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荸荠种质资源对秆枯病的田间抗性鉴定



全 文 :收稿日期:2012-09-25;接受日期:2012-12-12
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17)
作者简介:李峰,男,高级农艺师,专业方向:水生蔬菜资源与育种,E-mail:fun-lee@163.com
*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柯卫东,男,推广研究员,专业方向:水生蔬菜资源与育种,E-mail:wdke63@
163.com
致谢:团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官望民高级农艺师在试验布置方面、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潘丽、朱智贤在
   病情调查方面给予了很大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中国蔬菜 2013(4):82-85
CHINA VEGETABLES
荸荠种质资源对秆枯病的田间抗性鉴定
李 峰 柯卫东 * 李双梅 彭 静 李明华 孙亚林
(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65)
摘 要:利用相对抗性指数法对 30 份荸荠种质资源在大田荸荠秆枯病自然发病的情况下进行抗性鉴
定评价。结果筛选出高抗荸荠秆枯病材料 1 份(益阳荸荠),中抗材料 2 份(宣州荠-2、江西九江荠);
并且确定长江中下游地区宜于 10 月初进行病情调查(7 月中下旬荸荠大田定植)。利用相对抗性指数法进
行荸荠秆枯病抗性鉴定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不同调查时期对鉴定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关键词:荸荠;秆枯病;抗性鉴定;相对抗性指数
中图分类号:S6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346(2013)04-0082-04
Identification of Field Resistance to Stem Blight in Chinese Water Chestnut
Resources
LI Feng,KE Wei-dong*,LI Shuang-mei,PENG Jing,LI Ming-hua,SUN Ya-lin
(Vegetable Institute of Wuhan City,Wuhan 430065,Hubei,China)
Abstract: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30 Chinese water chestnut〔Eleocha-
ris tuberosa(Roxb.)Roem. et Schult〕 resources to stem blight was carried out in field under nature
disease occurrence condition by relative resistance index method.‘Yiyangbiqi’was identified as
high resistance,‘Xuanzhouqi-2’and‘Jiangxijiujiangqi’were identified as medium resistance.
Meanwhile,it was determined that state of illness investig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valley of the
Yangtze River should be dated in early October(Chinese water chestnut would be transplanted in in
middle and late July).Using relative resistance index method to identify and evaluate Chinese water
chestnut resistance to stem blight could in certain degree eliminat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vestigation
methods on the accuracy of identification results.
Key words: Chinese water chestnut;Stem blight;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Relative resistant
index
