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车前草中的熊果酸



全 文 : 2011, Vol. 32, No. 06 食品科学 ※工艺技术80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车前草中的熊果酸
孔 涛,范杰平 *,胡小芳,曹 婧,张 璐,童 声
(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摘 要:目的: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车前草中的熊果酸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以熊
果酸的提取率为响应值,通过回归分析各工艺参数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并由此预测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超
声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 75℃、乙醇体积分数 90%、功率 480W、液固比 5:1(mL/g)、提取时间 25min,该条
件下提取 3次,熊果酸的提取率达到 0.144%。结论: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车前草中熊果酸的预测准确、方
便,所得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高效、可行。
关键词:响应面法;超声提取;车前草;熊果酸
Optimizzation of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 of Ursolic Acid from Plantago asiatica L.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KONG Tao,FAN Jie-ping*,HU Xiao-fang,CAO Jing,ZHANG Lu,TONG Sheng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3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 of ursolic acid from Plantago asiatica L..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single-factor experiments,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extracting ursolic acid from Plantago asiatica L. following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traction parameters and
extraction rate of ursolic acid. Results: The optimal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f 75 ℃, ethanol concentration
of 90%, ultrasound power of 480 W, liquid/material ratio of 5:1, and extraction time of 25 min. Under the optimal extraction conditions,
the extraction rate of ursolic acid was 0.144%. Conclusion: The optimal extraction conditions ar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Key words: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Plantago asiatica L.;ursolic acid
中图分类号:TS2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1)06-0080-05
收稿日期:2010-06-05
基金项目: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YC09B012)
作者简介:孔涛(1984—),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分离。E-mail:b0421kongtao@163.com
*通信作者:范杰平(1974—),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化工分离和精细化工。E-mail:jasperfan@163.com
车前草又名车前、车轮草、猪儿草、钱串草等,
为车前科植物(Plantago asiatica L.)或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的干燥全草。车前草分布范围广,为传
统草药,具有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等功能,
并且有止泻、护肝、降压、降压血清转氨酶、抗癌、
抑菌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1]。车前草中主要的有效
成分有熊果酸、车前苷、桃叶珊瑚苷等。熊果酸(ursolic
a c id )又名乌苏酸、乌索酸,属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
界分布比较广泛。参照有关文献,目前对熊果酸的药理
作用研究比较多[2-7],对熊果酸提取的研究也比较多[8-11],
但对从车前草中提取熊果酸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采
用超声辅助提取车前草中的熊果酸,用响应面法系统优
化其提取工艺。以期为车前草提取物及其制剂的开发提
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车前草购自江西樟树天齐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烘
干、粉碎、过筛、脱脂,备用;熊果酸对照品(纯度≥
98%) 浏阳艾特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有限公司。
甲醇(色谱纯)、石油醚(分析纯)、无水乙醇(分析纯)
天津大茂化学试剂厂;高效液相色谱用水为二次水。
1.2 仪器与设备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四元泵及自动进样器、
DAD检测器) 美国安捷伦公司;KQ-600D型数控超声
清洗器(超声频率 40kHz、超声最大功率 600W、功率可
调 40%~100%、加热最大功率 800W、温度可调 10~
80℃)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分析天平、电子天
81※工艺技术 食品科学 2011, Vol. 32, No. 06
平 上海民桥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熊果酸的提取
将干燥的车前草粉碎后过筛,参照文献[12 ],取
20~40目的车前粉,用石油醚在 55℃脱脂 3次,干燥
备用。精密称取一定量的车前粉,加入一定量的乙醇,
称量,在一定的超声波功率下提取一定时间后,擦干
外壁,再称量,用乙醇补充缺失的质量,离心。用
注射器抽取一定量上清液,过 0.45μm滤膜,进行检测。
每个实验进行 3次平行实验。取其平均值。结果以提取
率(E )的来表示。

