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革莽秆枯病及其药剂防治技术
. 曹 方 元
( 江苏省盐城市郊区植保植检站 )
攀葬是我 区主要水生蔬菜之一 , 一般立
秋前移栽 , 前茬为早稻 , 属 “ 晚水革葬 ” 。
70 年代末以来 , 李葬秆枯病 ( C刃 `。 d : 。 , P。 -
r i o m e l
e o e h o r玄d `。 L e n t z ) 危害不断加重 ,
1 9 8 5年调查全区因此病损 失 产 值 180 多 万
元 。 为摸清该病的发生危害情况 , 探索有效
药剂及其使用技术 , 笔者于 1 9 8 5~ 1 9 8 8年进
行了调查与试验 , 现总结如下 :
一 、 发生及危害
( 一 ) 病害症状 : 病 菌 主要 为 害 茎
秆 , 可产生三种不 同症状。 ( 1 ) 普通 型 ,
是田间常见的典型病斑。 初生浅褐色或暗绿
色小点 , 扩大后成梭 形 。 梭 形 病 斑 长 度
0 。 3~ 3
.
0厘米 , 平均 为 1 。 49 厘米 , 颜色为枯
黄色 , 中间灰褐色 。 病斑扩大后可相互合并 ,
形成长条状或不规则状 大 斑 。 ( 2 ) 急性
型 ,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 , 常产生暗绿色 、
水渍状圆形或椭圆形病斑 , 直径 2 . 5 ~ 4 . 0毫
米。 如 1 9 8 7年 z o fJ 中旬连阴雨 7天 , 雨量 1 9 5
毫米 , 平均气温 1 8 . 5 O C , 18 日调查病斑 多
为急性型 , 病秆率达 5 . 9 肠 。 ( 3 ) 褐 点
型 , 在气温较低的气候条件下 , 常 产 生 1毫
米左右的褐色斑点 , 斑点数量较多 , 部分病
秆病部组织成纵向凹陷后折断枯死。
( 二 ) 危害损失 : 草荞茎秆产生病斑后
阻碍水分和养分的输送 , 使茎秆从顶部向下
逐渐失水枯死 , 或折断倒伏 , 影响球茎形成
和膨大 , 最终造成减产。 通过典型田块调查
表明 : 发病越早 , 病情越重 , 产 量 损 失 越
大 。 病害若在 9月上旬盛发 ,可造成失收 , 9月
中旬至 10 月上旬盛发 , 将减产 50 ~ 80 肠 , 10
月中旬盛发 , 将减产 1 0~ 30 肠 。 病 田李葬不
但球茎单重轻 , 数量少 , 而月. 品质差 , 不耐
贮藏。 采用烘干法测定结果 , 淀粉等干物质
含量病革葬比健李荞低 2 7 . 6 ~ 7 6 . 7肠 。
( 三 ) 病害发生发展及其影 响因素 : 据
普查和系统调查资料表明 , 8月下旬该 病 即
在田间开始发生 , 9月中旬始盛 , 9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为盛发流行期。 病斑上的分生抱子
主要借助风雨传播到四周健株进行再侵染 ,
并逐渐导致全田发病 , 霜降前后停止蔓延 。
其影响因素有 : ( 1 ) 气候 : 据近 3年观察 ,
一般连阴雨或连续出现 4~ 5天重雾天气后 ,
田间李葬病秆率便开始成倍增长 。 可见降雨
天数和连续重雾是决定该病发生发展的主要
因素。 故若 9 、 10 月份出现 多 雨 或 重 雾 天
气 , 则晚水芋葬秆枯病就会发生 大流 行 。
( 2 ) 茬 口 : 1 9 8 7年调查 , 不同茬口病 情 有
明显差异 。 病害始见期 , 连茬田 ( 连 作 革
莽 ) 为 9月 5 日 , 新茬田为 10 月 2 日 。 病 秆
率 , 连茬田为 5 ~ 1 0 肠 , 平均 8 9 . 6肠 , 新
茬田为 3 1。 5~ 1 0 肠 , 平均 5 7 . 8肠。 可见 连
茬田发病早 、 发病率高 、 危害 重 。 ( 3 ) 肥
水 . 后期脱肥和经常脱水 , 常使孽莽茎秆抽
生速度减慢 , 植株抗病性降低 ,使秆枯病易于
发生和流行。 ( 4 ) 品种 : 不 同品种对 病 害
的抗性有差异 , 如 1 9 8 年引种的 `抗荞 , 病
害明显重于当地品种 `苏荞 , 。
二 、 药剂防治技术
在前两年不同药剂试验的基 础 上 , 于
1 9 8 7 、 1 9 8 8年选用建湖县农药厂生产的 20 肠
