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29卷第 1期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Vo.l 29, No. 1
2007年 2月 Acta Ag ricu lturae Unive rsitatis Jiangx iensis Feb. , 2007
文章编号:1000 - 2286(2007)01 - 0156 -02
长筒石蒜的 C带分析
秦瑞云 ,邓传良*
(河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 河南 新乡 453007)
摘要:对长筒石蒜 C -带进行了初步研究 ,研究表明其染色体 2 n=16。对于 M型染色体 , 带纹主要以末端带为
主;而对于 T型染色体 ,主要出现了着丝粒带纹 ,同时也出现了随体带。同时 , 对于石蒜属染色体可能的进化方
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长筒石蒜;C -带;染色体
中图分类号:S682. 2+90. 1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C - band ofLycoris long ituba
Q IN Rui -Yun, DENG Chuan - Liang*
(Co llege of L ife Science, Henan No rm alUniversity, X inxiang 453007 , China)
Abstract:The C - band in Lycoris longituba was studi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Lycoris longituba
chromosome numbe rw as 16 , whose C - banding w as telomere band fo rM chromosomes and cen tromeric band
for T chromosomes. A sate llite band w as also seen on the T ch romosome. The application of ch romosome C -
band in karyo type evo lution o fLycorisHerb is d iscussed in this pape r.
Key words:Lycoris long ituba;C - band;ch romosome
石蒜属 (LycorisHerb)植物作为球根花卉 ,其品种众多 ,有红花 、粉红花 、黄花 、淡红紫色 、百合型 、白
长筒型等 ,叶期像兰花 ,花期似金灯 ,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 ,可用于切花 、盆花和地被植物造景;此外 ,有
些种类含有的石蒜碱 、加兰他敏 、力可拉敏等 ,为临床医疗的要药。因此 ,石蒜属植物不仅是一类很有开
发潜力的花卉资源 ,而且也是颇有发展前途的药用植物资源。石蒜属植物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染色
体形态和数目变异很大 ,有二倍体 、三倍体 、四倍体及非整倍体 ,存在染色体多样性。由此可见 ,石蒜属
植物是细胞遗传学 、发育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的优良实验材料 [ 1] 。
长筒石蒜(Lycoris longituba Y. H su etQ. J. Fan)隶属于石蒜属植物 ,为中国特有种 ,分布范围非常狭
小 ,主要分布在江苏 、安徽等地 ,但其花色奇特 ,并具花型变异也非常大 ,有的还具有幽香 ,这为杂交育种
选配亲本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同时 ,由于同时具有 M型和 T型染色体[ 2] ,长筒石蒜也是研究石蒜
属植物染色体进化很好的实验材料。本文对长筒石蒜的 C带进行了初步研究 ,期望能对探讨石蒜属植
物染色体的进化提供依据 。
1 材料与方法
长筒石蒜(Lycoris longituba)种球采自安徽琅琊山 。
(1)染色体标本制备 将换锦花的鳞茎水培发根 ,待根长至 1 ~ 2 cm时 ,用对二氯苯预处理 7. 5 h,
收稿日期:2006 - 09 - 25
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611030300),河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资金项目(051006)
作者简介:秦瑞云(1976 -), 女 ,助理实验员 , 主要从事植物遗传研究 , *通讯作者:邓传良 , E -m ail:DCL75@163.
com。
DOI牶牨牥牣牨牫牳牫牰牤j牣j jau牣牪牥牥牱牥牫牪
第 1期 秦瑞云等:长筒石蒜的 C带分析
箭头所示为随体带
图 1 长筒石蒜染色体的 C -带带型(1 200×)
F ig. 1 C - banded chrom osome at me tapha se in Lycoris long ituba(1 200×)
图 2 长筒石蒜 C -带核型图 (1 200×)
F ig. 2 Karyog ram o f C -banded karyo type of Lycoris longituba(1 200×)
然后用卡诺固定液固定 24 h, 60 ℃ 1 mo l /LHC l解离 10 m in, 450 g /L乙酸压片 ,液氮揭盖片 。 950 g /L
和无水乙醇分级处理 ,每级 10m in。
(2)C -带 稍微气干 ,置 0. 2 mo l /L HC l中于 60 ℃处理 2. 5 m in。蒸馏水冲洗后 ,在 Ba(OH)2饱
和液中于 20 ~ 25 ℃室温下处理 7 m in。蒸馏水冲洗干净 , 2×SSC盐溶液中于 60 ℃温育 60 m in,转入
