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茶藨子农药和医药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全 文 : 第 6卷 第 3期 现 代 农 药 Vol.6 No.3
2007年 6月 Modern Agrochemicals Jun. 2007
Š 专论与综述 Š
茶藨子农药和医药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何可群 1, 2,宋宝安 1*,胡德禹 1,周 霞 1
(1. 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教育部绿色农药和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25;2. 贵州民
族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贵阳 550025)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茶藨子 (Ribes L.) 国内外农药和医药生物活性研究方面的进展,主要包括
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应用概况,并对它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茶藨子;化学成分;农药活性;医药活性;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Q 946.8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284(2007)03-0010-03
Research Advance in Pesticidal and Medicinal Activity of Ribes L.
HE Ke-qun1,2, SONG Bao-an1*, HU De-yu1, ZHOU Xia1
(1. Key Laboratory of Green Pesticide and Agriculture Bioengineering Lab, Ministry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f Fine Chemicals,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2. Chemistry Department of
Guizhou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Guiyang 550025, China)
Abstract: The recent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Ribes L. at home and abroad has been reviewe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
of Ribes L., its biological activity of pesticide and medicine, and prevention and cure application have been introduced.
The developing prospects of Ribes L. have also been discussed.
Key words: Ribes L.; chemical constituents; pesticidal activities; medicial activities; research progress
茶藨子 (Ribes L.) 属于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茶藨子属植物,全世界约有 160种,我国有 59种 30
个变种,主要包括红茶藨子、粉茶藨子、白茶藨子、
黑茶藨子等,相关的植物种类还有醋栗。茶藨子在
我国的贵州、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青海、新
疆、吉林、黑龙江、湖北等地有广泛的资源分布[1]。
茶藨子的芽、花和嫩叶用沸水冲饮,可代茶用,具
有清热、明目、润肝、利尿、强心、抗菌之功能[2]。
茶藨子果实可入药,味酸,性温,具有解表之功能;
水煎服,主治感冒;果实含大量维生素 C,具有防
治坏血病和多种传染病的作用。茶藨子根和叶均含
有黄酮类成分,该类成分具有软化血管、降血脂、
调血压的功能,可进行保健药物的开发;民间验方
用其根泡酒,用于治疗风湿症[3]。
最近几十年来人们对抗菌、杀虫植物活性成分
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以此为
模板成功地开发了一些高效农药,如丙烯甲酸酯
类、拟银杏类、拟除虫菊酯等,在防治农作物重大
病虫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绿色农药对环境
生态的保护推动作用,植物源杀菌剂应用前景将会
更广泛。我国茶藨子属植物资源丰富,但对其化学
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还较欠缺,为了扩大资源利
用,本文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学者从茶藨子中分离
到的化学成分及其农药和医药活性研究结果作一
综述,为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
1.1 不饱和脂肪酸
师治贤等[4]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青臧茶藨
子种子中的脂肪酸进行了萃取及含量分析,结果表

收稿日期:2007–01–22;修回日期:2007–02–27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项目 (2003CB11440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 (NCET–04–0912);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项目 [黔科合 J字 (2005) 2009号]
作者简介:何可群 (1971—),女,云南云龙县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农药化学研究。
通讯作者:宋宝安 (1963—),男,博士,博导,教授。E–mail:songbaoan22@yahoo.com

2007年 6月 何可群,等:茶藨子农药和医药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1
明其种子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在 90%以上,其中α-亚
麻酸 26.23%,γ–亚麻酸 2.60%,亚油酸 43.21%。
1.2 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
茶藨子果实中有柠檬酸、苹果酸、胡萝卜素、
维生素 C (每 100 g 果实中含维生素 C 80~100
mg),维生素 E和糖类[5]。Lengsfeld C.等 (2004)[6]
从黑醋栗种子中提取到对人胃黏液中的幽门螺旋
杆菌有抑制作用的多糖类化合物。
1.3 含氰化合物
Lu Yinrong等[7]从黑醋栗(黑加仑)的种子中
分离出两个含氰化合物,结构如下:
OH
O
O
O
N
O
OH
OH
OH OH

