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4种苦苣苔科植物光合特性的比较



全 文 :第 35 卷第 4 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35,No. 4
2012 年 11 月 Journal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Nat. Sci.)

Nov. 2012
文章编号:1001-5051(2012)04-0446-07
4 种苦苣苔科植物光合特性的比较

郑月萍1, 沈宗根2, 姜 波2, 姜 武1, 吕洪飞1
( 1.浙江师范大学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2.常熟理工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江
苏 常熟 215500)
摘 要:以苦苣苔科植物半蒴苣苔(Hemiboea henryi Clarke)、温州长蒴苣苔(Didymocarpus cortusifolius (Hance)
W. T. Wang)、牛耳朵(Chirita eburnea Hance)和大花旋蒴苣苔(Boea clarkeana Hemsl.)为材料,测定并比较了
它们的生理生态因子、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
为双峰曲线,峰形也相似;4 种苦苣苔科植物均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以及较高的 CO2 补偿点和 CO2
饱和点,说明低光照(600 ~ 750 μmol·m -2·s - 1)和高 CO2 浓度(1 277 ~ 1 965 mg /m
3)可以有效促进植物的
生长和发育.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光合有效辐射从 0 μmol·m -2· s - 1增加到 1 400
μmol·m -2·s - 1,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和光化学猝灭值逐渐下降,表观电子传
递速率和非光化学猝灭值则增加;光化学量子产量、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化学猝灭的大小顺序为温州长蒴
苣苔 >牛耳朵 >半蒴苣苔 >大花旋蒴苣苔,非光化学猝灭均值的大小顺序为牛耳朵 >半蒴苣苔 >温州长蒴
苣苔 >大花旋蒴苣苔.表明 4 种苦苣苔科植物中,牛耳朵同时具有较高的光利用能力和光适应能力,是引种开
发的优选品种.
关键词:苦苣苔科;净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CO2 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参数
中图分类号:Q945. 11 文献标识码: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hotosynthesis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of four Gesneriaceae species
ZHENG Yueping1, SHEN Zonggen2, JIANG Bo2, JIANG Wu1, L Hongfei1
(1.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Zhejiang 321004,China;2.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and Food
Engineering,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 Jiangsu 215500,China)
Abstract:Eco-physiology parameters,photosynthesis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of four endangered Gesne-
riaceae species,Hemiboea henryi Clarke,Boea clarkeana Hemsl.,Chirita eburnea Hance,and Didymocarpus
cortusifolius (Hance)W. T. Wang,were determined. The curve of diurnal variation of leaf photosyntheses of
these Gesneriaceae species were similar and showed two peaks in a day with Wuxiu phenomenon. The low
light compensation points and light saturation points and the high CO2 compensation points and CO2 saturation
points suggested that low irradiation (600 ~ 750 μmol·m -2·s - 1)and high CO2 concentration (1 277 ~
1 965 mg /m3)would enhance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study on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
* 收文日期:2012-03-31;修订日期:2012-04-06
作者简介:郑月萍(1986 -) ,女,浙江绍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学.
通信作者:吕洪飞. E-mail:luhongfei63@ yahoo. com. cn
ters of four Gesneriaceae species showed that the quantum yield of PSⅡ linear electron (Yield)and photo-
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qP)decreased as 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 (PAR)increased from 0 to
1 400 μmol·m -2·s - 1,while the apparent 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port rate (ETR)and coefficients of
non-photochemical fluorescence quenching (qN)had reverse trends. The values of Yield,ETR,qP and qN
obtained from the four Gesneriaceae species had the different sequences,i e,D. cortusifolius > C. eburnea >
H. henry > B. clarkeana for Yield,ETR and qP,and C. eburnea > H. henryi > D. cortusifolius > B. clarkeana
for qN. Th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of four Gesneriaceae species showed that the photosynthetic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C. eburnea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s,and it would be a suitable candidate
used as preference species.
Key words:Gesneriaceae;net photosynthetic rate;light response curve;CO2 response curve;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属双子叶植物,是玄参目的重要类群,与玄参科的关系比较接近.苦苣苔科
植物全世界有 150 属 3 700 余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南部、非洲、欧洲南部、大洋洲至墨西哥的热带至温
带地区,中国已知有 58 属 463 种[1-3],其中 27 属 375 种为中国特有种,半数以上为狭域种.
