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34卷第 4 期 吉 林 林 业 科 技 Vol.34 No.4
2005年 7 月 JILI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ly , 2005
文章编号:1005-7129(2005)03-0041-04 中图分类号:S567.23 文献标识码:B
白藓的开发利用与栽培技术
黄卫红1 ,崔凯峰2 ,于长宝2
(1.吉林省安图县农广校 , 吉林 延边 133600;2.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吉林 延边
133613)
摘要:白藓集药用与观赏于一身 , 但是他的开发利用落后于其它植物。 通过引进野生种源 ,经过多年繁
育试验 ,总结出了白藓繁殖技术及栽培管理技术 。
关键词:白藓;利用价值;繁育技术;病虫害
The exploitation of Oictamus albus var.
dasycarpus and its cultivation
HUANG Wei-hong1 , CUI Kai-feng2 , YU Chang-bao2
(1.Antu Agricultural Broadcasting School of Jilin Province , Yanbian 133600 , China , 2.Institute of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dministration , Yanbian 133613 , China)
Abstract:Oictamus albus var.dasycarpus ,which has been exploited and utilized later than the others as a medicinal
and ornamental plan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ial results of introduction and breeding to the wild varieties of which ,
the reproduction method and cultural technique are provided also.
Key words:Oictamus albus var.dasycarpus;utilization value;breeding technique;pest
收稿日期:2005-01-12
作者简介:黄卫红(1968-), 女 , 吉林安图人 , 讲师 , 主
要从事农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白藓(Oictamus albus L.var.dasycarpus
(Turcz.)T.N.Liou.erY.H.Chang)为芸香科白藓
属多年生草本 ,高 30.0 ~ 90.0 cm ,全株有香气 。
根灰白色 ,斜生 ,肉质 。茎直立 ,基部木质 ,圆柱
形。叶互生 ,通常密集于茎中部 , 奇数羽状复
叶 ,小叶 9 ~ 13 ,卵形至卵状披针形 ,长 3.0 ~
9.0 cm ,宽 1.0 ~ 3.5 cm ,先端渐尖 ,基部宽楔
形 ,无柄 ,边缘有锯齿 ,表面密生油毛。两面疏
生毛 ,脉上较多 ,叶轴有翼 。总状花序顶生 ,长
15.0 ~ 25.0 cm;花柄基部有条形苞片;花淡紫
红色 ,稀为白色 ,萼片 5 ,倒披针形 ,长 2.0 ~ 2.5
cm;基部渐细呈爪状 ,背面沿中脉两侧和边缘
稀生柔毛和腺点;雄蕊 10 ,花丝细长 ,从下向上
弯曲 ,表面有短柔毛 ,近顶端密生多数黑紫色腺
点;子房有柄 ,花柱丝状。朔果成熟后开裂成 5
片 ,种子近球形 ,黑色。
1分布与习性
白藓主产于辽宁 、河北 、四川 、江苏 、安徽 、
江西 、贵州 、河南等省区[ 1] ,长白山散生于海拔
900 m以下山坡 、林缘 、灌木丛或山路旁 。
白藓适宜散射光 ,也可耐强光 ,幼苗喜阴 。
喜湿润肥沃土壤 ,生长期喜凉 、喜昼夜温差大的
气候条件 ,较耐寒 ,深根生。在长白山区 4月下
—41—
DOI :10.16115/j.cnki.issn.1005-7129.2005.04.012
旬萌动 ,至 5月中旬现蕾前大量抽梢展叶 , 6月
初开花 ,单花期 7 d ,群花期 30 d ,花谢后地上部
分不生根 。花后坐果 , 8月上旬果熟后果荚开
裂 ,需及时采收种子 。
2 利用价值
2.1 观赏
白藓全株有芳香气味 ,株形美观 ,花与叶比
例适宜 ,叶奇形美 ,花色绮丽。开花时硕长的花
序立于叶簇中 ,似一个华丽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
