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川鄂连蕊茶的引种驯化及繁育研究



全 文 :第 4 期
第 51 卷第 4期
2012 年 2 月
湖北农业科学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Vol. 51 No.4
Feb.,2012
收稿日期:2011-08-16
基金项目: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201121412514-4)
作者简介:陈法志(1971-),男,湖北京山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栽培研究,(电话)13018012821(电子信箱)
chen71-90@163.com;通讯作者,童 俊,(电话)13995617781(电子信箱)vivian7484@126.com。
乡土植物又称本土植物,广义的乡土植物可以
理解为经长期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
地理区域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
的总称[1]。在园林建设中,乡土植物不仅在日常管理
维护中只要少量的人工干预就可以良好地支持生
物多样性 [2],而且在突出景观特色和维持城市生态
系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目前,许多国家对乡
土植物十分重视,如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以色
列和日本等国出版了许多有关乡土植物的图志、花
谱、日历、明信片、幻灯片乃至研究专著[3]。中国是世
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 3 万余种
高等植物和 1.8 万余种特有高等植物 [4];武汉市地
处中国亚热带地区北缘,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根据
调查资料统计,仅武汉市江夏区天子山生长的具有
观赏价值的乡土植物就达 127 种 [5]。 川鄂连蕊茶
(Camellia rosthorniana Hand. -Mazz.) 为 山 茶 科
(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inn.)连蕊茶组 (Sect.
Theopsis Coh.St.)常绿灌木,原产于广西、湖南、湖
北、四川等省(自治区),为中国特有树种。 其株型美
观,叶色亮绿,花朵密集,清香宜人[6]。试验从武汉市
江夏区天子山引种野生的川鄂连蕊茶植株,就近移
栽到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 /湖北省园林植物
工程技术中心保福苗木基地开展驯化及繁育研究,
在 12 年时间里,先后进行了形态特征、物保期、观
赏性状以及抗逆性等方面的观测比较,开展了繁育
试验、栽培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川鄂连蕊茶的引种驯化及繁育研究
陈法志 1,童 俊 1,戢小梅 1,许 林 1,胡凌云 2
(1.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 /湖北省园林植物工程技术中心,武汉 430075;2.英山县林业局,湖北 英山 438700)
摘要:从野外引种川鄂连蕊茶,对其进行驯化繁育,并开展了生物学特性、繁育技术、栽培技术等方面的
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川鄂连蕊茶为常绿灌木,每年抽梢 2 次,分别集中于 5 月中旬~7 月和 9~11 月两个
阶段,新梢红色艳丽,具观赏性。 9 月初花蕾始现,至翌年 3 月开放,花期长达 1 个月。 川鄂连蕊茶扦插繁
殖极易生根,约 30 d 开始出现幼根,生根率可达到 85%以上。栽培试验表明,川鄂连蕊茶在武汉地区坡岗
地红壤土中栽培生长表现最好,且在全光照条件下株型紧凑,花量大,叶色变化丰富,观赏性状更好。
关键词:川鄂连蕊茶;驯化;栽培;繁殖
中图分类号:S685.99;S602.2;S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4-0739-04
Study on Domestic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Camellia rosthorniana
CHEN Fa-zhi1,TONG Jun1,JI Xiao-mei1,XU Lin1,HU Ling-yun2
(1.Wuhan Forestry & Fruits Research Institute, Landscape Plant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Hubei Province,
Wuhan 430075, China; 2. Forestry Bureau of Yingshan County, Yingshan 438700, Hubei, China)
Abstract: Domesticati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pagation method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Camellia rosthorniana
Hand.-Mazz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 rosthorniana was a kind of evergreen and very good ornamental shrub. It
sprouted twice a year. The first time was from mid-May to July; And the second was from September to November. The new
leaves were bright-red. The flower buds turned up in September and bloomed in March next year. The full-bloom stage lasted
for one month. Rooting of cuttage of C. rosthorniana was eas, which took about 30 d. The survival rate was higher than 85%.
