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裸花紫珠的本草考证



全 文 :裸花紫珠的本草考证
张绮玲1,2,庞玉新1,杨全2,于福来1,王凯1,李伟3,谷陟新3,范佐旺1,2,张文晴1,2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农业部华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
点开放实验室,海南 儋州 571737;2.广东药学院 中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3.海南九芝堂
药业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 570311)
摘要: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 et Arn.)是海南大宗道地药材之一,在中国广东、广西、海南
以及东南亚的印度、越南、新加坡等地均有分布。裸花紫珠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是其同物异名、同名异
物现象较为严重,为求其能正确、合理地古为今用,本文对裸花紫珠的植物来源、药用历史以及混淆品进
行了本草考证,以期能为扩展裸花紫珠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裸花紫珠;本草考证
中图分类号:R282. 7 文献标志码:A doi:10. 3969 / j. issn. 1006-8783. 2014. 05. 032
文章编号:1006-8783(2014)05-0667-05
Herbal textual research of Callicarpa nudiflora
ZHANG Qiling1,2,PANG Yuxin1,YANG Quan2,YU Fulai1,WANG Kai2,LI Wei3,GU Zhixin3,FAN
Zuowang1,2,ZHANG Wenqing1,2
(1. Tropical Crops Genetic Resources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 Resources and Germplasm Enhancement in Southern China,Danzhou 571737,China;2.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3. Hainan Jiuzhitang
Pharmaceutical Co,Ltd. Haikou 570311,China)
Abstract: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 et Arn.,one of the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cals,is distributed widely
including Guangdong,Guangxi,Hainan in China and India,Vietnam and Singapore in Southeast Asia and other
places. Callicarpa nudiflora exhibits high medicinal value,but the phenomenon of synonym and homonym is
common. In this paper,the herbalogical study of plant origin,medical history of Callicarpa nudiflora as well as
its adulterants are reviewed,which may lay a foundation fo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allicarpa nudiflora.
Key words:Callicarpa nudiflora;herbalogical study
收稿日期:2014-06-11
基金项目:企业合作项目: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芳香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分析评价研究(JZT-PZS01);海南省国际科技合
作专项:热带芳香植物资源产业化开发技术引进(KJHZ2014-12)
