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硫酸酯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全 文 :2014年 7月 第 38卷第 4期
茶藨子木层孔菌(Phellinus ribis),为针层孔菌
属真菌,在中国、韩国等国家作为传统药物用于抗
肿瘤 [1-2 ],疗效确切 。 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硫酸
酯(PRP-S)为从茶藨子木层孔菌中分离获得的一种
结构新颖的葡聚糖(PRP)的硫酸化衍生物 [3-4],研究
表明,经硫酸化修饰后 PRP-S 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显
著提高[4]。本文通过建立肝癌 H22 荷瘤小鼠模型,研
究了 PRP-S及与化疗药合并用药的抗肿瘤作用。
1 材料与仪器
1.1 动物及瘤株 昆明小鼠,雌性,清洁级,体质量
18~22 g,由山东大学实验中心提供;H22 肉瘤小鼠
引自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1.2 试药与仪器 注射用环磷酰胺(CTX,江苏恒瑞
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硫酸酯
PRP-S18(硫酸取代度 1.8)和 PRP-S22(硫酸取代度
2.2),参照文献方法自制 [4];倒置光学显微镜(德国
LEICA);细胞计数板(上海光学仪器设备厂);AE100
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上海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肿瘤模型的建立 按移植性肿瘤研究法建立
小鼠模型。取接种 9 d生长良好的 H22 小鼠,消毒腹
部皮肤,用无菌空针抽吸腹水,生理盐水稀释,瘤细
胞悬液应为乳白色半透明状态,台盼蓝染色后用血
球计数板在倒置式显微镜下计数,活细胞数为 98%
以上,调整细胞浓度为每毫升 1×107个。 无菌条件
下接种细胞悬液于小鼠右腋窝下,每只 0.2 mL,建立
荷瘤模型小鼠。
2.2 分组及给药 昆明小鼠 95 只,正常对照组取
15 只,其他随机分为 8 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阳
性对照组或称 CTX 对照组、PRP-S18 高剂量组和低
剂量组、PRP-S22 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PRP-S18 联
合 CTX 组、PRP-S22 联合 CTX 组。 除正常对照组
外,其他各组小鼠按 2.1项下方法于右前肢腋窝皮下
接种细胞悬液。 接种 24 h 后开始给药,正常对照组
和模型组均给等量的生理盐水,CTX 组剂量为每天
CTX 20 mg·kg-1,PRP-S高、低剂量组分别为每天 40,
20 mg·kg-1,PRP-S 联合 CTX 组剂量为每天 PRP-S
20 mg·kg-1+CTX 20 mg·kg-1,给药方式均为腹腔注
射。每天固定时间给药一次并记录小鼠的活动情况,
连续 10 d。
2.3 PRP-S及与 CTX合并用药对荷瘤小鼠的作用
末次给药 24 h 后称体质量,计算体质量增加值;颈
椎脱臼处死小鼠,摘取瘤块、脾脏及胸腺并称重,计
算抑瘤率、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 公式如下:
抑瘤率=(模型组瘤质量-给药组瘤质量)/模型
组瘤质量×100%
脾脏指数=小鼠的脾质量(mg)/小鼠的体质量(g)
胸腺指数 =小鼠的胸腺质量(mg)/小鼠的体质
量(g)
2.4 统计分析 采用 SPSS 11.5 统计软件包完成,
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 检验,取
α=0.05或 α=0.01为检验水准。
3 结果
3.1 PRP-S 对小鼠移植性 H22 实体瘤生长的抑制
作用 见表 1。表 1示 PRP-S对小鼠肿瘤具有明显的
抑制作用,在 20 mg·kg-1 剂量时,PRP-S18 和 PRP-
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硫酸酯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刘玉红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系,山东 济南 250355)
[摘要] 目的:探讨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硫酸酯(PRP-S18 和 PRP-S22)的抗肿瘤作用。 方法:建立小鼠 H22 实体瘤模型,分
为模型对照组、PRP-S18 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PRP-S22 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PRP-S18 联合环磷酰胺组、PRP-S22 联合环磷酰胺
组、环磷酰胺对照组,腹腔注射给药。 测定小鼠肿瘤生长抑制率、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 结果:低剂量(每天 20 mg/kg)时,PRP-S18
和 PRP-S22 对小鼠的肿瘤抑制率高,分别为 34.99%和 33.47%;在此剂量下,PRP-S 对肿瘤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没有影
响。 PRP-S18 和 PRP-S22 与环磷酰胺合用均可以显著提高肿瘤抑制率,其中 PRP-S18 与环磷酰胺合用后未加重环磷酰胺单独应
用造成的免疫损伤。 结论:PRP-S 可以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与环磷酰胺合用后抑瘤率明显提高。 PRP-S 最佳活性的发挥需
要一个合适的硫酸取代度和适宜剂量。
[关键词] 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硫酸酯;抗肿瘤;小鼠
[中图分类号] R28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659X(2014)04-0373-03
[收稿日期] 2013-10-29
