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姜荷花的研究进展



全 文 :第 39卷                                                                             福建热作科技                                                                          Vol.39 No.3 
第 3期                                            Fujian    Science    &    Technology    of    Tropical    Crops                                                  2014 
  63

姜荷花的研究进展

何雪娇,余智城,郑少缘
(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漳州 36300)

摘要:根据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从姜荷花的生长习性、栽培技术、保鲜、组织培养、育种及其它等方面,对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概述,为姜荷花的引种栽培和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我国姜荷花产业的发展
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姜荷花;进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S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327—(2014)03—0063—04

姜荷花Curcuma alismatifolia属姜科、姜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泰国清迈一带,因其苞片酷似
荷花而得名。姜荷花作为一种新型的热带球根花卉,具有花型独特、花色艳丽、花期长、瓶插寿命长、
插花后的水具有清澈无异味等特点,是目前国际上十分流行的切花和盆栽观赏花卉,深受人们的喜爱。
姜荷花在花卉王国荷兰是作为一种稀有高档的花卉品种,被誉为“热带郁金香”。姜荷花品种有清迈粉、
清迈红、清迈白、清迈雪、蓝月亮、荷兰红、宝石,彩虹等,在国内主要用来做切花生产,以苞片粉红
色的‘清迈粉’为主。因其为热带球根花卉,对生长环境如温度、湿度等要求颇高,故在我国并不多见,
只在热带地区及少数温带地区有种植,故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目前我国对其的研究还较少,本文
概述了国内外对姜荷花的研究现状,旨为姜荷花的引种栽培和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信息和参考。
1 姜荷花的研究现状
1.1 姜荷花生长习性及栽培技术的研究
姜荷花是我国近年来引进的切花新品种,对其生长习性及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较多。邓志强、丁志
祥[1]概述了姜荷花在广东的生长及栽培状况,认为国内多选用姜荷花的切花品种为‘清迈粉’,应选择直
径为1.5 cm以上且带3个以上储藏根的种球进行种植,于2-4月份栽植。以砂质壤土种植为宜。夏季露地
栽培时,可适当遮荫;朱毅[2]的研究表明种植前将种球放置于温度达30℃,湿度为70 %~80 % 的环境
中2-3周,可促其发芽,种植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球根30 min预防病菌的侵染;刘启
云[3]认为在种植姜荷花时,要对土壤进行深翻,耕翻深度为40~50 cm,且结合深翻增施腐熟的有机肥料
及适量氮、磷、钾化肥。在姜荷花苗长至7~10 cm时,可施一次稀薄液肥。以后每隔15-20 d施复合肥,
且以叶色和花色适量增减;杜启兰[4]认为姜荷花进行盆栽时,可采用的基质为泥炭:肥土(2:1)及少量
沙混合而成,或者为腐叶土:泥炭土:沙(6:4:1)配制而成。且姜荷花在生长过程中要适时浇水,夏季高
温时要增加浇水次数,有时可结合施肥浇水,使土壤保持湿润,但不能有积水,否则根、茎易腐烂;林
丹青[5]及林金水[6]都认为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姜荷花种球萌芽的重要因素;而水分的影响程度更大,且温
度和水分与姜荷花的产量密切相关[6];王玉勤、曾宋君[7]的研究表明姜荷花的种植深度以块茎覆土2~3
cm为宜,在大田常做畦栽培,畦宽70~80 cm,畦沟20~30 cm,每畦种4行,株距15~25 cm,或每畦种
2行,株距7.5~12.5 cm。土壤的酸碱度调至ph值5.5~6.5之间。尤其要注意在刚种植时要浇透水。对危
害根系或新芽的病、虫害可在畦面撒施40%乐果乳剂、90%敌百虫原液和麦麸、谷糠等按1:100配制的毒
基金项目: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10R1030-2);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2011S0037)。
第一作者简介:何雪娇(1984-),女,湖北十堰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生物技术、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
通讯地址:363001 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E-mail: hexuej007@126.com。
