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费菜茎叶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Ⅱ)



全 文 :收稿日期:2014-01-13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L2012 - 356)
作者简介:贾凌云(1974-),女(汉族),辽宁大石桥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药质量评价及中药资源开发,Tel.
024-23986499,E-mail jialingyun2003@ 126. com;* 通讯作者:路金才(1971-),男(汉族),黑龙江绥化人,教授,博士,
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及新药开发,Tel. 024-23986500,E-mail jincailu@ 126. com。
文章编号:1006-2858(2014)09-0673-04
费菜茎叶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Ⅱ)
贾凌云,徐昙烨,王 晶,吕重宁,路金才*
(沈阳药科大学 中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6)
摘要:目的 对费菜(Sedum aizoon L.)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
谱、Sephadex LH-20 柱色谱和 HPLC色谱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化学结
构。结果 从费菜茎叶体积分数为 70%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 8 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熊果苷(arbutin,1)、picein(2)、丁香酸葡萄糖苷(glucosyringic acid,3)、杨梅素-3-O-β-
D-葡萄糖苷(myri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4)、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myricetin-3-O-β-
D-glucopyranoside,5)、pyroside(6)、p-hydroxybenzoyl arbutin(7)和 koaburaside(8)。结论 化合物
2、5、6 和 8 为首次从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费菜;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中图分类号:R 284;R 914 文献标志码:A
费菜(Sedum aizoon L.)为景天科景天属多
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西、浙江、江
苏、山东、陕西、甘肃和东北等地。全草入药,具有
活血化瘀、止血等功效,民间又称为“养心草、救
心菜”。近年来,该植物在民间防治心脏病方面
广泛应用,用于降血脂、降血压及其他相关心脏疾
病[1]。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费菜具有止血和抗
菌的作用[2]。但是对于该药材的化学成分,国内
外研究报道较少,主要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酚
类、三萜及甾醇类、糖类等。为此本文作者对费菜
的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从费菜茎叶
体积分数为 70%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
物中分离得到 8 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 2、5、6 和
8 为首次从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 仪器与材料
ESI 源质谱仪(美国 Waters 公司),ARX-
300、ARX-500 核磁共振光谱仪(德国 Bruker 公
司),BS124S 电子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
统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 SSI 公司)。
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硅胶(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
司),Sephadex LH-20(瑞典 Pharmacia 公司)。显
色剂(体积分数 10%硫酸乙醇溶液,质量分数 5%
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其余试剂(分析纯,市售)。
费菜于 2011 年 7 月采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
县,由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路金才教授鉴定为
费菜(Sedum aizoon L.)。
2 提取与分离
取费菜干燥茎叶 8. 2 kg,切碎后,用体积分数
为 7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 3 次(100 L × 3,每
次 2 h)后,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得总浸膏。
总浸膏用水混悬,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
