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生境中猴腿蹄盖蕨种群调查



全 文 :收稿日期:2010-07-12
*通讯作者
doi:10.3969/j.issn.1006-9690.2011.02.002
不同生境中猴腿蹄盖蕨种群调查
张屹岩 , 杨利民*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重点实验室 ,吉林 长春 130118)
摘 要 猴腿蹄盖蕨〔Athyriummultidentatum(Dol.)Ching〕是一种食药兼用型植物 , 为了合理的开发利用 , 在吉林
省东南部山区临江市境内 , 调查分析了其分布的 5个典型群落 , 并测量株高 、冠幅 、密度和含水率。结果表明:猴腿
蹄盖蕨的生态适宜性较广 , 不同群落条件下株高 、冠幅 、密度差异较大 , 水分和光照强度是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的主要生态因子 , 适当的强光照和高湿度条件有利于猴腿蹄盖蕨的有性繁殖和生长发育 , 针阔混交林林缘和白桦
次生林林窗群落条件最适宜猴腿蹄盖蕨种群的发展。环境条件的差异对含水率的影响较小。通过探讨适合种群
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 为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猴腿蹄盖蕨;不同群落;生态因子;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Q9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90(2011)02-0005-04
InvestigationonAthyriummultidentatum(Dol.)Chingin
DiferentHabitats
ZhangYiyan, YangLimin
(Colege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JilinAgriculturalUniversity, KeyLaboratoryforEcological
RestorationandEcosystemManagementofJilinProvince, JilinAgriculturalUniversity, Changchun
130118, China)
Abstract Athyriummultidentatum(Dol.)Chingisaplantwhichcanbeusedasfoodandmedical
herb.Inordertorationalydevelopandutilizethiswildplantresource, fivetypicalplotsforthisstudy
wereobtainedinLinjiang, onthemountainareasofsoutheastJilinProvince.Planthigh, crownbreadth,
densityandwatercontentofAthyriummultidentatum(Dol.)Chingweremeasuredinfivetypicalplots.
TheresultsshowthatAthyriummultidentatum(Dol.)Chingcangrowinwidelyconditionsaboutairtem-
perature, humidity, lightiluminationandsoilwatercontent.Therearegreatdiferencesaboutplant
high, crownbreadth, densityinfivetypicalplots.Waterandlightiluminationaredominantecological
factorstoinfluencegrowingdevelopmentandreproduction.Itwilbefavorableconditionswithsuitable
stronglightiluminationandhighmoistureforgrowingdevelopmentandreproduce.Itisthemostsuitable
environmentalconditionsinmixedbroadleaf-coniferforestedgeandthegapofsecondarybirchforest
communitiesforAthyriummultidentatum(Dol.)Chingtogrow.Thediferencesfromenvironmentalcon-
ditionshavelesserinfluencetowatercontentofAthyriummultidentatum(Dol.)Ching.Theresultscan
providescientificbasisforcultivatingconditionofAthyriummultidentatum(Dol.)Ching.