C×V
E/%=———× 100

m
式中:C 为熊果酸的质量浓度 / (g/mL);V为加入
乙醇的体积 /mL;m 为车前草的质量 /g。
1.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取熊果酸对照品 9.8mg,加甲醇定容至 10mL
的容量瓶中,摇匀,配成质量浓度 0.98mg/mL的对照品
溶液,分别进样 0 . 5、5、1 0、2 0、3 0μL,每个样
重复 3 次,分别进行进样分析。记录峰面积,绘制标
准曲线,得回归曲线 Y=401.21x+ 34.026,R2=0.9999,
其中 Y 为熊果酸峰面积 / (mAU·s );x 为进样量 /μg。
结果表明熊果酸在 0.49~29.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1.3.3 色谱条件
色谱柱:Eclipse XDB-C18柱(4.6mm×150mm,5μm);
柱温 25℃;流动相:甲醇 -水(0.1%的 H3PO4)(90:10,
V/V) [13];流速 1mL/min;检测波长λ=210nm。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
2.1.1 液固比对提取率的影响
在温度 30℃、功率 480W、乙醇体积分数 80%、
提取时间 20min的条件下,考察液固比 5:1~25:1(mL/g)
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 1 所示。
由图 1 可知,在实验范围内,熊果酸的提取率随
着液固比的增大而减小,这与普通回流提取规律正好相
反,这是由于在提取的过程中,车前草的质量固定,
随着溶剂的增加,超声波的穿透能力下降,所以熊果
酸提取率反而减少。为验证这一点,固定液固比,而
车前草的质量和溶剂量都相应增加,实验结果如图 2
所示。
从图 2 可以看出,同一液固比的条件下,随着车
前草质量的增加,溶剂量也相应增大,提取率反而下
降,同样也说明了超声波的穿透能力与车前草和溶剂的
量有很大关系,车前草和溶剂的量越大,穿透能力越
差,故熊果酸提取率越低。为了方便取样,同时保证
有较大的提取率,选择 2g 左右的车前草,采用 5:1的
液固比。
2.1.2 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固定液固比 5:1、超声功率 480W、乙醇体积分数
80%、提取时间 20min,在 30~70℃范围内考察温度对
熊果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 3 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车前草中熊果酸的提取率与提取温
度呈正相关,在 70℃时,熊果酸的提取率最大,考虑到
超声仪器实际的承受能力,选择 70℃为最佳提取温度。
图 1 液固比对提取率的影响
Fig.1 Effect of liquid/material ratio on extraction rate of ursolic acid
液固比(mL/g)
0.09
0.08
0.07
0.06
0.05
0.04



/%
5:1 10:1 15:1 20:1 25:1
图 2 相同液固比、不同车前粉对提取率的影响
Fig.2 Effect of Plantago asiatica L. amount at a constant liquid/
material ratio of 5:1 on extraction rate of ursolic acid
固体质量 /g
0.10
0.08
0.06
0.04
0.02
0.00



/%
1 2 3 4 5
图 3 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Fig.3 Effect of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n extraction rate of ursolic acid
温度 /℃
0.09
0.08
0.07
0.06
0.05
0.04



/%
30 40 50 60 70
2011, Vol. 32, No. 06 食品科学 ※工艺技术82
2.1.3 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
固定液固比 5:1、提取温度 70℃、提取功率 480W、
乙醇体积分数 80%,在 10~30min范围内考察提取时间
对熊果酸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 4 所示。
由图 4 可以看出,在超声波的作用下,熊果酸的
提取率随时间变长而逐渐增加,在 25min达到最大值,
随后减小。这可能是由于提取时间过长,一些糖类和
蛋白质等杂质慢慢溶出,使得溶液黏度增大,熊果酸
被吸附在固体基质上而不易被提取出来。因此应选择
25min作为最佳的提取时间。
2.1.4 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率的影响
固定液固比 5:1、提取温度 70℃、提取功率 480W、
提取时间 25min,考察乙醇体积分数(60%~100%)对提取
率的影响,结果如图 5 所示。
由图 5可知,熊果酸的在乙醇体积分数 90%左右提
取率最高。车前草中有很多极性不同的化合物,它们
最适合的溶剂极性各不相同[ 1 4 ]。因此,熊果酸的提取
率会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2.1.5 超声功率对提取率的影响
固定液固比 5 : 1、提取温度 70℃、乙醇体积分数
90%、提取时间 25min,在 360~600W范围内考察超声
功率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 6 所示。
从图 6可以看出,随着功率的增大,熊果酸的提取
率逐渐增大,当超过 480W后,其增大不是很明显,因
而选择 480W为最佳超声提取功率。
2.2 响应面法优化车前粉中熊果酸的提取工艺
2.2.1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
为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车前草中熊果酸的工艺条
件[15],采用经典的三因素三水平 Box-Behnken试验设
计,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精密称取 2g左右的车前粉
于具塞塑料管中,选取提取温度( A )、乙醇体积分数
(B)、超声功率(C)对车前粉中熊果酸的提取工艺进行优
化。具体方案及结果见表 1、2。
水平 提取温度 /℃ 乙醇体积分数 /% 提取功率 /W
- 1 60 80 420
0 70 90 480
1 80 100 540
表 1 响应面试验因素水平表
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in response surface design
试验号 A提取温度 /℃ B乙醇体积分数/% C提取功率 /% 实验值 /% 预测值 /%
1 0 - 1 1 0.098521 0.089080
2 - 1 0 1 0.06337 0.061083
3 - 1 0 - 1 0.062646 0.056565
4 1 - 1 0 0.100936 0.101227
5 - 1 1 0 0.07044 0.062693
6 0 1 - 1 0.078006 0.079834
7 1 0 1 0.100653 0.099277
8 0 0 0 0.1085597 0.100000
9 - 1 - 1 0 0.054403 0.054131
10 0 - 1 - 1 0.085573 0.079926
11 0 1 1 0.086069 0.084104
12 0 0 0 0.101516 0.100000
13 1 0 - 1 0.095539 0.090371
14 0 0 0 0.101054 0.100000
15 2 0 0 0.102413 0.076000
16 1 1 0 0.094782 0.087597
17 0 0 0 0.105489 0.100000
表 2 响应面试验方案及结果
Table 2 Scheme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response surface design
图 5 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率的影响
Fig.5 Effect of ethanol concentration on extraction rate of ursolic acid
乙醇体积分数 /%
0.11
0.10
0.09
0.08
0.07
0.06