粉锈宁乳油进行防治 , 以 40 肠多菌灵胶悬剂
为对照药剂 , 进一步试验和大面积示范 , 基
本明确了粉锈宁对该病的防效及使用技术。
( 一 ) 经济有效剂量 : 应根据 病 情 而
( 下转 3 3页 )
~ ` 4 2一
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
佛手瓜喜温暖畏炎热和严寒。 地上部遇
霜冻即枯萎死亡 , 地下部较耐寒 , 在土壤不
结冻的情况下 , 可安全越冬 , 翌年春暖时再
萌发生长。 适宜在 18 ~ 25 ℃条件下生长。 在
亚热带的福州平原地区 , 春季 3月初 , 日均温
度 12 ℃ 以上时 , 开始萌发生长 , 5月开花结
果 , 6月中旬后 日均温度 25 ℃ 以上时 , 即停
止生长和开花结果 , 9月气温下降 , 又继续
生长和开花结果 , 直至 12 月初 。 而在亚热带
的高海拔山区 , 从 4月底开始萌发生长 , 7月
开花结果 , 直至 n 月初霜时为止 。
对光照长短反应不敏感 , 较耐弱光照。
对水分的需要量比较大 , 怕干早 , 但也
不耐渍涝 。 要求土壤经常保持比较稳定的湿
润状态 。 栽培时 , 多在佛手瓜的根部附近覆
盖稻草保湿 。
对肥料的需要量大 , 但对肥料浓度的反
应很敏感 。 施用浓度大的化肥 , 往往适得其
反 。 栽培上 , 选择肥沃的壤土 , 大量施用腐
熟的有机质肥料 , 可以获得高产 。
栽培管理特点
绿上所述 , 佛手瓜的特征特性和对外界
环境条件总体的要求 , 可初步总结为 :
佛手瓜在我国南方无霜期长 、 一月份平
均温度高达 5℃ 以上的地区 , 栽培容易 , 产
量高 , 值得大力推广 。 在冬季温度较低 、 霜
雪较重的地区 , 应在冬季降霜前 , 在根际覆
土和盖草 , 方能安全越冬 。 在夏季温度高的
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 应在该地区 的 高海 拔
( 70 。米以上 ) 的山区种植为好 。
由于种植后的第二至第五年是佛手瓜获
得最高产量的时期 ; 同时茂盛的枝叶需要大
的棚架空间 , 因而最适宜在房前屋后 、 沟渠
边等零星空隙地种植。
在我国南方有早季和雨季之分 , 因而栽
培地点的选择除排水良好外 , 还要便于灌溉
才能获得高产 。
由于佛手瓜多为零星种植 , 即使成片种
植 , 其单位面积内种植的株数也较少 , 故以
采用土墩式栽培比较妥当 。
( 上接 4 2页 )
定。 发病前和零星见病田 , 以每亩用 20 呱粉
锈宁乳油50 ~ 1 0 毫升为宜 , 对已发病 和 病
害较重田 , 则以每亩 150 毫升为宜 , 以利于
控制病害的蔓延 。 每亩药量兑 水 75 公 斤 ,
进行均匀喷雾。
( 二 ) 用药时间与次数 : 根据天气、 发
病期或植株封行状况而定. 据试验 , 防石时
发病基数越高 , 防病增产效果越低。 因此 ,
一般应以防为主 , 掌握在零星见病期喷药或
在李葬封行时便进行喷药保护 。 以 后 每 隔
10 一 15 天喷一次药 , 如药后遇有多阴雨或重
雾天气 , 则用药间隔期要酌情缩短。 霜降前
后停止喷药 , 共喷 3次左右。
( 三 ) 试验 、 示范田防病增产效果 : 通
过 5 。多块革荞秆枯病防治试验示范田 的 调
查 , 防病效果达 80 呱以上的田块占84 肠 , 每
亩增产李莽 1 3 1 . 6 ~ 1 2 8 8 . 6公 斤 , 平 均 为
49 .5 6公斤 ; 增产 率 2 0 . 3一 35 。肠 , 平 均
4 9
。
3肠 。
一 三 、 讨论
( 一 ) 参试的粉锈宁 、 多菌 灵 、 托 布
津 、 三环睦 、 稻瘟净五个杀菌剂中 , 粉锈宁
对李算秆枯病防病增产效果最佳 , 尤其是在
发病后使用 , 其增产效果比其它药剂更为显
著 。 表明粉锈宁对该病不但有很高的预防效
果 , 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 二 ) 在试验 、 示范田中发现 , 使用粉
锈宁后荞秆绿色加深 、 衰老期推迟 , 是否有
促进增产作用 , 有待研究。
一 3 3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