Keywords Athyriummultidentatum(Dol.)Ching;diferentcommunities;ecologicalfactors;growing
development
  猴腿蹄盖蕨 〔Athyriummultidentatum(Dol.)Ch-
ing〕,又名多齿蹄盖蕨 [ 1] ,为蹄盖蕨科蹄盖蕨属多年
—5—
第 30卷第 2期
2011年 4月               中 国 野 生 植 物 资 源ChineseWildPlantResources            Vol.30 No.2Apr.2011
生草本植物 ,高可达 1 m[ 2] ,多生长于海拔 500 m~
1 500 m杂木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下背阴坡或山谷阴
处及林缘与沼泽湿地 ,主要分布于黑龙江 、吉林 、内
蒙 、河北 、山西 、山东 ,俄罗斯远东地区 ,朝鲜半岛和
日本也有分布[ 3] 。猴腿蹄盖蕨味道鲜美而独特 ,营
养成分丰富 ,含多种维生素 ,无机盐 ,碳水化合物 ,蛋
白质 、脂肪及人体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 [ 4 -5] ;同时富
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具有清热解毒 、润肺理气 、补
虚舒络 、止血杀虫的功效 [ 6-7] 。拳状嫩叶和根状茎
可食用 ,根茎与全草均可入药 ,是食药兼用型植物 。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绿色山野菜的热衷 ,很多地区把
猴腿蹄盖蕨的采集加工作为一项产业 ,对其营养繁
殖 、加工方法和营养成分方面的研究较多[ 3-7] ,而对
于自然种群及其生境的调查研究尚属空白 。蕨类植
物生活史存在明显的世代交替 ,有两个独立生活的
植物体阶段 ,即孢子体和配子体阶段 ,环境条件变化
对种群的影响较大 [ 8] 。猴腿蹄盖蕨自然种群主要
以营养繁殖为主 ,生长发育主要分为萌芽期 、拳卷叶
期 、展叶期 、孢子成熟期 4个阶段 。本试验在完全展
叶期对分布在 5个典型群落环境中猴腿蹄盖蕨的株
高 、冠幅 、密度 、含水率进行了调查 。通过对这些参
数差异性的分析 ,探讨环境条件对猴腿蹄盖蕨生长
发育的影响 ,以期对人工孢子繁殖和野生资源的持
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
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区的自然概况
研究地点设在吉林省东南部山区的临江市 ,处
于长白山主峰西南麓腹地 , 森林覆盖率达 83%以
上 。气候属于受北温带大陆性东亚季风影响的山地
气候 ,昼夜温差大 ,年最高气温 37 ℃,年最低气温
-38 ℃。其中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 22.9 ℃,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 -14.7 ℃,生长季节(5 ~
9月)平均气温为 18.5 ℃;年均降水量 776 mm,生
长季(5 ~ 9月)降水量为 590 mm左右。经充分踏
查 ,在研究地区选取了猴腿蹄盖蕨分布的 5个典型
群落 ,分别是针阔混交林林缘 、针阔混交林采伐迹 、
蒙古栎阔叶林 、人工红松林 、白桦次生林林窗 。在 5
个样地中 ,猴腿蹄盖蕨均为草本层的优势种 ,土壤均
为暗棕色的森林土 ,基本生境条件见表 1。针阔混
交林林缘群落附近有小溪流过 ,针阔混交林中高大
的乔木层遮挡住阳光的直射 。主要伴生种有戟叶蓼
(Polygonumthunbergi), 驴蹄草 (Calthapalustris),
苔草(Carexusuriensis),细叶蚊子草(Filipendulaan-
gustiloba), 林地早熟禾 (Poanemoralis), 荚果蕨
(Mateucciastruthiopteris), 等。针阔混交林采伐迹
群落位于平缓的山坡 ,乔木层的优势种为红松(Pi-
nuskoraiensis)、同时伴有紫椴(Tiliaamurensis)、黄
檗(Phelodendronamurense)、臭冷杉(Abiesnephrole-
pis)、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等;灌木层主要