作者简介:张绮玲(1989— ),女,硕士研究生,Email:15583608226@ 126. com;通信作者:庞玉新(1975—) ,男,博士,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南药资源研究与开发,Email:blumeachina@ 126. com。
网络出版时间:2014-10-08 14:37 网络出版地址:http:/ /www. cnki. net /kcms /detail /44. 1413. R. 20141008. 1437. 003. html
马鞭草科(Verbenaceae)牡荆亚科紫珠族紫珠属紫
珠亚属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 et Arn.) ,以
茎、叶入药,具有止血、抗炎、抑菌、细胞毒活性、增强免
疫等药理活性[1-3],临床应用普遍,药用价值显著。但目
前各地药用紫珠的种类繁多,均属于紫珠属,如:紫珠属
植物白棠子树、珍珠风、老鸦糊、广东紫珠(止血柴)、红
叶紫珠、华紫珠等[4],这些紫珠属植物多以叶、茎及根入
药,其功效也与裸花紫珠类同,因此裸花紫珠在临床用
药上容易出现品种混淆现象。为确保其用药安全、有
效,有必要对其进行本草考证,以正本清源,并为进一步
扩展裸花紫珠的临床用药范围提供理论依据。
1 裸花紫珠名称来源
“紫珠”一词始见于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5]
“紫珠:味苦、寒,无毒,解诸毒物,痈疽,飞尸,盅毒,毒
肿,下瘘,蛇,斑蝥,狂犬病毒,并毒汁服。亦煮汁洗疮
肿,除血长肤,一名紫荆,树似黄荆,叶小无丫,非田氏
之荆也,至秋子熟正紫,圆如小珠,生江东林泽间”。唐
广东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Oct. 2014,30(5)
代江东在今江苏、最南到江西一带,从道地判断此紫珠
不同今裸花紫珠,从功效可知为同属植物,今考证知此
处的紫珠是今马鞭草科的白棠子树 (Callicarpa
dichotoma(Lour.)K. Koch)[6]。此文也是首次提到“紫
珠”别名“紫荆”。
其后,诸家本草也均有收载,《日华子诸家本草》
沿用“紫荆”别名,在其木部下品[7]“紫荆木,通小肠。
皮梗同用,花功用亦同”;开宝年间的《开宝本草》[8]、
北宋《证类本草》[9-10]均引《本草拾遗》对紫珠的描述
“紫荆木:味苦,平,无毒。主破宿血,下五淋,浓煮服
之。今人多于庭院间种者,花艳可爱今附”。如图 1。
《本草品汇精要》也有紫珠的记载[11],其描述与《本草
拾遗》相吻合。
《本草衍义》[12]“紫荆木,春开紫花,甚细碎,共作
朵生,出无常处,或生于木身之上或附根上枝下直出
花,花罢叶出,光紧微圆,园间多植之”。明代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13]“紫荆:木似黄荆而色紫,故名,皮色红
而消肿,故称肉红;【释名】紫珠:皮名肉红、内消”。
《本草衍义》与《本草纲目》对紫荆的描述与现代《本草
纲目:白话精译彩色图文珍藏版》中紫荆图片甚是相
同,文中描述的紫珠与现代的裸花紫珠植物形态相差
甚大,更加像现代紫荆的植株特征,故此两处的描述将
紫 荆 和 紫 珠 混 淆 为 一 体[14]。 《中 药 大 辞
典》[15]2346-2347,2364,[16]3273-3275,3295,将“紫珠”和“紫荆”在本
草基原上作如下区分:“紫珠: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杜
虹花、白棠子树、华紫珠、老鸦糊的叶子”,“紫荆木:豆
科紫荆属植物紫荆的木部”。如图 2。证实了上述将
“紫珠”和“紫荆”混淆的推断。
中国紫珠在 1790 年开始被人为分类命名。1836
年,Hooker及 Arnott将 Beechey采自广州附近一种植物
定为裸花紫珠 C. nudiflora[17]。1951 年,国内张宏达首
次从真紫珠组到杯萼亚组到叶到聚伞花序最后检索到
裸花紫珠,文献中详细描述了裸花紫珠的形态特征及
地理分布,并指出:“本种具有卵状皮针形叶,下面被灰
褐色星状绒毛,上面干后变黑;花序强大,花序柄特别
长;萼与花冠无毛,花冠与果实干后亦变黑,极易区
别。”[18]为后期裸花紫珠的正品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并为后期《中国植物志》[19]收录。
广西医药研究所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名录》[20]
记载:“裸花紫珠 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 et Arn”,为
首次将裸花紫珠收录的本草著作;之后,1977 年版《中
国药典》一部[21]以“裸花紫珠”收录。《中国民族药志