G iem sa(pH6. 8)染色至显带 。
(3)显微摄影 蒸馏水冲
洗 ,气干后滴二甲苯 ,盖上盖玻
片 ,在油镜 (100×)下观察并
照相。
2 结果与分析
长筒石蒜染色体的 C带
带型图和核型图如图 1、图 2
所示。
染色体 C -带是指通过一
定的酸 、碱 、盐以及温度等因素
对染色体进行处理 , 借助 G i-
emsa等染料染色 ,使染色体在
一定位置出现深浅不同的区
域 ,而形成特定的带纹 。植物
染色体的 C -带 ,主要有 5种
类型:(1)着丝点带(centromer-
ic band),即着丝点及其附近
的带纹;(2)中间带 (in te rca la ry
band),即分布在染色体两臂上
的带纹;(3)末端带 ( te lome re
band),即位于染色体两臂末端
的带纹;(4)核仁缢痕带 (nu-
cleolar constriction band),即位
于核仁缢痕区 (次缢痕区 )的
带纹;(5)随体 带 ( sa te llite
band),即随体显带。由图 1可
知 ,长筒石蒜染色体 2 n =16。
M型染色体带纹主要是末端
带 ,而 T型染色体出现的主要是着丝粒带 ,并且在第四对染色体上出现随体带 (图 2)。
3 讨 论
对于石蒜属植物的核型 ,国内外学者研究很多 ,并且一直在争论两个问题:一是核型演化;一是多倍
体起源 。关于核型演化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是罗伯逊变化(Robe rtson ian change)引起的 。罗伯逊变化即
由 2条非同源(或同源 )染色体通过着丝点融合而合并成 1条染色体 ,或由一条染色体经过着丝点分裂
形成 2条染色体的过程 ,而检测罗伯逊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数目不同的染色体组含有相同的染色体
长臂数 。有关石蒜属的种间核型变异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该属是通过着丝点融合 ( fu-
sion)而演化 ,即由两个 “丁”型染色体并合而产生一个 “V”型染色体 ,染色体的数目逐渐减少;第二种观
点认为种间是通过着丝点断裂 (fission)而演化 ,即一个 “V ”型染色体分离而成为两个 “丁 ”型染色体 ,从
(下转第 163页)
157
第 1期 王传耀等:银耳热风换向干燥技术研究
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2)横向水平气流换向热风干燥 ,在现代木材加工干燥中技术成熟 ,本研究设计方案借鉴其成熟经
验 ,针对银耳干燥工艺低温快干的特点 ,深入现场研究新干燥工艺和设备 ,通过小试与部分中试 ,取得较
高效 、低耗 、优质的效果 ,方案可行。
4 讨 论
垂直气流热风换向干燥和横向水平气流热风换向干燥技术改造方案 ,尚有待在生产实践中继续完
善 ,以配套工业化生产适用技术 。特别是横向水平气流热风干燥自动化模拟 ,有待在干燥实践中调整优
化工艺参数 。该模拟控制还可应用于香菇类需预热起烘 、脱水 、定色等不同干燥温度阶段的食用菌热风
干燥 ,相应必须按方程 (2)控制 V、T———K 、N、Me 、 t等多变量 ,最终控制稳定的 M给定值。拟借鉴计算
机模拟程序编制设计 [ 5] ,如增加质衡算方程 、热衡算方程 、热传递方程等模型 ,深入研发其干燥工艺和
配套适用技术。
参考文献:
[ 1]秦俊哲 , 吕嘉栎.食用菌贮藏保鲜与加工新技术 [M ]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3:128 - 152.
[ 2]谢秀英 , 李杰 ,白崇仁 , 等.果蔬热风穿流干燥换向通风的研究 [ J] . 农业工程学报 , 1993, 9(2):82 -87.
[ 3]白洪涛. 胡罗卜穿流干燥过程分析及工艺优化 [ D] .北京:北京农业工程大学 , 1991.
[ 4]曹崇文 , 朱文学.农产品干燥工艺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M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9:191 - 200.
[ 5]陈龙健 , 刘德旺 ,吕黄珍. 5HCCX - 1. 6多单元带式干燥机干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 J] . 农业工程学报 , 2006, 22(2):
122 -126.
(上接第 157页)
而使染色体数目增多 ,即含 “V”型染色体的种为原始种 ,而含 “丁”型染色体的种是衍生的[ 3] 。
作者曾对换锦花的 C带进行了分析 ,其染色体全部为 T型染色体 ,研究表明带纹全部为着丝粒
带 [ 4] 。从本研究来看 ,长筒石蒜中 M型染色体出现的是末端带 ,而 T型染色体出现的主要是着丝粒带。
从可能的染色体进化方式来看 ,都不支持上述石蒜属核型演化的观点。可能是作者选择材料是二倍体 ,
而未对杂合多倍体进行 C带分析 ,无法进行正确的判断 。因此 ,还需进行后续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1]张露 , 蔡友铭 , 诸葛强 , 等. 石蒜属种间亲缘关系 RAPD分析 [ J] . 遗传学报 , 2002, 29(10):915 -921.
[ 2]徐炳声 , 黄少甫. 长筒石蒜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 J] . 植物分类学报 , 1984, 22(1):43 - 45.
[ 3]刘琰 , 徐炳声. 石蒜属的核型研究 [ J] . 植物分类学报 , 1989, 27(4):257 - 264.
[ 4]邓传良 , 周坚. 换锦花 C -带的初步研究 [ J] . 生物学杂志 , 2004, 21(2):18 -19.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