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沙枣的资源及研究现状



全 文 :第 16 卷 第 2 期 天 津 农 学 院 学 报 Vol.16,No.2
2009 年 6 月 Journal of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une,2009

* 收稿日期:2008-10-07
基金项目: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利用耐盐经济植物改良盐碱地技术示范”(0702150)
作者简介: 于玮玮(1980-),女,山东青岛人,硕士在读,主要从事植物遗传及细胞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联系电话:(022)23789376。
通讯作者: 阎国荣(1957-),男,甘肃敦煌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植物遗传及细胞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联系电话:(022)
23781301。
文章编号:1008-5394(2009)02-0046-05

沙枣的资源及研究现状*
于玮玮,阎国荣通讯作者
(天津农学院 园艺系,天津市 300384)

摘 要:沙枣是一种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重要树种,在我国种质非常丰富。对沙枣的起
源、种质资源、栽培技术、引种、有效成分、抗性生理、染色体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
今后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沙枣;种质资源;现状
中图分类号:S665 文献标识码:A

Resources and Research Situation of Elaeagnus spp.
YU Wei-wei, YAN Guo-rongCommunication Author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Resources of Elaeagnus are abundant in China, and it is an important tree with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economical
benefits. So, it is elaborated from the aspects of origin, germplasm resource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troduction, the active
ingredient, resistant physiology(salt resistance, dry resistance), chromosome and so on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es and development or utilation.
Key words:Elaeagnus spp.;germplasm resources;current situation

沙枣(Elaeagnus spp.)又名银柳、七里香、
桂香柳、红豆等,是胡颓子科(Elaeagnaceae)胡
颓子属(Elaeagnus)的落叶乔木或灌木,高4~15
m。沙枣树是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经济型树种,
其枝、叶、花、果都具有开发和利用的价值,目
前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物、造纸、饲草、
木材、家具等方面。同时,沙枣树又具有抗风沙、
耐盐渍、耐干旱、耐高温、耐瘠薄、易繁殖、适
应性强的特点,是改造干旱、沙地、荒地、盐渍
地造林的优良树种之一。沙枣为非豆科固氮植物,
其根瘤菌在固氮和改良土壤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
作用[1]。
1 沙枣的起源及分布
根据前苏联农业植物学家 H.N.瓦维洛夫的
栽培植物起源学说,沙枣起源于中亚中心和近
东——小亚细亚中心,也就是现在的印度西北
部、阿富汗、塔吉克、乌兹别克、天山西部、高
