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品种间的致病性测定



全 文 :j
’ ` 西 农 学 院 学 报 19 9 1 , 10 ( 2 ) : 9 5一 9 6
J o u r n a l o f G u a n g x i A g r i e u l t u r a l C o l }e g e
黑腐病菌 ( ax n t h o m o n a s e a m 刀e : t r is )与拟南芥 ( A r ab ido sP is t h a il an a)
品种间的致病性测定
樊妙姬
(实验中心 )
甘蓝 黑腐病 菌 (ax o zh o m o an : c am p e a t r is p v . 。 a m脚 s t r is )主要 以十字花科植物为 寄主 , 引起 黑腐病的病原菌 , 是在 世界范围对农业造成严重危害的病原菌之一 ` ’ ) . 拟南芥
臼 , ab ido sP is ht a ial an )是十字花科植物 , 做为经典遗传学实验材料 己有 40 多年历史 ② .
它具有较少染色体组和重复 D N A 序列 , 易诱变 、 易种植 、 个体小 、 结实多等适 J “植物分
子遗传学研究的特点 , 被广泛用于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 .
甘蓝黑腐病菌是拟南芥的病原菌之一 , 本实验找到简单 、 适合的接种观察方法 ; 筛选
了 4 0株菌株及 2 2个拟南芥品种 ; 测定了其间的致病性 ; 发现适合 的致病菌株 、 不致病菌
株及敏感和抗病品种 , 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
1 材料和方法
菌株 : X . e . p v . e a m洲 s r r 拈8 0 0 4 , 7 4 3 e , 5 2 8 , 2 0 3 1 , 1 1 4 3 , 1 12 0 , 10 6 7 , L a x 6 , 1 6 4 8 ,
16 8 5
,
19 6
,
1 14 7
,
2 0 3 2
,
P H W 1 19
,
5 2 9
,
1 1 4 4
,
4 0 4
,
4 0 3
,
K o u v 4
,
1 14 6
,
2 7 9
,
16 4 5
,
L 3
,
19 2 8
,
4 5
,
17 1 1
,
2 4 0
.
X
,
e
.
P v
.
m a l v c e a r u m 6 3 3
,
1一 1 . X . e . P v . 丙 t ia 淞9 6 9 ,
19 3 9
,
9 0 0 0
,
9 0 0 1
,
9 9 2
,
2 2 4 8
,
9 9 1
,
9 9 6
.
X
.
e
.
P v
. 砂 a se o il , X . e . P v . v a s e u lo ur m 7 0 2 ,
.X .c p v
`
eP al gr
o il i.
拟 南 芥 品 种 : J T一 , Z u 一0 , S y一。 , P o 一 l , a L ^ 一O , F L 一3 , G E一 , A -L 0 ,
B u R 一 0 , C 。一 1 , C T 一 1 , B E一 O , T u 一 1 , K I L 一O , K A S一 1 , S L 一 l , M 卜O . L ,一 6 ,
C o l u m b i a
,
O Y 一 0 , N O 一 0 , L L 一 0 .
菌株及拟南芥的培养条件等见参考文献 4 , 5 . 接种方法为 ,将菌液稀释至 1护个细胞
/ m L
,用注射器 (不带针头 ) 挤 11之人叶中 , 2 5℃并保持相对湿度约为 6 0% 一 5 5% , 3一 s d 后
观察症状直至接种后 10 d . 细菌在叶组织中菌数变化情况的测定方法 ,见参考文献 4 .
2 试验结果
将 4 0 株黑腐病菌株分别接种到 2 个不同的拟南芥品种上 , 发现不同的茵株在不同植
株品种上反应不同 , 在相同的品种上反应也不一样 . 除 X . c . 。 106 7 以外 , 其他菌株致病灼
况 与 x . c . c8 0 4 相 同 , 即除 在 O Y 一。 上不致病外 , 在其他品种 上 均致病 . 而 比较
本文 . 9 90 { 6一 2 8收到 .
. X。
. 。 10 6 7 和x . 。 . 。 0 0 84 的致病性 , 除在 C ol u m ib a 上反应不一样外 , 在其他品种则是一样
的 . 其中较有意义的品种有 lJ . 1 , c ol u m ib a , o y 一 0 , 结果见表 1 .
表 1 黄单胞杆菌对拟南芥的致病性测定结果
. . . .