苦苣苔科植物多数种类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科研保护价值[1-2].国内对苦苣苔科植物
的研究基本上侧重于其科研价值,如植物区系地理分布、系统进化、植物分类学等.近年来对苦苣苔科植
物的研究已逐渐从科研走向实用.该科植物许多种类在我国南方是传统的民间草药,为历代本草所记
载,尤其在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广泛使用.该科植物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清热、止咳平喘、活血、滋
补的功能.另外,苦苣苔科植物因花繁色艳、叶片独特及株形紧凑而深受花卉爱好者的赏识,如苦苣苔亚
科中著名的观赏植物非洲堇属 Saintpaulia、芒毛苣苔属 Aeschynanthus和大岩桐亚科的大研桐属 Sinning-
ia等.
值得一提的是,苦苣苔科植物具有非常特殊的生境,它们大多喜生于阴湿的山坡石缝中或岩洞附
近,也有许多种类生长在条件恶劣的崖壁上,并且绝大多数种类具有极强的耐荫性,分布于背阴或散射
光线处.在如此特殊的生境下生存,苦苣苔科植物肯定有其奇特的适应机制,其极强的耐荫性机理就是
值得研究的内容之一.
另外,特殊的生态环境,极低的自然繁殖率,再加上人类无休止的采挖及自然生境的不断丧失,野生
苦苣苔科植物愈来愈稀少,许多种类正处于濒危状态.
基于苦苣苔科植物的上述特征,迫切需要对苦苣苔科植物进行研究,对中国特有的濒危种类及具有
园艺观赏和药用价值的种类进行开发和保护.引种栽培就是保护、利用苦苣苔科植物的必由之路.在苦
苣苔科植物的栽培过程中,光照条件直接影响植株的生长速率和生长量,并进一步影响其生产周期和商
品质量[4].但是,以苦苣苔科植物为材料,对其生长栽培时所需光照条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光照条件
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可以很好地了解植
物对光照条件的需求.本研究通过对 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测定,研究了不
同苦苣苔科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需求,从而为研究苦苣苔科植物对特殊生境的适应机理提供借鉴,同时也
为苦苣苔科植物的合理栽培和养护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植物
2008 年 8 月从浙江省金华市九峰山采集了 4 种苦苣苔科植物:半蒴苣苔(Hemiboea henryi Clarke)、
温州长蒴苣苔(Didymocarpus cortusifolius (Hance)W. T. Wang)、牛耳朵(Chirita eburnea Hance)和大花
旋蒴苣苔(Boea clarkeana Hemsl.) ,并将这 4 种苦苣苔科植物种植在装有泥炭、沙土和腐殖土混合物的
744第 4 期 郑月萍,等:4 种苦苣苔科植物光合特性的比较
花盆中,放于浙江师范大学温室内进行培养和驯化.温室内的日温控制在 25 ~ 30 ℃ .每天 18:00 进行灌
溉,水分浸透土壤即可.
1. 2 测定方法
用便捷式叶绿素计测定 4 种苦苣苔科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找出最佳功能叶. 然后,在晴天从
07:00 左右开始,采用 GFS-3000 光合作用仪和 MINI-PAM叶绿素荧光仪,测定 4 种苦苣苔科植物最佳功
能叶的光合参数和荧光参数.
1. 2. 1 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测定
参见文献[5].采用 GFS-3000 便携式光合作用仪,对 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情况进
行测定.选择晴朗无风、光照充足的一天,在室外自然光强下测定 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
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测定从 07:00 持续到 18:00,每隔 1 h对同一叶片测定 1 次,并同步测定光合有效
辐射(PAR)、叶片表面温度(Tleaf)、空气相对湿度(Hr)、环境 CO2 浓度(Ca)、叶片与空气的水汽压亏缺
(VPD)等相关参数.测定时选取充分展开的叶片,且每次测定时均需稳定约 3 min 后才能开始数据采
集.
1. 2. 2 光响应曲线的测定
参见文献[6].将 CO2 浓度设定为 688 mg /m
3,用光合系统的可调光源在 0 ~ 1 400 μmol·m -2·s - 1
光强度下测定光响应曲线,回归法求得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
1. 2. 3 CO2 响应曲线的测定
参见文献[6].用内置式可调 CO2 供气系统在设定光合有效辐射为 600 μmol·m
-2·s - 1下测定
CO2 响应曲线,求得 CO2 饱和点和 CO2 补偿点.以上测定将叶温控制在 28 ℃ .
1. 2. 4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参见文献[5,7-8].叶绿素荧光参数用脉冲调制荧光仪 MINI-PAM 进行测定.测定之前植株需经过
30 min以上的暗适应,测定时记录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的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光化
图 1 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
学淬灭(qP)系数和非光化学淬灭(qN)系数.