/%
60 70 80 90 100
图 4 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
Fig.4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 on extraction rate of ursolic acid
时间 /min
0.11
0.10
0.09
0.08
0.07
0.06



/%
10 15 20 25 30
图 6 超声功率对提取率的影响
Fig.6 Effect of ultrasound power on extraction rate of ursolic acid
超声功率 /W
0.11
0.10
0.09
0.08
0.07
0.06



/%
360 420 480 540 600
83※工艺技术 食品科学 2011, Vol. 32, No. 06
2.2.2 模型评价
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表 2试验数据进行二次多
项式逐步回归拟合,得到的数学模型为:
Y=0.1+0.018A-0.001267B+0.003356C-0.005548AB+
0.001097AC- 0.001221CD- 0.015A2- 0.008588B2-
0.008176C2
模型方差分析结果和各项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列于
表 3 。
提取次数 第 1次 第 2次 第 3次 总和
熊果酸提取率 /% 0.097 0.035 0.012 0.144
表 4 最佳工艺条件及其验证
Table 4 Results of validation experiments under optimized extraction
conditions
方差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P值
模型 4.43415× 10-3 9 4.92684× 10-4 19.07588 0.0004
A 2.48692× 10-3 1 2.486923× 10-3 96.28948 < 0.0001
B 1.2842× 10-5 1 1.28423× 10-5 0.497233 0.5035
C 9.0109× 10-5 1 9.01086× 10-5 3.488854 0.1040
AB 1.2311× 10-4 1 1.2311× 10-4 4.766617 0.0653
AC 4.818× 10-6 1 4.81802× 10-6 0.186546 0.6788
BC 5.9658× 10-6 1 5.96581× 10-6 0.230986 0.6455
A2 9.5727× 10-4 1 9.57268× 10-4 37.06382 0.0005
B2 3.1054× 10-4 1 3.10536× 10-4 12.02344 0.0104
C2 2.8147× 10-4 1 2.81473× 10-4 10.89815 0.0131
残差 1.8079× 10-4 7 2.58276× 10-5
缺失项 1.406× 10-4 3 4.68683× 10-5 4.664877 0.0855
纯误差 4.0188× 10-5 4 1.00471× 10-5
总和 4.61495× 10-3 16
表 3 回归模型各项方差分析
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regression model
从表 3可以看出,模型的F=19.08、P=0.0004< 0.05,
说明本实验所采用的二次模型是很显著的。P A、P A 2、
PB2、PC2均小于 0.05,说明提取温度以及 3个因素的二
次项都具有显著影响;而交互项、乙醇体积分数、提
取功率及缺失项显著性较差,也说明三者的交互作用不
大。决定因素 R2=0.9608,也说明模型能够很好的反应
响应值的变化,拟合度好。各因素的效应关系为提取
温度>超声功率>乙醇体积分数。
2.2.3 响应面分析
由图 7可以看出,当提取功率和乙醇体积分数都固
定时,提取率随提取温度的变化幅度较大,而提取率
随着乙醇体积分数以及提取功率变化幅度较小,所
以,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较为显著。通过最优化
分析,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 76.51℃、乙醇体积
分数 86.96%、提取功率 496.32W、提取时间 25min、液
固比 5:1,预测提取率为 0.110%。但考虑到实际操作的
局限性,将车前草的提取工艺修正为提取温度 75℃、乙
醇体积分数 90%、提取功率 480W、提取时间 25min、
液固比 5:1。在此条件下,熊果酸的提取率为 0.097%,
与预测值基本相符,证实了该方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提取 3 次,熊果酸的提取率见表 4。
经过 3次提取,熊果酸的总的提取率达到 0.144%。
3 结 论
3.1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超声波辅助提取车前草
B:乙醇体积分数
/ %
0.110
0.097
0.084
0.071
0.058提


