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苦荞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全 文 :苦荞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朱体超1,孙学映1,陈光蓉2,张 莉1 (1.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 404155;2.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 404155)
摘要 [目的]探讨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种植密度(43. 2
万、52. 5万、75. 0万、97. 5万、106. 8万株 /hm2)、复合肥施用量(281. 8、375. 0、600. 0、825. 0、918. 2 kg /hm2)对苦荞产量的影响。[结果]种
植密度和施肥对苦荞产量影响显著,都表现为低水平下呈正效应,高水平下呈负效应,并且互作效应显著。获得产量高于 2 100 kg /hm2
的合理取值区间为:种植密度 84. 50万 ~ 102. 97 万株 /hm2,施肥 320. 33 ~ 505. 05 kg /hm2。建立的数学模型 Y = 2 208. 63 + 122. 53X1 -
114. 33X2 - 200. 91X
2
1 - 205. 58X
2
2 - 184. 85X1X2 的拟合程度较好,对苦荞生产具有实际指导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苦荞高产优质生产
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苦荞;高产栽培技术;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 S5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2014)29 -10102 -03
Study on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Tartary Buckwheat(Fagopyrum tataricum)
ZHU Ti-chao1,SUN Xue-ying1,CHEN Guang-rong2 et al (1. Chongqing Three Gorges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ongqing
404155;2. Chongqing Three Gorges Vocational Colleage,Chongqing 404155)
Abstract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develop the 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cal measures of Tartary buckwheat. [Method]The quadrat-
ic regression orthogonal rotation combination design test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43. 2 × 104,52. 5 × 104,75. 0 × 104,
97. 5 × 104,106. 8 × 104 plants /hm2)and fertilizer amount(281. 8,375. 0,600. 0,825. 0,918. 2 kg /hm2)on Tartary buckwheat yield.
[Result]The planting density and fertilizer amount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yield of Tartary buckwheat,both showed positively effect under
low levels and negative effects under high levels,and the interaction effect was significant. To get the yield of over 2 100 kg /hm2,the reasona-
ble value range was as follows:planting density was 84. 50 × 104 - 102. 97 × 104 plants /hm2,the fertilizer amount was 320. 33 - 505. 05
kg /hm2 . The established mathematical model was Y = 2 208. 63 + 122. 53X1 - 114. 33X2 - 200. 91X
2
1 - 205. 58X
2
2 - 184. 85X1X2,the fitting
degree of the model for test point was better,so the model ha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artary buckwheat production. [Conclusion]The study
provides a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 of Tartary buckwheat.
Key words Tartary buckwheat;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Mathematics model
基金项目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科技计划项目(SAAS12G-2)。
作者简介 朱体超(1963 - ),男,重庆人,农艺师,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