1. 3 数据分析
GFS-3000 光合作用仪每次测定时记录 5
个数据,各项参数在 3 个植株上进行重复测
定.所得数据首先用 EXCEL 软件进行初步处
理,然后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以 95%可信度
水平上的最小显著性差异为差异显著,用
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 1 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与生理
生态因子的日变化
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都显示为不明显的双峰曲线,即具有“午休”现象,但日
变化规律不尽相同(见图 1).上午,随着光照强度增大、气温升高和相对湿度降低,植物酶系统充分活
化,光合作用加快,半蒴苣苔、大花旋蒴苣苔、牛耳朵和温州长蒴苣苔分别在 12:00,12:00,10:00 和
10:00出现第 1 个峰值;在 13:00,13:00,11:00 和 13:00 分别出现“午休”现象;之后,净光合速率又缓慢
回升,半蒴苣苔、大花旋蒴苣苔和温州长蒴苣苔在 16:00 达到第 2 个峰值,而牛耳朵在 17:00 达到第 2
个峰值;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净光合速率持续下降直至某一值.
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湿度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9].图 2 显示了 4 种
苦苣苔植物的 5 个生理生态因子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光合有效辐射在中午 12:00 达到最大值,随后又
844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年
逐渐下降;叶片表面温度先逐渐增加并在 14:00 达到最大值 44. 19 ℃,后逐渐下降;空气相对湿度在
08:00 和 18:00 具有最大值;叶片与空气的水汽压亏缺的变化趋势和叶片表面温度的变化趋势相似;而
环境 CO2 浓度具有和空气相对湿度相同的变化趋势.
图 2 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生理生态因子日变化情况
对净光合速率和 5 个生理生态因子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以进一步分析 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净光
合速率和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见表 1)显示,半蒴苣苔和大花旋蒴
苣苔的净光合速率和环境 CO2 浓度呈负相关. 净光合速率较大时,叶片固定的 CO2 比较多,引起环境
CO2 浓度的降低;午间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时,环境 CO2 浓度达到最低;之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4 种
苦苣苔科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降低而使环境 CO2 浓度逐渐回升.光合作用需要许多酶的参与,而酶的
表 1 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的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
物种
净光合速率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系数
环境 CO2 浓度 光合有效辐射 叶片表面温度 空气相对湿度 水汽压亏缺
半蒴苣苔 - 0. 814** 0. 295ns 0. 757** - 0. 719* 0. 727*
大花旋蒴苣苔 - 0. 868** 0. 161ns 0. 815** - 0. 860** 0. 764**
牛耳朵 - 0. 499ns - 0. 482ns 0. 443ns - 0. 701* 0. 418ns
温州长蒴苣苔 - 0. 585ns 0. 107ns 0. 552ns - 0. 576ns 0. 489ns
注:ns表示 P > 0. 05;* 表示 P < 0. 05;**表示 P < 0. 01.
944第 4 期 郑月萍,等:4 种苦苣苔科植物光合特性的比较
活性大小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和温度呈正相关.因此,叶片表面温度与半蒴苣苔及大花旋蒴苣苔的净光
合速率之间存在极大的正相关性.同时,光合有效辐射与 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之间没有显著
相关性,这可能是因为光照强度通过其他的环境因子间接影响了 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图 3 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光响应曲线
2. 2 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光响应曲线
光响应曲线(见图 3)显示:4 种苦苣苔科
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
而迅 速 增 加,光 合 有 效 辐 射 超 过 200
μmol·m -2·s - 1后增加缓慢,至光合有效辐
射为1 000 μmol·m -2·s - 1时达到最大值,之
后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 表 2 显示了半蒴苣
苔、大花旋蒴苣苔、温州长蒴苣苔和牛耳朵的
光补偿点分别为 48. 73,13. 66,6. 64 和 63. 47
μmol·m -2·s - 1,而它们的光饱和点相近并
明显低于一般植物.
表 2 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CO2 补偿点和 CO2 饱和点
物种 光补偿点 /(μmol·m -2·s - 1)光饱和点 /(μmol·m -2·s - 1) CO2 补偿点 /(mg·m -3) CO2 饱和点 /(mg·m -3)
温州长蒴苣苔 6. 64 ± 0. 39a 718. 44 ± 27. 12a 122. 50 ± 4. 36a 1 306. 55 ± 20. 85a
大花旋蒴苣苔 13. 66 ± 1. 75a 684. 00 ± 16. 73a 180. 17 ± 9. 43b 1 960. 80 ± 22. 61b
半蒴苣苔 48. 73 ± 9. 28b 642. 17 ± 102. 88a 170. 28 ± 14. 07b 1 294. 76 ± 21. 30a
牛耳朵 63. 47 ± 14. 22c 675. 00 ± 88. 39a 123. 95 ± 5. 03a 1 279. 04 ± 100. 75a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 0. 05).