加索、伊朗、土库曼等地[2]。沙枣在我国主要分
布在西北各省区和内蒙古西部,也有少量分布于
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大致为北纬 34°以北的地
区。天然沙枣林集中在新疆塔里木河、玛纳斯河,
甘肃疏勒河,以及内蒙古的额济纳河两岸。内陆
河岸的沙枣林多呈疏林状态,面积较大,仅额济
纳河西河林区就有沙枣林 4.6×107 m2。近年,山
西、河北、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等省区也
在沙荒地和盐碱地引种栽培。新疆的沙枣属于地
中海成分的后代,是现代胡杨、灰杨和白榆等群
落的伴生种[3]。目前,沙枣在国外主要分布于地
中海沿岸、亚洲西部、前苏联和印度[4]。
2 沙枣的资源
沙枣的种类目前研究得比较少。《中国植物
志》中记载了沙枣的 2 个种和 1 个变种,分别是
沙枣、东方沙枣、尖果沙枣[5]。《新疆高等植物检
索表》中记载了尖果沙枣和大果沙枣两个种[6]。
第 2 期 于玮玮,等:沙枣的资源及研究现状 ·47·
黄俊华和买买提江确定新疆地区分布有胡颓子属
的 3个种和 1个变种,分别是尖果沙枣(E.oxycarpa
Schlecht.)、沙枣(E.angustifolia L.)、东方沙枣
(E.angustifoliavar.orientalis(L.)Kuntze)和大果
沙枣(E.moorcroftii Wall.ex Schlecht.)。前苏联有
3 种,中亚地区有 6 种[7]。
尖果沙枣枝条稠密,果实较小,果核两端尖,
中间圆,抗寒力强,现在一般都是自然野生种。
大果沙枣果实较大,经农家选育后已经有很多优
良的类型,如大白沙枣、牛奶头大沙枣、八卦沙
枣、羊奶头沙枣。
3 沙枣的研究现状
在新疆、甘肃等地,沙枣已经有很长的栽培
历史,因此对其研究已有多年。最初对沙枣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果实的食用性、材质、饲料等
方面,现在对沙枣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栽培措施、
引种、沙枣中有益成分的提取和利用、产品开发
和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
3.1 栽培技术
沙枣是良好的生态树种,抗盐碱、耐干旱,
管理比较粗放,每年只需进行修剪即可,在西北
地区常作为防护林带,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造
林技术。近年来,随着对沙枣产品开发和研究的
深入,优良沙枣品种的栽培面积逐渐扩大。
3.1.1 沙枣的繁殖与抚育管理
沙枣的繁殖现在多采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
两种。种子繁殖又分为春播和秋播。春播时,种
子需要去掉果皮后进行层积处理,即用湿沙拌种,
堆好后覆盖塑料布,中间翻拌2次,待有40%~60%
的种子吐白时再行播种。秋播时,沙枣可带果皮
播种,省时省工,但须注意灌水越冬。春季宜硬
枝扦插,穗长15~25 cm;夏季宜嫩枝扦插,并带
叶片,穗长25~50 cm,扦插株行距10 cm×30 cm,
一般生根率大于80%,最高可达96%。苗木质量以
冬春硬枝扦插为最好。扦插当年苗高可达2 m[8]。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张克等人首先进行了沙枣的
组培育苗[9],随后杨育红等人也对沙枣组织脱分
化培养与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沙枣快繁
体系的最适培养方案[10]。
沙枣的抚育管理一般在4月中旬至6月中旬期
间,5~6 d灌水1次。6月底后,应根据土壤的墒情,
每隔15 d左右灌水1次。为提高沙枣苗木的生长量,
应加强追肥,一般应在苗木的速生期内追肥3次。
每公顷土地于6月中旬追施尿素90 kg,7月中旬追
施尿素120 kg,8月中旬追施复合肥120 kg,追肥
后立即灌水。沙枣萌发力强,侧芽很多,必须加
强摘芽。另外,还需进行除草和松土。
3.1.2 沙枣病虫害的研究现状
沙枣的病害主要有猝倒病、锈病、煤污病、
茎腐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沙枣木虱、沙枣暗
斑螟、跳甲、尺蠖等。这些病虫害可以采取化学
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化学防治可喷施相应的农药。如茎腐病在整