The cultivation test showed that the best growth condition for C. rosthorniana was slope land and red loam.
Key words: Camellia rosthorniana Hand.-Mazz.; domestication; cultivation; propagation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2.04.047
湖 北 农 业 科 学 2012 年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概况
试验地点在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 /湖北
省园林植物工程技术中心保福苗木基地,该基地位
于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乡, 地理坐标为北纬 29°58′-
31°02′,东经 113°41′-113°45′,东邻鄂州市梁子湖,
南接咸宁市。 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平均气
温为 15.8~17.5 ℃,年极端最低气温仅为-5 ℃,极端
最高气温为 39 ℃。 全年降水总量为 1 326 mm,且多
集中在 6~8 月;全年无霜期一般为 211~272 d;全年
日照时间为 1 810 ~2 100 h。 试验点地形为坡岗地,
土壤为红壤,土层深厚,土壤 pH约为 6.5。
1.2 供试材料
1999 年,从武汉市江夏区天子山引进野生川鄂
连蕊茶成年植株,株高 1.5~2.0 m、地径 2.0~2.5 cm;
定植在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 /湖北省园林植
物工程技术中心保福苗木基地。 试验所用的高锰酸
钾、去离子水为本所实验室自备,生根剂 ABT1 号生
根粉、ABT3 号生根粉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
研究所,生根剂根旺来源于北京恒久丰生物科技有
限公司。 有关植物生长量的测量工具为本所实验室
自备。
1.3 试验方法
1.3.1 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观测 ①2003~2005
年,选取保福基地驯化的川鄂连蕊茶代表性植物 10
株进行连续 3 年的观察, 记录观测对象的物候期、
花色、花型、果色等性状,测定生长量、叶片大小、花
序、果实直径等数值。 ②2006~2008 年,选取大小规
格一致的野生川鄂连蕊茶和引种驯化栽培后的川
鄂连蕊茶各 10 株,观测对比其物候期、观赏性状特
点等。③2006~2009年,对驯化栽培的川鄂连蕊茶进
行田间抗旱性及抗寒性观测。
1.3.2 繁育试验 2006 年 8 月下旬开始,从生长健
壮的驯化栽培川鄂连蕊茶植株上选取直径约 3~4
mm、长度约 8~10 cm 的二级侧枝作为插穗,扦插前
用 3 g/L 的高锰酸钾溶液先消毒 30 min, 然后用不
同生根剂溶液 (使用剂量及浓度配制见说明书)浸
泡插穗 2 h,分别在 8 月 26 日和 9 月 27 日用 ABT1
号生根粉溶液处理插穗后立即扦插, 在 8 月 30 日
用 ABT3 号生根粉溶液处理插穗后立即扦插, 在 9
月 8 日用根旺生根剂溶液处理插穗后立即扦插,共
4个处理;每个处理扦插 200支插穗。扦插基质用产
于本地的炭化稻壳+生黄土组成, 扦插床位于阴棚
内(遮阳率在 70%),棚内相对空气湿度保持在 75%
~80%[3]。 扦插 2个月后,统计不同处理的生根率,测