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 2014-08-27
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具有很高的营养食用价值和
药用价值,富含蛋白质、脂肪、矿质营养元素、维生素和生物
类黄酮,尤其富含芦丁(0. 8% ~ 1. 5%);苦荞食品具有明显
降低血脂、血糖、尿糖作用,对糖尿病有特效,对高血脂、心脑
血管病、高血压等症具有很好的预防治疗作用[1]。随着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苦荞作为食药两用粮食作物,其营养价值、药
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在加工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利
用[2]。苦荞喜凉爽气候,全生育期 80 d左右,最适温度为 18
~25 ℃,低于 10 ℃或高于 32 ℃时植株生长受到抑制[3],因
此在我国南方适宜地区,可以利用春早、秋长的气候特点,每
年种植春、秋两季。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工
进城务工经商,农村劳动力不足,对农业生产提出了高产、轻
简的技术要求。为此,笔者以简化施肥为目的,分析种植密
度和一次性施用复合肥作种肥对苦荞产量的影响,探讨高产
栽培技术措施,为苦荞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试验地海拔 326 m,紫色壤土,肥力中上,地
势平坦,排灌方便,前作红苕。试验品种为川荞 5 号,为凉山
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从后代变异群体中选
择而成,在当地 2013 年品种筛选试验中产量为 1 748. 17
kg /hm2。肥料为 N、P2O5 和 K2O各含 15%的复合肥。
1. 2 试验方法 为更好地分析种植密度(X1)和施肥(X2)
对苦荞子粒产量(Y)的影响效应,试验采用二元二次回归正
交旋转组合设计[4],设计水平及编码值见表 1。为节省生产
成本、简化种植技术,X2 设计为一次性施用复合肥作种肥。
X1 和 X2 的 0水平设计为当地生产上的常规取值。小区面积
13. 2 m2,随机排列,2次重复,共 32小区。
表 1 试验因子及设计水平
试验因子
变化
区间
设计水平
-1. 414 -1 0 1 1. 414
种植密度(X1) 22. 5 43. 2 52. 5 75. 0 97. 5 106. 8
万株 /hm2
施肥(X2)∥kg /hm
2 225. 0 281. 8 375. 0 600. 0 825. 0 918. 2
1. 3 试验实施 于 2014年 2月 25日条播,行长 5. 00 m,行
宽 0. 33 m,每小区 8行。播种前按设计方案要求的施肥量计
算每行的用量,称量装袋,于播种时一次性按行施入。苗期
严格按方案要求的每行苗数进行定苗,以保证密度的准确
性。开花前人工除草 2 次。田间调查生育期、倒伏面积。5
月20 ~22日各小区相继成熟并收获,每小区取20株样品,并
调查收获总株数,室内调查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千粒重、
单株粒重和产量,结果为 2重复平均值。
1. 4 统计分析 用 Excel 2003 对试验数据作初步计算,用
DPS 7. 55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数学模型建立、失拟性检测、效
应分析及数字模拟寻优等[5]。
2 结果与分析
2. 1 各处理性状及产量结果 从表 2可以看出,试验各处理
全生育期 68 ~70 d,收获株数等于或略低于设计要求,可以忽
略对产量的影响。处理间生育日数、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
责任编辑 姜丽 责任校对 况玲玲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4,42(29):10102 - 10104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4.29.023
千粒重差异较小,但倒伏面积、单株粒重和产量差异较大。
2. 2 数学模型的建立 对产量(Y)的方差分析表明,种植密
度(X1)和施肥(X2)的一次项、二次项、互作项均达到显著或
极显著水平(PX1 = 0. 027 2 <0. 05,PX2 = 0. 036 6 < 0. 05,PX21 =
0. 001 7 <0. 01,PX22 = 0. 001 5 < 0. 01,PX1X2 = 0. 020 2 < 0. 05)。
经回归分析,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Y =2 208. 63 +122. 53X1 - 114. 33X2 - 200. 91X
2
1 -
205. 58X22 - 184. 85X1X2
失拟性测验表明,F1 = 0. 272 98 不显著,F2 = 11. 369 12
极显著。回归方程的复决定系数 R2 = SSR /SSY = 0. 850 4,复
相关系数 R =0. 922 2,达极显著水平。这说明种植密度和施
肥是影响苦荞产量的主要因子,影响程度为 85%;数学模型
的拟合程度较好,反映了客观实际,对苦荞生产具有指导
作用。
表 2 试验设计结构矩阵及产量结果
试验号
种植密度
(X1)
施肥
(X2)
生育日数
d
倒伏面积
%
株高
cm
分枝数
个 /株
主茎节数
节 /株
千粒重
g
单株粒重
g
产量(Y)
kg /hm2
1 1 1 69 70. 0 132. 4 4. 0 13. 0 20. 8 2. 8 1 613. 59
2 1 -1 68 0. 0 131. 5 4. 4 13. 9 21. 1 3. 0 2 185. 94
3 -1 1 70 60. 0 125. 7 5. 1 13. 5 22. 0 4. 8 1 824. 37