有东北接骨木(Sambbucuswiliamsi)、山楂叶悬钩子
(Rubuscrataegifolius)、东北雷公藤 (Tripterygiumre-
geli);草本层有东北牛防风(Heracleummoelendor-
fi)、粗茎鳞毛蕨 (Dryopteriscrasirhizoma)、落新妇
(Astilbechinensis)、败酱(Patriniascabiosaefolia)、宽
叶苔草(Carexsiderosticta)、戟叶蓼 、驴蹄草等 。蒙古
栎阔叶林群落为间伐林 ,乔木层以蒙古栎 (Quercus
mongolicus)为单一建群种 ,同时伴有紫椴 、落叶松
(Larixgmelini);灌木层主要有胡枝子(Lespedezabi-
color)、鸡树条荚蒾 (Viburmumsargenti)、毛榛
(Corylusmandshurica);草本层有歪头菜(Viciauniju-
ga)、铃兰(Convalariamajalis)、毛蕊老鹳草(Gerani-
umplatyanthum)、蕨 (Pteridiumaquilinum)、宽叶苔
草 、关苍术 (Atractylodesjaponica)、紫斑风铃草
(Campanulapunctata)等。人工红松林草本层盖度
明显小于其它群落 ,伴生种种类及数量较少。乔木
层以红松为单一建群种 ,灌木层主要有蒙古栎(小
树)、胡枝子 、黄花忍冬(Lonicerachrysantha);草本
层猴腿蹄盖蕨为单一优势种 , 伴有少量的和尚菜
(Adenocaulonhimalaicum)、蕨 、尾叶香茶菜(Rabdo-
siaexcisa)、莓叶委陵菜(Potentilafragiformis)、歪头
菜(Viciaunijuga)、东北牛防风(Heracleummoelen-
dorfi)、东风菜(Doelingeriascaber)等;白桦次生林
林窗群落以草本层为主 ,希灌木 。周围乔木层以白
桦为单一建群种 ,并伴有蒙古栎 、臭冷杉;其灌木层
主要有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胡枝子 、茶条
槭(Acerginnala)等;草本层有薇菜(Osmundacinna-
momea)、紫菀(Astertartaricus)、福王草 (Prenanthes
tatarinowi)、轮叶沙参(Adenophoratetraphyla)、鸡腿
堇菜 (Violaacuminata)、歪头菜 、山牛蒡 (Synurus
—6—
                     中 国 野 生 植 物 资 源                第 30卷
deltoides)等 。
表 1 猴腿蹄盖蕨种群分布的群落概况
生境条件 针阔混交林林缘 针阔混交林采伐迹 蒙古栎阔叶林 人工红松林 白桦次生林林窗
温度 /℃ 24.4 18.3 24 30.5 30.7
空气湿度 /% 78.9 53.6 64 36.5 51.2
光照强度 /lx 100 000 21 000 74 000 103 500 91 300
海拔 /m 873 879 791 778 752
坡度 /(°) 0 10 20 24 20
坡向 正北 南偏西 北坡 北偏西 西坡
土壤含水量 /% 70.77 41.58 36.67 33.95 28.59
草本层盖度 /% 90 90 95 10 85
 注:各样地空气温 、湿度及光照强度测定时间为 10:00 ~ 13:00
1.2 研究方法
由于猴腿蹄盖蕨完全展叶期株型较大 ,株丛冠
幅平均值达 50cm以上 ,而且分布的均匀性较低 ,因
此调查时采用较大的样方 。在每一个群落中选取典
型地段设置一个 2 m×20 m的大样带 ,每一个样带
再划分 10个面积为 2 m×2m的小样方。调查每个
小样方内的猴腿蹄盖蕨株丛数 ,测量每个株丛的株
高(株丛中最高的地上部分)、冠幅(株丛中两片最
大展开叶尖的距离);在每个样地采集 3个不同株
高的株丛各 3株(株丛数较少的全部采集),测量其
生物量(地上部分鲜重和干重),计算出含水率 。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群落中猴腿蹄盖蕨形态性状 、密度 、含水
率比较
猴腿蹄盖蕨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自然种群主要
以无性繁殖为主 ,很少见实生苗。从不同群落内的