量插穗发出的根数和根长,比较不同生根剂处理对
川鄂连蕊茶的扦插效果。
1.3.3 栽培试验 ①川鄂连蕊茶区域栽培试验。
2007 年, 分别移栽扦插成活的川鄂连蕊茶 150 株,
选择保福苗木基地(立地条件为坡岗地红壤)、襄阳
市(平地沙壤)以及应城市(岗地黄棕壤)三地进行
区域栽培试验,2008 年统计苗木存活率及生长情
况。 ②川鄂连蕊茶不同光照条件下栽培试验。 2007
年,将川鄂连蕊茶扦插成活的一年生扦插苗分别移
栽在全光照和疏林下(郁闭度 50%),每处理 30 株,
观测比较其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观测结果表明,野生的川鄂连蕊茶为
常绿灌木,高达 2~3 m,株型紧凑,枝叶浓密;幼枝圆
柱型,淡棕色,嫩枝密被褐色绒毛;嫩叶颜色丰富,
叶片革质,表面光亮,叶缘有锯齿,叶尖钝尖,基部
楔形或狭椭圆形,长 25~42 mm,宽 9~18 mm;叶柄长
2~3 mm。 花白色为主,有的略带粉色,3~4 月开放,
花多且香,成对着生于枝顶或叶腋,花瓣 5~7 枚;雄
蕊多数;花柱长 9~13 mm,浅 3裂。 果期 10月,蒴果
近球型,直径 10~12 mm,有宿存花萼。
2.2 生物学特性
2.2.1 物候期 野生川鄂连蕊茶物候期观测结果
(表 1)显示,川鄂连蕊茶先花后叶,每年抽梢 2 次,
集中于 5月中旬~7 月和 9~11 月两个时段, 新梢红
色艳丽,具观赏性。 9 月初花蕾始现,至翌年的 3 月
开放,花期长达 1个月。 果实于 5月上旬开始形成,
至当年 12月中旬成熟开裂。
2.2.2 观赏性状 与野生川鄂连蕊茶相比,驯化栽
培的川鄂连蕊茶物候期与野生的川鄂连蕊茶基本
一致,但其观赏性状有明显的改善。 驯化栽培的川
鄂连蕊茶每株花量增加了 1.5~2.0 倍, 花径增大了
1.0~1.5倍;株型更加紧凑,树冠球型,且叶色变化丰
表 1 川鄂连蕊茶物候期观测
物候期
始花期
盛花期
末花期
春梢萌动期
春梢停止期
秋梢萌动期
现蕾期
秋梢停止期
种子成熟期
2003 年
02-22
03-08
03-22
03-21
06-15
09-09
09-08
10-25
11-12
2004 年
02-20
03-06
03-23
03-30
06-16
09-07
09-11
10-27
11-18
2005 年
02-27
03-10
03-25
04-01
06-14
09-11
09-15
10-30
11-17
740
第 4 期
表 2 不同生根剂对川鄂连蕊茶扦插繁殖的影响
扦插时间
2006-08-26
2006-08-30
2006-09-08
2006-09-27
扦插数//支
200
200
200
200
生根剂
ABT1 号
ABT3 号
根旺
ABT1 号
平均生根率//%
90 b
87 b
90 b
96 a
无根比率//%
10
13
10
4
平均生根数//条/支
3.0
-
6.5
3.0
平均根长//cm
1.91
-
2.07
0.83
注:同列中不同英文小写字母表示在 P<0.05 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
表 3 不同立地条件下川鄂连蕊茶扦插苗生长状况对比
立地条件
武汉市坡岗地红壤土
襄阳市平地沙壤土
应城市岗地黄棕壤土
移栽成活率//%
85
63
84
株高//cm
50.8
46.7
48.5
地径//cm
1.93
1.62
1.85
冠径//cm
33.5
25.8
31.2
观赏性状
花量大,株型紧凑
花量大,株型紧凑
花量大,株型紧凑
其他
耐寒,无病虫害出现
耐寒,2 株植株感染炭疽病
1 月份枝梢出现轻微冻害
富。 叶片革质,表面光亮、深绿,叶背浅绿,叶缘有锯
齿,基部楔形,叶尖钝尖,椭圆形;嫩叶下面密被白
色细毛,老叶仅下面中脉上被绢毛。 花成对着生于
枝顶或叶腋,无梗,花瓣 5~7 枚,近圆形,顶端微凹,
