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刺山柑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早期生态生物学表现初探



全 文 : 2016年8月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16期
收稿日期:2016-06-20
作者简介:冷志蓉(1976—),女,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工作。
刺山柑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早期生态生物学表现初探
冷志蓉1,伍洪营2,刁阳光2,刘勇军3
(1.四川省美姑县林业局,四川 美姑615400;2.四川省凉山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四川 凉山615000;
3.四川省凉山州林业局,四川 凉山615000)
摘要:为全面了解刺山柑的特性,开展了对刺山柑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类型区域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试验,
结果表明:刺山柑在该区不同环境条件下,年生长节律基本相同,即2月初开始萌动,5月是其速生期,7月
生长减缓,8月停止生长,10月进入休眠期。但亦有一定差异,其差异表现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刺山柑地上
部大部枯死,以5~10cm高度树桩形态越冬,而在一定的保护环境下,则仅上部未完全木质化部分枯死,中
部以下木质化的树干、枝则不枯死,以树蔓形态越冬,且具备开花结实能力。
关键词:刺山柑;金沙江干热河谷;生物学表现
中图分类号:S6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6-0208-02
1 引言
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 L.),白花菜科(Cap-
paraceae)山柑属(Capparis)植物,多年生落叶藤本蔓生
小半灌木。起源于亚洲西部或中部的干旱地区,其分布
贯穿整个暖温带,从地中海地区穿过印度到达菲律宾群
岛和太平洋诸岛。刺山柑不同的变种分布在不同的地
区,但它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地区。在我国,刺山柑主要
产于新疆、甘肃西部,西藏也有分布。在我国刺山柑别
名野西瓜、老鼠瓜、槌果藤。
2 刺山柑在原产地的的生态、生物学特性
2.1 刺山柑的生态学特性
刺山柑是生长于干旱、半干旱少雨地区的多年生植
物。为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植株的形态结构和生理
特性会发生明显变化,具有抗干旱、耐高温和高光合效
率等适应能力,在高温、干燥、降水极少,年降水量仅
16.6mm的吐鲁番盆地,一些地下水深达10~30m、多
年内偶尔出现地表径流的土质和石质戈壁,都可见到刺
山柑灌丛。刺山柑栽植的年平均温度要求高于14℃,
降雨需求不高,其生长需要强烈的光照和较长时间的生
长期,在原产地多雨的春季和干燥的夏季生长较快,而
且能忍受40℃以上的高温;刺山柑对土壤的适应性很
强,在干燥的的丘陵坡地、石质低山和砾石质戈壁,植株
的根部可产生酸性混合物来穿透岩石缝隙;同时,刺山
柑能有效地防止地面起沙和阻挡流沙前移,刺山柑植丛
高度能随积沙的增加而增高,形成50~100cm高的灌
丛沙堆,可以不断扩大固沙效果,是优良的防风固沙植
物。它在二氧化碳、氧化氮、氨水和一些污染物的悬浮
颗粒中时,仍然有93%的存活率。
2.2 刺山柑的生物学特性
刺山柑是深根性植物,水平根较少,主根发达,根系
粗壮,一年生植株根深可达3m左右。刺山柑为多年生
植物,入冬后地上茎叶全部枯死,以树桩的形式越冬,次
年从越冬茎上发出新枝。在地中海地区,刺山柑营养生
长3~5月开始,花期主要集中在5~9月,10月叶片则
开始脱落。
(1)经济价值。刺山柑除具有良好的抗干旱能力
外,还具有较好的药用、食用和饲料价值。
(2)药用价值。刺山柑的药用部位为叶、果和根皮。
味辛苦,性温。具有祛风、除湿、通鼻窍、止淤消肿、止痛
活血之功效;外敷患处治风湿性关节炎和疮毒。世界许
多国家都将其作为一种传统医药而被广泛应用。
(3)食用价值。在食用方面,刺山柑的花蕾经过盐
浸和醋泡后是一种深受欧美国家喜爱的食品,可以加入
酱油、色拉、比萨饼、干酪等调料中来增加辛辣味。刺山
柑还是理想的野生油料植物资源,种子的含油率
34.36%,出油率22%,是以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
主的可食用油料,故地中海国家已将其作为经济作物广
泛种植。
2.3 刺山柑的饲用价值
在饲料方面,刺山柑的枝叶和果实均可饲用,果实
是羊的抓膘挣料,特别是霜后的干枝叶效果更好。
3 引种研究刺山柑的意义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是我国西南气候较干燥,植被
恢复难度较大的地区,且由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形地貌
具有谷深、坡陡、高差大、虽然降水偏少,但雨量集中,水
土流失严重,土壤石化、砂化趋势明显。若能引进适于
退化土地的植物用于该区植被恢复,对改善该区的生态
环境无虑是十分必要的。鉴于刺山柑的优良特性,在中
国林科院的支持下,开展了对刺山柑在金沙江干热河谷
的引种试验。为全面了解刺山柑的特性,首先开展了对
刺山柑在该区环境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的观察试验,以
便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打下基础。
802
DOI:10.16663/j.cnki.lskj.2016.16.081
 冷志蓉,等:刺山柑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早期生态生物学表现初探 自然与生态
4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4.1 试验区自然概况
试验区位于宁南县城的苗圃及景星乡。试验区海
拔在1050~1200m,年平均气温17~19.3℃,最高气
温40℃,最低气温3~5℃,大于等于10℃年积温5500
℃以上,无霜期340d左右;年降雨量930mm左右,年
蒸发量2500mm以上,年降雨90%以上集中于6~11
月,属典型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类型。
野外试验地植被为干热河谷稀树灌丛,主要植物种
类有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黄荆(Vitex negun-
do)、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拟金茅 (Eulaliopsis binata(Retz)G.E.
Hubb)等。
野外试验地土壤主要为砾质砂土,土层厚度30~
40cm,石砾含量70%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1.35%,全
氮0.1034%,全磷0.0121%,有效性氮8.82mg/100g
土,速 效 磷 0.325mg/100g 土,速 效 钾 2.211mg/
100g土。
4.2 试验材料及方法
由于刺山柑种子发芽率低且发芽时间较长,故此次
试验采用中国林科院提供的组织培养苗先在苗圃进行
炼苗,然后于雨季分别上山造林、在苗圃就地露地移栽
和在楼房阳台盆栽三种环境条件下进行试验观测。
造林试验及苗圃露地栽植观测株均固定30株,阳
台盆栽观测株5株,单株挂牌自造林后的次年植株萌动
开始每月对其生长情况和相关因子进行调查。上山造
林、圃地露地栽植和盆栽后的管理:对上山造林后的植
株,每年分别于6月、9月仅进行除草管理;圃地露地栽
植按苗圃地管理要求及时除草但不浇水、施肥;盆栽植
株,待盆内土壤干燥深达10cm左右时进行浇水管理。
5 试验结果
通过近两年的生长情况观察,刺山柑在本区特殊气
候条件下,在不同的环境中其生物生态学特性既有相似
性,又有不同的特点。相似性表现在其一般的生长规律
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越冬形态和特殊气候条件下
生长具有一定差异(表1)。
表1 不同环境条件下刺山柑年高生长节律及生物学特性观测结果
栽培
环境
测定时
间(日
/月)
生长量
/cm
外观
型态
栽培
环境
测定时
间(日
/月)
生长量
/cm
外观
型态
栽培
环境
测定时
间(日
/月)
生长量
/cm
外观
型态