/%
100
95
90
85
80 60
65
70 75
80
A:
提取
温度
/℃
a.Y=f(A,B)的响应面和等高线图
提取功率固定在 0 水平。
C:提取功率
/ W
0.10400
0.09875
0.09350
0.08825
0.08300



/%
90
85
80 75
70 80
85
90
95
100
B:
乙醇
体积
分数
/ %
b.Y=f(B,C)的响应面和等高线图
提取温度固定在 0 水平。
图 7 各两因素的响应面和等高线图
Fig.7 Response surface and contour plots showing the pairwis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three factors on extraction rate of ursolic acid
C:提取功率
/ W
0.097
0.087
0.077
0.067
0.057提


/%
90
85
80
75
70 60
65
70 75
80
A:
提取
温度
/℃
c.Y=f(A,C)的响应面和等高线图
乙醇体积分数固定在 0 水平。
2011, Vol. 32, No. 06 食品科学 ※工艺技术84
中熊果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相关性
良好的方程,得到的最佳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 75℃、
液固比 5:1、乙醇体积分数 90%、提取时间 25min、超
声功率 480W,实验值与预测值相符,证实该方程的准
确性和实用性。在此条件下,提取 3 次,熊果酸的提
取率为 0.144%。
3.2 与传统的提取工艺不同的是,在一定液固比范围
内,熊果酸的提取率随着液固比的增大而减小,并且
在同一液固比的条件下,随着车前草和溶剂量的增大,
提取率也呈下降的趋势,这说明超声波的穿透力与溶剂
量呈负相关。
参 考 文 献 :
[1] 王鹏, 张忠义, 吴忠. 熊果酸在药物植物中的的分布及药理作用[J].
中药材, 2000, 23(11): 717-722.
[2] 司福亭, 李靖靖, 曾超, 等. 熊果酸的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进
展[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0, 27(1): 9-12.
[3] 张明发, 沈雅琴.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抗糖尿病药理[J]. 上海医药,
2010, 31(8): 347-350.
[4] 王莹, 黄莉莉, 李廷利. 熊果酸的镇静催眠作用研究[J]. 安徽农业科
学, 2010, 38(25): 13584-13585.
[5] LIU Jie. Oleanolic acid and ursolic acid: Research perspectives[J]. Jour-
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05, 100(1/2): 92-94.
[6] LIU Jie. Pharmacology of oleanolic acid and ursolic acid[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1995, 49(2) 57-68.
[7] SARASWAT B, VISEN P K S, AGARWAL D P. Ursolic acid isolated
from Eucalyptus tereticornis protects against ethanol toxicity in isolated
rat hepatocytes[J]. Phytotherapy Research, 2000, 14(3): 163-166.
[8] BARICEVIC D, SOSA S, DELLA LOGGIA R, et al. Topical anti-
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Salvia officinalis L. leaves: the relevance of
ursolic acid[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01, 75(2/3): 125-
132.
[9] SHUKLA Y N, ARCHANA RANI, TRIPATHI A K, et al. antifeedant
activity of ursolic acid isolated from Duboisia Myoporoides[J].
Phytotherapy Research, 1996, 10(4): 359-360.
[10] 李开泉, 晏细元, 廖婧媛. 山楂中熊果酸的提取及含量分析[J]. 食品
研究与开发, 2008, 29(12): 97-99.
[11] 孙来九, 王文丰, 郭人民, 等. 以枸骨叶为原料提取熊果酸工艺的研
究[J]. 现代化工, 2000, 20(9): 47-48.
[12] 范杰平, 何潮洪, 傅鹏飞. 柿叶中总三萜的提取以及熊果酸分离, 纯
化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07, 42(16): 1258-1261.
[13] LIU Longxiao, WANG Xiaocui. Olubility of oleanolic acid in various
solvents from (288.3 to 328.3) K[J]. J Chem Eng, 2007, 52(6): 2527-
2528.
[14] 张瑞芬, 范杰苹, 朱衷榜, 等. 超声辅助提取柿叶中的总黄酮和总三
萜[J]. 现代食品科技, 2008, 24(11): 1133-1136.
[15] 邹建国, 徐小龙, 刘燕燕, 等.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马钱子中
生物碱的工艺研究[J]. 食品科学, 2009, 30(16): 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