个苗木的生长期都可能发生,在发病初期,喷施
2%的龙克菌悬浮剂 0.2%~0.25%药液或 5%的毒
菌清 0.1%药液,8~10 d 喷 1 次,连喷 2 次。同
时,需要及时拔除病株,运出圃外,集中焚烧。
沙枣暗斑螟主要为害沙枣主干,在韧皮部和木质
部之间蛀食。可在幼虫孵化期于被害部位涂 40%
的氧化乐果乳油或 50%的杀螟松乳剂 100 倍液,
杀虫效果可达 100%。还可采用施放烟剂、超低容
量喷雾的方法进行喷药,这样用药虽少,防治效
果却较好。
物理防治可采取涂干、羽化期用黑灯诱杀等
措施。生物防治是利用其天敌,如寄生蜂、草蛤、
瓢虫、蜻蜓、蜘蛛等进行的。近年来,朱建兰、
常永义从沙枣尺蠖上分离到一种真菌菌株 Dh,经
鉴定为四脊裸孢壳。Dh 经纯化培养后,室内对沙
枣尺蠖的致死率达 86.42%,田间致死率达
82.13%[8,11-12]。
3.2 沙枣的引种
从1800年,美国就将沙枣作为生态观赏树种
而引进[13]。国内对沙枣的引种主要是从20世纪80
年代开始的。如:宁夏青铜峡市从甘肃引种大沙
枣,效果良好[14];丁水林等人也从上世纪80年代
初从新疆、甘肃等地引种,在黄河三角洲的盐碱
地区进行栽培试验,获得成功[15]。近年来,天津
农学院的阎国荣从新疆地区引种了若干沙枣类
型,经在天津市以及滨海地区进行试验栽培,结
果表明,沙枣不仅适应天津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而且为天津市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树种
资源[16]。近年来,黑龙江、辽宁、山西、河南、
河北、山东、江苏等省多在半沙漠和荒漠、沙荒、
盐碱地引进栽培,一般情况下生长状况良好,表
明沙枣适生范围广。最近,引用沙枣对沿海地区
和黄河三角洲等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和沙枣造林
试验已取得初步成果[17]。
天 津 农 学 院 学 报 第 16 卷 ·48·
3.3 沙枣有效成分的研究
3.3.1 营养成分
沙枣果实、种子、叶片和花粉中都含有多种
有用的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经济价
值。据测定,沙枣果肉中含糖53.40%、脂肪4.20%、
果胶1.23%、蛋白质7.03%、有机酸3.01%、氮
0.87%。在每100 g果肉中,含有总量为3 804.0 mg
的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占总量
的23.16%。每100 g果肉中还含有P 66.7 mg,Ca
51.2 mg,Fe 6.59 mg,Zn 0.63 mg,Mn 2.90 mg,
VC 6.10 mg。沙枣种子中含油26%、可溶性糖
16.53%;叶片含蛋白质4.0%、脂肪2.4 %、糖15.7%。
沙枣果可鲜食,磨碎可做面、酿酒、制醋等。沙
枣还是一种淀粉植物,沙枣面不仅可以蒸馒头、
烙饼、做面条,还可以做糕点、果酱、酱油等,
每50 kg沙枣面的出酒率为60%,出糖率为50%,
出醋率为30%[18]。沙枣花还是很好的蜜源,蜜蜂
采酿的沙枣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高级
营养品和美容补品。
3.3.2 药用成分
沙枣花、果、枝、叶和树皮都可入药,能治
疗慢性支气管炎、闭合性骨折、消化不良、神经
衰弱等病症。《新疆中草药手册》中记述沙枣果
实含黄酮类化合物,少量鞣质和粘液质。根和地
上部分是哈尔满生物碱的良好来源,含有哈尔满、
哈尔醇、哈尔明碱等。叶中含有咖啡酸、绿原酸、
新绿原酸、VC和黄酮类化合物。从果实制得的胶
质和鞣质的浓缩物有抗炎作用,能抑制小肠的运
动功能,故可用于肠炎,大量服用能改善消化器
官的功能与状态。在临床应用与药理研究中发现,
其叶片的提取物对慢性气管炎、腹泻和菌痢、冠
心病、烧伤创面有一定的疗效。另外,最新的研
究表明,沙枣果肉原花青素有较好的抗脂氧化能
力 [19] , 沙 枣 多 糖 ( Elaeagnus Angustifolia
Polysaccharide,EAP)对呼吸道的合胞病毒有抑
制作用,对病毒的繁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0]。
用乙醇提取沙枣果实的粉碎物,经萃取、薄层层
析的方法分离提纯,并结合药敏实验对其进行效
价测定,结果显示,沙枣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肠
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1]。