图 4 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 CO2 响应曲线
2. 3 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 CO2 响应曲线
CO2 响应曲线(见图 4)显示:4 种苦苣苔
科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从负值开始增加,环境
CO2 浓度在 295 ~ 786 mg /m
3 时增加速度较
快,并达到最大值,之后略有下降. 如表 2 所
示: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 CO2 补偿点均介于
118 ~ 196 mg /m3;而 CO2 饱和点高于 1 277
mg /m3,大花旋蒴苣苔的 CO2 饱和点甚至达到
了 1 965 mg /m3 .
2. 4 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
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表示 PSⅡ的实际光
化学效率,是 PSⅡ所吸收的光量子中用于光化学反应的比例.此数值是一个表征植物光合作用能力高
低的变量.从图 5(a)可以看出: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的平均值大小为温州长蒴苣
苔 >牛耳朵 >半蒴苣苔 >大花旋蒴苣苔,且都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而下降.这说明:吸收相同光能
后,温州长蒴苣苔将更多的光能用于光化学过程;同时,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4 种苦苣苔科植物吸
收的光能中用于光化学过程的比例下降.表观电子传递速率是反映实际光强条件下的表观电子传递效
率的.表观电子传递速率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而变化的曲线如图 5(b)所示,为一单峰曲线:在低光强
下,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表观电子传递速率无明显差异;当光强超过 100 μmol·m -2·s - 1时,随着光强
的增加,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表观电子传递速率都增加,且增加速度以温州长蒴苣苔显著大于牛耳朵和
半蒴苣苔,更大于大花旋蒴苣苔,光饱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大小顺序是:温州长蒴苣苔 >牛耳朵 >半蒴
苣苔 >大花旋蒴苣苔;当光强超过 600 ~ 800 μmol·m -2·s - 1后,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表观电子传递速
054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年
率随光强进一步增加而急剧下降.光化学淬灭反映了 PSⅡ所捕获的光量子转化成化学能的效率,代表
PSⅡ反应中心开放部分的比例,其值越高,表明 PSⅡ反应中心原初电子受体 QA 库越大,PSⅡ反应中心
开放的比例也越大,从而使天线色素所捕获的光能以更高的比例用于推动光合电子的传递,促进电子传
递能力的提高.由图 5(c)可知: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光化学淬灭值相差不显著;且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
增加,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光化学淬灭以大致相同的幅度下降.这表明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PSⅡ
反应中心逐渐关闭.非光化学淬灭反映了 PSⅡ天线色素吸收的光能以热的形式耗散的那部分光能,对
光合机构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非光化学淬灭值大,表示叶片通过热耗散的部分较多,从而阻碍植物利
用所捕获的光能充分有效地用于光合作用.从图 5(d)可看出,随着光合有效辐射从 0 μmol·m -2·s - 1
增大到 1 400 μmol·m -2·s - 1,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非光化学淬灭值也逐渐增加. 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
非光化学淬灭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为:牛耳朵 >半蒴苣苔 >温州长蒴苣苔 >大花旋蒴苣苔,表明在强光下
牛耳朵能够将更多的光能以热的形式耗散掉,从而不易发生光抑制.
图 5 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
3 讨论与小结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和生产力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又是一个对环境条件变化很敏
感的生理过程[10]. 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曲线,具有“午休”现象. 分析
“午休”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实验测定期间金华地区较高的光辐射形成了光抑制;也可能是气温升
高,空气相对湿度降低,暗呼吸和光呼吸速率的增加导致光合速率下降[11];还有可能是由于光照强度的
增加,其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强,使环境 CO2 被迅速利用,但小环境内的 CO2 含量是有限的,从而使苦苣
苔科植物的光合作用出现低谷,此时 CO2 成为小环境内苦苣苔科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限制性因
子.光合作用第 2 个峰值的出现,可能是随着光合作用的减弱和苦苣苔科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 CO2 或
气流交换,使小环境内的 CO2 浓度又升高的缘故.环境 CO2 浓度的降低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的现象,也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设施栽培 CO2 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即设施内增施 CO2 气肥可以提高叶片的光
合作用速率和果实品质[12].“午休”现象出现的另一种可能是,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也逐渐
增大,需要较多的水分供应,植物通过关闭气孔来有效调节其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蒸腾,由于气孔的关
154第 4 期 郑月萍,等:4 种苦苣苔科植物光合特性的比较
闭使胞间 CO2 浓度下降,净光合速率也随之下降,因而出现“午休”现象.