和正丁醇萃取。所得乙酸乙酯萃取层回收溶媒后
的浸膏经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 柱色
谱、开放 ODS 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技术手段
分离纯化得到 8 个化合物。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 1:白色针状结晶(甲醇),mp 159 ~
161 ℃。三氯化铁-铁氰化钾反应阳性,表明化合
物存在酚羟基。Molish 反应呈阳性,表示此化合
物连有糖。1H-NMR(300 MHz,DMSO-d6)谱中,
δ 8. 99(1H,s)为 1 个酚羟基质子信号,δ 6. 86
(2H,d,J = 8. 7 Hz,H-3,5)、6. 65(2H,d,J =
8. 7 Hz,H-2,6)为苯环上的 AA BB偶合系统质
子信号,δ 4. 63(1H,d,J = 7. 2 Hz)为糖的端基质
第 31 卷 第 9 期
2 0 1 4 年 9 月
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Vol. 31 No. 9
Sep. 2014 p. 673
子信号,根据偶合常数判断为 β 构型,δ 3. 11 ~
3. 70(4H,m,H-2,3,4,5)为糖上其他质子信号。
以上数据经与文献[3]中熊果苷的波谱数据对照基
本一致,故鉴定化合物 1为熊果苷(arbutin)。
化合物 2:白色无定型粉末,mp 195 ~ 198 ℃。
Molish 反应呈阳性,表示此化合物为一苷类化合
物。1H-NMR(500 MHz,DMSO-d6)谱中,δ 7. 93
(2H,d,J = 8. 9 Hz)、7. 12(2H,d,J = 8. 9 Hz)推
测为苯环上的 AA BB偶合系统质子信号,
δ 2. 53(3H,s)为乙酰基质子信号,δ 5. 01(1H,d,
J = 7. 4 Hz)为糖的端基质子信号。 13C-NMR
(125 MHz,DMSO-d6)谱中,δ 197. 0、27. 0 推测含
有乙酰基片段,δ 161. 5 为苯环上连氧碳信号,
δ 131. 3、116. 3 根据信号积分高度可知其分别为
2 个重叠的碳信号,结合氢谱推测化合物 2 为1 个
对位取代苯环的结构片段;δ 100. 2、77. 6、76. 9、
73. 6、70. 1、61. 1 为 1 组葡萄糖碳信号,且根据糖
端基质子偶合常数判断其为 β构型(碳谱数据见表
1)。以上数据经与文献[4]中 picein的波谱数据对
照基本一致,故鉴定化合物 2为 picein。
化合物 3:白色颗粒状结晶(甲醇),mp 241 ~
243 ℃。Molish反应呈阳性,表示此化合物为一
苷类化合物。1H-NMR(500 MHz,DMSO-d6)谱
中,在芳香区出现 δ 7. 35(2H,s)推测为苯环上
2 个对称的质子信号,δ 5. 06(1H,d,J = 7. 5 Hz)
可能为糖的端基质子信号,δ 3. 88(6H,s)为与苯
环相连的甲氧基质子信号。13C-NMR(125 MHz,
DMSO-d6)谱中,δ 104. 3、78. 1、77. 8、75. 3、71. 3、
62. 5 为 1 组葡萄糖碳信号,结合氢谱数据,δ 5. 06
(1H,d,J = 7. 5 Hz)确定为 β-葡萄糖;δ 57. 3 常为
甲氧基碳信号,结合氢谱数据,可确定结构中存在
2 个与苯环相连的甲氧基(碳谱数据见表 1)。以
上数据经与文献[5]中丁香酸葡萄糖苷的波谱数
据对照基本一致,故鉴定化合物 3 为丁香酸葡萄
糖苷(glucosyringic acid)。
化合物 4:淡黄色粉末(甲醇),mp 159 ~
161 ℃。三氯化铁-铁氰化钾反应阳性,提示化合
物存在酚羟基;盐酸-镁粉反应呈阳性,Molish 反
应呈阳性,提示该化合物为黄酮苷类化合物。经
薄层酸水解与标准品葡萄糖对照 Rf 值相同,说明
所连的糖为葡萄糖。1H-NMR(300 MHz,DMSO-
d6)谱中,δ 12. 64(1H,s)为与羰基形成氢键的活
泼质子信号,可知黄酮的 5 位有羟基取代;δ 7. 24
(2H,s)为 B 环上H-2,6上的质子信号,故推测
δ 9. 11(3H,m)为 B 环上的C-3,4,5上的活泼
质子信号;δ 6. 36(1H,d,J = 1. 8 Hz,H-8)、6. 19
(1H,d,J = 1. 8 Hz,H-6)为 5,7-二氧取代黄酮 A
环上的 8 和 6 位质子信号,故推测 δ 10. 80(1H,
s)为 A 环上的 7-OH 的活泼质子信号,进一步推
出苷化位置在 3 位;δ 5. 46(1H,d,J = 7. 5 Hz)为
糖端基质子信号,根据偶合常数可知葡萄糖的端
基构型为 β 型,δ 5. 18 ~ 3. 08 为糖上的其他质子
信号。以上数据经与文献[6]中杨梅素-3-O-β-D-
葡萄糖苷的波谱数据对照基本一致,故鉴定化合
物 4 为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myricetin-3-O-
β-D-glucopyranoside)。
化合物 5:淡黄色粉末(甲醇),mp 167 ~
171 ℃。三氯化铁-铁氰化钾反应阳性,提示化合
物存在酚羟基;盐酸-镁粉反应呈阳性,Molish 反
应呈阳性,提示该化合物为黄酮苷类化合物。经
薄层酸水解与标准品葡萄糖对照 Rf 值相同,说明
所连的糖为葡萄糖。1H-NMR(300 MHz,DMSO-
d6)谱中,除了 δ 7. 56(2H,s)与化合物 4 氢谱中
δ 7. 24(2H,s,H-2,6)稍有差别外,其余数据基
本相同。故推测化合物 5 与化合物 4 结构的区别
可能在于糖的连接位置不同(碳谱数据见表 2)。
以上数据经与文献[7]中杨梅素-3-O-β-D-葡萄糖
苷的波谱数据对照基本一致,故鉴定化合物 5 为
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myricetin-3-O-β-D-
glucopyranoside)。
化合物 6:白色针状结晶(甲醇),mp 214 ~
216 ℃。三氯化铁-铁氰化钾反应阳性,表明化合
物存在酚羟基。Molish 反应呈阳性,表示此化合
