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在氮及铅胁迫下的响应



全 文 :文章编号: 1001 - 4217(2010)01 - 0029 - 06
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在氮及铅胁迫下的响应
杜 虹, 颜海波, 庄东红, 陈伟洲
(汕头大学生物系, 广东 汕头 515063)
摘 要: 分别研究了细基江蓠在不同浓度氮和铅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 结果显示, 江蓠日特定
生长率、 可溶蛋白、 藻红素含量随氮浓度增大而增大, 均在氮浓度为 200μmol/L时达到最大; 随
着铅浓度升高, 江蓠的日特定生长率、 可溶蛋白、 藻红素、 叶绿素 a呈下降趋势, SOD、 POD、
GST的活性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表明江蓠的生长状况与氮浓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江
蓠对低浓度铅胁迫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受时间和浓度双重因子的制约.
关键词: 江蓠; 氮; 铅; 胁迫
中图分类号: Q 89 文献标识码: A
0 引 言
细基江蓠繁枝变型(以下简称江蓠)隶属于红藻门、 真红藻纲、 杉藻目、 江蓠科, 用
营养枝进行繁殖, 具有适应性强、 生长快、 产量高、 栽培方法简单、 容易推广、 营养
储存库大、 改善生态环境以及经济价值高等优点. 国内外大多数研究主要是针对江蓠
属海藻在受氮、 磷污染富营养化海域的生物修复方面和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 [1-3], 而
江蓠属海藻在氮(N)营养盐和重金属铅(Pb)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等方面的文献报道
较少, 而且重金属及营养盐的胁迫是影响江蓠属海藻生长的两大主要因素, 这两者对
水体的污染几乎是同步的 [4]. 为此, 本实验着重研究 N 营养盐和重金属 Pb 对江蓠生
理生化的影响, 以期为江蓠的种植提供指导及为其作为 Pb 的环境污染监测和毒理诊
断提供研究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来源及预培养
江蓠(人工养殖)取自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区人工养殖虾池, 选择健康藻体, 先用天
然海水冲洗藻体表面, 用镊子除去杂藻, 放在室内玻璃缸中预培养一周后挑选粗壮、
分枝繁茂整齐、 颜色较浓、 藻体完整、 无损伤腐烂的江蓠进行实验. 适应期水温(20 ±
收稿日期: 2009-09 -23
作者简介: 杜虹(1976- ), 女, 广东汕头人, 博士, 副教授. 研究方向: 近岸水域生态学和海洋环境保护研究.
E-mail: hdu@stu.edu.cn
基金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资助(2006A36502001; 2007A032600003)
2010 年 2 月 汕头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25卷 第 1期
Feb. 2010 Journ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 Vol.25 No.1
1)℃, 光照强度 2 000 lx, 盐度 16‰, 光周期 12L ∶ 12D, pH为 8.0. 每天早晚轻微搅
动江蓠和海水, 使江蓠接受均匀的光照正常生长.
1.2 实验方法
海水为人工配置(P终浓度为 4 μmol/L, 微量元素用 f/2配方). 氮浓度(添加亚硝
态 N, 氨态 N, 硝态 N, 摩尔比是 1︰10︰4)分别是 0、 10、 50、 100、 200、 400μmol/L.
铅实验: 每组培养液(N、 P终浓度分别为 50、 4 μmol/L)分别设 Pb浓度为 0、 0.05、
0.5、 2.5、 5、 10 mg/L(以 PbCl2形式添加).
实验选择粗细、 长短接近的健康江蓠约 3 g左右(称量时用滤纸吸干藻体表面水分)
于 800 mL 各组培养液持续培养, 周期 7 天, 每个氮和铅浓度培养液设置 3 个平行,
每日观察江蓠的表观症状, 隔两日更换一次培养液, 培养结束时称重. 江蓠日特定生
长速率的计算公式: x(%/d) = [(wt / w0)