猴腿蹄盖蕨种群的株丛数 、株高 、冠幅 、密度 、含水量
的调查结果(表 2)中可以看出 ,平均株高:白桦次生
林林窗 >针阔混交林采伐迹 >针阔混交林林缘 >蒙
古栎阔叶林 >人工红松林 ,最大株高(97 cm)出现
在针阔混交林采伐迹 ,最小株高 (22 cm)出现在蒙
古栎阔叶林;平均冠幅:白桦次生林林窗 >针阔混交
林采伐迹 >人工红松林 >蒙古栎阔叶林 >针阔混交
林林缘 , 冠幅最大值(121 cm)和最小值(17 cm)均
出现在针阔混交林林缘;密度平均值:针阔混交林林
缘 >白桦次生林林窗 >人工红松林 >蒙古栎阔叶林
>针阔混交林采伐迹 ,最大密度(2.5株 /m2)出现在
针阔混交林林缘 ,最小密度是 0.25株 /m2;平均含
水率:针阔混交林采伐迹 >白桦次生林林窗 >针阔
混交林林缘 >人工红松林 >蒙古栎阔叶林 ,含水率
最大值(93.1%)出现在针阔混交林采伐迹 ,最小值
(57.9%)出现在蒙古栎阔叶林 。
以上结果表明 ,最小株高和含水率最小值均出
现在蒙古栎阔叶林;最大株高和含水率最大值均出
现在针阔混交林采伐迹;在针阔混交林林缘群落中 ,
冠幅差异较大 ,密度最大 。从平均值来看 ,在白桦次
生林林窗群落中猴腿蹄盖蕨的株高 、冠幅值最大 ,人
工红松林下的株高最小 ,针阔混交林林缘冠幅最小 ,
但密度最大 ,蒙古栎阔叶林下株高冠幅均较小;针阔
混交林采伐迹中密度最小 ,但含水率最大 ,其他群落
中的含水率相差不大 ,蒙古栎阔叶林最小。
蒙古栎阔叶林草本层伴生物种丰富 ,种间竞争
激烈 ,草本层盖度达 95%,导致猴腿蹄盖蕨的株型
较小 ,含水率较低。而人工红松林植被稀疏 ,郁闭度
小 ,草本层盖度小 ,导致群落内的光照强度大 ,湿度
小 ,不利于猴腿蹄盖蕨的生长发育 ,植株也比较矮
小。针阔混交林林缘处于开阔地带 ,光照充足 ,附近
有小溪流过 ,土壤含水量较高 ,有利于种群繁殖 ,密
度最高。针阔混交林采伐迹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丰
富 ,郁闭度大 ,林下光照强度较小 ,导致温度较低 ,草
本层盖度大 ,这些条件不利于孢子繁殖发育 ,进而导
致密度较小。湿度条件利于株丛生长发育 ,所以株
丛较高 ,含水率大 。白桦次生林林窗群落小环境内
的光照强度较高 ,导致温度较高 ,但周围的乔木层和
灌木层对下层植被有一定的荫蔽作用 ,群落内的空
气湿度会较高 ,所以平均株高和冠幅值比较大。上
述分析说明光照强度和湿度条件是影响种群繁殖及
—7—
第 2期              张屹岩 ,等:不同生境中猴腿蹄盖蕨种群调查               
生长发育的主要生态因子 ,尽管猴腿蹄盖蕨耐阴性 较强 ,但光照和温度过低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表 2 不同群落猴腿蹄盖蕨的株高 、冠幅 、密度 、含水率
群落 参数 株高 /cm 冠幅 /cm 密度 /株· m-2 含水率
针阔混交林
林缘
最大值 92 121 2.5 0.839
最小值 27 17 0.25 0.635
平均值 55.689 50.270 1.1563 0.7261
标准差 17.821 24.144 0.9057 0.073
变异系数 0.3200 0.4803 0.7833 0.10
针阔混交林
采伐迹
最大值 97 88 1.25 0.931
最小值 45 27 0.25 0.717
平均值 67.063 61.125 0.6667 0.7949
标准差 14.205 16.504 0.4082 0.058
变异系数 0.2118 0.27 0.6132 0.073
蒙古栎阔叶林
最大值 79 97 1 0.788
最小值 22 21 0.25 0.579
平均值 52.091 56.000 0.6875 0.7143
标准差 17.346 23.507 0.3146 0.071
变异系数 0.3330 0.4198 0.4576 0.10
人工红松林
最大值 61 93 2 0.744
最小值 36 25 0.25 0.706
平均值 48.429 56.333 0.8750 0.722
标准差 7.2703 16.249 0.6762 0.013
变异系数 0.1501 0.2884 0.7728 0.019
白桦次生林
林窗
最大值 91 108 2 0.808
最小值 31 20 0.25 0.633
平均值 68.784 69.622 1.0278 0.739
标准差 12.446 22.238 0.5069 0.053