20/2 萌动
29/2  2.4 叶浅绿
31/3  5.7 叶深绿
30/4  10.9 叶深绿
31/5  58.6 叶深绿、开花
30/6  68.2 叶深绿
31/7  73.2 叶深绿
31/8  62.5 叶变红梢枯
30/9  48.3 叶脱落梢枯
31/10  12.1 干枯
30/11  5.1 树桩休眠
31/12  5.1 树桩休眠






10/2 萌动
29/2  3.5 叶浅绿
31/3  18.8 叶深绿
30/4  37.3 叶深绿
31/5  64.8 叶深绿、开花
30/6  75.7 叶深绿
31/7  83.9 叶深绿
31/8  74.3 叶变红梢枯
30/9  53.2 叶脱落梢枯
31/10  25.6 干枯
30/11  10.3 树桩休眠
31/12  10.3 树桩休眠




8/2 萌动
29/2  18.1 叶浅绿
31/3  27.9 叶深绿
30/4  47.2 叶深绿
31/5  72.8 叶深绿、开花
30/6  87.2 叶深绿、挂果
31/7  96.1 叶深绿、果脱落
31/8  97.4 叶失绿
30/9  91.3 叶失绿梢枯
31/10  85.3 叶失绿梢枯
30/11  74.2 叶脱落梢枯
31/12  74.2 休眠状态
6 小结与讨论
从初步试验观察结果可以看出,刺山柑在试验的不
同环境条件下,一方面共同表现在于其生长自2月开始
萌动,2、3月生长较缓慢,4月生长速度加快,5月是其
速生期,6、7月生长速度趋缓,8月生长停止,树叶开始
出现变化,且自顶梢起,逐渐向干基枯死,但未枯死部分
叶尚未脱落;9月叶开始脱落,梢自上而下加快干枯,逐
步进入休眠,10月后进入休眠期。其生长过程与刺山
柑原产地的表现基本相同。
另一方面,通过试验可以看出,刺山柑在不同的环
境条件下,其生长速度及外观形态亦表现出一定的差
异。这主要表现在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荒山及苗圃),刺
山柑枝干到11月底,一般干枯至地表以上5~10cm左
右,以树桩形态休眠,第二年自树桩上萌发新枝干,再次
生长。而在阳台可见光条件下,刺山柑枝干仅上部未完
全木质化部分枯死,而完全木质化部分则不枯死,次年
从保留的枝干上继续萌发生长。同时,通过阳台盆栽看
出,刺山柑在该区具备开花结实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裕华,王宗德.西南气候P5-32[J].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2]张立运,海 鹰.《新疆植被及其利用》专著中未曾记载的植物群落
Ⅰ.荒漠植物群落类型[J].干旱区地理,2002,25(1):84~89.
[3]吾斯曼·吐尔逊.刺山柑(老鼠瓜)的药用探索[J].中国民族医药
杂志,2006.
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