花谢后亦可观叶 ,茂密的羽状复叶可观赏至霜
降 ,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野生花卉。可作为
小区绿化的重点花卉品种 ,与草坪搭配更是锦
上添花。盆栽陈列于广场四周 、会场大厅 、大型
庭院 ,或布置花坛可起到极佳的观赏效果。
2.2 药用
白藓根皮入药 ,中药名为白藓皮 ,春秋两季
采挖 ,去掉须根 ,洗净泥土 ,抽去木心 ,切片晒干
备用 。其性味苦 、寒 ,有祛风化湿 、止痒 、清热解
毒之功效。主治皮肤搔痒 、荨麻疹 、黄水疮 、疥
癣 ,亦可治急 、慢性肝炎 ,风湿痹痛 ,产褥热[ 2 , 3] 。
3 繁育技术
白藓可以采用播种 、扦插 、分株三种繁殖方
式进行繁殖。
3.1 播种育苗
3.1.1种子采收
每年 7月末至 8 月初 ,于蒴果变黄后开口
前及时采收。果实采收后阴干 ,忌曝晒 。待种
子脱落后去除果荚 ,将种子存放于阴凉处 。也
可以在秋季随采随播 ,种子在地里自然休眠 ,第
2年春季出苗 ,但出苗率较种子处理后春播减
少30%~ 40%。白藓种子千粒重 22 g左右。
3.1.2种子处理
种子阴干至秋季 ,用高锰酸钾浸泡 20 min ,
滤去水面上浮起的不成熟种子 ,然后用清水浸
泡20 min ,用 3倍细沙混合后晾晒于阴凉处 ,晾
晒至湿度 60%(手握沙子成团)时 ,收至木箱或
花盆中入窖沙藏 ,上面覆 2 cm 厚细河沙。贮藏
室温度在 1℃~ 5℃之间 ,贮藏期间经常检查 ,
以防霉烂或干燥 。经冷藏处理后种子发芽率
95%以上 。
3.1.3整地做畦
秋季翻地后每公顷施基肥 30 000 ~ 45 000
kg ,翌年早春精细整地 ,进行土壤消毒 ,消毒剂
可选用敌克松或五氯硝基苯 ,按说明施入即可 。
然后做成宽 1 m的苗床 。
3.1.4 播种
5月上旬或中旬将种子从窖中取出 ,此时
种子微露白点 ,是最佳的播种季节 ,可采用点播
或撒播 。
点播:株行距 30 cm×30 cm ,深度 5 cm ,播
后撒呋喃丹防地下害虫 ,然后覆土稍镇压。播
种后若畦面土偏干 ,可用喷壶少量喷水 ,保持土
壤微湿 ,避免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 。
撒播:先把畦面两边让出 15 cm后 ,把畦面
土撤掉 5 cm ,传成堆备用 ,将种子与细河沙按
说明拌入呋喃丹充分搅拌撒播于苗床 ,种子间
距在10 cm左右 ,返回撤掉的畦面土 ,搂平后稍
镇压 ,若土壤偏干可参照点播法处理即可。当
年苗高可达 10.0 ~ 15.0 cm , 秋季即可分株定
植 。
3.2扦插育苗
3.2.1 做床
选河沙或素土地(未经过施肥的),做成 1
m宽的苗床 ,床面整平后用敌克松或五氯硝基
苯消毒 。
3.2.2 扦插
在 6 月末前选出生长健壮的白藓枝条剪
下 ,插条只选带叶条 ,忌用主干。放入高锰酸钾
水中浸泡 20 min ,然后每隔 3对叶片处剪开 ,去
掉底部一对叶片后插入苗床 ,深度为插条 1 3 ,
株行距 10 cm×10 cm。扦插后上遮荫网 ,叶面
经常喷水 ,30 d后根部愈伤组织形成 , 40 ~ 60 d
生根 ,生根后及时移床进行炼苗 ,并进行常规处
理 。也可以将基质消毒后装入营养钵中 ,摆放
在育苗盘内 ,插条处理后扦插于营养钵内 ,深度
同上 ,上盖遮荫网 ,生根后可减少缓苗这一环
节 ,提高成活率。
3.3分株繁殖
春季将白藓苗起出(白藓根部呈龙爪形状 ,
上部为一个实根),用利刃从根部十字形切割成
4株 ,然后再视芽苞情况分成小株 ,3 ~ 5个芽分
割为 1小株。分割后用 50%多菌灵 1∶500浸
泡 2 h ,放入背阴处干燥 24 h ,然后栽到已做好
的苗床上 ,株行距 30 cm×30 cm 。栽后搭遮荫
棚 ,常规管理即可 。
白藓分株繁殖法简便易行 ,每一标准株可
—42—
分成 8 ~ 12小株 ,但成活后重新发根 ,需要生长
2 a方能开花 ,3 a后根部可入药 。
4 栽培管理
4.1 田间管理
白藓苗于 5月下旬出土 ,此时天气风大偏
旱 ,要及时浇水 ,以喷灌为好。要及时进行田间
除草 ,半个月后可追施一次全效复合肥 ,注意薄
肥勤施。由于白藓初夏开花 ,成株在 6月上旬
追施一次以磷钾为主的速效肥 ,花后继续加强
肥水管理 ,以养殖根部为主 ,一直养护至秋。
白藓喜湿润的保肥土 ,但忌大水浇灌 ,田间
浇水以喷灌为主 ,浇水关键有 5次 ,即花前水 、
花后水 、果实水 、膨大水和封冻水 ,封冻水可用
大水灌盖 。
4.2 盆栽管理
白藓盆栽用于观赏 。具体管理方法是:春
季用 3份有机肥 、6份田园土 、1份锯末 ,充分搅
拌后盖塑料布发酵至秋季 ,按说明将多菌灵和
呋喃丹均匀拌入土中 ,选 2 a 生白藓苗上盆 ,然
后浇透封冻水 ,在室外越冬。第 2年白藓即可
以长成标准型并开花。其它管理同地栽 ,只是
浇水要及时并浇透。2 a换盆土一次 。
5 病虫害防治
我们在引进野生白藓种源栽培 5 a 过程