1 / t- 1] × 100 %, 其中, w0为初始时刻江蓠鲜重
(g), wt为 t时刻江蓠鲜重(g), t为两次测定间隔时间. 培养第 3 d、 6 d时, 测定江蓠
藻红素、 叶绿素 a、 可溶性蛋白含量,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物酶(POD)、 谷
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等指标. 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 [5], 藻红素测
定参照达维斯[6]方法, 叶绿素 a测定参考 Moran等[7]方法, SOD、 POD、 GST活性测定分
别采用购买的南京建成生物公司试剂盒: A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试盒, A084-2
过氧化物酶(POD)测定试剂盒, A004GSH-ST测试盒(谷胱甘肽-S转移酶测试盒).
1.3 数据分析
实验重复次数均为 3, 取平均值并计算标准误差(S). 以下图标中的数据均为平均
值 ± S, 图中以垂直短线表示 S.
2 实验结果
2.1 氮浓度影响
2.1.1 对日特定生长率的影响
从图 1 可以看出, 当 N 浓度为
200 μmol/L 时 , 江蓠的日特定生长
率最高 , 为 3.98 % , 其次是 100
μmol/L, 为 2.75 %; 与低 N 实验组
(50、 10 μmol/L)相比差异显著(P <
0.05); 当 N 浓度增加至 400 μmol/L
时, 其日特定生长率较 200 μmol/L
时有所下降. 可见江蓠日特定生长速率随着 N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其原因可能是营
养盐浓度的上升可使藻体一系列生理过程的底物浓度升高, 但高浓度 N 会抑制江蓠
的生长.
2.1.2 对可溶性蛋白、 藻红素、 叶绿素 a的影响
氮浓度对江蓠可溶性蛋白、 藻红素、 叶绿素 a 的影响 w1、 y1、 z1见图 2. 由图 2
可以看出, 当 N 浓度小于 200 μmol/L 时, 江蓠的可溶性蛋白、 藻红素的含量均随着
图 1 氮浓度对日特定生长率的影响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25 卷30
N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 200 μmol/L
时达到最大, 分别是 6.23 %和 0.282
mg/g; 当 N 浓度进一步升高, 达到
400 μmol/L 时, 可溶性蛋白和藻红
素含量呈下降趋势 . 但叶绿素 a 的
含量与 N 浓度的关系不是很明显 .
这些指标在第 3 天和第 6 天没有明
显的区别, 提示了 N 对江蓠生理生
化的影响从第 3 天 (或更早)已经发
挥了作用.
2.2 铅浓度影响
2.2.1 对日特定生长率的影响
从图 3 可以看出, 随着 Pb 浓度
的增加, 江蓠日特定生长率呈下降
趋势, 在 Pb 为 10 mg/L 时最低, 为
1.68 %, 而最高则是当 Pb 浓度 0.05
mg/L 时, 为 2.93 %. 方差分析知 ,
高浓度 Pb实验组(5、 10 mg/L)江蓠日
特定生长率与低浓度 Pb 实验组相比
(0.05、 0.5 mg/L)差异显著(P < 0.05).
2.2.2 对可溶性蛋白、 藻红素、 叶
绿素 a的影响
铅浓度对江蓠可溶性蛋白、 藻
红素、 叶绿素 a 的影响 w2、 y2、 z2见
图 4. 由图 4可以看出, 江蓠可溶性
蛋白、 藻红素和叶绿素 a 的含量都
随着 Pb 浓度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
在处理浓度为 0.05、 0.5 和 2.5 mg/L
时, 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性变
化; 而当 Pb浓度进一步升高且处理
时间延长时, 这些指标与对照组相
比出现显著性下降(P < 0.05).
2.2.3 对 SOD、 POD、 GST 活性的
影响
由图 5 所示 , Pb 对江蓠 SOD、
POD、 GST活性的影响 P1、 P2、 P3均
随其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升后降的
第 1 期 杜 虹等: 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在氮及铅胁迫下的响应
