变异系数 0.1809 0.3194 0.4932 0.071
2.2 不同群落猴腿蹄盖蕨变异性分析
从表 2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 5个调查样地
中 ,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大(平均达 62.4%),说明种
群内个体成明显的集群分布。株丛含水率的变异系
数最小(平均 7.26%),说明环境条件对猴腿蹄盖蕨
个体含水率的影响不大。株高和冠幅的变异系数较
小 ,平均分别为 23.92%和 35.56%,整体形态性状
差异不大。各项调查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从
1.90% ~ 78.3%,变异系数最大的是针阔混交林林
缘株丛的密度 ,变异系数最小的是人工红松林的含
水率。从不同的群落环境来看 ,针阔混交林林缘和
蒙古栎阔叶林中的株高和冠幅 、株丛含水率变异系
数都较大 ,由于猴腿蹄盖蕨为多年生大型草本植物 ,
不同龄级植株的形态性状差异较大会导致这种形态
性状的差异 。人工红松林下的株高和冠幅 、株丛含
水率差异较小 ,种群形态性状及高含水率一致性较
好 ,种群比较稳定或趋于退化 ,不存在有性繁殖更
新 ,群落条件不适合孢子萌发成苗 。上述分析进一
步说明光照强度和湿度条件对猴腿蹄盖蕨的生长发
育和繁殖有较大的影响 ,对株丛的含水率影响较小。
3 结论与讨论
3.1 猴腿蹄盖蕨种群生长发育适宜范围较广 ,适应
性较强。在研究地区 ,其生长发育期为 5 ~ 9月 , 6
月下旬展叶期调查可知 , 白天气温在 18.3 ℃ ~
30.7 ℃、空气湿度在 36.5% ~ 78.9%、光照强度在
21 000 lx~ 103 500 lx、土壤含水量在 28.59% ~
70.77%的范围都可以正常生长发育。猴腿蹄盖蕨
喜营养丰富的弱酸性土壤 ,直射光条件下不能生存。
3.2 通过对 5个群落内猴腿蹄盖蕨的株高 、冠幅 、
密度和含水率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 ,水分和光照强
度是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主要生态因子 ,适当
的强光照和高湿度条件有利于猴腿蹄盖蕨的有性繁
殖和生长发育 ,环境条件的差异对 (下转第 50页)
—8—
                     中 国 野 生 植 物 资 源                第 30卷
3 结 论
3.1 固定料液比为 1∶20,选定溶剂 、溶剂浓度 、水
浴温度 、加热(回流)时间 4个条件因素 ,按正交表
L9(34)设计正交试验 ,通过正交试验 ,获得浸提 -回
流法提取湘西慈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优化提取条
件是:以 75%的丙酮为浸提剂 ,于 70 ℃下回流加热
4 h。
3.2 研究发现 ,溶剂 、溶剂浓度 、水浴温度 、加热
(回流)时间四种因素对提取效果影响大小依次为:
A(溶剂)>B(溶剂浓度)>D(回流时间)>C(水浴
温度),其中溶剂及其浓度是主要因素 ,回流时间和
水浴温度是次要因素 。不同溶剂对慈竹叶总黄酮提
取效果影响大小顺序为丙酮 >乙醇 >乙醚 。
3.3 在优化提取条件下 ,测得湘西慈竹叶总黄酮含
量为 13.0 mg· g-1(春)~ 12.4 mg· g-1(秋),春季
新叶中黄酮含量略高于秋季老叶。湘西慈竹叶总黄
酮含量略低于四川南充慈竹叶 。
参考文献:
[ 1]  李艳芳 ,滕燕华.竹叶与人类健康 [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
版社, 2004:52.
[ 2]  常景玲.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技术 [ M] .郑州:河南科
学技术出版社 , 2007:251.
[ 3]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 [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0:714.
[ 4]  徐小林 ,江 心 ,杨冬生 ,等.慈竹生态环境及培育技术初步研
究—(Ⅰ )生态环境 [ J] .四川林业科技 , 1990(3):21-28.
