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红花酢浆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全 文 :5.519×103 , r =0.999 9;原儿茶醛:Y =2.452×
107 X - 1.517×103 , r =0.999 8 。
2.6 重现性及稳定性试验 照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
项下操作 ,平行制备样品溶液 6份 ,在上述色谱条件
下进样分析 ,测得丹参素含量 RSD 为 1.4%;原儿茶
醛含量 RSD为 1.7%。取上述供试品溶液 ,分别于
0 ,2 , 4 , 8 和 12 h 进样分析 ,丹参素含量 RSD 为
1.6%;原儿茶醛含量 RSD为 1.7%。结果表明供试
品溶液在 12 h内稳定 。
2.7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丹参药材粉
末 9份 ,每份 0.5 g ,分为 3组 ,每组分别精密加入丹
参素钠和原儿茶醛对照品溶液适量 ,照供试液制备方
法项下方法操作 ,并进样分析 ,计算回收率。结果丹
参素平均回收率为 97.6%(RSD为 1.7%),原儿茶
醛平均回收率为 100.0%,(RSD为 1.8%)。
2.8 丹参药材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测定 取
所收集的丹参药材粉末 ,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项下方
法操作 ,测定 ,计算含量 ,结果见表 1。
表 1 不同来源丹参药材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
编号 来源 丹参素含量(%) 原儿茶醛含量(%)
1 河北 1 0.52 0.019
2 河北 2 0.54 0.025
3 河北 3 0.40 0.129
4 河北 4 0.41 0.031
5 河北 5 0.59 0.037
6 河北 6 0.44 0.029
7 浙江 1 0.50 0.037
8 浙江 2 0.68 0.085
9 山东 0.80 0.128
10 内蒙古 0.22 0.041
  注:河北 1~ 6均购于河北省不同药房 ,产地均为河北。浙江 1~ 2
购于浙江省不同药房 ,产地为浙江。
3 讨论
①以丹参素和原儿茶醛为指标 ,考察了超声 、回
流方法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回流方法提取效
果较好 ,且回流 3 h后指标成分的含量不再增加 ,故
确定提取方法为回流 3 h 。
②不同产地及不同批次的丹参药材中丹参素和
原儿茶醛的含量差异较大 ,提示在制剂生产前有必要
控制丹参药材中该二组分的含量 ,以确保丹参制剂质
量。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 2005年版[ S] .一部.2005.52.
〔2〕 王宜祥 , 郑郡 , 陈宗良 , 等.香丹注射剂中丹参的 H PLC
指纹图谱初步研究[ J] .中成药 , 2003 , 25(8):605-608.
〔3〕 栾文迪 , 冯丹弟.脉炎消注射液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
含量测定[ J] .医药导报 , 2002 , 21(9):584-585.
(收稿日期:2005-10-09)
红花酢浆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杨红原 ,赵桂兰 ,王军宪(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
陕西 西安 710061)
摘要:目的 对红花酢浆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
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对红花酢浆草提取物进行分离
纯化 ,光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6个化合
物 ,分别鉴定为 β-谷甾醇(Ⅰ),胡萝卜苷(Ⅱ), 草酸
(Ⅲ),酒石酸(Ⅳ),苹果酸(Ⅴ),柠檬酸(Ⅵ)。结论 
除草酸外的 5个化合物首次从红花酢浆草中获得。
关键词:红花酢浆草;化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07(2006)04-0156-03
  红花酢浆草 Oxalis corymbosa DC又名铜锤草 ,
紫花酢浆草 ,多花酢浆草 ,大酸味草 ,一粒雪等 。为酢
浆草科酢浆草属植物 ,分布于河北 、陕西 、华北 、华中 、
华南 、四川和云南等地。其性味寒 ,味酸 ,归肝 、小肠
经 。有散瘀消肿 、清热利湿 、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
疗跌打损伤 ,月经不调 ,咽喉肿痛 ,水泻 ,痢疾等症 。