 
8
6
4
2
0
0.30
0.20
0.10
0.00
0.1
0 10 50 100 200 400

■ 3 d
6 d



y 1
/(
m

g-
1 )




w 1
/%

绿

az
1/(
m

g-
1 )
图 2 氮浓度对可溶性蛋白、 藻红素、 叶绿素 a 的影响
氮浓度 c/(μmol·L-1)
8
6
4
2
0
0.30
0.4
0.20
0.10
0.00
0.5
0.3
0.2
0.1
图 4 铅浓度对可溶性蛋白、 藻红素、 叶绿素 a 的影响
铅浓度 c/(mg·L-1)
0.05 0.5 2.5 5 100

■ 3 d
6 d




w 2
/%



y 2
/(
m

g-
1 )

绿

a
z 2/
( m

g-
1 )
图 3 铅浓度对日特定生长率的影响
31
趋势. SOD活性峰值(248.6 U/mg)
出现在 Pb 为 2.5 mg/L, 高出对照
组 19.2 %; POD 和 GST 的活性峰
值分别为 247.12 和79.6 U/mg, 均
出现在 Pb 为 5 mg/L, 并分别高于
对照组 60.1 %和 43.0 %. 但当再
增加 Pb 处理浓度时, 江蓠 SOD、
POD、 GST 活性则出现明显的下
降趋势, 且均低于对照组 . 由图
5 还可以看出 , Pb 对江蓠 SOD、
GST 活性的影响主要与其浓度有
关, 与处理时间关系不明显, 而
Pb 对 POD 活性的影响则与处理
浓度和时间均相关.
3 讨 论
氮是海藻生长过程中非常重
要的一种营养元素, 一般情况下
海藻生长率的变化与外界 N 供应
的变化相一致[8], 外界营养供应影响海藻体内的化学组成、 发育、 形态、 繁殖及分布[9].
本实验结果表明, 在其它环境因子如温度、 盐度、 光照、 pH 值等固定时, 江蓠的日
特定生长率随着 N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其原因可能是江蓠体内藻红素含量的提高促
进江蓠的光合作用(藻红素是红藻光合作用过程中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关键色素).
但当 N 浓度升高到 400 μmol/L 时, 藻红素在藻体内的含量降低, 进而抑制江蓠的生
长 [10]. 表明藻红素与介质中 N 浓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并且这种相关性必须要求 N
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 即不超过 200 μmol/L.
在不同的 N 水平下, 江蓠藻体内的叶绿素 a 含量变化不大, 暗示着藻体内叶绿
素 a含量与环境中的 N浓度关系(N缺乏时间不长时)不密切, 而是与环境因子中的光照、
温度等相关, 如高光照和低温可促进海藻叶绿素的生成[11-13].
有研究表明 N浓度的高低会引起藻体色泽的变化 [9,14-15], 本研究显示当 N 浓度超
过 200 μmol/L 时, 可能超过了江蓠藻体 N 储藏库的最大允许容量, 进入藻体的 N 不
能参与蛋白的合成和生长, 而且无机氮(NO2
-, NH4
+)浓度过高对江蓠有毒害作用, 导致
江蓠不能正常生长, 藻体内的可溶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 藻体也因此由褐色逐渐转变
成黄色、 白色. 说明了江蓠对 N 的吸收可能存在一个临界饱和点, 超过这个点, 将
会对江蓠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重金属是严重的环境污染物, 对植物和动物都具有高毒性 . 在所有的重金属当
中, 铅是一种剧毒金属物质, 是人体非必须元素, 对很多组织都有毒性, 随着采矿、
图 5 铅浓度对 SOD、 POD、 GST活性的影响































300
200
100
0
300
200
100
0
80
60
40
20
0 0.05 0.5 2.5 5 10
SO
D


P 1
/(

m
g-
1 )
PO
D


P 2
/(

m
g-
1 )
GS
T活

P 3
/(

m
g-
1 )
铅浓度 c/(mg·L-1)