3.3.3 其他成分的研究现状
沙枣花具有芳香气味,除药用外,也是一种
天然香料。据《新疆药用植物志》记述,沙枣鲜
花中含香精油0.2%~0.4%[22]。目前的研究结果表
明,沙枣花中的主要成分有三萘酚、花白素、脂
肪和少量的挥发油。刘铸晋从沙枣花挥发油中分
析出21种成分,反式肉桂酸乙酯占44.5%,为主要
成分[23]。目前,沙枣花香精油已被用于制造各种
名贵香水和护肤产品。沙枣树胶是沙枣树的创口
分泌物,是一种杂多糖聚合物,可作阿拉伯胶、
黄芪胶等的替代品,将它加入消炎、活血定痛复
方中可外用于骨折的治疗。同时,沙枣树胶也是
一种纯天然的嗜哩水。维吾尔妇女用作发胶,使
头发黑亮、垂顺,并有营养头发和去头屑的作用。
目前,已申请了含沙枣树胶护发美发摩丝组合物
及其配制方法的专利,并已用于生产中。
3.4 沙枣抗性生理的研究
3.4.1 沙枣的耐盐生理研究
目前,对抗逆性生理研究最多的就是耐盐生
理。通过引种实验发现,沙枣在土壤含盐量为
0.8%~1.2%时仍然能够正常地生长、开花、结果,
表明沙枣具有一定的耐盐力[15]。张宝泽、王宝山、
赵可夫等人做了一些有关NaCl胁迫对沙枣生理反
应的研究,如对愈伤组织膜透性、膜脂过氧化和
SOD活性,以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盐胁迫下,沙
枣的鲜重、干重及K+含量均随盐度的增加而下降,
而细胞质膜透性、脯氨酸含量和叶片肉质化程度
均大于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24]。通过定
期测定1年生树苗在盐碱地上的植株高度、树干基
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叶片生长量,表明沙
枣能在含盐量为0.8%~1.2%的盐碱地上正常生
长,但当NaCl浓度大于100 mmol/L时,随着浓度
的增大,幼苗叶片的受抑制程度越来越明显[25]。
3.4.2 沙枣的抗旱生理研究
近年,人们逐渐开始对沙枣进行抗旱性研究。
彭立新等人采用聚乙二醇(PEG-6 000)溶液模拟
干旱法,对沙枣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
研究。水分胁迫下,沙枣幼苗叶片中的SOD、POD
和CAT的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大致可以反映
出沙枣幼苗的耐旱机理,表明沙枣幼苗具有一定
的耐旱能力[26]。张耀甲通过总含水量、自由水含
量、束缚水含量、细胞液浓度、原生质体的亲水
性、植物组织的抗脱水力等指标分析甘肃地区沙
枣的生理特性,以及根系的分布与干旱适应性的
关系,发现沙枣根系具有很大的吸水面积,并能
在地下水位层上的湿土层中形成一层须根系,因
此,不仅能吸收地下水,还能吸收毛管水。但其
抗旱能力比旱生植物白刺、梭梭低得多,这表明
第 2 期 于玮玮,等:沙枣的资源及研究现状 ·49·
沙枣属于旱中生植物,主要分布于荒漠、半荒漠
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的河流两岸及其下游地区[27]。
李阳等通过分析水分胁迫对大果沙枣的生物量及
光合特性的影响,认为水分胁迫抑制了大果沙枣
的光合作用。与对照相比,净光合速率、叶片蒸
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气孔阻力、胞
间二氧化碳浓度和叶绿素含量升高,光合午休明
显,认为非气孔因素是干旱时大果沙枣净光合速
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水分胁迫下,大果沙枣的生
长受到抑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干生物量积
累同时降低,但地下干生物量降低的程度低于地
上部分;干旱处理虽然显著抑制了大果沙枣的生
长,但大果沙枣的生物量仍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结果表明:大果沙枣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与保护
能力,在水分胁迫下,大果沙枣趋于将更多的资
源分配给根系,以提高根冠比,从而适应干旱的
环境[28]。
3.5 沙枣染色体研究现状
王翠华等采用根尖涂片法,制出染色体切片,
通过镜检、照相、查数后,认为大果沙枣的染色
体数目为2n=28,这与国外报导的同属沙枣的结
论相一致[29]。刘淑琴等对沙枣、尖果沙枣和东方