4 -1 -1 70 0. 0 129. 1 4. 4 13. 2 20. 6 4. 4 1 657. 32
5 -1. 414 0 70 60. 0 132. 5 5. 3 13. 2 20. 1 4. 9 1 554. 43
6 1. 414 0 70 75. 0 130. 1 4. 2 13. 1 21. 2 2. 8 2 022. 84
7 0 -1. 414 68 0. 0 126. 2 3. 8 13. 0 20. 7 3. 7 1 959. 37
8 0 1. 414 70 70. 0 134. 6 4. 4 12. 2 20. 6 3. 3 1 599. 21
9 0 0 70 17. 5 142. 0 4. 7 14. 0 21. 4 3. 8 2 277. 78
10 0 0 70 52. 5 129. 8 3. 9 13. 5 21. 1 3. 8 2 169. 45
11 0 0 70 55. 0 126. 9 3. 9 11. 9 21. 0 3. 8 1 999. 16
12 0 0 70 5. 0 128. 1 4. 5 12. 8 20. 2 4. 0 2 425. 48
13 0 0 69 50. 0 127. 5 4. 6 12. 6 21. 3 4. 1 2 256. 28
14 0 0 69 17. 5 134. 3 4. 4 13. 3 20. 8 4. 0 2 319. 65
15 0 0 70 40. 0 130. 0 4. 0 12. 7 20. 7 3. 9 1 988. 16
16 0 0 70 37. 5 139. 2 4. 1 13. 3 20. 8 4. 0 2 233. 05
2. 3 效应分析
2. 3. 1 单因子主效应分析。保留一个分析因子,其他因子
皆取 0水平,得到各因子与产量关系数学模型:
Y(种植密度)=2 208. 63 +122. 53X1 - 200. 91X
2
1
Y(种植施肥)=2 208. 63 -114. 33X2 - 205. 58X
2
2
根据以上函数关系绘制的效应图显示,X1 和 X2 的效应
曲线都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图 1)。当 X1 = 0. 5、X2 = - 0. 5
时,曲线极值分别为 2 219. 67 和 2 214. 40 kg /hm2。当 X1≤
0. 5、X2≤ -0. 5时,种植密度和施肥对产量的影响都呈正效
应,苦荞产量随着水平值增加而逐渐提高,反之,产量逐渐下
降。在低水平下,X1 的曲线斜率大于 X2,说明种植密度的增
产效应大于施肥;在高水平下,X2 的曲线斜率大于 X1,但为
负值,说明施肥的负效应及减产幅度大于种植密度。种植密
度和施肥对苦荞产量影响显著,但种植密度的产量效应大于
施肥,两因子的水平取值都存在一个合理范围,生产上应注
意合理密植,避免过量施肥。
2. 3. 2 边际产量效应分析。根据各因子效应方程求一阶偏
导数,再用降维法得出各因子边际产量效应模型为:
αY /αX1 = 122. 53 -401. 82X1
αY /αX2 = -114. 33 -411. 16X2
根据以上函数关系绘制的边际产量效应图显示,种植密
度的边际产量始终高于施肥。当 X1 ≤ 0. 304 9、X2 ≤
-0. 278 1时,两因子的边际产量大于 0,对产量影响都表现
为正效应;反之,产量降低,边际产量小于 0(图 2)。随着各
因子水平值增大,边际产量逐渐降低,每增加 0. 5 水平值,产
量下降 200. 9(X1)、205. 58 kg /hm
2(X2)。
图 1 因子主效应分析
图 2 边际效应分析
2. 3. 3 互作效应分析。X1X2 互作项达显著水平,其偏回归
系数为 -184. 85,说明该试验中,苦荞产量不仅受单因素效
应影响,还受交互效应影响,两因子间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当种植密度较低时增加施肥量或施肥量较低时增大种植密
度均有利于提高产量。获得高产的取值范围为:0≤X1≤1、
-1≤X2≤0,当 X1 = 0. 5、X2 = -0. 5时产量最高(表 3)。
3010142 卷 29 期 朱体超等 苦荞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表 3 种植密度和施肥两因素的交互效应
X1(种植密度)
X2(施肥)
-1. 414 2 -1 -0. 5 0 0. 5 1 1. 414 2
-1. 414 2 1 014. 36 1 280. 86 1 508. 59 1 633. 53 1 655. 67 1 575. 03 1 430. 38
-1 1 374. 30 1 609. 08 1 798. 53 1 885. 18 1 869. 05 1 750. 12 1 573. 75
-0. 5 1 716. 95 1 913. 45 2 056. 69 2 097. 13 2 034. 78 1 869. 64 1 655. 00
0 1 959. 16 2 117. 37 2 214. 40 2 208. 63 2 100. 07 1 888. 71 1 635. 78
0. 5 2 100. 90 2 220. 84 2 271. 65 2 219. 67 2 064. 89 1 807. 33 1 516. 12
1 2 142. 19 2 223. 85 2 228. 44 2 130. 25 1 929. 26 1 625. 49 1 295. 99
1. 414 2 2 100. 32 2 150. 26 2 116. 58 1 980. 10 1 740. 83 1 398. 77 1 037. 57
2. 4 最佳产量模拟寻优 经 DPS软件数字模拟,苦荞产量
大于 2 100 kg /hm2 的优化方案共有 7个,各因子的合理变动
范围(95%置信区间)为 0. 422≤X1≤1. 243、- 1. 243≤X2≤
-0. 422(表 4)。由此可见,采用密度 84. 50 万 ~ 102. 97 万
株 /hm2、施肥 320. 33 ~ 505. 05 kg /hm2 的综合技术措施,有
95%的把握获得高于 2 100 kg /hm2 的产量。
表 4 各因子取值区间
试验因子 加权均数 标准误 95%的取值区间
X1(密度) 0. 833 0. 209 0. 422 ~1. 243
X2(施肥) -0. 833 0. 209 -1. 243 ~ -0. 422
3 结论与讨论