第 39卷                                                                             福建热作科技                                                                          Vol.39 No.3 
第 3期                                            Fujian    Science    &    Technology    of    Tropical    Crops                                                  2014 
  64
饵诱杀。其它病害可用50%多菌灵8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65%代森锌600~800倍液轮流喷
施防治;袁向阳、聂艳霞[8]等的研究表明姜荷花最低温度不要低于18℃,最佳温度21℃至28℃,相对湿
度70%至85%。一般隔天灌溉一次即可。采收期为4至6个苞片和两三个真花开放的时候。采收后储存在
12℃至15℃的清水中,环境温度8℃至12℃及湿度85%至90%。在300 mg/L的柠檬酸中处理20至60 min,
可以增加瓶插寿命;Jeff S.Kuehuy等[9]认为姜荷花在大棚栽植时,空气湿度保持70%左右为宜,湿度过大
易引起植株徒长、感染病虫害,导致姜荷花质量、产量下降。且在种植前,适度的遮荫处理(50%~70%),
可提高花茎及花序长度,减少苞片未端的浅绿色,提升切花品质。
1.2 姜荷花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
姜荷花通常以分株或球根进行繁殖,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种苗,可利用组织培养的方式进行离
体快繁,快速获得种苗,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牟小翎等[10]以姜荷花球茎芽为材料,得到其诱导培养基为
MS+NAA 0.02 mg/L,增殖培养基为MS+NAA 0.02 mg/L+BA 0.1 mg/L,生根培养基 1/2 MS+NAA 0.02
mg/L +BA 0.1 mg/L,移栽基质为蛭石和草炭土(2:1),移栽成活率高达 82 %。
商宏莉等[11]以姜荷花“红观音”球茎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经
灭菌处理后接种到MS+BA 2-3 mg/L+NAA 0.2-0.3 mg/L培养基上,均能较好地诱导休眠芽的生长;丛生
芽在培养基 18号培养基(花宝 2号 1.5 g/L+MgSO4 0.15 g/L附加MS铁盐及其维生素和其它有机物+椰
子汁 100 mg/L)+TDZ 0.5 mg/L培养基上增殖效果最佳,增殖系数可达 3.73,且玻璃芽少;生根培养基
以 18号培养基+NAA 0.5 mg/L效果最好,生根率为 92 %;试管苗在以园土:泥炭土:珍珠岩=1:1:1(V/V/V)
的栽培基质中,成活率可达 95%以上。
1.3 新品种的选育
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遗传育种研究组和珠海市花卉科学技术推广站合作选育出的红观音姜荷
花 Curcuma alismatifolia ‘Hongguanyin’于 2010年 8月 28日通过了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的专家的现场鉴
定。红观音姜荷花是由泰国引进的粉色的‘泰引 1号’经大规模种植中的变异株,后经组织培养和分球
繁殖选育而来,其与‘泰引 1 号’的区别为:‘泰引 1 号’的上部苞片为粉红色,而红观音姜荷花为红
色,且产量更高。
1.4 姜荷花保鲜方面的研究
姜荷花的苞片较大,其含水量较高,且姜荷花属于夏季切花,高温采收极易引起其水分失衡,出现
叶片萎缩,苞片失水,采收及贮运不当极易缩短其保鲜寿命。近年来,学者们研究了各种方法以期延长
姜荷花的保鲜时间。陈丽璇等[12,13]以姜荷花的鲜切品种“清迈粉”为材料,研究了 1-MCP 在姜荷花切
花贮运期间保鲜的适宜熏蒸条件及此过程中姜荷花生理指标代谢的指标变化,结果表明 2ul/L 1-MCP对
姜荷花鲜切花贮运保鲜的适宜熏蒸条件为 25℃下 24 h 熏蒸处理。且通过 1-MCP 的处理,明显抑制了
SOD、POD、O2-和MDA这四项生理指标的增加,以 4ul/L的 1-MCP为姜荷花鲜切花贮运的最佳处理剂
量。P.Chutichudet等[14]以 1-MCP的三个浓度水平(0,0.1,0.3mg/L)和两个处理时间(12 h 和 15 h)
进行组合研究 1-MCP对姜荷花保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 1-MCP浓度为 0.3 mg/L,处理时间为 15 h时,
姜荷花的鲜切花的花枝失水最少,并且其内含的花色素苷在第8天时达到最高;当1-MCP浓度为100 ppb,
处理时间为 12 h时,并在 6-10 d时,给其充足的水分,其保鲜期可从 10天延长至 25天。林金水等[6]
认为鲜切花的保鲜寿命与切花品质息息相关,健壮、品质好的鲜切花保鲜期较长;而鲜切花的采收也是
保鲜中重要的一环。采收时间选择在早上 8:00之前;采收方式采用切花基部切口尽量不污染的方式,而
姜荷花就可采用手摘的方式,且采收后立即插水,可提高姜荷花的保鲜时间;采收成熟度对采后寿命影
响极大,姜荷花苞片内开 1~2 朵时,适宜采收;低温保存同样也能延长鲜切花的保鲜时间,但热带切
第 39卷                                                                             福建热作科技                                                                          Vol.39 No.3 
第 3期                                            Fujian    Science    &    Technology    of    Tropical    Crops                                                  2014 