沙枣做了核型分析,其染色体的数目均为2n=
28[30]。
3.6 其他研究进展
Ahmet AKSOYU用沙枣检测重金属污染时,
测定未洗涤和被洗涤的土壤中沙枣叶子中的Pb、
Cd和Zn的浓度,根据未洗和已洗样品间金属污染
物质水平的差异,得到叶片中重金属的浓度在两
种土壤中的关系,发现沙枣是一种敏感的金属污
染生物检测器[29]。
4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目前,沙枣的研究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4.1 加强对资源方面的研究,首先应该对本国沙
枣的种进行全面的研究调查,这是开展其它研究
的关键。
4.2 加强新品种的选育。虽然沙枣的栽培在我国
有很悠久的历史,但沙枣新品种的选育工作进展
一直比较缓慢,这从根本上阻碍了沙枣的推广应
用。因此,选育高产优质的新品种也是目前亟待
解决的问题。
4.3 加强沙枣品种的宣传。提高知名度,提高产
品质量,把产品推出去是目前沙枣产品开发方面
面临的主要问题。
4.4 对沙枣应加强深层次的研究。目前,对沙枣
的研究只限于沙枣的栽培措施、成分提取以及生
理生态等方面,对其耐盐机理、分子水平的研究
则很少,因此,应该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开发
沙枣的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
[1] 聂小兰. 沙枣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北方园艺,2007
(4):67-69.
[2] 韩振海. 落叶果树种质资源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1994:7-8.
[3] 周建明. 新疆的沙枣资源[J]. 生物学杂志,1991(3):
19-20.
[4] 时永杰,高万林. 沙枣[J]. 中兽医医药杂志,2003(1):
154-156.
[5]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41-42.
[6] 米吉提,胡达拜尔地,徐建国. 新疆高等植物检索表
[M].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0:348.
[7] 黄俊华,买买提江. 新疆胡颓子属植物(Elaeagnus)
分类探讨[J]. 植物研究,2005,25(3):268-271.
[8] 宿凤杰,戴永平. 沙枣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 中国
林副特产,2004(2):19.
[9] 张克. 沙枣组织培养研究初报[J]. 宁夏林业科技,1990
(4):23-25.
[10] 杨育红,张文辉. 沙枣组织脱分化培养与快繁体系建
立的研究[J]. 植物研究,2006,26(4):435-440.
[11] 黄力,席勇. 沙枣木虱综合防治技术[J]. 新疆农业科
学,1990 (4):169-170.
[12] 朱建兰,常永义. 四脊裸孢壳Dh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
对沙枣尺蠖的防治效果[J]. 中国生物防治,2005,21
(1):29-32
[13] Shafroth P B,Auble G T,Scott M L. Germin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ve plains cottonwood(Populus
deltoides Marshall subsq. monilifera) and the exotic
Russian-olive(Elaeagnus angustifolia L.)[J]. Conserv
Biol,1995,9(5):1 170-1 175.
[14] 张剑平. 甘城子新灌区引种新疆大沙枣效果好[J]. 宁
夏农林科技,1990(2):13.
[15] 丁水林,赵延茂,乔来秋. 黄河三角洲地区沙枣引种
试验初报[J]. 山东林业科技,1999(4):10-11.
[16] 阎国荣,李树玲,彭立新 . 大沙枣(Elaeagnus
moorcroftii)资源的研究与利用[C]//中国园艺学会. 第
二届全国野生果树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
天 津 农 学 院 学 报 第 16 卷 ·50·
论文汇编. 长春:长春出版社,2006:35-38.
