9] Mostafa M G,Larsen M T,Love R R.J Bangladesh Col Phys
Surg,2010,28(3):157
[10] Yu X W,Wu Q,LüW,et al.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
raphy(余欣慰,吴谦,吕望,等.色谱),2013,31(7):691
[11] Lu H M,Liang Y Z.Journal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卢红
梅,梁逸曾.分析测试学报),2008,27(3):325
[12] Saleem M.Cancer Lett,2009,285(2):109
[13] Jia W.Medical Metabonomics.Shanghai: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ique Publishing House(贾伟.医学代谢组学.上
海:上海科学与技术出版社),2011:52
[14] Huang Y S,Zhang G Y.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
gy.Beijing:Science Press(黄诒森,张光毅.生物化学与分
子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73
[15] DeBerardinis R J,Lum J J,Hatzivassiliou G,et al.Cel
Metab,DOI:10.1016/j.cmet.2007.10.002
[16] Sporn M B,Suh N.Carcinogenesis,2000,21:525
[17] Sherr C J,Roberts J M.Genes Dev,1999,13:1501
[18] He H B,Shi X Z,Chen J,et al.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
tography(和红兵,石先哲,陈静,等.色谱),2012,30(3):
245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