荸 荠 秆 枯 病 是 危 害 荸 荠 生 产 的 主 要 病 害, 其 病 原 为 荸 荠 柱 盘 孢 菌(Cylindrosporium
elecharidis)。该病在我国荸荠产区发病率为 20%~50%,严重地区发病率达 100%(王连荣和
李清铣,1985;赖传雅和梁钧,1998),造成荸荠绝收。国内学者对荸荠秆枯病病原学、发生规
律、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王勤海,1998;王文相 等,1999;李人柯 等,2002;谭光新,
2013 年(4) 83
2003;吴玲娟和刘方义,2009),而对荸荠资源秆枯病抗性的鉴定评价较少。为了了解荸荠种质
资源对秆枯病的抗性,对保存于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内收集自全国各地的 30 份资源,
在大田自然发病情况下进行了抗性鉴定,以期为荸荠栽培和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供试荸荠材料共 30 份(表 1),来源于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分别收集自我国湖北、
江西、安徽、广西、广东等地。
试验于 2010 年在湖北省团风县何家墩进行,采用大田自然发病调查法。选择前 2 a 发生秆
枯病较重的田块,于 5 月初育苗,7 月初移栽。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 3 m2,
每小区间隔 0.5 m 宽的空白区。
1.2 病情调查与分级标准
分别于荸荠分株分蘖末期的 3 个不同时期(9 月 18 日、9 月 28 日、10 月 8 日)调查秆枯病
表 1 30 份荸荠种质资源不同时期秆枯病抗性鉴定结果
材料名称
09-18 09-28 10-08
病情指数
相对抗
性指数
抗病类型 病情指数
相对抗
性指数
抗病类型 病情指数
相对抗
性指数
抗病类型
91-2 5.47 0.58 MR 10.17 0.74 MR 72.97 0.22 MS
芦山荸荠 8.62 0.33 MS 12.70 0.67 MR 52.89 0.44 MS
孝选 10.06 0.22 MS 20.12 0.48 MS 70.74 0.25 MS
汉阳荠 5.37 0.58 MR 11.90 0.69 MR 72.60 0.23 MS
监利-3 6.77 0.48 MS 25.63 0.34 MS 72.60 0.23 MS
潮州荠 6.55 0.49 MS 14.01 0.64 MR 67.68 0.28 MS
新滘-2 7.23 0.44 MS 33.22 0.14 HS 84.21 0.10 HS
长乐荠 6.35 0.51 MR 38.57 0.00 HS 93.95 0.00 HS
益阳荸荠 6.91 0.47 MS 15.51 0.60 MR 18.30 0.81 HR
93-37 10.90 0.16 HS 17.79 0.54 MR 63.95 0.32 MS
随州荠 9.67 0.25 MS 27.15 0.30 MS 57.38 0.39 MS
宣州荠-1 5.23 0.60 MR 12.41 0.68 MR 73.89 0.21 MS
萍乡荠 7.03 0.46 MS 11.00 0.71 MR 64.88 0.31 MS
监利-2 5.55 0.57 MR 30.03 0.22 MS 64.08 0.32 MS
芜湖荠 6.21 0.52 MR 17.47 0.55 MR 58.15 0.38 MS
宣州荠-2 0.07 0.99 HR 13.09 0.66 MR 36.86 0.61 MR
利川野荠 8.19 0.37 MS 17.85 0.54 MR 58.45 0.38 MS
广西泥潭荠 6.27 0.51 MR 12.39 0.68 MR 65.66 0.30 MS
江西九江荠 1.36 0.90 HR 5.21 0.86 HR 36.88 0.61 MR
杨店荠 5.54 0.57 MR 12.50 0.68 MR 74.14 0.21 MS
合肥荠 2.94 0.77 MR 21.99 0.43 MS 82.47 0.12 HS
沙洋荸荠 6.36 0.51 MR 12.65 0.67 MR 86.70 0.08 HS
鄂州荠 4.24 0.67 MR 12.90 0.67 MR 68.09 0.28 MS
恩施-16 8.27 0.36 MS 23.55 0.39 MS 79.83 0.15 HS
余干怪荠 8.21 0.37 MS 21.29 0.45 MS 80.91 0.14 HS
万家荠 7.04 0.46 MS 25.21 0.35 MS 79.99 0.15 HS
桂林-2 7.19 0.44 MS 23.69 0.39 MS 78.15 0.17 HS
大镇荠 12.93 0.00 HS 20.21 0.48 MS 80.24 0.15 HS
河中荠 2.24 0.83 HR 8.12 0.79 MR 62.05 0.34 MS
荆门荠 8.97 0.31 MS 31.48 0.18 HS 89.62 0.05 HS