要》[22]记载:“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 et Arn.裸花紫
珠(马鞭草科) [土家药]白腊卡蒙:全珠治便血,呕血,
跌打损伤,百日咳(不用叶)”,土家族为湘西北、川东
南、黔东北、鄂西南武陵山区、大巴山区,地域位置与裸
花紫珠的地理位置有所出入,所以此处出现的土家药
有待考证,但此处也证实裸花紫珠是中国历代已有的
本草药,因地域语言差异或者朝代更换,裸花紫珠植物
的名字一直在清以前未得以统一,也因此裸花紫珠在
后期的本草著作中存在较多的别名。《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23]均首次出现以别名“赶风柴”收录裸花
紫珠,《中药大辞典》:“赶风柴:为马鞭草科植物裸花
紫珠的带有嫩枝的叶。分布我国南部。”另部分本草以
裸花紫珠的植物形态特点命名记载,如:大斑鸠米、老
蟹眼、紫珠草[24]、百花茶、叶百花茶、细叶斑鸠花、大叶
斑鸠[25]等,部分本草为地方性语言,如:两广地区叫贼
仔药[26]、贼仔、贼仔叶[27],另一部分本草以裸花紫珠的
用法来记载,如:饭汤叶等
图 1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紫荆
Figure 1 Cercis chinensis in Chong xiu zheng he jing shi zheng
lei bei yong ben cao
图 2 《中药大辞典》紫荆
Figure 2 Cercis chinensis in the dictionar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图 3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裸花紫珠
Figure 3 Callicarpa nudiflora in Iconographia Cormophytorum
Sinicorum
866 广东药学院学报 第 30 卷
2 裸花紫珠现代本草记载
2. 1 本草基原及植物形态
考证裸花紫珠的药用基原可知,《中国植物志》、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只记载了裸花紫珠以叶入药;详
细的记载见于《现代本草纲目》:“马鞭草科紫珠属裸
花紫珠带嫩枝的叶”;而《海南药物志》、《海南药用植
物现代研究》均记载裸花紫珠以根、叶入药,《药用植
物名录》记载以裸花紫珠的茎、叶入药。故裸花紫珠的
药用基原为马鞭草科紫珠属裸花紫珠的叶、茎、根。裸
花紫珠地理分布首次出现在张宏达《中国紫珠属植物
之研究》:“印度;越南;马来;中国:广东,广西,海南”,
但文中的广东包括现在的香港。后期文献对裸花紫珠
生境分布完善如下:生于平地至海拔 1 200 m的山坡、
路旁、谷底、溪边林下或灌丛疏林林边或杂木林中。分
布于我国南部,如广东、广西、海南、香港等地,东南亚
的印度、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关于裸花紫珠植物形态的记载,对比《中药辞
海》[28]和《海南药用植物现代研究》等 10 余种本草著
作发现,虽各文献中的相关描述有细微差异,但大致如
图 3 所示,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 et
Arn.)为灌木至小乔木,高(1)3 ~ 4(7)m;老枝无毛而
皮孔明显,小枝、叶柄与花序密生灰褐色分枝茸毛。叶
片卵状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 12 ~ 22 cm,宽 4 ~ 7 cm,
顶端短尖或渐尖,基部钝或稍呈圆形,表面深绿色,干
后变黑色,除主脉有星状毛外,余几无毛,背面密生灰
褐色茸毛和分枝毛及亮黄色腺点,侧脉 12 ~ 18 对,在
背面隆起,边缘具疏齿或微呈波状;叶柄长 1 ~ 2 cm。
聚伞花序腋生,6 ~ 9 次分歧,宽 8 ~ 13 cm,花序梗长 3
~ 8 cm,花柄长约 1 mm;苞片线形或披针形;花萼杯
状,通常无毛,顶端截平或有不明显的 4 齿;花冠紫色
或粉红色,无毛,长约 2 mm;雄蕊长于花冠 2 ~ 3 倍,花
药椭圆形,细小,药室纵裂;子房无毛。果实近球形,径
约 2 mm,红色,干后变黑色。花期 6 ~ 8 月,果期 8 ~ 12
月。木材轻而坚韧,不易折断,适于作扁担等。
2. 2 裸花紫珠药用历史考证
考证历代文献,追溯最早关于裸花紫珠的功效记
载,为 1974 年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记录裸花紫珠药效
参阅大叶紫珠,此时的裸花紫珠在功效上还未与大叶
紫珠相区别,1977 年《海南药物志》首次根据中医辨证
记载裸花紫珠功效“止血止痛、散瘀消肿、祛风除湿”