[基金项目]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编号:BS2
009SW041);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编号:20103731120
004)
第 38 卷 第 4 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38,No.4
2014 年 7 月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 Jul.2014
373
DOI:10.16294/j.cnki.1007-659x.2014.04.035
2014年 7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38卷第 4期
表 3 PRP-S 与 CTX 合用对荷瘤小鼠体质量和肿瘤的影响(x±s)
剂量(m/mg·kg-1) 体质量增加值(m/g) 肿瘤质量(m/g) 肿瘤抑制率(100%)
- 4.63±1.67ΔΔ - -
- 2.87±0.91Δ 2.167±0.277ΔΔ -
20+20 1.06±0.67* 0.484±0.056**ΔΔ 77.67
20+20 -1.83±0.75**ΔΔ 0.323±0.048**ΔΔ 85.08
20 1.02±0.88* 1.219±0.191** 43.76
与模型组比较 *P< 0.05,**P< 0.01;与 CTX 比较 ΔP< 0.05,ΔΔP< 0.01
组别 n
正常对照组 15
模型组 10
PRP-S18+CTX 组 10
PRP-S22+CTX 组 10
CTX 组 10
表 2 PRP-S 对荷瘤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x±s)
剂量(m/mg·kg-1) 脾脏指数(m/mg·kg-1) 胸腺指数(m/mg·kg-1)
- 6.88±1.63 4.58±0.76
- 8.61±1.76 2.83±0.52ΔΔ##
20 10.59±1.85ΔΔ# 2.04±0.37ΔΔ##
40 9.04±1.67Δ 1.09±0.29**##
20 9.82±1.63ΔΔ 2.48±0.43ΔΔ##
40 6.98±1.34 1.01±0.23**##
20 6.31±1.34 0.98±0.24**##
与模型组比较 *P< 0.05,**P< 0.01;与 CTX 组比较 ΔP< 0.05,ΔΔP< 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 0.05,##P< 0.01
组别 n
正常对照组 15
模型组 10
PRP-S18 组 10
10
PRP-S22 组 10
10
CTX 组 10
表 1 PRP-S 对荷瘤小鼠体质量和肿瘤的影响(x±s)
剂量(m/mg·kg-1) 体质量增加值(m/g) 肿瘤质量(m/g) 肿瘤抑制率(100%)
- 4.63±1.67 - -
- 2.87±0.91 2.167±0.277 -
20 1.77±0.84 1.409±0.156** 34.99
40 1.74±1.04 1.765±0.133* 18.54
20 1.69±1.12 1.441±0.125** 33.47
40 -5.51±1.23** 1.798±0.116* 17.03
20 1.02±0.88* 1.219±0.191** 43.76
与模型组比较 *P< 0.05,**P< 0.01
组别 n
正常对照组 15
模型组 10
PRP-S18 组 10
10
PRP-S22 组 10
10
CTX 组 10
S22 对肿瘤的抑制率高达 34.99%和 33.47%(同剂量
的 CTX为 43.76%)。 通过比较同剂量的 PRP-S18和
PRP-S22,发现随着硫酸取代度的增加,PRP-S 对肿
瘤的抑制率并未增加;另外,PRP-S 在高剂量时抑瘤
率反而下降。 与模型组比较,PRP-S18对小鼠体质量
影响较小;高剂量的 PRP-S22 使小鼠体质量减少明
显,表现出较大的不良反应。
3.2 PRP-S 对荷瘤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见表 2。
PRP-S 对荷瘤小鼠的脾脏指数没有明显的影响 。
CTX 能够显著降低肿瘤小鼠的胸腺指数 ,而
PRP-S18 和 PRP-S22 在低剂量时对肿瘤小鼠的胸腺
指数没有影响,高剂量使胸腺指数显著降低。 说明
低剂量的 PRP-S 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对机体的
免疫功能没有损伤或损伤较小。
3.3 PRP-S 与 CTX 合用对小鼠移植性 H22 实体瘤
生长的抑制作用 见表 3。 表 3示 PRP-S与 CTX合
用后,抑瘤率比单独使用 CTX 明显提高,但高硫酸
度的 PRP-S22 对小鼠的生长抑制作用较 CTX 单独
应用明显加重。
3.4 PRP-S 与 CTX 合用对荷瘤小鼠免疫器官的影
响 见表 4。 PRP-S18与 CTX合用较 CTX单独使用
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有所提高,说明 PRP-S18 并
未加重 CTX 对荷瘤小鼠造成的免疫损伤。 PRP-S22
与 CTX合用较 CTX单独使用胸腺指数显著降低,说
明 PRP-S22 可以加重 CTX 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损伤
作用。
4 讨论
PRP-S 对肝癌 H22 实体瘤具有较强的抑制作
用,相同剂量下低硫酸化的 PRP-S18 比高硫酸化的
PRP-S22 抑瘤率高,并且同一硫酸化样品,高剂量时
抑瘤率反而下降。 虽然 SO42-的引入可以引起肿瘤
的抑制,但过多的 SO42-可能会因溶血等不良反应引
起小鼠整体状况下降,从而使小鼠的肿瘤抑制率降
低。 说明 PRP-S抗肿瘤活性的发挥需要一个合适的
374
2014年 7月 第 38卷第 4期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表 4 PRP-S 与 CTX 合用对荷瘤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x±s)
剂量(m/mg·kg-1) 脾脏指数(m/mg·kg-1) 胸腺指数(m/mg·kg-1)
- 6.88±1.63 4.58±0.76ΔΔ
- 8.61±1.76 2.83±0.52ΔΔ##
20+20 8.46±1.78 1.08±0.34**##
20+20 8.82±1.67 0.36±0.13**ΔΔ##
20 6.31±1.34 0.98±0.24**##