物连有糖。1H-NMR(300 MHz,DMSO-d6)谱中,
δ 8. 35(1H,s)为 1 个酚羟基质子信号,δ 6. 81
(2H,d,J = 8. 7 Hz)、6. 64(2H,d,J = 8. 7 Hz)为
苯环上的 AA BB偶合系统质子信号,δ 1. 96
(3H,s)为乙酰基质子信号,δ 4. 65(1H,d,J =
7. 5 Hz)为 糖 的 端 基 质 子 信 号。 13C-NMR
(75 MHz,DMSO-d6)谱中,δ 170. 3、20. 7 推测含
有乙酰基片段,δ 152. 4、150. 2 为苯环上连氧碳信
号,δ 117. 7、115. 6 根据信号积分高度可知其分别
为 2 个重叠的碳信号,结合氢谱推测化合物含有
1 个对苯二酚的结构片段;δ 101. 5、76. 4、73. 6、
73. 3、70. 0、63. 5 为 1 组 1 位成苷、6 位酰化的葡
萄糖碳信号,说明糖的 1 位成酚苷,糖的 6 位被乙
酰化,且根据糖端基质子偶合常数判断其为 β 构
型(碳谱数据见表 1)。以上数据经与文献[8]中
476 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第 31 卷
pyroside的波谱数据对照基本一致,故鉴定化合
物 6 为 pyroside。
化合物 7:白色针状结晶(甲醇),mp 244 ~
246 ℃。三氯化铁-铁氰化钾反应阳性,表明化合
物存在酚羟基。Molish 反应呈阳性,表示此化合
物连有糖。1H-NMR(300 MHz,DMSO-d6)谱中,
δ 10. 38(1H,s)、9. 04(1H,s)为 2 个酚羟基质子
信号;δ 7. 81(2H,d,J = 8. 6 Hz)、6. 87(2H,d,J =
8. 6 Hz)、6. 85(2H,d,J = 9. 0 Hz)、6. 58(2H,d,
J = 9. 0 Hz)为 2 个典型的 AA BB偶合系统质子
信号,推测此化合物中含有 2 个对称的 1,4-二取
代的苯基片段;δ 4. 71(1H,d,J = 7. 5 Hz)为糖的
端基质子信号。13C-NMR(75 MHz,DMSO-d6)谱
中,sp2 杂化区有 8 组碳信号,其中 δ 165. 4 为酯
羰基信号,δ 162. 1、152. 3、150. 2 为苯环上连氧碳
信号,δ 131. 5、117. 6、115. 5、115. 5 根据信号积分
高度判断其分别为 2 个、2 个、4 个重叠的碳信号,
结合氢谱推测此化合物含有对苯二酚和对羟基苯
甲酸的结构片段;δ 101. 5,76. 4、73. 6、73. 3、
70. 0、63. 5 为 1 组 1 位成苷、6 位酰化的葡萄糖碳
信号,说明糖的 1 位与对苯二酚的羟基成酚苷,糖
的 6 位与对羟基苯甲酸的羧基成酯,且根据端基
质子偶合常数判断葡萄糖为 β 构型(碳谱数据见
表 1)。以上数据经与文献[9]中 p-hydroxy-
benzoyl arbutin的波谱数据对照基本一致,故鉴定
化合物 7 为 p-hydroxybenzoyl arbutin。
化合物 8:白色无定型粉末。Molish 反应呈
阳性,表示此化合物为一苷类化合物。1H-NMR
(500 MHz,DMSO-d6)谱中,δ 6. 39(2H,s)推测
为苯环上的 2 个呈对称的质子信号,δ 7. 89(1H,
s)推测为苯环上质子信号或者酚羟基质子信号,
δ 4. 69(1H,d,J = 7. 7 Hz)为糖的端基质子信号,
δ 3. 72(6H,s)为 2 个甲氧基质子信号。13C-NMR
(125 MHz,DMSO-d6)谱中,在芳碳信号区,一共
出现 5 个信号,其中 δ 150. 8、148. 6 推测为苯环
上连氧碳信号,δ 148. 6、95. 4 根据信号积分高度
可知其分别为 2 个重叠的碳信号,结合氢谱数据
推测化合物 8 为 1,3,4,5 四取代的苯环结构;
δ 102. 1、77. 7、77. 3、73. 8、70. 6、61. 4 为 1 组葡萄
糖碳信号,且根据糖端基质子偶合常数判断其为
β构型;δ 56. 3 根据积分高度可判断为 2 个甲氧
基碳信号;HSQC 中可以看到 δc 95. 4 和 δH 6. 39
相关,δc 102. 1 和 δH 4. 69 相关,同时在 HMBC 中
可看到 δH 7. 88(H-4)、6. 39(H-2)、3. 72(H-3)均
与 δC 148. 6(C-3)相关,δH 6. 39(H-6)与 δC 95. 4
(C-6)相关,δH 4. 69(H-1)与 δC 150. 8(C-1)相
关,至此可初步确定化合物 8 为 3,5-二甲氧基熊
果苷(碳谱数据见表 1)。以上数据经与文献
[10]中 koaburaside的波谱数据对照基本一致,故
鉴定化合物 8 为 koaburaside。
Table 1 13C-NMR data of compound 2,6,7 and 8(in DMSO-d6)
表 1 化合物 2,6,7 和 8 的碳谱数据(DMSO-d6)
Carbon
δ
2 6 7 8
1 161. 5 150. 2 150. 2 150. 3
2 131. 3 115. 6 115. 5 95. 4
3 116. 3 117. 7 117. 6 148. 6
4 130. 8 152. 3 130. 8
5 116. 3 117. 7 117. 6 148. 6
6 131. 3 115. 6 115. 5 95. 4
C O 197. 0 170. 3 165. 4
—CH3 27. 0 20. 7
—OCH3 56. 3
1 100. 2 101. 5 101. 4 102. 1
2 73. 6 73. 3 73. 8 73. 8
3 77. 6 76. 4 76. 5 77. 7
4 70. 1 70. 0 70. 3 70. 6
5 76. 9 73. 6 73. 3 77. 3
6 61. 1 63. 6 63. 9 61. 4
1″ 120. 4
2″,6″ 115. 5
3″,5″ 131. 5
4″ 162. 1
576第 9 期 贾凌云等:费菜茎叶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Ⅱ)
Table 2 13C-NMR data of compound 5(in DMSO-d6)
表 2 化合物 5 的碳谱数据(DMSO-d6)
Carbon δ Carbon δ Carbon δ