内轮 3 枚花瓣较大,外轮 2~4 枚花瓣,其中 2 枚稍
小;雄蕊多数,花丝基部合生;雌蕊顶端绿色,3 裂。
果期 10月,蒴果近球型,直径 10~12 mm。 新梢每年
萌发 2 次,春梢于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萌发,秋梢
于 9月中旬萌发,全光照条件下新叶为红色。 5月中
旬开始花芽分化,6 月中旬现蕾, 次年 2~3 月开花。
三年生扦插苗平均株高约 40 cm, 冠幅约 40 cm,每
株着花约 100~150 朵。 川鄂连蕊茶四季常绿,是集
观树、观叶和观花于一身的优良树种,株型美观,枝
叶浓密,抽生的新梢和新叶紫红色,耐半阴,适应性
强、耐修剪,园林应用上可用作花境、色块、花坛及
盆栽观赏等用途[7]。
2.2.3 抗旱性及抗寒性田间观测 夏季田间抗旱
性观测结果显示,川鄂连蕊茶的叶片为革质,能抵
御一定程度的干旱。 2008年年初,武汉市遭遇了 50
多年来最严重的降雪和低温冰冻灾害, 大灾过后,
对保福苗木基地移栽的川鄂连蕊茶进行了冻害调
查,结果显示,川鄂连蕊茶植株受冻较轻,冻害级别
为 1~2 级,冻害指数为 0.2,冻害表现为叶发红,部
分卷叶。
2.3 繁育试验
不同生根剂处理对川鄂连蕊茶枝条扦插的试
验结果见表 2,综合田间观察情况(图 1)和表 2 结
果,发现川鄂连蕊茶的扦插繁殖极易生根,约在扦
插后 30 d 开始出现幼根,新生根呈辐射状着生于插
穗基部。4个处理的生根率均可达到 85%以上,并且
3 种生根剂处理对川鄂连蕊茶的扦插成活率影响程
度差异不大;生根方式包括皮部直接生根和愈伤生
根两种类型[8]。从发根情况来看,根旺处理的插穗平
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都好于 ABT1 号和 ABT3 号处
理,平均每苗可产生不定根 6.5 条,其中均包含 1 条
较长的主根,同时二级侧根也比较丰富。 ABT1号和
ABT3 号处理诱导的不定根要短一些, 而且在数量
上要少于根旺处理的根数。 另外发现,扦插时期对
川鄂连蕊茶的插穗生根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使用
ABT1 号生根剂处理插穗,9 月 27 日的扦插生根率
达到了 96%, 显著高于 8 月 26 日的扦插生根率
(90%)。分析原因,可能是 8月底武汉市的气温仍然
偏高, 造成川鄂连蕊茶插穗伤口易被病菌侵入,影
响了插穗生根,从而使生根率降低。 综上所述,川鄂
连蕊茶属于较易生根植物,扦插时期以 9 月下旬为
宜, 可使用 ABT1号、ABT3号或根旺生根剂进行不
定根诱导,生根率可达 85%以上。
2.4 栽培试验
2.4.1 川鄂连蕊茶区域栽培试验 川鄂连蕊茶区
域栽培试验结果见表 3,从表 3 可见,在武汉市、襄
阳市、 应城市三个试验点种植川鄂连蕊茶扦插苗,
一年后统计,在武汉市坡岗地红壤土和应城市岗地
黄棕壤土的移栽成活率均达到了 80%以上,而在襄
阳市平地沙壤土上的移栽成活率不高, 仅为 63%,
其中原因可能与襄阳市的气候、土壤条件与原产地
图 1 川鄂连蕊茶扦插繁殖田间情况
陈法志等:川鄂连蕊茶的引种驯化及繁育研究 741
湖 北 农 业 科 学 2012 年
表 4 不同光照条件下川鄂连蕊茶生长状况对比
光照条件
全光照
疏林下(郁闭度 50%)
株高//cm
16.95
15.09
地径//cm
0.61
0.56
冠径//cm
11.25
16.30
观赏特性
株型紧凑、叶色变化丰富
株型稍散,叶色全年为绿色
其他
9 月初现蕾
9 月初现蕾
的气候、土壤条件差异较大有关。 不过川鄂连蕊茶
扦插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均生长旺盛,观赏性状也
表现较好, 其中以在武汉市种植的生长表现最好。