中 ,主要采取预防措施 ,整个生长期间注意田间
管理 ,及时中耕 、除草 、施肥。在生长期间 ,病虫
害较少 ,主要病害有锈腐病 、锈病;主要虫害有
东方大黑鳃金龟 、东方蝼蛄等 。
5.1 锈腐病
症状:此病主要感染白藓的地下茎 、芽苞 ,
病原菌可在根部任何部位形成侵染 ,侵染点初
呈黄色 ,逐渐扩大或融成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 ,
严重时病斑可横向环绕一周 ,病斑呈锈色 ,界线
分明 ,边缘稍隆起 ,内部略凹陷 ,发病过程缓慢 ,
可随白藓生长周期发病 ,一般情况下 ,使白藓伤
疱成片 ,但不会腐烂死亡 。病原菌侵染芽苞时 ,
可向上 、下双向发展导致茎倒伏死亡 ,如地下茎
不被侵染 ,地上植株生长发育缓慢 、矮小 ,影响
展叶 ,叶片自边缘开始变红色或黄色。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病原菌以厚垣孢子
形式在土壤及病残体上越冬 ,白藓根内的病菌
则以菌丝体形式越冬。在土壤中 ,病菌可营腐
生生活 ,存活多年 ,可从损伤部位侵入根内 ,随
带病的种苗 、病残体 、土壤 、昆虫及人工操作等
传播。锈腐病的侵染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不严
格 ,侵染及发病盛期在土温 15℃以上 。整个生
育期均可侵染 ,幼苗期发病轻 ,株龄越大病愈
重 。
防治方法:①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 ,可最大
限度减少该病发生;②分株繁殖时挑选无病 、无
伤残的成品;③发现病株及时挖除 ,用生石灰对
病穴及周围土壤消毒 ,也可以用 50%多菌灵 1
∶500浇灌病区 ,2 a内病区不得再种白藓;④3
a进行轮作。
5.2锈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 ,发病初叶面上出现橙
黄色略隆起的小点 ,以后扩大为褐色梭形或圆
形病斑 ,周围有黄绿色晕圈。在叶背部病斑处
聚生黄色颗粒粘状物 。最后侵染叶片失去光
泽 ,病部组织增厚硬化 ,病斑破裂 ,形成穿孔。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主要以菌丝体随病
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借空气传播 。长白山区在
7 ~ 9月份 ,平均温度在 20℃~ 26℃,相对湿度
高于 80%易发病。此时观花期已过 ,正是赏叶
和养根期 ,降低观赏价值。
防治办法:①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种植 、施
肥 ,增强植株抗病能力;②春季喷洒 1∶1 000 ~
1∶1 500 铜大师或世高预防 ,每隔 10 ~ 15 d1
次 ,连续 3次。注意两种药物不能交替使用;③
发现病叶及时剪除并烧毁 ,发病初期喷洒 20%
三唑酮 1∶800可湿性粉剂治疗 ,10 d1次 ,连续
3次;④秋季及时清除枯枝落叶 ,集中烧毁 。
5.3东北大黑鳃金龟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 16.0 ~ 21.0 mm ,宽
8.0 ~ 11.0 mm ,黑色或黑褐色 ,具光泽。近似半
月形 ,触角 10节 ,前胸背板宽度不及长度的 2
倍 ,两侧缘呈弧状外扩。小盾片近于半圆形 。
鞘翅呈长椭圆形 ,每翅具 4条明显的纵肋。前
足胫节外齿 3个 ,内方有距 1根;中 、后足胫节
末端距 2根。卵初产长椭圆形 ,大小为 2.5 mm
×1.5 mm ,白色稍带黄绿色光泽;发育后期呈
椭圆形 ,大小为 2.7 mm ×2.2 mm ,洁白而有光
泽 。蛹为裸蛹 ,体长 21.0 ~ 24.0 mm ,宽 11.0 ~
12.0 mm ,初期白色 ,渐转为红褐色[ 4] 。
为害特点:我们于 2003年移栽时发现该虫
危害根部 ,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 。幼虫产卵
—43—
于根部 ,将根茎皮层环食 ,防治及时也会造成药
材成品质量下降 。植株受害从顶端可看到 ,叶
片边缘焦枯或叶小 、叶黄 ,严重时整株枯死。
防治办法:①栽培前 1 a 秋季翻耕地 ,使其
被冻死 、风干或被天敌啄食等。结合深翻每公
顷拌入 3%呋喃丹颗粒 37.5 ~ 45.0 kg;②合理
浇水 ,土壤含水量保持在 20%~ 40%为易;③
于萌芽期用 50%硫鳞乳油 1∶1 000或 40%乐
果乳油1∶1 000灌杀 ,可取得显著效果。
5.4 东方蝼蛄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 30.0 ~ 35.0 mm ,灰褐