OH
O
O
O
O
N
O
OH
OH
OH OH

图 1 茶藨子种子中分离得到的两个含氰化合物
1.4 黄酮类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又称黄酮体、黄碱素,是在植物
界中分布最广的一类成分。它们常以游离态或与糖
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这一类化合物大多具有颜
色。黄酮类化合物是由 C6–C3–C6构成的化合物的
总称,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周霞[8]从亨利茶藨子中
提取分离得到柚皮素。
O
OH
OH
OH
O

图 2 柚皮素
1.5 香豆素类化合物
香豆素 (coumarins) 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
具有苯并α-吡喃酮母核,自然界分布广泛,且药理
作用多样,是天然产物中重要的一类化合物。
笔者从亨利茶藨子根中提取分离出东莨菪素、
东莨菪甙、香豆素二甲醚 (滨蒿内酯) 等香豆素类
化合物。本实验室利用 GC-MS 技术从茶藨子中分
离鉴定出异秦皮定 (异白蜡树定)、6,7-二羟基香豆
素、5,6,7-三甲氧基香豆素、5-乙酰基-4,7-二甲氧基
-6-羟基苯并呋喃-2-酮等。
1.6 萜类
本实验室利用 GC–MS 技术从亨利茶藨子中
分离鉴定出石竹烯及其氧化物、杜松烯 (毕澄茄
烯)、别香橙烯等萜类化合物。
1.7 甾醇类化合物
周霞 [8]从亨利茶藨子中提取分离得到β-谷甾
醇。本实验室利用 GC–MS技术从亨利茶藨子中分
离鉴定出麦角甾醇、γ-谷甾醇等化合物。
2 生物活性
2.1 农药生物活性
钮绪燕等[9] 以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对
尖叶茶藨子 (Ribes maximowiczianum Kom.) 的杀
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尖叶茶藨子全株的
石油醚及二氯甲烷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玉米小斑等
7 种病原菌的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
作用,EC50为 763~4185 µg/mL不等。茶藨子的二
氯甲烷提取物抑制菌丝生长的活性明显高于其石
油醚提取物,并对烟草花叶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2000 µg/mL 的茶藨子的二氯甲烷提取物对番茄早
疫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69.7%。
周霞[8]以离体生长速率法对茶藨子根进行杀菌
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亨利茶藨子根皮氯仿粗提物
(1 mg/mL) 对小麦赤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及辣椒
枯萎病菌等三种病原菌有相对较高的活性,且对小
麦赤霉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为 90.94% (表 1)。
表 1 茶藨子根茎初提物的抗菌活性测定结果
茶藨子根茎
总提物/(1 mg/mL)
小麦赤霉病菌
抑制率/%
苹果腐烂病菌
抑制率/%
辣椒枯萎病菌
抑制率/%
乙醇提取物 25.09 12.38 23.42
甲醇提取物 59.93 57.18 51.58
石油醚提取物 62.37 59.90 54.05
氯仿提取物 90.94 76.24 62.84
茶藨子中所富含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及黄酮类
化合物在农药领域可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
长调节剂等[10]。东莨菪素能抑制豌豆芽生长,刺激
独脚金 (Striga asiatica) 发芽;千分之一浓度的柚
皮素喷于大米上能降低稻瘟菌感染 40%~90%,且
对人和家畜无毒性[11]。
2.2 医药生物活性
据报道,茶藨子种子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有
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增强免疫力、延缓衰