另外,在襄阳市环境条件下,川鄂连蕊茶在 1 月份
有轻微的冻害出现。
2.4.2 光照条件对川鄂连蕊茶生长的影响 不同
光照条件对川鄂连蕊茶生长的影响结果见表 4,从
表 4 可见,川鄂连蕊茶在大树遮阴(郁闭度 50%)的
环境下生长较旺盛,但株型稍散,花稀疏;而在全光
照条件下株型紧凑,花量大,且叶色变化丰富,观赏
性状好。
2.4.3 栽培管理要点 川鄂连蕊茶宜选择肥沃疏
松、土壤酸碱度呈微酸性至中性的壤土或沙壤土上
种植, 成活的扦插苗在当年的 11 月至翌年的 3 月
均可移栽,移栽前对种植地块进行全面翻耕,施腐
熟有机肥 6 000 kg / hm2, 苗木栽植密度 为 8 000~
10 000株 / hm2。 在田间管理方面, 全年要除草 2~3
次,雨后及时松土、培蔸,干旱时及时浇水抗旱,保
持土壤湿润。
川鄂连蕊茶成枝力强,可根据不同的园林用途
进行整形修剪, 如培养独干球型的川鄂连蕊茶,在
生长季节要选择生长健壮的枝条作为主干培养,选
留 3~4 个不同分枝角度的侧枝作为骨干枝预留,及
时抹除其他的叶芽和萌蘖,剪掉细弱枝,培养成为
50~60 cm 高的主干型单株,并且在早春萌动前剪掉
枯梢、枯枝、残留的果实和过密的枝梢。
3 小结与讨论
目前国内外对于川鄂连蕊茶同属的植物山茶
(Camellia japonica L.)的研究报道较多。 国外对山
茶的杂交育种、系统发育、遗传变异、生理生化等方
面有一定的研究,但范围不是很广[9]。国内的研究者
对山茶的研究做过比较系统全面的探讨,主要包括
山茶的种群系统分类、花粉形态、细胞学、杂交育
种、引种驯化、生理生化、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栽培
管理等方面[10-22]。 但国内关于山茶属连蕊茶组育种
的研究较少,对于川鄂连蕊茶的研究仅有少量文章
从生态学角度开展过研究 [23-26],而关于川鄂连蕊茶
的育种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通过引种驯化野生川鄂连蕊茶进行人
工栽培,结果表明,川鄂连蕊茶扦插繁殖容易,采用
根旺、ABT1号和 ABT3号生根粉处理, 生根率可达
85%以上;在全光照条件下栽培,其观赏性状较好,
并且驯化栽培种较野生种株型紧凑、 枝叶浓密、嫩
叶颜色丰富,四季叶色有变化;花多且香,花以白色
为主,有的略带粉色,3~4 月开放,成对着生于枝顶
或叶腋;果期 10月,蒴果近球型,直径 10~12 mm;而
且特别耐修剪,修剪后抽生的新叶、新梢为紫红色,
景观效果持久,是良好的造景材料。 川鄂连蕊茶具
有常绿、冠型紧凑、花朵繁密、芳香以及抗性强等优
点,是一种良好的园林绿化及室内盆栽观赏的植物
材料,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
[1] 孙卫邦. 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 [J]. 中国园林,
2003,19(7):63-65.
[2] BORMANN F H, BALMORJ D, GEBALLE G T. Redesigning
the American lawn: A search for environmemal harmony [M].
New Haven: Yale Univercity Press,1993.
[3] 陈俊愉.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M]. 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1996.
[4] 陈灵芝.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 现状及保护对策[M]. 北京:科学
出版社,1993.