之功能,可治“创伤出血、呕血、咯血、消化道出血、拔牙
出血、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症。随后,《中国民族药
志要》记载:“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 et Arn. 裸花紫
珠(马鞭草科)[土家药]白腊卡蒙:全珠治便血,呕血,跌打
损伤,百日咳(不用叶)”,此处首次记载裸花紫珠出于
土家药,并且全株入药。延续至今,考证《海南药用植
物现代研究》较完整总结裸花紫珠药用为“微苦、涩、
平;归肺、胃、肝经;抗菌,止血,消炎解毒,散瘀散肿,祛
风除湿;主治化脓性炎症,急性传染性肝炎,呼吸道及
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创伤出血、呕血、咯
血、拔牙出血,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煅用治烧、烫伤及
外伤出血”;更有学者研究发现裸花紫珠具有增强免
疫、解酒等药理活性。
3 裸花紫珠与其混淆品鉴别
裸花紫珠药用历史悠久,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开发
前景广阔。但历代本草记载的混乱、植物形态细微差
别以及引用错误等多种原因造成了现今裸花紫珠药材
品种复杂,来源较为混乱,因此有必要对裸花紫珠的混
淆品进行考证和研究。
广东一隅,史称岭南,1932 年,萧步丹《岭南采药
录》[29]记载:“尖尾风,别名赶风柴味辛、性温,祛风湿,
敷跌打损伤,治伤寒夹色,切粒炒食,吐出风痰,立愈。”
从地理位置和功效判断,萧步丹描述的尖尾风与裸花
紫珠都甚是相同,但经后人辨别,此处的尖尾风实则为
《中华本草》中:“尖尾风:为马鞭草科植物尖尾枫的
茎、叶。”如图 4,另《中华本草》亦记载:“赶风柴:为马
鞭草科植物裸花紫珠的带有嫩枝的叶,拉丁植物动物
矿物名: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 Et Arn。”《中华本
草》将尖尾风与赶风柴从本草基原上加以区别。现在
也可以在植物形态上将两者加以区分,尖尾风小枝四
棱形,紫褐色,叶披针形,长 10 ~ 24 cm,果实扁球形,白
色;裸花紫珠叶卵状长椭圆形,基部圆或钝,下被茸毛,
果红色,熟时变黑色。
裸花紫珠亦与大叶紫珠都分别存在名称上混淆,
其中《中药大辞典》和《中华本草》均以“赶风柴”收载
裸花紫珠,《高等植物图鉴》记载裸花紫珠别名有:“紫
珠草”,而《中华本草》将大叶紫珠的别名为“赶风柴、
紫珠草”。通过植物形状对比发现,裸花紫珠与大叶紫
珠最大的区别在聚伞花序部分,裸花紫珠为聚伞花序
六至九次分歧,花序柄长达 8 cm,萼及花冠无毛,而大
叶紫珠聚伞花序六次分歧,花序柄长约 3 cm,萼及皇冠
被毛。如图 5。大叶紫珠在我国贵州、云南、广西、广
东均有分布,裸花紫珠相对大叶紫珠分布在我国更南
边为:广西、广东、海南、香港。
根据张宏达的记载,裸花紫珠与杜虹花的干燥叶
很相似,均为卵形,下面密被黄褐色短柔毛,但杜虹花
聚散花序宽不过 4 cm,2 ~ 5 次分歧,花序柄短于 3 cm,
较柔弱。如图 6。裸花紫珠花序经常超过 6 cm,6 次分
歧或者更多,花序柄长超过 3 cm,且粗壮。杜虹花相对
裸花紫珠的分布地还有澳洲、新西兰、玻璃内尼亚、新
966第 5 期 张绮玲,等.裸花紫珠的本草考证
几内亚、菲律宾、中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等地。文
中亦记载一部分裸花紫珠与长苞紫珠 C. longibracteata
Chang苞片均呈叶片状,但考查可知裸花紫珠为杯萼,
长苞紫珠为管萼,长苞紫珠为香港特有的植物。
图 4 《中华本草》尖尾枫
Figure 4 Callicarpa longissima in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图 5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大叶紫珠
Figure 5 Callicarpa macrophylla in Iconographia
Cormophytorum Sinicorum
图 6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杜虹花
Figure 6 Callicarpa formosana Rolfe in Iconographia
Cormophytorum Sinicorum
在成分上,宁德生研究发现[30],7 种紫珠属不同植
物:红紫珠,裸花紫珠,大叶紫珠,杜虹花,珍珠枫,广东
紫珠,枇杷叶紫珠间的总黄酮和总酚酸含量差异显著,
以红紫珠的含量最高,在粗提液中总黄酮含量高达 3.