  注:HR—高抗,MR—中抗,MS—中感,HS—高感;9 月 18 日以大镇荠为对照,9 月 28 日和 10 月 8 日以长乐荠为对照。
李 峰等:荸荠种质资源对秆枯病的田间抗性鉴定
84 2013 年 2 月(下)中 国 蔬 菜 CHINA VEGETABLES
发病情况,采用对角线 5 点取样法,每点调查 20~40 个叶状茎,分别计算平均病情指数和相对
抗性指数。
荸荠秆枯病病情调查分级标准参照潘丽(2011)的方法制定。0 级,无病斑;1 级,零星坏
死病斑;2 级,坏死病斑面积不超过叶面积的 1/4;3 级,坏死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 1/4~1/3;4 级,
坏死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 1/3~2/3;5 级,坏死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 2/3 以上。
病情指数 =Σ(各级病叶数 × 发病级别)/(调查总叶数 × 最高级别)×100
1.3 抗性鉴定
采用相对抗性指数法鉴定参试材料的抗感性程度,抗病类型分为免疫(I)、高抗(HR)、
中抗(MR)、中感(MS)、高感(HS),相对抗病指数分别为:1.00、0.80~0.99、0.50~0.79、
0.20~0.49、0.20 以下。
相对抗性指数 =1-相对病情指数
相对病情指数 = 鉴定品种平均病情指数/对照品种平均病情指数
式中各调查时期病情指数最高的品种为对照品种(杨立军 等,1999;刑小萍 等,2006),
抗感性鉴定以最后 1 次调查为准。
2 结果与分析
30 份荸荠种质资源不同时期秆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见表 1。9 月 18 日被鉴定为高抗秆枯病的
材料有 3 份,分别为宣州荠-2、江西九江荠和河中荠;9 月28 日被鉴定为高抗的材料有 1 份,
为江西九江荠;10 月 8 日被鉴定为高抗的材料有 1 份,为益阳荸荠,中抗的材料有 2 份,分别
为宣州荠-2 和江西九江荠,最终鉴定结果以此期鉴定为准。上述被鉴定为高抗或中抗的 4 份材
料,在各个调查时期表现的抗性类别不尽相同,益阳荸荠表现为 MS— MR— HR,宣州荠-2 表
现为 HR— MR— MR,江西九江荠表现为 HR— HR— MR,河中荠表现为 HR— MR— MS;其他
材料亦有类似现象,说明荸荠在不同发育阶段因耐病程度不同,抗病性表现存在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目 前, 对 荸 荠 秆 枯 病 抗 性 的 研 究 较 少, 其 鉴 定 方 法 大 多 采 用 病 情 指 数 法( 赖 小 芳 等,
2009),该鉴定方法的准确性受调查时期、试验地点、调查年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在本试验中,
3 个调查时期的荸荠种质资源的病情指数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按病情指数来鉴定荸荠资源秆枯病
的抗感性程度,的确会因调查时期不同而存在较大的误差。为了消除不利因素对鉴定结果的影
响,孙文姬等(1997)、杨立军等(1999)、刑小萍等(2006)在棉花、小麦等作物抗病性鉴定
评价中采用了相对抗性指数法。本试验利用相对抗性指数法进行荸荠种质资源秆枯病抗性鉴定,
以各调查时期病情指数最高的材料为对照,对不同时期病情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校正,有利于
制定统一的抗性级别标准,相对于依靠病情指数来划定抗病类型准确度有所提高。
荸荠在不同发育阶段秆枯病发病程度不同,选择适宜的鉴定时期和对照品种尤为重要。荸
荠秆枯病鉴定时期应选择在病害发生的稳定期,而秆枯病发病与各地环境条件和耕作制度相关,
其稳定发病期多在天气高湿且植株最茂密的分株分蘖末期,各地在进行调查时应根据当地的气
候条件和耕作制度来确定,一般长江中下游地区 7 月中下旬定植者宜在 10 月上旬进行调查;抗
性鉴定的对照品种一般应选择目前公认的高感品种,由于目前没有公认的荸荠高感品种,本试
验暂以同期病情指数最高者为对照品种(9 月 18 日为大镇荠,9 月 28 日和 10 月 8 日均为长乐
荠)。因此,今后应加大对高感荸荠品种的鉴定工作。
本试验选择近两年荸荠秆枯病发病较重的田块,依靠自然发病来鉴定,荸荠秆枯病发病存
2013 年(4) 85
在不均匀性,为提高鉴定的准确性,今后还应当开展荸荠秆枯病人工接种抗病性研究。
参考文献
赖传雅,梁钧.1998.广西水生经济植物病害初步调查Ⅱ.慈姑、荸荠、茭白病害.广西农业科学,(2):79-82.
赖小芳,王伯诚,陈银龙,林海忠,刘守坎.2009.荸荠不同种苗栽植对比试验.现代农业科技,(23):107,109.
李人柯,曾志雄,黄长安,古方芳.2002.25%炭疽立克乳油防治荸荠秆枯病药效试验.广西农业科学,(2):72-73.