. . 助. .
-
. , . . . . , . . . . . . . 口. 口门 . . . . . . . . . . 口 口. 月. . . . . 助 ,
曰 石卜
p 日 1 ~ 1 ,西万 右. 二 吓( 9士
C o l u m b ia O Y 一0
+十工气c . c l 0 6 7
万…c . c 80 0 4
+ 表示致病
一表示不致病
比较测定 x . 。 . 。 10 6 7 和 x . 。 . 。 8 0 0 4 在 C ol u m ib al .l 中的菌数变化情况 , 发现在接种后
2 4 h 两者菌数增长情况几乎一样 . 2 4一 7 2 h , X . 。 . 。 8 0 0 4 增长速度最快 , 9 6一 6 8 h 又有一
高速增长期 , 至 % h 后症状开始 出现 , 随后加重 . 接种 .x .c o l o 6 7 后 24 h 直至 120 h , 菌
数几乎没有继续增长 。 1 20 h 后有一增长期 , 但菌数仍未达到 72 h 时 x . 。 . 。 8 0 04 的增长水
平 . 此后菌数增长量也不大 , 至试验结束叶组织无症状 , 植株生长正常 . 以上结果多次重
复性好 , 并已从此相互关系出发 , 克隆了 x . 。 . 。 10 67 的无毒基因 (另文发表 ) , 可 以认为
它是一个负向因子 , 决定了 x . 。 . 。 1 0 6 7 的寄主专一性 。 它的存在可激活 C ol u m b ia 中相应
的抗性基 因表达 , 而使 x . 。 . 。 10 6 7 在 C o l u m b i a 上不致病 . 1司11寸筛选 了 C o l u m b i a 对
.x 。
.
0 10 67 感病的突变体 (另文发表 ) , 从而充分证实了该关系的正确性 , 亦初步证实 了该
关系 gc cn 一份 r一gc cn 理论模式的存在 。
3 讨论
s o m cr v il 。 〔5 , 测定了 甘蓝黑腐病菌对拟南芥的致病性 , 对症状进行了描述 , 同时测
定了接种病菌后叶组织中叶绿素的变化情况 , 但未找到适合于深人研究的菌株及拟南芥品
种 。 D a vi s ,6) 用拟南芥的细胞培养液作为研究材料 , 测定了培养液的酶学变化情况 , 研
究了植物保护性反应的诱导特征 , 对了解植物保护反应的诱导产生具有一定贡献 。 本实验
接种观察方法 , 简易可靠 , 重复性好 , 选到 了适于深人研究的菌株及拟南芥品种 . 从该关
系出发克隆了菌株 x . 。 . 。 106 7 的无毒基因及筛到了 C ol u m b ia 的突变体 , 从而初步证实了
该关系 g e n e一 fo r一 g e n 。 理论模式 的存在 。 s 一a s k a w i e z 〔” 测定了 尹 .妙 r i n君a 。 对拟南芥的致
病性 , 找到适宜菌株及品种 , 克隆 了有关无毒基因 。
拟南芥由于其 自身具有的优点 , 日益被 ) “ 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 , 成为典型 、
易操作的实验材料 . 建立以拟南芥为寄主的病原菌致病体系 , 研究其间分子遗传学关系 ,
对了解植物病原菌的致病 、 植物 的抗病遗传学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
参 考 文 献
1 M J D a n i e l s
.
A n n R e v P h y r
o P a th o l
,
1 9 8 8
,
2 6 : 2 8 5~ 30 2
2 F L a i b a e h
.
B o t A r e h i v
,
1 94 3
,
4 4 : 4 39一 4 5 5
3 G P R e d e i
.
A n n R e
v
G e n e t
,
19 7 5
,
9 : 川 一 12 7
4 M J D
a n ie l s
,
J G
e n e r a l M ie
r o b i o l o g y
,
1 9 8 4
,
1 3 0 : 2 4 4 7一 2 4 55
5 S C S
o m e vr il l
e
.
A r a b l
n f s e r y
,
1 9 8 9
,
2 6 : l ~ 9
6 K R D a v i s
.
M P M I
,
19 89
,
2
: 3 6 3 ~ 36 8
7 B S t a s k a w ie z
.
F a 1l e n L e a f L a k e C o n cf r e n e e A b 凡 t r a e r 呢 I g 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