2 146. 3 9 156. 2 6 110. 9
3 136. 1 10 103. 6 Glu-1″ 101. 4
4 176. 0 1 121. 2 2″ 73. 2
5 161. 1 2 108. 3 3″ 77. 4
6 98. 6 3 138. 1 4″ 69. 8
7 164. 3 4 145. 5 5″ 76. 6
8 93. 6 5 146. 2 6″ 60. 7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 3
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65 -
766.
[2]车苏容,郭素华,竺叶青.景天三七的药学研究进展
[J].福建中医药,2004,35(3):51 - 53.
[3]张晶晶,王晶,薛娇,等. 费菜茎叶的化学成分[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0,27(8):635 - 638.
[4] SEONG H J,WANJOO C,YONG J C,et al. Cytotoxic
constituents from the bark of Salix hulteni[J]. Arch
Pharm Res,2008,31(8):978 - 982.
[5]李军,姜勇,屠鹏飞.蜜花远志的化学成分研究(II)
[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45 - 47.
[6]吴洪新,魏孝义,冯世秀,等. 尖叶胡枝子黄酮类化
学成分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9,29(9):
1904 - 1908.
[7]赖先银,赵玉英,梁鸿. 黄蜀葵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9):1597 - 1600.
[8] PERRY N B,BENN M H,FOSTER L M,et al. The gly-
cosidic precursor of (Z)-5-ethylidene-2(5H)-furanon
in Halocarpus biformis juvenile foliage[J]. Phytochem-
isty,1996,42(2):453 - 459.
[9] PETEREIT F,SAKAR M K,NAHRSTEDT A. Flavan-
di-O-gallates and further polyphenols from Sedum stolo-
niferum[J]. Pharmazie,1998,53(4):280 - 281.
[10] SHAO Zhi-yu,ZHU Yuan-da,GUO Yue-wei. Oldhami-
oside,a new phenolic glu-coside from Daphniphyllum
oldhamii[J].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4,15(1):
52 - 54.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stems and leaves of
Sedum aizoon L.(Ⅱ)
JIA Ling-yun,XU Tan-ye,WANG Jing,L Chong-ning,LU Jin-cai*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ateria Medica,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16,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stems and leaves of Sedum aizoon L. .
Method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isolated by various isolation methods(silica gel,ODS,Sephadex
LH-20 and HPLC chromatography)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the analysis of spectralscopic data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Results Eight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ethyl acetate soluble portion of the
70% ethanol extract of the stems and leaves of Sedum aizoon L.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nd con-
firmed as arbutin(1),picein(2),glucosyringic acid(3),myri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4),myricetin-
3-O-β-D-glucopyranoside(5),pyroside(6),p-hydroxybenzoyl arbutin(7)and koaburaside(8). Conclu-
sions Compounds 2,5,6 and 8 are isolated from Sedum for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Sedum aizoon L.;chemical constituent;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676 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第 31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