[17] 于雷,张海军. 滨海盐渍土沙枣造林试验初报[J]. 辽
宁林业科技,1995(6):12-15.
[18] 江发寿,谢建新,刘金荣. 沙枣的营养成分分析及沙
枣油的理化常数测定[J]. 石河子大学学报,2002,6
(1):20-21.
[19] 石翠芳,孙智达,刘畅,等. 沙枣果肉原花青素的分
离纯化[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4):137-
139.
[20] 田丽丽. 沙枣多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及其机制
研究[D]. 吉林:吉林大学,2005.
[21] 陶大勇,李树伟,应璐,等. 沙枣化学成分的提取分
离及药敏实验[J]. 中兽医医药杂志,2005(3):10
-13.
[22] 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 新疆药用植物志(第二
册)[M]. 新疆:新疆农业出版社,1981:76-82.
[23] 刘铸晋. 沙枣花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 新疆大学学
报,1985(4):80-87.
[24] 张宝泽,曹子谊,赵可夫,等. 盐胁迫下沙枣某些生
理特性的研究[J]. 林业科学,1992,28(2):167-
169.
[25] 齐曼·尤努斯,李秀霞,李阳,等. 盐胁迫对大果沙枣
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05,22(4):503-506.
[26] 彭立新,吴迪,李慧,等. 水分胁迫对沙枣幼苗抗氧
化酶活性的影响[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07,14(1):
1-5.
[27] 张耀甲. 甘肃民勤地区沙枣等植物生理、生态特性的
初步研究[J]. 植物学报,1981,23(5):393-399.
[28] 李阳,齐曼·尤努斯,祝燕. 水分胁迫对大果沙枣光合
特性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06,
26(12):2 493-2 499.
[29] 王翠华,刘惠昌,许思明. 非豆科固氮树种——沙棘、
大果沙枣染色体数目研究初报[J]. 辽宁林业科技,
1990(3):3-4.
[30] 刘淑琴,徐燕红,刘素兰. 我国北方胡颓子属三种植
物染色体研究[J]. 吉林林学院学报,1991,7(2):
1-4.
[31] Aksoy A, Sahin U. Elaeagnus angustifolia L. as a
biomonitor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J]. Tr J of Botany,
1999,23:83–87.


(上接第45页)
[40] Burgess V,Shaw G. Pectenetoxins—an issue for public
health: a review of their comparative toxicology and
metabolism[J]. Environ Int,2001,271:275–283.
[41] Brett M M. Food poisoning associated with biotoxins in
fish and shellfish[J]. Curr Opin Infect Dis,2003,16:
461–465.
[42] Schlenk D, Batley G, King C, et al. Effects of light
on microalgae concentrations and selenium uptake in
bivalves exposed to selenium-amended sediments[J].
Arch Environ Contam Toxicol,2007,53:365–370.
[43] Shumway S E,Cembella A D. The impact of toxic algae
on scallop culture and fiheries[J]. Rev Fish Sci,1993,1:
121–150.
[44] Burgess V,Shaw G. Pectenetoxins—an issue for public
health: a review of their comparative toxicology and
metabolism[J]. Environ Int,2001,271:275–283.
[45] Bricelj V M,Connell L,Konoki K,et al. Sodium
channel mutation leading to saxitoxin resistance in
clams increase risk of PSP[J]. Nature,2005,434:
763–767.
[46] López J L,Marina A,Vázquez J,et al. A proteomic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the marine mussels Mytilus
edulis and M. galloprovincialis[J]. Mar Biol,2002,141:
217–223.
[47] López J L,Marina A,Alvarez G,et al. Application of
proteomics for fast identification of species-specific
peptides from marine species[J]. Proteomics,2002,2:
1 658–1 665.
[48] Rinkevich B. Marine invertebrate cell cultures: new
millennium trends[J]. Mar Biotechnol, 2005, 7:
429–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