红花酢浆草根还可以清热 , 平肝 ,定惊;主治小儿肝
热 ,惊风 。目前 ,文献已报道红花酢浆草含有草酸〔1〕 。
笔者对采自西安的红花酢浆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
寻找新的活性化合物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红花酢浆草
提供理论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熔点测定用日本 MP-J3型显微熔点测
定仪(温度计未经校正);IR 光谱用 Pe rkin-El-
mer983G型红外光谱仪测定 ,KBr 压片 。UV 光谱用
岛津 UV-2550 型分光光度计测定 。核磁共振谱用
Varian Unity Inova-400型核磁共振仪 。溶剂 DM-
SO-d6 、CD3OD , TMS 为内标。MS 用 HP5989B型质
谱仪测定。
1.2 试药 常压柱层析硅胶及薄层层析硅胶均为青
岛海洋化工厂产品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植物样
品采自于西安植物园 ,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药化研究室郭增军副教授鉴定为红花酢浆草 Oxalis
corymbosa DC 的全草。
2 提取和分离
将红花酢浆草全草 2.25 kg 粗粉 ,分别用体积分
数 95%和 60%乙醇及水各提取 2次 ,提取液合并 ,减
压回收至无醇味 。依次用氯仿 、乙酸乙酯 、正丁醇萃
取 ,分别回收溶剂 ,得氯仿部分 42 g ,乙酸乙酯部分
20 g ,正丁醇部分 30 g ,水相残余部分 100 g 。取氯仿
部分(40 g)行硅胶柱层析 ,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
脱(20∶1※2∶8),每 250 mL 收集一份 ,先后得到晶
156 西北药学杂志 2006 年 8 月 第 21 卷 第 4 期
Ⅰ和晶Ⅱ 。取水相部分 100 g ,依据脂肪族有机酸类
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进行分离〔2〕 。得化合物 Ⅲ※
Ⅵ 。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Ⅰ:白色片状结晶 , mp136 ~ 137℃。溶于
乙醚 ,氯仿 ,微溶于甲醇 、乙醇 。Libermann-Burchard
反应呈阳性 , 表明可能为一甾体化合物 。 UV
M eOH
max (nm):205.0 , 277.0;1HNMR(CDCl3)δppm:δ
0.66-0.99(6×CH 3), δ1.83(1H , br , s , -OH), δ
3.50(IH , m , H-3), δ5.33(IH , m , H-6)。δ5.33 ,
δ3.50 , δ1.83;13 CNMR(CDCl3)δppm:36.5(C-1),
29.7(C-2), 71.8(C-3), 45.8(C-4), 140.7(C-5),
121.7(C-6), 31.6(C-7), 33.9(C-8), 50.1(C-9),
36.1(C-10),28.2(C-11), 39.7(C-12), 42.3(C-13),
56.7(C-14), 26.1(C-15), 29.1(C-16), 56.0(C-17),
11.9(C-18), 19.8(C-19), 31.9(C-20), 19.4(C-21),
25.9(C-22), 24.4(C-23), 37.2(C-24), 19.0(C-25),
12.0(C-26), 23.0(C-27), 21.1(C-28), 18.8(C-29);
IR(KBr)cm-1 :2937 , 1652.9 , 1465 , 1388 , 1052;
EI-MS(m/ z):414(M +), 396(M +-H2O), 381(M +-
H 2O-CH 3), 329(M +-H 2 O-CH3-C4 H 4), 303 , 273 ,
255(M +-H 2O-C10H 21),231 , 213 , 145 等碎片。以上
数据与文献[ 3 , 4] 报道的 β-谷甾醇数据一致 , TLC 与标
准的 β-谷甾醇一致 ,与标准品混合 ,熔点不降低 ,故可
鉴定化合物为 β-谷甾醇 。
化合物Ⅱ:白色颗粒状结晶(乙醇),mp>300℃,
溶于甲醇 , 乙醇。 UV MeOHmax (nm):219.0 , 274.4 ,
243.2 nm有一强吸收峰;IR(KBr)cm-1 :3200 , 3400 ,
2950 , 2975 , 1612 , 1463 , 860;1HNMR(DMSO-d6)
δppm:δ0.66-0.99(6×CH3), 4.92(1H , d , J =8.0
Hz),δ5.34(1H , m , H-6),δ5.34 , δ4.92;13CNMR
(DMSO-d6)δppm:36.7(C-1), 29.2(C-2), 76.8(C-
3),38.2(C-4), 140.3(C-5), 121.1(C-6), 31.3(C-