3. 1 讨论 种植密度对苦荞子粒产量影响显著,当种植密
度≤81. 86 万株 /hm2 时,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增大而逐渐提
高,反之,产量逐渐降低。低密度情况下,分枝数较多,单株
粒重较高,但群体产量较低;密度过高时,单株粒重太低,造
成显著减产。该试验条件下,适宜种植密度区间为 84. 50 万
~102. 97万株 /hm2,种植密度对倒伏影响较小。万丽英的研
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 75万 ~ 120万株 /hm2 范围内,随着
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单株粒数、有效分枝数、
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呈递减趋势[6]。穆兰海等认为,种植密度
控制在 90万苗 /hm2,粒多粒饱,能获得较高产量[7]。这些结
果与该研究相似。毛春等研究认为,要获得高产 2 850
kg /hm2以上时,种植密度宜为 126. 6万 ~ 133. 9万株 /hm2[8]。
可见,各地因土壤、气候条件不同,苦荞的种植密度和产量存
在较大差异。
该研究表明,施肥对苦荞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当施肥量
≤537. 43 kg /hm2 时,对产量的影响呈正效应,反之呈负效
应。施肥量过低,株高、分枝数和单株粒重较低,但倒伏面积
很小;施肥量过高时,倒伏严重,单株粒重下降,造成显著减
产。施肥量的适宜区间为 320. 33 ~ 505. 05 kg /hm2(N、P2O5
和 K2O各含 15%的复合肥)。赵钢等认为,施肥对苦荞产量
的影响较大,不同施肥水平间的产量差异显著[10]。牛波等
研究表明,氮肥、磷肥、钾肥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荞麦产
量[11]。李昌远等认为,施用磷、钾肥对提高产量作用显著,
氮肥过多会导致贪青晚熟,易倒伏[3]。这些结果与该研究是
一致的。刘纲等认为,苦荞宜少施 N 肥,适量增施 P、K 肥,
N、P2O5 和 K2O 的最佳用量分别为 91. 7 ~ 126. 9、109. 8 ~
190. 8和 23. 0 ~45. 9 kg /hm2[12]。由此可见,该研究采用 1∶ 1
∶ 1 的复合肥,在配比上表现出 K2O、N 含量偏高,P2O5 含量
不足,但省工省时,节省了生产成本。
该研究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略大于施肥,但在高
水平情况下,施肥的负效应大于种植密度,因此,苦荞生产上,
既要做到合理密植,又要避免过量施肥引起严重倒伏和减产。
种植密度与施肥的互作效应显著,表现出协同促进作用,但存
在一个合理范围:种植密度 75. 0 万 ~ 97. 5 万株 /hm2,施肥量
375 ~600 kg /hm2。
3. 2 结论 种植密度和施肥对苦荞产量都有显著影响,种
植密度的产量效应大于施肥。当种植密度≤81. 86万株 /hm2
时,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增大而逐渐提高。当施肥量≤537. 43
kg /hm2 时,产量随着施肥量增大而递增。两因子在高水平
下都呈减产趋势,施肥的减产效应大于种植密度。当种植密
度和施肥分别为 75. 0 万 ~ 97. 5 万株 /hm2 和 375 ~ 600
kg /hm2时,表现出显著的协同作用。苦荞生产上宜适当增大
种植密度,降低施肥量。要获得高于 2 100 kg /hm2 的产量,
两因子的合理取值区间为:种植密度 84. 50 万 ~ 102. 97
万株 /hm2,施肥量 320. 33 ~505. 05 kg /hm2。
参考文献
[1]赵钢,唐宇,王安虎.发展中国的苦荞生产[J].作物杂志,2002(4):11 -
12.
[2]赵钢,唐宇,王安虎.苦荞的成分功能研究与开发应用[J].四川农业大
学学报,2001,19(4):297 -300.
[3]李昌远,朱龙章,魏世杰,等.苦荞的特征特性及有机栽培技术[J].现
代农业科技,2012(20):45 -46.
[4]荣廷昭.农业试验与统计分析[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44 -270.
[5]唐启义,冯明光. 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50
-252.
[6]万丽英.播种密度对高海拔地区苦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作物研
究,2008,22(1):42 -44.
[7]穆兰海,剡宽江,陈彩锦,等.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苦荞麦产量及其
结构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1):63 -64.
[8]毛春,程国尧,蔡飞,等.高海拔地区优质苦荞黔苦2号高产高效农艺措
施数学模型研究[J].种子,2006,25(4):70 -72.
[9]梅艳,阮培均,王孝华,等.黔苦2号苦荞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J].安
徽农业科学,2008,36(19):7949 -7951.
[10]赵钢,邹亮,彭镰心.不同肥料处理对苦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上
海农业学报,2013,29(6):100 -102.
[11]牛波,冯美臣,杨武德.不同肥料配比对荞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陕西农业科学,2006(2):8 -10.
[12]刘纲,熊仿秋,钟林,等.苦荞麦氮磷钾“3414”肥料效应试验初报[J].
农业科技通讯,2012(5):94 -97.
40101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