[ 5]  徐小林 ,江 心 ,杨冬生 ,等.慈竹生态环境及培育技术初步研
究 (Ⅱ)培育技术 [ J] .四川林业科技 , 1990(4):15-21.
[ 6]  任伯文 , 刘玉西.慈竹的薪材价值探讨 [ J] .四川林业科技 ,
1992(1):63-65.
[ 7]  黄世德 ,夏厚林 ,卢先明 ,等.慈竹沥化学成分的研究 [ J] .化学
研究与应用 , 1994(2):77-81.
[ 8]  王 琼 ,苏智先.慈竹构件和分株水平总黄酮含量的变化 [ J].
云南植物研究 , 2004(4):458-464.
[ 9]  余 文 ,胡尚连 ,卢学琴 ,等.慈竹叶片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在四
川不同地区含量的差异 [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 , 2008(7):143-148.
[ 10]  何 为 ,陈际达.优化试验设计法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成
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1994:7-15.
[ 11]  许 钢 ,张 虹 ,胡 剑.竹叶中黄酮的提取与研究 [ J] .食品
与机械 , 1999, 6(74):23-24.
[ 12]  袁 珂 ,薛月芹 ,楼炉焕.竹叶总黄酮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
究 [ J] .林产化学与工业 , 2007(6):109-112.
[ 13]  吴华勇 ,黄赣辉 ,顾振宇 , 等.响应曲面法优化竹叶总黄酮的
提取工艺研究 [ J].食品科学 , 2008(11):196-120.
[ 14]  陈 彦 , 林晓艳 , 杨志荣.箭竹叶黄酮类物质提取条件的优
化 [ J] .食品科学 , 2003(1):80-83.
(上接第 8页)
株丛含水率的影响不大。具体单个生态因子的作用
与影响有待于通过进一步的人工控制实验进行研
究 。
3.3 针阔混交林林缘和蒙古栎阔叶林群落内的形
态性状差异性较大 ,由于猴腿蹄盖蕨为多年生草本
植物 ,可能与个体的年龄有关 ,但目前还未有一个可
以鉴别年龄的方法;也可能是长期适应环境条件而
形成的有利于最大化利用养分 ,扩大种群数量的一
种生存机制 。这两个群落内密度变异也较大 ,因此
这种差异也可能是种间竞争的结果 。另外 ,孢子成
熟是从叶片基部到叶尖逐渐成熟 ,这些都可能导致
群落内的差异性 。关于此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的深
入研究 。
3.4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 ,针阔混交林林缘和白桦次
生林林窗群落条件最适宜猴腿蹄盖蕨种群的生长发
育和繁殖 ,人工红松林条件最不利于种群的发展 ,甚
至引起退化。因此 ,为维持野生资源的持续利用 ,一
定要加强对其生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 1]  王新华 ,赵恒田.多齿蹄盖蕨孢子的离体培养 [ J] .植物生理学
通讯 , 2004, 40(3):345.
[ 2]  赵大昌.长白山植物图谱 [ M].沈阳:沈阳出版社 2007:180.
[ 3]  班文杰 ,赵恒田 ,宋晓宏 ,等.猴腿蹄盖蕨种苗繁殖技术 [ J].
北方园艺 , 2008(6):89-90.
[ 4]  马 琼.猴腿菜的生物特性及开发利用 [ J].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35(34):11031.
[ 5]  郭庆勋 ,沈云霞 ,宋晓宏 ,等.猴腿蹄盖蕨孢子萌发和成苗影响
因素初探 [ J] .中国农学通报 , 2007, 23(2):343-345.
[ 6]  董 然 ,刘 松 ,文连奎 ,等.蕨菜干猴腿菜干的营养元素测定
及保健价值初探 [ J].中国林副特产 , 1993(1):10-12.
[ 7]  刘鲁江 ,李景富 ,赵恒田.猴腿蕨孢子囊中孢子不同预处理影
响萌发的研究 [ J].中国林副特产 , 2007(1):27-28.
[ 8]  陆树刚.蕨类植物学 [ J]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288.
—50—
                     中 国 野 生 植 物 资 源                第 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