12 现 代 农 药 第 6卷 第 3期

老等药理作用[12];茶藨子全株中所含的香豆素类化
合物及黄酮类化合物有抗炎镇痛、抗真菌和细菌以
及抗肿瘤等广泛的药理活性[11,13]。
此外,茶藨子还有降血压、降血脂、活血等功
效,能治疗赤白痢疾、关节炎、肾炎及维生素缺乏
症[5],以及敛毒、除黄水,收敛各种脉管病等[14]。
黑茶藨子中含有的色素花色苷具有抑制假性近视
的功效[15],茶藨子汁具有提高单胺氧化酶的氧化作
用、治疗和预防帕金森病的功效[16]。
3 前景与展望
目前,国内外对茶藨子属植物的研究集中在其
果实和种子上,且主要是利用其浆果制作饮料、罐
头,提取染料花青素等。对茶藨子活性化学成分的
提取、分离、鉴定研究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
此有必要对茶藨子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做深
入的研究工作,筛选茶藨子属植物活性物质的抗植
物病原菌、抗病毒活性及抗癌活性,寻找绿色农药
及医药创制的先导源,通过结构修饰及优化,进一
步研究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物。
参考文献
[1] 陆玲娣. 中国茶藨子属的研究 [J]. 植物分类学报, 1995, 33 (1): 58
–75.
[2] 江德森, 牛佳牧, 肖艳. 吉林省长白山林区天然绿色食品资源产业
化开发及模式研究 [J]. 中国林副特产, 2004 (1): 5–9.
[3] 修荆昌, 张辉, 赵伟光, 等. 长白山区茶藨子属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4 (5): 75–77.
[4] 师治贤, 刘梅, 胡凤祖, 等. 青藏茶藨子种子中的脂肪酸含量分析
[J].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1): 149–151.
[5] 马木提库尔班. 新疆茶藨子中紫红色素的萃取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J]. 食品科学, 2002, 23 (12): 85–87.
[6] Lengsfeld C, Deters A, Faller G, et al.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saccharides from Black Currant Seeds Inhibit Adhes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to Human Gastric Mucosa [J]. J. Agric Food
Chem, 2004, 70 (7): 620–626.
[7] Lu Y R, Foo L Y, Wong H. Nigrumin-5-p-coumarate and Nigrumin-
5-ferulate, Two Unusual Nitrile-containing Metabolites from Black
Currant (Ribes nigrum) Seed [J]. Phytochemistry, 2002, 59 (4): 465–
468.
[8] 周霞. 大黄、茶藨子等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及生物活性研究
[D]. 贵阳: 贵州大学, 2006.
[9] 钮绪燕, 吴文君, 刘虎奇, 等. 虎耳草科植物杀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J]. 西北农业学报, 1996, 5 (2): 61–65.
[10] 花文廷. 杂环化学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434–444.
[11] 孙文基, 绳金房. 天然活性成分简明手册 [M]. 北京: 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社, 1998: 223; 324; 404; 507–508.
[12] 石任兵, 李祥. 中药化学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240.
[13] 钟地长, 张淑凤, 陈振锋, 等. 天然产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
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J].化学世界, 2006 (9): 561–565.
[14] 杨永昌, 何廷农, 卢生莲, 等. 藏药志 [M]. 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
社, 1991: 404–405.
[15] 日本发现对眼睛具有保护作用的植物 [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0, 7 (10): 22.
[16] 靳朝东. 以茶藨子汁提高单胺氧化酶的抑制作用——用于提高大脑
功能,治疗和预防帕金森病 [J]. 国外医学植物药分册, 1995 (3): 134.

(上接第 9页)
4) 使用肥料与农药,尤其对尤其对发展中国家
应进一步予以援助,并指导正确使用。同时,应实
施“害物综合治理 (IPM)”,以能确保环境和提高
效果。
4.2 粮食消费效率化
首先,对于人口增长快的国家,应予以控制。
其次,对于食品,应选择性摄取畜产品,减少
消耗粮食多的肉食品的消费;用单位面积产量高的
(如稻米) 谷物喂饲禽、畜;减少食品的浪费。
5 结语
农业中粮食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
的方面。随着人口的增长、生物能源需求的发展,
粮食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农业的发展、粮食的种植
与供应越来越重要。然而,与其他产业相比,由于
收益、付出的劳力等,不少人往往轻视农业,这会
更加增加世界粮食供应的危机。
作为支持农业稳产、丰产的农药和化肥,以及
作为支撑未来农业的生物技术,应得到全社会的进
一步理解,应以积极的态度去支持、去关心。这样
才能使这些农业的“支撑产业”得以健康的发展,
才能确保世界粮食的供应。
参考文献
[1] 张一宾, 张怿. 世界农药新进展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2] USDA.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 2004 Revision [R]. 2004.
[3] USDA. World Markets and Trade [R].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