■ 3 d
6 d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25 卷32
冶炼以及 Pb处理等工业的发展, Pb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而且遍及人类的整个活动范
围. 本实验中 Pb 污染引起江蓠藻红素、 叶绿素 a 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小, 并且随其
胁迫时间的推移, 下降越显著, 说明铅在藻体内逐渐积累, 对江蓠的伤害逐渐显现, 各
项指标值不断下降. 藻红素作为天线色素参与光合作用, 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16],
本实验结果也证实, 各培养组藻红素的含量均随着铅浓度增加而下降. 可溶蛋白和叶
绿素 a含量的下降可能是由于重金属离子与— SH 基结合导致蛋白变性, 也可能是由
于重金属取代了酶蛋白的活性中心, 致使其失活, 从而阻碍了叶绿素等的合成, 或取
代其中的 Fe2+、 Zn2+等, 直接破坏叶绿体的结构, 或 DNA翻译转录途径受阻, 影响了
蛋白质的合成, 进而影响江蓠可溶蛋白的含量.
SOD和 POD协同作用可以降低氧自由基等对江蓠细胞膜结构潜在伤害的可能性,
GST是提供细胞还原力的一个主要的酶. 在低浓度 Pb胁迫处理时, 江蓠体内的 SOD、
POD、 GST活性升高, 但高浓度 Pb存在时, 这 3个酶的活性下降. 表明江蓠对 Pb有
一定的抗性, 但存在一定的阈值, 当超过这一阈值时, 可能致使细胞内长时间地维持
在较高的 O2-, 细胞内的活性物质包括酶会受到损伤, 导致其活性下降. 因此, 江蓠
对重金属 Pb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 ~ 5 mg/L)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反映在外观表征变
化不是很明显, 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不是很剧烈, 体内酶活力有一定的上升趋势;
当铅浓度超过了 5 mg/L 时, 毒性逐渐显示出来, 无论是表观症状还是生理生化指标
均与对照组有很明显的变化, 体内的酶活力也急剧下降.
本实验研究了 N营养盐和重金属 Pb对江蓠生理生化的影响, 为江蓠的种植提供
了一定的指导及为 Pb的环境污染监测和毒理诊断提供了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 阎海, 王杏君, 林毅雄, 等. 铜、 锌和锰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毒性效应 [J] . 环境科学, 2001,
22(1): 23-26.
[2] Rojickovapadrtova R. Selection and sensitivity comparisons of algal species for toxicity testing [J] .
Chemosphere, 1999, 38(14): 3 329-3 338.
[3] 柯德森, 史椰灯, 王正询. 环境因素对龙须菜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J] . 广州大学学报, 2007, 6
(4): 26-29.
[4] 张皓, 黄鹤忠, 何华敏, 等. 不同 N、 P浓度条件下龙须菜对镉胁迫的生理响应[J] . 海洋科学, 2009,
33(5): 74-79.
[5] Duke C S, Litaker W, Ramus J. Effect of temperature, N supply, and tissue N on ammonium uptake
of Ulvacuruata and Codium decorticatum[J]. J Phycol, 1989(25): 113-120.
[6] Moran R. Formulate for determination of chlorophyllous pigments extracted with N,N dimethylformamide
[J]. Plant Physiol, 1982(69): 1 376-1 381.
[7] 郝再彬, 苍晶, 徐仲. 植物生理实验 [M].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
[8] Bjornsater B R, Wheeler A. Effect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supply on growth and tissue compo-
sition of Ulva fenestrate and Enteromorpha intestinalis(Ulvales,Chorophyta)[J]. J Phycol, 1990(26):
603-611.
-
第 1 期 杜 虹等: 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在氮及铅胁迫下的响应 33
[9] Lapointe B E. The effect of light and nitrogen on growth, pigment content and biochemical compo-
sition of Gracilaria foliferav angustissima(Gigartinales, Rhodophyta) [J]. J Phycol, 1981(17): 90-95.
[10] Hansika M D. The nitrogen relationship of marine macroalgae: nitrogen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M]. New York: Acadenmic Press, 1983: 323-327.
[11] Lapointe B E, Dawes C J, Tenore K R. Interactions between light and temperature on the physio-
logical ecology of gracilaria tikvahiae.II.nitrate uptake and levels of pigments and chemical con-
stituents[J]. Mar Biol, 1984(8): 171-178.
[12] 刘长发, 张泽宇, 雷衍之. 盐度、 光照和营养盐对孔石莼光合作用的影响 [J] . 生态学报, 2001,
21(5): 795-798.
[13] 刘静雯, 董双林. 光照和温度对细基江篱繁枝变型的生长及生化组成影响[J]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2001, 1(3): 332-338.
[14] Dawes C J, Koch E W. Physicological responses of the red algae verrucosa and G.tikvahiae before
and after nutrient enrichment[J]. Bull Mar Sci, 1990, 46(2): 335-344.
[15] 徐永健, 钱鲁闽, 王永胜. N 素营养对龙须菜生长及色素组成的影响[J]. 台湾海峡, 2006, 25(5):
222-227.
[16] Shen D, Wu M. Chromosomal and mutagenic of the marine macroalga, 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J] . J
Appl Phycol, 1995(7): 25-31 .
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in Response to Nutrients and
Heavy Metal Pb Stress
DU Hong, YAN Hai-bo, ZHUANG Dong-hong, CHEN Wei-zhou
(Department of Biology, Shantou University, Shantou 515063,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inorganic nitrogen and heavy metal Pb,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sponses of 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growth rate, the content of soluble protein, the content of
phycoerythrin in 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inorganic nitrogen reaches maximum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inorganic nitrogen is 200
μmol/L. As the Pb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the growth rate, the content of phycoerythrin,
the content of Chlorophyll a and soluble protein all decrease. The activity of SOD,
POD, GST increases at first, and then shows a downward tren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s growth condition relevant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inorganic nitrogen and 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has certain ability to resist the Pb stress
on the low concentration. The poison effects of Pb on 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are
constrained by tim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dual-factor.
Key words: 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nitrogen; Pb; stress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25 卷34