7), 31.3(C-8), 50.5(C-9), 36.1(C-10), 22.5(C-
11), 41.7(C-12), 45.0(C-13), 56.1(C-14), 24.8
(C-15), 27.7(C-16), 55.3(C-17), 11.6(C-18),
19.0(C-19), 35.4(C-20), 18.7(C-21), 33.2(C-
22), 25.3(C-23), 49.5(C-24), 28.5(C-25), 19.6
(C-26), 20.9(C-27), 23.8(C-28), 12.0(C-29),
100.6(C-1), 73.3(C-2), 76.8(C-3), 69.9(C-4),
76.6(C-5), 60.9(C-6);EI-MS(m/ z):414 , 396 ,
381 , 289 , 255 , 213 , 173 , 147。以上数据与文献[ 5 , 6]
报道的胡萝卜苷一致 , TLC 与标准的胡萝卜苷一致 ,
与标准品混合 ,熔点不降低 ,故可鉴定化合物为胡萝
卜苷。
化合物 Ⅲ:白色颗粒 , mp187℃, 易溶于水和乙
醇 ,可溶于乙醚 ,不溶于苯 、氯仿和石油醚 。水溶液显
酸性 ,可标定高锰酸钾浓度 ,具有还原性;可除铁锈和
墨水痕迹 ,表明可能为有机酸类物质 。且样品纸层析
与草酸标准品 Rf值相同 。IR(KBr)cm-1 :3440(OH),
1698(C=O), 1252;EI-MS(m/ z):90(M +), 72(M +-
H2O),45(M +-CHO 2), 28。从化合物的 IR图谱数
据与萨德勒标准红外光谱中草酸(oxalic acid)数据比
较 ,基本一致 ,小分子有机酸一般都有 M-17 , M-18 ,
M-45等主要离子峰 ,裂解图谱与它一致 ,故确定该化
合物为草酸 。
化合物 Ⅳ:白色片状结晶 , mp170℃, 极易溶于
水 ,溶于乙醇 ,难溶于有机溶剂 。水溶液显酸性 ,提示
可能为有机酸类化合物。且样品纸层析与酒石酸标
准品 Rf值相同。 IR(KBr)cm-1 :3405(-OH), 1745(C
=O), 1255(CH), 1090(C-O);EI-MS(m/ z):150
(M +), 105(M +-CHO2), 76(M +-CHO2-CHO), 88
(M +-CHO2-OH),70 ,58。从化合物的 IR图谱数据
与萨德勒标准红外光谱中酒石酸(tartaric acid)数据
比较 ,基本一致 ,小分子有机酸一般都有 M-17 , M-
18 ,M-45 等主要离子峰 ,裂解图谱与它一致 ,故确定
该化合物为酒石酸。
化合物 Ⅴ:白色颗粒 , mp100℃, 易溶于水和乙
醇 ,微溶于乙醚 ,水溶液显酸性反应 ,提示可能为酸性
物质。且样品纸层析与苹果酸标准品 Rf值相同。 IR
(KBr)cm-1 :3450(OH), 2930(CH2), 1700(C =O),
1450(CH2), 1290(C-C), 1110(C-O);EI-MS(m/ z):
134(M +), 117(M +-OH), 89(M +-CHO 2), 71 , 43。
从化合物的 IR图谱数据与萨德勒标准红外光谱中
苹果酸(Malic acid)数据比较 ,基本一致 ,小分子有机
酸一般都有 M-17 , M-18 , M-45 等主要离子峰 ,裂解
图谱与它一致 ,故确定该化合物为苹果酸 。
化合物 Ⅵ :白色半透明晶体 ,易溶于水 、醇 ,难溶
于有机溶剂。mp153℃,酸性极强 ,与有色金属离子
发生反应失去颜色 ,可使金属氢氧化物的沉淀溶解 。
表明为一有机酸类化合物。且样品纸层析与柠檬酸
标准品的 Rf值相同 。IR(KBr)cm-1 :3500(OH),3295
(OH),2645(CH2 , CH), 1720(C =O), 1395(CH 2)
EI-MS(m/ z):192(M +), 147(M +-CHO 2), 129(M +-
CHO 2– H 2O), 111 , 102 , 84 ,56。从化合物的 IR图
谱数据与萨德勒标准红外光谱中柠檬酸(cit ric acid)
数据比较 ,基本一致 ,小分子有机酸一般都有 M-17 ,
M-18 ,M-45等主要离子峰 ,裂解图谱与它一致 ,故确
157西北药学杂志 2006 年 8 月 第 21 卷 第 4 期
定该化合物为柠檬酸(Cit ric acid)。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 M] .第一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72.424.
〔2〕 林启寿.中草药成分化学[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7.
141-142.
〔3〕 韦松 , 梁鸿 , 赵玉英 , 等.怀牛膝中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 J] .中国中药杂志 , 1997 , 22(5):293.
〔4〕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情报中心站.植物药有效成分
手册[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6.968.