75%,祼花紫珠次之,枇杷叶紫珠最低;同时,通过相关
性分析发现,紫珠属植物的总黄酮和总酚酸含量与其
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杜勤等[31]对比 6 种紫珠属植
物发现,裸花紫珠在叶、花、果方面区别其他紫珠属植
物最明显的特征为:裸花紫珠的叶纸质,叶上表面干后
呈黑色,花萼与花冠无毛;果实干后变黑色。显微鉴别
方面,王红刚等[32-33]发现裸花紫珠上表皮由 1 ~ 2 个细
胞组成的非腺毛较少,下表皮分枝状非腺毛和星状毛
较多,具有槽形外韧型维管束。
4 小结
在历代本草文献中,1836 年“裸花紫珠 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 et Arn”的名称首次出现,1951 年,裸花
紫珠被国人系统命名,随后相继应用于各类本草著作
中,之前最常出现的别名为“赶风柴”。考查《中国民
族药志》,裸花紫珠出现在《土家药》中,裸花紫珠是否
属于土家药还有待进一步考证。裸花紫珠分布在东南
亚的印度,越南,新加坡,马来,中国的海南、广西、广
东、香港等地,其形态特征结合现在植物:4 ~ 7 m 灌木
至小乔木;小枝、叶柄和花序均密被棕色星状绒毛;叶
对生、具柄,叶片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上面干后变黑
色;聚伞花序腋生;果近球形熟时呈黑色。裸花紫珠药
用历史悠久,作用广泛且疗效显著,药用部位为马鞭草
科紫珠属裸花紫珠带嫩枝的叶、茎及根,历代文献中关
于裸花紫珠的用药历史记载虽略有差异,但基本保持
一致,其共性集中在止血、消炎、止痛、祛斑、增强免疫
力、解酒、煅用治烧烫伤及外伤出血等功效。
近年来,随着裸花紫珠研究与开发进程的不断推
进,其多种药理活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在裸花紫珠
日渐重要的市场价值影响之下,出现了较多的裸花紫
珠混淆品,尽管其中大部分与裸花紫珠同属紫珠属,但
其功效不尽相同。因此,通过对裸花紫珠进行本草考
证,对其植物成分、性状和显微鉴别等方面进行研究,
有助于裸花紫珠与其混淆品进行区别归类,确保其临
床用药安全有效,促进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梁纪军,徐凯,李留法,等. 裸花紫珠总黄酮的抗炎、止血作用
[J]. 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6) :3161-3162.
[2]陈颖,杨国才. 裸花紫珠抗炎作用及增强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6,13(8) :39-41.
[3]袁莉,黄胜,颜冬兰,等. 裸花紫珠解酒作用的实验研究[J]. 湖
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3(3) :17-19.
[4]姚振生,龚千峰,刘勇. 紫珠属药物的本草考证[J]. 中药材,
1996,11,19(11) :577-580.
[5]唐. 陈藏器. 本草拾遗[M]. 尚志钧,辑释.合肥:安徽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2,9:381.
[6]姚振生,刘能俊,葛菲.《植物名实图考》中紫珠属植物考证[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7,9(2) :14.
[7]宋. 日华子. 日华子诸家本草:木部下品[M]. 尚志钧,辑释.合
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83.
[8]宋. 刘翰,马志. 开宝本草:木部下品:卷十四[M]:293.
[9]宋. 唐慎微. 证类本草:木部中品[M].郭君双,金秀梅,赵益梅,
校注.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441.
[10]宋. 唐慎微.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张存惠) :卷十四
[M]. 蒙古定宗四年:421.
076 广东药学院学报 第 30 卷
[11]明. 刘文泰. 本草品汇精要[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5:517.
[12]宋. 寇宗奭. 本草衍义:卷十五[M]. 颜正华,常章富,黄幼群,
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95.
[13]清. 李时珍. 本草纲目:白话精译彩色图文珍藏版[M]. 御史,
编译.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459.
[14]祁振声,杨华生. 紫珠原植物的本草考证[J]. 河北农业大学
学报,2002,4,25(2) :49-52.