与模型组比较 *P< 0.05,**P< 0.01;与 CTX 组比较 ΔP< 0.05,ΔΔP< 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 0.05,##P< 0.01
组别 n
正常对照组 15
模型组 10
PRP-S18+CTX 组 10
PRP-S22+CTX 组 10
CTX 组 10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近年来研究认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其发病的始
动环节和病理基础 [1],作为循环血液与血管壁平
滑肌之间的机械屏障,内皮细胞结构的完整及正
常功能的维持对血管通透性屏障、免疫防御及炎性
反应均有重要作用 [2]。 本课题从黄芪当归不同配比
入手,通过观察其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单核细胞
趋化蛋白(MCP-1)、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介
素-6(IL-6)的影响,验证黄芪当归治疗糖尿病血管内
皮损伤的作用,寻找最佳配比关系。
1 材料
1.1 实验药物 黄芪和当归均为同批次购于山东
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经本校中药鉴定教研室鉴
定,其来源分别为豆科植物黄芪的干燥根和伞形科
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各药物组均先浸泡 1 h,水煎 2
次,均煮沸 30 min,合并 2 次煎液,4 层纱布过滤浓
黄芪当归不同配比对糖尿病模型大鼠
MCP-1、TNF-α、IL-6的影响
阴永辉 1,孔 畅 2,张丽君 3,尹建男 3,宋振华 4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山东 济南 250011; 2.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 年级中医七年制,山东 济南 250355;
3.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 年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355; 4.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摘要]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不同配比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白细胞介素 -6(IL-6)的影响。 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成糖尿病模型大鼠,黄芪当归不同配比给予糖尿病模型大
鼠灌胃给药 8周后,观察各组血管内皮的 MCP-1、TNF-α、IL-6的变化,探寻黄芪当归最佳量效关系。 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 MCP-1、
TNF-α、IL-6 的表达较空白组显著增加,各药物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并成一定的剂量相关性。 结论:黄芪当
归药对在一定剂量和配比下(总量 45 g,黄芪当归之比 3∶2)具有最佳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关键词] 黄芪;当归;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肿瘤坏死因子 α;白细胞介素 -6
[中图分类号] R28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659X(2014)04-0375-03
[收稿日期] 2014-01-06
[基金项目]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3057)
[作者简介] 阴永辉(1975-),女,山东肥城人,医学硕士,主治医
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研究。
[通信作者] 宋振华,E-mail:songzh123@126.com,Tel:0531-8294
8899。
硫酸取代度和适宜的剂量。
低取代度的 PRP-S18 在抑制肿瘤的同时,对机
体的免疫功能损伤较小;PRP-S18 与 CTX 合用可使
抑瘤率明显提高,而对机体的免疫损伤作用并未加
重,说明 PRP-S 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与化疗药物有区
别。 PRP-S 抗肿瘤作用合适的硫酸取代度及剂量需
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Lee I K,Lee J H,Yun B S. Polychlorinated compounds with
PPAR-γ agonistic effect from the medicinal fungus Phellinus
ribis[J]. Bioorg Med Chem Lett,2008,18:4566-4568.
[2] 陶美华,章卫民,钟韩,等. 针层孔菌属(Phellinus)中药用真菌的
研究概述[J]. 食用菌学报,2005,12(4):65-72.
[3] Liu Y,Wang F.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ctive polysac-
charide from Phellinus ribis[J]. Carbohydr Polym,2007,70:386-
392.
[4] Liu Y,Liu C,Tan H,et al. Sulfation of a polysaccharide obtai-
ned from Phellinus ribis and potential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sulfated derivatives[J]. Carbohydr Polym,2009,77:370-375.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