潘丽.2011.荸荠秆枯病病原学、侵染来源及品种抗性评价研究〔硕士论文〕.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孙文姬,简桂良,马存,石磊岩.1997.用相对抗性指数评价棉花种质抗病性.植物保护,23(2):36-37.
谭光新.2003.贺州市 2002 年荸荠秆枯病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植保技术推广,23(5):17-18.
王连荣,李清铣.1990.荸荠秆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研究.中国蔬菜,(3):18-19,22.
王勤海.1998.荸荠秆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湖北植保,(4):28-29.
王文相,张爱芳,徐瑞琳,陈宁,张长俊.1999.荸荠秆枯病的发生及防治.安徽农业科学,27(1):378-379.
吴玲娟,刘方义.2009.荸荠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现代园艺,(5):65.
刑小萍,袁虹霞,孙炳剑,李洪连.2006.优质小麦品种(系)对几种主要病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河南农业大学学报,40(6):
618-621.
杨立军,杨小军,赵永玉,喻大昭.1999.小麦品种田间抗纹枯病性初步评价.湖北植保,(5):5-8.
李 峰等:荸荠种质资源对秆枯病的田间抗性鉴定
·书讯·
《中国蔬菜栽培学》(第二版)
《中国蔬菜栽培学》(第二版)于 2009 年 10 月中下旬出版发行。
全书内容分总论、各论、保护地蔬菜栽培、采后处理及贮藏保鲜共 4 篇。总论篇概要地论述了中国蔬菜栽
培的历史、产业现状,中国蔬菜的起源、来源和种类,蔬菜作物生长发育和器官形成与产品质量的关系,蔬菜
生产分区、栽培制度和技术原理,蔬菜栽培的生理生态基础以及环境污染与蔬菜的关系等;各论篇较详细地介
绍了根菜类、薯芋类、葱蒜类、白菜类、芥菜类、甘蓝类、叶菜类、瓜类、茄果类、豆类、水生类、多年生类、
芽苗菜以及食用菌类蔬菜的优良品种、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等方面的技术经验和研究成果;保护
地蔬菜栽培篇论述了中国蔬菜保护地的类型、构造和应用,主要栽培设施的设计、施工,保护地环境及调节,
保护地蔬菜栽培技术;采后处理及贮藏保鲜篇重点介绍了蔬菜采后处理技术及贮藏原理和方法等。
《中国蔬菜栽培学》(第二版)除保留了原著(1987 年版)中关于蔬菜栽培基本技术理论和原理、中国蔬菜
栽培的历史经验和独特技术等内容外,和原著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1.重点增加了自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在蔬菜栽培理论、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的新品种、
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在蔬菜产品质量、产品采后处理及贮藏保鲜原理和技术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果、新进展;概
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蔬菜产、销通过商品基地建设、流通体系建设等在解决蔬菜周年生产和供应方面所取得
的成绩。
2.依据现有资料,对蔬菜栽培历史,蔬菜的起源、来源,分类,蔬菜学名,病虫害学名等进行了复核,校勘。
3.在学术方面,尽可能地反映不同学术思想、不同学术观点;在内容上,尽量反映不同生态区,包括台
湾地区在内的栽培技术特点。
4.删去了“蔬菜的加工”和“野生蔬菜”两章,以使本书的内容更加切题。另在附录中增加了“主要野
生蔬菜简表”、“主要野生食用菌简表”和“主要香辛料蔬菜简表”3 个附表。
该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编,组织全国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学者和技
术人员 130 余人分别撰写。反映了 21 世纪初中国蔬菜栽培科学研究和蔬菜生产技术的水平,对促进中国蔬菜产
业和蔬菜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将起到重要作用。
该书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约 250 万字,装帧精美。内容较全面、系统,科学性、学术性强,亦有
较强的实用性,并插有近 500 张彩图,可供相关科研人员、农业院校师生、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
等参考。定价:298 元,邮购价:330 元。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12 号 《中国蔬菜》编辑部 邮编:100081 电话:010-82109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