  65
花都有个承受最低温度的临界点,姜荷花的临界点为 15℃。陆銮眉[15]研究了几种采后处理方法对姜荷
花瓶插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切花采收离水 30 min,其瓶插寿命即受明显影响,120~144 mg/kg的漂白
粉溶液能使姜荷花的瓶插寿命延长 3天,糖类则不能延长姜荷花切花的瓶插寿命。
1.5 其它
姜荷花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鲜切花及盆栽花卉,品质优良,花型奇特,花色艳丽,其具有很高
的观赏价值及经济效益,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叶秀仙等[16]观察了姜荷花在福州地区引种栽培的适应情
况,并分析了切花不同采切方式对种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州地区露地栽培的姜荷花生长
发育正常,种球繁殖率达 3.6倍左右,切花采收时带 1片叶的种球产量、质量最佳。叶秀仙等[17]还探讨
了姜荷花种球大小与贮藏根数对切花及子球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球较大,且带贮藏根数较多者,
则其切花和种球的产量、质量均达到最好。
仇硕等[18]以姜荷花为材料,研究了促进种球发芽的技术措施及贮藏技术。结果表明种球在 30℃、
相对湿度 70 %~80 %的培养箱中存放 20天,发芽时间比对照组、地膜处理 20天和拱棚处理 20天提前
约 10天,发芽势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可以使花期提前 14天左右、提高切花产量及种球繁
殖率。通过对 3种种球贮藏方式比较发现,对种植地直接覆盖塑料薄膜比室内贮藏和室外地下埋藏效果
更好,表现在种植前已有部分发芽或露白,而室内贮藏容易引起种球干瘪、甚至腐烂。
Hikmat Ullah Jan等[19]把姜荷花同其它姜科植物一起进行 RAPD分析,分析姜荷花与其他姜科植物
亲缘关系的远近,为姜荷花的杂交育种奠定一定的基础。
Thiraporn KHUANKAEW等[20]研究了乙烯利对姜荷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可使姜荷花植
株矮化,当乙烯利浓度分别为 0、100、300、500 mg/L时,处理 14个星期后,姜荷花的平均高度分别
为 46.5 cm、43.6 cm、35.1 cm、33.9 cm。乙烯利也降低了姜荷花的切花质量和产量,当乙烯利浓度较高
时,花梗及花序长度都变短,且粉色苞片上的绿色面积也增大。乙烯利的使用并不影响球状茎的大小及
贮根数,但却减轻了同等规格的球状茎的重量。
2 讨论
姜荷花作为一种新型的热带花卉,因其具有独特的花型、艳丽的花色、较长的花期及优良的品质而
深受人们的喜爱。作为姜荷花原产国的泰国发展较多,但产业化规模不大。而以花卉王国著称的荷兰将
姜荷花作为一种稀有高档的花卉品种进行推广,并美其名曰“热带郁金香”。在我国目前仅有福建、海
南、广东发展了姜荷花的切花生产,种植面积小,规模不大。在我国的云南、河南、山东、浙江等省市
有引种,均视为新奇花卉。从整体上看,姜荷花的发展规模都不大,市场的竞争态势尚未形成,存在着
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前景广阔。
姜荷花在国内的引种已有10余年,但发展较为缓慢,目前对姜荷花的研究较少,大多限于姜荷花栽
培技术的研究。且国内种植的姜荷花的品种较为单一。伴随着我国姜荷花进口、引种数量和种植面积的
增加,不规范的种植和种球自繁,出现了不同的问题,如花、鳞茎产量降低,花色变淡、花梗变短,花
品质变差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姜荷花产业的发展及其经济效益,降低姜荷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种植姜荷花多年的从业者认为这些很有可能是由于姜荷
花种球中所带病毒而引起的表现。
因此,开展姜荷花品质退化原因的研究及解决方法、姜荷花品种选育将成为今后姜荷花研究的重点。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姜荷花的生产,确保姜荷花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姜荷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邓志强,丁志祥.花朵硕大的切花新秀--姜荷花[J].南方农业.2008,2:26-27
第 39卷                                                                             福建热作科技                                                                          Vol.39 No.3 
第 3期                                            Fujian    Science    &    Technology    of    Tropical    Crops                                                  2014 
  66
[2]朱毅.姜荷花的生长习性与规模化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5,11:52-53
[3]刘启云.姜荷花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5,1:34-35
[4]杜启兰.姜荷花规模化栽培及开发前景[J].林业实用技术,2005,2:9
[5]林丹青.姜荷花切花的栽培[J].农村实用技术,2007,11:46-47
[6]林金水,陆銮眉.姜荷花生长习性与栽培技术的研究初报[J].福建热作科技,2003,28(3):13-15