[15]江西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下)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1986:2346-2347.
[16]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大辞典(下) [M]. 2 版.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5:3273-3275.
[17]HOOKER WJ,ARNOTT GAW. The botany of captain beechey’s
voyage[J]. Bot Beechey Voy,1836:205-206.
[18]张宏达. 中国紫珠属植物之研究[J]. 中国分类学报,1951:
270-312.
[19]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植物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2,65:37.
[20]广西医药研究所药用植物园. 药用植物名录(上) [M]. 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1974:330.
[2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中国
医药科技出版社,1977:335.
[22]贾敏如,李星炜. 中国民族药志要[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
版社,2005:121.
[2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930-5931.
[24]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3)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3:582.
[25]戴好富,梅文莉. 海南药用植物现代研究[M]. 北京:中国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7:55-57.
[26]黄泰康,丁志遵,赵守训,等. 现代本草纲目:下卷[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3011.
[27]广东省植物研究所. 海南植物志:四卷[M]. 北京:北京科学出
版社,1977:10-11.
[28]赵守训. 中药辞海:第三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7:1290.
[29]萧步丹. 岭南采药录[M]. 萧灵兰室铅印本影印,1932:62.
[30]宁德生,李典鹏,黄胜,等. 七种紫珠属植物水提物中总黄酮、
总酚酸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测定[J]. 广西植物,2012,11,32
(6) :845-848.
[31]杜勤,王振华. 六种紫珠叶的生药比较鉴别[J]. 广州中医药
大学学报,2002,319(1):57-59.
[32]王红刚,侯肖冰. 3 种紫珠属中药的生药学鉴别[J].广东药学
院学报,2013,29(4):382-384.
[33]王红刚,何颖仪. 大叶紫珠及其两种紫珠属中药混淆品的生药
学鉴别[J]. 中国药师,2013,16(8):1256-1258.
(责任编辑:王昌栋

)
(上接第 666 页)
[1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委员会.中华本草:卷十
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11.
[1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植物志:第
七十六卷第一分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0.
[13]张山雷. 本草正义[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32:204.
[14]广西医药研究所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名录(上)[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74:215.
[15]庞玉新,王祝年.海南岛天然抗癌本草图鉴[M].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195-196.
[16]田桂云. 鸦胆子的临床应用[J]. 河南中医,2003,23
(4):30.
[17]萧步丹. 岭南采药录[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9:66-67.
[18]朱中德.科学的民间药草[M].上海:上海千顷堂书局,
1951:31-32.
[19]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
社,1957:325.
[20]叶橘泉. 现代实用中药[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56::448-449.
[21]王进英,章寿山.鸦胆子治疗鸡虐及其对临床应用方法
上的改进[J].药学学报,1954,12(2):85-97.
[22]常敏毅.抗癌本草[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325.
[23]尹绍成.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 C6 胶质瘤细胞作用的实
验研究[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12,10(1):10-13.
[24]刘旭.鸦胆子的临床新用及体会[J]. 国医论坛,2012,
27(2) :16.
[25]徐国钧.中草药彩色图谱[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0:454 .
[26]仝会娟,胡魁伟,康琛,等.近十五年中药女贞子研究进
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9,36(4):1-5.
[2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卷十
六[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83-188. .
[28]张玉洁,裴东明.一种伪品女贞子的鉴别[J].时珍国医
国药,2003,14(4):209.
[29]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45(1) :8.
[3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卷
八.[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29-430.
[31]宋少华.鸦胆子、沙苑子与其混伪品的鉴别[J].中国药
师,2003,6 (11):724.
[32]陈焕亮,于永明.鸦胆子与其伪品小叶黄杨果实的鉴别
[J].中药材,2002,25(11) :790.
[3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委员会.中华本草:卷十
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34-643.
[34]龚山美,石世. 鸦胆子与苦参子鉴别[J]. 时珍国医国
药,1999,10(11):832.
[35]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 中药材真伪鉴别图谱
[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111.
(责任编辑:王昌栋)
第 5 期 张绮玲,等.裸花紫珠的本草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