[5] 陈法志,郑 伟,谭 庆. 武汉天子山乡土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利
用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400-3402.
[6] 倪 穗,李纪元. 我国连蕊茶组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前景[J].
浙江林业科技,2005,25 (5):70-73.
[7] 许 林, 陈法志. 丰花、香花型茶花——川鄂连蕊茶[J]. 花木
盆景(花卉园艺版),2010(7):6-7.
[8] 赵玉宏,郑 洪,雷 杰,等. 山茶扦插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
科学,2005,33(5):830-831.
[9] ZAGOSKINA N V, DUNRAVINA G A. Effect of ultraviole
(UV-B) radiation on the form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tea plant callus cultures [J]. Russ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2003,50(2):270-275.
[10] 顾志建,夏丽芳, 谢立山, 等.中国部分山茶属植物的染色体
数目报告[J]. 云南植物研究, 1988,10(3):296.
[11] 敖成齐. 山茶属 Camellia植物花粉形态的光学显微镜观察[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3):318-321.
[12] 王仲朗,夏丽芳. 应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鉴定山茶属植物杂种
F1代的研究[J]. 云南植物研究,1992,14(4):423-429.
[13] 闵天禄. 山茶属山茶组植物的分类,分化和分布[J]. 云南植物
研究,1998,20(2):127-148.
[14] 李广清,孙 立,刘 燕. 山茶属连蕊茶组 6 种植物花粉形态
特征研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5,13(1):40-44.
[15] 杨俊波,李洪涛,杨世雄,等. 四个 DNA 片段在山茶属分子系
统学研究中的应用[J]. 云南植物研究,2006,28(2):108-114.
[16] 方 伟,杨俊波,杨世雄,等. 基于叶绿体四个 DNA 片段联合
742
第 4 期
!!!!!!!!!!!!!!!!!!!!!!!!!!!!!!!!!!!!!!!!!!!!!
(上接第 738页)
(责任编辑 王 珞)
土壤孔隙度明显提高,有益生物群体增多,水、肥、
气、热条件适中,各种矿质营养元素被定向释放出
来,有机质含量增加,为作物根系生长创造了优良
的环境[3]。
3 秸秆与 EM生物菌的施用方法
将干玉米秸秆切成 5~10 cm长的小段, 定植前
15 d 或栽苗后撒施在田间, 施用量为 45~60 t / hm2,
与 25~30 cm 耕作层的土壤充分混匀, 浇 1次水,使
秸秆充分吸收水分。 随浇定植水每公顷对入 EM 生
物菌液 30 kg;有条件的可提前 3~5 d 以 EM 生物菌
液 30 kg拌入 90~240 kg麦麸或谷壳中;也可以提前
1~2 个月, 先将秸秆与鸡粪或牛粪拌匀沤制, 施前
15 d再混入 EM生物菌液。定植时将其施入田间,效
果更好。
4 生产应用实例
据作者近几年的推广与调查[7],EM 生物菌与有
机肥结合, 促进蔬菜作物增产增效作用十分显著。
下面举几个生产应用实例加以说明。
1)山西省新绛县北张镇北行庄村菜农赵香林,
连续 8 年采用“秸秆+EM 生物菌+钾肥”的技术模式
在日光温室内种植西红柿,结果西红柿没有因重茬
而发生根结线虫病或产生筋腐果。
2)山东省沂南县苏村镇北于村菜农王永强 ,
2009 年在日光温室内种植越冬茬黄瓜,每座温室按
EM 生物菌液 45 kg、秸秆 2 000 kg、牛粪与鸡粪各
6 000 kg、植物诱导剂 50 g、45%硫酸钾 200 kg、植物
修复素 4粒进行投入,结果产量高达 300 000 kg / hm2,
每公顷收入 540 000余元。
3)山西省新绛县泉掌镇南张村吴海荣等几十
户菜农,2009 年在日光温室内种植黄瓜, 通过在日
光温室内施玉米秸秆 30 000 kg / hm2、 牛粪 75 000