净光合速率和 5 个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的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各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并对植物的净
光合速率产生影响.因此,为了有效避免光合午休现象的发生,可以采取适度的遮荫,以降低叶片表面温
度和叶片与空气的水汽压亏缺,增加空气相对湿度.与此同时,适当增加环境 CO2 浓度也能够提高 4 种
苦苣苔科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可以作为植物需光特性的主要指标,用来衡量其需光量[13]. 4 种苦苣苔科植
物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说明它们是耐阴植物,其生境中往往具有较低的光照强度.因此,在
人工栽培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度遮荫,以降低光照强度.
CO2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其含量多少直接影响到光合作用的进行
[14-15]. CO2 饱和点和
补偿点是判断植物是否具有高光合效率遗传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16]. 4 种苦苣苔科植物均具有较高的
CO2 饱和点和补偿点,说明它们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在大棚栽培时可以适当提高环境中的 CO2 浓度.
通过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分析可获得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情况[17].对 4 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叶绿素荧光
特征的分析可知,PSⅡ潜在活性和光能转化效率的高低顺序为温州长蒴苣苔 >牛耳朵 >半蒴苣苔 >大
花旋蒴苣苔,顺序在前者可以形成更多的化学能(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和还原型辅酶Ⅱ) ,为光合碳同化
提供充分的能量和还原力,形成更多的光合产物,表现出更加良好的光合生理性能.高的非光化学荧光
猝灭能力有利于光能的耗散,但降低了光化学猝灭能力,阻碍了植物高效地利用所捕获的光能及更有效
地用于光合作用.牛耳朵和半蒴苣苔具有较高的非光化学猝灭值,说明牛耳朵和半蒴苣苔在逆境(如强
光)条件下为避免过强光对光系统的损伤,光合系统运转受抑制. 这符合植物光合机构的自我保护机
制.因此,从光合生理角度出发,牛耳朵为开发引种的优选品种,不仅因其有特殊的观赏美感,而且具有
较强的光能利用能力与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文采,潘开玉,张志耘.中国植物志:第 69 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271-273.
[2]李振宇,王文采.中国苦苣苔科植物[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李振宇.苦苣苔亚科的地理分布[J].植物分类学报,1996,34(4) :341-360.
[4]姜卫兵,庄猛,韩浩章,等.彩叶植物呈色机理及光合特性机理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05,32(2) :352-358.
[5]Dai Yajuan,Shao Minmin,Hannaway D,et al. Effect of Thrips tabaci on anatomical features,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chlorophyll fluo-
rescence of Hypericum sampsonii leaves[J]. Crop Prot,2009,28(4) :327-332.
[6]吕洪飞,皮二旭,王岚岚,等.遮荫处理的白英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1) :
1-6.
[7]刘文海,高东升,束怀瑞.不同光强处理对设施桃树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1999,25(3) :2069-2075.
[8]林植芳,彭长连,林桂珠. C3、C4 植物叶片叶绿素荧光猝灭日变化和对光氧化作用的响应[J].作物学报,1999,25(3) :284-290.
[9]Lü Chengguo,Ma Lei,Shi Yan. Study on the diurnal changes of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the impact factors of 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 in
autumn[J]. Am J Plant Physiol,2009,4(1) :18-23.
[10]李新国,许大全,孟庆伟.银杏叶片光合作用对强光的响应[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5,31(4) :354-360.
[11]罗青红,李志军,伍维模,等.胡杨、灰叶胡杨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6,26(5) :983-988.
[12]孟繁莹,王铁生,王化民,等.西洋参光合生理特性[J].特产研究,1996(2) :9-11.
[13]滕建国,高长启,林玉梅,等.加拿大黄桦幼苗光合特性的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06,35(2) :527.
[14]韩文军,廖飞勇,何平.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对闽楠光合形状的影响[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23(2) :62-65.
[15]朱林,温秀云,李文武.中国野生种毛葡萄光合特性的研究[J].园艺学报,1994,21(1) :31-34.
[16]李延菊,李宪利,张序,等. 3 个扁桃品种的光合特性[J].林业科学,2006,42(11) :23-28.
[17]Van Kooten O,Snel J F H. The use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nomenclature in plant stress physiology[J]. Photosynth Res,1990,25(3) :147-
150.
(责任编辑 薛 荣)
254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