色 ,腹部色较浅 ,全身密布细毛 。头圆锥形 ,触
角丝状 。前胸背板卵圆形 ,中间距有一明显的
暗红色长心脏形凹陷斑 ,前翅灰褐色 ,较短 ,后
翅扇形 ,较长。腹末具有 1 对尾须 。前足为开
掘足 ,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四个距。卵初时长
2.8 mm ,孵化前 4.0 mm ,椭圆形 ,初产乳白色 ,
后变黄褐色 ,孵化前暗紫色。若虫共 8 ~ 9龄 ,
末龄若虫体长 25.0 mm ,体形与成虫相似[ 4] 。
为害特点:咬食白藓基部 ,呈撕碎的麻丝
状 。受害后整株拔时松动 ,稍用力于基部被咬
处断裂。蝼蛄活动时将表土层窜出许多隧道 ,
使幼苗根部脱离土壤 ,影响幼苗成活率 ,叶面表
现为变黄枯死。
防治办法:①利用蝼蛄趋光性进行诱杀;②
于头年秋季结合深翻施入 3%呋喃丹颗粒 ,每
公顷 37.5 ~ 45.0 kg;③田间调查每立方米 0.3
~ 0.5个时用50%辛硫酸乳油1∶1 000或40%
乐果乳油1∶1 000浇灌 ,可取得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 1]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
册)[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8.
[ 2] 《中医辞典》编辑委员会.简明中医辞典[ M] .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0.
[ 3] 严仲铠 , 李万林.中国长白山药用植物彩色图志
[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7.
[ 4] 吕佩珂 , 高振江 , 张宝棣 , 等.中国粮食作物 、经济
作物 、药用植物病虫原色图鉴(上册)[ M].呼和浩特:
远方出版社 , 1999.
(责任编辑 孙镜明)
(上接第 5页)也反映了穗内养分的积累程度 ,
养分不仅是插穗生根和生长不可缺少的 ,也是
插穗在生根前维持自身生存的重要能源 ,梢部
扦插生根率低与插穗养分贮备不足有密切关
系。
2.2 激素种类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
本试验结果表明 ,激素对山新杨嫩枝插穗
的生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不同激素处理间插
穗不定根形成及发育差异较大 ,激素种类对插
穗生根率有极显著影响 ,其中以 NAA 最佳 , IBA
次之 ,ABT最差(见表 1 ~ 2)。
2.3 激素剂量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
同种类激素不同剂量间处理对插穗生根率
产生显著影响 ,激素剂量过低 ,对插穗生根的诱
导作用不理想 ,而剂量过高 ,对插穗的毒害作用
增大 ,插穗生根率也普遍不佳 。本文用 NAA 不
同剂量做了实验 ,结果表明 ,NAA的最佳剂量
是500×10-6(见表 1 ~ 2)。
2.4 基质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河沙为 70%,蛭石 90%,蛭
石混河沙 75%,说明蛭石作为扦插基质不仅具
有疏松通气 ,而且还有保温保水的特点 ,能调节
温热水气条件 ,有利于插穗生根。
2.5插穗小叶片留量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 ,每小叶留 1 2处理插穗生根
发育最好 ,全叶次之 ,1 3最差(见表 1 ~ 2)。叶
片是嫩枝插穗离体培养过程中主要的养分补给
器官 ,同时 ,也是插穗蒸腾失水的主要水分输出
器官 。叶面积大将消耗大量的养分 ,从而减少
了以不定根分化的物质供应 。但叶面积过小 ,
叶片同化绝对量降低 ,也不能及时补充在不定
根分化期的自身消耗 ,同样不利于生根。
3结论
3.1山新杨采用半木质化的组培苗进行嫩枝扦
插育苗具有生根容易成活率高的特点 。
3.2在所进行的处理中 ,以嫩枝基部穗 、留 1 2
叶 、用 500×10-6的NAA处理 、在蛭石上扦插是
最理想的组合。
参考文献
[ 1] 史玉群.全光照喷雾嫩枝扦插育苗技术[ M] .北
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1.
[ 2] 杨书文 , 邵顺流 ,张培昆 , 等.长白落叶松扦插繁殖
技术的研究[ 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1991 ,(增):1-7.
(责任编辑 孙镜明)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