[7]王玉勤,曾宋君.名贵切花--姜荷花[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4,12:27
[8]袁向阳,聂艳霞.姜荷花栽培技术要点[N].中国花卉报,2009-03-07(001)
[9]Jeff S.Kuehny, Mauricio J.Sarmiento, and Patricia C.Branch. Cultural Studies in Ornamental Ginger[J].Trends in new crops
and new uses.2002.J.Janik,477-482
[10]牟小翎,李问金,王均华,等.姜荷花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北方园艺,2006,(5):23
[11]商宏莉,陈希,陈之林,等.姜荷花新品种“红观音”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J].北方园艺,2010,(18):154-156
[12]陈丽璇,刘福平,柯合作,等. 1-MCP对姜荷花切花贮运期间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J].热带生物学报,2010,1(3):252-256
[13]陈丽璇,陈淳,陈菲等.1-MCP在姜荷花切花贮运保鲜的适宜熏蒸条件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0,31(7):1087-1090
[14]P.Chutichudet,B.Chutichudet,K.Boontiang.Influence of 1-MCP Fumigation on Flowering Weight Loss,Water
Uptake,Longevity,Anthocyanin Content and Colour of Patumma (Curcuma alismatifolia)cv.Chiang Mai Pink[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6(1):29-39
[15]陆銮眉.姜荷花切花采后处理方法对其瓶插寿命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258-262
[16]叶秀仙 ,黄敏玲 ,吴建设 ,等 .姜荷花种球大小与贮藏根数对切花及子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C].北京 :万方数
据,2007.165-169
[17]叶秀仙,黄敏玲,陈源泉,等.姜荷花引种适应性及不同采收方式对种球生产的影响[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7,36(2):36-38
[18]仇硕,赵健,李秀娟,等.姜荷花种球发芽及贮藏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10,18: 109-111
[19]Hikmat Ullah Jan,Malik Ashiq Rabbani and zabta khan Shinwari.Assessment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indigenous
turmeric(Curcuma longa L.) germplasm from Pakistan using RAPD markers[J].Journal of Medicinal Plants
Research ,2011,5(5):823-830
[20]Thiraporn KHUANKAEW, Takuji OHYAMA and soraya RUAMRUNGSRI.Effects of Ethephon Application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urcuma alismatifolia Gagnep[J].Bull.Facul.Agric.Niigata Univ,2009,62(1):9-15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
《中国种业》
《中国种业》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
国种子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性、专业性、技术性种业科技期刊。
刊物目标定位:以行业导刊的面目出现,并做到权威性、真实性和及时性。覆盖行业范围:大田作
物、蔬菜、花卉、林木、果树、草坪、牧草、特种种植、种子机械等,信息量大,技术实用。

读者对象:各级种子管理、经营企业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各级农业科研、推广部门人员,大中专农
业院校师生,农村专业户和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
月刊,大 16开,每期 8元,全年 96元。国内统一刊号:CN 11-4413/S,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895X,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亦可直接汇款至编辑部订阅,挂号需每期另加 3元。 邮发代号:82-132
地 址:(100081)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 12号 中国种业编辑部
电 话:010-82105796(编辑部) 010-82105795(广告发行部) 传 真:010-82105796
网 址:www.chinaseedqks.cn E - mail: chinaseedqks@sina.com       chinaseedq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