kg / hm2、鸡粪 75 000 kg / hm2,加 EM 生物菌分解、植
物诱导剂控秧 、钾肥膨瓜 ,结果日光温室春黄瓜
产 量 为 225 000~300 000 kg / hm2, 每公顷收入
450 000余元。
4)河北省固安县东湾乡小杜庄菜农瞿国辉 ,
2009 年在日光温室内种植春黄瓜 800 m2,按“秸秆
有机肥+EM 生物菌+钾肥+植物诱导剂+植物修复
素”五要素生产有机蔬菜 ,结果黄瓜产量达到了
28 000 kg,收入 52 000 元,比用氮、磷化肥和人粪
尿常规生产增加产量 1倍多。
碳、氢、氧三大元素在作物秸秆和食草动物的
粪便中存量不少,这些有机物质过去多被人们丢弃
和烧掉, 殊不知 1 kg 干秸秆通过 EM 生物菌分解,
可生产 13~18 kg 叶用蔬菜或 6~9 kg 瓜果蔬菜。 大
量生产实践表明, 大力应用秸秆或牛粪加有益 EM
生物菌生产模式,增产潜力很大,为有机蔬菜生产
开辟了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黄 宁,李金磊,孙 蕊. 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
应用[J]. 农业装备技术,2010(1):54-55.
[2] 王小莉. 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J]. 江苏
农机化,2010(1):16-17.
[3] 张世明,徐建堂,杨先芬. 秸秆“生物反应堆”工程技术的创新应
用[J].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4(3):71-75.
[4] 马新立, 姚小平, 王广印. 有机蔬菜标准化良好操作规范[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5] 马新立,王国瑞,王丙瑞,等. 有机蔬菜规范化生产保鲜与出口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6] 马新立.马新立谈有机蔬菜高效栽培[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
出版社,2009.
[7] 马新立,李国秋. 生物有机农业高效栽培技术方案[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王 珞)
分析探讨山茶属长柄山茶组、 金花茶组和超长柄茶组的系统
位置与亲缘关系[J]. 云南植物研究,2010,32(1):1-13.
[17] 李光涛,梁 涛,张梅莉. 五种山茶属植物的核型研究[J]. 茶
叶,2001,27(2):17-21.
[18] 肖调江,顾志建,夏丽芳. 九种山茶属植物的减数分裂研究[J].
云南植物研究,1993,15(2):167-172.
[19] 杨志玲,李纪元,范正琪,等. 山茶属红山茶组内杂交亲和性及
其影响因子的研究[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24(4):32-36.
[20] 杨志玲,李纪元,范正琪. 保存温度对红山茶组物种及品种花
粉生活力的影响[J]. 浙江林业科技,2004,24(5):1-3.
[21] 吕芳德,徐德聪,侯红波,等. 5 种红山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
较研究[J]. 经济林研究, 2003,21(4):4-7.
[22] 邓白罗,谭晓风,漆龙霖,等. 山茶属红山茶组植物的 RAPD 分
析及分类研究[J]. 林业科学,2006,42(5):36-41.
[23] 操国兴,钟章成,刘 芸,等. 缙云山川鄂连蕊茶种群空间分布
格局研究[J]. 生物学杂志,2003,20(1):10-12.
[24] 操国兴,钟章成,谢德体,等. 不同群落中川鄂连蕊茶的生殖分
配与个体大小之间关系的探讨 [J]. 植物生态学报,2005,29
(3):361-366.
[25] 操国兴,钟章成,谢德体,等. 川鄂连蕊茶种群生殖力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3):363-366.
[26] 操国兴,钟章成,谢德体,等. 缙云山川鄂连蕊茶种子形态变异
的初步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5(2):105-107.
陈法志等:川鄂连蕊茶的引种驯化及繁育研究 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