〔5〕 官智 , 苏镜娱 ,曾陇梅 , 等.红豆杉中的非紫杉烷类成分
[ 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00 , 8(2):182-184.
〔6〕 丛浦珠.质谱学在天然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87.752.
(收稿日期:2005-10-10)
野生红果桑紫红色素的提取及其稳
定性的研究
木尼热·阿布都克力木 ,木合塔尔 ·吐尔洪(喀什师范
学院 生命与环境科学系 , 新疆 喀什 844006)
摘要:目的 从红果桑(Morus ruber)果实中提取出
天然紫红色素 ,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方法 
采用食用乙醇 ,用减压蒸馏法从野生红果桑中提取了
紫红色素 。结果 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对光 、热和常
用食品添加剂都比较稳定 ,水溶性好。结论 它是一
种价廉易得 ,使用方便的天然植物色素资源。
关键词:红果桑;天然紫红色素;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07(2006)04-0158-02
  目前 ,食品工业上所用色素多为合成色素 ,色泽
鲜艳 ,稳定性好 ,但许多合成色素对人体有害 ,其使用
范围和用量受到限制 。天然色素使用安全 , 色泽自
然 ,种类繁多 ,不少品种具有一定的营养和保健作用 ,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因此 ,利用天然色素
资源对保障人们的健康和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
红果桑(Morus ruber)为桑科桑属植物 ,其桑椹
为深紫红色 ,新疆部分地区均有野生和栽培。红果桑
椹含丰富的维生素 A 、B 、C 、PP 、葡萄糖 、果糖 、苹果
酸 、蛋白质 、鞣酸 、钙 、无机物及色素等〔1〕 ,具有补血 、
润肺 、止泻等功效 ,可治疗消化不良 、口腔溃疡等。因
此 ,将红果桑椹紫红色素制成饮料及保健补品 ,具有
利用价值 。笔者对提取的红果桑紫红色素的性质进
行了研究 ,为开发这一天然资源提供参考。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UV-754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
仪器厂);722型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pHS-
3C 精密 pH 计(上海雷磁仪器厂)
1.2 试剂 乙醇和蔗糖为食用品 ,其它试剂均为分
析纯。
1.3 原料 红果桑椹采于喀什疏附县英吾斯坦乡路
边的林带。
2 提取方法
取备用红果桑椹 ,挤出桑汁;滤渣用食用乙醇浸
泡 ,搅拌 ,冷浸 24 h;过滤 ,将桑汁和滤液合并 ,减压
蒸馏浓缩 ,得红果桑紫红色色浆 。
3 测定与分析
3.1 吸光度与波长的关系 用蒸馏水将红果桑色浆
配成 1∶10(pH =4.01)试验溶液进行实验 ,用 UV-
754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 ,参比液为蒸馏
水 ,比色皿厚度为 1 cm ,结果见表 1。
表 1 色素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
λ/ nm 290 300 310 320 330 340 350 360
吸光度 0.427 0.684 0.792 0.684 0.642 0.567 0.470 0.392
从表 1可见 ,红果桑紫红色素水溶液的最大吸收
波长λmax =310 nm 。
3.2 pH 值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色素溶液用
0.1 mol·L-1盐酸或 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调节
pH 值 ,用酸度计测定 pH 值 ,观察色素溶液颜色的变
化 ,得颜色与 pH 值关系 ,见表 2。
表 2 色素溶液颜色与 pH值的关系
pH 1 2 3 4 5 6 7 8
颜色 血红 血红 血红 血红 紫红 紫红 紫红 紫红
吸光度 0.916 0.896 2 0.796 5 0.792 0 0.750 0.757 0.757 0.772
pH 9 10 11 12 13 14
颜色 紫红 深紫 紫黑 紫黑 紫黑 紫黑
吸光度 0.773 0.782 0.758 0.925 0.944 0.948
从表 2可见 ,当 pH 在 1 ~ 4的范围内 ,色素溶液
色泽明亮 ,呈现鲜红色 ,较稳定;pH 值在 5 ~ 9 范围
内 ,红色逐渐变为稳定紫红色;pH 值>9时 ,色素呈
不稳定趋势 ,色素由紫色变为紫黑色 ,颜色加深 。说
明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颜色较为稳定 ,在碱性条件下
颜色不稳定 。
3.3 光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色素溶液 7 份 ,分
别装入 7个 25 mL 量瓶中 ,日光照射 ,定时测定其吸
光度 ,结果见表 3。
158 西北药学杂志 2006 年 8 月 第 21 卷 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